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造好了?”

    “按您老传的法子,现在一共制了两千斤,若是硝土能供上,每天可制得一千斤,这不,昨夜小人亲自监工,先行制了这两千斤,这是硝样,……”

    在钱磊邀功时,朱明忠抓出一小块硝,冲着空中看去,雪白的硝酸钾透着光依还可以看些杂质,但若是后世的标准来看,这些硝酸钾的纯度至多也就是95%左右,但在这个时代,这无疑是最上等的雪硝,是经过过滤、提纯的硝酸钾,高纯度的硝酸钾意味着制造出来的火药的威更大。

    满意的点点头,将手中的硝盒放下去,看着钱磊说道。

    “很好,炳奇,这事你办的不错,还有,兵器的事办的怎么了?”

    被朱明忠这么一赞,心下的石头总算落地的钱磊一听,连忙答道。

    “回大人话,现在除了府学作坊里的工匠外,城内外还有38家铁匠铺都在给您老打造兵器,最迟明日,定能把兵器打造齐了,还有您老要东西也都差人送到府学了!”

    “好,炳奇,那几件事,你亲自去办,若是办不好……”

    冷哼一声,朱明忠瞧着钱磊便是冷笑下,那冷笑却让钱磊只觉得脖颈处一凉,连忙磕头表起忠心来。

    “大人放心,小人,小人绝不敢耽误大人大事!”

    在钱磊表忠心的时候,朱明忠却喊来了于树杰,将军营中的事情中的事情和他交待一番后,便径直离开了军营,相比之下,现在那件事更重要,至于军营这边……单靠这些匆匆训练的熊兵是挡不住清军的。

    待朱明忠走出数丈后,身边原本跪着的刘三等人才轻声提醒道。

    “长吏,长吏,大人走远了!”

    这会钱磊才抬起头来,对那杀神的恐惧,甚至已经到了他骨子里去了。瞧着远去的朱明忠,像是长松口气似的嚷道。

    “快,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扶我起来,耽误了大人的大事,他砍我的脑袋,我先把你们的脑袋给砍了!”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如果大家对故事的情节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在群里私信无语,另外欢迎报名龙套!

第70章 药坊(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70章

    位于城内城隍庙一带的校场,除了校场之外,在校场旁还有一片用竹墙圈起的土地,现在这片空地已经变成了一个作坊,城内最大的铁器作坊,在竹墙内,两座新起的化铁炉两天前便已经点燃了,上百名城内以及附近乡下工匠在那里忙活着,将炉中的废铁熔化成铁水。

    虽然只是座县城,可江阴城中却就是不差各类工匠,在往年里这江阴城的织布业最为兴盛时,这城内外有纺车、织机又岂下数万台,城内外更有数千名木匠、铁匠、铜匠各类匠人制造各种纺车、织机。这些年虽然经过了江阴屠杀之后,加之兵荒马乱的,使得这棉纺业早已衰败,可国人的恋土情结却使得匠人大都仍留在城内,也正因如此,才轻易寻得上百名工匠,被聘于此为军中制作各类兵器。

    进入作坊,朱明忠便看到木架上的一柄柄长约七尺有余的长枪拄靠于架上,这是工匠们为镇军打造的装备,一种最廉价、最普通的兵器,之所以选择这种武器,仅只是因为它廉价,易造,大江南北的军旅大都以此为武器,甚至就连同清军入关后招募的几十万绿营兵,同样也是自备的也是红缨枪。

    “哎,等将来有了火枪……”

    瞧着那一杆杆没有红缨的长枪,朱明忠只是在心底叹口气,明末有火枪,而且使用极为广泛,因为未经满清禁用火器,所以即便是在江南,民间亦有许多鸟铳,甚至在之前募勇的时候,其中也上百人携鸟铳投军,可是那些鸟铳的威力,着实不让人满意,虽说鸟铳与欧洲的火绳枪结构相近,可是其口径偏小,口径大约只有一厘米左右,这种火枪别说是百米开外的威力极为有限,有时候,甚至说是连五十米内,都不一定能打穿重甲。

    在朱明忠看来,火枪,至少应该是燧发枪,就像长管褐贝丝那样的滑膛燧发枪,不过现在他并没有时间去制造燧发枪,甚至都没有给他时间去制造大口径鸟铳。

    一个月!

    三十几天后,郑成功就会兵败南京城下,这三十几天的时间,别说是重新研制燧发枪,就是大口径鸟铳也很难造出,毕竟时间有限。

    不过虽说如此,朱明忠还是令工匠们试制口径为六分三厘的“大口”鸟铳,其与欧洲同期火绳枪口径相当,其射程至少可以提高一倍,只不过制造火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完成一根铳管的制造,从最初将熟铁打制成铁板上钉到磨膛就需要十数天时间。

    现在朱明忠倒是想着在郑成功兵败之前,能像许多架空小说中的主角一样,推出一堆火枪兵,然后再配长矛兵,弄出一个中国的火绳枪方阵,可问题是,根本就没有时间。

    没有火枪兵、甚至没有多少弓箭手,想要在将来打败清军,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在作坊最后方的工棚之中,几座泥垒的炉灶上支着几口大铁锅,不远的棚间内堆满了提纯过滤后的硝酸钾、硫磺,以及精制的木炭,这里便是工匠坊内的火药坊。与平素不同的是,那些从城中炮竹行里请来的工匠却没有如往常一般混药,只是按照要求将硝土、硫磺精制。

    朱明忠人未进工棚,那此工匠便纷纷跪下磕头。

    “小、小的,见过守备大人!”

    看着进入工棚的朱明忠,工匠们都显得有些紧张,毕竟千百年来,国人对官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敬畏,而他们这些匠人更因身份地位极为低下,自然更不敢造次。

    看着眼前跪成一片的工匠,朱明忠连忙说道。

    “诸位,快快请起!赵公子,这是作甚!大家都起来,都起来!”

    连忙将最前面的赵士棋扶起来,他是赵记炮竹行的少东家,最擅长的就是配制各种火药,不过这几天,在这里倒是学了不少新奇的法子,而他对于传授这些法子朱明忠,更可谓是敬佩之至极。

    朱明忠自然不知道赵士棋又对面前的工匠说道。

    “各位以后见着朱某,切莫再行此大礼,我过去和大家伙一样,也就是普通人,若非局势逼人,估计,这会还和各位一样,也是走南闯北,靠着医术吃饭!以后在这匠坊之中,一率不准行跪礼!这规矩,就这么定下了!”

    简单的客气之后,朱明忠便走到工棚中,仔细查看了一下那些硝酸钾、硫磺以及木炭,看着粉状的硫磺与木炭便询问身边的赵士棋说道。

    “这些都过了筛?”

    “回,回大人的话,都用米粉筛过了一遍!”

    这会赵士棋倒不像先前那般紧张,毕竟他也算是见过场面的人,这硫磺、木炭过筛是朱明忠特意要求的,中国古代制火药只讲究把原料舂成细粉,然后便加以使用,而西方则要求原料用细筛筛出粗粒,只保留细粉,从而易于制药,让原料结合更紧密,以增加威胁。

    用手捏了点原料,在指尖感觉下,感觉炭粉、磺粉皆像米粉般细滑后,朱明忠才满意的点点头,又走到了一旁支锅的工棚中,在众人的不解中,他手指那口不过只两尺的小铁锅说道。

    “先在锅里倒七斤五两硝!”

    这?

    这自古以来都是在木舂里混药,那有在铁锅里混药的,赵士棋连忙出口提醒。

    “大人,”

    许是有些放松的原因,赵士棋的话一出口,他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可是江阴守备,看着好说话,可万一惹恼了他,到时候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来,于是那话硬是憋了回去,那里还敢提醒这位大人不能在锅里混药。

    别说是他,就是其它人也无不是诧异的看着大人,混了这么多年的药,他们自然知道,不能在铁锅内混药。在众人的不解甚至紧张中,工匠用量药的精秤称了七斤五两硝雪硝,然后倒入锅内。

    “再些净水!”

    “将军,是滤过的水吗?”

    赵士棋轻声询问道,炼硝用的水都是用多层麻木滤过沉砂杂物的净水。

    “对!”

    在赵士棋将一桶水倒锅中时,朱明忠接着说道。

    “不要加多了,漫过两指就行!”

    呃,第68章不是漏发了,而是……被禁了,开车失败了,痛苦,回头看看能不能解禁!大家推荐票安慰一下无语吧……泪奔了!

第71章 颗粒化(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71章

    在众人的不解之中,朱明忠继续说道。

    “以后过滤水,可以用一个两尺长的竹筒,竹筒的一头不要去撞竹节,在上面钻几个孔,然后再塞进一些棉花,然后用布将石子、细砂、木炭包裹起来,并用细绳系好,再把它们都塞进竹筒内,这样几次过滤之后的水,会更干净一些……”

    向他们讲解着如何过滤水的时候,朱明忠在心底想到,也许,可以制造一些净水过滤器供军队里使用,毕竟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够保证饮水安全的话,就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

    回头可以制造一些,反正这些东西又不值钱。

    在锅里的水加好之后,接下来就简单了,无非就是起火煮熬,升火后朱明忠不断用木铲划着锅中的硝,

    赵士棋和一旁那些少则造了五六年多则造了十几年火药的工匠,无不是惊讶的看着这一幕。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守备大人在干什么。

    难不成守备大人对他们炼的硝不满意还要再炼一次?在众人的疑惑与不解中,待锅中的雪硝在铁锅里沸腾之后,就看到朱明忠用木铲取少许硝水向下淋。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当的硝水成白蜡状长条不再向下滴落时,见硝已经熬好了,朱明忠连忙吩咐道。

    “立即熄火!”

    在炉膛内的火被熄灭后,朱明忠观察着锅内的如蜡条般的硝,待其不再沸腾后,又对赵士棋吩咐道。

    “把称好的木炭粉拿来!”

    在赵士棋慢慢将一斤木炭粉倒入锅内时,朱明忠则不断用木铲搅拌,直到将其完全混合后,朱明忠才用手指感觉了一下锅中硝炭的温度,感觉其只比手指稍热,便又倒入定量的硫磺粉,继续令人搅拌。

    “赵东家,这是湿混火药,相比于舂混更安全一些,而且原料混合更充分,药力更大!”

    尽管朱明忠更希望用装有木球的木制转鼓中混合火药,那样原料混合才能最为充分,不过因为暂时还没制出混药木鼓,所以暂时先采用这种湿混法,不过虽是如此,相比传统的舂混造药,它的威力也大出不少。

    “好了,现在把药取出,放到石碾上!”

    “是,是……”

    赵士棋唯唯诺诺的应着,造了十几年的火药,他根本就看不懂这些,只是唯唯诺诺的应着,石碾上的青石滚是普通的青石滚,不过碾盘却是用木头制成的,待十几斤火药倒上碾盘上,一名工人便推着石滚转了起来。

    “用石碾碾压,一直要碾到药发灰白色,碾的时间越长,药力也就越大!”

    除了“无牌游医”之外,作为一个标准的宅男,如果说有什么优势的话,恐怕就是朱明忠看过太多的杂书,而这种火药制造法,则是他从诸如民兵爆破手册之类的电子书上的学到的,在碾压火药时,不时的朝火药上喷洒着水,半个时辰后,曾是黑色的火药变成了灰白色,再接下来便是造粒。

    在没有造粒设备的情况下,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将锤制好的火药放进瓷盆内,倒入用米汤再用木铲搅拌,直到拌合成用手一捏可以成团的药团,再用抓着药团来回搓动过筛,从而得到大小一毫米左右的火药粒。

    造粒后得到的药粒有尖角且表面显得有些粗糙。在运输时会因为振动,尖角将被折断,导致药粒容易磨损。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朱明忠又授意赵士棋等人将火药装进皮鼓,皮鼓是装在制陶盆的转盘上,随后不停踩着转盆皮鼓高速转动起来,随着皮鼓的转动,药粒的尖角被磨去,使其表面圆滑,降低其对摩擦的敏感度,而且还能填塞表面上的小孔,使火药粒的外表面致密并减少在运输时药粒掉末,滚光后的药粒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甚至还能提高威力。

    滚光后的火药又被倒进粗棉袋内,从而火药粒表面的粉末清除去,布袋的两端是系在鼓形轮架子横板上。当架子转动时,约占布袋容积1/4的火药由布袋的下端落到上端,并再由上端落到下端,而药粒的表面就为布所擦净,一部分的粉末通过布孔撤到外面,一部分粉末就附着于布上。

    最后十数斤像小米粒般火药便置于布上,开始在正午的骄阳下晒干药内的水份,待过了一个时辰,朱明忠拿起一小把的火药粒,在手搓动的时候,可以听到清楚的搓响声,松开手的时候,也看不到掉落的火药,这时他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看着周围的工匠,吐出两个字来。

    “成了!”

    这火药便是颗粒化的火药!其威力远大过粉末状的火药,也正是朱明忠所需要的!

    或许这些火药的威力,远不及后世的火药,但是至少相比于这个时代的火药,有一定的进一步,毕竟这种制药方法,是结合了后世几百年的经验制成。

    “赵东家,你们记住这个法子吗?以后制药,就按将这个法子来,等将来有条件了,咱们再用更好的办法!”

    更好的办法自然是将硝以及硫磺进一步纯化,这是增加火药威力的不二选择,当然还有就是利用木制转鼓以及大型石碾制药,现在……一切因陋就简吧!

    “小的遵命!”

    在赵士琪等人唯唯诺诺的遵从了朱明忠的吩咐后,朱明忠便离开火药坊,朝着铸铁坊走了过去,就在他人还没走到那的时候,一个传令兵却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秉告大人,招讨大将军于昨日攻克镇江……”

    什么!

    大将军攻克镇江了?

    传令兵带来的消息,让朱明忠的神情猛然一变,他没有想到会这么快,现在镇江既然被郑成功夺了下来,那么前往南京的最后一个障碍也就被拔除了,在这种情况下,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更短了……

    镇江、镇江,镇江之后就是南京了,眉头紧锁着,朱明忠的神情变得凝重,心底只剩下一个念头。

    时间真的够吗?

    呃,这个民兵手册中的效果到底如何,无语不是专家,并不清楚,但至少应该好过土混的,应该会比机混药稍差,未来会用机混……求推荐、求收藏……再不敢开车了……下次开飞机!

第72章 红豆山庄(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72章

    常熟城东的白茆港的红豆山庄,原名碧梧山庄,始建于宋末元初。因数十年前,山东副使顾玉柱的次子顾耿光从海南移来红豆树,因而改名改名红豆山庄,庄园后归来顾玉柱外孙是钱谦益。

    从九年前起,从苏州返回常熟,钱谦益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而这几年,更是多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

    现在郑成功、张煌言率水陆大军再度北伐,连克数镇的消息,更是令钱谦益欣喜若狂。这一晚这红豆山庄内显得很得热闹,镇江克复的消息,只使得钱谦益整个人都显得特别愉悦,在山庄的凉亭内他摇着头,吟诵刚刚作出的诗作: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而魏耕则以箸击碗相和,丁继之一旁颔首,柳如是盈盈地望着钱谦益,此时的四人皆已微醺,可那神情中却透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在这一刻,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

    这些年,他们一直苦苦等待着这一天,而现在,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尽管这一天还没到,但至少,希望就在眼前。

    “好一个“坐看江豚蹴浪花”,妙啊!美哉!”

    魏耕首先大声叫起好来。

    “楚白,你说这句好,我倒是喜欢“十年老眼重磨洗”。”

    丁继之接着说道,在说出这句“十年老眼重磨洗”时,那神情甚是欢喜,似乎他又看到了重新穿上箱底子压箱的那些汉家的衣裳,看到了汉家的衣冠。

    “老相啊!咱们等了何止十年。”

    钱谦益极为感慨地说道。

    “蒙公,现在您的苦心终于眼瞧着要实现,这十几年来所受的委屈也能洗脱了。那些骂您的、辱您的,就要成为过眼烟云,正像是这诗中的“浪花”一般,会消弥于无形!”

    丁继之这番话,让钱谦益的心情一下子有了转变,他的神情先是沉重,然后又似解脱,随后他又用略带哽咽地话语说道:

    “河东君,你听到了,日后提到贼鞑子,我不会再想到“两朝领袖”这句话了!”但钱谦益的涵养终究不凡,他语态一转,不谈个人荣辱,转头笑着说:

    “话说此次北伐大将军和苍水,可谓是劳苦功高。”

    “蒙叟忒谦虚了,若是没有您游说马进宝按兵不动,大将军北伐又岂会这般顺利?”

    “你们听说了吗?镇江、江阴那边有消息说,鞑子这边不过刚一败,那边不等延平下令,百姓就自动剪去了那金钱鼠尾辫,戴上网巾,真是畅快!畅快之至极……”

    丁继之的脸红通通的,又把半杯酒一口喝下。

    “民心所向、这便是民心所向啊!”

    钱谦益于一旁老怀欣慰的感叹道。

    “我在市集里听说,六月二十二,大军包围镇江的时候,镇江城内开始骚动,胆大的居民公然剪辫易服。守将高谦和知府戴可立率领官员和市民代表开城接纳明军。这两人大概是认识到,若不尽早主动献城,怕就要被城里居民绑了去献给郑延平了。大军吹奏鼓乐入城,城中欢天喜地犹如过年一样,更有父老对明军说:“吾等苦等十六年矣!”,那天郑延平葛布箭衣,着红靴、张紫盖,城中百姓无不是夹道迎接,好不威风。还说延平王特别命令他的铁人虎卫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