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100-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企业向银行借了大量的资金,由于它的一股独大,对借贷没有制约,又四处投资,到期还不起钱,一旦出现金融危机,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就加重了危机程度。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它是企业必须使用好的工具之一。
  第4节 接班人计划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说:“去掉微软最顶尖的前30个人,剩下的就只是一家平庸的公司。”
  许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危机。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接班人计划,才能因应变革和竞争的需要。你应要不断地问:企业未来的接班人梯队在哪里?
  接班人计划是一套培育各级领导的流程工具,国内企业虽然是在考虑各个层级的接班人,或者进行培育,但通常没有形成流程和程序。那么,该如何顺利建立企业的接班梯队呢?
  培育各级领导人,应与企业的整体经营策略紧密结合,因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断在演变,需要的领导能力也会随之而变。简单地说,整个培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理清企业的经营策略与长期、短期目标;
  第二步,首先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判断现有领导人的品质与深度,及领导人必须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达成企业的目标。
  第三步,找出哪些人是企业的未来关键人才,锁定成功潜力最高的人选,投入最多的资源加以栽培。通常有3种必要的步骤:
  1 组建领导人同盟,这个团队也要采用绩效管理。
  2 培养领导人。许多企业至今依然不改旧习,光是锁定人才,却不懂得如何采取行动,善加栽培。更有一些企业天真地以为,等到需要的时候,未来领导人就会自然而然出现。他们都错得离谱。事实上,最成功的企业,必定以无比的专注,用心栽培公司内部最优秀的未来领导人。
  3 吸引领导人。资深经理人所以会受企业的吸引而留下,主要原因,当然是企业提供他们独特的挑战和机会。从内在工作动机、成就感、员工向心力,到董事会立场;从待遇福利、生活品质,到个人职涯规划等,来综合考虑。
  毫无章法的培育方式,绝对不可能栽培出足以各层让企业持续在未来领先产业的明日领导人。
  第5节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标准的生命周期分析认为市场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然而,真实的情况要微妙得多,给那些真正理解这一过程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更好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规避。
  有两种主要的生命周期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相当机械的看待市场发展的观点(产品/行业生命周期);另外一种更富有挑战性,观察顾客需求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变而由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的(需求生命周期)。
  产品/行业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根据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成熟、衰退或其他状态来制定适当的战略。
  这种方法假定,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发展、成长、成熟、衰退)每一阶段中的竞争状况是不同的。例如:发展——产品/服务由那些“早期采纳者“购买。他们对于价格不敏感,因此利润会很高。而另一方面,需要大量投资用于开发具有更好质量和大众化价格的产品,这又会侵蚀利润。
  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假定事情必然会遵循一种即定的生命周期模式,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可预测的而不是有创意的、革新的战略。
  生命周期概念更有建设性的应用是需求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假定,顾客(个人、私有或公有企业)有某种特定的需求(娱乐、教育、运输、社交、交流信息等)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
  技术在不断发展,人口的统计特征随着时间而演变,政治环境则在不同的权力集团之间摇摆不定,消费者偏好也会改变。与其为了保卫特定的产品而战,倒不如为了确保你能够继续满足顾客需求而战。
  许多电视机生产商看到了他们处于成熟的电视机市场上,却没有看到自己还处在一个正在不断成长中的家庭娱乐市场上。于是他们放弃了这个市场,眼睁睁地看着它同录像机、家庭电脑双及未来的HDTV(高清晰度电视)一道进入了爆炸式的成长中。
  第6节 内部控制
  控制是经营管理中必用的一项管理技术工具,它融于我们日常工作之中,但也因为是太常见了,反而为经理人所忽视。
  控制就是检查企业或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一般分6个步骤:
  1 限定控制的范围,即把什么列入控制的目标;
  2 识别所要测量的信息的各类,即明确控制的几个关键元素;
  3 确定控制的标准;
  4 数据和信息的收集;
  5 衡量绩效,控制未来的绩效;
  6 诊断与更正。
  对于国内企业,要特别注意对以下三方面的控制:成本控制、业务流程控制、风险控制。
  企业的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公司都比较注意,但对业务流程、风险的控制就比较忽略。在风险控制中,要特别管住3种致命的新风险:
  财务风险,比如流动资金、投资、汇率等;
  法律风险,如倾销、合作等的诉讼;
  资讯风险,如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
  在流程控制上,一般而言,一家公司最好能有效掌握5到10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业运作流程。一个重要流程通常会跨部门的,有产品、客户服务、销售、供应、财务等活动。目的就是要确保员工在思考、设计及执行相关活动时,一律以某个流程为依据。以下是的要点:
  找出现有5…10个最重要的流程;
  设法让公司所有员工知道这些重要流程,并让他们了解自己负责的工作与某些流程有何关连;
  从满足顾客与股东需要为出发点,先针对一个流程建立及应用绩效衡量指标;评估目前流程绩效,同时设定想要达成的目标;
  指标流程负责人:指派高阶主管为特定流程的全权负责人,要求他为达成高绩效负全责。流程负责人应负责设计整套流程,确保员工切实执行该流程,取得该流程所需的资源,并适时介入,以促成该流程作必要的改造;
  挑选二、三个流程,重新设计整个流程,并改进其步骤;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实验;
  待这些流程上轨道后,设法与公司的管理制度作有效的结合。
  第7节 财务分析
  自己的家事自己知道,财务分析是企业经常使用的管理工具,但现实中企业自身通过财务分析来规避危机却往往做得极差。也许这是领导人对财务的漠视或无知造成的。
  最普通的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一些计算,得出些指标,然后与同行或与公认的标准对比,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常用的比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比率等。
  通常地,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分析就可以满足经营者对企业的绩效评价需要。
  企业内部在进行分析时应该采用更为详细、准确的数据。例如:企业可以不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而按照管理会计的原则核算各环节的成本费用构成。在分析时可以采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来划分成本性态;还可以分析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的差异;还可以对客户进行信用分类,确定不同类型客户的风险,从而确定对他们的信用政策等等。
  进行分析时应特别注意以下4点:
  企业自己进行的内部财务分析,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然后根据目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必要时创造一些有特色的指标,灵活地进行分析;
  财务数据是过去经营情况的反映,不能完全做为经营的参照。美国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考察企业十几、二十年的财务报表。这目前在国内几乎没法做到。依据企业历史数据分析作出未来的决策一定要慎重;
  注重同行业的对比。和同行的竞争对手的财务指标对比可以反映出彼此的力量消长;
  关注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线。
  当然,企业内部财务分析除了应用一般外部分析时采用的方法外,更应采用,甚至创造一些方法,灵活地进行分析。
  第8节 变革管理
  我们将永远处在多变的环境当中,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企业并购等因素,时时都在驱动企业进行变革。
  企业通过变革管理,成功地让公司脱胎换骨,以主动应战来规避危机,这是常见的手段。
  变革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企业的全方位变革,也可以是很小范围的变革。不同企业根据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及危机,变革的程度是不同的。目前,中国很多企业进行变革时往往当危机已经降临时才进行。
  通常能够成功掌握变革的企业,都会遵循以下八个变革程序:
  1 增强急迫感。要成功推动变革,首要工作就是激起多数员工的急迫感,让他们随时处在备战状态。
  2 建立领导团队。激起员工的“急迫感”,以让有更多的人愿意在看不到短期报酬的情况下,加入变革团队。
  3 设定方向清楚的愿景。
  4 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员工投入参与变革,达成愿景目标。
  5 授权行动。当员工逐渐了解变革愿景,也愿意配合采取行动时,企业便要设法帮助员工排除阻挡在前的障碍,这就得授权。
  6 创造短期胜利。短期胜利可以加深变革的信仰,是推动变革的精神鼓励,同时能抑制怀疑滋长,建立驱策的力量。因此,变革团队在一开始,就应努力快速达成几个明确、看得见而有意义的成就。
  7 切莫松懈。在变革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短期成功之后,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维系员工的“急迫感”不坠。企业很容易因为几个小成功而松懈下来,这往往也是在推动大型变革时,很容易掉入的陷阱。
  8 持续变革。要让变革持续进行的秘诀在于,建立一个坚强的支持型企业文化。
  第4章 管理100特别奉献10大策略
  现今的企业对不确定的未来焦虑不安,是普遍的现象。一个问题是:为适应不确定的未来,如何为自己的企业拟定和发展所需要的策略,让自己不只是简单地为了今日的生存,而且是为了让自己将来成为行业领导?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归纳、集合出了让你成为行业领导者的10大策略工具。
  第1节 6西格玛
  在统计学中,有一种分析评估的方法,用来计算与标准值间的差异,称为标准差。它也是计算缺陷率的一种方法。当标准差到达6个西格玛时,要求的缺陷率为百万分之3点4(3。4/1;000;000),几乎接近完美。
  成功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对于各项产品都严格要求符合标准,将缺陷和错误降至最低,最好是零缺陷。6西格玛的观念和作法,被企业延伸成为提高产品品质,和增加利润的核心。
  但在目前的中国企业,依然还有继承传统上马马虎虎和差不多的习性,对6西格玛的认识不是很足。这相当不利于企业管理。
  因此,企业产品的品质要管制,应力求达到6西格玛的缺陷率。服务是产品的一部分,对服务的品质管制,及在服务上的错误率、不良率或客户投诉率,也该如此。事实上,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好坏,是企业所有员工操作各种设备、材料、技术和事务的结果。员工是因,品质是果。要达成6个西格玛,不能只针对产品或服务本身,而必须将品质管制向前延伸到员工做事的品管和做人的品管。
  企业的基本使命是创造利润,企业要创造利润,最好先订达到的利润标准。然后在实务操作上,一手抓收入,一手抓成本。在收入方面,要以提高产品等级和品质等方法来提高产品单价,并须努力开拓市场,增加销量;在成本方面,要努力降低材料库存和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减少用人费用和物品费用。最后,务必使实际的利润超过所订的目标和标准,而非以刚好达成的零缺陷为满足,也就是要超越6个西格玛的水平。
  但企业要做好6个西格玛的工作,最好运用全方位管理。
  第一, 加强企业内各部门间的配合。每个部门都须主动认真彻底做好自身职责内的工作,并且按照计划或制度的规定与安排,主动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目标达成标准。
  第二, 在每一个部门内各层级的配合上,负责执行的人员,要彻底做好计划、执行和自我检核的工作。上级的直接主管和间接主管,要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执行者做好训练、指导和监督的工作。
  要注意的是,运用全方位的组织管理,以产品的品质管制而言,首先须从设计品管开始,在产品结构、用料和制程等的设计上,要严密细实,并须反复试验测试;其后是制造品管,机器设备须精密无误,生产方法须精确切实,生产人员须作自我品管,厂商所供应的材料品质须严格要求;最后才是品管部门的材料、制程和成品检验。每一部门每一环节的各层级人员,都要对品质认真负责严密控管。
  当然,在运作全方位组织管理时,需要在全员对原因、目标、作法和成果,都有共同的了解和认识,其中以推动全员品管、全面品管的观念最为重要,让每个人都能认同自我控制品质的重要性,并切实负责做到;其次要订定进行的目标、策略、计划、制度和方法;最后才是执行和检核。在执行过程中,有问题和困难要立刻解决,还要每日、每周或每月定时作总结。这些,都要前后连贯全面推动,而非片片断断随兴而行。
  6个西格玛已逐渐由品质管制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运用也愈来愈广泛而深入,在未来将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贡献。
  第2节 协同商务
  缩短研发产品周期和提高开发设计能力,一直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两大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作好协同开发。
  但制造业太复杂了,有时一个小零件的改变,会牵涉到其它不同零件都要作出连锁的改动,而且在不同时间段推出的不同品种也都要更改。更复杂的是,如果这些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采购、仓储部门,很可能造成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和库存。协同商务就是在这个环节为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因而也是企业成为行业领先者需要借助的重要工具之一。
  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Product merce,简称CPC)兴起于90年代后期,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主要针对制造业,在包括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售后服务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数据管理,帮助企业完成跨地域、跨行业的合作,提升产品协作的总体效能。
  CPC的核心是三个C,即Create(创造产品)、Collaborative(协同设计)、Control(控制)。CPC和ERP是一种互补关系,CPC提供的是全程跟踪式的服务,它能让客户、开发者、厂商、供应商等从产品开发初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个阶段都能参与,一起作出决定。它能够把ERP、CRM、SCM三者用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电子商务的有机组合。
  CPC的实施总体上分三步走,一是明确目标;二是动员,统一认识;三是实施,上线。其中最大的误区是企业在上线之后就放松了,以为是到了具体实施了,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实际上,CPC的实施难度最大是在上线之后,你要让工作真正产生实效。但人的习惯很难改变,而且他们对工具的理念、运作、操作等都不熟悉,这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一阶段中,要有培训,要对之进行实施辅导,还要有建立奖惩制度来配合。
  协同商务比较适合制造业,比如在航空、汽车、家电、房地产等行业都在运用。实施协同商务一般分两类情况,这可根据企业的情况而定:一是全盘性的,即先做企业流程再造,之后再实施CPC,这种方式操作难度很大;二是不管企业现有流程如何,就遵守目前的流程来实施。但协同商务把事件当作项目来看待,所以工程项目同样也可使用CPC,像广州地铁工程项目,就采用它来作项目施工管理。
  在产品设计日益复杂和全球化趋势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协同商务迅速跟进竞争对手的步伐,同步推出新产品。尤其对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更重要,通过协同商务可学习对手的研发,从而加快本企业新产品的推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反应,迎合市场的要求。
  很多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如美国波音、韩国三星、德国西门子都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案。PTC公司的全球统计数据表明,使用CPC能使整个研发周期平均缩短40%,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不同,平均节省的费用可能会达到上百万美元。在国内,一汽集团、华为、联想、中兴、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都已经在他们的某些项目中部分采用了CPC技术。然而,目前中国大陆部门级的CPC使用虽相当多,但仅有不到100家企业在使用企业级的CPC。中国已加入WTO,随着中国大陆逐渐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协同商务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
  协同商务未来的发展是基于web的,它与ERP密切相联,是并行的互补关系。
  第3节 组织扁平化
  如何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决策环境,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决策者面临的基本生存问题。包括许多大企业都尝试重新设计它们的组织,以获取小规模组织的弹性,并同时保持大公司的规模经济。于是,组织出现了扁平化趋势。
  但是,目前许多的企业内部过度强调扁平化,致使实际执行的结果是,不但企业未受其精减人员而提升效率之利,反使公司受人心涣散权责不分之苦。所以企业在实施组织扁平化时,需要更多的具有领导者的素质的经理人,他在组织中应该扮演引导及教练的角色,更多的是帮助而不是命令得到授权的员工完成他们的任务。
  要更好地推进组织扁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