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汉军神-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等反复小人,留之何意,推出去,斩!”芈桓喝令道。

    左右兵士将赵范拖拽着往营帐外走,赵范双脚拖在地上挣扎着大叫道:“你不可以杀我,不可以,我是赵将军的结义兄弟,你不可以杀我啊。。。。。。”

    可惜,此时已经没有人再去理会他了。

    “我军得胜,即刻便要班师回南郡。夫人今后有何打算?”芈桓问樊氏道。

    樊氏心道,自己现在已是举目无亲,六年前就早已经心死,如今还能有什么打算呢?

    樊氏看了一眼芈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正和当年的赵云将军一般无二致,任哪个怀春的女子也会怦然心动吧。樊氏竟对芈桓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她六年前也有过。只是,自己已然没有了去追寻幸福的勇气,六年前没有,现在更不会有。

    想到此处,樊氏不禁有些伤感,她对着芈桓黯然的道:“民女在这世上已了无牵挂,桂阳城北有一静斋庵,我愿从此遁入空门,静斋修行。”

    芈桓突然有一种心痛的感觉,他想起了关银屏,这个时代的女子,命运都何其的相似,他们降生到这个世上,注定不是为他们自己而活,很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只是他的屏儿出生在一个比较好的家庭,她有一个好父亲而已。

    一代佳人,琴瑟年华,最终却落得这般结局,不禁令人唏嘘。芈桓深知樊氏已然作出抉择,即不会改变,于是也只好随她而去。

    妥当安置好了樊氏之后,赖恭父子设宴款待芈桓等人。

    酒至半酣,赖恭再次端起酒樽敬芈桓道:“芈将军一战成此大功,且独闯敌营,智退敌军,有胆有识。经此一役,必将扬名天下。”

    芈桓谦让道:“郡守谬赞了,全赖军民协力,浴血奋战,方退得敌军。”

    “哈哈哈,将军过谦了。”赖恭朗声笑着,突然心中升起无限豪情,高举酒樽对众人道,“今日大胜,众将士皆功不可没。我提议,大家一起干此一樽,一者庆贺我主晋升汉中王,二者贺我桂阳守卫战大捷。”

    众将皆大悦,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唯有芈桓心中忐忑,他走近赖恭,轻声问道:“适才郡守说什么?我主晋升汉中王,这么说来,汉中之战我军胜了?”

    赖恭不无得意的道:“芈将军还不知道吧,我军与曹军在汉中一带开战,老将黄忠斩夏侯渊于定军山,曹操亲帅大军出征,又为我军所败。主公进驻汉中,表揍朝廷,晋升为汉中王,加九锡。这一大好消息,我也是刚才知晓。”

    “竟如此之神速。。。。。。”芈桓喃喃自语的道。

    “是啊,如今东川尽在我掌握之中。为防曹操反扑,减缓汉中之地的压力,主公已加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上将,拜君侯为前将军,假节钺,统领荆州。并令君侯出兵襄樊,此乃诸葛军师之隆中对,如此看来,汉室可兴也!”赖恭一脸亢奋的道。

    “如此,荆州危矣。。。。。。”芈桓六神无主的自言自语道,他只觉得脊背发凉,惊出一身冷汗。

    “芈将军,你说什么?”赖恭诧异的看着脸色苍白的芈桓不解的问道。

    芈桓如梦方醒,一身的酒气早已散得无影无踪,他猛的站起身来道:“郡守,我要率军回荆州,即刻出发。”

    赖恭依然一头雾水,茫然的问道:“芈将军,发生什么事情了,竟欲如此急速回去?”

    “晚恐荆州有失,我必须率军立刻出发。”芈桓起身急往门外走,忽然又回转身来叮嘱赖恭道:“我走之后,郡守万不可松懈防务,以防东吴偷袭。”

    “芈将军放心,只要我父子在日,定与桂阳城同在,城在人在,城陷人亡。”赖恭慨然道。

    芈桓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长叹一声道:“郡守竭力守城便好,军民一心,定能保桂阳不失,何故轻言生死。。。。。。”

    赖恭哪里知道芈桓此刻的心思,主公竟然提前打下了汉中,而令君侯发兵襄樊,乃是在于缓解汉中之危局,实属无奈。当年诸葛军师设计的隆中对,其前提是天下有变,然而,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个变数还没有到来,此时并不是实施隆中对战略的最好时机。令君侯挥师北上,对于此时的荆州来说,无异于生死博弈。一生小心谨慎,从不犯险的诸葛军师,为何会出此下策,实在让人费解。

    芈桓只希望自己能够快速返回荆州,改变这一切。而对于桂阳,一旦吴军来犯,他只希望赖恭能坚守待援,等自己解了荆州之围,便有精力南顾了。怎奈赖恭一开口就说出城陷人亡的话来,虽然芈桓不迷信这些,然而他心中仍然有一丝不安。

    芈桓整顿军马,告别赖恭父子,匆匆往南郡方向急行军。

    一行人马将近零陵,芈桓谓众人道:“我等行走了多日,不如赶往零陵暂歇,军队也好做相应的补给。”

    众人正在欣喜,早前派出的第一拨斥候回来了。只见他快马加鞭,急速赶来,奔到近前,突然一拉马缰绳,未待那马刹住前行之势,那斥候已然跳了下来,气踹嘘嘘的禀道:“将军,大事不好,东吴见我军挥师北伐,荆州空虚,乘机发数路军马向我三郡,长沙郡守廖立未及开战,先已弃城而走。零陵郡守郝普也已经开城投降东吴,现已领吴军入城了。”

    “什么?”芈桓感觉有些头晕目眩,极端的愤怒伴随着汹涌的热血直冲顶门。这两个软骨头,一个弃城而走,一个不战而降,君侯用错了人啊。

    长沙、零陵二郡乃是荆南四郡中最为富庶之地,历来是荆州的粮仓所在,失此二地,荆州不仅失去了战略大后方,粮草补给也将极为不便。更何况,这两郡被东吴所占,则桂阳已成孤岛,赖恭父子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牵一发而动全身,荆南四郡恐怕都难以保全。

    而今自己手里只有五百校刀手,奔赴哪里都会顾此失彼,这可如何是好,芈桓苦苦寻思着应对之策。

    “将军,现在该怎么办?”许晟问道。

    芈桓正要下令全军急速前进,日夜兼程赶往南郡。

    “报——”第二拨斥候飞驰而至,那斥候滚落鞍马禀报道,“禀将军,大。。。。。。大好消息,君侯挥师北进,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名动天下。现已顺利攻取襄阳,如今尽起荆州之兵围攻樊城,不日且下。”

    “将军,君侯挥师北上进展顺利,若荆北被我军占领,则荆南之危自解,看来是我等多虑了。”许晟欣慰的笑道。

    芈桓并没有大家所料想的兴奋神情,他仍然一脸愁云的紧锁双眉,哪有那么容易的事,若荆北战事胶着,荆南又失,则局势将无法挽回。想到此处,芈桓捏了一把冷汗,他突然一把抓住斥候的衣领问道:“君侯北伐,留下何人督领荆州?”

    “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治中从事潘浚驻武陵,总督荆州诸事。”斥候搞不清楚芈桓在担忧什么,支吾着道。

    芈桓沉吟道:“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岂可担此重任。。。。。。”

    芈桓沉默半晌,又问道:“三小姐现在何处,王将军何在?为何不劝戒君侯?”

    斥候禀道:“王将军确曾多次进谏,所言与将军一般无二,君侯并未采纳。因襄樊之战,我军大胜,君侯命二公子与三小姐入川报捷,此时并未随君侯出征。”

    芈桓听说心上人已经前往西川,悬着的一颗心落了地。但同时也为关公的安危,荆州的处境担忧。越是少一个人进言,君侯就越不会醒悟,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13回 奔南郡芈桓救二将() 
越是慌乱之际,就越容易出错,芈桓深知这个道理,他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

    长沙、零陵二郡已失,再度前往也于事无补。糜芳、傅士仁二将守在江陵和公安,这可是两枚定时炸弹,这两地若再归于敌手,那整个荆州就完了。

    桂阳虽然也同样危机,但遇事切不可避重就轻,保住江陵就等于保住了荆州的根本,到时候再挥军南下,三郡不难收复,只希望赖恭父子能多坚持一些时日。

    思及此处,芈桓果断的下令道:“全军急速前进,火速赶赴南郡。”

    芈桓向来行事果决,众人皆了解他的秉性,因此命令一下,便无人再质疑,五百校刀手紧随其后,全速赶往南郡。

    芈桓率军急速北上,沿途郡县多有借势降吴者,芈桓心急如焚,只能强忍满腔怒火,绕过这些地方,继续北上。

    这一日途径汉寿地界,远远看见两军阵前厮杀,一军明显不敌,且战且退,一路往西奔逃。

    芈桓登高远眺,看得真切,那溃败的一路乃是荆州军马,追击的一方便是吴军。

    “敌人就在眼前,众将士何不奋力向前?”芈桓大声道。

    五百校刀手齐声呐喊,随芈桓冲杀了过去。

    吴军约有一千余人,为首一员战将威风赫赫,持刀策马正追杀得那数百荆州军马无路可逃。正志在必得之际,却冷不防侧面一支军马如狼似虎般的冲杀了过来,猛吃了一惊,阵型立时大乱。

    芈桓马快,抢入阵中,只取那员吴将。也不答话,挥刀便砍,吴将见来势凶猛,不敢轻慢,举刀急架相迎。

    二马相交,约战三合,芈桓越战越勇,那吴将心下胆怯,正欲拔马而走。竟被芈桓奋起神威一声暴喝,将那吴将胯下战马连头带缰削去半边,那战马闷哼一声栽倒在地,将那员吴将掀翻在地,正待起身之时,一只脚竟被死死压在马腹之下,无法动弹。

    芈桓所部五百校刀手,连日来为避开吴军所占郡县,东躲西藏,更兼急行军舍弃了辎重,此时正是饥肠辘辘,怨气冲天。多日以来的怒火井喷了出来,五百人一拥而上,一阵乱刀将那吴将砍为肉泥。

    那三千多吴军,见主将惨死,个个惊得面如土色,如何还敢再战,顿作鸟兽散,一瞬间逃得不见人影。

    芈桓也不追赶,整顿人马来见刚才被追赶的荆州军头领。

    对面从战马上跳下两人,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大汉,虽然风尘仆仆,但却精神抖擞,威风不减,一看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其中一个对芈桓抱拳施礼道:“多谢小将军救命之恩,敢问小将军高姓大名,现居何职?”

    芈桓亦下了马,回礼道:“在下芈桓,字子轩,现居荆州府门下督。”

    那大汉两眼顿时有了神采,神情也立时恭敬了起来:“莫不是解围桂阳,独闯敌营,退交州大军的芈子轩?”

    “正是在下。”芈桓欣然答道。

    “将军之神勇,我等日前早有耳闻,今日得以亲见,果如天神一般。”那大汉禁不住赞叹道。

    “将军谬赞,桓愧不敢当。”芈桓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将军过谦了,依在下看,只此一战便实至名归。”那大汉慷慨激昂的道,“某姓吴名砀,字叔山,乃是长沙郡治下安成县令。东吴吕蒙率三郡分别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可恨那长沙郡守廖立,竟不顾全郡上下安危,弃城而走。前日吴将吕岱,又率军攻打我安成县,我于是率众拼死抵御,杀退其数次进攻。怎奈兵员损耗较大,粮草难以为继。孙权又派鲁肃率兵前来围攻,孤城难守,我于是率众突围,一路向西。又被吴军尾随追杀至此。适才将军所斩之吴将乃攻拔长沙的主将鲜于丹。”

    “吴将军壮哉!若我军将领均似将军这般,何至失地千里啊。”芈桓感叹道。

    吴砀又拉过身边的大汉道:“这位是中郎将袁龙,镇守醴陵多日,亦因寡不敌众突围至此。”

    “我二人合兵一处,只得五百余人,正在商议去向。又被吴将鲜于丹追至,无奈吴军势众,我二人只得率众且战且走,幸得将军相救。”袁龙亦来与芈桓见礼。

    “两位将军现欲往何处。”见礼已毕,芈桓问道。

    “长沙全境已失,我等无所归矣,正不知何往。”吴砀道。

    “君侯所托非人,我观潘浚、糜芳、傅士仁等皆不可信。如今荆州空虚,长沙、零陵又尽失,东吴步步紧逼,其意必在南郡。两位将军莫不如与我一起赶往江陵,以防有变。”芈桓看着吴砀、袁龙二人道。

    “我二人亦有此意,我等麾下士卒愿听芈将军调遣。”吴砀、袁龙二人齐声道。

    此二人职位皆比芈桓高,之所以甘愿听从芈桓调遣,乃是因为这二人胸怀坦荡,从内心深处敬重芈桓的能力和为人,并不以出生和职位论高低。

    “既如此,那在下就斗胆僭越了。”芈桓也不退让,欣然接受。

    芈桓率军一路北上,及至公安。前方探马来报:“禀将军,大事不好了……吕蒙扮作客商白衣渡江,骗过了沿江守军,乘夜袭取沿江烽火台,使烽火不能举。公安守将傅士仁闻讯立降东吴。傅士仁又前往江陵说服糜芳投降,现两地已尽归东吴了。”

    芈桓如五雷轰顶,这一切还是发生了,尽管已经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他依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没想到自己费尽心力,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亦或是自己的到来,使这种样的结局提前了五年发生。

    芈桓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绝望。

    “芈将军,现在该怎么办?”吴砀和袁龙齐声问道,情势发展之快,已然超出了他二人的意料,一时之间,两人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芈桓闭了眼,深呼吸了几次,他在使自己尽量平复下来。

    沉默有顷,芈桓谓二人道:“荆州新降,料想守军不多,我等何不乘此机会,率这一千余军马昼夜奔赴江陵,看可否以奇兵乘隙取之。”

    “芈将军言之有理,只要有南郡在手,君侯也不至于两面受敌,余皆不足惧也。”吴砀随声附和道。

    袁龙亦同意此法,于是一行千余人北渡长江,径往江陵方向而去。

第14回 赚二逆臣芈桓诈败() 
芈桓一行人等急速往江陵方向而去,途中又听说吕蒙占据公安、江陵之后,仍使傅士仁、糜芳率本部人马守卫两地,自己则率军前往武陵郡。

    这点倒是在芈桓的意料之中,糜芳、傅士仁所部人马本来就不多,此时是设法夺回南郡的最好时机,但驻武陵的治中潘浚必然不会与吕蒙相持多久,很快便会投降东吴。

    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芈桓深知这一点。

    芈桓与袁龙二人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二人也欣然同意,以一千余众夺回江陵,他们丝毫没有怀疑芈桓的勇武和胆气。

    于是芈桓与许晟、吴砀、袁龙三人商议已定,并做了战略部署,三人各率一军前去准备。

    芈桓则单枪匹马来到了江陵城下,守城士兵远远看见一人一马到来,其中一个大声问道:“来着何人?”

    “我乃荆州府芈桓,请郡守糜芳出来答话!”芈桓朝着城上叫道。

    这江陵城乃是南郡治所,城墙高大雄伟,芈桓所在的位置离城门尚隔着数丈宽的护城河。然而芈桓的声音雄厚而中气十足,城上的士兵听得分明,也有认得芈桓的,当下不敢怠慢,忙去禀报糜芳。

    那糜芳自从听了傅士仁的说辞,投降了东吴,每日便与傅士仁在府中议事,这一日,府上宴请的正是傅士仁。

    听得小校的禀报,糜芳踌躇了一阵道:“又是此人……来人哪,与我乱箭射走便了。”

    “诺!”那小校转身欲走。

    “慢着。”傅士仁得知芈桓只是单人匹马,轱辘着那双奸邪的三角眼对糜芳道,“你我都是新降之人,如今寸功未立,必不为吴侯所重。若想建功立业,这难道不是很好的机会吗?”

    “他果真是单人匹马?”糜芳谨慎的问道。

    “千真万确。”小校很肯定的回答道。

    糜芳这才放下心来,对傅士仁道:“傅将军,且随我往城头一观。”

    当糜芳与傅士仁来到城头之时,见芈桓果真是单人匹马,且周围俱是空旷的原野,并无异常。

    “背主求荣之贼,无耻小人,敢来与我一战否?”芈桓朝城上大骂道。

    “此人气焰嚣张,我等何不出城,一哄而上,砍为肉泥,以消此恨。”傅士仁恼凶成怒的道。

    “其中会否有诈?芈桓骁勇,不可不防……”糜芳喃喃的道。

    “将军畏首畏尾,何日能成就功业?彼率五百人驰援桂阳,期间经历大小战斗数场,又仓惶北顾,被我军一路围追堵截,五百人怕是早已消耗殆尽。他虽骁勇,然强弩之末,其势不可以入鲁缟,此不过虚张声势而已。”傅士仁急道。

    糜芳终于被傅士仁说动,当下点齐三千军马,一声炮响,杀出城去。

    “芈桓,你被我军一路截杀,仓惶逃窜,惶惶如丧家之犬。今又来犯我疆界,是自寻死路吗?”傅士仁以刀指芈桓道,“识相的,速速下马受缚,免得受苦。”

    这傅士仁角色转换的也真快,一口一个我军,我疆界。想想看,前几日他还代表西蜀阵营,今日便毫不犹豫的调转枪口对准了自己。

    芈桓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这个厚颜无耻之徒,咬牙切齿的道:“逆贼休再多言,且吃我一刀。”

    言罢,芈桓挥刀只取傅士仁,傅士仁慌忙举刀相迎,战不三合,已无招架之力。糜芳见傅士仁危急,若傅士仁阵亡,自己又如何幸免,于是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令三千人一哄而上,蜂拥般的向芈桓杀奔而去。

    芈桓如何能以一人之力,力敌三千余众,逐渐遮挡不定。当下朝糜芳面门虚晃一刀,拔马便走。

    糜芳见芈桓这一刀来得迅猛,忙低头躲闪之时,芈桓已然策马奔出数丈开外。

    糜芳、傅士仁急率众人追赶,却冷不防芈桓搭弓在弦,回身一箭朝糜芳射去。然而,这一箭却大失水准,竟离着糜芳头顶数尺开外飞了出去。

    芈桓见一箭未中,再要搭弓已是来不及了,他恼怒的将手中长弓重重的掷在地上,慌乱的将马缰绳一阵乱扯,策马只顾没命的向前奔逃。

    这芈桓的箭法断不至如此之差,此举足以说明其早已惊慌无助,手足失措,由此足见其确实是虚张声势。糜芳这样想着,心中的顾虑顿时烟消云散。且看本将军如何射你,糜芳勒住马头,搭弓上弦,一箭朝芈桓后心射去。

    “啊——”伴随着一声惊叫,只见芈桓匍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