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科生-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秦良玉一样,对于足够值得尊敬的人,朱由检要给予足够庄重的仪式感。这是对这些有信念的人的最好的礼物。

    李定国愣住了,他是因为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面对大明皇帝,所以才呆坐着伤兵营。李定国甚至想就此归隐,或者被人捉拿砍头等等。

    反正如果硬逼着他做某些事情,他也是心里不痛快的。

    但是没想到是这样的一种方式,这样的礼遇反而让他无所适从了。

    李定国楞在当场,走也不是,待也不是。他自然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的。

    这个时候,朱由检微笑着站在礼兵列队的另一端,那神情仿佛在说:你过来吧。

    李定国被朱由检的眼神吸引着慢慢站起来,然后在礼兵的注目礼下缓缓地走了过去。

第331章() 
当李定国走到朱由检身边,正在考虑要不要跪拜的时候,朱由检又向他敬了一个同样的军礼。

    李定国一愣,下意识的也举起了右手。这一次,他也从心里认同了这个同袍的含义。

    礼毕。李定国赶紧单膝下跪,这是对大明皇帝的礼节,也是对朱由检对他尊重的一个回礼。

    “李将军快快请起。”朱由检一把搀扶住李定国,并把他拉了起来。这个人,不需要朱由检收服,换作是谁来当崇祯,最后李定国都会效忠华夏的。

    此人的心忠于的不是某个人,某个君主,某个国家;他忠于的是炎黄。

    这一夜,西面的枪声就没有停止过,朱由检没有命令停火,战斗就一直在继续。不光是东面,西面的第九军主力也过了涪江,继续在潼南龙形镇一带反方向堵截已经南下的后金兵。

    东线的后金军队已经被凉在了三面环水的地带,正作困兽犹斗。

    天亮了,阿济格被逼到了涪江上游三十里外,川军已经追到了极限,也无力再继续追下去了。

    因为大量伤员的缘故,朱由检只能下令收兵,并且暂时稳住防线,并着手解决余下的事情。

    当川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跟上来之后,李定国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被朱由检直接请到了潼南的临时指挥部。

    “给各位爱卿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李定国将军。从此刻起,李将军就接手宪兵司令一职。宪兵是维护军纪,掌握奖罚功过的人,他们应该收到大家的尊重,所以军衔等同于军团司令。

    并且朕以前说过,川军团作战,不以个人战功做记功标准,而是以每一个班上报战果的方式计算战功。

    随即,以各单位的总战功积累计算功劳最大的作战单位。至于班级内的战果,有班组内部自行认定谁是个人的战功。所有战功计算,最后有宪兵统计并决定奖罚。”

    “哗!”所有人立刻交头接耳起来,并且大家的目光全都定向了李定国。李定国脸通红的,他是真没想过朱由检给他安排了一个这么得罪人的职务。

    川军团虽然是朱由检的嫡系扩充出来的,但是由于掺杂旧军队太多,军纪方面也没想的那么好。

    尤其是战功的核算,是大明军队的一个毒瘤,也是造成新军阀的一个祸根。朱由检要想彻底杜绝军阀的产生,就必须不断地完善制度。

    之前是约束领兵将领,限制他们对军官的任命权,现在就要分解他们心中想捞好处,利用战功笼络人心的想法。

    战功不以个人而以单位来计算,既加强了团体荣誉,又避免了纠缠不清,让事情变得更加透明。

    “诸位爱卿,有什么要说的吗?”朱由检盯着其他人的脸扫视了一圈。

    基层军官都是朱由检的人,基层军官的任免权利又不在具体的个人手里,现在来谈奖罚制度,谁心里也没底。

    “别一个个都拉长着脸,你们哪个团,哪个师到哪个军打的最好,最后积累战功还是证明领兵将军的本事。”朱由检解释到。

    “皇上,那以后我们自己砍多少敌人的脑壳也没用了,还不如一个班的战功高了?”杨展是武举出身,身手不错,自然有些不服气。

    “正确。朕知道杨爱卿身手了得,但是你们现在都是将军了。将军的任务是琢磨怎么让手下人杀更多的敌人,而不是你们自己杀多少敌人。

    相反,朕觉得作为将军你们应该学会好好活着,万不得已不要把自己小命交代掉,都是南瓜大的脑壳,掉了就长不回来咯!”

    “哈哈哈……”众人哄堂大笑,他们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论调,居然鼓励保命。

    “当然,如果是为了保命去主动投降敌人,那就是叛变,是怂包。被宪兵知道,是要被枪毙的。”

    “那不能,我们又不怕死。”杨展赶紧反驳。

    “好,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李司令就正式上任了。”

    朱由检不可能一上来就把军权直接交给李定国。先别说李定国现在的名气并不大,就是他大西军的出身整个川军团就不会有人服气。

    要想尽快竖立李定国在川军团的权威,靠打仗立功显然太慢,只能走捷径。不然李定国还不知道要打多少仗才能登上主官的位置。

    最好的捷径就是做事公平公正,让所有人信服,如此别人才会心甘情愿接收领导。

    李定国部的军纪摆哪在,能治军到这种程度,朱由检把宪兵交给李定国是深思熟虑的。他要借李定国的手打造一支模范军队出来,顺便把李定国推上位。

    这点把戏,其他将领不懂,但是左懋第看得清清楚楚。他特意开始留意起李定国的做事风格起来。

    李定国今年二十五,年纪轻轻话不多。初一看觉得甚至有点木讷,但是这人做事一般很果敢,坚毅,非常有主见。

    遂宁一战,川军这边和后金八旗基本上打了一个平手。

    李定国部死伤最多,八万人基本折了一半儿。川军各部也死了一万多,伤了三万多。

    阿济格在遂宁城下占了大便宜,才死了六千多人。但是他在随后的夜战中吃了大亏,足足折损了三万多。南下那五万人损失了一大半,最后因为吴三桂给力,尚可喜带着一万多人还是逃出升天了。

    “下面讨论第二项:关于武器装备的事情。”会议主持邓之容开始说话,这种战后会议一般是川军团的惯例,战后必会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提高战力。

    新的武器装备暴露出的缺点很明显,那就是穿透力还是不够,射不穿敌人的三层甲。而且大炮也对付不了敌人的散兵阵。

    其实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只是守城,可能现在的武器装备好用,但是跟后金打野战,还是不占大优势,到了最后还是靠肉搏。大明军队的士兵一肉搏就吃亏。

    要不是有白杆兵在前面顶着,恐怕部队很容易就溃散。大明的农夫兵跟后金的猎人兵比起来天生具有劣势。

    第二个缺点还是没办法对付后金的骑兵,一旦对方使用骑兵,川军团这边就抓瞎,血肉之躯无法硬扛着甲骑兵的。朱由检总不能继续回归到使用长枪阵去吧。再说,长枪阵的移动速度太慢,只要蒙古骑兵出现,长枪阵就是活靶子。

    优点也暴露了出来,那就是野战能力居然很强。以前大家从没想过夜战能打败敌人,但是这一次的战果却出奇的好。

    后金兵重骑射,重单兵格斗。但是这种优势在依靠团队作战的川军团面前,在夜色掩护下根本不值一提。

    骑兵一样在夜间找不到路,单兵格斗到底打不过团队配合。当没有火绳的燧发枪在黑夜中成排射击的时候,后金兵连反应过来的时间都没有。

    总而言之,大家一致认为以后不跟后金在白天打野战。要打就打夜间的夜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劣势。

    “谁说我们明军不能野战的,他们打白天,我们就打晚上。至少我们现在敢跟后金八旗打野战了。”郝摇旗大着嗓门吼叫着。

    虽然这是一句不要脸的话,但是这句话终于开始鼓舞着明军的士气了。几十年了,明军不敢跟后金野战的咒语也改破了。

    “另外,我觉得这一次我军发射的信号又高又亮,敌人根本仿制不了。以后再不怕敌军冒用我军的号令了。”党守素对升到半空中爆炸的信号弹记忆深刻。

    朱由检和左懋第对视了一眼,相互微微一笑,那哪里是什么信号弹,那是理工学院最新研发的新式火箭。

第332章 逃避和洪水() 
双方战成平手,又都没讨到便宜,所以双方暂时都无力再战。战线维持在涪江为分界线,后金控制着西充至南充以北,川军团控制着涪江以南。

    刘文秀和艾能奇驻扎在中江和三台一带摇摆不定,孙可望躲在绵州瑟瑟发抖。

    局势不明了,谁也看不出来到底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尤其是孙可望,他现在非常害怕阿济格找他算账。

    时间进入六月份,炎热的天气造成后金大批伤兵死亡,给阿济格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反观川军这边,因为大量好药新药以及专业护理的推行,大量伤兵好的越来越快,伤兵归队的数量之多,让李定国都感到惊喜连连。受伤不重的士兵一个月基本上都能慢慢归队。

    李定国部伤兵归队率就达到了六成,而川军那边居然高达八成。这不是川军偏心,实在是遂宁那场仗打得太惨了,许多士兵造成了残疾,活命之后也当不了兵了。

    战争还没停下,川军不适合这个时候整编,李定国部在征得同意之后回到重庆休整,为新武器换装做准备。

    川军团现在在慢慢恢复战斗力,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打断或者延迟后金战力的恢复。除了紧密监视不让孙可望等人之外,就是派兵进入川北——打游击。

    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李来亨的第十三军身上,顺便朱由检还想见见她。

    可是朱由检带着一脑门的期盼到武胜的时候,却被告知人已经被水师接上船走了,目的地不清楚,正常情况下会是嘉陵江沿岸的任何一点。

    “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

    朱由检闷头坐在码头边一块青石上看着嘉陵江上的漩涡发呆。

    他发现自己压根儿就不会谈恋爱,之前不过借着崇祯的身份混了两个后宫而已。

    遇到熊丽静之后,虽然相互之间通过几次信,可是在这个时代写信就是一个折磨人的事。一件事写完,等到收到回信往往得半个月时间,这还是接着公事的名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朱由检都不晓得这算不算家书,反正通篇都不带一个“情”字。

    整三年了,自从穿越以来,他总是在忙着稳定防线,却从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事。

    他是来拯救谁还是来替代谁?

    真这么伟光正吗?说到底他最初就只想着保命,后来也是想着保命。都怪崇祯这副躯体,太惹人扎眼了。

    在这个世界上,他好像找不到一个让自己感觉到特别熟络、特别亲切的人。只有熊丽静出现的那一刻他才有了后世的感觉,这些感情连小阿珂都没带给他。

    这个时候,如果王承恩在这,或许会陪着他说会话。虽然王承恩有些碎碎嘴,其实他挺懂看人的心思。

    朱由检喜欢跟王承恩斗嘴,乐在其中。

    可是现在他不快乐,而是非常寂寞,就是单身太久的那种感觉。

    李定国这个人太正了,直接把朱由检给比了下去。惭愧这个词是从心底蹦出来的,而且让一向厚脸皮的朱由检脸红起来。

    跟一个真正的英雄比,朱由检觉得自己先找个地方躲一躲比较好,最好是平复一下心情。

    朱由检想,也许他现在最需要一个人,一个能慰藉他心理的女人。

    “纪彪,你说我现在要是偷偷离开几天,左懋第他们会不会乱套?”朱由检捡起一块石片切着水面使劲扔了出去,石片擦着水面激起了十几个水花,最后落在一个漩涡处。

    “那肯定啊!他们会急得到处找。”纪彪想都没想就回答。

    “不,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我走了之后,四川的战事应该会很顺利吧?”朱由检又扔了一个水漂。

    “这我不懂,我只知道没有皇上就没有现在的大明。”纪彪真的不懂说话,如果是另外一个人,肯定会说一番激昂慷慨的话。

    大明真是在崇祯手里才丢了半壁江山的,如果真是当着原来那个崇祯说这句话,那是打脸。

    可是这句话听到的人是现在的朱由检,是穿越者柳应龙。只有他知道,这句话不假。因为有了他,现在大明才有这半壁江山的。

    朱由检想试一试,看看没有自己的大明现在会如何。还会继续出现历史上的事情吗。

    “纪彪,挑二十个人,带上最新最好的家伙跟我去一趟川北。”朱由检有些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心不应该是三十多岁,而应该是二十多岁。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会追梦的,他不想永远活得像一个中年人。

    “好嘞,皇上还有别的事要交代的吗?”纪彪一听就来了兴致,知道这又是一次冒险行动。

    朱由检想了想,然后说:“你派个人给左懋第、邓之容、陈子龙各送封信,等会我写好了给你。”

    一个普通人总会有情绪的时候,会做一些傻事出来。柳应龙不是李定国,他其实就是一个平凡人,所以他有情绪,他逃避现实了。

    ……

    就在朱由检走的这一天夜里,在河南兰考东北方向的大河对岸,一个年轻的长辫子书生带着上千个衣衫褴褛的青壮汉字站在河堤上。

    书生背向大河面朝一条宽广的沟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书生旁边的一个穿着后金官府的小官员着急地走来走去。

    青壮们都带着迷茫和饿狼似的眼神看着堤坝上的二人,转而又瞅一眼不远处的一座草棚,那里正煮着喷香喷香的锅巴饭。

    “大,大人,挖不挖?”官员对着书生拱拱手,礼数甚是周全,带着恭维和谦卑的巴结语气。

    “他们知道我是谁吗?”书生指了指青壮们问。

    “这些刁民就为了吃口干饭,他们哪儿认识您啊。”官员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不要把我的名字说出去。反正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干的是什么活儿。”

    “那是那是,这些睁眼瞎岂能跟读书人相提并论。他们杀都不懂的。”官员奉承这书生。

    书生叹了口气说:“挖吧。”

    随着一声令下,北岸的这座堤坝慢慢地消失了。这书生见河堤挖开之后就没有再看一眼这个地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位小官员瞅着书生离开的身影,在确定消失不见之后,立刻跑到正在劳动的那群青壮中间低声说:“是侯方域教你们挖的,一定要记住,听到了没?”

    “这位老爷放心,俺们心里都有数。冤有头债有主,以后那些冤魂不会找你麻烦。”

    “生儿子没XX的家伙,咒他以后断子绝孙。”有人朝地上啐了一口,恶狠狠地骂道。

    黄河两岸的任何一个百姓,岂能不懂挖开河堤的后果?侯方域太小瞧百姓们的认知了。

    三日之后,大河上游的一场大雨让黄河的洪水顺着新开挖的河道一泄而下。

    济南附近的河道这些年早就被堵塞的严严实实,黄河的洪水被堵在了山东境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

    榆园正好就在这个堰塞湖的正中间位置,避都避不开。

    坚守在榆园地道里的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后金会使用这么惨无人道的办法来杀人。当粮食储存在地道中,当百姓为了躲避战火躲在地道中,当所有的一切都在地道中;那滔天的洪水淹没了一切,整个东平方圆一百里全部成了一个巨大的湖面,方圆一百五十里都是沼泽。

    与此同时,黄河两岸的百姓全都知道,是一个叫侯方域的人丛勇后金大官挖开黄河大堤,造成灾难的。

    侯方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在家躲了整整一个月不敢出门。他不确定是真得泄露了消息,还是后金主动让他背了这个罪名的。

第333章 榆园的句号() 
梁敏攀爬在一颗巨大的榆树上,他的脚下就是齐腰深的湖水,举目四看,没有一块可以站立的陆地。不远处有一个曾经巨大的地道口,现在已经被覆盖在了水面之下,不见任何踪迹。

    “兄弟啊,都怪哥哥不听你劝啊!”梁敏嚎啕大哭。

    一夜之间,整个榆园里死的人太多了,梁敏现在都不知道到底能幸存下来几个。要不是自己会点水性,恐怕早已经埋在了地道中。

    “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赶紧想办法离开这里吧。”姚海觉得自己特别无能,近两年的时间他都不能说服这些人离开榆园。

    姚海没有躲在树上,他已经在水里泡了一天一夜了,手里始终握着砍刀拼命地挥砍着榆树。在他的身后,已经有五个巨大的木筏搭建完成,木筏上坐着一些老弱妇孺。

    “东南北三面全是金兵,脚下又是一滩死水,如何撤?”梁敏继续哭丧着脸。

    “那你也给我滚下来。哭?有用吗?”姚海愤怒地用刀尖指着梁敏骂道。

    “我的人都死光了,你要我怎么办?”梁敏感到绝望,他想到了自杀。要不是恰好碰到姚海,估计这会他正在准备绳子呢。

    “那也不能守在这里等死啊。你是大头领,你得带头想办法救大家。”

    “姚海兄弟,你以前是大明皇上的侍卫,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梁敏以后全听你的。”梁敏摸干了眼泪,很认真的看着姚海。

    “那好!先去找所有还活着的人,大家一起砍树扎筏子。”

    人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是当生死存亡的时候。

    榆园里的人本身就是一群顽强的生命力。

    水淹没了土地,但是在水面,人们扎起了一片相连几里的木筏。木筏上生活着大难不死的人群,以旺盛的生命力宣告着大屠杀之后顽强的生命力。

    一只鸽子越过榆树林和水泊,轻轻地停在木筏上。姚海抓住鸽子,解开鸽子腿上的一个小竹管,然后喂鸽子吃了几颗仅剩的玉米粒。

    “姚海兄弟,南面怎么说的?”梁敏心里知道,大明既然还把姚海派到这里就不会不管榆园。

    当过领导的人,看问题自然和普通人不同,能救榆园的也只有大明朝,梁敏现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