86读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名著 >> 柏杨曰(一)
柏杨曰(一)封面

柏杨曰(一)

报告错误
小说类别:文学名著 上传者:蝎子王 作者:未知
小说大小:445K 更新时间:2019-08-15 完结状态:全本
小说热度:19 推荐量:0 收藏量:0

您可能喜欢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加QQ群:81503152参与讨论-↖(^ω^)↗-  《柏杨曰(一)》提要  史之有「太史公曰」、「臣光曰」,有「论曰」,有「赞曰」,无非是史家在相对客观的史事陈述之后,明确表达他的史观、史识,《柏杨版资治通监》的「柏杨曰」亦然,柏杨语译司马光《资治通监》,十年有成,八百六十二则「柏杨曰」是另一项更重要的成就,辑录成书,以「柏杨曰──读通监?论历史」为名,「通监学」在二十世纪再添成果,与王船山《读通监论》前后相互辉映。但诚如唐德刚先生所说,过去的史论家论史,从「太史公曰」到「臣光曰」,就只是孔门一家的框框之见,而柏杨在翻译《资治通监》时,从他本身的现代多元文化背景,读不下去而痛批之,是为「柏杨曰」,它为传统的论赞学打下了句点。  所谓「读不下去」,约有以下数端,一是司马光所述的那个史事本身,其次是司马光之「所述」或隐或显表达的褒贬议论,最后是「臣光曰」的史论所存有的价值。而司马光所代表的正是传统的儒家,因此柏杨通过「柏杨曰」除了和历史对话,和司马光对话,也和众多的儒家菁英对话。柏杨所标举的是现代的民主、法治以及人权的新价值。柏杨说,抚今思昔,历史也就不再是舞台上的往事陈迹,因此他试图从历史着手,去了解我们这一代苦难的根源;他以古为监,要表达的是他做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龚鹏程因此说《柏杨曰》是「现代化思潮下的史论」,刘季伦说那是他的「历史法庭」,☆(皆见《柏杨的思想与文学》),而一则一则读下去,我们又会有什么样的领悟与感受呢?...
    [置顶] 管理员 对所有小伙伴说: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于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