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有信王护着,就凭此血书,不论真假,杂家都会真的去结果了杨涟。

    “督公,杨涟六人既已严密关押,于我等已无妨碍,我等就不用再去管他。留他们一条残命在诏狱养老鼠吧!”

    看出魏忠贤的不甘愿,冯铨轻描淡写的把六君子抛到一边。

    “都没了旗帜护身,东林党还敢推波助澜的如此闹事。我等正好借此风头进行第二步计划。”

    冯铨看着魏忠贤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道:“请督公查封东林书院,抓捕高攀龙。”

    崔呈秀闻言身子一震,终于走到这一步了吗?

    高攀龙在东林党的地位,可不是杨涟等人可比的,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东林大佬。

    东林书院的建立,就有高攀龙的功劳。他是东林党的创始元老。在东林党,他素与顾宪成并列,有高顾之称。

    高攀龙论著的身本论、天下一身论、身心论更是东林党的思想源泉。

    论在大明文人阶层的名气和地位,高攀龙远远高于杨涟。

    如此著书立说、开创流派的大佬,怎么敢动?

    虽然崔呈秀就是因为高攀龙的弹劾,走投无路下才投靠的魏忠贤。

    崔呈秀也非常痛恨高攀龙,但高攀龙的文士名声实在太大了,崔呈秀真心不敢对他下手。

    “唔……”魏忠贤沉吟片刻。

    魏公公虽然不是文人,可他也知道,一碰高攀龙,那就与东林党真的是不死不休了。

    值得吗?

    想想自天启元年至今,他与东林党的恩恩怨怨,魏忠贤痛下决心。

    谈什么不死不休,双方早就势同水火了。

    东林党几时想与杂家和解?

    他们连同是文人的异党,都无法容忍,何况杂家!

    既然双方完全无可化解,现在他们又挡了杂家的通天大道,那就彻底的做个了断吧!

    问什么值不值?

    只要能达成杂家的心愿,一切都值。

    “小冯,用什么名头?”魏忠贤脸上松弛下来,微笑着问道。

    崔呈秀浑身巨震,他知道,魏公公已经做出了他的选择。

    冯铨欣喜若狂。

    他本来还在心中组织语言,想再努力劝说一下魏忠贤。没想到魏公公这么快就下了决定。

    魏公公的这份决断,啧啧。

    东林党,你们的末日到了。

    “督公,名头就在东林书院上。”

    冯铨脸上也带出微笑。大仇可期的愉快心情,让他的脑筋也转的格外快。

    “此话怎讲?”魏忠贤一时还没想明白。

    此计好毒。

    崔呈秀倒是瞬间明白冯铨的想法。

    可他真不愿执行此计,这是真正挖东林根子的绝户计,会得罪整个文坛。

    冯铨却与崔呈秀心思完全不同。

    他就是冲着搞垮东林党来的,计不绝,怎么能彻底击溃东林党。

    “督公,偌大的一间书院想维持下来,资金从何而来?”冯铨笑着反问。

    “妙啊!小冯,好计、好计。”魏忠贤顿时明白过来。

    那么大的东林书院想要维持运转,每年所耗资金可不是小数。

    东林书院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

    不外乎亲近东林的人掏的捐款和拉来的赞助。

    那这些资助东林的钱又从哪里来的?

    以那帮风流倜傥的文士习惯,绝不可能是自己掏腰包。

    肯定不是向富商豪强打秋风,就是挪用公努。

    相比打秋风,挪用公努的比率更大一些。

    这是多好的罪名!

    这远比六君子那种粗糙炮制的罪名,来的更名正言顺。

    那些东林名士,一向视这种助学行为,为扬名之举。

    估计赞助的钱款,没人会故意隐藏,应该会很好打听。

    高攀龙也不会例外。

    用这个罪名去抓高攀龙,多么的名正言顺、无可挑剔。

    高攀龙是东林书院的主持者,东林书院的所有捐助名录和来往账目,他肯定会有所掌握。只要能从他手中撬出账本,那整个东林党都在掌中了。

    魏忠贤和冯铨相对大笑,两人的影子在烛火映照下摇摆、扭曲、张牙舞爪似要择人而噬。

    “既如此,督公,可让苏松织造李实就近探听信息,挑选证据确凿之人上报。”

    崔呈秀恍惚一下,赶忙进言。

    东林失败在即,他可不想因为东林误了自己。能抓高攀龙,也正好为他报那昔日的一箭之仇。

    魏公公已经决断了,那他就紧跟魏公公步伐,安排具体实施吧。

    东林党大肆传扬血书内容的消息,传到朱由检耳中。

    朱由检放下手中的船模,轻叹一口气。

    杨涟的血书是真的。

    那是杨涟受刑醒来时,认定自己必死时写的绝笔。

    血书被一个狱卒拿走了。

    朱由检还清楚的知道,那份血书卖了50两银子。血书也的确是东林的人买走的。

    因为那个狱卒本来就是夜来香的人。

    朱由检真没想到,东林党会那么迫不及待的把血书内容传的天下皆知。

    这是恨杨涟不死吗?

    如此行径,东林党不是真的愚蠢,就是别有用心。

    想来,应该还是后者居多。

    他们还真以为魏忠贤好对付?

    他们是真不知道魏忠贤疯起来到底有多可怕。

    魏忠贤就是一个混混赌徒,他最不缺的就是孤注一掷的气魄。

    东林党一再如此激烈的刺激魏忠贤。

    当魏公公最激烈的手段降临时,看东林党人是否还敢再做秋蝉之鸣?

    只怕到时候都成了噤若寒蝉吧。

第一O二章:苏州民乱(求票、求收藏)() 
天启四年10月

    苏松织造太监李实,举报原苏松巡抚周起元贪污公努10万两。

    以此为引,魏忠贤向东林党发起全面攻势。

    针对周起元,魏公公直接安排东厂番子出京去抓人。

    魏忠贤吸取了六君子案的教训,直接派遣东厂中他的忠心部下,意欲将案件走向牢牢掌控在手中。

    这事关连根拔起东林党的大事,魏公公实在不敢再相信锦衣卫的办事能力。

    还是东厂,魏公公更放心一些。

    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

    事情还是发生了魏公公意想不到的变化。

    负责抓捕周起元的东厂番子出事了。

    准确的说,是负责抓捕周起元的一部分东厂番子出事了。

    周起元免职后,住在家乡福建漳州。

    负责抓捕他的东厂番子,千里迢迢的从京城出发。

    番子们路过苏州,在苏州修整了两天。

    因举报周起元的苏松织造太监李实就驻在苏州,东厂番子就在苏州留下几人,负责整理李实的举报材料。大队人马还是向漳州开去。

    苏州这地界对朝廷来客,可不太友好。

    要知道,周起元有一个过命的朋友叫周顺昌,就住在苏州。

    周顺昌,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曾在朝中担任吏部稽勋主事、文选司员外郎。天启三年,东林党人大辞职离开京城时,周顺昌辞官归乡。

    周家是苏州大户、本地豪强。

    每当苏州地方与官府发生利益冲突时,周顺昌都会出面居中说合,为本地士绅争利。

    多年间,周顺昌已成为苏州本地豪绅的一面旗帜。

    碍于他交游广阔,朝中关系无数,又有东林党为他撑腰,历任苏州当地的官员都会给他几分面子。

    一来二去,周顺昌在苏州地面上,大有虎踞山中之意。

    我的地盘,我做主。

    因为周顺昌和阉党的道不同,更因为他是因阉党才病休回乡,周顺昌对阉党那是恨之欲绝。

    当初锦衣卫抓捕魏大中时,曾路过苏州。

    周顺昌就曾找上船去,想与魏大中见个面,盘桓盘桓。

    锦衣卫不敢得罪他这苏州名人,很给面子,允许了他们见面。

    可周顺昌与魏大中一盘桓就是3天。

    在苏州地界,周顺昌胆子可大的很。

    他既不害怕魏大中被抓的罪名,也不怕阉党株连。反而一心要将他的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

    都要当亲家了,那小酒当然是越喝越高兴。

    可锦衣卫受不了啊!

    他们是抓人的公差,又不是护送上任的公差。

    就算是护送上任的公差,哪也得有个时限限制吧?

    都盘桓3天了,锦衣卫实在忍不住了。

    当锦衣卫壮着胆子催促魏大中赶路时,周顺昌那时可能喝醉了酒。

    周顺昌脾气大发,他一边对催促的锦衣卫指指戳戳,一边对阉党骂不绝口,还主动报名,隔空挑战魏忠贤。

    “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

    看看,这就是苏州豪绅周顺昌。

    如此嚣张的归乡官员,东林党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作为本地豪绅,周顺昌与苏松织造太监李实之间的矛盾就更为尖锐。

    李实作为朝廷税监,与苏州本地豪强本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苏州本地豪强怎么会甘心将自家财富拱手让人。

    在抗税方面,苏州更是历史悠久,传统众多。

    远在万历二十九年,苏州就发生过暴力对抗朝廷税监的前例。

    当时的朝廷税官被打死十几人,税监孙隆狼狈出逃,才保下一条小命。

    如此的暴力抗税,最终苏州竟然获得朝廷的赦免。

    就连为首的葛成,也只关了10几年就被放了出来。

    从哪,葛成更是成为苏州最有名的英雄。提到他,苏州人都只称葛将军而不名。

    自那之后,朝廷官吏在苏州威风大减,面对本地豪强根本直不起腰来,总得忍气吞声才行。

    税监李实外放到苏州时,还兴奋欲狂。

    不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吗?

    相比杭州,此时的苏州更是富甲一方。

    来苏州钱途无量啊!

    苏州竟然是个如此可怕的地方,李实绝没想到。

    别说钱了,作为税监,他连命都要小心。

    前辈税监血的教训,让李实实实在在是不敢嚣张。

    当地更因为周顺昌的存在,使苏州本地豪强拧成了一股绳。

    任何触犯苏州本地利益的方案,都无法实现。

    李实在苏州是气没少受,骂没少挨,钱却没捞到多少。

    想想,作为坐镇富甲一方的苏松织造太监,李实差点连给魏公公送礼的钱都拿不出来。他得惨到什么样了?

    为此李实对苏州本地豪强,特别是本地豪强代表周顺昌那是恨之入骨。

    老天开眼。

    李实从东厂番子处得知,魏公公这次明显是要准备将东林党连根拔起。

    嘿嘿,只要没有了东林党的呼应,周顺昌还能如此猖狂。

    总算要变天了。

    李实喜滋滋的准备对付周顺昌。

    留在苏州的东厂番子,一边整理李实搜集的周起元的罪证;一边就在帮李实打探周顺昌的情况。

    李实是在提前做抓捕周顺昌的准备。对衙门里的苏州本地人,他实在是不敢相信。

    不过,李实还是小瞧了周顺昌在苏州本地的影响力。

    他虽然自觉做得很隐秘,可消息还是泄露了。

    东厂抓捕周起元的消息泄露,李实准备抓周顺昌的消息也同样泄露。

    苏州就像滚烫的油锅中滴进一滴冷水,噼噼啪啪炸成一团。

    不知是否有人操控,先是数百百姓上街游行,沿途大声为周顺昌鸣冤。

    随后,苏州更是有上万百姓,聚众围堵各处衙门,直接向衙门施加压力。

    这种局面下,从没见过、更没经过如此场面的东厂番子,竟然还敢出面呵斥聚会百姓?

    他们真是……

    自魏忠贤上台以来,东厂番子在京城都跋扈惯了。

    出京办差,各地方上也是高接远送。番子们那真是吃到嘴短,拿到手软。

    留在苏州的番子,明知这是天下数得着的富庶之地,却没得到预想中的好处,本就烦躁。

    又见如此刁民,完全不把代表朝廷的他们放在眼里,一忍不住,就拔出刀来。

    东厂番子还以为他们亮明身份,拔出腰刀就能镇住眼前的刁民。

    没想到,东厂番子亮明东厂的身份,刀还没全拔出来,就直接遭到胆大的刁民围攻。

    骚乱中,一个东厂番子直接就被围殴致死。其余番子被打的四散奔逃。

    死了人,事情闹大了。

    光天化日之下,聚众围堵官府衙门,击杀东厂缇骑,这完全属于民变的范畴了。

    苏州,大变将至。

第一O三章:苏州的底气(求票、求收藏)() 
苏州,官衙门前

    因为阉党要抓周顺昌,苏州激愤的人群竟然将东厂缇骑围殴致死。

    事情闹大发了。

    眼见出了人命,围堵衙门的百姓逐渐散去。

    东厂番子死了,还是死在衙门门前,事情闹的太大了。

    苏州官吏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苏州巡抚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和苏松织造李实联名向京城飞章告变。

    奏章北去,大变将至。

    苏州本地豪强再也坐不住了。

    民乱的消息一旦传到京城,朝廷随时可能调动官兵前来围剿。

    官兵一到,那肯定是玉石俱焚。

    苏州豪强可没有任何一人有造反的心思。

    利益争夺是一回事,造反可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好在这种局面,万历年间已有先例。

    经过苏州本地豪强与巡抚毛一鹭友好协商。

    双方迅速达成一致协议。

    民变引子周顺昌,自行向衙门投案。

    豪强们交出所谓的民变头领,杀人凶手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五人。

    先给朝廷一个大大的台阶。

    至于私下的交易,那就不为人知了。

    苏州巡抚毛一鹭雷厉风行,立即将五个乱民头领投入大狱,飞书向京城报捷。

    苏州民变的消息传入京城,魏忠贤虽表面镇静,心中却害怕不已。

    他虽然早有对上地方豪强的心理准备,但这一刻真的来了,他还是感到十分的慌张。

    朱由检得到苏州民变的情报,心中却大感振奋。

    苏州可不是青州那种小地方。

    历年来,浙江上缴的赋税,接近大明赋税总额的3分之一。

    而苏州上缴的赋税,占浙江赋税的2分之一。

    就因为如此,大明才有苏松富甲天下的说法。

    苏州本地的豪强,那绝对属于大明第一流的豪强。他们各方面的实力,更不是赵家那种乡镇豪强所能比的。

    魏忠贤对苏州豪强的任何处理手段,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为朱由检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

    内阁论政会上,对苏州民乱的处理,魏忠贤第一感觉就是调兵。

    不能调兵。

    可这次阉党骨干的意见,再次与魏忠贤相左。

    不同于上回对新政的讨论,本次所有阉党骨干全都投了反对票,他们所持的理由也惊人的一致:

    大兵一动,谁都无法保证苏州的完整。

    没办法,苏州在大明赋税中,所占的分量实在太重了。

    苏州传来的消息,只是暴民打死了东厂番子,又没有打砸官府衙门,更没有杀官造反。充其量也就属于民变范畴。

    民变毕竟还不是真正的叛乱。

    民变,苏州又不是没有先例。

    一旦调兵,苏州豪强被逼的真发动叛乱怎么办?

    苏州豪强要是真的叛乱,就算朝廷能顺利平定,变成废墟一样的苏州,也不是现在的大明所能承受的。

    魏忠贤这次终于尝到投鼠忌器的感觉了。

    难怪当年强势如万历皇帝,对待苏州击杀税官的民乱也只能淡化处理。

    不是他不想,是真的不敢啊。

    阉党的应急对策还没有拿出,苏州的捷报却又传至京城。

    算算时间,捷报与民乱的发生最多只隔了两日。

    这明显是官府与豪强迅速达成了协议,豪强们算是给了朝廷一个面子。

    “这毛一鹭,还真做的好官啊。”魏忠贤阴阳怪气的说道。

    “督公,这样也好。有如此一个台阶,朝廷的面子上也能过得去了。”魏广微轻声的劝道。

    魏广微说的是真心话,他入阁的心愿已经达成。多年的执念已去,他现在只想平平安安做官,真的不想朝中再起什么波澜。

    平平安安的多好,还争斗什么?

    尤其苏州此次对待的又是当地豪强,一旦开了用兵的先例,对他们各自的家族都不是什么好现象。

    能像万历年间的那种处理方式,那才是皆大欢喜的最好结果。

    魏忠贤撇了一眼魏广微,他对魏广微的谨小慎微有些不耐烦了。

    他能感觉得到,入阁后的魏广微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的冲劲,越来越跟不上了他的步伐了。

    想起现在冲劲十足的冯铨,魏忠贤心中暗想:也许真是该增加一个新的内阁成员了。

    知道魏公公不喜欢这种有损朝廷威严的处理方式。

    可这真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对各方都好。

    “督公,这样处理也好。苏州可真的不能乱。”

    顾秉谦顾不得魏公公那阴沉的脸色,也坚持这种观念。

    “今年朝廷财政虽然相对宽裕,可三大殿已经开始维修,辽东方面也绝不能少了钱晌。都算起来,朝廷手中那点钱粮,也还是紧巴巴的。”

    “要是苏州的赋税收不上来,那朝廷就缺了好大一块,肯定会影响三大殿的维修。”

    随着顾秉谦的话语,魏忠贤眉头越皱越紧。

    他明白顾秉谦的意思了。

    苏州真的不能动兵。

    一旦动兵,赋税至少今年就没指望了。

    收入少了一大块赋税,支出还要增加一大块军费。

    更不用说,动兵可能还要准备抚恤难民的费用,那支出的就更多了。

    里外里,朝廷是真的承受不起那么大的损失。

    “唉,这各处拉后腿的实在太多了。”怎么算,各处的钱都不能断,魏忠贤只能在心中哀叹一声。

    看出魏公公心中不痛快,顾秉谦问道:“督公,这毛一鹭报上来的乱民首领怎么处置?”

    “斩了吧。”冷冰冰的三个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