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停留,耿孔两人为主将的帽盔山一部将士,历经五十余里的奔波之后,就这么径直朝着主战场的方向奔来,并在接近战场的那一刻就发动了冲锋的牛角号声。
洪堂军队这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军战场面对大清人猛烈的攻势都已经是让他们捉肩见肘了,哪里还有余力去应对这不可知的危险呢?
而大清多尔衮这边同样没有信心,他们在战场上固然相对要好一些,然则此时大多数主力都在攻打着汉人中军摇摇欲坠的阵型,最多也不过是让外围的汉军战士建立一道并不稳固的防线而已。
更多的精力,多尔衮还是放在了消灭已经算是口中肥肉的中军阵线上去了,能抓紧时间多消耗一波汉人中军的实力,也能让未来己方少一些麻烦,这才是战场上的正理。
不过,双方主将所吊在半空中的不安,最终还是因为耿孔士兵手中刀兵第一刀砍向的对手,或化作一道阴云,或化作一块定心石,不一而足。
耿孔两人的选择,既出乎人的意料,同时却也在情理之中,其实在他们发起冲锋号角,对准战场上一处破绽发起冲锋时,一切都早已经落幕了。
在双方主将心中,其实忧虑都是多过信心的,或许正应了那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正是因为彼此间都有着决不能输的理由,故而让他们哪怕心中自以为有着五六成把握,却依旧还是担忧剩下那不足一半的坏可能。
一名匆忙间组成的清军阵线被帽盔山来源的东江镇士兵们,干脆利落地给击散了。虽然在洪堂诸多复杂的队伍当中,由耿仲明孔有德两人一手组建起来的这一支军队,在整体实力上可以说趋于弱旅,然则在如今洪堂本部和大清主力间接连战斗数日之久的情形下,其所拥有的战力,怕是仅次于独立于一旁宽敞地面上混战当中的双方骑兵军队了。
“呵!!!”
吴杰长松了一口大气,同时也不无为耿孔两人的到来而感到兴奋和激动。
“等到战事结束之后,老子一定去要跟耿仲明他们喝一杯,然后再亲自为他们请功!!”
说实话,吴杰心中也是多有惭愧的,从前些时日起他就对耿孔两人在帽盔山上的行动多有不满,并对他们两人有了几分怀疑之色。如今看来,这却是他吴杰想多了而已,在此关键时刻对方能够用行动证明他们对于洪门的忠诚足以打消乌黑他们那些没有根底的怀疑之色。
至于另外一边大清睿亲王多尔衮脸上的挫败一懊恼之情,以及他内心之中渐渐升起的迷茫、惶恐等等,更是不用多提了。
只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如今耿孔二人会做出此等选择,却跟一封不足千字的书信,有着莫大的关系。
其实一开始,耿孔二人虽然心中还有着几分江湖道义,以及对于洪门实力和前景的顾忌诱惑,但是他们更加倾向的,还是给出了真金白银,以及能够立即便能实现的封王拜将的大号前景,却是远比洪门不可知的未来更加有吸引力。
但是还不等二人做出选择,突然他们两人最为倚重的一名心腹,跟随他们一起反叛明朝,随之投奔后金,再又归驸洪门等等经历,甚至还是孔有德表妹夫的手下参将郭则铭,突然送交一封来自洪门最高首脑李天养的亲笔书信。
按说像郭则铭这样跟随着耿孔二人经历过无数考验,又是知根知底、有着姻亲的心腹,本不该会被人收买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在耿孔二人看来最不可能被收买的人,却在关键时候跳了出来,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将李天养的亲笔手书给递到了他们两人面前。
“耿师长、孔师长:见字如晤!!”
“自两位师长当年志同道合与我李天养走到一起,成为同伴,细细算来,已是九年光阴了。因为你们两位师长的加入,对我洪门而言,带来的助益实在良多,我李天养心中感激不已……”
洋洋洒洒的一封不足千字的书信,文中内容没有一丝一毫是跟如今他们两人的处境有关,更多的却是李天养对他们两人这些年来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感激等言语。
文中同时也对洪门未来的诸多发展,有着种种展望,以及李天养貌似情真意切向二人表白,希望大家能够能为了这么一个还根本看不见的未来而共同戮力云云。
但就是这么数百言看似不着边际的言语,却是让耿孔二人将已经有些心猿意马的心给硬生生拉了回来,使其重新正视他们所做出的选择。
由不得他们两人不好生琢磨一番,那位远在数千里之外,打造出如今强大洪门的最高首脑人物,竟然就在这么一个关键时刻,送给自己的这一封书信,其背后代表什么意思。
更让他们两人揪心的是,原本应该他们他们两人最为信重、倚为臂膀的心腹却在不声不响之中成为连队洪门等忠实信徒。那么谁又能保证,在这一支看似被耿孔二人一手打造出来的东江镇近万将士当中,还有多少人是洪门所布下的棋子,而自己真正指挥得动的人手,又能有多少?
在重新深思了这一封来自李天养的亲笔书信背后含义之后,耿孔二人一边庆幸自己还没有走出那最后一步,一边则开始做下了他们最后的决定。
69 继续僵持()
帽盔山下来的耿孔东江镇将士的加入,让洪堂整个败退的战线,渐渐稳固了下来,至此再没有后退一步。
但是其部的加入,却也没有更大的进展,比如让大清军队就此出现败走迹象,或是让其阵脚打乱等等,甚至就连些微的颓势也暂时没能显露出来。
当然,这也是能够理解的,大清十余万大军全部投入战场,若是如此简单就能将其打败,那人家也妄称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了。
不过能够稳住颓势,对于吴杰他们来说,也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以实力论帽盔山耿孔一部的战斗力,能有这样的战绩就已经很不错了,反正吴杰他们更大的期望,还是来自即将从清军身后杀出来的尚可喜一部。
算算时间,从吴杰他们在凤凰城与大清人展开攻势,引诱对方与己决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了。
以尚可喜他们攻破辽阳城下敌军,再加上他们一路赶来所消耗的时间,此时距离吴杰他们的主战场也应该是不远了。
有了耿仲明他们这一支不足万人的生力军加入后,大清人需要分派更多的兵力填补阵线,让中军被围的吴杰一部少了极大负担。
如是又激战一日,战场上因为帽盔山耿仲明一部加入所带来的风险,渐渐被多尔衮亲王给排除掉,随着大清士兵更加合理的调动部署之后,大清军队再一次掌握了战事的话语权。
昨夜的休整,让耿仲明一部跟吴杰他们汇合在了一起,而大清军队则趁着这段时间重新排兵布阵,在第二日交战之初,就开始有计划地针对洪堂军队的破绽进行突破。
很显然,睿亲王多尔衮在这场战役之中,经历了太多的意外和惊吓,再不愿意在保存大清实力的情况下,稳扎稳打了。
更多的大清满蒙八旗子弟作为攻击主力,被调派上了第一线,之前用汉军、朝鲜士兵作为疲惫洪堂军队,如今则作为攻击辅助,让开了主攻手的位置。
不过随着耿孔帽盔山东江镇一部的到来与吴杰如同汇合,增强了洪堂本部的实力,使得洪堂本部又能坚持上不少时间,却不是大清军队说攻下就攻下的。
然则,洪堂大部军士们已是强弩之末了,在这种高强度的战役当中,能坚持到现在儿没有崩溃,已足矣证明洪堂军队的强悍了。
“军部警卫连,给我上!!”
洪堂的阵线,在女真主力不惜牺牲的情形下,让第一线的洪堂士兵们遭受到强烈的冲击,整条战线都在摇摇欲坠的局面中。
吴杰手中可用的后备对几乎没有了,唯一还在他身边的,是其警卫加强连两百多人,面对此情此景,吴杰也顾不上自己的安慰,指着一处最为危急等阵线准备将其调过去填补窟窿。
“这可不行,我们的任务红丝护卫您等安全……”
警卫连长正准备据理力争一番,毕竟作为整个洪堂的中心支柱,若是吴杰有什么意外,对于如今的洪堂军队将士来说,不可预估。
“没有不行,老子的命令难道农小子敢抗命?”
吴杰瞪着一双虎目,从中透出浓烈的凶狠气息。
“你们不上,那老子就自己上,到时候你们还不是得上去跟着老子拼命,同时还得护卫我的周全,施展不利索?”
“与其如此,还不如老子现在乖乖坐镇中军,身边这么多弟兄看着我,总比老子上前线拼命要安全吧!!”
“……”警卫连长一听还真是这么个理,随即其咬咬牙对身边一名士官吼道:“耿水生,你带着你们队的人看住军长,其他人跟我上!!”
望着一往无前冲上去等警卫连将士,吴杰脸上有着坚毅、愧疚、以及遗憾等等神情,随着年事渐高,当年那个好勇斗狠,凡事争先的那位洪门第一勇士,却是不得不古服老了。
一个多星期的体力、精力双方面的消耗,白天里要专注精神观察战场上的动静,晚上又要通宵达旦地修改计划,随没有走上战场第一线,可是吴杰他们的消耗也是极深,到如今也是疲惫不堪。
加上原本就在走下坡路的身体,使得吴杰很有自知之明地没有逞那英雄,强自冲上第一线去跟大清人拼命。
固然身为主将的走上第一线,如同前两日大清朝突遭安先国骑兵突袭的危难之际,正是由于睿亲王多尔衮坐镇与安先国骑兵剑锋的最关键战线,激起了大清士兵们的决死知心,进而稳住了阵型,争取到其部正白旗骑兵营的到来,最终获得了转机。
但是以吴杰现在的身体和实力,冲上第一线战场去厮杀,就算也能给洪堂将士带来鼓舞士气之攻,却也会让前线将士为了护卫他的周全,而不得部付出更大的代价。
甚至若是一个稍有不慎,吴杰这位洪堂主将在战场上出现任何意外的话,对于洪堂上下的的打击,反而比他所带来的士气鼓舞更加危险。
不过一个加强连区区两百来人的数量,投入到这场规模达到近二十万的大战当中,就如那一粒尘埃落入大海之中,却是没有泛起多大波澜就被淹没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厮杀奋战之中,其唯一显露的作用,怕就是那一处原本疲软的阵线,渐渐又稳固了起来,隐隐间吴杰还能看到一张张平日熟悉的身影,在这座人海之中腾挪跳跃。
战线逐渐往后压缩,双方交战的主战场中心也在渐渐朝着凤凰城凌乱中带着硝烟的城墙逼近,而吴杰他们在被大清士兵压缩战线范围的同时,不得不将他们的指挥营搬到了凤凰城北门门洞之中。
苦苦其期待的尚可喜一部,直到现在依旧不见踪影,派出去的斥候一波接着一波,却也未有任何回复,如今却是轮到吴杰这位指挥将领心情开始沉重了。
刚刚才经历了耿仲明一部动向未明的煎熬,转头随着尚可喜未能在预计时间里出现,吴杰他们又不得不再次猜测,后方辽阳那边是不是又出了什么问题。
70 黑天下的红云()
就在双方主战场所在地的大清中军大营所在西北方向二十余里的方向,洪堂本部吴杰心心念念的尚可喜一部,正在加紧赶路,朝着主战场的方向前行。
没有过多的隐藏自己的行踪,一来自然是大清女真斥候厉害,除非是像朱大壮他们那样提前找到一处山谷躲藏,或是如安先国骑兵师一样有着高效的机动性,否则两万余人的部队想要隐藏行踪,谈何容易;二来之前击溃的辽阳外大清部队,虽然他们没能阻挡住尚可喜一部的攻势,更是被尚可喜带着搞得如丧家之犬一般狼狈,可是人家好歹还是能够派出信使给大清主力部队这边报信的。
故而,对于尚可喜他们这一支队伍的到来,早两日前睿亲王多尔衮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而从昨日起突然加剧的清军攻势,也是多尔衮担心尚可喜一部等到来,而想着不惜损伤试试看能否在昨日完成击败洪堂一部的可能。
但是随着昨日的最后努力落空,五月十二这一日的战事,却与前一日的战斗大不相同,大清军队再次回到了最初之时用汉军来填命的境地。
吴杰他们固然诧异,但是却也没有多想,毕竟这已经是大清人最惯用的手法了,对于本族人口稀少的大清来说,汉人的性命与他们女真人的性命,完券没有可比性。
昨日大清女真战士的损失,怕是跟这一个多星期以来,其余几日数量的总和,没有太大差距了。牺牲了这么多的本族、蒙古族勇士,今日再稍微收敛一下,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吴杰他们还巴不得对方如此安排呢,他们如今虽然看似趋于劣势,但是等到尚可喜的数万大军到来,从凤凰城周边实力上来说,反倒是他们洪堂军队开始占据上风了。
到时候就该轮到吴杰他们反攻了,这些日子以来洪堂将士们等牺牲与坚持,吴杰都要让这大清人一五一十地全部都还回来。
只是这些日子里,吴杰以及一干本部高层指挥官、外加参机处的成员们,殚精竭虑地思考应对着大清人的攻势,在神思上已然有些迟钝了。他们却是没有发现,今日战场上的大清攻势,不但薄弱很多,而且就连满蒙八旗的战士面孔,都少上无数。
“报!!!”
一名斥候匆匆忙忙赶到吴杰他们中军指挥营面前,一个不规整的军礼之后,就将自己匆忙等缘由给解释了出来:“尚可喜师长他们已经在西北方向二十余里开外,预计将在明日与我军汇合!!”
“好好好!!”
吴杰大笑一声,那一头因为焦虑过度而变成银白的头发,也在他有些夸张等笑容下,变得飞扬:“告诉尚师长他们,明日就是我们大家决战之时!!”
“是!!”
刚刚才回来,都还没有喘昀气息的斥候队长应声又调转身形,沿着之前的方向返回。
“传令全军,今夜战事结束之后,各部速速整顿士气、整编队伍,同时抓住机会修整一二,明日咱们就给战死等同伴们报仇雪恨!!”
“是!!”
朱大壮、安先国等与吴杰一起的洪堂中高层将领,纷纷领命而去。
当日的战事苍白而无力,双方的交战依旧各有损伤,但是洪堂将士们在今日却是没有感受到昨日那种压迫,反而显得有些游刃有余之感。
入夜之后,各部按照洪堂临战制度,白日损失过半的营排纷纷整合一起,建立另一套指挥体系,提拔士官等等。
却不知,就在这一夜里,大清正白旗、镶白旗主力部队,共计一万人,以及蒙八旗一万五千人,并汉军一万人,已经在夜色的掩护之下,从前沿阵地悄悄撤了下来,转头扎入到黝黑荒野之中。
“不好!!!”
就在吴杰他们还在兴高采烈,翘首以盼尚可喜一部即将前来与己方汇合之时,突然在西北天边出现了一片片红云,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是如此的显目。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吴杰他们这些老将以及参机处专职策划的成员,脑海中神思一转,很快便得出一个让他们满脸冷汗的猜测。
甚至都来不及去应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吴杰粗大的嗓门带着几分激怒之音,响彻了整座大营:“吹集结号,全军集合!!”
“传令安先国一部,即可出发,速速赶往尚可喜师长一部所在。”
“传令耿仲明、朱大壮师长,命其迅速整顿其部,连夜出发,追随安先国师长身后,与尚可喜师长他们汇合。”
“传令牛强伟,命其速速调集一万兵力,給老子攻打对面的中军大营,老子要知道对面的营寨里,到底还有多少大清士兵!”
一连几道命令下达下去,吴杰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西北方向的动静来源,其最大可能自然是尚可喜师长那边出现了敌人,否则不至于闹出此等动静。再结合今日白天大清军营重话吴杰他们松懈之下没有注意到的异动,其中猫腻不问可知。
只是担忧会担忧,如今就算是安先国一部机动性最快的骑兵师,赶往头二十里外的尚可喜一部所在,至少也要小半天四个小时的时间,毕竟这是夜里,视野不好,奇兵也难以发挥太高速度。
加上安先国他们还得防范大清人肯讷河布下的陷阱等等,真要跟尚可喜他们汇合,怕也是要五六个小时之后了。而速度更慢的耿仲明、朱大壮等部,其要赶到尚可喜所部的位置,那时候怕是天都已经大亮了。
不过吴杰他倒是对尚可喜一部有些信心,他们两人交情不算太深,但是作为李天养苦心孤诣从大明挖过来的人才,并且一到洪堂就身居高位,手中权力不小,吴杰他们这些老热自然会在暗中留意,并与之较劲儿。
最终尚可喜以他的真材实料,获得了包括吴杰在内的一干洪堂高层认可,随后几年他又在洪堂中融会贯通洪堂等带军纲领,其领军实力更上一层楼,故而吴杰他们很是相信对方手下兵将,不会是不堪一击的蠢货。
71 反袭()
深夜的突袭,打了急于赶路的尚可喜所部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也没有想到,在主战场有数万洪堂同僚牵制的情况下,大清人竟然还敢兵行险招,将冒头对准了己方。
这当然也有吴杰他们洪堂本部军队的问题,如果不是他们在主战场交手之时,没能发现大清人主力不动声色间,已将他们的兵力回调埋伏了尚可喜一部,并告知尚可喜一部,此时这大清人也不会得逞。
但是凡事没有那么多如果,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尚可喜也不会去怨天尤人,他们为今能做的事情,便是尽力收缩兵力,固守以待主战场外吴杰他们洪堂主力的支援。
为此,尚可喜一声令下,便将他们急行军赶路,本就没有携带多少的物资补给給烧了个精光,同时就地取材砍伐了不少木材增添燃料,却比在黑灯瞎火下派人去求援来得更便捷与迅速。
这也是在二十余里之外等主战场上,吴杰他们能够看见半边黑天化作赤红的原因。
当最先抵达的安先国一部骑兵到达战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