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9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场中,此时一根长索拉在两根木桩之间,从长索上垂下来几条丝线。而丝线又各系着一枚外圆内方的钱币,只是钱币的质地和重量各自不同,从半两左右的银钱到普通的铁钱都有。

    这是悬银试射,不同的悬赏,试射的立脚点也不一样,越远自然越贵重。一名名士兵和围观的百姓轮番上阵,拿着战弓去射那丝线上的钱币。

    谁能射中悬在丝线上的钱币,那么那枚钱币就属于那名弓手。射铁钱只需隔十步,银钱则就要在三十步开外了。

    而李信又在悬银试射之外,又教练起了标枪。谁能用标枪投中十几丈外地上的银盘,哪个就能将价值更高的银盘揣回家中。

    从种世衡流传下来的练兵之法,让清涧城的士兵以善射闻名关西。也让李信麾下的河北士兵,在两年之内便重新恢复了旧日的声威。不仅是他麾下的士兵,李信上任后,推行保甲法不遗余力,他治下的子民,也各个擅长弓箭飞矛。

    一声暴起的欢呼响遏行云,一名身高七尺的汉子正在人群中得意的举起手中的长弓。看起来身高体壮,但脸庞十分的年轻,不过二十上下的样子。

    “好箭法。”跟随着李信高踞台上的几名将领也拍着手叫好。那个高个子的年轻人方才连珠五箭,射下了五枚银钱,而之前他更是拿着标枪扎中了五只银盘中的三只。一股脑了卷走了十几两银子,算起钱来,也有三四十贯了。普通的禁军军卒,一年也拿不到这么多。

    “今天的魁首当是小乙了。”李信侧头对着一名正捻须微笑的老将赞道,“令郎果然不凡。”

    一名军校这时匆匆上了高台,附在李信耳边:“钤辖,北面有人来报,析津府那边的辽军南下易州了。”

    高台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信则是神色不动:“多少人?!”

    “三千到五千。可能是真要大动干戈了。”

    李信安坐如素,“你去跟张先生说,让他起草给郭帅的急报。再传话给宋贤,让他继续盯着北面。”

    回过头来,他平平和和的对一众部将说道:“不要紧,我们继续。”

第31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 
战火正炙。

    战局始终没有打开,一队一队的骑兵被投入战场,却像是落入了磨盘,转瞬就不见了踪影。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冬日昼短,已经是午后时分。宋辽两军已经厮杀了半日之久,这场会战却仍看不到终结的迹象。

    种建中手持双刀冲杀在战场中。鲜红的战袍被血染得泛黑,脸颊上的一道长长的伤口,血肉外翻,深可见骨。

    呼吸仿佛带着火,灼烧着喉咙、灼烧着气管、灼烧着肺,浑身如同水淋,浸透了汗水。他胯下的战马,口鼻中喷出长长的白气。半日的战斗,种建中已经换过了两匹马,这第三匹看样子也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

    一刀将对手的右臂斩下,另一把刀隔开了一支流矢,又低头让过迎面而来的刀锋,但背后一声风响急扑而下,那是铁锏破风的声音。风声猛恶,种建中浑身寒毛竖起,闪避已是不及,埋下头耸起肩膀,将背甲架起,硬生生挨了这一下。

    力逾千钧的一击重重的打在了种建中的后背,厚实的背甲被砸得反弯过来,一股腥甜随即涌上喉间,人也一下趴在了马背上。胯下的战马腰背一沉,希律律的惨叫了一声。

    种建中紧紧咬着牙关,反手挥起一刀,只听得一声马嘶,眼角的余光便看见追在身后的战马人立而起,将马背上的骑兵抛到了地上。

    冲得太快了,口角溢血的种建中直起腰背环顾左右,心中顿时一冷,竟是孤身一人陷入敌军重围之中。跟随着他的一众骑兵,全都没有跟上来。周围的辽兵看着种建中皆是双眼发亮,身上甲胄和战马让种建中如同一颗石块中的宝石般显眼异常。

    只是绝望的情绪还没有来得及腾起,下一刻,包围圈一角上突然乱了起来,一队党项骑兵蒙头蒙脑的冲入了战圈。

    种建中见机立刻靠了过去。党项话他也能说上两句,加上身上的将军甲式样特殊,这两日见过的人不少,吼了两声,便顺利的融入了这一队党项军中,甚至反带着他们冲散了包围上来的一队辽兵,救下来被困的部下。

    战场中央的两方军队已经混做了一团,种建中跻身其中,前一刻还是一举击溃来敌,下一刻,就转被人追杀。时时刻刻都能看见骑兵落马,然后被飞驰的战马重重的踏过去。

    没有步兵压制的战场,显得分外惨烈。步调和节奏已经远远脱离了任何一方的控制。

    当种建中带着残部撤回来的时候,口鼻带血,身上脸上尽是红色黑色的血渍,分不清是他本人还是从被他斩杀的敌人身上沾上的。他的部下们也是一样人人带伤,个个沾血。一队辽兵追在他们的身后,数百骑纵马狂奔,紧紧咬着不放。看样子是准备趁势攻入种谔和帅旗所在的中军。

    “乱我军阵者,皆杀!”

    种谔心如铁石,文然不动。即便侄儿狼狈而归,被辽军追在身后,他也只是命令前方列阵的预备队举起手上的神臂弓。

    种建中很了解他的叔父,并不敢冲击中军,一见友军就要射击,立刻拨马转向,带着所部残兵从阵前横过,纵然有十几骑转向失败连人带马滚翻在地,却也正好把身后的追兵暴露在了锋矢之下。

    箭发如雨,冲在最前的一队追兵在瞬息间灰飞烟灭。

    今天一战,宋军的伤亡不在少数,种建中几次领兵冲杀,他带下去的骑兵回来的已经不足一半。

    种谔身边也只剩最后一支作为预备队的选锋没有动用了。不过他们也是几次下马列阵,就跟刚才一样,用神臂弓射退了好几支冲到近前的辽军。

    种谔是以自身为饵,只留下了一千多预备队,吸引辽军以他为目标。但辽人在箭阵前吃了两次亏之后,便果断改攻向了两翼的叶孛麻和仁多零丁,只留下三千多人马,牵制种谔的中军预备队。不是种建中的回撤让辽人看到了机会,方才不会有人贸贸然直冲向种谔的军阵。

    辽人仗着兵多,开战前就派出了几支偏师,不过给提前占据战场外几处战略要点的党项军阻截在东南方。开战后,辽军又派了两个千人队,试图直接绕向种谔的背后。不过黄河在进入贺兰山下之后,河道一分四五,多条平行的径流在兴庆府外穿过肥沃的平原。兴庆府外的两条径流之间,便是今日的决战之地。辽军骑兵要想从战场边缘绕道宋军背后,就会有一段不短的路程穿行在冰结的黄河上,速度不会比步卒更快,被种谔派出的骑兵拿神臂弓射了回去。

    种建中此时已顺利的撤到了后方,包扎好了伤口,留下出战的士兵休整,自己换了一匹马后,又回到了种谔身边。战火如荼,等回过气来,他还得再领兵冲锋。

    种建中在大纛下远观战场,无论左翼右翼,攻守之间还算是井然有序。只有中军这边,打成了一团浆糊。宋军作战,一贯讲究阵法谨严,可当麾下军队的主力由步卒换成了骑兵,却变得纷乱不堪。

    仁多零丁和叶孛麻都支援了种谔一千多兵,都能算得上是精锐,装备齐全。可这批党项人指挥起来却是阻手阻脚,要不是种建中和一众宋军将校在前面的奋战,加上种谔留在手中的底牌押阵,中军这边应该是第一个退败的。不过现在却是右翼的阵线退后太多了。辽军的前部,离叶孛麻的大旗只剩百十步。

    “叶孛麻支撑不住了!”种建中的心提了起来。

    “不,他还能撑得住。”种谔说道,音调没有一丝改变。

    一声长号直冲云霄,从叶家将旗下冲出来了一队具装甲骑,骑手全副武装,连战马的前胸都挂着一块如盾的甲片。只有两百不到的样子,却不费吹灰之力便击溃了迎面而来的辽军。

    人马皆着甲的具装甲骑,总是一支骑军中最精锐的部分,叶孛麻分明是将老底都拉了出来。

    “高遵裕做得好啊!”种谔夸了一句远在京城的老对头,

    党项人也在拼命了。对他们来说,不胜即死。如果这一战赢了,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万一败了,难道还能退回青铜峡去?那时候,宋人说不定会将他们的头颅送去辽国,请耶律乙辛消火。

    在装备上,辽人比起党项人并不占据优势,远远输给宋军。在最精锐的骑兵上,宋军和党项军稍逊一筹。但整体实力却不输连老弱都征发起来的三万头下军。只是仗打到现在,辽人的伤亡可能更大一点,但兵力少了三分之一的大宋党项联军却很难比辽军支撑得更长久。

    “看出了些什么没有?”种谔还有心关心侄儿在这一仗中学到了什么。

    “骑兵不是这样用的。”种建中摇着头。

    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间;故名离合之兵。骑兵应当觑准敌军的弱点呼啸而来,远飙而去,不应该是在战阵上聚成一团的厮杀。也就是当学习辽人的战法,而不是将骑兵当成步卒来使用。

    “战法若学着辽人,打起来那就是有败无胜了。眼下的对阵厮杀,倒是辽人更吃亏一点。不把兵力克扣到两万,耶律余里岂会出来迎战?”种谔话声突地一顿,接着立刻陡然高了起来,“仁多也开始拼了!”

    辽军的右翼正在溃退,在叶孛麻打出了最后的底牌之后,仁多零丁也将他手上的具装甲骑都放了出来。来自左翼的喊杀声一下高了十倍,整整三个百人队,抓住了辽军阵线上的一个小小缺口,直冲而上。如热刀切开牛油,迎面的辽军纷纷退避,给狂飙突进的他们让出一条路来。而躲避不及的,便在锋刃之前被斩得粉碎。

    大公鼎就在乱军之中,竭力想要维持住战线的稳定。渤海人在辽国中,算是战力最弱的一支。他率领本部对阵宋人左军,支撑到现在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大帅,我去帮把手。两百人就够了!”

    “迟了。”方才一瞬间的兴奋消失无踪,望远镜的镜片紧紧压在种谔的眼眶上,攥着镜筒的手青筋浮凸,“我给你五百人也没用。”

    耶律余里的中军出动了,奔出去救援大公鼎和他的渤海兵。仁多家具装甲骑的冲击,也如同冲入雪中的马车,速度一点点的慢了下来,很快就被见势不妙的仁多零丁收回去了。

    辽军也在收回战场上的军队,混乱的中军在种建中回过气来之前,已经变得泾渭分明。后撤一步的辽军用马弓将追上来的宋人及党项人拒之门外。

    “不要追了!”

    种谔发布命令。他留下的预备队纷纷上马,上前接应战场中的袍泽们回来。激烈的战事稍稍平息了一点,双方都需要有一个喘气的时间。

    这是一场决战是事前难以想像的漫长。不过论起韧性,种谔相信他手下的士兵要远远超过辽军。看看天色,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重新稳住阵脚之后,还能再继续进攻。

    必须要有一个胜负出来!他绝不会答应就这么结束这场决战!种谔决心要赶在吕惠卿的命令到来前打赢这一仗。

    。t!~!

第31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11)() 
瀚海难渡,灵州川路也是极之难行。为了阻截宋军的后援,有不少辽人骑兵游荡在沙漠之中。拖延援军,破坏粮道,清扫信使,竭力阻止更多宋军进入兴灵。

    种谔从灵州城下转移到兴庆府外,与党项人会合,正是为了避免进退两难的窘境。同时也是在躲避吕惠卿的军令,但就算再怎么耽搁,来自宣抚使的命令送到种谔手上,也不会超过十天,留给种谔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种谔相信吕惠卿会拼命的追回自己,从时间上算,他最多还有三五日的功夫。

    经过一番休整,当战鼓的节奏重又激越起来,种建中就再一次领军上阵。两刻钟后,当他被替换回来的时候,腿上又添了一处新伤。

    两翼的战局跟之前没有两样。仁多家和叶家的具装甲骑并没有再次出战,重骑兵的冲击一天也不过两三次,只能用在最关键的时候。

    中军的战局虽也是依然在僵持中,不过已经没有之前的混乱,一部骑兵下马改作弓弩手,再辅以轻骑兵护翼左右,打得有声有色。种建中方才一去一回,伤亡的情况也小了许多。

    腿上多了一重绷带的种建中回到种谔的身边,失血的脸色苍白,双瞳却更形幽深。

    他望着战场中央渐渐占据了上风的局面,不禁喟然一叹,西军中最为精锐的骑兵在骑战中连辽人的头下军都赢不了,终究还是只能用步卒与辽军交手,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悲哀。

    不过在以步兵为核心的战斗中,种谔和他麾下大军的战力也终于彻底的发挥了出来。根本不需要种谔一条条的去下命令,下面每一个百人都的都头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绝大多数跟随种谔北上的都头一级的小军官,皆是跟了他十几年、几十年的旧部,甚至有不少还是清涧城时代就从军跟随种世衡种老令公的老人。种谔只需要通过旗帜和鼓号节奏的变化,就能如臂使指的驱动数以千计的士兵。

    突进、后退、射击,十几个都组成的军阵如同一只巨兽,单个部分的行动各不相同,但整体却在一步步的向着前方缓慢却又坚定的移动着。箭雨不断的狙击着阵前辽军,军阵的每一个变化都将神臂弓的杀伤力释放到最大。

    不过中军和左右两军之间,脱节得很严重,使得种谔不得不留上一手,以备万一,没办法使出全力。种建中暗自庆幸,对面的辽人也是以不同部族组成的军队。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是生疏得紧,要不然上午的时候可就难看了。

    一队明显是精锐的骑兵瞅准了神臂弓发射的间隙,终于冲到了军阵之前,立刻就被排在后方的神臂弓手给乱箭射了回去。

    射击节奏的变换不定和前后呼应,是箭阵对敌时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否则很容易为敌军所乘。种建中看到弓箭手们的精彩表现,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骑兵在步战时的战斗力要远远强于骑战,这是极为讽刺的现实。观战的种建中在欣喜之余,也不免心生感慨。但马军能全数装备上战马只是这两年的事,之前西军中任何一个马军指挥,能拥有坐骑的骑兵基本上不会超过一半。日常从来都是依照步军来训练。

    其实如果手上有这样的一万大军,种建中不需要党项人的配合,也有充分的自信将对面的辽军彻底击败。之前也早就直接把灵州给攻下来了。可种建中也知道,就算是三万辽国最为精锐的宫分军,也不会与一万已经完成列阵的官军对战。他们只会绕过去,分散开来劫掠乡镇。而官军的列阵以待又能坚持多久?迟早会被来去如风的敌人给拖死。

    河北的广袤原野,就是骑兵们纵横奔驰的乐园。如果战场转移到河北,种建中没有自信逼迫辽人能停下来决战。他同样还没有自信,在会战中指挥数以万计的大军。河北军习惯于大规模的战争,一个平戎万全阵就要有十几万兵马组成,绝不是陕西这边,习以为常的是数千人的战斗。纵然伐夏之役的三十万兵力,也是给陕西缘边的地形分割得七零八落。

    只不过将战斗局限在陕西,局限在当下,种建中却有着充分的把握。

    歇息了好一阵,种建中此时已经回过气来,伤口处也不再是麻木的感觉,终于有了一点痛感了。

    种建中双手握了握拳头,已经恢复气力。再拔出鞍后的马刀,血迹斑斑,却砍得卷了刃口。命人换上了一把长槊,他驱动战马前进了两步,更接近了种谔一点。

    种谔瞥了侄儿一眼,回头又望向战阵,只有一句随风传来:“小心一点。”

    冷心冷面的种谔说出来的话声也是冷的,只是其中也掺杂着浓浓的关心。

    “末将明白。”

    种建中向种谔行了一礼,离开种谔到了阵前,举起长槊将一队骑兵聚到身边。步兵的战阵两侧必须要有他们保护。在必要时,也要追击和迟滞溃退的敌人。回头望着旗帜,等待着他叔父的号令。

    不过种建中还没有等到种谔的命令,就看见一名来自后方的骑兵直奔大纛之下。

    “大帅!青铜峡那边传信过来了。”一名亲兵小跑着到了种谔身边,递上来了一颗从斥候手上收到的蜡丸。种谔回头看了看送信来的斥候,运力捏开了蜡丸,将里面两寸宽五寸长的丝帛展了开来。

    展开帛书,匆匆看了一遍,种谔的脸色一下变得极为怪异。疑惑、愤怒、安心以及沉思的神色,走马灯一般的在种谔脸上掠过。

    种建中吃惊非小,完全猜不出种谔到底在信上看到了,想说些什么。但下一刻,种谔便高高举起手中的短笺,用尽了全身的气力高声吼道:“援军就要到了。鸣沙城的赵隆带着八千兵马就要赶过来了!!”

    话声刚落,欢呼声就在种谔身边爆然响起,然后便如同巨石落水,激起的波浪一圈圈的扩散开去,一瞬间传遍了整个战场。

    鸣沙城的赵隆如今也是关西声名显赫的大将,种建中都不如他。不比王舜臣差到哪里。银夏军中人人都知道,青铜峡南端的鸣沙城是抵挡辽军和党项人的第一线,其中的兵马皆是精锐,每一个指挥都是从泾原、秦凤两路精挑细选出来的。

    而地位更高一点的军官更清楚,鸣沙城现有六个指挥两千出头的马军,龙骑兵——也就是有马步人——同样有两个指挥八百人,这些都是实数,丢下没有战马的步兵后,进兵速度不会慢到哪里。种谔说是援军八千,照常例打个四折,三千马军正好对得上。当他们赶到,这一战的胜负必将就此决定!

    此时联军士气大盛,而辽军听到欢呼声后攻势陡然一落。虽然不知道赵隆赶来的消息,但辽人也不会看不出来大宋这边必然在战场之外出现了一些好事。

    本来就已是勉强维系平衡的战局逐渐偏向一侧,宋军的欢呼声开始压制辽人的士气。原本仗着心中的一股悍勇死战到底的辽军,变得束手束脚起来。

    ‘赵隆要来了?他怎么会来?!’种建中的心中却满是疑惑。在周围欢呼狂叫的人们中显得格格不入。

    赵隆不是一热血就能昏头的人,没有来自本路经略司的将令,他根本不会动,也不能动。

    自家五叔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