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不容易等到了攻击的机会,杨秋等人欣喜若狂,急忙指挥三百台连弩车,两千张强弓同时射击。一时间箭矢如蝗,密集的箭阵几乎瞬间淹没了羌骑。第一轮疯狂射击就让措手不及的羌人损失了近千人马。

    羌人魂飞天外,不敢强行突破,随即兵分两路,从两翼突围。

    张辽和华雄把主力骑兵全部放在两翼予以重击,又把羌人打了回去。

    羌人的损失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少,时间也越来越紧迫,他们随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突破正面的西凉军步卒大军。他们认为北疆军的骑兵要远远强过西凉军步卒军队,只要突破西凉军箭阵,大军就能顺利突围,这既能减少损失,又能缩短突围时间。

    这个办法彻底葬送了这支羌骑,他们根本不知道,西凉军的步兵在得到了北疆的武装之后,已经是脱胎换骨,早就不是以前的西凉军了。

    ………………

    北疆步兵第三军团打得很惨,这次随同李翊远征西海的三万两千大军,阵亡了超过五千人,轻重伤将近一万人,伤亡近半。

    第三军团付出的巨大代价给了妄图突破阻击的牢狐沉重一击,他只有一万人马,给北疆军成功分割后,他的五千多人的前军大约有近两千人死在了突破第三军团阻击的战场上。

    当北疆军发动最后一击后,他失去了会合主力羌骑的机会。北疆军乘机合围,对其展开了猛烈攻击,灵狐覆灭在即。

    中军指挥的贾诩连续下令,命令各部奋力围攻,不要让羌人突围而去。

    中路战场上的杀声渐渐小了下来。

    “主公,我们找到主公了……”亲卫军惊喜的叫喊声传遍了战场,“他还活着,他还活着。”

    李炎等人又惊又喜,急忙飞马赶到尸横遍野的战场中心。这里尸积如山,李翊和典韦带着所剩不多的亲卫军处于这些尸堆里面。很显然,那些尸体都是他们的战果

    雪原上,“李”字战旗冲天而起,在风雪之中凌空飞舞。

    “主公……”北疆军将士无不欣喜若狂,士气骤然大振,战鼓声、欢呼声如阵阵惊雷一般掠过战场,震撼天地,“主公还活着……”

    “杀,杀光羌人……”

    迷虹惊呆了。西海神不再保佑她的子孙,西海神抛弃了羌人,她去眷顾那头凶残的北疆猛虎,那头屠杀我们羌人的猛虎了。

    一道黑影闪过,如闪电一般划空而过。

    鲜血迸射。迷虹只觉脖颈剧痛,张嘴发出了一声震天惨嚎,高大的身躯在马背上晃了几下,在周围羌人极度震骇而恐惧的目光中轰然倒下。

    李翊活了,迷虹死了,西海神抛弃了羌人……

    短短时间内,羌人崩溃了,完全崩溃。

    ………………

    第二天上午,大将军李翊下令,护羌将军马超、庞德、马岱率五千精锐骑兵迅速进军天峻山。

    同日,李翊飞鸽传书蓟城朝廷,西海大捷。

    同日,李翊主持了一个简易丧礼,将所有阵亡的中下级军吏和士卒掩埋于野公牛河畔,将来再选择适当时机把他们的遗骸迁回长安。

    十月中旬,北疆军占据天峻山,掳获烧当、滇那等羌族诸种十五万多户。

    李翊下令,命令新任凉州刺史皇甫郦速速赶到金城郡,会同马超,具体商议迁移西海羌族诸种到河湟居住一事。

    李翊下令,拜马岱为镇羌将军,领六千骑戍守西海,负责剿抚西海周边地区羌族诸种,稳定西海形势。

    败庞德为破羌将军,领军于河湟建营,镇守金城、陇西两郡。

    护羌将军马超领军于武威建营,镇守河西四郡。

    十月十八日,远征大军凯旋搬师。

第0996章 阳关之上() 
东汉建安六年十一月,西疆,敦煌,阳关。

    李翊带着儿子女儿巡视河西,于十一月初九到达阳关。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因坐落于玉门关之南,故取名阳关。汉武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这两关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乃兵家必争之地。

    玉门关在敦煌郡西北部,用以防备匈奴,而阳关在敦煌郡西南部,用以扼守西域诸国。两关相距一百四十里,有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便有烽燧墩台。

    站在关隘上极目远眺,当见云山浩渺,大漠苍茫,雄浑至极。

    关隘的东面是美丽的南湖,轻风薄雾,缭绕飘指,如梦如幻。西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近处有一条南北直向的沟渠,泉水涓涓,甚为甘冽。北面墩墩山上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巍峨挺拔,犹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峥嵘奇殊。

    今日的关隘破败不堪,随处可见断垣残壁,想起昔日的雄伟,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

    “玉门关呢?”李炎转头看向贾诩问道,“玉门关现在怎样?”

    “早在二十多年前,玉门关就已经被羌人拆除了,只剩下几段墙垣了。”贾诩叹道,“自孝桓皇帝以来,大汉国力日衰,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元嘉元年,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病死。第二年,王敬继任长史。西域的拘弥王因与于阗有仇,诬陷于阗王杀死了赵评。王敬大怒,率军攻杀于阗,杀死了于阗王。于阗国人不服,转而叛乱杀了王敬。接着永兴元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起兵反汉,西域诸国响应者很多,西域长史部和戊己校尉部不得不撤回敦煌,自此大汉就失去了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听说,孝灵皇帝熹平四年,于阗国王安国攻杀拘弥国,杀其王,当时的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还同时发兵西征,帮助拘弥国在大汉的质子定兴复了国。”徐庶马上问道,“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么孝灵皇帝朝的时候,大汉对西域诸国还是有影响力的。”

    “西域本是大汉的疆土,西域诸国本是大汉的藩属国,几百年了,当然有影响力了,但大汉的影响力并不能代替我们对西域的实际控制。”贾诩苦笑道,“那件事的确是真的,但那也是大汉最后一次出兵远征西域。算起来,距今将近三十年了。”

    “近百年来,西疆的羌人屡屡叛乱入侵,大汉和西域诸国的联系频频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大汉对西域诸国还有多少控制力,可想而知。孝灵皇帝朝,先有黄巾起事,后有边章、韩遂之祸,朝廷自顾不暇,府帑空竭,兵疲财尽,无力他顾,丢失西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丢了容易,捡回来就难了。”贾诩指着前方广袤的戈壁,仰天长叹,“大汉自光武皇帝中兴后,因为匈奴人霸占了西域,严重威胁西疆安危,不得不在西域一地屡屡用兵,历经三通三绝。”

    “虽然我们最终击败了匈奴人,但西域诸国因为失去了匈奴人的威胁,再加上大汉国力不继,渐渐离心离德,开始互相征伐兼并,同时反抗政令的事也频频发生。”

    “元嘉二年、永兴元年的叛乱,就是西域诸国试图摆脱大汉控制的开始。建宁元年,疏勒王被自己的叔父和得杀害,和得自立。建宁三年,凉州刺史孟陀派戊己校尉任涉等人率西域诸国三万多人围攻疏勒桢中城,四十余日不得攻克,无奈撤围而走。”

    “这件事对西域诸国的震动很大,曾经纵横捭阖的大汉不行了。此后,西域各国肆无忌惮,征伐兼并之事愈演愈烈,到今天为止,已经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大汉要想再像昔年班超、班勇一样轻私收复西域,根本不可能。”

    一行人沿着主墙,有说有笑,向距离关隘最近的烽燧墩台走去。

    “我们什么时候打西域?明年吗?”李炎问道。

    “西域的情况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贾诩笑道,“一则匈奴人先是被我们击败,然后又被鲜卑人打到了极北之地,西域诸国没有了威胁。二则这些年西域诸国互相征伐兼并,车师、鄯善都已变成了实力较大的大国了。现在他们想做的是西域霸主,而不是臣服大汉再做藩属了。如果我们要打西域,肯定有一番大战。这样一来,大汉首先要稳定,要国力强盛,以确保劳师远征的时候,军队能持续保持强悍的武力和得到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

    李炎脸显失望之色,不高兴的说道:“这么说,还要很多年才能远征西域了?”

    李翊拉着儿子的手,一边走,一边说道:“炎儿,为父问你,大汉和西域之间,为什么打下来了,又总是丢了?”

    李炎想了一下,说道:“没有军队。班勇只带五百人出征,最后只能靠西域人戍守西域,西域有好人有坏人,坏人会背叛,西域当然会丢了。还有……”

    他抓抓头,又想了一下,忽然挥手说道:“还有财赋不足。朝廷没有足够的钱,当然没办法保住西域了。打仗要钱,没钱就不能打仗。还有……”

    他摇头晃脑,哼哧了半天,想不出来了。

    “还有决心,守住西域的决心,戍守疆土的决心。”李翊说道,“大汉的疆土,一分一寸也不能丢,所以,弃守西域的主张,就和弃守西疆的主张一样,是绝对错误的,是亡国之论。朝廷只要清醒的看到西域对大汉社稷的重要性,只要决心守住西域,无论多少困难,都能克服。当年班勇率五百人出征西域,最后结果如何?还不是成功了嘛。所以坚守大汉疆土,坚决不让大汉疆土丢失一分一寸,是我们大汉的国策,永远不可更改的国策。”

    “这一点,至关重要。”李翊停下脚步,望着儿子,郑重说道,“但要想守住西域,有决心不够,有军队也不够,有财赋也不够。回头看看历史,其实不难发现,以夷狄制夷狄这个策略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牧养失宜。”

    对于长子李炎,李翊是非常看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自己的长子,按照惯例,自己的一切,未来都将由他来继承,更是因为李翊在他身上看到了潜力。

    由蔡琰的精心教导,李炎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李翊看来,他要在将来接班自己,蔡琰以及蓟城那些先生们教给他的东西完全不够,所以这次李翊才带着他来到西疆,让他看看战场的残酷,让他懂得更多的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牧养失宜?”李炎喃喃自语,疑惑不解。

    “牧养失宜,是当年班勇敬献西域之策时说的话,意思是说,西域之所以屡屡丢失,关键是策略错误,措施失当。在治理西域诸国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政策错误,导致暴乱和背叛,继而让朝廷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贾诩解释道,“其实,这句话,如果放在西疆,探询西疆战乱不止的原因,同样正确。如果放在社稷,探询社稷倾覆的原因,还是非常正确。”

    “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李炎立即醒悟过来,“我们去打一个地方,或许很容易,但要想守住一个地方,就要像治理社稷一样,要有正确的国策,要有适当的御民之术,说到底,就是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李翊和贾诩互相看看,欣慰而笑。

    “炎儿说得对啊,说得很对。”李翊捋须叹道,“我们征伐西疆,炎儿都看到了,西疆人为什么打仗?羌人为什么屡屡入侵?为了生存。西域人也是一样,也是为了生存。西域诸国居住的条件很恶劣,生存很艰难,要想活着,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出兵征伐。大汉要想收复西域,守住西域,首先要做的不是杀戮,而是让西域人活下去。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何苦还去涂炭生灵?”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大漠和辽东在被我们征服之后,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叛乱,非常稳定的根本原因。我能够将大漠和辽东纳入大汉的版图,前人却做不到,根本的原因是我让那些胡人能够很好的生存下来。再加上我手中握有足以镇压一切的武力,所以他们才不会反叛。”

    “炎儿要牢记,要牢记啊。”李翊拍拍儿子的后背,手指西方湛蓝的天空,语重心长的说道,“等有一天觉得我们可以确保守住西域了,不会让大汉将士的血汗白白流失了,不会让西域人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了,我们就可以率军远征了,否则,噩梦会死死缠绕着大汉,无数的大汉子民将为这个噩梦付出惨重的代价。”

    李炎站在烽燧墩台的最高处振臂狂呼,兴奋不已。

    李琳、岳雷等一群孩子蹦上跳下,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美丽的绿洲上。

第0997章 大事件() 
当李翊从西凉返回蓟城家中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二十九。所以,在年三十这一天,他只是象征性的去宫中见了见汉献帝,便返回家中准备过年。

    大年三十直到元宵佳节,李翊难得在家中与妻儿享受一番天伦之乐。当然,与诸位夫人鱼水之欢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他总是与十三位夫人一起,就令人太羡慕了。

    俗语有云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花灯。百万盏终夜不灭的彩灯,令蓟城依然成了不夜城。这座本世纪唯一一座不夜城,向世人昭示着北疆的繁荣与昌盛。

    当然,这与李翊结合后世经验,实行的仁政是分不开的。

    这仁政,简单点说,就是耕者有其田,而清明吏治,保证百姓民生安定。

    说起来简单,然而在北疆以外的地方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诸侯治下门阀林立,土地掌握在他们手中,百姓只不过是土地上的附属品。

    诸侯很羡慕李翊,他们也想效仿,然需要破而后立。但是在强敌环绕天下大乱的局势下,他们有能力“破”,但绝对没有时间“立”了。所以,诸侯们只能是在现有的体制下,坚持,坚持再坚持下去。

    公元202年2月,汉室的朝廷迎来了新年第一次大朝会。而在之前,李翊已经与军师们制定了今年的一些计划。其中有两项重要的改革计划,一是改革现有的军功爵位制度,二就是确立文职爵位制度,打压以杨彪为首的,残存的士族阶级。同时,激励地方与军队的建设发展。

    在确定了这两件事情之后,李翊再次提到了南征之事。

    去年的冬天,南方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曹操趁着李翊出征西凉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并了袁谭的势力,将豫州的汝南郡和沛国控制在了手里,加上之前他拿下的扬州江北二郡,如今控制在曹操手中的地盘,已经不少了。

    第二件大事是襄阳朝廷发生了内讧,袁熙死了,而袁熙的部将张绣则是取代了袁熙在蓟城朝廷的地位,占据了南阳郡。刘表为了利用张绣抵挡北疆军,默认了这一事实。

    第三件大事则是与刘备有关,他在占据了张鲁的汉中之后,又利用庞统劝说了益州大将张任、严颜等人反水,然后他让假装让张任等人回益州,兵不血刃的占据了整个益州。

    至此,南方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得到益州和汉中的刘备,拥兵二十万,一跃成为南方诸侯中第一大势力。

    而占据了徐州,豫州的汝南和沛国以及扬州的九江郡、庐江郡的曹操,拥兵十五万,在南方诸侯中仅次于刘备。

    尽管在前几年连续遭受重大打击,导致兵力损失巨大,但是因为拥有富庶的荆州,刘表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麾下依然有大军十五万。

    拥有江东四郡的孙权,在周瑜的辅佐下,实力同样得到了提升,麾下精兵五万,再加上据长江天险之利,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最后就是占据南阳郡的张绣,虽然手下兵力不多,但是凭借他本身的勇武,再加上刘表在后面的支持,倒也是在夹缝中谋得了一线生机。

    经过李翊和军师们的商议,蓟城朝廷决定在新的一年中再启南征之战,目标就是曹操。

    如今,跟北疆接壤的,从东到西依次有曹操、张绣和刘备。

    占据了汉中和益州的刘备,据有天然的地利,并不适合北疆军的攻伐。

    而张绣的势力虽然弱小,但是他背靠刘表,左右又有刘备和曹操这两大诸侯,如果北疆军攻打南阳,肯定会在侧翼遭到刘备和曹操的攻击,将面临着三路开战的危险。

    虽然以如今北疆军的强大,就算是三线开战也无惧,但是能够减少一些将士的伤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曹操的地盘,位于东部平原地区,既有利于北疆骑兵发挥威力,同时也不担心西面的张绣和刘备有什么动作。

    ……………………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2月初,蓟城朝廷颁发下诏书,册封北疆将士爵位。绝大多数一级到二级爵位不等。其中二千余人赐爵三级,为簪。又一千余人赐爵四级,为不更。另有五百低中军官,赐爵五到八级不等。还有数十高层佐将,赐爵九到十一级不等。而阵亡的将士。三爵上,到六爵不等。

    而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张郃等大将赐十七级爵,张燕、高览等将赐爵十二到十六级不等。

    同时,启动文职的政务爵位制度,与政绩挂钩。军师七人组成员,皆封十七级爵位。朝廷内,三公为十六级爵位。其下依次向下不等。

    政策颁布,没有才华靠关系上位的士族之人落马,而军人的地位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就此,李翊治下确立了最基本的荣誉制度,凌驾于其他等级之上。在有才能者可为官的基础上,给了普通人相当的机遇。普通士兵只要能奋勇杀敌,就能够不断提升爵位。

    消息传来,三军激昂。北疆军几十万将士为了荣耀摩拳擦掌,期盼有上阵、杀敌、立功的机会。北疆军的战斗力因此暴涨,依然凌驾于天下所有诸侯军队之上。

    ………………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二月十五日。

    蓟城东北侧二十里,一处丘陵,这座占地十几平方里海拔四百米左右的椭圆形丘陵,已经被改建成陵园。

    山脚下耸立的牌坊上,鲜红朱砂书写着两个红色苍劲的大字“英烈”。从这里,到山顶,是一千八百个台阶。

    这一天,台阶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台阶的尽头,则是覆盖整个顶部,占地十万平米的,雄伟庄严的英雄烈士纪念堂。

    在纪念堂之前,是高高耸立十余丈高大的纪念碑。在这方尖形的碑上,篆刻着铭文,在碑下基座的四壁上,刻绘着英雄烈士奋勇杀敌的英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