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王殊的神色很是严肃,指着调整不好的锁扣,郑重的问道,“真的没问题吗?就如这甲,稍稍紧上几分,就让人喘不上气,而那瓮城之中又何止紧上几分?”
“也没听说大名府的支线上死过人。”秦琬很快的为自己辩解,“那边的铁路上全是奸商,不把车厢塞满人是绝对不肯发车的。”他看了看表情严肃的王殊,想想又补充道,“挤一点总比没命好。”
有些事,只要想的话,终究还是能做到的。就算稍微……或者说很挤,必须脸贴脸、身挨身站着,有伤风化之类的蠢话就不说了,最困难的是坐都坐不下来,就跟衙门里常用的站笼一样,但终究比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城外要强。
“皆是妇孺老弱,多耐不住挤压。如有损伤,却坏了都监的一片仁心。”王殊劝道。
如果是救不了那真的是没办法,现在是救下来了,却功亏一篑死了人,就未免太令人惋惜了。
“一片仁心……平日怎么不见王七你这么会说话的?”秦琬戏谑的说了句,不过还是说,“等回来就处理。”
那一万多同胞是害怕,才会被辽人如牛羊一般驱赶着来冲击天门寨,要让他们听话,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比辽人更强。
他们既然怕辽狗的刀,就更该怕他秦都监的刀。
“要等多久?”王殊不顾触怒秦琬的追问。
“现在就可以回去了。但是不出门站一会儿,辽狗还会给我怕了他们。”秦琬并无不愉之色,笑说道。
王殊根本不信。要秦琬真的觉得会如他所说般轻松平安,他就根本不必把自己给拉出来。自家留在城中,还当真能在秦琬正于城外苦战的时候,强夺寨中权柄?
双重城门此刻彻底敞开,秦琬比了个手势,跟随在他身边的鼓乐手立刻吹响了进军号。
两百多士兵自城门鱼贯而出,秦琬和他的将旗紧随其后。
就在其他三座城门开启后一刻钟,一直在西门瓮城中等待的秦琬,率军自西门出城。
……………………
秦琬就在西门外,站在门外的石桥上。
掌旗官将秦琬的将旗牢牢扣在腰间,旗杆被他紧紧握着,只有旗面随风卷动。
“守住这座桥。”秦琬踩定白石所砌的桥面。
这是跨越城壕,直通城门的桥梁。其他三门皆大门紧闭,只有这座西门敞开,只要能够守住这座桥,就足以向所有人证明,就算大辽皇帝御营来了,天门寨还是保下来了。
辽人现在并没有展开攻击。可能是没想到城中守军会出战,辽军大营方向,还没来得及派兵迎战。
驱赶汉家同胞的几百辽兵,则有的被击毙,有的远远逃开,没能影响到秦琬和他的敢死队员在石桥上布阵。只有几个头脑发热的冲过来,不过他们都没能在石桥上丢火药包,都远远的被击毙了。就算了丢了,炸坏了桥反倒是帮了宋人的忙。
城门前的石桥可以算是宽阔,四丈以上,足以供四辆马车并行。但对于秦琬手边的两百人,这四丈实在是太窄了。
如果是火枪手正常的横列排开,两百人能排出十五排了,后排的瞄准的全是前排的后脑勺。
现在步兵大部分布置在羊马墙内,在桥上只排出了六排的十人横队,而队列之外,是四个虎蹲炮组。
在秦琬看来,这样的防御足以抵挡辽军白天时中等以下规模的进攻。如果加上两重鹿角,再把城头上配合的火炮计算在内,那他敢保证,在白天能抵挡得住辽军任意规模的攻势。
“耶律皇帝肯定在后悔了,要是他现在才赶人过来,我可真就要手忙脚乱了。”
秦琬如此说着。他现在已经站稳了脚,正拿着望远镜窥伺辽军主营。
王殊叹道,“辽人可不知道都监你会出战。”
“兵贵用奇,就要出其不意。”秦琬笑道,“不然等其反应过来,说不定还会用什么招数。”
面对一个不要脸的皇帝,再多担心都不嫌多。但再不要脸,也改变不了辽人根本不会攻城的事实,攻击完全脱节了。
“狼烟点起来了!”王殊低声叫到。
秦琬回头瞟了一眼,确认了之后,就不感兴趣的回头过来。
他出城前,曾经吩咐文嘉,等他出去之后,就把狼烟点起来。不是警告敌军来袭的烽火,而是求救的信号。
秦琬有信心只凭自己手上的兵马战具,就在辽国皇帝的大军下守住天门寨,可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早点将王厚给催上来。能歼灭,又何必只是击溃。
“来了!一人叫到:“都监,来了!”
秦琬的双眼也已经看见到人了。三百多骑兵正带着辽国皇帝的命令,来攻击桥上的防御点。
多达三百骑的契丹骑兵,冒着枪林弹雨,行动间有如一人。
奔腾的马蹄声直贯云霄,大地的震颤越来越明晰。
征服了整个草原,让南方汉土畏惧百有余年的契丹铁骑,终于在天门寨城下露出獠牙。
……………………
“大王,狼烟!”
高台上,耶律怀庆的随侍指着城中突然冒起的浓黑烟柱,略带紧张的说道。
耶律怀庆偏过头,问萧金刚,“是在联络王厚了?”
“大王不用担心,”萧金刚道,“王厚肯定会被拦下的。”
“我没担心。”
耶律怀庆如此说着,脸上却明明白白的写着‘我很担心。’
秦琬已经在求援了,附近十几二十里地都能看得见,王厚不可能再安坐在保州城中,肯定会大举出动。
‘要尽快了。’他想着。
……………………
三百铁骑,在炮火中倏离倏合。
密集的弹雨,并没能阻止他们接近城墙。
炮弹不停的落下,旷野中,不时就腾起一团尘土化成的黄烟。
可炮弹不是落到他们的身后,就是松散的队形中穿了过去。只有三人中炮落地,其中一人更只是坐骑被近处落下的炮弹吓到摔倒,本人落地后,一个翻身又起来了。
战马飞驰,虽然三百辽骑的走向,看着是准备自石桥前斜掠而过,试探石桥上的守卫。但随着他们的接近,任何人都看出了他们的目的。
铁蹄声中,三百辽骑距离石桥已不及百步了,只是奔马几个呼吸的路程。领头一骑,调整了一下前进的方向。马首的位置,已经正对着石桥正中央,他身后的同伴如斯响应,跟随着他,直冲桥上军阵而去。
秦琬主将将旗下,只有单薄的几列阵线,甚至都没有鹿角拦在前方,防御力看起来比纸还脆弱。只要能冲过去,天门寨主将的首级便轻易取下。此刻城门还是敞开着,甚至能直接夺下天门寨。
火炮的声音小了下去,喊杀声骤然而起,一柄柄雪亮的马刀竖起如林。
……………………
王殊掌心都是汗水,身前仅有六排的军阵,在辽军锋锐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单薄。
第一次上阵,面对的就是大辽御营中的精锐。让王殊自己来选,他更愿意是从南方蛮夷开始,一步步积累经验,最后才对上契丹铁骑。
如果要与契丹铁骑作战,那么身边的兵马也该再多一点。几十人组成军阵,未免太单薄了。
但他身旁的秦琬,呼吸还是一如既往的平稳。
秦琬从城中募集的敢死队,并不是按照建制来报名,多是不成队列的散兵。只有他面前的这几排,却都是他过去从天门寨中精挑细选的选锋,人人都是马步皆能的好手,刀枪弓弩都擅长。他们在夜袭时损失了一批,但现在还有一半,正毫不犹豫的守卫在他的身前。
立于队列最前方的虎蹲炮组,紧张的看着越来越近的辽骑,眼睛越瞪越大,脸色也越来越白。
辽人的骑兵已经快要冲到了眼前,都几乎能感受到契丹战马口鼻处喘出的热气,那一柄柄钢刀,似乎下一刻就能看到头顶上。
但他们还是没有听到来自身后的命令。
甚至有人都闭上了眼睛,可炮手手中的火引,始终不敢距离火炮更近一点。
………………
挞不野纵马狂奔,在百夫长发出号令之后,就超越了领头的详稳,与几名兄弟冲到了最前方。
他丝毫不畏惧敌人已经亮出的枪炮。
他之前已经与宋人的枪炮较量过了。
前几天打破的那些村寨之中,拥有火枪的宋人为数不少,他们甚至还能把松木刨开内芯,改装成火炮。还有几次撞上了宋人的军队,他们甚至装备了更先进的燧发枪。
但那些枪炮毫无作用,百步外就开始射击,直到挞不野用马刀砍掉他们的脑袋,他们都没能发射出第二发,七八个村寨打下来,两三支宋军对垒过,他甚至连头发都没伤了一根。砍掉的脑袋已经能堆成一堆了。
‘开炮啊!’
挞不野兴奋着,双腿夹紧了马腹,只要宋人现在一开炮,他转眼就能把那一个个慌乱装弹的脑袋砍下来。
马蹄重重踩踏着地面,刨开一块块泥土,转眼又近了二十步。
‘要开炮了吧。’
挞不野聚精会神,只等宋人枪炮一响,他就往前冲去。他已经瞄准了汉人的将旗,还有将旗下的宋将,那个宋将穿得金光闪亮,那么光彩的目标,他的脑袋,挞不野要定了。
骏马飞驰。
只剩下六十步了。
一直在身边落下的炮弹不见了,周围的静了下来,只有风声在耳边。
挞不野心中的兴奋降了下来。
‘怎么还不开炮?’
挞不野靴后马刺连踢,胯下的爱马被逼得奋力狂奔。呼吸越来越粗,头也埋了下来。
都不到五十步了,挞不野开始慌了。
‘快开炮啊!’
火枪和虎蹲炮在这个距离已经能够伤到他了。
但石桥上的宋军军阵还是一片平静,丝毫没有开炮的迹象。
四十步了。
挞不野跟着同伴俯下身,紧贴着马背,缩小了打击面。
他心冷下来,身子开始颤抖,四十步内受到炮击,最前面的他,能活下来的机会就只有一半。
三十步,宋军还是没有开炮。黑洞洞的炮口在眼中渐渐变大,他心中狂叫,
‘为什么不开炮?!’
已经只有不到二十步了,以他的马速,三四个迈步就能冲到可以挥下弯刀的距离。
‘该开炮了吧。’
他心中冰冷的想着。
这一回,他终于等到了。
挞不野听到了一声笛响,下一刻,他终于听到了他期待着的炮声。
轰!
第103章 微雨(十)()
轰!
炮弹离膛而出,似是缓,实则疾,在空中画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准确的落到了正在集结的辽军那里,在弹着点周围,引发了一片混乱。
“不错。”韩钟矜持的点了点头。
这是四个炮组中水平最高的一组,表现也是最让他满意的。
开始射击的两分钟之后,四支炮组参差不齐的水平就清晰的体现了出来。
最好的一组已经发射到第三发,每一次都能准确的落到辽军的集结位置上,速度快得让韩钟担心水冷的效果够不够,而最差的一组,现在连第二发还没射出去。
能被王厚挑选上并分派给韩钟的炮组,每一组都是军中操演时排名前列的优秀炮组,但真正的水平如何,还是得在真正的战场上才能看得出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敌阵前,韩钟慨叹,“乐天之言,大有见识。”
陈六不知乐天是谁,不过他能从韩钟微颤的手中,确认他是故作释然,其实还是紧张。
大概是集结起来的几支辽兵互不统属的缘故,也许之前已经协调好作战指挥,但进入战场之后,调整好进攻顺序还是多给了韩钟大约五分钟的时间。
这五分钟里,辽军没有立刻转入攻击,但阵线依然在步步进逼,其前锋已经进入到了冲锋距离之内。
宋军的火炮就在这时候开始了第一次齐射,而作为护卫的神机营指挥也在同时完成了收缩和列阵。
五百余名步兵用最快的速度结成了一个空心方阵。五百多长枪上已经插在卡座中的枪刺,一支支的闪烁着寒光。
背后是停在铁轨上的列车,方阵实际排兵的就只有三面。单薄的三层阵列加上列车,括出了一块矩形的空间。
韩钟深入了解过神机营的训练课程,知道这是一个是克制骑兵的阵型。最精锐的契丹铁骑攻来,也得绕着方阵走。
只有遇上敌军摆出中军步兵对垒,两翼精骑展开的阵势,单独一个方阵就要吃亏了。
不过那时候,上过阵法课的武学学生,肯定会相应的改变阵列——阵法的精要在于因时而变变,而不是死板站桩。所谓阵图,也就是一个阵势应对不同作战情况的变阵方法。
而且一旦方阵的数量上来,再配以火炮,老式的步骑协同作战还是很难讨得了好去。
按照步军操典上的说法,如果有足够多的方阵,就能如同厚实的歙州纸,一层层的将敌军像吸水一样吸干。
但韩钟手上仅有一个指挥,只能组成一个方阵,剩下的五六百人,是不成气候的护路军和修路工。他们要是能在敌人来袭时还拿得稳刀枪,也不会落到护路修路的地步。他们所谓的操练火枪的经验,大概就是在冬日各局会操前,紧急练上几发。
五百人对五千人,如果真的只有五百神机营战士能派上阵,韩钟干脆认输好了。要是铁道兵真的是全无用处,韩钟也不敢孤身犯险。拿不稳刀枪,也能有对敌的办法。
当然不是‘辽有于越王,我有潘令公,辽有皮室马,我有飞驴车,辽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这样的对敌。
京师之中,类似于此的流言很多,开国初年一次次败于契丹的故事被加油添醋的改编出来,变成市井笑谈,都堂和无数士大夫都有意无意的促成这样的改编。
韩钟对此并不觉得厌烦,拆赵家的台对所有被天水赵氏压在头上的家族都有好处。
不过流言之所以能流传,那是因为如今宋辽国势逆转,与过去的弱势有了最鲜明的对比。两国真要全面开战,需要坐着驴车狼狈而逃的只可能是辽国皇帝了。
在故事中,过去河北百姓只能用天灵盖来迎上,现在就成了‘辽有神火军,我有神机营,辽有大将军,我有六零炮,辽有千里马,我有手。榴弹’。
正是因为带足了手。榴弹,韩钟才敢要求神机营指挥与他的铁道兵相互配合,并下令神机营指挥尽量以列车为后盾来布阵,
“提举。”指挥使再一次来到韩钟面前,态度依然恭敬。但比之前的恭谨,又多了一点不同的东西。
几分钟前,刚刚遇敌的时候,正是这位指挥使,在苦劝韩钟,请他立刻上马赶回石桥堡。
以孤身单骑的速度,是足够在辽军追上来之前,退回到坚固的堡垒中。
而韩钟则对他说:‘李指挥,你记住。韩相公家只会有战死的儿子,不会有被俘的儿子,更不会有临阵脱逃的儿子。’他当时斩钉截铁的说,‘我韩钟宁可死,不会让父亲蒙羞。’
韩钟以身为韩冈之子为傲,容不得有任何事损害父亲的名誉。而指挥使的态度也由此而变,当时就回去促兵列阵。现在把阵列都排好,又过来跟
韩钟抬了一下手,“指使请说。”
“末将阵势已布列完毕,还请提举入内查看。”指挥使请求道,“听闻提举枪法冠绝京师,还请提举助阵。”
指挥使说得诚恳,仿佛是发自肺腑认为韩钟能有所帮助。
“其他人呢?”韩钟回头看了眼铁路线上。
车顶、车厢都上了人,几百人聚在才四节长的列车上,还拿着武器,显得拥挤不堪,人数多到反而影响守备了。而倚车而立的军阵中,有着很充裕的空间。
“末将需要有人帮忙守着后路。”指挥使立刻拒绝了韩钟的意见。
他的确需要有人帮忙护住身后,但更重要的是不想添乱。
排除掉战力堪忧的铁路局众人,眼下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五百挂零,除去一个指挥的神机营步军,剩下的就是韩钟的几名护卫了。
让外行人进入军阵内,只会平添混乱。对垒敌军到时候,本来还能胜过一点点,收了人后,却就输了一点点。
对比两种情况对战斗力的折损,自然还是让被淘汰的人留在车上比较好。
“那我还是留在车上好了。”韩钟不容拒绝地说道,“方才我没有抛下你们,骑马赶回石桥堡,现在我同样不会抛弃他们。”
“六哥。你去帮帮忙。”
陈六犹豫了一下,想摇头,他的任务是韩钟,而不是别的,但韩钟的神色则清晰的告诉所有人,他不打算听到拒绝的话。
陈六终究还是点了头,与另外一人各自提着他们的线膛枪,走进了方阵中。
韩钟在上车前,再一次回头望着,“他们只有两刻钟。”
多一会儿,就会有援军赶过来。
韩钟相信自己的身份,足以让王厚派来保护自己的队伍,不顾一切损失的赶来救援。
得到了两位生力军,指挥使已经几步赶回去了,走进方阵前,他对方阵外的炮兵又一阵呵斥道,“不要浪射!对准集结点。”
指挥使不求能给辽人早成多大杀伤,只求能够多拖一点时间。等待韩钟所说的援军及早到来。
神机营的指挥使比寻常指挥使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要有作战经验。经验越丰富,晋升就越快。朝廷就是希望朝廷最犀利的锋刃都有过被仔细打磨过的经验,让他们可以胜任更重要的职位。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在战阵前还能保持着冷静的能耐,不是每个人都能将日常训练的水平在战场上表现出来。
万幸的是,王厚安排给韩钟的这个指挥,他们的指挥使有着十分出色的指挥能力,平时被其他水平相当的同僚所掩盖,但战斗的时候能近乎百分之百的将自己的训练水平给体现出来。其他能做到的军官,在偌大的边军中,只能说是凤毛麟角了。
辽人看来已经商量好了对阵的顺序,激越的战鼓声随着马蹄一起响起。
就像是收到刺激的信号,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