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和万贵妃都无大碍,李宽总算是露出了笑容,随即想到李承乾谋反,想到了李世民,李宽的脸色又有了些变化。
“说说太子谋逆一事的具体情况。”
“是。”陈家老大躬身行礼,介绍道:“此前,陛下率十余万大军出征高句丽,却只令高句丽称臣,百姓认为于大唐而言,此战乃败,遂坊间流言四起,言道陛下已老,无当年之勇,而操控流言者便是太子与魏王。”
论操控流言,李宽在这个时代可谓祖宗级的人物,这种流言说到底就是为了铺路而已。
李承乾操控流言,无非是为了谋逆成功后铺路,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令百姓信服他;而李泰或许只是为了让李世民感觉自己已老,凭借他在李世民那里宠爱,等候机会给李承乾致命一击后,李世民传位于他,说到底还是为了那皇位。
这种小伎俩,李宽又岂会不明白。
“这些就不必说了,具体说说太子谋逆时发生的情况。”
陈家老大点头:“十月初三,太子率五十死士围攻魏王府,被太武皇劝说,太子叛乱一事结束。”
“俺说老陈,你这些年变傻了吧,殿下让你说具体事宜,你这也叫具体事宜?”不等李宽开口,胡庆便已不满的开口了。
陈家老大尴尬的笑了笑,开口道:“太子谋逆一事,咱们王府一直在打探,参与叛乱之人,在去年咱们王府便已打探的差不多了。”
“为何?”李宽疑惑道。
“家主,您忘了,二公子当年在大唐时,您曾吩咐我等注意太子谋逆一事,从那时起,咱们就已经开始暗中打探消息了。”
“我有过这样的吩咐吗?”李宽挠了挠头,明显记不清了。
“想来是有的,当年儿臣还疑惑父皇您为何吩咐儿臣请大伯到台北,说是要劝劝大伯,如今看来父皇恐怕是早已知晓大伯谋逆一事。”李哲搭腔,疑惑的问道:“只是······父皇您怎知大伯会做出谋逆之举?”
李宽摇了摇头,没回答儿子的问题,只是看着陈家老大说了三个字——继续说。
“太子谋逆其实在我等看来挺可笑的,长安城中的兵马共十余万,可太子手中却无兵权,太子所仰仗的无非是李安俨、贺兰楚石、赵杰等人,唯一让人担忧的无非就是一个侯君集,可兵权在陛下手中,他们终究还是没有多少人马,就算没有咱们楚王府插手,谋逆恐怕亦是一个笑话。”
“老陈,听你这意思,咱们王府参与其中了?”胡庆问道。
陈老大打量了一眼李宽,发现李宽面无表情,心中一震,战战兢兢的解释道:“太武皇和陛下下旨,我等才参与其中。”
按理说,留在大唐的人乃是楚王府的家臣或家将,除李宽一人外无任何可指挥,可李宽也知道留在大唐这些人的想法,他理解,所以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对于皇位,若他有心,也就不会将华国的皇位传给大儿子了。
“无妨,继续说。”
“是,家主。”陈老大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十月初三子时,太子吩咐百余人杀了皇城守卫将士,在城中作乱,想给侯君集等人发信号,却不知在赵杰李安俨等人刚离开东宫后就被咱们的人给制住了,就连侯君集亦是如此,叛乱尚未开始,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此次叛乱,根本未动用多大的兵力,连宫中的金吾卫都尚未动用,仅凭咱们王府的护卫就平息了这场谋逆。”
从始至终,陈家老大的言语之中都带着一丝骄傲和自豪。
虽说平定李承乾谋逆导致尚未大动兵戈,确实值得骄傲和自豪,可还是让李宽有些不喜。
“你的意思是在皇城之中,有咱们王府的人?”李宽能抓重点,赵杰、李安俨等人既然是刚离开东宫就被制服,明显楚王府在皇城之中是有人的。
瞧见李宽皱起的眉头,陈老大言语之中的骄傲不见了,恭敬道:“家主,至太武皇回长安后,一切皆由太武皇安排。”
“虽说是祖父安排,想来你等亦是支持的吧!”
李宽一言道破李渊和王府家臣们的心思,令陈老大后背冷汗涔涔,想解释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行了,你等先行回台北,通知怀恩和臻儿,祖父无碍,安心国事。”
李宽挥手,示意陈老大带着商队离去,却见陈老大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敬的递到李宽面前:“家主,这是太子谋逆失败后,东宫送来的信件。”
“恩,去吧!”
接过信件,只见信封上写着二弟亲启四个大字,令李宽有一瞬间的失神。
拆开信封,只看了一句话,就让李宽有了将信件撕毁的冲动。
只见信上写着,当二弟接到这封信时,愚兄恐已身首异处。
愚兄当年对二弟多有不义之举,实乃愚兄妒忌所致,本想当面向二弟赔罪,却苦无机会,今愚兄已死,这赔罪便只能留待下辈子了,望二弟海涵。
愚兄深知当年之举令二弟寒心,不过愚兄只得厚颜,求二弟一件事,愚兄妻小并不知愚兄谋逆之举,望二弟念在同为手足的情分上,护下愚兄妻儿。
二弟之恩,愚兄来世必当结草衔环。
今日之皇室,唯二弟一人值得托付,实乃愚兄无奈之举,若二弟为当年之怨,愚兄亦无怪;若实无办法,二弟亦无须自责,一切皆乃愚兄之过矣。
兄,承乾敬上。
:。:
wxi7
第596章 楚王回京()
从李承乾的书信之中,李宽看出了三件事。
其一,李承乾很洒脱,看淡了生死。
其二,大唐皇室亲情淡薄,仅一句唯二弟一人值得托付便已明了。
其三,李承乾有情,至少在对待妻小上,还是有情义的,毕竟李承乾在写这封书信时,还是太子,能放下身段求他李宽,且用敬上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李承乾当时鼓起了多大的勇气。
不过这种情义,在李宽看来却是有些令人心寒的。
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李宽对李承乾的评价算不错的,可是李哲对这个大伯的评价就不怎样了。
只听在李宽身边一同观看书信的李哲评价道:“身为人子,却行谋逆之举,不念亲情,乃不孝;身为一国储君,行谋逆之举,乃不忠;行谋逆之举,害的百姓士卒身死,乃不仁;身为一家之主,害的一家妻小惶惶终日,乃不义;明知事不可为,却不知及时停手,乃不智。
如此不孝不忠、不仁不义、不智之人······父皇咱们还是得帮衬一把吧!”
还以为李哲要说什么呢,却没想到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令在场的众人哈哈大笑。
“你不是说你大伯不孝不忠、不仁不义,而且还不智吗,怎么还要帮村一把呢?”李宽笑问道。
“大伯是大伯,父皇是父皇嘛,父皇仁厚,且大伯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父皇若是不帮忙,岂不是表明父皇是小人,因为当年的那点恩怨,罔顾亲情。”
“好你个小胖子,你竟敢说你父皇是小人。”安平一把抓住李哲,揪着李哲的耳朵道:“哥,小妹替你教训教训这小子。”
“行了,别演了。”李宽一脸肃穆,吩咐道:“胡庆,通知大家放慢些速度。”
“大哥(父皇)······”
“媚儿如今有身孕在身,且如今已知祖父和祖母无碍,放慢速度有何不妥?”李宽挥袖,冷声打断了安平和李哲,率先上了马车。
“大嫂,大哥这是什么意思啊,到底救还是不救啊?”安平拉着苏媚儿的衣袖,撒娇道。
“你啊,都已经成亲了,还这样,放心吧!你大哥是怎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
“就是因为清楚才如此嘛,毕竟大哥可是很小气的,谁知道他会不会替大哥一家求情啊!”话虽如此,但安平却是笑了。
“好啊,你竟敢诋毁父皇,看我不给父皇告状。”
李哲没走两步,就被安平揪住了耳朵,教训道:“你什么你,有没有规矩,叫姑姑。”
“哎哟,姑姑放手,耳朵要掉了。”李哲夸张的喊道:“姑父,你快拿出你一家之主的风范,管管你夫人啊!”
巫鸿理所当然的回道:“一家之主是你姑母,你姑父也得听她的,你且忍忍吧!”
“姑父,你堕落了,怎能让一个女子骑在头上呢······哎哟,放手,疼······”
哪知巫鸿不以为然道:“我乐意让你姑母管着,你管不着。”
不过,巫鸿到底还是替李哲求情了,安平顺势也就放开了李哲的小耳朵,可见李哲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几人打打闹闹,倒是给原本忧愁的路途增添了几分欢快。
“行了,别闹了,还赶着回长安呢!”马车中传来了李宽的声音,一场闹剧才算结束。
李宽等人回京的速度,那是远远不及各府管事回京速度的,在李宽尚未赶到长安城时,各府管事便已到达长安。
宜阳坊,长孙无忌府上。
“舅父,您说李宽如今回长安是为了什么,咱们是否得准备准备?”李泰端着茶杯,面带忧容的询问着长孙无忌。
“准备什么?”长孙无忌反问道。
对于这个侄儿,长孙无忌是挺看重的,不过现在却不同了。
李承乾率众攻打魏王府的事情,长孙无忌也清楚,作为帝位最强争夺者的李泰,在李渊面前称呼自己亲哥哥为死瘸子不说,事后竟然还带着魏王一系的人马,上奏李世民要求将李承乾一家处死,这就过分了。
对待亲哥哥都能如此,他长孙无忌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长孙无忌乃李世民心腹,李世民虽未提及赦免李承乾死罪,可李世民却一直对这件事的奏折留中不发,长孙无忌早已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而作为儿子的李泰却跳的欢,这样没有眼见的人,恐怕难以争夺到帝位的。
没见着,李世民如今都将李泰的王府改设到宜阳坊了吗,显然是对这个儿子有些不满了。
如今却还想着对付另一个兄弟,这样没有见识,没有胸襟和气度的皇子,长孙无忌如今也打算放弃了。
长孙无忌的想法,李泰无从得知,还以为长孙无忌力挺着自己,一如往昔般的言道:“自然是准备对付李宽啊,如今那瘸子已经翻不起的风浪了,李宽就是大敌啊!”
“殿下,承乾到底是您大哥。”长孙无忌提醒了一句,不咸不淡道:“如何对付?”
李泰有些天真,但不代表他傻,长孙无忌今日明显没有往昔那般热情,他看得出来。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还得仰仗长孙无忌,眼中的怒意一闪而逝后,笑道:“舅父深谋远虑,侄儿不如,这不是求教于舅父吗?”
长孙无忌点点头:“李宽此番回长安并非为帝位而来,据老臣所知,乃是因此前太上皇病危,陛下下旨传召李宽回长安,所以殿下大可安心。”
“原来如此啊!”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殿下以后还是少来老夫府邸为妙,若陛下心生怀疑,对殿下不利啊!”
长孙无忌的话滴水不漏,李泰也不好多说,起身道:“那侄儿就告辞了。”
等到李泰一走,长孙冲便出现在了书房之中:“父亲,您真打算放弃李泰了,咱们当初在李泰身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皇位与他无缘了,不放弃又如何?”长孙无忌叹息。
“那您的意思是······李宽,可李宽此人对皇位毫无窥视之意,且他乃是华国之君,大唐皇位也与他无缘吧!”
“愚蠢。”长孙无忌怒骂了一句,望着皇宫的方向叹道:“那位置的归属,得看陛下的心意,就算李宽不愿意,亦有会推他上位的。”
“您的意思是咱们投向楚王府?”长孙冲的话音之中带着不满,显然很不愿意做。
“楚王府与咱们府上恩怨已深,就算咱们愿意,也不见得楚王府愿意接纳咱们。”长孙无忌沉默良久,做出了决定:“以后多与晋王亲近亲近。”
“可是······父亲,晋王在朝中毫无根基啊!”
“咱们不就是根基。”长孙无忌自信一笑。
楚王回京,可谓牵动了朝中勋贵们的每一个神经,商议楚王回京这件事的可不止长孙无忌父子,就如同房玄龄父子、李道宗父子等等。
“父亲,二哥回京这件事您听说了吧?”房遗爱像似满不在乎的问着房玄龄,可眼底那炽热的神情却是出卖了他,心中怒吼,贱人,如今咱们走着瞧。
“恩。”房玄龄不咸不淡的回道。
朝中的局势怎样,房玄龄心如明镜,可是他不在意,他房家是超然物外的,房家不必依附任何皇子,这是他为相多年的底气。
“楚王回京,若无必要切不可私自拜访,你可明白?”房玄龄嘱咐道。
“如今朝堂错综复杂,难道父亲以为咱们还能独善其身?您看看杜府和王府······”
“闭嘴,房府还轮不到你做主。”房玄龄大喝。
“你个老不死的吼儿子作甚,有话不能好好说?儿媳不贞,不见你如此,就知朝儿子发脾气,遗爱有何错?要不是你这个老东西,也不至于如此。”
房玄龄强势了一辈子,仅一个眼神就能令朝中文武心颤的他却偏偏栽到了媳妇手中,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
房玄龄尴尬的咳嗽了两声,长叹了口气:“二郎,咱们房家与杜府和王府不同,杜府早已绑在了楚王府这条船上,而自王珪去世后,王府亦是不得不为······可那个位置到底属于谁,尚未可知啊,且忍忍吧!”
当初让儿子与公主成婚,是房玄龄亏欠了儿子,这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同辈之人儿女成群了,他房遗爱至今膝下无子。
房家是老爹反对儿子,李道宗家里却儿子反对父亲。
“景仁、景恒,你兄弟二人对宽儿回京一事如何看待?”
“父王,景仁自小便与族弟交好,且咱们王府与楚王府又是姻亲,族弟回京,咱们府上扫榻以待。”李景恒自然而然的回道。
“大哥、父王,你们别算计了,二哥回京自然要庆贺一番,可是二哥未必就对那位置有兴趣,他连华国的帝位都传给了臻儿,你们认为他会对大唐的皇位有兴趣吗?”
“你说什么,宽儿禅位了?”李道宗惊呼。
“不错,前不久的事。”
“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么不早说?”
“二哥永远是二哥,这跟他是否是皇帝有何干系?”李景仁反问。
李道宗语滞。
“若是孩儿与二哥之间都参杂着各种算计,孩儿还有何颜面立于天下间,无论利益的大小,又怎能比得过我与二哥之间的情谊呢!”
李道宗再次语滞,沉默了片刻才叹息道:“为父不及你啊,宽儿回京这件事,你小子看着安排吧!为父会安排时间传令王府上下,听从你小子安排,以后王府就交给你们兄弟二人了。”
显然,李道宗这是打算将王府交到李景仁手中了。
李道宗拖着落寞的身影离去了,李景恒此时才回过神来,明白了自己父亲与二弟的言外之意,尴尬道:“二弟,大哥刚刚的意思·······”
李景仁摇摇头,打断了李景恒的话:“大哥的意思,小弟明白。”
对于自己大哥,李景仁太了解了,说是君子一点都不过分,李景恒提出的建议明显只是单纯的为了李宽回京庆贺罢了,并未参杂任何功利心。
从小到大,李景恒都是这个性子,一点没变,说得好听叫做君子,有儒雅之风;说得难听些,就是古板。
不过,也正因如此,李景仁才能以弟弟身份接任王府家主之位。
:。:
wxi7
第597章 李渊装病()
各府在商议楚王回京之事,皇宫里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父皇,听说二哥不日便会赶到是吗?”兕子和新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消息,急冲冲的进了李世民的甘露殿询问。
“恩,算算路程也就在这两日了。”
“父皇,二哥回来了,能救醒皇祖父吗?”七八岁的新城,单纯的问着李世民。
“当然了,你二哥的医术天下无双,肯定能酒醒父皇的。”李世民安慰着新城,急不可耐的打发着两个女儿:“兕子带着妹妹去用晚膳,父皇还有要事要处理。”
说来,他也是才知晓李宽要回来的消息,得通知下在卧房中的李渊。
兕子可比新城要明白多了,李渊经过了孙道长的诊治,显然是痊愈了,李渊装病应该只是一种计策,只不过她不清楚自己父皇和皇祖父在计划什么罢了。
等到两个女儿离去,李世民便匆匆进了房门。
只见李渊一手拿着鸡腿,一手端着杯子,大吃大喝,全无一点贵族的样子。
“那小子要回来了?”
“还有两三日的时间。”
“还有两三日啊。”李渊顿时便觉得眼前的美食味同嚼蜡一般,装病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啊,尤其是在儿女们前来看望之际,像个死人一样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做到。
“父皇,您认为宽儿真愿意为承乾求情吗?”李世民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你还能有我了解那小子,放心吧,到时候我肯定能让那小子老老实实的答应,不过孙老道那里,你可得安排好了,别到时候说漏了嘴。”
“父皇放心,孙道长那里儿臣已经交待过了,孙道长也答应了。”
李世民和李渊的计划很简单,等到李宽进宫之日,李渊便佯装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样子,让李宽动用楚王一系的人马为李承乾求情。
李渊和李世民作为李承乾的祖父和父亲,总不乐意见到李承乾身死的,可是李承乾犯下的乃是谋逆大罪,李世民和李渊都不好出面。
再加上朝中有大半数的人坚持要处死李承乾,就是李世民也感觉犯难,这样的难题自然丢给李宽是最好的。
历史上,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亦未将他处死那是事实,不过现在的情况略微不同,有李宽在,李世民倒也不至于不顾重臣的建议,反正就拖着呗,拖到李宽回京之后,交给李宽就好,毕竟李宽若是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