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闹剧,皆因汝等而起,一应责任,也当在汝等身上。责令,当面致歉,并赔偿受伤百姓医药费用。另,汝等德行有亏,不可再置馆教学,责令三日内离开长安,违者论罪!诏书从右,主者施行。”
躲在学子们的中间尚没有挨多少揍的卢浮宫听到魏征宣读了这样的旨意,不由得怒视过去。正要开口质问,见魏征唇角有血迹,用力摇头,明白事出有因,咬了咬牙,喊道:“诸位百姓,我等不知详情,冤枉了逐鹿侯,还请给我等一次机会,老夫在这里给诸位道歉!请诸位高抬贵手,医药费用明日可到我府上支领,说话算话,绝不反复!”
几个泼妇站了出来,指着卢浮宫的鼻尖骂道:“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你说的话,我们不信!”
魏征拽着高公公的袍子,哀求道:“高公公,到了这个地步,你还要坐视不理吗?”
“哪能呢!郑国公怎么如此说啊,咱家这不是等你宣读完圣旨么。”高公公说着,挣脱开魏征的手,对身后的金吾卫使了个眼色。金吾卫们上前,百姓们也都退开了,人群外围,自有人支应着,不一会儿,几百人竟然都散去了,一个都不剩。
魏征见状,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噗地一下又是一口血,仰面晕厥!
第246章 大唐皮皮虾()
太极殿。
“臣李牧,参见陛下、参见皇后。臣谢过陛下不杀之恩。”
李牧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然后老实地束手站着,眼神还有些惺忪,头发上点缀着几缕杂草,这是李牧临走的时候特意在地上抓的,临进殿之前,请高公公帮忙弄上去的。
高公公几十年的梳头技艺,令这几根杂草分布的错落有致,使得李牧平添了三分沧桑之感。
李世民瞪了李牧一眼,冷哼了一声,没有搭理他。还是长孙皇后做了和事老,来到李牧跟前,帮他把头发上的杂草摘下去,又理了理衣襟,道:“逐鹿侯,以后做事可不能再如此鲁莽了。大唐有法度,你可知道,陛下为了保你的性命,费了多大的周章么?”
“多谢皇后关怀,陛下隆恩,臣丝毫不敢忘却。”
“少在这儿糊弄朕!”李世民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李牧,你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本事啊!如今连朕都敢算计了,你如此的行径,与那魏征有何不同?朕真是后悔明白得晚了些,否则朕才不救你!”
长孙皇后赶紧对李世民使眼色,但李世民只当没看见,他确实生气了。高公公救了那些山东大儒,把魏征送回了府,回来禀报情况。李世民怎么会察觉不到猫腻,虽然他当着魏征的面说,山东大儒和普通百姓都是民,但这只是话术而已。实际的情况,彼此心中都有数。山东大儒乃是士族,士族就是要比百姓高一等。今日发生的事情,若背后无人撺掇,哪个百姓敢跟士族叫板,甚至殴斗?
这么荒唐的事情,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会去做,就算李绩、唐俭等人想保李牧,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幕后黑手便呼之欲出了,肯定是李牧导演的!
再想到李渊出现在两仪殿,两件事并在一起,李世民顿时觉得自己的智商被李牧给玩弄了。这个臭小子,杀了人,还博了一个孝子的名声,却把朝堂搅和的混乱不堪,让他这个皇帝数次陷于被臣子逼迫得束手无策的境地,甚至还闹出了二圣临朝的荒唐一幕,而他呢?人家只是在大理寺的监牢睡了一觉而已,李世民怎能不气!
“陛下,臣认错。”李牧跪在地上请罪,道:“皇城外的百姓,确实是臣雇的。这件事情,也是臣的授意。臣可以欺瞒天下人,但不会对陛下说谎。”
这话李世民倒听得很舒服,拧着眉毛问道:“你说,那些百姓是你雇的?”
“嗯。”李牧点点头,道:“主力是雇的,也有一部分凑热闹的。臣的丈人白春,与长安城中不少闲汉有来往,他帮臣找的人,打架的两贯钱一天,骂人的一贯钱一天,那几个嘴巴最利的泼妇”李牧看了眼李世民的眼色,小声道:“五贯钱一天。”
李世民被气笑了,道:“真是让朕开了眼界,果然是有钱好啊,李牧,你的钱没白赚啊!”
“谢谢陛下夸奖。”
“朕是在夸你吗?!”李世民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怒道:“你不是都已经交代了后事,不想活了吗?砸了朕的大理寺,当众杀人,多威风!你都不想活了,还安排这种勾当作甚?还有你那个丈人,他结交闲汉做什么?是不是你早就算计好了,把朕当成你的棋子了!”
面对李世民的盛怒,李牧并未慌张,而是苦笑道:“陛下,臣如何算计啊。臣怎么会知道赵元朗会辱骂臣的母亲啊?若说臣与赵元朗合谋,那也不通啊,他已经被臣杀了,他怎么会用命来跟臣合谋呢?”
李世民一想也对,怒哼了一声,道:“就算不是算计好了,那你也得跟朕解释清楚!”
“唉!”李牧叹了口气,道:“陛下恕罪,当时陛下更改了旨意,臣确实觉得心灰意冷,出离愤怒了。臣心中想,臣对陛下之心可昭日月,但却没有换来陛下的同理之心,臣心灰意冷。又因臣的母亲被辱骂,一时情急,脑袋一热就杀了人。但随后臣冷静下来了,觉得臣要是跟赵元朗这样的人换了性命,似乎有些不值当。而且臣不是一个人,有妻妾,有母亲,不能就这么死了。于是臣便想到了自救,昨夜臣的妻妾探监之时,臣就交代了她们。把臣的意思传达了出去,本来是想着借大唐日报为臣申辩一下,但是没想到魏征竟然如此卑鄙,鼓动了山东大儒和学子闹出了堵皇城门的一幕,臣得知了消息,知道陛下会因此为难,就临时改动了一下主意,托臣的丈人找来了这些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至于臣的丈人为何会结交闲汉说起来跟程伯父还有些关系,程伯父的马场不是分了陛下三成利么,他觉得有些亏了,就逼着臣弥补,臣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就想接越来越多的人想看马赛的机会,把马场的门票炒一炒,于是就让臣的丈人结交这些闲汉,把票先给他们,然后再高价卖出,以此牟利没想到还没等买票呢,臣倒是先用上了他们,实在是惭愧,惭愧不已。”
李牧说出这段情由,李世民也有些惭愧了。李牧要是不提醒,他还想不起来。李牧帮他从程咬金的碗里抢了三成利出来,这可是每个月上万贯的钱,而且还是充内帑使用的钱。
想到这些,李世民也觉得不好意思,但他毕竟是皇帝,不好意思也就不好意思了,轻咳了一声,道:“大理寺监牢重地,向来与外界隔绝,你倒是个例外,有妻妾探监,还能传递消息哼,是程咬金帮你的吧?”
李牧嘿嘿笑道:“陛下,程伯父毕竟不是外人,再说,臣也帮他挣了不少钱,有这份人情嘛。”
“法不容情!朕明日就申斥他。”
李牧赶紧收敛笑容,小声道:“臣知错了。”
李世民见李牧温顺,心中的气也消了一些,但是想到李渊的事情,怒气又顶了上来,指着李牧问道:“还有一事,你小子要是不给朕说了明白,朕还是要杀了你!”
“啊?”李牧施展出二世为人的演技,惊慌道:“陛下,不知臣又犯了什么错?”
“太上皇为何会来两仪殿,你给朕好好解释清楚!你知道不知道,太上皇今日出现在两仪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若是有人拿此事做文章,会惹出多大的祸乱?”
“陛下容禀!”李牧急忙说道:“陛下,臣不知此事啊。臣在牢里,所见也不过是家人。如何与太上皇联系啊?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啊,还请陛下明鉴!”
“不可能?”李世民冷笑道:“朕听说,你在牢里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肯定没事,而且谁帮你忙,你都不用还说自己有个撒手锏,最后关头用出来,必可保性命无忧,你倒是给朕说说,这个撒手锏不是太上皇,还能是什么?”
“额”李牧露出为难之色,支支吾吾道:“陛下,臣还是别说了吧,都过去了。”
“说!”李世民怒道:“别想蒙混过关,你当这是小事吗?”
“唉!”李牧叹了口气,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一般,道:“那臣就坦白了吧昨日,臣是把大理寺的墙壁砸了才进去的”
“朕知道,朕听高干说,还是工部派人去修补的墙壁朕明白了,是工部的工匠给你留了通道?谁做的,真是好大胆子!”
“不是!”李牧赶紧撇清,道:“陛下,工部的工匠有几个胆子敢做这样的事。是这么回事,臣之所以能砸墙而入,是因为臣的护卫李重义,您也见过他,就是跟在臣身边的大个子。他天生神力,臣给他打造了一柄巨斧。大理寺的墙壁就是他用斧子砸开的,而臣和他在监牢的时候,也不知何故,可能是忽略了吧,没人把他的斧子收走。臣就想,若实在是到了绝路,臣就让他再把大理寺砸个窟窿出来,趁夜色逃跑,反正是程伯父带兵看守,臣觉得程伯父也不想让小子死了,不会太过追赶的。”
“你竟然还想砸一遍大理寺?”李世民气得嗷嗷大叫,站起来抓起案边的仪刀:“你这混小子,视国家法度如无物,朕现在就砍了你!”
长孙皇后赶紧拦着,其实不拦着也没事,李世民想杀早就杀了,不可能现在才杀。但是要真没人拦,场面就有点尴尬了,长孙皇后素来知道李世民的心思,当然不能让他下不来台了。
闹了一场,李世民把仪刀丢在地上,兀自还在生气,哼道:“你以为跑了就没事了?朕若是发了海捕文书,还能逃了你去?”
李牧嘿嘿地陪着笑,道:“臣知道陛下也舍不得臣。”
李世民怒瞪他一眼,道:“哪个舍不得你,嬉皮笑脸,还有点做臣子的样子吗?”
李牧赶紧老实,道:“臣知错了。”
“赶紧滚,太上皇还等着你请安呢!滚吧!”
“诺。”李牧应了一声,抬眼瞅了瞅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地翻滚了一圈。李世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抓起手边的砚台砸了过去:“臭小子,还敢跟朕玩笑,真当朕不会杀了你?”
李牧赶紧爬起来,飞一样地跑了,声音远远传过来:“臣知错了,先走一步”
第247章 宫中隐相()
李牧跑得远了,高公公带着一个人进入殿内,四处看了一下,摆了摆手,让伺候的宫人都退了下去。
高公公把地上的仪刀捡起来重新摆在架子上,然后束手立在旁边,跟着他进来的人则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行礼,道:“臣袁天罡,参见陛下、参见皇后。”
“你查得如何了?”
袁天罡答道:“李牧的岳父使了钱,雇佣了东西两市的几乎所有泼皮闲汉,这些闲汉又撺掇自家婆娘、亲戚,纠结了二百余人。这些闲汉泼皮都是市井之中打架惯了的,善于下黑手。他们这一方没有几个受伤的,有伤也大多是皮外伤。但是山东大儒那边伤势就比较重了,虽无性命之忧,但是骨断筋折在所难免,臣来的时候收到消息,现全长安的大夫差不多都去了卢宅,惨叫声不绝于耳。至于这雇人的花费么,现在打听到的消息是骂人不动手,一贯,骂人又动手,两贯,几个挑头的妇人,专盯着大儒打骂的,五贯钱。现在钱已经都发完了,全都欢天喜地的回家了。”
李世民点点头,袁天罡调查到的消息,与李牧自己坦白的一模一样,心中对李牧的那点怀疑,便也就此消散了。
“朕让山东士族给百姓的医药费,给了么?”
“已经给了。”袁天罡道:“是民部侍郎卢照龄出面给的,他是卢浮宫的侄子,卢浮宫也受了伤,只好是他来出面。先是给了一百贯,但那几个妇人不肯,最后又加了五十贯,一共一百五十贯,担心百姓们再来闹,还当场立了字据。”
“呵呵!”李世民忍不住笑了一声,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些山东士族,还真得有李牧这样的混小子对付他们才行!”
李世民说罢,又看向袁天罡,道:“可曾查到李牧是否向宫中传递过消息?”
袁天罡摇了摇头,道:“臣查过了,没有差到。除非”袁天罡没有把话点透,只是看了高公公一眼。
高公公笑了,道:“陛下,老奴可不曾帮逐鹿侯传递过消息。老奴只是让金吾卫别拦着那些百姓,逐鹿侯刚刚跟老奴说,要给老奴五块金饼,老奴愿意献给陛下。”
“五块金饼!哼!”李世民捶了一下案几,对长孙皇后道:“看到了吧,这小子是真有钱啊,比朕还要阔绰!”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要照顾天下人,钱再多也嫌不够。李牧这孩子本就擅长赚钱,这次高公公帮了他的忙,他心存感激报答一下也是应该的。由此也可见,这孩子还真不贪恋财物,有魏晋名士之风啊。”
“就知道夸他,要不是朕知你,还以为你也被他买通了呢!”
长孙皇后笑而不语,李世民看向高公公,道:“既然是那小子给你的,朕怎好意思要,你留着吧,赏给你那些干儿子干孙子,人家叫你一声祖宗,还不是为了点赏么?”
高公公赶紧道:“老奴多谢陛下体谅。”
“行了,朕乏了,都退下吧。”
“诺。”
高公公与袁天罡退下,李世民对长孙皇后道:“皇后,你是否是多虑了。这孩子是聪明,但是不像是城府极深之辈,应该不是谋算好了的。朕观他与朕答对之时,眼底清澈,不像心里有鬼的人。再说,朕也实在是想不到,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啊。”
长孙皇后道:“臣妾也想不到他这样做的理由,但是臣妾的直觉告诉臣妾,这件事没有李牧说得这么简单。就说他的撒手锏吧,至少臣妾认为绝对不是砸墙这么荒唐。陛下想过没有,他说的是宿国公会放他跑,陛下舍不得杀他。万一宿国公不放呢?陛下非要杀呢?他岂不是死定了?而且陛下不要忘了,他可是有宿慧的人。就算如袁天罡所言,他的宿慧已经与他融为一体,但既是宿慧,如何肯把自身的安危,交与他人之手?因此臣妾觉得,他所指望的撒手锏必然是父皇,只是如今却不知道他是如何联系上的父皇,或是他有信心父皇会救他这臣妾就猜不到了。”
“随他吧。”李世民摆了摆手,道:“说实在话,朕确实是舍不得他啊。而且这回虽然闹得大了些,也让山东士族亮出了底牌,若没这次的事情,朕还不知道山东士族在朝堂的势力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李世民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寒芒,道:“看来有些人的位置,是需要动一动了。”
长孙皇后嚅嗫了一下,似乎在犹豫该不该开口。李世民见了,道:“你我为夫妻,有什么话不能说,想说什么,说吧。”
“陛下,臣妾是觉得,后宫之人非议朝堂的事情有些不妥。但陛下既然问起,臣妾就说了吧。”长孙皇后肃容道:“陛下,臣妾记得前些日子谈及杜相病情时,陛下曾提过想让魏征来做尚书右仆射,如今看来似乎不妥。”
“哼!朕只是说说而已,尚书右仆射职位如此重要,朕岂能任命给他?”
长孙皇后又道:“可是陛下,若不用魏征,用谁呢?”
“用谁”李世民愣住了,犹豫了一下,道:“朕心中所想之人乃是辅机”
“不行!”长孙皇后严肃道:“陛下答应过臣妾。”
“唉”李世民苦恼不已,道:“可若不用辅机,还能是谁?这朝中文武,何人有资格啊?总不能让朕去把舅父请来吧?”
李世民口中的舅父,乃是申国公高士廉。他的才干有限,若做尚书右仆射,恐怕只能是一个应声虫了。
长孙皇后道:“舅父已老迈,再说也是外戚,更是不可。臣妾心中倒有人选,陛下不妨听听。”
“说。”
“不如,李靖?”
“李靖?”李世民微微蹙眉,道:“朕也知道前些日子朕亏待了他,但他现在任着兵部尚书,若他来做尚书右仆射,资历和才干倒是足够,可是这兵部尚书由谁来接任呢?总不能是一并兼着吧?”
“侯君集可做兵部尚书。”
“侯君集”李世民点点头,道:“当年侯君集确实出了大力气,这些年诸位功臣朕都有封赏,侯君集的封赏相对于他的功劳来说,确实少了一些,晋他为兵部尚书未尝不可。”
李世民思忖了一会儿,又摇了摇头,道:“还是不行,皇后,有一个事情你怕是没考虑进去。姑父和李靖因萧皇后的事情颇有些龃龉,姑父如今还任着御史大夫,若李靖晋右仆射,隐隐地便压了他一头了,姑父脾气爆裂,如何肯干?那些御史鼻子灵得很,嗅到了机会,还不得排着队上书弹劾啊?”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这件事臣妾想到了。李靖有功不可不赏,而姑父弹劾李靖的过失,陛下心中也清楚,都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若晋升李靖,也必要给他一个交代。太子年岁渐长,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东宫的属官经常找到臣妾,说太子不服管教。臣妾心想,一般人怕是镇不住太子的。姑父便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不如任命他为太子少傅,管教太子。太子如今还未置三师,少傅便是东宫最大的属官了,既可表明陛下的态度,又可保全姑父的面子。而且品轶也与左右仆射相当,都是从二品,姑父也不会觉得比李靖矮一头了。”
李世民想了想,点点头,道:“如此安排倒也合理,可是姑父若任太子少傅,何人做御史大夫呢?御史大夫不比其他官职,必须得是一个让朕放心的人。”
长孙皇后道:“陛下觉得,魏征如何?”
“魏征?”李世民听到这个名字,调门都提了八度,连连摆手,道:“魏征如何能行,他不是御史,都每天在朕耳边聒噪,他若成了御史大夫,朕还有好日子过吗?不行,绝对不行!”
长孙皇后也不着忙,看着李世民道:“陛下,你仔细想想,你不让他做御史大夫,他就会少聒噪么?如今你已经知道御史台大半数的人都是山东士族的势力了,不如干脆就让魏征做御史大夫,这样一来,不但展示了您的度量,也可堵住山东士族的嘴,也免去了魏征对仆射之位的幻想,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