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62章 发狂()
(谢谢好友都市放牛1983的月票)
刘曜从到来的第二天开始,就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函谷关关前的地势还是很开阔的,可以充分展开兵力,毕竟函谷关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关中的第一道屏障,防备的是洛阳方面的兵力,而不是由关中向洛阳进军,因此函谷关关后地势狭窄,关前反而开阔。
果然,没过多久,在最初的准备之后,赵军呐喊着攻杀而来,大战再一次爆发。
原本关头有五门小钢炮,却因战事激烈,全部炸膛毁掉了,让徐龛既心疼,又无奈,他倒是打的一手如意算盘,只要刘曜露面,立刻开炮,打死了是运气,打不死也无所谓。
不过刘曜已经在杨彦手上吃过了一次亏,怎可能再靠近关城?全程都远远躲在后面,指挥全军,实际上刘曜不惜代价的攻打,也有部分原因是为钢炮而来,他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武器才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从清晨到正午,攻势还在持续,随着减员,后备力量愈发不足,很多战士都现出疲惫之色,却仍在拼着命,其中有一次是赵军又从后面攻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歼灭,就连徐龛都肩头中了一箭,鲜血染红了整个胳膊。
可纵是如此,依然没法休息,因为赵军还在进攻,刘曜是铁了心打消耗战,哪怕他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徐龛,这样的日子,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当然了,这也与函谷关年久失修有关,在八王之乱中,洛阳作为主战场,函谷关也受到了严重破坏,而徐龛受限于人手不足,重点营建洛阳,函谷排在了次位,并未料到刘曜会发兵来攻。
按常理来说,寻常的进攻烈度不须过虑,可谁知刘曜竟如此疯狂,完全不昔代价的攻打。
“将军,先下去休息会儿吧!”
一名部将见着徐龛血染战袍,心疼的从旁劝说。
“无妨!”
徐龛想都不想的挥了挥手。
“那您的伤势”
部将迟疑道。
徐龛不耐烦道:“将士们伤的比老夫还重,都坚持在城头作战,老夫不过中了一箭而己,算不得什么,你有空在老夫面前唧唧歪歪,还不如拿起武器多多杀敌。”
这名部将是跟着徐龛的老人,杨彦并非把徐龛的随从全部调走,这不符合当时的观念,徐龛身边总要留几个心腹打打下手,此时便是奇怪的看着徐龛,他总感觉徐龛像是认不识了。
“呵”
徐龛哑然失笑道:“你可是以为老夫一叛再叛,脑后生反骨?可若有一丝可能,谁愿身后留下恶名?
当初元帝在世,赏罚不公,分明是于药率敢死之士闯周坚大营,浴血奋战,斩杀周坚,但最大的功劳竟算在了刘遐头上,老夫凭什么忍气吞生,故一怒反之!
后元帝令淮北诸军攻我,无奈之下,老夫向石勒求援,可那王伏都豺狼心性,竟辱我妻女,我一怒杀之,叛晋复又叛赵,为晋赵所不容,惶惶如丧家之犬,流窜于淮北岱济,及走投无路,降了大王,本以为投闲置散,就此终老,也算是善终了,可大王委我以营建洛阳重任,推心置腹,毫无芥蒂,我岂能不以国士报之?
行了,你等莫要生出别般心思,否则老夫刀下不留情,即便是死,亦要战死,方才死得其所!“
”诺!“
身周几个心腹均是肃容应下。
徐龛突然拨出剑来,厉呼:”大王待我等恩重如山,当以死报之,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全军大受鼓舞,齐声高呼,士气也为之一振。
声浪传到阵后,游子远不由眉头一皱,他曾劝说刘曜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如回师关中,毕竟洛阳四战之地,打下来毫无意义,还得派兵驻守,但刘曜不愿认输,与杨彦肛上了,不拿下洛阳誓不罢休,游子远也没法。
半个月过去,襄阳的情况还不清楚,而阵前各种手段尽出,并未攻破函谷,游子远也不知何处是尽头。
刘曜冷冷一笑:“明军不过虚张声势而己,实则已士卒疲惫,死伤惨重,故以此张声势,壮士气,朕敢肯定,三五日内,函谷必破。“
游子远暗暗叹了口气,类似的话,刘曜讲了有三遍,有时连他都觉得函谷要破了,却又奇迹般的挺了过来,那残破的城墙,就象是带有一种奇异的力量。
”报!“
这时,一名亲随匆匆赶来,急声道:”陛下,有长安急报!“说着,便呈上一筒封着火漆的信函。
”哦?“
刘曜接过,撕开竹筒的封口,倒出一卷帛书,展开看去,却是把帛书猛的往地上掷去,大怒道:”废物,该死,刘岳误我!“
游子远心中一惊,连忙捡了起来。
帛书是峣关被破的当天深夜,羊献容遣快马飞报刘曜,详述了峣关失守的经过,因从武关开始,一路都有溃军,故与事实相差不大。
“陛下,峣关既失,长安危矣,实不宜再战,还望陛下速回师关中!”
游子远顿时面色大变,望向了暴怒的刘曜。
刘曜不答,负手来回走动,脸面交织着挣扎与愤恨,好一会儿,哼道:“杨彦之无非是施围魏救赵之计罢了,朕的长安,岂是寻常可破?皇后与太子已从秦州和灵武调兵,半个月内,援军必至,朕倒是不信,杨彦之有本事仅半月便破去长安。“
游子远连忙劝道:”陛下,濮阳,宛城俱是当天即破,不可大意啊!“
刘曜又有了些迟疑,但还是道:”朕若退兵,诸多将士岂非白死?游卿你放心,长安不比宛城,诸门皆有瓮城,破了外城尚有内城,朕不信那杨彦之真逆了天,更何况他若挥军攻打长安,待秦州灵武来援,里应外合,或能于长安城下大破明军。
传朕令,着将士们再加把力,三日之内,若破函谷,朕重重有赏!“
”诺!“
亲随施礼而去。
赵军的攻击力度再次加大,哪怕函谷关下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士卒也没有半分退缩之意,由此可以看出,刘曜作为开国之君,号召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三日过后,哪怕军卒曾数次冲上了城头,函谷关依然屹立。
实际上战到这一步,双方军卒都麻木了,除了杀人,思想一片空白,完全是靠着一口气在支撑,刘曜的七万精骑在宛城脚下折损近万,退回渑池之后,与步卒民夫汇合,兵分两路,一路约三万,攻打龙门,作为佯攻,主要是龙门虽地势开阔,但是要想攻克龙门,必须要攻下两侧的山头,而攻山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攻打关隘,同时有伊水横亘于洛阳与龙门之间,既便攻下了龙门,还得渡过伊水。
因此刘曜把主力放在了函谷关方向,只是函谷关下,死伤竟达到了三万之众,羌氐也是死伤累累,合计有近万。
既便杨彦不愿与羌氏为敌,可主动来攻,哪有不战之理呢?
第三天傍晚,连续三天两夜的进攻任谁都吃不消,全军哪怕轮流上,也是疲态尽显,毕竟函谷关久攻不下,人累,心也累,刘曜被迫收兵。
“报,长安急报!”
这时,又有亲卫奔来,递上了以火漆密封的竹筒。
“呼”
刘曜长长吁了口气,战事不顺,他迫切需要有好消息提振士气,当然了,他不指望长安守军能够大破明军,这点理智还是有的,而是期待着明军在攻城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在期待中,撕开火漆,取出绢帛,定睛看去。
“啊!”
刹那间,刘曜突然狂燥,嚎叫着拨着佩剑,照头砍进了一名亲卫的脖子,那名亲卫闪躲不及,捂着脖子跌倒,刘曜还如不解气般,一剑又一剑的劈去,鲜血迸射,染红了衣袍,亲卫也被当场砍死,这个变故惊呆了帐中众人,纷纷站了起来。
刘曜却全无停止的样子,紧紧攒着那绢帛,啊啊惨叫着,挥剑在帐中乱扫。
第563章 刘曜遗泽()
帐内众将看着突然发狂的刘曜,莫名其妙,既不敢反抗,又唯恐被伤着,纷纷退避,还是游子远先回过神,连声呼喝:“快,拦住陛下,拦住陛下!“
亲卫大眼瞪小眼,畏畏缩缩,无人上前,开什么玩笑,亲卫是皇帝的贴身近卫,哪有冒犯皇帝的道理?
游子远猛一咬牙,绕到刘曜背后,瞅着空子,从后面抱住了刘曜。
”放开朕,游子远,朕斩了你!“
刘曜挥剑嚎叫,状如疯魔。
”扑通!“一声,游子远抱着刘曜大腿,跪下疾呼:”陛下无缘无故杀人,军内必猜忌,怕是于军心不稳,陛下纵要降罪,至少也要让臣等清楚出了何事啊。“
”陛下!“
帐内众将,包括姚弋仲与蒲洪纷纷跪下。
”走开!“
刘曜猛的一挣,挣开身后的游子远,游子远一个踉跄,扑倒在地,脸面被擦出了一道血痕,不过刘曜只回头以血红的眼睛瞪了一眼,便一剑狠狠刺入地面,连续喘了好几口气,才把绢帛扔下,厉声道:”自己看!“
游子远小心翼翼的捡起绢帛,这一看,顿时大惊失色,砰砰砰磕起了头,老泪纵横,嚎叫道:”陛下节哀,陛下节哀啊!“
众人不解,从游子远手里接过绢帛传看,也是陆续神色大变,想都不想的向着刘曜磕头,就连姚弋仲和蒲洪哪怕不情愿,都不得不为之。
帛书是太子刘熙呈上,写的清清楚楚,刘曜父母的坟被杨彦掘了,抛尸于长安城下,再以奔马踏成碎泥,皇后羊献容吐血晕倒。
皇帝尚在世,父母的坟陵就被掘,这是自三皇五帝以来的头一回啊,难怪刘曜暴怒,这种时候,稍有悖逆,被一剑杀死都没处喊冤。
只是姚蒲二人的心里,又均是暗道了声好狠,他们原以为,杨彦只是说说,恐吓刘曜,没想到真的攻入关中,把刘曜父母的尸骨挫骨扬灰。
刘曜眼珠通红,凶猛的扫视着众人,突然猛一挥剑:“杨彦之,朕不把你碎尸万段,誓不为人!“
这一剑,擦着游子远的头皮掠过,发丝都被削下了好几根,游子远头皮发麻,内心拨凉,却仍强撑着胆量问道:”陛下,您打算“
”收兵,回师!“
刘曜咆哮。
是的,父母尸骨挫骨扬灰,心爱的皇后吐血晕倒,刘曜已经无心恋战,他只想回师关中,与杨彦决战,把杨彦碎尸万段。
众将也松了口气,他们突然觉得,刘曜父母的尸骨被挫骨扬灰,其实也不错嘛,毕竟没人再愿意耗在洛阳,尽管与明军作战的结果是大败亏输。
博望坡之战,五万精锐被歼,宛城之战,又损失了万余兵力,襄阳是不战而逃,武关与峣关的损失不清楚,但在函谷关下,死伤超过三万,这差不多就是十万。
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零零散散几场战役,刘曜损失了十万精锐,这还不仅止于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并丢失了荆北和豫西南,其中更要命的是,峣关距长安仅五十里,轻骑一个时辰兵临城下,恐怕从此之后,出城踏青都要小心翼翼了。
很多人的心头,已于不知不觉间,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虽然归心如箭,但刘曜还残存着一丝理智,熬到了次日清晨才退军,徐龛无力追击,将士们如绷紧的弦骤然松开,纷纷倒地不起,大口喘着粗气,连欢呼都没有。
回师的路程约八百里,刘曜心急如焚,奇迹般的以日行一百五十里的速度行军,民夫丢在后面。
“报将军!”
当天傍晚,函谷守军恢复了些元气,便有斥候来报:“刘曜主力急于回师,已不见踪影,但有近十五万民夫留后自行回返,每个时辰仅能行五到六里,预计入潼关,尚须半月。“
”哦?“
徐龛大为动容,由函谷到潼关,有五百里,这岂不是意味着,再过个两三日,这十五万民夫就成了无主之物?
他的手头最缺的便是人,完全可以想象,即便将来杨彦迁都洛阳,洛阳的人口也不会太多,毕竟很多官吏已经在郯城安下了家业,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举族迁来,再以他所了解的杨彦,也不大可能下强制性的迁徒令,因此如能把这十五万民夫捞到手,立将填实洛阳的人口。
将来无论是生产,筑城,还是征兵,都可摆脱无人可用的窘境。
“嘿嘿嘿嘿”
徐龛捋着胡须,嘿嘿怪笑起来。
这是刘曜的遗泽啊。
“将军?”
部将不解的看了过去。
徐龛摆摆手道:“去核计一下,函谷再战之卒尚有多少?”
“诺!”
这名部将急步而出,不片刻,便回返汇报:“将军原领万卒出守函谷,扣除重伤与战死者,能战之卒尚余三千六百余人。“
”就这么些了么?“
徐龛的目中现出了一丝惘然,战损三分之二,要说心里没点恍惚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徐龛也是心狠手辣之辈,很快就调整了心绪,吩咐道:“着全军好生休息,明日一早,挑五百弟兄攀上山崖,由山岭过去,拦着民夫归途,本将再领两千军亲自追击,必务要把那十五万民夫带回洛阳。”
部将拱手道:”若此事办成,大王必喜,将军,这是天大的功劳啊!“
如今的明国,百废待兴,人口奇缺,徐龛那沾满风霜的面庞上,也难得的现出了笑容。
次日清晨,五百身手不错的战士攀上山崖,由崖顶疾行,去追赶民夫,徐龛计算着时间,到傍晚才领军出发,在第三日,出函谷关百里终于赶了上去。
长长的队伍,于山谷中连绵十余里,有男有女,还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个个衣衫褴褛,慌乱的惊叫,那腊黄的面孔中还带着木然之色。
“哎”
徐龛也不知是老了,还是怎么着,想着自己曾纵横岱济,破家灭门无数,一双手掌,血腥累累,心里居然生出了一种愧疚感。
“将军,押送的赵军只有前后不足千人,请速下决断!”
一名部将见徐龛有些愣神,连忙提醒。
徐龛大喝:“父老们,我等乃明军,是为接尔等回返洛阳,过好日子,凡民夫,即刻蹲下,双手抱头,免得刀剑无眼,误伤了诸位,杀!”
明军一涌而上,赵军无心应战,死的死,降的降,干净利落,民夫则纷纷蹲下,抱着头,眼底满是不安。
“各位勿慌,本将徐龛,被明王委以将作大匠,镇守洛阳”
“将军!”
徐龛越走越往前,军卒不由拦住。
“诶”
徐龛手一挥,不满道:“我无害人心,岂可防民如川,怕什么,都跟老子进去,把我们明国的政策讲清讲透。“说着,就继续往里走,边走边大声宣讲。
”我明国占据豫荆青兖徐五州膏腴之地,地广人稀,凡入我大明者,按晋室武皇帝颁占田制授田,税率十税一,徭役年二十日,绝不超期,不服随军力役,或有不愿服役者,可以钱代役“
徐龛那洪亮的声音,渐渐安定了浮动的人心,民夫们射来的目光中,带上了期翼。
这其中的关键是徭役,尤其是随军输送的力役,服力役几乎就是一只脚踏在了鬼门关上,说句不中听的话,很多人随赵军出征,就隐隐知道自己没法活着回去了,无非是过一天是一天,苟且罢了,如今有明军大官宣讲新的徭役政策,又哪能不向往呢?
“你等放心,刘曜元气大伤,他日大王入关,届时你等可与家人团聚。“
”刘曜必狂征暴敛,穷兵渎武,此时回返,岂非羊入狼窝?“
不仅仅是徐龛,全军也在劝说,越来越多的民众表示愿为大明子民,不安的情绪也陆续消散,倒没费太大的力气,民夫就被劝的纷纷调头,回返洛阳。
第564章 暴怒杀人()
赶回洛阳,足足用了四天,因为洛阳还是一片废墟,杨彦也未设置太守、京兆等行政官吏,徐龛就成了洛阳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安置十五万民众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只能尽力回想着杨彦当初安置郯城民众的做法,照葫芦画瓢,这可把他忙的够呛。
同时徐龛还派出人手分别向杨彦和郯城汇报情报,再向葛洪和傅冲求救,调运粮食,布帛等物资接济民夫。
也在这一日,刘曜赶回了长安。
“哦?刘曜率军距长安还有三十里?那些随军民夫呢?”
杨彦听得斥候来报,随口问道。
“这”
那名担当斥候的千牛卫迟疑道:“由函谷关至长安,约八百里,刘曜数日便回,显然是抛弃了民夫,轻装简行,或许还在后面罢?”
管商从旁道:“我若是徐龛,便趁机收揽民夫,为大明所用。”
杨彦笑了笑,管商的话语中,暗含了挑拨之意,毕竟徐龛一步登天,又是流寇出身,得此高位,让人不爽,完全可以想象,如不出意外的话,将来徐龛凭着营建洛阳之功必得厚封,一个候是少不掉的,而在座的,哪一个不是从刀光剑影中一步步杀出来?
同样的爵位,要付出数倍的代价。
但徐龛是刁协保举,别看这些武将桀骜不驯,对刁协还是挺怵的,因为刁协是直臣,天生有正气,也是主持过土断的人物,在江东罪人无数,却依然不屈不挠,与高门士族做着斗争,哪怕兵败逃亡,也受人敬重,因此纵有不满,无非是发发牢骚罢了,当然了,还有于药的因素在内。
虽然徐龛与于药为避嫌,几乎不往来,可徐龛到底是于药的旧主,贬损徐龛过狠,于药心里也不会舒服。
而这种程度的不和,恰处于杨彦的允许范围。
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和,斗争无所不在,比如美国建立之初,内部就斗争不断,这还是一个纲领,一个主义呢,故杨彦并不强求内部的和睦,只要不越线,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管商也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没再多说。
杨彦又呵呵一笑:“别看徐龛一副流寇作风,实则内里精明,此事由得他罢,刘曜既然回来了,想必急于找孤拼命,咱们没必要和疯子纠缠,传令拨营,回返峣关。“
”诺!“
千牛卫匆匆疾去。
不片刻,骑兵陆续驰出营寨,作为护卫,步卒快速拨营,一队队的涌入了峣关。
入了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