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5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便,赵信还提点了苗远,虽然因为人力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暂时没办法提升销售量,目前只能够以保州为一个中心,可是当制造数量暴涨的前提下,节流还是可以做到。

    包子的生产,馒头的生产,看起来很热闹,可是在赵信看来,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馒头不用馅料,包子就必须要用馅料,这就需要大量的肉类,包子的馅,大概是半两左右的肉,一般的精肉和一般的肥肉和肉皮之类,4万个包子,差不多就是200斤猪肉,半天消费大半头猪,小一点的,甚至是一头。

    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耗,甚至会影响到肉类的平衡,慢慢的,当供需关系出现了不均衡之后,肉类的价格必然上涨。

    这直接关系到整个成本和供应量的问题,肉类供给在苗家庄本身就是很高的,120名训练的长弓手的,按照要求,一天是肉4两,这就需要30斤肉,几乎七八天就一头大肥猪,只能够去买肉,可是一天8万个馒头,平均2个一两,就是4000两,几乎一天快两头猪。

    直接购买肉,那么的不太划算得,也没有那么大的量直接去养殖户里面买猪,这几乎便宜30%,屠夫也要赚钱,特别是猪大骨,肥肉,还有一些内脏之类的,清理一下,还是可以吃的,味道不错的,完全可以固定一天杀两头,为此,专门在苗家庄请到一个屠夫也未尝不可。

    当然了,有机会的话,可以进行养猪,苗家庄几乎是不错的了,整个庄子最少养了700头猪的,算是有经验的,为了未来的发展,可以扩大一些规模,原来养育一两头的,现在变成四五头,看起来,是远期效应,现在还展现不出来的,可是未来,却很重要,当苗家庄的规模扩大的前提下,肉类供给可以跟得上销量,更加节约成本,也增加家庭收入。

    包子有馅料,馒头没有,馒头和包子的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小麦,小麦是不能够直接吃的,必须要磨成面粉,才能够吃,因为现在,免费使用量增加,原来用石磙磨面的方法跟不上形式了,不得不加派了人手,甚至是制作更多的石磙,这还是大型牲口增加的前提下,否则的话,只是这个磨面的手工劳动,耗费的壮劳力都要多。

    对于此,赵信有解决的方法,靠近苗家庄有一条河,河水的流动速度还不错,他可以一个水车就好了的,水车不但可以帮助灌溉,还可以带起磨坊,为以后积累经验,

    水车这东西,并不是跨越历史的黑科技,在三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当时因为轴承不过关,多是一些的人力翻车之类的,到了唐宋时期,渐渐的改进,可以用水里推动,因为古代知识的流动性不强,加上地方保护和敝帚自珍的想法,流传的并不广泛,最少说,保州这边没有。

    这可是好东西啊,水车不但可以在水力的推动之下磨面,也可以成为灌溉的主体,小河是海河的支流,水量不小,如果有水车帮助之下,再完善干渠条件,整个苗家庄水浇地的面积,差不多能够增加3倍。

    不要小看这些,水浇地比起普通的旱地,收成上面,多个50%,这是正常,苗家庄数万亩的土地,只有不足4000亩是水浇地,就分布在两条小河的旁边,只要完善沟渠,水车从河水之中打出来的水,就可以充斥在整个苗家庄,到时候,多了几倍就是多了1万亩以上的水浇地,对于粮食整体的提升幅度,相当的可怕。

    肉的问题,可以放一放的,那个暂时影响不大,一个10来万,甚至加上保州,几十万人口的军州,每天一两头猪,造成的影响不大,真的这里少了,完全可以到别处购买啊,保州靠近海河流域,交通便利,就算是从海州乘船到大名府,也不会超过10天的时间,真不行,就到大名府去购买。

    面粉的问题,不得不解决了,之前,赵信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伴随着销量的逐步上升,村民手中累积的面粉,一点点的消耗,甚至连苗远都看出来了,这几天,从工人之中挑选出了三十多个精壮,专门去做面粉,甚至还占用了部分的牲畜。

    这才是每天平均8万馒头的样子,如果未来,进一步扩大,从保州走向其他地方,甚至只是整个保州的城镇乡村,这个需求量就非常的庞大,人力有些杯水车薪了。

    水车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后世风车的样子,那是一个玩具,被风吹着,就可以转动,水推动,同样如此,只是多了一个可以济水的斗就好了。

    稍稍回想了一下,画出了一个图纸,让木匠和铁匠照着造,村里没有合适钢材,在赵信收集的兵器之中,有一些宝物类的兵器,材料极好,可以用作主轴,比木质的,或者是铁质的都经久耐用一点,他直接给了材料,让铁匠帮忙加工成型。

    铁匠看到这个材料,惊呼连连,这可是千炼钢,在武器用钢之中,分为普通的铁,精铁,钢,百炼钢,等简单的几种,大部分的步人甲和禁军用普通装备,都是用铁的,最多是冷锻工艺之下的铁,精钢,钢,百炼钢,按照等级的不同,会制作不同的武器,到了小队长就可以用精铁了,必须要中层军官,才会用得到钢。

    这其中,薛玉和孙吉是不同,这个千炼钢,就来源于孙吉手中的一把长刀,他的硬度和韧性都相当的不错,在卡牌系统之中,属于最出色的一种,被挑选出来作为轴承。

    看着铁匠激动不已,刀剑,永远都是铁匠体系之中,最顶级的工匠才能够制作,可是对于赵信而言,无所谓。

    这些材料本身就是刀剑的材料,想要把它打成刀剑,他直接复制出来就好了,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有一段时间就能够开启2级了,刀剑还不容易。

    从后世走来的他,知道武器永远都是第二重要的,关键是生产力,就跟长弓一样,他的优势永远建立在优秀后勤的基础上面,二战时期中日两国,一些国外的优秀步枪到这里,水土不服,原因无他,后勤,中日两国的生产力都相对薄弱,只有掷弹筒,三八步枪这样的简单武器,对于后勤压力不算太大的武器,才是是中日两国发展的重点。

    北宋不存在抗战时期中国的问题,能够建立起一个生产力惊人的手工作坊,进一步压低人工的成本,让一把箭的成本降低七八成,让产量提升七八倍,长弓就拥有了类似于热武器的钢铁投放能力,个体优势就再也无法展现到了军队之上,反倒是结成战阵,令行禁止,拥有很强的钢铁投放能力宋军,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

    之前的宋军,面对着的对手的骑兵优势,只能够结阵,用重步兵保证防御力,被动的抵抗,现在,只要有步兵和重步兵固守住,后方的长弓兵一直射就好了。

    射程在200步以上的长弓手,对于任何的兵种都有巨大的威胁,或许他的移动力不快,无法追的上敌人,可是只要是固定野战,也没问题,1箭不行10箭,10箭不行100箭,用资源和武器,取代人的作用,把战争,从战术上面,改变到资源上面,发挥出宋朝的最大威力。

    甚至未来,当战争胜利了,从另外的方面,解决了马的问题之后,这些长弓兵和步兵,也可以成为骑兵,不能说是骑兵,只能够说是骑马作战的,跟后世的满清八旗一样。

    在后期,满清八旗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转化为重步兵了,还是那种骑马作战的,一旦接战,由一部分轻重骑兵压制,重步兵下马结阵,然后集团冲锋打赢战争,这是满清八旗制胜的法宝之一。

    这些都是后话,简单的提点了几下,就降低了某方面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赵信还对制作馒头的作坊走了一圈,进行了调整,这个调整,主要就不是原材料上面了,而是生产的方式和统筹。

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 卡牌() 
当天晚上,跟着馒头的车队一起回归的,是牛羊市场的运输车队,300多头生猪猪仔进入到苗家庄,按照之前的分配方案,首先保证长弓队的家庭,还有工坊的家庭,他们是首先需要满足,剩下的慢慢补足,整个苗家庄差不多400户人家,未来会保证每户人家拥有5…8头,到时间,可能是总共超过1000头的猪仔。

    伴随着这一批猪仔的到来,整个苗家庄就掀起了打猪草的热潮,虽然说,现在苗家庄的劳动力,略微有些不足。

    在长弓队抽取了100人,这部分全部都是最精壮的,身体最好的,馒头工坊也占据了800人,当然这部分人之中,多是健妇,成年男子不多,两者结合之下,超过三成的人口,还有超过一半的劳动力被占据,剩下的,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居多。

    养猪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特别是现在,在粮食问题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方面,一头生猪,只要能够经过一年的喂养,可以出栏的时候,利润惊人。

    按照目前,喂养的消耗和毛猪的价格,一头猪一年出栏,有一半的收益来说,一头250斤左右的大肥猪,毛猪的价格大概是30文左右,只有肉类价格一半,一头生猪的价格是在七八贯左右,一半的利润大概可以赚到4贯钱。

    看起来没有馒头工坊赚得多,不是每一个人都在馒头工坊之中工作,一个六口之家,只要有两个10岁左右半大的孩子,还有一个成年人偶尔照应着,就能够养5头猪,也就意味着,每年20贯的收入。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用粮食来喂养,如果不采用粮食,用猪草,用一些剩饭,或者是其他的麦麸等不适合人吃的东西喂养的话,这个利润率就会更高,每天只是支出了一部分人工,加上少量的不值钱的粮食,就可以收获大部分的收益,最多付出猪仔的钱,这样可能每一头的收益高达七贯左右。

    这不是一笔小钱,5头加在一起,就有30多贯,这几乎又顶的上一个半馒头工坊的工人的收入了,赵信负责回收,那就不考虑是不是能够卖掉的问题,有多少收多少,这就进一步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

    再说了,赵信不回收,就没有市场了么?馒头工坊的火热,几乎每一个人都看得到,猪肉不愁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养了一头大肥猪,可能要遇到机会才能够卖掉,这是之前人们的看法,现在却改变了。

    只要馒头工坊不存在大的问题,猪肉的销量是不愁的,每天差不多要消耗几十头猪,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实际上,苗远已经发现了猪不太好买了,以往七八万个馒头,才20头猪,对于10多万人的保州来说,影响不大,可是这个数字增加到了40头,而且未来还会逐步的增长的前提下,这就是大问题了,苗远还发现,猪肉的价格在缓慢的增长,虽然只是一两文的涨幅,可是的确是在增长。

    在询问过赵信之后,苗远已经开始决定,不再本地购买集中购买,而是分散购买,负责购买的人员已经出去了,会在海河流域的30个县城之中,分别购买一批的生猪,每批在30头左右,并且会附带着购买一部分的猪仔。

    这样的话,就算是目前的用量,一天50头,甚至更多的猪,平均到每一个的地方,不过是增加了两头,对于超过万人的县来说,影响真的不大。

    养殖业就这么开启了,一个村庄,养了几乎跟的上村庄总人数的猪,这在北宋,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一般一个四五百户的村庄,能够平均每家养上一头猪,已经算是富裕的村庄了,大部分可能要四五户才能够喂养一头猪。

    这也是猪肉价格高的原因,可能普通百姓,要到逢年过节,才能够咬咬牙,买上一两斤猪肉,包饺子打牙祭,这也是穷人的孩子,最喜欢过年的根本原因。

    生猪的落地,加上未来喂猪,是一家一户的小范围养育,又在6头以下,稍稍注意一下猪圈的卫生,这一点,稍稍提醒一下,就可以了,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或者是病害。

    养猪也开启了苗家庄的养殖业,从猪的上面,看到了一些福利,一部分人,还多抓了一些鸡鸭,还有一些羊,算上牛马等大型牲口,苗家庄的牲口数量,远比人更多,也算是成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养殖业的开启,在酵母没有彻底的提纯解决,在卡牌上面点亮之前,就只能够依靠一家一户的散养,这些不同赵信投入多少的精力,赵信也从赚钱上面,重新把目光放回到了卡牌系统。

    到了苗家庄,一环接着一环,长弓队关系到整体的安全问题,这是必须要优先解决,馒头生意关系到赚钱的问题,还有调查保州的情报,这些全部步入了正轨,就没有那么的着急了的,很自然的,赵信必须把目标放在提升自身实力上面。

    卡牌系统即将升级了,实际上,早就只差一两千了,可是进入到苗家庄之后,提升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在运河之上,冒险进入到南乐县城,让赵信获得了最少7000个的点亮数字,又发现了丹木的进入,最终没有逃掉,却极大的缩短了跟保州之间的距离,他们遇袭的地点,距离保州,快马一天就可以到达。

    在运河袭击的时候,他们还在大名府的附近,对方的后手会很多,一层接一层的攻击,哪怕是赵信,也未必能够全部抵挡下来,说不定,就只能够放弃一部分人,孤身上路,甚至对方下狠手的话,重兵围困,就算是孙吉也未必能跑。

    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把整个南乐县城给地毯式的搜索了一圈,基本上把南乐县能够点亮的绝大多数的物品给点亮。

    当时是8400多,还差1500左右,进入到苗家庄之后,专心放在长弓队和馒头工坊,除了制成品完成了几十个点亮数字,也就是在苗家庄的时候,一些庄户人家拥有的,在县城里面没有的物品,获得了几百个点亮,现在总数艰难的突破了9000,还有1000左右才能够升级。

    赵信在苗家庄立足了,有馒头获得的情报和120个训练步入正轨的长弓手,自保无忧的前提下,最好的提升就是卡牌升级。

    2级代表这完全不同的概念,一级之中,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东西是简单的人工造物,其他大部分都是天然的动植物材料和简单的人工造物。

    人定胜天,人在自然界,无论是力量,还是速度,都是属于较差的那种,之所以能够的占据整个地球,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在于利用工具和使用工具。

    一个拿着精锐铠甲和武器士兵,可以对付大部分的凶猛动物,甚至发展到21世纪,一个带着机关枪或者全套的单兵作战武器的特种部队,可以对付几十头狼,这是草原上最怕的动物。

    2级相对于1级,人工造物更多,这从现在点亮的部分卡牌,就可以知道,虽然无法具现,可是把这些卡牌分类汇总之后,就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

    卡牌升级对于赵信的实力提升不言而论,无论是2级之后,可以具现更多卡牌,禁军装备之中,除了少数的简单的制式单兵装备,其他的装备都是一级的,稍稍大型或者复杂的装备,却是2级的。

    比如说,床弩,步人甲,神臂弩等等,当然了,孙吉和薛玉他们手中的精品武器,也都是2级,这些都是对于守城,有着巨大好处的武器,虽然不能够随随便便的露出来,可是在调查到保州已经兵变的前提下,拿出来自保是没问题的。

    没有急于点亮,时间不怎么凑手,无论是长弓队还是馒头工坊,他们所需要使用的,都是一级卡牌,没有必要强行的升级到2级,1000个卡牌,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要想全部点亮,就需要弄到足够多的动植物资源,这是最省力,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

    这需要调动不少的人力,之前两项工作占用的人力较为庞大,不太适合,现在,那两项工作完成,人手有了一定的减少,再加上现在,猪仔的进驻,苗家庄对于猪草的需求量上升,不少人会进入到山林之中打猪草,天然给了采集动植物提供了机会。

    赵信也不会是一毛不拔,每一个点亮,他会提供10文的奖励,以此来激励人们的热情,并且在苗家庄专门开辟了一个房间,放置已经点亮的标本,以加快效率。

    赵信的动作,让本身就热闹的局面,就如同再浇上一勺油一样,更加的火热起来,只要找到一种获得认可植物,或者动物,都可以得到10文钱,这可是好事情啊,这是摆个的钱啊。

    在听闻了这个事情之后,整个苗家庄乱了,植物动物,周围太多了,当天,就有人拿着无数东西,蜂拥而来,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一些猎人捕捉的动物,源源不断的物种,汇聚到了苗家庄,拿到了赵信的面前,吵嚷这让他来鉴定。

第一百五十三章集 商和猪下水() 
逢集,是民间的一种说法,有些地方也称之为赶集,是中国农村传统的一种商业活动,用逢和赶这两个动词跟集市相结合,这是一种动态的集市,是为了广阔的农村来准备。

    单独的一个村庄,就算是苗家庄这样,很庞大,人口众多的村庄,也不可能每一样东西都有,距离县城比较近的,可以前往县城去购买,可是比较远一点的,就不行了的,往往会在10…15里的范围之中,自发的寻找一个大一点的村庄,作为中心村庄,然后以每隔几天的形态,组成集市。

    在集市之中,会有周围村民自发交换物品,也会有一些专门针对集市的商家,提供物品过来,总之,集市是满足了普通的农民对于商品的需求。

    苗家庄很大,很自然的就成为了中心村镇,周围15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差不多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子的,或许靠近保州城那边的,会选择前往保州,在保州另外一段的,肯定要前往苗家庄了。

    说实话,苗家庄人口众多,购买力强大,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市场,这也是苗家庄成为集市的一部分原因。

    算上之前耽误的时间,差不多十来天的时间,没有逢集,周围的人都等急了,一些身在保州的商家也有些着急,每一个集市,是普通的百姓兑换东西的场所,也是商家销售的场所。

    哪怕是到了后世,现代化发达的后世,集市也是农村常有的交易方式,虽然农村的购买力不足,可是量能巨大,对于品质的要求不高,平日里面没有什么生意,逢集才有,这样甚至诞生过一些专门围着集市存在的流动商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