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座山外是大火,然而赵印选的脚下却是没有路的山梁。
饥饿遍布全身,比起环境的艰难更难受。
“嘘…”就在赵印选好不容易拽着一颗小树扒开一丛荆棘的时候,他前面一个战士赶紧示意他不要发出声音。
“是遇到敌人了吗?”赵印选心里砰砰跳,这个地方作战可不算好,地形太烂了。
“是麂子群。”士兵回头小声说。
“麂子?”赵印选愣了一下,在大山里遇到一两只麂子也不稀奇,这地方遇到老虎都正常。
然而得到他扒开草窝朝一个小山洼里一看简直乐坏了。足足有三十多只麂子组成的麂子群和几只狼、还有一只豹子正在一个大水潭旁边喝水。
难得的是这些野兽聚在一起居然相安无事,估计是这场大火把它们撵到一起。它们都渴了,都相安无事了。
“打不打?”又有几个士兵围了过来。
“当然要打,我们早就没有口粮了。”赵印选没有犹豫,这几乎是老头送到他们跟前的口粮。
“你们分别去通知周围的弟兄,咱们今天把它们给包圆了。”赵印选作出了布置,他的认真程度不亚于一场围歼战。
当上千明士兵拉开一张大网,以排枪枪毙的战术向这些野兽发起进攻的时候,哪怕凶猛的豹子都显示出了恐惧。
人类才是最可怕的动物,排枪射击就是对凶猛行为的有效反击。当一头豹子被激怒而冲向人群的时候,回应它的是一阵激烈的枪声,然后豹子反着跟头一下栽倒在地上。
麋鹿群瞬间混乱,如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甚至于赵印选他们连一些兔子看都不看一眼。
“长官,您说为啥这没撒盐的肉也这么香呢?”一个满嘴流油的小战士啃着一大块野兽肉吃得正欢。
“饿了呗!”
“哈哈哈…”
赵印选也很开心,能让手下的兄弟们吃饱还是他昨夜梦里的奢望,没想到现在就实现了。
但是野兽肉只能保证他们两天的口粮,要想活下去,必须要找到粮食,但是那山火是朝西烧来的,也就是说他们这支明军越走离洛阳越远,离敌人反而越近。
“必须要找到粮食和盐。”赵印选找到手下的两个团长说。
“可是,咱们现在还有两千多人,这么大一支军队消耗很大,去哪找粮?”团长吴大海说。
“截粮,截周军的粮。”赵印选说:“有件事得告诉你们,我们已经向西走了整整三天了。如果方向没有偏离,这里离潼关不到两天的路程。”
“什么?”几个军官一听都呆了,大家伙一个劲地想逃命,也没想去了什么地方,反正开始一直也都是有赵印选这个副师长在下命令。
现在突然告诉他们实际上他们已经深入敌后一百多里了,这事有点吓人。
“怕什么。从潼关到函谷一百七十里,那周军得每天要吃饭吧,好歹是几万大军,沿途肯定有运粮队。咱们抢它一批粮食,总有机会的。”实际上赵印选早就想好这步棋的,不然也不会一直向西。
打一批野兽只是意外收获,这次意外反而补充了明军的体力,这让赵印选对自己的抢粮计划更有信心。
“轰隆隆…”
天空在晴朗了好几天的这个午后变天,今年的第一声春雷终于炸响。
赵印选静静地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官道,这里早已经不是函谷道那种狭窄的山谷了,地形有些平缓。
周军的一处临时粮仓就修建在山丘之中,它避开了官道,如果不是将领一般人还真猜不到。
绿郁葱葱中,一些小仓房隐藏在树林之中,岗哨也是忽明忽暗的。赵印选已经派人仔细侦查过了,对方有大约五百人在守护,只是一些地方军,连炮都没有,拿的还是刀剑和火绳枪。
赵印选抬头看看天空,他在等这场雨。大雨对于十五军来说战力影响不了什么,可是对小山谷里的敌人,恐怕是灭顶之灾。
同一时间,邓之荣也兴奋地看着天空。如果老天爷会下一场暴雨,那么大雨一定会浇灭山火。这样哪一支流落在外的部队生存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而同样的,邓之荣的眼睛还盯住了一处战场,那片已经被烧秃了的山梁。
“传我军令,各单位紧急集合,做好战斗准备。”邓之荣下达了作战命令。
“哗啦啦……”终于,期盼已久的大雨落在大地上。
“放。”随着旗手的活动,明军的大炮开始攻击了。
“轰…”的声响传得很远,夏国相还以为是打雷,可是连续的声响过后,一片爆炸声明显离得很近。紧接着一个周兵慌慌张张地跑到他的营房门口报告:“大,大事不好了。明军开始攻击我军了。”
“在哪?”夏国相随便套了甲胄就冲出了门,冰冷的盔甲还是让他打了一个冷战。
“就在右翼。”不等手下人报告,夏国相已经看到函谷关的右翼成了一片狼藉。虽然开花弹没有让战场变成火海,但是混合着大雨的大地变得更加肮脏。
“开炮还击。”夏国相虽然不清楚明军为什么不攻击正面,但是他还是忍不住要试一试最近才运过来的红衣大炮。
“启禀将军,这么大的雨,大炮很难打响。”炮兵校尉回答到。
“那为什么明军的大炮可以打响?”夏国相指着明军的方向愤怒地咆哮。
“据说明军的大炮使用的是拉火索,不怕雨水。”校尉据实回答。
夏国相无语了,按说吴三桂这些人也偷了不少大明先进的黑科技,可是明军的装备却始终有让周军追不上的节奏。
不光是大炮,紧接着夏国相就看到一群群穿着从头到脚罩着黑色袍子的明军开始冲剂函谷关的右翼(明军的左翼)。
“那是什么,新式的皮甲吗?”夏国相看呆了,他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装束。
“这只是最新装备的雨衣而已,同时宽大的雨衣也能保护燧发枪的火帽在安放之后不被雨水打湿。”邓之荣就站在自家大营门口,他得意地看着自己部下攻击的方向,一切很顺利。
在明军的炮火下,函谷关的守军丝毫没有还手之力,相对的明军几乎没有伤亡。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周军只能让出他们的右翼阵地,退守函谷关主阵地。而明军趁着大雨夺取了一长段阵地之后就停止了攻击。
大雨已经停了,但是天也已经快黑了,夏国相站在函谷关的城楼上看着远处。无数的火把照亮了半天的战场,很显然的情况是明军在转移,而且是朝那些光秃秃的山里转移。
“将军,咱们就这样看着?”夏国相的一个部下带着情绪问。
“不看着能怎么办,马上天黑了,要不派你出战?”夏国相没好气地说。
“那还是算了吧!”部下赶紧闭嘴,晚上去攻击明军,差不多等于送死。
战争总是如此,总是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所以战争是不能用来计算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要试图以某种能计算的理论去推演战争的胜负,那是很可笑的。
第544章 瞬息万变战场情况()
一场大雨清洗了几天来布满整个天空的烟尘,这个夜晚的天空繁星满天,就如同十几岁姑娘的眼睛一样清澈。
可是夏国相这一夜无眠,他实在没有安心睡眠的理由。远处的山虽然光秃秃的,可是根本看不到明军在那里做着什么,唯一能知道的是函谷关前的明军全进了青龙山。
繁星隐去,晨雾慢慢腾起,远处的山峦漆黑一片,和凤凰山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是大火之后大自然留下的创伤。
第二天天一晴朗,夏国相立刻派兵去攻击明军的阵地。
“报:启禀将军,我军攻击受挫,死伤惨重。”
“不是只派了夜不收去刺探军情吗?”夏国相正准备吃上午饭。这军营生活艰苦,一天吃两顿是正常的,只有上战场打仗的士兵才加一顿。
“是,但是派出去了几十个夜不收,只回来了五个人。”
“你说啥?”夏国相差点跳起来了,这些夜不收都是精锐中精锐,一般执行任务也都精得跟猴儿一样,何至于一个照面就死几十个的。
“夜不收进山就着了明军的道,分别被杀,回来的五个人还是因为落在最后,跑得也够快……”
夏国相无语了。这次几天功夫,周军怎么就被明军反杀了?
十五军是特种兵不假,可是要说战力一昼夜就变了样倒是也不至于,说到底还是因为周军的夜不收轻敌了。
这些夜不收一进入满地残破灰烬的山谷,压根就没有想过明军会在这里设伏,更没想过看起来一块块黑色的岩石其实是明军的伪装。或者说夜不收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伪装服。
前文说过明军是在大雨天开始进攻的,每个士兵发了一件斗篷式的雨衣。这样东西又恰好被用作了这次伪装,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
夏国相不敢妄动,反正他现在的任务依然还是守住函谷关。不过,他手中的兵力还是太少,既不能东进攻击洛阳,又不能退守潼关。加上又有消息说潼关周围有小股土匪截粮,他只能继续向西安请求增援。
这个时候,吴三桂的战略部署已经制定,从西安方向增援过来的三万周军也已经抵达潼关。
夏国相这边的又不能按兵不动,反而要给明军造成一种假象,意图函谷关是周军的进攻方向,所以他就必须主动进攻。
“他娘的,老子手上就这点兵,连个函谷关都未必守得住,还咋进攻?”夏国相现在很郁闷,虽说加起来的兵力也超过了六万,可是十五军也不是善茬,十五军好歹也有三四万人。
总得来说,周军的兵力并不是绝对占优的。
怎么办?
当然是还得继续要兵。
夏国相已经想好了,要兵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明军占据了周军的右翼高地,对周军通过函谷道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是半途上出现了明军小股部队骚扰粮道,需要清剿。
尤其是第二天,夏国相本来是借土匪截粮这个军情编出来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真实情况恰恰真的是明军在作怪。
胡一清带着两千部下向西追了两天了,但是没有发现赵印选他们的踪迹,可能是大雨的原因,居然让一支大军凭空消失了。
但是胡一清找了一个周军的舌头却说前一日有人截粮。这让胡一清猜测赵印选他们绝对还好好地活着。
向西,就是潼关,胡一清没想过赵印选他们会进入到关中复地地,这种假设也太大胆了。
“师长,你说他们会不会回函谷关了?”一个团长说。
“你傻啊!如果他们回函谷,我们会没得到消息?再说我们一路朝西,搜索了这么大地方,还能碰不上?”胡一清自从带着两千人西进,也面临着粮食问题。
但是他比赵印选的处境好,起码他还可以原路返回。根据最新的军情,十五军的另外两个师已经在青龙山建立防线,并且依托地利阻击周军大军出函谷。
这是一招好棋,不管周军意图如何,都在函谷关待不安稳。换句话,这是逼着周军强攻青龙山。
现在的青龙山已经没有森林作为屏障,十五军守军建立防御之后可以无所顾忌的发挥自己的优势,金庭献的一把火,等于是帮了明军的大忙。
战争本身并不是把兵派出去就完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一切要看指挥官的指挥艺术。邓之荣的战场洞察力通过这一场雨也算是提现出来了。
十五军的布局上,胡一清能看出这一仗很明显其他两个师都能捞到立功,可唯独他的53师到目前为止没有功劳,而且也没什么机会立功。
怪谁?怪我咯。
如果不把赵印选部找回来,胡一清就有罪。
“他娘的,咱们也去抢周军的粮草去。”胡一清心一横,他也打算当一次土匪。
“师长,咱为什么也抢粮啊?”团长不解,这行动有点太冒险了。
“找不到赵副师长,咱们也应该给他们留个信。我猜他们应该就在这一带,只是不了解情况而已。咱们截粮,他们很快就知道了。”胡一清打算在这函谷关到潼关之间闹腾一下,放点风声出去。
但问题是胡一清的抢粮难度可比赵印选大多了,周军当然不会傻到让敌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偷袭自己。
同样是一处山谷,同样是一个临时的粮仓。但是山谷的周围足足埋伏了五千周军。
“师长,我感觉不对。”胡一清的手下瞅着山下的粮垛又退了回来。
“怎么不对了?”其实胡一清也感觉到了不对,但是他也没确认。
“您看,站在营门口的八个哨兵站得笔直,而营里面的巡逻队松垮垮的连刀都扛肩膀上在。”团长指着山谷说。
“这能说明什么,我们十五军不管什么兵,都站得笔直的。”胡一清说。
“这不一样,咱们是强军,是讲究纪律的。”团长争辩道。
“你到底想说明什么吧?”胡一清瞪了一眼。
“我的意思是说,那些哨兵是做样子给他们对面的人看的。这周围某一个地方一定有埋伏。”
“周围这么多山头,会埋伏在哪儿呢?”胡一清嘀咕了一句。
“那我就不知道了。”
胡一清这个时候基本上也已经判定有埋伏了,因为他的紧张感在降低,这说明他们的猜测是对的。
但是有埋伏不等不不行动,怎么打才能安全脱身呢?
“你说敌人的埋伏会撤吗?”胡一清突然说。
“这个不好说,他们没有确切的情报,自然不会轻易撤退的。”团长的话说的很在理。
如果周军有确切的情报说胡一清他们在哪一天会截粮,那过了时间自然会撤走。;但是如果埋伏的人是在守株待兔,那么一时半会自然撤不了。
“派几个班分别到周围去侦查一下。”胡一清不打算就这样撤。
“那最少需要大半天时间。”团长提醒到。
“废什么话,半天时间又娶不了一房婆姨,你猴急什么。”胡一清骂到。
“嘿嘿,皇上说现在女多男少,鼓励男人们多娶几房哩……”团长色咪咪地笑说。
“滚!有了大功才有钱娶姨太太,没功劳你娶个屁啊。”胡一清一脚踹在团长身上。
第545章 五百五十章:胡一清愣捅马蜂窝()
过了足足一个多时辰,侦察的确切消息总算是传递回来。
“狗日的还真瞧得起我老胡,整整几千人啊。”胡一清从心底狠狠地骂了几遍。
周军就放在山谷出口的右翼靠函谷道的一边,这是摆明了准备堵截粮者的后路。如果截粮者是明军,而且恰好要朝函谷关方向逃,铁定没得跑。
“挑两个腿脚好的连,绕到他们的左翼捅他一家伙去。”胡一清准备打草惊蛇,看敌人还藏不藏得住。
他的本意是打算用两个连把周军的伏兵调开,至于山谷里的粮食,胡一清还是想据为己有。这是典型的见到钱就想捞的想法,但是胡一清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周军的援军正好路过此地的不远处。
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山谷,周军的粮仓地选的地形也是很有将就的。只是这处山谷的一个破绽就在南面的密林处,而这里就是明军的藏身地。
“轰…”负责打草惊蛇的两个连动手了。
胡一清紧紧地盯着战斗的方向,紧张的感觉立刻传遍全身。
“师长,周军追上去了。”团长赵良成满心欢喜。
“你有没有告诉你的人,不要管这边?不会敌人追上吧?”胡一清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他这会应该紧张什么,唯一担心的大约就是怕自己下的鱼饵被敌人吃掉了。
“师长您放心吧,那两个连长可精了,都是望山跑死马的腿。保证能全身而退。”赵良成保证道。
“再等一柱香时间,等伏兵走远了咱们就动手。”胡一清看了看不远处的山谷,那里还有大约几百个周兵,而且明显是三流部队,怕是经不起自己一个冲锋的。
时间过得很快,一柱香过后,整整一千个明兵分成四个小分队从三个方向呼啦啦就靠了上去。剩下的明军是作为警戒和预备队留在四周。
“嗖…”第一轮发射的是明军的钢弩,声音不大,但是穿透力很强,比周军的弩箭力道要大,而且射程远三十米。
守仓库的周军的确是三流部队,他们在受到攻击之后居然不懂发警报,反而像无头苍蝇一样自顾自的到处找地方躲藏。
这绝对是蠢得不能再蠢的行为,一个团队遇到危机如果不懂报团,剩下的当然是一个个被消灭。
不过,几百人的躲藏那也需要地方,一些人自然而然就扎堆了。
“啪……”周军的枪响了,也不知道是谁慌乱中扣动了扳机,这个时候周军才想起来自己手中拿的不是烧火棍。
“轰。”一枚手榴弹爆炸了。
“混账东西,不是说了不准丢手榴弹吗?”胡一清气坏了。周军主力走得不远,这一仗他本身就没打算弄太大动静的。
“不是我们,是敌人。”一个手下有些委屈,辩解说。
“他们怎么会有手榴弹?”胡一清一愣,因为说话间他的确是看到周军从一个房子里丢出来两个黑乎乎的大家伙。
所谓的大家伙就是比明军用的手榴弹要大,尾部是火绳点燃的。很明显是仿制的明军手榴弹,只是技术没有那么好,但是威力一点不比明军自用的小。
“师长,咱们暴露了,组织人强攻吧!”赵良成这个时候朝胡一清大喊。
爆炸声的确是暴露了明军的行动,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完全没有机会,只要能迅速拿下这里,还是有机会抢到粮食的。
后面的战斗很顺利,既然已经暴露,那么明军自然也不需要小心翼翼,反而是暴露出了真实的战力。
“师长,打死了四十几个,剩下的四百多全俘虏了。”战斗一结束,赵良成就赶紧清点战果。
“每人背走三天的口粮,剩下的全烧了。”胡一清大手一挥,他截粮是真,但是目的却不是为了粮食,自然也不会带走这些粮食。
“不行啊师长,这里不仅仅只有粮食。”赵良成有些神情异样。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