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挠⒆恕

    而在台阶两侧,象征着逝者意念永存的松柏林中,是烈士的埋骨之地。在这青山绿水之中,英烈的灵魂将得到安息。

    驻守蓟城的五万将士,在日出以前,便列阵,将庞大的陵园围拢起来。他们将在这里,遥拜拭去的战友,同时做好警戒工作以免战友的英魂被无知之人打扰。

    当太阳将第一缕阳光投射在地平线上的时候,陵园脚下已经聚集了几十万百姓。他们尽皆戴孝,拿着各式各样不同的祭品。他们真诚的来到这里,感激这些拭去的英雄,为自己带来安宁幸福的生活。

    他们其中有烈士的家属,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他们在悲伤中,又为自己的丈夫、儿子、父亲感到骄傲与自豪。作为烈士的家属,他们将会受到朝廷、地方多种政策的优待。

    百姓的面庞是悲伤的,但他们同这里的五万将士一样,哀伤中带着自豪。因为这一天,英烈有了安息之地,他们不再会被世人遗忘,他们的名字将会在纪念堂中长存不朽。

    千百年间,没有任何一支军队的士兵有这样的待遇,便是伟大的将领也没有这样的殊荣。所以,士兵们自豪,百姓为他们自豪。

    然而人们知道,这一切是谁带来的。所以,也不知在什么时候,陵园内外大将军万岁的呼声不断。

    尤其是北疆军的将士们,他们狂热的呼喊着主公的名号。在呼声中,他们发誓,将会用余生为主公而战。他们要用自己的武勇,得到死后进入陵园的资格。因为他们伟大的领袖曾经说过,他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在这陵园之内与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将士们同眠。

    在李翊看来,昔日秦始皇建造了震惊世界的兵马俑,是那么的华而不实。这位华夏大地第一位帝王,妄图用一些死物在地下守护自己。若是他能够与为他牺牲的英魂同眠,或许会在那黄泉地狱,真正开创另一番辉煌。

    天子的车驾,在御林军的拱卫下缓缓来到陵园入口。随之而来的,还有秦峰带领的百官队伍。值得一提的是,秦峰麾下七位军师,十几员大将还有来自于各地的其他文武,紧紧跟随着他。而百官,只能是靠后一些了。

    当李翊出现的时候,人们振臂欢呼。

    这样的局面,让以杨彪为首的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们的脸色都变了。

    一千八百台阶之上,宏伟的英雄纪念堂前,四周是写着硕大“祭”字的玄黑旗帜,在春季生机盎然的微风中飘扬,昭示着英烈不死,精神永存。

    庄严的号角金鼓声中,隆重的祭奠仪式在进行着。

    纪念碑前,是环形的祭坛。三牲、五谷、玉器、白色布帛作为祭品陈列。四周是甲兵武士,手持祭旗。内侧,是身穿大汉礼服的文武百官。

    陈群作为司礼官,主持仪式。他就站在祭坛一侧,直身呼道:“陛下亲临,祭拜将士”

    百官,文者在祭坛之左,武者在右列队。而李翊麾下的文武,则在百官之前。

第0998章 祭奠() 
荀彧站在李翊的嫡系官员中很靠前的位置,脸色有些苍白。

    他小声的对身边的侄子荀攸说道:“公达,这次主公从西凉归来之后,感觉他变了好多……”

    荀攸自然知道荀彧所说的主公的改变,他也知道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但是荀攸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他小声说道:“叔父,四百年前汉能代秦。四百年后,唐也能代汉。主公乃不世出的圣主,扬我华夏天威,为我华夏子民开拓万里疆土。唐取代汉,已经是必然的了。”

    “开疆拓土……”荀彧的眼前浮现了如今大汉疆域上辽阔的辽东、大漠和西疆,脸色终于好了一些。

    这时庄重的乐声响起。

    陈群大声的躬身说道:“请唐公、大将军、大司马李翊,祭奠历次战争中,不畏牺牲、英勇作战的我军将士。”

    李翊走到祭坛前,他的表情沉重,一幕幕士兵浴血冲杀的场景,在他脑海中回荡。“为主公而战”那凛冽的呼声,仿佛又一次响起。

    陈群大声疾呼道:“召祭英魂,一鞠躬!”

    “逝者长存,二鞠躬!”

    “英灵不灭,佑吾华夏,三鞠躬!”

    李翊三次躬身,一次比一次沉重。这一刻,他多么想要与这些曾经一起战斗、生活过的将士们一起。但是,他还不能。他发誓,他会用后世的知识,令此时的华夏强盛。让华夏一族,站在世界之巅。

    “英灵不灭,佑吾华夏!”

    “英灵不灭,佑吾华夏!”

    ……

    陵园内外,五万将士振臂高呼着,在这呼声中,天地为之色变。

    “大将军万岁!”

    “北疆军万岁!”

    “万岁!”

    ……

    陵园外,几十万百姓高呼着。他们深知如今幸福的生活得之不易,而这一切,是尊敬的大将军带领北疆军将士,用十几年出生入死的战斗,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一刻,他们又怎能不高呼?

    在这呼声中,祭奠在继续。

    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血能维持人或动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伤甚至于死亡,好像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作祭品的血有人血,也有牲血。

    《周礼·大宗伯》曾有言:“以血祭祭社稷”。

    血祭,盖以滴血于地,渗透到地下,达之于神。这在后世从来不提倡的方式,在古代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神圣方式。

    “吼吼……”虎啸声中,一头斑斓猛虎,在李存孝、高宠两位武力值满值的亲卫大将的牵制下,强行被拖到了祭台前。这位百兽之王,无助中挠着虎爪,在青石的地面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记。然而,它在英灵的祭坛前,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百官见之色变,他们只见过宰杀猪马牛羊,何曾见到后用王虎之血的祭奠?!

    而北疆军将士的眼神闪烁着亢奋,唯有王虎的鲜血,才能配得上死去的英魂!

    然而,李翊终止了王虎的血祭。

    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他大步上前,在祭坛上取下玉刀。在人们惊讶的眼神注视下,他伸出左臂,在左手的脉门出,重重割了下去。

    在众人震撼的注视下,鲜红的热血,涌了出来。

    李翊割脉,他的眼神深邃而又豪迈,他任凭自己的鲜血洒在了祭台上,高举右拳,呼道:“昔日,圣贤用血祭祭社稷,今日本将以血祭,祭英烈!”

    他目视远处林中的陵墓,喝道:“本将虽然此时无法与汝等一起,但本将之热血与汝等长存!”

    司礼的陈群从来没有想到过,主公会这般做。他此刻的眼中,透露出狂热,他拿起散发着润洁之气的玉勺,跪在李翊面前,小心翼翼接住那不断涌出的热血。

    当李翊的热血注满玉勺,当他的热血灌注在祭坛中心“英魂之心”的时候,他的鲜血随着这深邃的心眼渗透入地下,通达于黄泉。

    从来没有一位王者,用自己的血来祭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而地上的一切都是他们的附属品。

    陵园内外,五万将士,眼神中的震惊被狂热取代,他们高举起手中的利刃,振臂高呼:“以吾之名,为主公战佑我华夏,万世长存保吾社稷,死得其所!”

    “战——”

    “战——”

    “战——”

    “杀——”

    “杀——”

    “杀——”

    ……

    天地在勇士们的呼声中暗淡。就连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张郃、徐达、常遇春、高长恭等大将,亦是忍不住与士兵们一起高呼。而徐茂公、刘伯温、贾诩、郭嘉、诸葛亮、司马懿、徐庶等文士,则是崇拜。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主公的战旗在整个华夏大地飘扬,在这战旗下汇聚着无畏的勇者。保佑着华夏,万世长存。

    李存孝和高宠无意识中,早就放开了对猛虎的束缚,而这只丛林之王,在北疆军将士的呼声中,已经成了一只乖巧的大猫。

    在这呼声中,李翊张开能够包容天下的臂膀,炯炯有神的虎目,泛射着气吞天地之志。那点点坠地的热血,在阳光下散发着红色的光芒。

    这一刻,他才是这里的王者,他才是无上的君王!

    而一旁,大汉的天子刘协,此刻心中百味陈杂。那个强大的男人,曾经是他最崇拜的人,也是对大汉最忠诚的人,但是自从八年前来到这北疆之后,这位年轻的大汉天子,就渐渐的发现,一切都抵不住岁月的流逝,更抵不住权力的诱*惑。

    在这呼声中,他仿佛亲眼见到,汉室的万里河山在离他远去。

    抬头处,那威武的战旗飘扬,其上硕大的“李”字,是那么的刺眼。

    这位大汉的帝王,缓缓闭上了眼睛,他再也不想张开,他不想在看到那个曾经是他崇拜的偶像,如今却是最令他愤怒的身影。他更不想听到,他的子民在向另一个人欢呼。

    刘协亦是拥有中兴的壮志,他也有杨彪等死忠的臣子。但是,在时代的大势面前,这一切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们,这些腐朽王朝的遗民,只能期待与那虚无缥缈的希望。

    然而,那虚无缥缈的希望,在渐渐汇聚。因为,李翊在北方连番举措下强势的崛起,令南面的诸侯胆裂。

    ………………

    就在李翊计划着等到春暖花开之时,起兵南征的同时,他所图谋的对象也在想着办法对付他。

    寿春城,曹操的魏王府邸。

    议事厅内,曹操麾下有价值的文官齐聚,有戏志才、程昱、满宠、刘晔。还有曹家四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

    “主公,檄文已经完成,请您过目。”戏志才说道。

    曹操拿过来看了看,戏志才的才华不用质疑,所以他很满意这篇檄文。

    “志才,檄文已经筹备,只等发出,然诸侯会响应吾吗?”曹操拿着檄文样板,在堂上走来走去,难掩焦躁。心说若是诸侯不响应,自己可就摆了个大乌龙,还得罪了李翊。若是李翊那小子反过来联合诸侯讨伐自己,那可就完蛋了。

    曹操因此更加焦虑。

    戏志才则是自信满满的说道:“如今的天下,仿佛春秋战国,没有任何一位诸侯,能够抵抗残暴的北疆军。并且,北方的富饶是诸侯垂涎的。”

    这时,程昱说道:“李翊远征西疆归来,虽开疆拓土,但损兵折将亦是不能忽略的事实,在我看来,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

    从各方传回来的消息,在去年的一系列战争中,北疆军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首先就是年初在跟己方、袁谭、袁熙、刘表的交战中,北疆军出动十余万大军,跟四方激战三个月,伤亡将近两万人。

    随后,北疆军又发起西征之战,先后跟刘备、刘璋、羌人激战半年之久,损失惨重。特别是北疆军攻入西海,跟羌人主力的最终决战,虽然羌人的七万主力被全歼,但是前去西海高原的七万北疆军,同样损失过半,参战的几个军团,几乎都丧失了战斗力。

    据曹操得到的消息,整个西征之战,北疆军阵亡超过两万人,轻重伤超过五万人。

    “主公,吾等每日操练,将士用命,只待为主公上阵杀敌!”夏侯惇、夏侯渊等大将,亦是战意十足的说道。

    曹操深感欣慰,他不畏惧其他任何诸侯,但说实话,就是对李翊有心理障碍,所以又担心的说道:“密探呈上的情报,北方拥有无可比拟的战争潜力,李翊也许会很快恢复。”

    戏志才笑道:“这是无人能够阻止的,然而主公应该知道,百战勇士与新兵的区别。”

    曹操也是这样想的,心说真不愧是戏志才,深得我心。

    他就此安下心来,坐定后,抚须笑道:“志才所言甚是,这时一次难得的机会,亦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等李翊从中恢复过来,我们将再无战胜他的机会。”

    他站了起来,郑重说道:“这一次,事关大业气运。诸位应上下一心,整军备战!”

    众将与谋士们纷纷躬身道:“喏!”

第0999章 迎娶洛神(上)() 
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二月。

    二月下旬,为了接下来的南征之战,李翊将跟南方诸侯接壤的地区分为东、中、西三大战区,并将十二个常备步兵军团以及十个常备骑兵军团分别配属三大战区。

    东部战区包括青州的东莱郡、北海国、齐国和兖州的泰山郡、鲁国、山阳郡、任城国。配属的军队包括步兵第二军团、第五军团、第七军团、第十一军团、第十二军团等五个军团十六万大军和骑兵第二军团、第四军团、第八军团等三个军团五万四千人马。

    中部战区包括豫州的陈国、梁国、颍川郡和司隶的河南尹、弘农郡,配属的军队包括步兵第四军团、第六军团、第十军团等三个军团九万六千大军和骑兵第三军团、第九军团、第十军团等三个军团五万四千人马。

    西部战区包括司隶的京兆尹、右扶风和凉州的武都郡,配属的军队包括步兵第一军团、第八军团、第九军团等三个军团九万六千人马和骑兵第一军团、第五军团、第六军团等三个军团五万四千人马。

    其余的步兵第三军团和骑兵第七军团驻防西凉,弹压新近才征服的羌人以及西域。

    三大战区分别设立统帅部。

    东部战区统帅部统帅为关羽,副统帅为常遇春、高顺、徐晃、魏延、张郃、吕布、薛仁贵。

    中部战区统帅部统帅为李靖,副统帅为太史慈、谢玄、高长恭、宇文成都、陆文龙。

    西部战区统帅部统帅为岳飞,副统帅为赵云、徐达、李光弼、张辽、侯君集。

    ………………

    在北疆军南征开始之前,北疆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将军李翊迎娶冀州甄家的小女儿甄宓。

    大将军大婚,自然是大事。

    这次婚礼是在李翊的封地晋阳举行的。

    各地赶到晋阳的门阀世家的家主,各地州郡大吏派来的从事掾属,从蓟城赶来的大臣们的家眷,从西北两疆和大漠上赶来的外族部落使臣越来越多,晋阳城里车马相连,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好在唐公府就在晋水之滨,地方足够大,主持大婚的太尉寇准有条不紊,安排周到,一切都很顺利。

    黄昏,司徒田丰骑着高头大马,怀里抱着一只大雁,在一队卫士的簇拥下,缓缓走出府门,出现在大道上。围观的百姓们齐声欢呼,叫喊声此起彼伏。

    大道两侧,一队队盔甲鲜明的亲卫军将士驻马而立,威风凛凛。

    一名校尉看到迎亲队伍出府,立即挥手向号角兵做了个手势。十八名号角兵举起角号,仰首向天,雄浑的号角声立时响彻了晋阳城:“呜呜……呜呜……”

    三名掌旗兵打马冲出队列,高举大将军战旗,纵马飞驰,急骤的马蹄声如旋风一般呼啸而去,兴奋的叫喊声回荡在浓浓的暮色里:“举火……举火……”

    亲卫军将士依次点燃手上的火把,火焰在寒风中跳跃,暮色在火光中消褪,远远望去,如同两条身姿矫健的火龙正在城中大道上厉啸飞行。

    突然,西城门上烈焰腾空而起,两只火龙撞到一起,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巨龙吐火,烈焰顺着城外的大道,一路冲向了沐浴在夜幕中的悬瓮山。

    晋阳城霎时间就被大道两侧数万百姓的欢呼声淹没了。

    “有气势……”田丰冲着远处的亲卫军校尉挥了挥马鞭,以示赞扬。

    那名校尉一脸得意之色,略显矜持的躬身为礼。

    典韦驾着马车驶上了大道。李翊坐在马车里,锦衣华服。李存孝、高宠打马陪在马车两侧。车后是全副武装的三十名缇骑。三十六名骑吹紧随其后,正在高奏喜庆之曲。

    号角声再起,急促而高昂。

    “举矛……”亲卫军校尉举刀狂吼,“致礼……”

    “轰……”鼓声雷鸣,亲卫军将士齐举长矛,雪亮的矛尖在火光映射下露出森森冷色。

    徐茂公、刘伯温、贾诩、郭嘉等人坐在两驾副车上,缓缓而行。

    迎亲车队到了悬瓮山甄家别府。

    别府内外人流熙攘,晋阳城外的百姓闻讯而来,里三层外三层,把别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甄宓拜祭祢庙,庙内供奉着其父甄逸的牌位。

    甄宓行三跪九叩大礼,话还没说眼泪先淌了下来:“父亲,女儿出嫁了,请你的在天之灵保佑女儿,保佑女儿和李翊大哥白头偕老。”

    “小妹……”毋极亭侯甄俨匆匆走了进来,“小妹,大将军到了,快去东房相候吧。”

    甄宓再行大礼,然后由解县侯夫人和毋极亭侯夫人一左一右扶了起来。

    解县侯夫人甄脱是甄宓的二姐,她轻轻擦去甄宓脸上的眼泪,笑着说道:“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不要哭了。你能得偿所愿,苦尽甘来,都是因为父亲、母亲以及先祖们的保佑,他们会一直保佑你和大将军。”

    “还会保佑你生个儿子。”温文娴静的毋极亭侯夫人凑在甄宓耳边,低声笑道,“不要让母亲失望哦。”

    甄宓脸一红,羞涩轻笑。

    李翊下了马车,在徐茂公、刘伯温等人的簇拥下走向别府。

    围观的人群看到李翊,激动的连身叫喊:“大将军……大将军……”

    许多人竭力想冲破亲卫军的阻挡看得更清楚一点,场面有些混乱。

    甄举匆匆迎出府门,徐茂公、刘伯温等人跟在后面。

    谒者高呼:“跪……”

    李翊撩衣欲跪,甄举大惊,急忙伸手阻拦道:“大将军,免了,免了……”

    “今天主公迎娶甄宓小姐,你是甄宓小姐的长辈,理所当然应当受礼。”徐茂公拦住了甄举,笑着说道,“礼不可乱,更不可废。”

    甄举根本不听,一把拉住了李翊的手,就是不让他跪。

    刘伯温等人也连连相劝道:“这么多人当面,你怎能因私而废礼?”

    甄举无奈,只好放手。

    李翊跪下,行大礼。甄举受礼,将其迎进府内。

    毋极亭侯夫人站在大堂外相迎。毋极亭侯甄俨是甄宓的兄长,自古长兄如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