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1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舜臣起来就行了一礼,笑着,“既然是同乡,那改日就得多亲近亲近了。三哥说榜首很有前途,那肯定是没错的。”

    “中书门下,见识、才干远超呼诚者不知凡几,相公之赞,呼诚愧不敢当。只望日后能有助于相公,有补于社稷。”呼诚很好的表现出几分受宠若惊的态度,他又看看王舜臣,“呼诚在乡里、在书院,都时常听到观察的威名,若是能有机会,真想多了解一点西域的风土人情。”

    虽说文武殊途,但一个诸科出身的进士,还是没有资格去鄙视做到正任官的大将。何况王舜臣不仅仅是位高权重,他是开拓西域的主帅,在士林中名声既广且大,更重要的是,他是韩冈的兄弟。

    “肯定有机会的。”王舜臣笑着点头,呼诚的态度很是让他满意,不过现在也没有必要寒暄太多,他转回对韩冈道:“也就是说,臼炮就生产了二十七门?”

    “就二十七门。”韩冈叹了一声:“记性有些差了,看过的数字一时想不起了。”

    “三哥你是宰相,哪用得着计这些。”王舜臣大大咧咧,“俺在西域,也就把人马、粮秣、田地、军械的大宗记一下,零头根本就不管。几万几千的枪炮记着,这单独一个臼炮也没必要去记下。”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反正就是这样,二十七门臼炮大部分都运去北面了,剩下的应该就两门,放在火器局和武学中当摆设。”

    北面,韩冈突然用了这个很含糊的词汇,王舜臣立刻就知道其中有说法。

    臼炮是专门的攻城装备,如果要攻辽,肯定派得上用场。而臼炮装备在哪里,就意味着那里将会是攻辽的重点地段。

    河东代州,还是河北保州、真定?

    王舜臣脑筋转得飞快,却不敢现在多谈,周围的耳目太多了,发自肺腑的叹了一声,“真是可惜,要是多留一门就好了。”然后很快的就把臼炮抛到了脑后,“那虎蹲炮呢?八牛弩能造多少门。”

    “至于虎蹲炮,造一具八牛弩的成本,能造二十门都不止。这只比火。枪贵一点。”

    “这么便宜?”王舜臣小小吃了一惊。

    按韩冈的说法,火。枪大规模制造后的成本,其实比神臂弓、破甲弩都便宜,更不用说耗时漫长的战弓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火炮,会只比火。枪贵一点,跟神臂弓差不多成本?

    韩冈指了一下,“那就是虎蹲炮。”

    就在韩冈和王舜臣扯起各色火炮的成本的时候,下面的人早就把下一步要展示的火器给准备好了。最轻便的虎蹲炮也摆到了凉棚外。

    王舜臣咦了一声,站起来走了出去,低头看着放在地上的小炮筒,“这么小,都不能叫炮了吧。”

    “待会你看看就知道了。”

    片刻之后,王舜臣终于知道为什么虎蹲炮也是炮了。

    从虎蹲炮中发射的霰弹,尽管不能及远,按韩冈的说法,只有现在装备了神机营的燧发枪的一半,但那一蓬蓬伴着火光、硝烟,一并从炮口喷射出的铁屑、铅子,把排在炮口前方的一具具木质的人形靶变成了麻皮核桃。

    “用在军阵前,比盾牌还好用。”

    出于武将的职业习惯,王舜臣在看到的虎蹲炮发射之后,脑袋里面就在考虑着怎么使用这种武器。

    在他看来,当敌人的骑兵攻击步军阵列时,用散射出去的霰弹,自是比火。枪的命中率更高。尤其是契丹骑兵,喜欢在军阵前一掠而过,如饿狼一般找寻军阵的破绽,以求一击致命。有着虎蹲炮护翼的军阵,就可以像拂尘一样,轻易的赶走这群扰人的蚊蝇。

    听了王舜臣的描述,韩冈就道,“的确是打算这么用的,不过要驱逐骑兵,虎蹲炮的发射速度还不够快,只有最精锐的炮手才能够符合要求。”

    “已经很快了。”王舜臣方才看虎蹲炮的发射表演,一轮一轮的射击,复装速度在他看来并不慢,比重弩快多了,更不用说床子弩,“这是最快的火炮了吧?”

    “还有一种子母快炮,炮弹、药包预先装在子炮中,发射时只要把子炮填进母炮,就能射击。射击后,卸下子炮,再换上新的子炮,就又能再一次射击。更换子炮的速度熟练后可以变得很快,平均起来,野战炮发射一轮,子母快炮就能发射三轮。”

    “肯定有其他的问题吧。”王舜臣很肯定的说道。

    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缺陷,子母快炮肯定会压倒现在这些野战炮、城防炮,成为神机营中装备的重点武器。

    “当然。”韩冈道,没有问题,早就定型生产了,“一个是威力不足,第二零件也多了,容易损坏。所以成本高,对军中装备不合适。”

    “真是可惜。”

    “世事不如意,十常八。九。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只能从中挑选出缺陷最少,最符合需求的一个。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就只有三四种火炮可以生产、装备。”

    “那火。枪呢?”王舜臣问。

    “也只有两种。”韩冈道,“一会儿就可以见识到了。”

    已经将火炮都看过,韩冈、王舜臣两人上了马,带着随行一众,从试炮场来到了不远处的一处同样宽广的校场。

    校场一方,有一支五六百人的队伍,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头顶钢盔,肩扛长枪,顶着烈日,等待着宰相的检阅。

    这是一个标准的神机营指挥。

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18)() 
一个指挥,五个都,五百人,前后三列横向排开。

    正后方还有一面稍大的旗帜,下面三十几名骑兵。更偏一点的两翼位置,还各有十几人簇拥着一门火炮,形制就是标准的野战炮。

    队列横宽仅有百步,前后也不过十步,旗帜零零散散不过五六面,阵列看着十分单薄,仿佛一冲即破。

    但这队列,却如同斧劈刀裁一般的整齐匀直,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得出他们是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才能如此完美的队列。

    韩冈和王舜臣已经站在了观战的高台,两人的身前,各用支架架起了一具两尺多长的双筒望远镜。

    透过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演习队伍。王舜臣嘴角微微带着笑,就像成年人看到在家里和尿玩泥的小孩子的笑容。

    这一支从没有上过战场的神机营指挥,在身经百战的老将眼中,就是一群嘴黄毛稀的雏鸟。

    他在西域的军队,排不出这般完美的阵列。但经过了血与火的试练,才是能让猛兽都得远远绕开的荆棘。

    京师的军队,从班直到校阅厢军,每一家都极为擅长队列操演,再如何功勋卓著的队伍,不论是西军还是河东军,都远远比不上她么。

    就像是教坊中善于剑舞的伎女,专门为了表演而练习,真正会杀人的剑客,反而表演不了那么好的剑舞。

    可这有用吗?不见血的军队,就跟没开锋的刀剑一样,中看不中用。

    “开始吧。”

    一旁,韩冈已经发出了命令。

    一只外形别致的黄铜号角,发出了短促响亮的声音。

    王舜臣好奇的多看了那铜号两眼,比起牛角号角的声音更有特点,也更有穿透力,在战场上似乎能更有效的传递号令。

    ‘好东西还真多。’

    王舜臣想,在西域这些年,一直都用着淘汰下来的剩货,仅是八牛弩就有一百多具,弓弩不计其数,札甲也数以万计。以西域干燥少雨的情况,怕是放上一百年都坏不了。

    这些淘汰下来的货色,装备了大量的归化胡人,然后驱使他们去跟黑汗厮杀。正是如此财大气粗,西域的胡人才会如此死心塌地。

    可知情人都知道,内地肯定是有了更好的东西,如火炮火。枪,才把这些武器装备都淘汰掉。王舜臣此番回来,也是想多见识一下火。枪火炮到底有多能耐,能够让朝廷如此干脆的把弓弩尽数抛弃。

    但他没想到除了火炮火。枪之外,一些辅助装备也进行了大量的更新。比如现在眼前的这具双筒望远镜,再比如刚刚吹响的铜号。

    还有没看到的,肯定还有更多好东西。

    王舜臣十分确定这一点,他打定了主意,‘走的时候一定要多刮一点。’

    但很快他就又自嘲的笑了起来。

    这一次上京来,怕是有好一阵不能回西域了,甚至很有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韩三哥需要他这个兄弟来镇压京师,三衙管军的位置说不定都准备好了,怎么还可能放自己回西域?

    正想着,下方也传来应和的号角声。

    同样是铜号,但回应的号角声,号令与军中通行的号令相同。

    “得令。”王舜臣习惯性的喃喃回应。

    没人听见他的话,刚出口就被火炮的轰鸣给压制了。

    仅有两门火炮,轰轰的炮鸣,以及腾起的硝烟,却是先声夺人。

    “嗯,是当先以炮火开道。”

    王舜臣带着几分欣赏点头。他这位还算年轻的老将,在亲眼见识过火炮之后,就开始在脑海里进行推演,看看如何将火炮纳入他的战术体系之中。

    他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在对阵时,用来轰击敌人的阵列。

    即使是骑兵,在冲锋时也必须先行结阵,否则一盘散沙,根本冲击不动坚如磐石的步军军阵。

    而战马能够以高速进行冲锋的距离并不长,若是将冲阵不成逃离的路程算进来,一般骑兵集结是放在敌军军阵的一百步外,最多不应超过一百五十步。

    一般来说,过去宋辽交战,契丹骑兵冲击已经结阵的宋军的时候,都会卡在弓弩的有效射程边缘进行集结,然后开始冲锋。

    辽人大摇大摆在射程之外集结,对宋人来说虽是骨鲠在喉,但触手难及,也只能承受。

    一冲不动,第二波就会紧随而来,不断消耗宋军弓弩手的体力,直到他们再也无力阻击。当然如果在冲击的过程中伤亡过大,辽军就会远飙而去,放弃这一次战斗。因而宋军尽管在小,但只要失败一次,就是灭顶之灾,而辽军就算败退,也不伤元气。

    但有了火炮之后,局面立刻就大不一样。

    随军的野战炮最远可及三里,正常也能达到一里半,只要有一门炮在,就能打乱骑兵冲锋前的集结,如果辽人的骑兵被逼到一里半之外才能集结冲锋,少说就得失去一半的冲击力。

    只要是不太愚蠢的将帅,就能想到利用火炮这一优势,彻底击败擅长骑兵的敌人。

    “这是炮火准备。”韩冈介绍道。

    “哦。”王舜臣清楚,这就是一个意思,“炮火准备之后呢,就开始进攻?侧翼只让火炮来保护是不是太单薄了?”

    “如果有骑兵要攻击侧翼,阵型就会有所变化。神机营不论哪个指挥,相应变化都是背熟、练熟了。”

    “背熟、练熟?是阵图?”

    “算是阵图吧。”韩冈道。

    太宗皇帝就有给出征的大将赐予阵图的爱好,接敌后怎么排兵布阵都要遵照阵图行事。而熙宗皇帝也有这个爱好,不过领军的大将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年不论是在陇西还是在广西,都是被指手画脚了一番。

    但阵图不仅仅是摆个阵,还有根据敌军的不同反应,给出的不同的应对方案。也就是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对敌战术。

    韩冈这些年来也深入了解过,抛弃了过去的成见,如果阵图中的这一套应变出自专家之手,临敌时依循而行,的确有其效果。

    在韩冈看来,相对而言,太宗皇帝应该还算专业,毕竟是从五代那个乱世出来的皇帝,而熙宗赵顼,大概就是票友的水平,却自以为是技压群雄的名角儿。也因此,阵图的名声在战事频繁的熙丰年间给败坏了不少,多少人都当是笑话。

    所以王舜臣登时就不以为然,“临敌岂有按图行事的道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须如水,岂能以文图拘束?”韩冈比王舜臣说得还具体,“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可谓是名将了。可世间名将又有几人?大率都是亦步亦趋的庸才。教习此法,就是让庸才也派上用场。虽不至大胜,也能减少大败的几率。”

    “要真是遇到的北虏,他们可都不会硬往军阵上冲。他们也有火炮,如何应对官军的火炮应该早就练过了。何况辽人当真会硬来的时候太少了,怕是一看到列阵就跑了。”

    大部分时间入寇的辽军就是强盗,很少直攻军阵,绕道而行也不用担心宋军能追上,彻底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将受益最大化。怎么围追堵截这类辽军,就只能看战区主官的手段了,当年郭逵就做得很,换个差一点的将领,估计就只能做到礼送出境四个字。

    “那当然。”韩冈也不跟王舜臣争辩,笑着道,“到时候,紧要之处还是少不了名将压阵才行。”

    “到时候三哥可别忘了俺。李二哥管一路,俺也可管一路,赵隆那厮让他管个半路,到时候,让辽贼来得去不得。”

    王舜臣放声而笑,经过了方才与韩冈的一点小小争执,又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王韶麾下,挑灯议论兵法的时候。多年难得一面的生疏,一时间烟消云散。

    再瞥眼看看周围,王舜臣就更加得意。

    寻常武将,能得宰相一声赞,就是了不得的光荣,即便做到枢密使的狄青,在宰相面前,也得战战兢兢。而王舜臣,却能与宰相谈笑生风。

    不是随便哪个武将,能在年少时与未来的宰相成为刎颈之交,也不是随便哪位宰相,在身居高位时还能顾念旧情。

    王舜臣能够清楚的感觉得到,来自左右的那一道道充满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只不过是指挥一级的演习,日理万机的宰相为什么还要拨冗过来?还不就是为了帮他长面子的。

    心念到此,王舜臣便更加坚定。

    若有哪人敢捋三哥胡须,他这个赤佬,可不是念佛吃素的。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三列横排的军阵已经开始前进,每个都的都头都站在了所有人的最前方,手持钢刀,领头而行。

    五名都头引领着大队,四百将士将火。枪靠在右肩,在队列之后,是五面鼙鼓,鼓手敲击着鼓面,步伐紧踩着鼓点。

    每个都的队列之间都留下了间隙,虎蹲炮就架在双轮的手推炮车上跟随着步兵一起前进。

    当队列停下来的时候,就在鼓声的变幻中,开始连续射击。

    先是全队齐射,数秒之内,火。枪连续鸣响,几乎连成一声,一条由白色硝烟组成的龙蛇,蜿蜒在队列上方。这声势尤胜火炮。

    之后就是三列横队依次轮射,虽不如之前的齐射,但每隔十秒就响起一次的枪声,完全是一堵用子弹筑成的墙。

    士兵们装弹、射击,装弹、射击,动作极为娴熟,显然是常年训练的结果。

    这是进攻的阵型,不仅仅是用来防守。

    “如何?”

    王舜臣专注的盯着下方,应道:“不简单。”

    这是压迫性的进攻,也许前进的步伐不快,却充满着张力。甚至让王舜臣感觉到了一丝战场上的味道。

    “之前把他们看成是花架子,倒是小瞧人了。”王舜臣由衷的说道,“如果神机营内的指挥都是这个水平,只要将校不犯糊涂,遇上数量相当的皮室、宫分,至少能让他们吃个大亏。”

    “可惜还做不到炮步协同,不然火炮就放在阵列后方,直接跨越军阵进行射击。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火炮阵地。军阵也能跟着着炮火一直向前,让炮弹为大军开路。”

    韩冈其实也只是知道一些名词而已,但顾名思义还是不难的,只是知道意思,和做到又是另一码事。

    如何让步兵跟着弹幕一同前进,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训练科目。一要控制好步兵战列,第二,也要炮兵有那个技术,否则就是给自家人背后捅刀子。

    “对上骑兵,有没有倒无所谓,他们肯定会跑。若是对上步兵,没火炮直接就赢了,若是有火炮,那就得打火炮。”

    在王舜臣看来,野战时,火炮的第一作用不是攻击敌方阵列,而是压制对方的火炮。只有先完成这个目标,才是攻击敌人的军阵。

    “炮步协同能做到当然好,做不到其实也没什么。”王舜臣想了想,“最好能做到,时常练习,胆子能便大不少。”

    只是练胆子?韩冈笑了笑。

    不过想到背后就有几门火炮在发射,正常人的心里都会有些发毛,但等习惯之后,胆子的确能大上不少。

    在几轮射击之后,阵线重新开始前进。

    这时候,队列中就走出十几名步卒,脱离了大部队,前提近十步。一边向前,一边开枪、上膛,一个个手法娴熟,重新上膛竟然都不用停步。

    韩冈又开始了解说,“前面是模拟遇上骑兵,现在是模拟遇上带着火。枪的步兵。突出在前那些是猎兵。”

    “用游骑要好些吧。”

    骑马的目的就是为了速度,倏忽而来,倏忽而去,游走在军阵外围,随时可以救应军阵上的破绽。

    “不!”王舜臣又自己否定,“目标太大了。”

    如果是与骑兵为主的敌人对垒,使用游骑防护外围会很吃亏。大宋的骑兵与辽国骑兵的差距太大,被人切菜砍瓜一般的杀光,士气早都没了。

    就是黑汗骑兵的水平,王舜臣带在身边的骑兵远远比不上,尤其是可汗身边的精兵,更是直追辽人的宫分军和皮室军。王舜臣依然能战而胜之,依靠的就是精良的步卒。

    而与步兵对垒,游骑同样吃亏,侦查、阻敌的工作都在他们手上。加了战马后,靶子立刻从一人高变成了一人半,原本命中不了的,全都变成了神枪手。还不如直接用精锐步兵。

    “景圣你可以再想想,与同样装备火。枪的敌人对垒时该怎么做?”

    “有猎兵的确是好事。”王舜臣很自然的用上了这个的新词汇,“站在前方的军官,就是个活靶子。保护自家人,顺便干掉敌人。”

    “更重要的,是吸引敌军率先开枪。”韩冈补充道,“一旦引得对手先行齐射,就等于多了十步到十五步的时间。”

    而射击的距离每缩减一步,命中率都会上升一点,缩减十步,增加个三四成都有可能。弓弩如此,火。枪也不会例外。

    “谁先开枪谁就先输了一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