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第1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是韩冈这一系的官员,没有不去收集这些书籍的,大多数也都认真翻看过,黄裳是韩冈门客出身,更是认真研读过,如此方与韩冈言谈甚欢。

    黄裳道:“的确是没坏处,不过万一此物乃是赝品,可就发现不了了。”

    大马士l革刀如今的名气,就跟过去倭刀的名气差不多。的确有不法之徒设法伪造乌兹钢特有的纹路,而阿拉伯胡商带来的货品,也不全是真货。据传要区分真伪,最准确有效的办法就是看沾水后生锈不生锈。

    韩冈笑道:“这是黑汗国阿斯兰汗宫帐中的珍藏,北庭军纵马伊犁河时缴获的战利品。我和王舜臣能走眼,波斯国君可不会走眼。”

    “伊犁河……”黄裳微微皱眉,“王景圣血洗十三城,杀人无算,国中皆畏之如虎狼。他此番上京来,京师里怕是有很多人睡不着觉了。”

    对刀剑的议论只是顺口,当韩冈把刀剑放到一边,黄裳也不想多费唇舌,顺着话将话题过渡到了王舜臣身上。

    “他们究竟是担心王舜臣,还是担心我?”

    “正是因为王景圣只听相公的话,而相公的心思又难以测度,所以才担心。”

    现在京师之中,还没人知道韩冈打算怎么安排王舜臣。

    名臣元勋如今汇聚京师,他们若是被一网打尽,地方上一时之间可就没有几人能扛起清君侧的大旗了。

    相比起统领京营禁军的诸多将领,王舜臣常年在西域作威作福的这个屠夫,听命动手起来,才会没那么多顾忌。

    “勉仲,你担心不担心?”韩冈扬眉笑道。

    “不。”黄裳毫不犹豫的摇头,“非到万不得已,相公不会动用王景圣。如今相公稳坐钓鱼台,正看着各方相争,完全没必要平白让人戒备。”

    “那可说不准。”韩冈笑着,在黄裳的惊讶中,又重复了一遍,“那可说不准。”

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16)()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大。法院结案为终审之制,不可再改易。’

    ‘九位大。法官任职终身,亡一人方能补一人,九人之中,年资最长为首席大。法官。’

    ‘以罪弹劾宰相,第一需要大议会三分之二成员通过,第二,还须得到九位大。法官中的六人共同认定宰相有罪。大议会弹劾大。法官,同样要求议会的三分之二成员通过。’

    ‘大。法官的提名,则来自于首相。’

    冯京慢慢翻着一摞草草装订起来的纸页。纸上字迹潦草,文字又跳脱得厉害,行列排得也不整齐,看得出来这是匆匆忙忙抄写下来的东西。

    但纸上的内容,让冯京看得很仔细。

    当年离京时,还只是被许为未来宰相的新星,但此番回京,宰辅之位都坐稳了近十年。

    韩冈的一举一动,现在都是冯京关注的重点,而韩冈的计划,那就更是得用十二分的心去揣摩。

    看了一遍,又回头再看一遍,反复者三。

    越是揣摩,冯京脸色就越是沉重,最后他问面前的客人:“此中事当真?”

    来客的回答,与他方才把这本手记交给冯京时一字不差,仅仅语气稍稍变化,“回相公,这是从中书门下抄来的!”

    确认了真实性,冯京低头看着手抄,又陷入了沉默。

    设大议会代天子之政,设大。法官分宰相之权。

    冯京素知韩冈善于别出心裁,但这一次他的想法实在是太过了,已经不能说是别出心裁,甚至可说是荒诞。

    韩冈究竟是多防着宰相,种种掣肘下,宰相还能做什么?如果只看他的种种建议,还以为宰相是别人在当着。

    难道他日后是想去做大。法官?或是去掌管大议会?

    但大。法官有九位,大议会的成员更是多达数百。韩冈即使做到首席大。法官和大议会议长也没用。

    朝中大臣,进退升黜皆掌握在政事堂的手中,所以宰相能控制住他们。

    可大。法官也好,大议会议员也好,他们的身份并非来自于首席大。法官和议会议长,分别来自于宰相和州县,谁也别想掌握住大。法院和大。议会。

    只要韩冈打算新设的这两个衙门制度上没有大的变化,那首席大。法官和议长只会是个鸡肋。宰相的权柄再怎么削除,都不是这两个位置能比拟。

    冯京不信韩冈会糊里糊涂的为了些许名声而自缚手足,想必是有着更深层的用意。只是冯京实在弄不明白,完全理解不了韩冈的行为。

    冯京记得曾经在《自然》上看到一种说法:大脑是人类思考的器官,一切想法一切盘算,都是自大脑中浮现。如果韩冈现在就在面前,冯京觉得自己多半会忍不住把韩冈脑壳撬开来,看看里面的脑浆是怎么翻的——就像代州医院里面做的一样。

    “还有更多消息吗?”冯京只能问道。

    韩冈不在面前,即使在面前,冯京也打不开他的脑壳——被金骨朵敲破脑壳的几率还更大一点。这位前任宰相只有拿到更多信息来判断。

    “只有这么多了。就是文潞公那边也不会知道更多。”

    “是吗?”冯京半信半疑。

    文彦博三代门宦,本人也做了五十年宰相,在朝堂叶茂根深,即使因新旧党争被赶出朝堂,也依然在朝中有着莫大的影响力,十数年也没有衰退多少,耳目始终灵通。

    冯京只是商家子,家族势力远比不上文彦博,一日退出朝堂,就成了聋子瞎子。

    文彦博能够将不同地方、不同人物那边打探来的消息整理还原,准确及时的了解到事实真相,而冯京想要比文彦博知道得更多——他自嘲的笑了一下,除非直接去问韩冈。

    冯京是富弼的女婿,韩冈的儿子则定了富弼的孙女,说起来两边也算是瓜葛亲,不过姻亲的姻亲,这层亲戚关系在朝堂实在太普遍,根本只能算是路人。真要说紧密的,儿女亲家才是——当然,冯京可不想让人记起,他还有一个叫蔡确的姻亲。

    “真正打算怎么做,除了韩相公自己,最多也就太后和苏平章知道内情。很多事,章相公恐怕都被蒙在鼓里。”

    “章子厚最近可有何动静?”

    “要是有了,朝廷也不会这般平静。”来客叹道,“两位宰相实在是有先贤遗风,共理大政却从无龃龉,非是皆怀一片公心,岂能有此和睦?”

    先贤遗风?

    真当他冯京是第一天认识章惇和韩冈吗?

    是因为外敌太多,他们才会齐心合力。

    至于这一次的事,两人肯定是都有盘算。

    如今流行的楚汉象戏有一招叫做舍车保帅,韩冈、章惇放弃了这么多,他们想要保住的只会更多。

    不过绝不是为了保全名声。

    这就是笑话。掌权才能保住名声,丢了权柄,什么脏水都能泼上来。

    看看唐太宗怎么做的。活秦王能改起居注,死太子就只能被泼脏水了。要是韩冈和章惇以为放弃权力,就能换来名垂青史,百代流芳,他们早就给人弄死了。

    只是韩冈、章惇如今表现得太过大公无私,让人挑不出毛病,冯京现在唯一想弄明白的,就是两位现任宰相到底有什么打算。

    快要踏破家门的访客,都是失意之人,所知皆谣言,除了问一问眼前的这位在中书门下办差的世侄,冯京一时之间找不到更可靠的消息来源。

    半个时辰后,年轻的客人从冯京寓所出来,走上等候已久的马车。

    片刻后,他又登上了另一辆马车,对着早已坐在马车上的一名乘客,他低声道,“冯京老糊涂了,相公可以不用再费心。”

    “哦,那就剩潞国公了。”

    ……………………

    此时文彦博的身前,两个儿子正各执一端,相持不下。

    文彦博闭着眼睛,眼不见心不烦,也不准备去平息文及甫和文维申之间的硝烟味。

    自上京后,他就没什么精神,不想多费口舌,也不想多耗精神。

    只是看见文彦博的态度,文及甫、文维申讪讪然的不再争论。

    文及甫忙着给文彦博张罗茶水,文维申则从一旁小几上,拿起一张写着一片蝇头小楷的字纸,讨好的笑道,“大人,这是大。法院的具体条款,刚刚从政事堂传出来的,要不要看一看?”

    “放一边,看着累。”

    文彦博只瞟了一眼,看见上面是满篇的墨字,便没了心情。

    文及甫则劝说道,“大人,还是看一看,看明白了才好应对。”

    “用不着。”

    文彦博不想多看,八十岁的他老眼昏花,字多了看着伤神,何况不过是废纸而已,没有必要多费精神。

    “这张纸上的文字,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看了也无益。”

    “他要掩盖什么?”文及甫和文维申异口同声。

    文彦博难得的挑起了一边眼皮,斜睨着两个儿子,恨铁不成钢,“还不明白?各路兵马,向受枢密院调遣,平日则分掌于副总管、钤辖、都监之手,无一人能统合一路兵马,这是大小相制,不使一家独重,以防五代旧事。”

    “大人说的是军权?”文维申连忙问。

    “还有别的吗?”

    在文彦博看来,军权的争夺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大议会的议员份额。

    不过此事的确不在那等无能之辈考虑范围之内——他们正在因为章、韩的施舍而喧腾,无心顾忌其余——这本就是他这等宰辅重臣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大议会,别的都可以放一放,军权肯定要争的,老夫倒要看看,章、韩二人最后会出多少,还是说一毛不拔。”

    文及甫比文维申反应更快一点,“……能让出京营就行了。”

    “做梦。”文彦博言简意赅。

    武将的人事升迁,低层在三班院,中层在审官西院,其实皆为政事堂所掌握。而高层将帅的升黜,过去是天子亲掌——如今到底是归于宰相,还是大议会,这也将会是这一次的会议所要讨论的核心,其重要性甚至不比议会选举办法稍低。

    六十七万禁军,三十九万厢军,绝大多数都驻扎在北方和京畿核心之地。南方只有巴蜀,荆南,云南,广西,这几处,有万人以上的禁军驻扎。仅仅是铁路系统,就吸纳了厢军数以万计。

    当然,处在外地的禁军厢军对局势的影响不大,京师中的驻军才是重点。

    文及甫道:“京营至少有三成将校是韩冈当年去河东提拔过的,审官西院和三班院近期都要换人,他现在是有恃无恐。何况京师的校阅厢军早在章韩的控制中,此外还有神机营,”

    文维申立刻接道,“还有皇城禁卫!”

    “不用。”文彦博摇头。

    要是哪位大臣把天武军都拾掇到自己的怀里,日后太后将没有一夜能睡安稳。

    而朝臣们,也容不下这等手握重兵的大臣。

    “不过,或许会给王舜臣。”

    “他敢!”文维申叫道。

    “他敢。”文及甫没有感染兄弟的激动,他对韩冈总是抱着一分畏惧。

    文彦博摇摇头,兄弟家还争什么,一致对外才是正理。

    天边这时正好传来隆隆的炮音,仿佛韩冈在放声大笑。

    文彦博的脸色变了一下,吩咐道:“把那张纸拿来我再看看。”

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17)() 
“好家伙。”

    一轮炮击之后,王舜臣吓呆了一般张大着嘴。浑然不去考虑自己的形象问题。

    耳朵还留着火炮发射的回音,嗡嗡直响,使得他的声音大得像是在吵架,“十架八牛弩也比不上一架这玩意儿!”

    韩冈不像王舜臣那样自大的没有给自己的耳朵里塞上棉花,但近距离观看火炮发射,还是让他的听力受到一定的影响,王舜臣在耳边炸雷一样的喊话,也没觉得太大声。

    一边从耳朵里继续掏着棉花,韩冈一边道:“八牛弩太贵了,一枪三剑箭的成本也比炮弹高得多。”

    “又提成本。”王舜臣嘟囔的抱怨着,“都是三哥你总是说火炮便宜,俺还以为就是便宜货,能量产,跟板甲一样。当初的板甲也不比步人甲强,可就是占了一个便宜,产量大,才把步人甲给挤了。总说火炮成本低,也不见说火炮的威力这么大。砖砌的城墙也架不住一二十门火炮。”

    因为与黑汗大小战事不断,王舜臣在西域这么多年,始终没能调回京师。

    而火炮因为运输方面的问题,以及辽人的威胁性远大于黑汗,故而都装备在北方各军中,然后把替换下来的床子弩都一股脑的打包到了西域去。

    西域边军上下,从王舜臣开始,直到最下面的小卒,对火炮的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倒是一干之后被流放到西域的罪囚,将火炮吹得神乎其神。

    王舜臣一直对西域军中的传言半信半疑,与韩冈往来的书信中,也得知火炮相对于床子弩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以及更好的通用性。所以并不是太过期待。

    今日他才算是真正见识到火炮的威力。

    十四门野战炮连续不断的轰击,轻而易举就将仿造成城墙的靶子砸得遍地狼藉。炮弹落处,碎石横飞,一块块城墙碎片垮塌下来,扬起的灰尘比火炮阵地上的硝烟还高出几分。

    “你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以为每年一万万贯在手,就能可着劲来花了?钱来得多,用的也多,我恨不得一文钱掰两半来话。一架床子弩,能造四门半元五型野战炮,两门城防炮,一门臼炮,”韩冈在阵地上边说边走,走到火炮旁边,鼓励了一脸紧张的炮组成员几句,又从地上捡起一颗炮弹,“这是野战炮的炮弹,直径四寸,已经不轻了。而臼炮内径有水桶粗,能发射上百斤的炮弹。”

    王舜臣听得咋舌不已,接过生铁铸造的炮弹掂了掂重量,忍不住道:“十斤都能把城墙打成那样了,百斤的炮弹,那还不得一炮糜烂十几里!”

    “哪来的十几里。”韩冈哈哈大笑,摇头拒绝了随从送上来的擦手手巾,继续他的慰问活动,一个炮组一个炮组的鼓励夸奖过,又照常例下发了赏赐,回到后面休息的凉棚,才说回了原来的话题,“臼炮的射程太近了,还不到野战炮的一半,只能用来攻城。制造起来倒是不难,用料相比之下也不多,所以成本跟城防炮相仿佛。”

    “待会儿能试射一下看看?”王舜臣还是很好奇,甚至都有些抱怨,“伊犁河那边有几座城打得还是很吃力。要是有火炮……就算是臼炮,也能少死几百人。”

    韩冈听着不对劲了,皱起了眉:“你们哪一仗死了几百上千了?怎么都没报过!”

    王舜臣嘻嘻笑道:“三哥勿恼,俺可不是瞒报。死的都是些胡人土兵。这些胡人,赢了前面拓土,死了后面添地,又不用开支抚恤,也就没上报伤亡数字了。”

    韩冈看着王舜臣的笑脸,无可奈何的摇头,新附军、皇协军这类的土著兵本来就是炮灰,不过这在韩冈看来,还是太浪费了。

    即使是要消耗一下归附胡人部族的实力,也不能做得这么明显。想想他当年在陇西和广西怎么做的——陇西的归化蕃人现在跟汉人已经没两样了,广西诸蛮同样把心思放在垦殖赚钱上。在韩冈看来,西域的归化胡人也该让他们去开发生产,让西域的经济与内地能够联系起来。

    “以后别做得太明显,还有……”他盯着连连点头的王舜臣,强调道,“战殁之人的妻室子嗣一定要照顾好。”

    “三哥放心。”王舜臣表功一般的忙着说道,“安西、北庭那边屯兵娶寡妇,可都是连小崽子都一起带回家的。”

    韩冈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汉人重祖宗,只要是家族能养得起,因父丧而母亲改嫁的孩子,一般都会留在家族中抚养长大——母亲只能带走嫁妆,父亲留下的财产,族中是不会允许改嫁的女子带走的,自然要把孩子留下来继承家业。

    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会像范仲淹那般随母做了拖油瓶。范仲淹当年还把姓氏名讳都改了,在归宗之前,他可是叫了三十多年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个新名正好符合拖油瓶的身份——但在汉人之地,正常情况下,其实并不是很多见。

    不过在辽国,或是大宋国中的边远地区,对人力比宗族更加看重,寡妇改嫁带儿女一起过门才是常态。

    在西域,移居而来的汉人本就缺人力,娶寡妇一娶娶二、娶三,家里顿时就多了几个劳动力,有哪个不愿意?即使三五岁的小孩子挥不动锄头,也能去放羊,最差也能照顾弟妹,总是有事能做的。

    王舜臣拿这事来表功,真当他韩冈两只眼睛看不到下面了?

    情知瞒不过韩冈,王舜臣就嘿嘿的挠挠脖子,嬉皮笑脸的岔开了话题:“三哥,你还没说臼炮能不能试射呢。”

    韩冈无奈的摇摇头,他把王舜臣当兄弟看,自不便在外人面前苛责。

    “臼炮生产得不多,毕竟用处不大,所以试炮场这边没有留。前前后后,总共也就造了二十……”韩冈的话突然打了结,一下记不清生产的数字了,他回过头,问坐在后面的随从,“我们生产了多少门臼炮?”

    “二十七门。”一个年轻人飞快的答道。

    王舜臣看他,很年轻,只有二十出头的样子,不过身上已经套了绿色的官袍。

    以这位年轻人的年纪,正常情况肯定不够穿绿。七品服色一般都是朝官了。最大的可能就是进士——进士释褐之后就能得赐七品服色,以示对进士的奖誉。

    不过寻常进士这个年纪还在地方幕职上熬时间,这位就已经爬到了宰相身边做事,不知是哪一家的衙内。

    看到王舜臣注意到身后的年轻人,韩冈就给他介绍,“这位是呼诚,表字敬之,延州人,是景圣你的同乡。明法科上一科的榜首,在横渠书院读了八年书,现在在中书门下孔目房中学习,很有前途。”

    诸科榜首,一律能得赐进士出身,其实也是进士了。是关西出身,又是在横渠书院读书,可谓是根正苗红,更重要的是,是中书门下孔目房的学习公事,也就是说,这是韩冈目前重点培养的对象。不过,肯定不是之前猜测的贵人家的衙内了。

    王舜臣起来就行了一礼,笑着,“既然是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