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拥宝山而不自知,最终便宜的却是洪门这个的外来入侵者,在发现来说这一处矿脉之后,吴杰他们便迅速回报给大员岛上的李天养。随即李天养便召集南洋商会、笨港联盟等等外围组织,一边一大家分割此番战事之后的利益,一边则开始向其售卖起这几处刚刚勘探出来,都没有来得及开发的矿脉来。

    洪门这些年所需要的铁矿石数量与日俱增,到现在区区一个石碌矿藏等产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洪门,以及洪门外围势力的需求了。

    石碌矿藏的产量,如今一年也能产出十余万斤生铁,但是对于如今各行各业都对钢铁资源有着极大依耐的洪门而言,这区区十余万斤生铁的产量,却是制约了整个洪门的发展。

    火枪、火炮,但凡是热兵器的生产,都离不开对于生铁的依耐,而刚刚新生的轮船、火车,更是一个消耗钢铁资源的巨兽,光是那每辆火车、轮船所配套搭载的蒸汽机,就差不多需要上万斤优良钢材。

    而石碌矿场的产量虽然也在激增,但是别忘了一点,石碌矿场场主孙氏家族,因为洪门的支持,如今已是县中一大世家了,但是这生铁资源毕竟是国有资源,这些年孙氏家族的开采上下打点,却也是通过种种手段掩饰着。

    矿场扩张陷入到一个瓶颈,原本就已经有将近万人规模的矿场开采,早已成为了詹州州府官员心知肚明的一处私矿了,不过因为孙氏家族打点到位,加上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在南洋一带拥有莫大权势的洪门李天养提督,大家也就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随着洪门大规模调动军队北上,差不多算是旗帜鲜明地在东北关外之地展开了一场跟大清人的对决,让其从暗处走到了明处。

    往日,洪门的韬光养晦,让大明官府上下对于李天养这一个偏据与南洋之上的海上势力有所不知。但是如今洪门等军队,竟然能够跟强大的清朝军队打成五五开,甚至在大清人的地盘上站住了脚跟,击退了大清人反攻的大军,如今他们就算再想隐藏在暗处,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好在一点,如今洪堂军队主力固然北上挑战大清人,但是洪堂军队所打出来的旗帜,却依旧还是东江镇的旗帜,并未跟大明王朝撕破脸。

    甚至于李天养都已经想好了对策,那就是干脆让尚可喜、吴杰他们摆出一副与李天养澎湖水师决裂的姿态,另立门户,这或许也能让洪门齐心堂、南洋商会这些商贸组织,不会受到大明朝的针对。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长远的打算,实际操作还得看明朝政府与崇祯皇帝具体是如何想的,反正洪门大本营立身海外,即便真与明朝闹翻了脸,以如今大明朝外忧内患、又没有了强大水师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奈洪门何呢?

    但是,这应该做好的准备,也需要提前做好,即便按照李天养他们所预料的明朝庭反应,不会明面上与洪门撕破脸,但是暗地里对于洪门齐心堂、南洋商会等各种针对,那是必然的。

    而像石碌矿场这种为洪门提供庞大物资补给的存在,或许以前明庭不会在意,也没人会去深究,但是随着明庭对洪门的暗中监视防范态度,其暴露也是必然的了。

    到时候明朝官府必然会制止石碌矿场继续为洪门提供源源不断的铁矿资源,更可能将这一处产量丰富的铁矿场收归国有。到时候洪门就将会处于一个窘迫境地,空有一身先进的技术,却苦无优良资源来生产,对于洪门的回血来说,极为难受。

    故而,为后路计,李天养他们也需要尽快在自己的地盘上,找出一处蕴藏丰富的铁矿场,并迅速开工开采,这样才能避免在明朝庭察觉并断绝石碌矿场补给之前,为己方继续提供生铁资。

    当然,洪门也有另外一条路走,那就是干脆将琼州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自己的地盘。

    这并非是异想天开的事情,明朝政府方面,能与洪门洪堂舰队较量的水师,几近于无,即便还有那么几支残破水师,也不是洪堂水师的对手。

    依照琼州府最近距离两广之地间海峡距离,至少也有数十里距离,洪堂只需要在一开始便击败琼州本土驻军之后,放出一支洪堂水师船队,在海峡之间游弋,就足以钳制大明朝增援琼州的军队了。

    更别说,如今的大明朝廷,更多的关注点,还是在北方,朝廷从上至下都想要再打回顺天府京师中去的想法,便是他们有余力来打造一支水师出来,怕也是会思虑再三呢。

    只是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洪门将彻底与大明朝撕破脸,到时候明朝官府再来一个闭关锁国、封锁洪门赖以为生的海上贸易,却也会让洪门损失惨重。

    这个两败俱伤的做法,却是李天养不愿意去干的事情。

75 建立城堡() 
弓长岭一线,洪堂将士开始忙碌着,不仅是洪堂的工兵成员,同时还有许多劳工的身影。

    李天养在大员岛上的动员很是成功,南洋商会、笨港联盟的成员看着李天养大大方方将原本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战利品清清楚楚地交给自己,同时也打消了他们对于此次大战对其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损失。

    而当李天养提议开采刚刚发现的、处于前线阵地上的铁矿矿藏时,也获得了南洋商会和笨港联盟尚未归化的部族成员们的支持。

    如今的笨港联盟,依旧还有以黑豹部族为首的十余个大中型部族在坚持着,只是他们的坚持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将笨港联盟的章程制度掌握得十分通透,丝毫不给李天养他们把柄。

    对于这一群已是囊中之物的部族,李天养倒也心大地放任他们存在,毕竟这十几个部族人口也有十好几万,其中大多都已归心洪门,早晚都是洪门的成员。

    不仅仅是李天养所下的洪门急需要铁矿资源,南洋商会和笨港联盟的成员夜同样需要生铁资源,洪门的钢铁制品产物,一直都是南洋商会的紧俏货。诸如蒸汽机、轮船等有着远大前景的商品,南洋商会的成员是眼巴巴地恳求着李天养为其制造,可是李天养却一直以生铁资源不足等缘由拒绝给付诸商会成员,让其只能流着口水看着洪门手中华那一样样新奇又实用的钢铁制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到处乱窜。

    当然,也不是没有成员获得洪门的钢铁造物,商会成员当中第一艘轮船被德福轩的人给拿了下来,然后耀武扬威地往来与大员岛与吕宋之间。

    这轮船的实用性实在太强了,煤矿的价格并不算高,如今在大员岛上除了之前玉山部族的所在地外,陆陆续续又在其余十几个部族所在范围发现了煤炭的身影,其蕴藏量也十分丰富。

    而在有着充足的煤炭作为压仓物存在,虽然占据了一部分货仓的位置,但是往往着一艘轮船往返吕宋两次,其余依靠季风行驶的海船,最多不过往返一次。

    更重要的是,在逆风季其余商队货船停运的时候,这轮船依靠自我动力依旧能够跑商,这一年下来所产生等利益,却是远比之前靠天吃饭等货船要多出好几倍。

    因此,在座的南洋商会成员无不希望成为商会第二个拥有轮船的成员,但是却被李天养一句产能不足给打发了。

    经过多方打听,德福轩能够获得这一艘轮船,就是因为他们提供了整整十余万斤生铁给洪门,同时还给付了不菲的金银作为代价。

    金银货币对于如今各个富得流油的商会成员来说,不算太大的事情,德福轩所付出的金钱代价,早已被大家给打听得清清楚楚,价格并非不能接收,唯一制约大家的条件,却是那十万斤生铁资源。

    生铁资源,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大清几个王朝当中,都是各大势力急需的管制物品,各大商会成员想要暗中搜集这么大的数量,是一个及其困难的事情。

    特别是在大清本土并不懂得生产钢铁、大明刚刚打了败仗急需钢铁扩充军队、而大顺等起义军王朝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各大商会成员就算有钱也未必能够搜集到多少生铁资源。

    与其拿着高价、冒着风险去采购生铁,倒还不如自己寻找一处矿脉去开采铁矿,熔铸生铁来得更加有效。当初李天养打动商会成员为北上作战的洪堂军队提供支持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洪门同意大家在占领东北之地以后,大家在当地开采铁矿的权利。

    至于笨港联盟的成员,更是不会放过每一分武装自己的机会,洪门的无形压力之下,想要保持自主的各部族成员也在暗中搜集各类铁器、水泥等物资,以打造更多的武器、建造更坚固的工事。

    而在李天养当初的蓝图里,就给大家做出过保证,大清国土之内,有着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

    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洪门的勘探队也勘探出了铁矿矿脉的所在地,那么从商人的角度出发,尽快让自己的投入有所回报才是正理,哪怕此时大清对于弓长岭方面的威胁极大,夜阻拦不住大家对铁矿开采的热情。

    当然,必要的风险规避还是要做的,在弓长岭上依山设计出来的城防工事,不等洪堂军队将物资运送过来,南洋商会和笨港联盟是有又送钱又送物资人力过来,帮助洪堂一起建造起弓长岭城堡来。

    大清人在辽阳囤积的重兵,看着洪堂明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大兴土木,建造防御工事,军队已是蠢蠢欲动。

    但是看着洪堂军队在弓长岭安置的两万将士,以及数千骑兵,却也打消了清军的想法,让其只能按兵不动。

    之前的大战,对于大清人来说,堪称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战,到现在盛京之中的各大实力派贵族、将领已是吵翻了天了,针对多尔衮亲王的摄政权利和指挥才能提出了质疑。

    故而,此时的多尔衮亲王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巩固朝廷之上的权力上,却是没有余力来继续发动对这一支之前击退了大清主力攻伐的明人军队。

    甚至在多尔衮率领一众将领和贵族北去盛京之前,对于驻扎在辽阳城重话的清军将领下达了严厉的命令,命其不得再轻易挑起战争,至少在自己重新巩固地位之前,不得再有所行动。

    大清人从来没有这么乖觉过,当初在明朝边境上大清将领想要来城下走一遭,便耀武扬威地转一圈,可如今在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对面汉人堪称挑衅一般的构筑防线,大庆认为却只能将那一口郁闷之气死死憋在心中,那种感觉极为难受。

    就这样,一座通体由水泥、石材构筑的城堡,就在大清人的眼皮子底下,一天天拔地而起,成为洪堂前沿阵地中最为坚固的一座堡垒。

76 远大前程() 
“门主,咱们在江南的买卖又出现了些问题!”

    齐心堂的总掌柜董浩然,再一次出现在李天养面前,找他诉起苦来。

    “又出什么问题了?”

    “各地的‘有间’客栈,被官府刁难了,说其中鱼龙混杂,需要每日接收官差的查访。”

    董浩然苦着一张脸,这些时日以来,他的心情就没有好过一回,每天里都是乱七八糟的消息扑面而来,让其烦不胜烦。

    齐心堂下大明朝的买卖会被刁难,早前李天养就已经给董浩然打过招呼了,董浩然当时表面上满口应承,说是早已有了对策,可是真当这明庭找上门来,用一个个或之前根本没有在意过的理由、或干脆是莫须有的理由,将齐心堂上上下下查了一个底掉,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曾经在各地打点好的关系,如今纷纷都不再搭理齐心堂的求助,各种理由甩出来就是告诉齐心堂,他们要跟齐心堂划清界限。

    “查就查吧,记住每个店铺的存银在当天夜里就进行交接收存,店中除了第二日的零钱以外,不允许多放银钱。”

    李天养也是无奈,其实齐心堂明面上的盘查还算有些规矩,至少大明官服还没有做好跟洪门撕破脸的打算,虽然刁难己方,但也有分寸。

    而在暗地里的外卫与大明锦衣卫、东西厂番的较量,那才是真正不见硝烟地残酷战场。

    作为历朝历代最为重视间谍组织的朝代,大明王朝麾下的几个间谍组织,在这些年里持续不断被官府掌控权力之后慢慢削减权力,使其没有了巅峰时期的气势和地位,但是其恐怖的侦查渗透能力,依旧让洪门外卫损失了不少外围成员。

    甚至许多自我保护意识不好的核心份子,也有不少漏网,给建立至今几乎一帆风顺的外卫局当头一棒。

    这还是在外卫局提前发出潜伏令的情况下,仍旧被锦衣卫、东西厂的番子们清查出了三四成的潜伏人员,虽然外卫局的大部尚在,其中身居明庭官府高层的那些重要棋子也几乎没有被发现,但是对于洪门来说,其损失依旧有些沉重。

    间谍成员的选拔与培养,却是比一般的战士要求要高很多,成本也要大上不少,而且在安排身份等方面,都需要洪门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投入。每损失一名优秀的潜伏成员,或许对于底蕴深厚的大明王朝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崛起不过区区三十年的洪门来说,却是痛心疾首的事情。

    “这个已经吩咐下去了,我们在各地都有隐蔽的金库,赚取到的银钱和物资都会悄悄送抵这些地方安放。”

    董浩然深以为然,把自己的安排说了出来。

    “最近还是尽量少跟大明那边做买卖,在明朝庭那边没有表明他们对咱们态度之前,咱们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李天养揉了揉头上两侧太阳穴提神说道。

    “明白。”

    董浩然点头应答。

    这些时日大明朝廷方面,也不是没有动作,光是送交到李天养手中的各类文书就有十好几封,就连已经告老还乡、归隐山林的前任户部尚书,洪门在明庭重话的盟友南居益,都给李天养写过几封书信。

    这些书信内容大致相同,都是苦心孤诣劝说李天养投效朝廷,到京城里去述职的。

    这回明庭中枢可是极为大方的,一口就许下了李天养一个兵部尚书的职务,以及一个大明公侯之位。

    同时当初那个将李天养丢在一旁视若不见的崇祯皇帝,也手书了一封密信给李天养,表面上对李天养派出的东江镇将士满心欣慰之言,可实际上却是在做着拉拢行为。

    当洪堂军队在大清王朝的地盘上,将明朝上下视如猛虎的清朝军队击败的消息传达到明朝应天府陪都各位王公重臣的耳边时,从一开始的不可置信,到后来的震惊,最后变成忌惮,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明朝中枢内阁们,其内心走了一道漫长的道路。

    因为洪堂军队的强大,让自命不凡的崇祯皇帝不敢过分威逼李天养这个潜伏在大明朝中的鲨鱼,虽然哪怕此时崇祯皇帝内心当中包藏着无边的怒火。

    大明中枢内阁的几位大臣,意见不一,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倾向于对洪门拉拢为上,若是能让李天养归心大明,那么他们不仅收复王都京师不在话下,甚至就连将大清这个最大的敌人击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多方商议之后,崇祯与内阁大臣一致同意让李天养进京,哪怕是高官厚禄养着李天养这个手握重兵等诸侯,也不能再任由他在民间呆着了。

    然而李天养却是一直以生病为借口,虽然对于崇祯和其他大臣的书信都有一个很好的回复,但是他就是没有启程前往应天府南京的打算。

    李天养心里也很清楚,看似朝廷对他等重用,实际上却是想要把他骗进王都当中去,将他圈养起来,然后再慢慢吞噬他所建立起来的洪门基业。

    不过李天养的回复当中也是委婉,毕竟此时他虽然暴露了自己洪门的实力,让明朝庭上下对其有了更多认识,然则在大清国境当中的一战,洪门同样损失惨重,想要尽快恢复实力的话,那么他们洪门就算是要低声下气地继续跟大明王朝有所勾连那也是值得的事情。

    别的不说,光是洪堂军部折损的将近八万将士,对与麾下人口还不足三百余万的洪门来说,其想要重新恢复实力,那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总不能将大员岛、吕宋岛上的壮年人丁全都抽调一空吧,那样的话无形中不仅对洪门发展没有帮助,同时还短视地破坏了洪门未来的发展。

    反观洪门如今最大的对手大清人,虽然他们同样损失惨重,可是别忘了人家可是占据了关内黄河以北的广阔土地若是其一狠心直接将这些土地闪婚的汉人裹挟回关外,那么他们恢复实力的速度,将远比洪门更快。

    到时候洪门好不容易才做到削弱大清实力、吞噬大清地盘底蕴的目的也将会落为空谈。

77 彼此的诉求() 
李天养到现在为止,还不敢跟大明王朝撕破脸,就算是虚与委婉,他也必须保持跟大明朝廷的和平态度,同时保持明面上的尊重。

    明朝江南地带,作为齐心堂重要的商业地盘,占据了洪门至少一半以上等收入来源;而洪门接下来的恢复实力,更是与大明朝息息相关。

    没有来自明朝的人口,洪堂几万战士的损失,就无法在短期内找到足够人手恢复数量,进而拖慢洪堂在关外等布局。

    虽然,大清国想要从明朝属地吸纳人手回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宁锦一线尚在洪堂军队手中,这使得大清从关内到关外,还需要绕道蒙古草原才能够回到大清国内,其中风险极大。

    而且,孙传庭一部在初春之时,配合洪堂在大清关外的军事行动,发起的反击战争,同样给驻守明境的大清主将鳌拜等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到现在为止,刚被大清人占据数月的大明疆域,如今已经有大半都被孙传庭給夺了回来,还在清朝人手中的也就只有京师、山海关、遵化这样偏于北向的坚固城防。

    鳌拜他们留守下大明国境的清军主力并不算多,这就使得鳌拜他们固守庞大的占据明境,更多依赖于他们所收服的汉军士兵。

    而随着大明朝廷重新杀回黄河北岸,才被大清人收服等无数汉军人心又开始摇摆不定了。毕竟还是汉人子弟,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文化,作为清军主将的鳌拜、索额图等人又没有皇太极的亲和力、多尔衮的气质,这却使得他们手中的汉人士兵不少人又重新转变阵营,回到了大明朝的统治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