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啊师长,这里不仅仅只有粮食。”赵良成有些神情异样。
“还有什么?”胡一清一愣。
“新式火药和一批粗糙的手榴弹。”赵良成凑到胡一清耳边说。
“就是刚刚敌人丢出来的那种?”胡一清刚刚问完,赵良成点点头表示确认。
“轰…”还没等胡一清想好怎么善后,从谷口到官道那边就传来了爆炸声。
“怎么回事,是不是敌军的追兵回来了?”胡一清心里咯噔一下,他最怕的情况来了。
幸亏明军在外围留了预备队,不然情况可能更糟,说不定被敌人来一个反包围。
“报:从潼关方向来了一大队敌军,人数非常多。”一个通信兵很快从谷口跑过来报信。
“非常多是多少?”胡一清有些怒火。
“目测有五千以上。”
“什么?”胡一清脸吓得有些白。
如果只是之前的伏兵,在他们来回奔波的疲劳下,胡一清还有把窝把让自己身边的这支部队安全摆脱战场。
可是如果对手是另外一支更多人数的敌军,想要安全跑掉,恐怕有些妄想了。剩下就一条路:战斗。
“快,让各营守一个方向,就地防御。”胡一清来不及搞什么作战计划了。明军只能仓促转入战斗。
“俘虏和粮食怎么办?”赵良成问。
“粮食原封不动,俘虏都绑起来。”胡一清接着说:“把仓库里的手榴弹都发下去。”
胡一清这次出来可是没有带炮的,单靠燧发枪和刺刀肯定很难打这一仗。
“全分啊?有好几仓库呢。”赵良成说。
“好几仓库?那就先分一批吧。”胡一清一愣,他在听到好几仓库之后心里居然有些沉得住了。这属于典型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李本深骑在马上,他心里充满了怨恨。
大明一路凯歌,最近收复京城的消息早传到他的耳朵了,但是他根本回不去了。
李本深是见过朱由检的,他知道朱由检对汉奸的痛恨程度,如果他落在朱由检的手中,恐怕会被千刀万剐。
这一次吴三桂让李本深带着三万步兵来增援函谷关,也是看中了他再不被大明所容的身份。
李本深想起了舅舅高杰,舅母邢夫人。他们都得到了朱由检的优待,唯有当初高杰部的几个将军,当了汉奸之后没一个好下场。
“给我狠狠地杀!”李本深从心底恨大明,同时把这种怨恨完全发泄到了战场。
在他眼前的这一支明军,他已经全部看成是一堆死人了。
进攻胡一清的就是李本深部,只是胡一清还不知道他已经被三万周军咬住了。
“师长,咱们没干什么吧,怎么引来了这么多敌人?”赵良成看着乌泱乌泱的周军,惊掉了下巴。
“快去把俘虏看紧了,千万不能乱。”胡一清一脑袋的包。以区区不到两千的兵力要对抗明显是好几万敌人,这种事怎么就让他碰到了。
要知道会惹来这么大麻烦,胡一清现在宁愿当一支鹌鹑藏后山树林里。他现在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了。
周围能防守的区域不大,只有三四座小山峰,幸好粮食有,火药足。
但是人不够。
第546章 张麻子挖坑成战壕()
仓促迎战的代价就是伤亡很大,这对胡一清来说很要命,因为他只有不到两千人。
对于李本深来讲,明军就是他的死敌,不管他遇到的是几万还是几千,他一定要打赢这一仗。李本深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如果对方投降他,那就收入麾下;如果不降,必杀之。李本深对朱由检是了解的,这个时候如果有明军投降,比不容于朱由检的眼睛。
这是一处无名的山谷,也不可能像后世一样取名叫什么什么高地,而且这个时代的测绘也没发展起来。
胡一清自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胡家凹,扼守谷口的三座小山分别取名叫:大秃子山,二秃子山,幺秃子山。这几个称呼都很土鳖,很乡土气息。
“报!师长,二秃子那边挡不住了,要求增援。”
“增援个屁,去告诉张麻子,老子没有增援。顶多给他再送十箱手榴弹。”
胡一清很纳闷,一般打仗第一波进攻基本上都是试探性的,但是他遇到的这支周军非常不讲究,上来就玩命,也不管这边明军有多少人,根本不带试探和侦查的。
这是一场残酷的厮杀,双方几乎都是仓促加入的战场,而且都没有大炮一类的重武器,见面就是肉搏。张麻子营长正在二秃子山上面和周军打得正酣畅,周军投入的兵力要多于明军,但是十五军的体能要明显强过周军。
明军的刺刀明显要比周军使用的大刀片子凶狠,一刺刀捅到肉,拔出来直接能让对方抽掉本身的气力。这种带着凶残的杀气也让进攻中的周军心有余悸,在一炷香时间之后,周军的战前厮杀变成了自保,他们的每一个士兵都在避免让明军的刺刀刺中自己的身体。
士兵一旦怕死,那么干什么事情都是畏首畏尾的。怕死必然丧失士气,没有士气的军队就是一群绵羊。张麻子瞪着血红的双眼,像一头吃红眼的猛兽,双手拿着刺刀不管不顾地朝前冲。刀就是他的獠牙,而被他刺中的敌人就是他爪子下颤抖的小羊。
“营长,咱们的增援来了。”明军这边有二十多个抬着木箱子的士兵翻过山头就大声吆喝。
“增援来了,大家杀啊!“张麻子一高兴,带头就冲。这种你死我活的战斗中,只要哪一方有增援,肯定是一波反杀,对于提振士气非常有效。
正在厮杀的周军一听话音,吓得赶紧朝后跑。谁也不傻,没有增援的时候都打得吃力,这要是来了增援,还不把老命给丢了?!
“增援在哪?”张麻子跑了几十米了,发觉身后的声音不对,他四处瞅瞅,除了多了十个木箱子,连一个多余的人毛都没瞅见。
“就您脚下啊,增援了十箱手榴弹。”一个小兵嘟囔着。
“我xxx,我要的不是这玩意。完了完了,这下被害惨了。。。。。。”张麻子感觉自己浑身冷飕飕的,他得这一个冲锋已经冲到山脚下了。
张麻子说话的空档,周军已经反扑过来了。拢共就那么大的山头,有没有增援一目了然,周军退后了几十米,转身就看到没几个人的二秃子山。事情一目了然,哪有什么增援,分明是明军在使诈。连周军的一个把总都乐呵了,心想您使诈就使诈呗,为什么还冲到我的地盘上来。
既然是送到嘴里的肉,那我自然不客气。然后,超过刚刚三倍的兵力一下子就压了过来。刚刚还追击得乐呵呵的明军瞬间被周军打了个反追击。
“快,把所有手榴弹都丢出去。”张麻子气喘吁吁的吼着,一个箭步都冲到一只木箱前面,啪地一声就用枪托砸开了木箱。
万幸的是二十几个抬木箱明军跑在了后面,还没有到山脚。明军现在是撅起屁股上山,而敌人是仰着头朝上射击,向上的被弹面要大于向下的。这一波火铳要是射过来,恐怕够张麻子喝一壶的。
张麻子现在唯一能使的,就是手榴弹了。只有这玩意能破坏敌人的火枪阵。他看着山脚下那已经开始列队的火枪队头皮发麻,每一个黑洞洞的枪口都是那索命的阎王。
“丢。”张麻子摸索了一下手榴弹的木柄,抡起胳膊就甩。
“营长,这玩意没有拉绳。”一个士兵还盯着手榴弹瞅着纳闷。
“我操,忘记了。赶紧趴下。”张麻子扔了手榴弹才想起来,这东西是缴获周军的点火索,压根不是像明军装备的那种拉火的。
“砰砰砰。。。。。。”明军这边刚爬地上,一阵火铳就响了。这不是躲子弹的功夫,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开枪都是列阵,列阵从瞄准到设计都需要时间。张麻子这一次卧倒,等于是躲过了敌人的一轮射击。
不过,敌人那是三连射,明军想彻底躲是躲不过去的,除非你就爬地上等着人家来抓俘虏。
“呲”的一声,张麻子擦着了火柴,勉强点燃了一枚手榴弹,也不管是不是扔得够远,反正是随手丢了出去。
“砰”,手榴弹到底还是在山脚爆炸了。说穿了,站在山上朝下丢东西,导火索又长,滚也滚到山脚下了。明军一看乐了,纷纷有样学样。哪怕有一些手榴弹没有滚到山脚也爆炸,但是这并不能阻挡明军的反击。周军一看占不到便宜,也只能撤退,这二秃子山的第一波进攻,算是彻底流产。
“营长,咱们还冲下去不?”一个连长看到正在撤退的周军,凑到张麻子的身边问。
“冲个屁,咱有这玩意,就守在这。贼娃子只要敢来,炸死他们。”张麻子突然发现胡一清给他的增援挺好的。
“万一他们打炮怎么办?”连长问。
“你说的对,你吩咐下去,就在这山腰子上,每个人都先挖一个窝子出来。等狗日的打炮了,咱就躲在窝子里,那炮就打不着咱们。”张麻子想起来了江淮大战的时候使用的战壕。那玩意躲一般的子弹和炮火挺管用的。
所谓先挖单兵防弹坑,再把坑连成线,战壕就是这样自然产生的。张麻子自己也没想到,他所处的这个山头,最后被他修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层次防御工事,而且还成为了后来军事学院的教材。战争的一些技巧和手段,当然都是从实战中慢慢发展出来的。当武器装备向前发展了,对应的战场战术,自然也会跟着发展。
李本深在第一波进攻中吃了点亏,但是这不影响他的战心,相反,李本深认为自己如果不把眼前的这一支明军给吃下,那他还去函谷关做什么?这一支明军明明就挡住周军朝函谷关运粮的道上,不除不足以痛快。
“把红衣大炮推过来,明日给我狠狠地轰。”李本深看着远处的明军阵地就来气。
他反叛朱由检的时候,明军的武器装备还没有大的改变,充其量就是朱由检在强调骑兵的重要性。之后李本深也没参加多少战事,其实他并不了解明军的发展。
话说被胡一清派出去当诱饵的两个连,居然一路无障碍地回到了十五军在青龙山的军部。
“胡一清被周军主力咬住了?”邓之容听到消息时很头疼。两千士兵在他这个军长眼中其实没那么重要,但是胡一清这个事到底是不是一次机会,这让邓之容心里产生了涟漪。
第547章 十五军惨烈守函谷()
邓之荣这个决定不好下,因为他好不容易在青龙山建立阵地。但是他又不能不做出应对,因为胡一清是他的部下。
守青龙山,可以遏制住函谷道的右翼,周军想要出函谷必须攻下青龙山阵地。但是如果把战线再向西拓展到胡一清那边去,十五军的补给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一个军的补给和两千人的补给不是一回事,邓之容选择补给胡一清,以胡一清为桥头堡。万一胡一清那边守不住,青龙山再当第二个阵地使用。
但是补给胡一清那边一样很难,首先函谷关是在夏国相手中,周军当然不可能让明军大摇大摆地从官道上送补给,他们只能从青龙山用人工翻山越岭地送。别看两千人不算多,可是能把物资从洛阳一路送到胡一清手上至少需要一万人。
有人会说,干嘛不攻下函谷关呢?
这道理很简单,只要邓之容对函谷关正式出手,夏国相一定会跑,这样十五军就算夺回了函谷关,又有什么意义呢。邓之容知道以十五军的实力夺一个函谷关很轻松,但是消灭一定数量的敌人就很困难。他更知道朱由检现在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个仗,邓之容就必须得这样打。
仗打到第三天,小小的三个秃子山已经没有一颗活着的树苗了。李本深也是够狠,他整整调来了五十门大炮对准三个小山头轰。在这个时代,这种规模的炮击足够可以用来对付州府省城的城墙了。
从早到晚,三个秃子山都是杀声震天,要是有间断,无非是又一轮周军的攻击被打退。
张麻子半靠在战壕的一块石头上,他的眼睛熬得通红,嘴唇干裂得渗出血水,脸上和鼻孔都塞满了泥土,就连那并不长的睫毛上都被灰土黏在了一起。
从战壕外一直延伸到山脚,到处都是死尸,有周军的也有明军的。有些尸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尸斑,死人的脸变成了酱紫色,灰得吓人。不管是哪一方的士兵,在经历了这一次大战之后,恐怕都无惧生死了。
张麻子一脚踹开了一颗铁炮弹,勉强把腿伸直。刚刚的一轮炮打死了战壕里五个兄弟,他都记得很清楚。要不是他旁边的石头够硬,反弹了那颗铁弹,怕是他已经牺牲了。
“还有水吗?”一个虚弱的声音从石头的另一边传来。
“早他娘的空了。”或许是张麻子的听力下降,也或者是那边的人嗓子出了问题,张麻子居然没有听出说话的人是谁。
三处秃子山防守到现在,得亏了有足够的新式火药。如果周军留下的是传统的黑火药,那明军怕是只能拿来当鞭炮玩了。如果有穿越小说写用黑火药做没良心炮,那就是胡扯了。传统的黑火药是不能制作炸药包的,爆速不够。周军生产的新式火药也不能直接用来做炸药包,但是可以用来当没良心炮的发射药。
说到着,应该有人知道张麻子他们是怎么用这种炸药杀敌的了。就是像后世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开土矿一样,挖个窝埋炸药,炸石头。换言之说,明军玩的就是天上下石头雨的地雷阵。
当然,后果也很严重。三个秃子山足足被炸成了千疮百孔,所有人就像是被埋进了灰土里的泥人,没一个像人样的。
“敌人退了吗?”张麻子试着爬起来。
“像是退下去了。”石头的另一边回答。
“赶紧埋雷。”张麻子赞足了力气吼了一嗓子。
二秃子山的战壕里蠕动着几个身影,慢慢地朝山腰爬去。两个明军士兵就原地在爆破的坑里挖了几下,然后埋下去了一个炸药包,又扒拉了一些土,用石头锤了捶,再在上面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插上从自带的手榴弹上卸下的拉火索之后,小心翼翼地用一块石板盖好,免得被周军的大炮轰偏了位置。另外还得牵一根绳子到战壕。这就是这个时代比较先进的土地雷了。
一般的炮弹是不可能很准确地砸中这枚地雷的,除非像明军的开花弹,但是周军的开花弹技术不过关,打过来的不是开花,而是几瓣,或者多是一些哑弹。
这就是胡家凹前线战场的情况。
而身处后山山谷里的胡一清早已经愁容满面,哪怕是前方要求最低的地雷,他也快拿不出来了。炸药还有,但是拉火的东西已经用完了。总不能用周军那种简易的火绳点火吧?让去点火的兄弟怎么想,点火的人得抱着多大的勇气去牺牲?
胡一清不知道邓之容那边会不会派援军,反正已经两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送消息过来。山谷的几处草棚里全是伤兵,两千人的队伍已经战死了六七百了,几乎每一轮攻击都会死上几十个人。胡一清心里作好了准备,如果打到今天天黑还没有援军,他就一把火把这个临时仓库点火烧了。而且有一些重伤的伤员已经请命,打算就地牺牲。
“报告师长,援军到了。”就在胡一清真的准备弃守的时候,从后山过来了一支疲惫的队伍,邓之容的援军总算赶到了。明军这边,及时赶到的援军暂时化解了危机。
李本深这边已经死了一千大好几百人了,许多尸体就扔在了山上收殓不了,隐隐有一种臭味开始弥漫战场。
死人是正常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相反李本深觉得死得还不够,要是以前的战场,打了三天的激战,不死上几千人都不好意思叫惨烈。他感觉这世道好像变了,参加战斗的士兵都太爱惜性命,以前的拼杀变成了双方火器的比拼,一轮射击才死伤十来个人就让双方都失去了勇气。
李本深肯定不晓得热武器很发达的后世,投下几吨炸弹炸死一个人的战斗。后世的战争,从最初几十发子弹可以打死一个人到想要几万分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这就是战争方式在演变。
但是他李本深已经打红了眼的,他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他已经向吴三桂重新报告了军情,很重要得提到了明军在潼关外的顽强战斗。
这个军情说明了一个问题,明军的主力就在函谷关,周军的战略部署成功了。但是为了稳重明军,必须加大对函谷道西侧明军的攻击,只有把明军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函谷关一带,周军的计划才会更顺利。
吴三桂收到军情之后深以为然,他下令潼关附近的守军立即增援李本深,一定要打赢胡家凹的战斗,把战线压到函谷关。只有这样,明军才会再增援重兵到函谷关。为了配合好这一仗,吴三桂拿出了他积累的火器部队,打算用最先进的武器去吸引明军的注意力。
而西安周围的十万精锐关宁军,已经集结完毕,只要有迹象显示湖广的明军朝洛阳集结,这八万精骑就是踏破江汉大地的虎狼之师。吴三桂的心底还是只相信他的关宁铁骑,至于步兵用的火器,他还是觉得有些靠不住。至少从骑兵冲锋的演武实验看来,火铳是抵不过骑兵的冲锋的。
“十万,十万啊!”吴三桂心里一阵阵的激动。哪怕后金没有被朱由检消灭,在他鼎盛时期,也组不出八万精锐铁骑出来。从三四万关宁铁骑到如今的十万,吴三桂足以感到自豪了,他料想朱由检同样也拿不出这样的家底。
第548章 沙场点兵意指江山()
李定国终于来到了洛阳,偌大的洛阳城只留留了两个团的守军。
一个堂堂的川渝鄂战役总指挥,实际身边连一支像样的部队都没有,可以说吴三桂这一次着实打中了大明的软肋。
第一件事当然是赶紧组建指挥系统,而且还不是李定国之前的班底。从朱由检给的账面上看,李定国足足拥有近四十万大军可以调动。
然而这些部队却需要防御四个省,而且过于分散,部队都没有集结到位。尤其是湖广和南直隶调集的四个军,还在赶往河南的路上。
以上都是李定国面临的劣势,但是李定国的优势也很明显,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