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在二十余里之外等主战场上,吴杰他们能够看见半边黑天化作赤红的原因。
当最先抵达的安先国一部骑兵到达战场之时,情况倒也算不得十分危急,但是却也正好赶上了尚可喜一部与大清女真主力战事最为激烈之时。
此前两三日中,安先国带着洪堂骑兵师与大清正白旗骑兵交手,双方都损失无数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洪堂骑兵师损失更厉害一些,大宋如今只有不到四千规模之数了。
而且这骑兵之间的交锋,从来都收最惨烈的,远比步兵交战更加容不得偷奸耍滑,仅仅两三日的交手,对于真正第一次上战场,便经受诸多磨难和强大对手的洪堂骑兵师而言,每每交手之时都要提起十二分心神,虽只两三日交手,却也不比那步军一个多星期的交战劳心劳力。
不像曾经在大员岛上的训练,虽然艰苦却也安全,这上了战场之后,眼看着一个个同僚,在骑兵冲锋交手时被撞的迎头乱飞,事后收集尸体总找不到全尸,更多是肉泥,无数让骑兵师将士们心中对于死亡的敬畏越发强烈,也越发希望自己能够从战场上幸存。
加上连夜赶路,一边防范着可能的袭击,一边还要在夜中视野昏暗时保持队形,其消耗的精力和体力也是不小。
疲惫的骑兵师将士,匆匆到来,还来不及整顿一下阵型,便投入到了已然激战良久的战事当中,给予战场中坚那一支被包围得严严实实、身处下风的尚可喜所部,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于此同时,大清军队也被这一支比原计划来得更早的洪堂军队给打乱了阵型,亲自帅队而来的多尔衮亲王更是气得连连将手中马鞭横折成数段,以泄心中之怒火。
自南归之后,跟这东江镇与不知名的明军交手,他们所向无敌的大清军队,就处处吃瘪,再不复在与汉人军队作战之时的优势了。
辽阳城下如此、凤凰城下如此,就连现如今突袭袭击一支远道而来的汉人军队偏师,也都没有达成多尔衮亲王的目的。
早在察觉到身后尚可喜明军越来越接近己方后阵之时,多尔衮亲王就已经心里跟个明镜儿一样,若是不想办法解决掉这一支汉人援军,那么在主战场上僵持了八九日的大清军队将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劣势当中去。
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这几日的交手当中,大清军队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这个时代对于军队精神的建设几等于无,这也是一支军队当其损失逐渐加大之后,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等重要原因。
粗粗算来,大清主力等损失在这些日的交战当中,已然超过了三成之数,底层将士特别是汉军、朝鲜战士的思想波动极大,越来越难以管教了。
而反观对面等明人军队,虽然损失比例未必比自己少多少,但是其总体精神面貌却是跟大清军队完全是两个样子。
汉军、朝鲜士兵中,逐渐开始出现了逃兵,就算是督战队和夜巡队再是警惕,每天夜里消失的士兵总有百八十号人物,让各队主将为之伤神。
固然汉军、朝鲜战士在大清军队当中,更多充当炮灰和辎辅兵种的位置,但是这般接连逃亡的迹象,也是让大清的满蒙八旗士兵开始心慌。
人心总是肉长的,再是冷酷无情的战士,在战场上直面死亡的时候,都会希望自己是那一个活得最久的幸运儿,当看到身边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接连消失,任谁心里都会泛起嘀咕:自己为什么就要这般死命效力,而不像那些聪明人一样逃回族中去呢?
若非直到现在大清军队在战场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使得大清上下的将士对与胜利还有几分信心,说不得早就因为损失惨重而崩溃了。
而洪堂军队建立之初,不但培养战士们的纪律、协同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在从思想层面上做着很多工作,调动战士们本身的积极性,让那个他们心甘情愿投入到训练当中去。
每到夜晚洪堂的士兵们还要组织学习认字读书,学习如何改变自我认知,还有改变家庭前景等等,诸多的教育和思想工作,让他们在明晓事理之后,更加愿意全情投入到洪堂军队训练、战斗当中。
因为他们明白,他们此时的牺牲,换来的是他们的家人、子孙后代未来的幸福,而洪堂军队优厚的抚恤制度,也打消了无数将士们的很多顾虑,让他们即便牺牲,也不用担心家人和子嗣们接下来的生活。
此消彼长之下,当战斗继续这么僵持下去,战士们的牺牲逐步加大,彼此间因为思想方面的认知不同、待遇抚恤上的差异,彼此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出现极大的变化。
多尔衮身为亲王,很明显感受到了底层将士们心思变化,将会给整支军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洪堂尚可喜一部看似只有两万人的部队,若是再插入到这一场已经渐渐趋于平衡的战场山,其将会给大清这一支由八旗子弟兵们组成的主力造成何等的麻烦!!
72 一个转折点()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睿亲王多尔衮为了让这场事关大清未来的战役,不再出现波澜,他便提前开始了反击之行。
想要在对面洪堂军队的眼皮子底下,将一支支主力部队抽调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就这么不容易的事情,多尔衮亲王愣是给办成了,不但在白天的战斗里持续对明军施加压力同时其抽调出来的部队,足以给后面赶来的尚可喜一部沉重打击。
按照设想,被他欺骗了等明人军队即便获知这边袭击的动静,前来支援,至少也应该是在天亮之后。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支明军指挥将领如此等果决,在发现己方陷入不利之后,就当机立断地将所有物资补给用以引燃,作为传递消息的渠道,使得战场中等明人主力,比预估的提前至少半天时间获得消息。
而尚可喜一部的战斗力,同样让人佩服,在明明被伏击且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形下,这一支明人军队所展露出来的迅捷临战指挥、布阵、收缩防线等等战术配合上,竟然让其很快便在不利的战斗地形下,硬生生构筑了一道不算坚固但是却充满韧性的防线出来。
大清这一次的伏击,可以说是志在必得,临出行前多尔衮难得地将蒙满汉军将领都叫到一旁,向其表述出己方的困境,若是不能拿下这一支明军,那么未来两日里,他们大清军队就必须放弃此番的攻势,被逼回到盛京以北的茫茫荒原之中。
多尔衮虽然满腹野心,想要一手建立远超其兄皇太极的基业,但是他同样也是一个极有远见的领导者,对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打,有着极强的判断。
否则,当初他也不会撺掇着大清八旗子弟南下攻打大明王都,并占据了幅员辽阔且肥美的黄河北岸明人土地。
若是他们大清后方,没有出现洪堂这么一支军队,闹得大清关外大本营鸡犬不宁,说不得如今他们大清王都怕都是要搬到顺天府京城中去了。
正是因为多尔衮有着深远的见解,看得远比一般人更深,所以他更加明白如今这场战役接下来的走向,当其用高官厚禄、金钱美人种种手段鼓舞打动蒙古、汉人将领而对他们八旗贵族将领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其分析接下来他们大清将遇到的麻烦,进而鼓动得这一支偷袭明军尚可喜一部的清军人人鼓足了干劲儿,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但是在现实面前,多尔衮所率领的大清军队,依旧没有能够完成他们偷袭的任务,让尚可喜这一支目标坚持到了明军支援力量的到来。
骑兵师的到来,在大清偷袭军伍之中纵横驰骋,带起一片片血花,不时也有洪堂骑兵被黑暗中不知名的障碍失了马蹄,或是被清军士兵的反击落下马来,但是总体而言却也打乱了清人攻击的阵型。
等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二支匆匆到来的洪堂军队,在朱大壮等洪堂将领们的带领下,毫不停歇地就杀进道如火如荼的战场当中,大清睿亲王多尔衮就知道,事已不可为,该是撤退的时候了。
而另外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多尔衮耳边,只是让其挫败的心情更是难过几分,但是却也早就在其的预料之中了。
凤凰城外一明人军队足足僵持了九天的大清中军大营,在昨夜里被明人军队给攻破,驻守中军大营等两万汉军、朝鲜军战士,被其击溃,仓皇逃窜当中。
在尽遣麾下主力部队伏击尚可喜洪堂所部之时,多尔衮就已清楚地知道,若是不能对尚可喜一部军队速战速决,在天亮之前攻破并击溃这一支明军,那么凤凰城外内防空虚的大清中军大营,势必极有可能或成为明人军队攻击的目标。
留守的汉军士兵固然不少,但是因为八旗精锐不知去向,让政治汉军弟兄纷纷以为又成了大清军队的替罪羊、炮灰,哪怕在汉军将领的连声呵斥、各种动员下,也是坚守了些时间,但是奈何洪堂军队整体战斗实力远超汉军弟兄,心气被夺的汉军士兵们,也只是为大清主力拖延了一夜光景。
当天色开始放亮之后,洪堂军队在牛强伟师长的带领下,攻破了这个与他们洪堂军队僵持了差不多十日时间的大清中军大营。
“撤军吧!!”
多尔衮整个人颓废了下来,口中幽幽吐出三个字来,其身边的十数名将领神色各异地互相对视数眼,有想要发言的却最终还是忍了下来,长长叹了口气之后,转头离开了多尔衮身边。
其实若没有昨夜的安排,即便尚可喜一部与洪堂吴杰所部主力汇合作战,与大清进度展开较量,在实力上固然反转过来,可是真要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清军,至少也的是在半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
而若是多尔衮依旧要坚持下去,在正面战场与洪堂军队决一死战,那么这一场战事的持续时间将会更长,双方的损失将会是一个彼此都难以接受的情况。
可是多尔衮却不能如此短视,他们大清八旗子弟人口本来就不繁盛,这些年来在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位明主的带领下,整个女真人丁夜没有超过百万之数,而能用的男丁数量更少,不过区区三十万人出头。
接连地大战,让大清人口损失惨重,特别是多尔衮带着人南下明朝疆土,而被洪堂军队抓住破绽杀到国土内大肆破坏,让大清八旗部族人口损失至少两成,这也让多尔衮、八旗贵族们人人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使其在国内伤口未靖的情形下,悍然出兵南进,誓要拿下这一支明人军队以慰籍部族亲人呢们的在天之灵。
然则,准备并不充分、在战略上又被洪堂军队死死克制的情形下,最终凤凰城下这一场涉及将近二十五万人的战役,成为了大清人实力走向衰退的一个转折点。
多尔衮不得不退兵,再这么战斗下去,他身边这还有不到五万之数等精锐战士,即便能够杀伤同等数目的明人军队,但是却也意味着他们女真八旗精锐的力量,也将被他给白白消耗在这座曾经属于他们女真人的牧场之中。
73 惨重的一战()
清军的撤军,却是尚可喜等人所没有想到的事情,这几个月里跟大清军队之间的较量,清军上下想要击败洪堂军队的决心,早已成为了尚可喜等人心中的共识了。
突然间从打得如火如荼,到对方突围而去,不仅是尚可喜所部没有反应过来,就连长途驰援的朱大壮、安先国等人也没有反应过来。
等到对方再无一支成建制的军队留在战场上,尚可喜他们这才恍然大悟,这一场耗时数月的战役,最终以大清军队撤走而告终。
消息传到吴杰的耳中时,身为关外战场主帅的吴杰既显意外,又觉得这在情理之中。
清人军队昨夜突袭的战果已经统计出来了,尚可喜两万援军在其打击下,损失兵力超过三分之一,但是清军付出的代价却是更多,最重要是清军中军大营的兑换,让其反而让本可以僵持的战局,一下子变成了劣势。
当然,若是清军主帅多尔衮真心想要跟洪堂继续对敌,也不是不可能,其也依然有着可战之力的。连续数月的交手,真正让清军八旗自己损伤惨重的战役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清军都是依靠消耗汉军、朝鲜军队将士来打开战局的。
但是吴杰却也清楚一点,那就是清人八旗主力兵数量太金贵了些,若是此番在与洪堂军队的交手中,折损太大,那么不仅多尔衮这位辅政亲王回归盛京之后将会面临其余几旗旗主的质问和追责,同时他们大清根基也将因此而动摇。
只要洪堂军队能够在山海关一线站住脚跟,拦截住大清与关内之间的联系,让其无法、或者难以获得来自关内汉人土地和人口物资的补给,其大清王国恢复实力的速度,相比之下将远慢于偏据在南洋之上的洪门。
更别说他们大清历代领袖所期望的,占据明朝疆土,统治汉人的梦想了。
正是基于这种利益方面的算计,吴杰便已在心中判断出清军接下来若不能在尚可喜一部来援之前击败己方主力,那么他们退兵的可能将会超过六成。
而在昨夜对方蓄谋的突袭行动,没能打成目的,也就意味着即便清军主力尚有能战之力,可是出于从大清未来角度着想,清军主动撤退,将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清军的撤退,对于洪堂军队来说,也就意味着他们将在大清彻底站住脚跟,短时间里大清人将没有余力再行南伐,对洪堂占据的东北沿海地盘进行反攻了。
至此,这一场坚持数月的战事算是暂搞一段落,其间双方之间也还有很多局部交锋,比如回撤之路上,多尔衮不惜代价拿下了在前线坚守到现在的辽阳城,让盛京西门户重新回到大清手中。
辽阳城的失守,也是正常的,驻守辽阳的尚可喜主力已然回援凤凰城留守在辽阳城中的不过只有不过一两千人的洪堂将士,以及在击溃辽阳城下汉军以后吸收的数千降军。
这点人手固防辽阳城,又哪里是数万大清主力军队不畏生死战斗的对手呢,被其攻破城防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正所谓有得必有舍,既然选择了带队回援,那么洪堂一部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如今双方互换战果,总体而言依旧还是洪堂军队占了便宜。
接下来吴杰他们忙着整顿军队,安顿百姓们重新开始耕田种地,建立新的政府机关等等,已经做足了要在东北关外土地上常驻的打算。
洪门那边,源源不断的资源往东北投入,水泥、钢材、火炮等等物资,几乎掏干了洪门这两年的库存,除了粮食还有富裕之外,其余一应物资包括金银,都被消耗在了东北地盘的重建、阵亡战士的抚恤等等方面。
调动了洪门这些年在农民军、明军当中的几大实力派将领暗棋,加上本部支援的十万军队,洪堂此番北上深入大清国土,派遣的兵力将近十五万人,而最终战后存活下来的,不足半数,仅有七万余人而已。
这一场惨烈的战役,让整个洪门差点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掏空了整个洪门的积蓄,而为了防范未来的清军反扑,不让己方数万将士牺牲所换来的战果付诸东流。
同时洪门还得加紧时间准备物资,在辽阳前线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以应对大清人重新整装之后,不知道何时会来的反击。
好在,在洪堂军队入侵大清国境这些时日里,洪门随军出征的勘探队也有了不少收获。
虽然从占据大清沿海开始,周边形势就不太平,可是洪堂军队依旧派出了不少的人手,去保护勘探队的地质人员,在他们所占据的地盘上,寻找着各种资源的踪迹。
李天养模糊的记忆里,东北三省当中蕴藏着巨量的铁矿、煤矿资源,而且品位也还极高,是中国少有生产优质钢材的大好基地。
只是具体这些个铁矿资源隐藏在什么地方,那就不是李天养那点记忆能够记得的了。
当初为了打动南洋商会等成员们支持自己,李天养可是给他们画下了一个很大很诱人的大饼,其中就不乏说在其中找打了大型铁矿、煤矿资源云云。
而正是基于李天养的描述,南洋商会在这场历时数月的战争当中,给予洪门的支持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商会旗下的数百艘货船帮助运输物资,还是粮食、钢铁、火药等物资支持,甚至是直接提供无息贷款的真金白银,这才造就了洪堂这一战的胜利。
因此,在胜利之后,洪门想要再获得南洋商会的更多支持,那么洪门就需要将他们所缴获的人口、物资、土地等等讷河,拿出来与南洋商会分享,让其获得应有的利益。
只是,这大清地处关外苦寒之地,诸如人口、土地之类的战获,对于南洋商会的成员来说,固然有些吸引力,但是却不能支撑他们继续投入到东北的支持当中。
唯有钢铁、煤矿这种,在洪门大员岛上有着美好未来前景的资源,才是他们这些伤热愿意继续支持洪门的基石。
74 寻矿有成()
勘探队在东北沿海发现的大大小小矿藏,足有六个之多,其中四个属于小型矿藏,至少从周边地带来看没有发现延伸矿脉,其余两个矿藏到是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其中貌似蕴藏量丰富的一处矿藏正是如今洪门极为重视的铁矿矿脉,但是这座矿脉的位置有些尴尬,竟然就在辽阳以南五十里左右的一片丘陵地带当中。
这片丘陵地带山丘繁多,按照当地任的叫法,有大小孤山、东鞍山、弓长岭等山丘名字,就连之前洪堂驻守的帽盔山,也在这片丘陵的延伸地带当中。
之所以觉得这处山岭当中的矿脉拥有开采价值,是勘探队不仅在丘陵地带的弓长岭发现了铁矿石的存在,同时在周边几个丘陵当中也发现了铁矿矿脉等延伸,甚至就在帽盔山中,也能看到铁矿那与众不同的矿石颜色。
大清人文化落后,虽然在努力学习着华夏文化,但是他们对于勘探矿脉的人才重视不足,加上他们更习惯于通过武力去搜刮、劫掠其他民族的财富,却是忽视了他们自己本身土地上所拥有的财富。
坐拥宝山而不自知,最终便宜的却是洪门这个的外来入侵者,在发现来说这一处矿脉之后,吴杰他们便迅速回报给大员岛上的李天养。随即李天养便召集南洋商会、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