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
襄阳城外,秦军大营。
子兰得到公仲侈传来盛君被宛城楚军所杀的消息后,顿时勃然大怒。宛城斩杀他的令尹,这无疑是在这个刚刚即位的楚王的脸上,狠狠的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若是不能给宛城守将一个教训,那么他这个楚王岂能服众,如何统御群臣。
故,子兰得到消息后,便特意从邓县赶到秦营,打算将楚军调走,以围攻宛城,为盛君报仇。
甘茂看着眼前怒气冲冲的楚王子兰,一听他要调走襄阳城外的楚军,立即摇头道:“大王,此事不妥!在下以为万万不可!”
子兰一听甘茂反对,顿时一怔,随即大怒道:“先生,为何不可?”
甘茂解释道:“敢问大王,对大王来说,此刻最重要是为盛君报仇,还是攻破襄阳,前往郢都即位?”
子兰一怔,怒火稍稍平息,身体僵硬道:“当然是尽快前往郢都了。”
甘茂点了点头,平淡的道:“那么现在大王还想调走楚军吗?”
子兰闻言一甩衣袖,接着冷哼一声,怒气冲冲的坐了下去。
甘茂见状,拱手笑道:“大王,只要在郢都即位,那时,若是想为盛君报仇,哪里还用得着如此麻烦。到时,只需一道诏书,便可将宛城令以及宛城守将全部处死。”
“这···”子兰一听,强压这怒气道:“也罢,寡人暂且让庄氏兄弟多嚣张两日,待···”
话未说完,帐外传来一个大喊声:
“报···”
子兰话音被打断,顿时大怒,然后脸色不善的看着帐外。
很快,一个信使一边急跑进来,一边大喊道:“将军,在下奉韩军主将公仲侈来报,楚方城守将景缺率军救援宛城,请将军立即派出援军,围剿景缺。”
甘茂一听,随后露出大喜之色。
用秦国的实力去替韩国攻打宛城,这个秦国没兴趣。但是,若是围剿方城的楚国守军,进一步削弱楚国的实力,这个秦国倒是很感兴趣。
想着,甘茂立即吩咐道:“好,本将已经知晓,立即派人告诉公仲,就说本将稍后便会率领五万秦军前去围剿景缺。”
子兰一怔,方才甘茂还反对去宛城呢,怎么一下就变脸了呢?
想着,不由大惊道:“丞相,难道秦军打算放弃攻打襄阳,而先破宛城吗?”
甘茂一见子兰脸色大变,立即拱手道:“大王放心,我秦军攻打襄阳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只是此时景缺驰援宛城,楚韩两军实力相当,故臣担心韩军会被击败,从而影响我军士气罢了。”
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
说着,甘茂笑了笑道:“但是,此时只要我秦军一到,先击败景缺,然后携大胜之势攻破宛城,到时,襄阳城中必然士气大跌。如此,我等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攻破襄阳城。”
子兰闻言张了张嘴,虽然很想说:你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但是话到了嘴边,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
子兰离去后,就在甘茂抽调兵力之际,又一个信使飞快的跑来禀报道:“将军,在下奉公仲将军特来相报,昨日宛城一战,公孙衍率领的近卫军突然出现在方城守军中,楚军攻势异常凶猛,我军不敌,大败而退,请秦军小心。”
甘茂一怔,这一个信使与方才那个信使前后相距不过半个时辰,就这么一点时间,韩军就败退了。如此短暂的时间,楚军就能击败韩军,楚军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若是楚军追杀,韩军必然会出现溃败。
想到这,甘茂突然想起一事,然后心中一突,目不转睛的看着信使问道:“使者,公仲将军向何处败退,是否需要我秦军支援?”
信使应道:“多谢将军好意,不过我军已向西方撤退,故而无需秦军救援了。”
说完,信使看了看脸色难看的甘茂,脖子微微一缩,然后一拱手,转身便走。
见此,甘茂脸色顿时一白。
韩军向西撤退,这一退,秦国就危险了。
若是公孙衍一路追到丹淅之间,然后堵住丹水这一秦国的粮道,那么襄阳城外的二十万秦军,则必将陷入死地。
想着,甘茂心中一急,立即吩咐道:“传令,立即鸣金收兵,速速请丞相回营。传令,让营中留守的守军立即收拾东西,准备撤退!”
襄阳城。
正当攻城正激烈的时候,秦军之后传出一阵鸣金之声。清脆的声音顿时传遍整个战场,让正在交战三方同时大吃一惊。
城墙上,屈原在激烈的防御战中,猛然一听秦军的鸣金之声,顿时心中一动,然后抬头向北方眺望,暗喜道:“莫非犀首已经在宛城大破韩军?”
想着,立即下令道:“传令,立即城墙上的士卒下去休息,让城中的妇孺准备食物。告诉她们,今日大开粮仓,不再控制口粮,所有百姓赏肉一块,所有士卒赏肉三块。
另,告诉将士们,这一战,我们胜利了。让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整,随时准备出城与秦军一战。”
“诺!”
城外。
召陵君看着秦军快速撤退的身影,心中闪过阵阵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秦军竟然在攻城正急之时突然退兵。
只是秦军退走,他也无可奈何,只能一面让人去打探消息,一面让楚军撤退。
秦营中。
回到大营的樗里疾一见甘茂,立即问道:“左丞相,何故鸣金?”
甘茂摇了摇头,挥退众人后,然后才敢告知宛城之事。
樗里疾听到一半,就变了颜色,等甘茂说完,顿时头上冷汗直冒。
“我军危矣!”
甘茂点了点头,应道:“丞相,宛城之战是昨日发生的事情,若是公孙衍杀向丹淅,恐怕最迟明日就会抵达析邑,断绝我军退路。故,在下方才鸣金收兵,就是打算立即退兵,否则,等公孙衍杀到丹汉交汇处,恐怕我们连上庸的通道也会阻断。”
樗里疾点了点头:“左丞相言之有理,眼下必须立即退兵。”
正说着,一个士卒在帐外禀报道:“将军,楚王来访。”
“楚王子兰!”樗里疾一怔。
此时,甘茂露出一丝喜色:“楚王来的正是时候,传令请楚王进来。”
“诺!”
甘茂吩咐之后,见樗里疾疑惑的看过来,立即开口解释道:“丞相,眼下我秦军陷入危难,那些被楚王子兰强行压服的楚国贵族,得知消息后,必然会立即反叛,极有可能会反戈一击。故,此时楚军已经对我秦军没有价值,相反,此时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敌人。
但是楚王子兰却不一样,一个楚王在我秦国手中,无论是杀是放,都是一个重要的筹码。故,在下以为楚王子兰必然要带到秦国。”
樗里疾略一沉吟,便明白甘茂的意思。
虽然眼下秦军身侧的五万楚军已经是敌非友,但是未来就说不定了。
投靠子兰的楚国勋贵,已经打上了子兰的烙印,即便倒戈相向,戴罪立功,回到楚国之后,恐怕也会遭到楚王的打击。如此,这些在楚国拥有极强人脉的勋贵,必然会对楚国心怀怨气,若是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事,只要秦国动用子兰这颗棋子,必然能能对楚国造成极大的麻烦。
而且,楚国新君即位后,就算楚国无事,也可废物利用,用子兰从楚国哪里换取许多东西,相信楚国新君肯定会愿意付出代价的。
想着,樗里疾点了点头道:“有劳左丞相接待楚王子兰,本将这就去整顿军队,今夜我们连夜退走,争取在公孙衍杀到汉水前,全军进入上庸。”
“诺。”
另一边。
襄阳城中,屈原接到公孙衍的军令,顿时露出大喜之色,长叹道:“大战经年,终究还是我楚国胜了!”
感叹了一阵之后,屈原便吩咐道:“传令,立即派人去打探阴君的军队到哪里了,让他快速前来与我汇合。
另,派人去城外楚营劝降!”
当夜,城外楚营。
詹阳君看着对面的应君问道:“应君,不知此时到访有何贵干?”
应君摇了摇头,让亲卫在外警戒后,低声:“本君得到消息,昨日公孙衍在宛城大破韩军,韩军溃败,正在逃亡淅水以西。”
詹阳君一怔,顿时脑子一片大乱,这才投靠秦韩两国扶持的楚王子兰一个多月,韩国怎么可能说败就败了呢!
良久,詹阳君稍稍反应过来,难以置信的看着应君道:“应君,如今你我身在大王帐下用事,岂能诅咒盟友,这种玩笑开不得!”
应君摇了摇头,郑重的道:“詹阳君,本君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开这种玩笑。你难道忘了今日大王为何来襄阳,难道忘了今日秦军为何突然鸣金收兵,种种迹象表明,这事千真万确,韩军真的败了,而且极有可能会直接退回韩国。”
说着,应君看着詹阳君,伸出食指,指着脚下的土地道:“而眼下,这里,秦国的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孤军!”
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
詹阳君闻言面色一白。
自从楚王宣布他们这些投靠子兰的人为叛逆后,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若是联军战败,他们这些被楚王抛弃的人,所有的一切全都完了,十有八九会被楚王灭族的。
想着,詹阳君心中不愿相信,看着应君,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苦笑,声音颤颤发抖的道“应君,这应该是你在跟在下戏言吧?”
应君看着詹阳君,面色平淡,没有回话。
良久,詹阳君见应君面无惧色,定了定神,然后迟疑的问道“应君,我等被迫投靠公子子兰,已经被大王宣布为叛逆,若是联军战败,我等如何是好?”
应君闻言微微松了一口气。
他在这里等候许久,为的就是詹阳君这一句话。
“詹阳君勿忧!”应君笑了笑道“丹淅之败与我等无关,投靠公子子兰更非我等之愿,大王之前下诏要诛灭我等全族,无非是因为战事不利,故而气急败坏之下才说出的气话。”
“应君,在下也相信那是大王的气话,以大王数十年来的仁义,应该做不出这种残暴之举,只是···”詹阳君看着应君,面色纠结道“只是大王的话已经说出口,一言九鼎,岂会收回。”
“詹阳君为何如此糊涂!”应君笑了笑,而后摇头叹道“自从各国伐楚以来,我楚国先后失去汉中上庸汉北诸地,上将军昭鼠,叶公金君等人先后战死,士卒更是死伤超十万余。
还有,在陈地,陈城以北之地,已经尽数为魏国所取,司马昭雎率领十五万大军,连同城中百姓,死伤已经超十五万。
经此一役,我楚国可谓元气大伤矣!”
詹阳君闻言心中露出一阵窃喜,楚国虽然损失惨重,他们这些封君虽然同样损失惨重,但是,无论如何,在襄阳之外,他们手中的兵力加起来,依然还有四万有余,这便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想着,詹阳君喜行于外“应君是说大王会因为此战损失惨重,而打算招降我等。”
应君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詹阳君一怔,急忙开口问道“应君这是何意。”
应君沉吟了一下,看着詹阳君许久,这才面色沉重道“大王不是要招降我等,而是打算让我等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詹阳君一愣,应君的意思很明显,他已经与郢都的楚王牵上线了。但是此刻,詹阳君没有关注这点,而是惊疑地问道“如何算戴罪立功?”
应君将楚王的诏令一一说出,然后看着神色不断变换的詹阳君沉默不语。
此时,詹阳君同样也陷入沉默之中。
这又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上一次子兰举起屠刀,众人被逼无奈只好投靠子兰,那是没得选。
这一次,虽然貌似有选择的余地,但是如何选择,比上次还难。
眼下虽然詹阳君已经相信韩军战败的事情,但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楚军还未完全占据优势。
只要韩军不退回韩国,而是继续留在淅水西岸,那么秦军的后路粮道就还没有断绝。如此一来,没有后顾之忧的秦军,其实力依然比汉北的楚军强大。若是在韩军情况不明之时,贸然背叛,一旦遭到秦军的雷霆一击,那么就凭襄阳城外的这些楚军,肯定拦不住。
而且襄阳城中的屈原,也未必会冒险来救他们,更不要放他们进城,如此一来,他们就危险了。失去军队的他们,也就没有了价值,如此,他们就只能放弃楚国的一切,远走他国。
可若是秦军不信任韩国,决意从襄阳退走,而他们却迟疑不定,坐失立功的机会,那么他们这支军队对楚国而言,他们同样也将毫无意义。
真到了那时,恐怕他们会遭到公孙衍屈原以及阴君等人的围剿,如此,等待他们就是灭族。
想着,詹阳君头上汗如雨下,心中陷入剧烈的挣扎。
现在,他正在进行一场豪赌,压上了身家性命的豪赌,压错注则必然一无所有。而且,此时他还不能不赌,若是不赌,同样也将一无所有。
良久,詹阳君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然后抬起头来,看着应君道“应君,大王的消息,你是如何知道的?”
应君闻言笑道“詹阳君,你是知道的,应地在叶地的北面,在下与叶公是邻居。
数月前,叶公之子率领族中十四岁以上的子弟死守叶地,但是不幸,这些人全部死在叶城。不仅如此,子兰得知叶公一脉宁死不降后,更是下令灭叶公满门。
虽然叶公子嗣大部分都被召陵君处死了,但是叶公的一个门客却带着叶公一个年仅三岁的重孙逃到北方,被犬子所救。犬子知道在下一向仰慕叶公,故而将其隐匿起来。一个月前,犬子将他送到了郢都。”
詹阳君看着应君道“也就是说,让我们戴罪立功的事情,是大王亲口所说了。”
应君点了点头。
接着,詹阳君也点了点头。
见此,应君终于松了一口气,只要詹阳君这个在子兰的逼迫下,率先投靠的封君再次站在郢都这边,那么其他被强迫的封君,也将再无顾虑。
次日清晨。
屈原站在襄阳城墙上,一言不发地向城外的秦军大营方向眺望。
良久。
一个斥候快步跑到屈原身侧“将军,探子来报,秦军已经连夜退走,此刻秦军大营已空。”
“好!”屈原点了点头,然后皱了皱眉,转头看向北面的另一个方向,哪里是伪楚大营的位置。此刻,他正在等候应君的消息。
虽然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秦军的实力依然比襄阳城要雄厚的多。
若是城外楚军不倒戈,屈原根本不敢出城追杀秦军。
只是,屈原见楚营方向没有任何动静传来,不由有些不满。
“传令,派出三千楚军去秦军大营,烧掉秦军大营。”屈原目不转睛的看着楚军大营道。
“诺!”
不久,屈原便在城墙上看到秦军大营的位置燃起了这一阵火光,又过了一会儿,一个斥候来报“将军,探子来报,楚军大营有异,似乎他们正在内讧!”
屈原闻言,脸上露出一阵笑容。
不久。
詹阳君快马赶到襄阳,进入城中,来到屈原面前,奉上两个木盒后,百味陈杂的拱手道“屈将军,在下奉应君之命,特来献上召陵君以及弋阳君的守首级,向将军请降。”
。
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
屈原见到木盒中的召陵君以及弋阳君二人的首级后,顿时松了一口气。接着,看着在面前俯首的詹阳君问道:“公子子兰何在?”
詹阳君立即应道:“回将军话,公子子兰昨日前去秦营询问秦军为何突然收兵,结果,彻夜未归。想来,此时公子子兰已经随秦军退走了。”
屈原微微皱了皱眉,暗道:看来秦国还是没有死心啊!
接着,又看了看詹阳君,然后看着木盒中的首级,心中却是起了一丝疑虑。
如今子兰深陷险境,也不能排除这是子兰孤注一掷,用召陵君以及弋阳君二人的性命来换取襄阳的可能。
想着,屈原神色不变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詹阳君,召陵君二人的首级,已经表明了你们的诚意,但是,这两个人头,只能算是两个人的功劳。诸位若想立下大功,免去罪责,还得用秦军将领的人头来换。”
詹阳君闻言,立即拱手道:“愿听将军号令。”
“好!”屈原点头道:“如今秦军已退,但是大王不愿就这么放秦军从容离去。犀首两天前就从宛城出发,迂回析邑,沿着丹水,顺流而下,提前在前面等着秦军。
故,请詹阳君立即回营,告诉应君,立即率军追杀秦军,滞缓秦军的行动,给犀首争取时间。本将随后便会率领襄阳守军为后援,你我两军共同追杀秦军。”
“诺。”
日中。
前后延绵近十里地二十万秦军,狂奔大半日后,甘茂来到樗里疾身侧,脸色沉重的道:“丞相,方才探子来报,先前投靠我等的楚军已经背叛,并且在应君的率领下,已经追到后军的十里外?
而且,应君之后,还有六万楚军,跟在他们身后十余里外。”
“这···”樗里疾对楚军的背叛早就有所预料,但依然没有想到召陵君二人会失败的如此之快,竟然让应君率先追了上来。
而应君身后的六万楚军,更是将他吓了一跳,不由急忙问道:“是襄阳的守军,还是楚国各地的援军?”
甘茂脸色沉重的道:“仅仅只是襄阳守军,探子并未在这支楚军中发现鄢城守将阴君的旗号。”
樗里疾顿时脸色一黑:“襄阳城中竟然还有六万楚军,难怪我等强攻两月,襄阳城都纹丝不动,看来上庸之败,是楚国早有预谋的,目的就是引诱我等深入楚国。若非丹淅防线的召陵君等人突然反叛,恐怕我们这次就亏大了。”
甘茂点了点头,若不是斥候反复查体过楚军的人数,他也不会相信,襄阳的楚军竟然还有这么多人。
到了这一刻,楚国汉中诈败之事,已经显露无疑。
现在,甘茂担心的是,秦国能否在公孙衍之前,提前赶到上庸。
另一边,樗里疾略一沉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