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放心,一切皆已安排妥当,政务由李山石为主,王誉为辅。”

    李宽点点头,像似再给刘仁轨说,也像似自言自语,说道:“此次出征后,咱们得立国了,所以仁轨以后恐怕得要留在台北了。”

    想到立国,想到立国后的封赏,李宽当即吩咐道:“怀恩,命忠义修建一批宅院,告诉他必须在两年之内完工。”

    “王爷,那宅院的位置和规格该如何安排?”

    李宽沉思片刻道:“就在本王宅院的西侧吧,规格按照本王小楼的规格便好,将来大家老去之时也好聊聊天、喝喝茶。”

    “微臣多谢殿下大恩。”马周和刘仁轨异口同声。

    距离这次不算会议的会议过去了五日,众人出现在了台北的码头。

    码头杂乱,因为闽州船厂迁移到台北的原因,到处都是堆放的杂物和忙碌的工匠,十来艘壮观的楼船停靠在码头边,甲板上的海军士卒列队整齐,见到李宽等人出现,敬礼大吼:“拜见楚王殿下。”

    震耳欲聋。

    李宽回敬军礼,在李渊等人的感慨和注视下登上了楼船。

    因为大家都认为李宽只是去台南考察的关系,万贵妃和苏媚儿等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只有李渊若有所思的看着海面上的舰队,像是明白了李宽的打算,毕竟去台南考察还用不了十余艘楼船。

    孙儿这是要出征了。

    李渊猜到了,但是他没猜的是等李宽再次回到台北之时,已是三年之后。

    wxi7

第420章 老卒的后路() 
从水路到台南也就几日的功夫,见到的依旧是哪些人,但是变化却不小,酋领依布以前穿的兽皮变成了裁剪得体的汉服,总喜欢显摆自己学会的几句汉话,寨子中的汉子也是如此,遇见李宽就问着吃了吗?

    至于,吃了吗,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李宽估计没多少人能明白,毕竟哪有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问候干活的人吃了没有。

    当年的寨子,如今已是大变样,石头堆砌的城墙打磨的很平滑,颇有几分城镇的样子,当年搭建的草棚已然成了独特的吊脚楼,结合了台北的砖瓦房样式和台南的木屋结构,样式奇异。

    四处开垦出来的农田,散发着一阵阵稻花香,看来王翼来台南之后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如今的台南已经有了几分李宽初到台北时的样子。

    该到确定台南市长一职的时候了。

    想到确定台南市长的人选,李宽就头疼不已,当初周县令他们来台湾之时,李宽便将他们分到了三个市,分到台南的是马县令、何县令和刘县令三人。

    市长人选也将会在他们三人之中产生,但是其中却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到底该选择谁?

    三人当年在闽州做出的功绩相差无几,根本看不出优劣,所以从他们之中挑选出一人来担任市长,肯定会让其他两人不服气。

    台南建设需要加快进行,官员齐心协力才会事半功倍,李宽可不愿意三人在台南事倍功半。

    沉思了整整大半宿,李宽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蠢了,怎么就没想到竞争上岗呢?

    将台南的三个县交给了三人,同时给三人说明了情况,台南缺一个市长的职位,想要官职那就拿出本事来,看一年后的政绩,大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提议不错,大家一致同意,但是刘仁轨却给李宽提了一个意见,是否将台南的依布族长纳入考察之列。

    李宽当时确实没有考虑到台南的高山族人,经过刘仁轨这么一提起,才认真想了想,依布担任市长肯定是不行的,毕竟以依布族长的本事带不动整个台南的发展,但是这种表面的功夫该做还得做。

    顺理成章,李宽不由的想到了冯家当年送来的分到台南的三万奴隶,这三万人如今已有五万人的趋势,是台南市的主要人口。

    既然表面功夫要做,就得做到位,得从这些人之中挑选一两个县长纳入考察的范围,所以李宽在台南召开了一次大会。

    三万百姓中挑选出来的县长都是些老人,见到李宽之时什么话都没说,就是跪下磕头,被李宽扶起来之后才开始不停的表达自己的感激。

    李宽不感动吗?

    感动,但是习惯了,他真做不出感动不已的神色。

    从他到台南之日起,凡是见到百姓必然有跪下磕头,有些不认识李宽的百姓朝身边人一问,同样跪下磕头,当年若不是李宽,他们现在还在冯家做奴隶,哪有今天这种自由自在衣食丰足的好日子。

    见到了太多人跪地磕头,就是李宽也难免有些麻木。

    因为感激,老人们对李宽的安排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越发感激和感动,这是真的把他们当作了寻常百姓对待,并没有因为奴隶的出生而另眼相待。

    政务上的事情敲定了,李宽自此后便留在了军营,与士卒谈论来台南之后的感觉。

    反响很好,对于大军迁移到台南没什么怨言,自己开垦田地不用上缴赋税一年的收成就够三年之用,台中和台南百姓也送来了军粮,缺衣少食的问题没出现,就是肉食有些不够。

    听到这些情况,李宽的笑容就没有停止过,在询问完之后便吩咐王翼召集了军中的士卒到训练场集合。

    士卒没全来,但是李宽相信今日的谈话会传遍整个军队。

    站在高台之上,看着精神十足的将士,李宽开口道:“这一年多辛苦大家了。”

    起了一个头,便朝着下方的士卒敬了一个军礼,等到士卒回礼之后,李宽接着说:“大家的功劳本王一直记在心里,大家的情况本王也有所了解,饭食不缺就是肉食少了些,当然若是有些美酒那就更好了,对吧!”

    训练场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喊着对的人不少。

    李宽一抬手,再次变得鸦雀无声,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军中禁酒这是军令,本王也办法满足大家这个要求,不过军中休沐之时大家还是可以随意的喝的,至于肉食问题,就是今日本王召集大家前来商议的重点。”

    话音一落,下方的士卒便有人敬礼喊报告了。

    “中尉,想说什么?”

    “殿下,您是否有解决军中肉食的办法?”

    “本王还真有,据本王所知,台南地区的野猪和山羊并不少,所以本王决定在军中开办农场,驯化这些野猪和山羊,这些就是将来的肉食。或许有人会说,野猪和野山羊如何驯化?”

    “报告。”

    “说。”

    “殿下,咱们知道怎么驯化,俺家里如今就喂了不少的野猪和山羊,就是不知晓农场是啥意思。”

    “好嘛,你们竟然还做到本王前面去了,既然知道本王就不多说了,若是有不知道如何驯化的,便去问知道的兄弟。”李宽打趣了一句,然后顿了顿笑道:“那就说说农场,所谓农场就是专门负责养猪、羊、鸡鸭和种菜的地方。本王知道你们会说自己是厮杀汉,干不了这些妇人们干的活,但是本王今日就给你们说说这农场的重要性,相信你们以后会愿意自己开创农场的。”

    “士卒不能干一辈子,本王也不能让你们都当官,这个道理,你们明白吧!”

    “明白。”

    “明白就好······大家都是为咱们台湾出过力、负过伤、流过血的功臣,本王记得大家的功劳,大家也清楚军中退役的情况,所以大家将来从军中退下来之后本王也不能对大家不管不问,总得为大家找一条出路,否则本王又如何对得起大家呢?”

    “殿下,您咋就对不起大家咧,要不是您带着大家来台湾,俺们还在凉州受苦咧。”

    “对,没错,若非殿下来了闽州,咱们也还在闽州受苦咧。”

    ·······

    李宽再次抬手笑道:“你们能愿意跟着本王来台湾,本王是感激你们的,所以这些就不提了,还是继续说农场之事,军中开办农场就是为了你们将来退下来之后能有一个安稳的营生,农场养殖的肉食本王会派人采买供应大军,所以这门营生一直能有收入,大家退下来之后不必担心钱财的问题。

    当然,也并非一定要在军中的农场,也可以自己开办,卖给百姓,至于能赚多少就得看大家的本事了,本王不敢给你们做出保证。而且,农场并非单单指养殖鸡鸭、牛羊,也可以是种植果树、专职养一种动物,比如养鸡就只养鸡,到时候本王会派人收购,大家也可以自行贩卖。”

    李宽提出的这些办法,是个人都能明白了其中的好处,所以有士卒喊报告,开口问道:“殿下,这些可都是发财的路子,您就这么告诉大家了?”

    “还是那句话,你们都为建设台湾付出了功劳,本王希望你们将来能衣食丰足,不必为退下来之后的日子担忧。”

    一句话,让士卒感动不已,李宽甚至看见了不少士卒在偷偷的擦拭着眼角的泪痕。

    趁热打铁,李宽没给士卒们反应的时间,笑道:“当然,咱们楚王军这么多人,也不能全都去农场,所以本王也给你们找了其他的出路。

    据本王所知,你们之中不少人跟着李忠义的承包队学到了不少本事,将来退下来之后也可以自行组建承包队,凡是朝堂出钱建设的工程,本王会优先选择给你们承包,但是本王希望你们能保证质量,不过楚王军出去的士卒,本王相信咱们的品行那是顶尖的。”李宽朝众人竖起了大拇指。

    众人再次大笑,有喊着殿下放心的,也有说必须的,总之都给了李宽感激的笑脸。

    “如果你们认为这就是本王为你们考虑到的出路,那本王告诉你们,你们想少了,大家都是从台北到台南的,都知道稽查部的情况,知道稽查部如今在大肆招募人手。咱们台湾以后各市、各县,甚至是各镇都会设立稽查部,拿这些人手从哪里来呢?本王告诉你们,以后就会从你们退下来的这些人之中挑选。”

    稽查部,自闽州时开始创办,士卒们多少知道一些稽查部的情况,就是不知道的也从家中妻儿的口中听说过,稽查部的权利可不小,所以打报告的人很多,李宽挑选了其中几人。

    “殿下,稽查部那都是会识字的,俺们不识字啊!”

    “让你们去稽查部可不是让你们写报纸的,而是让你们守卫一方百姓的安宁,处理城中的泼皮之类的,难道你们连这点信心都没有?”

    “若是干这个,俺有信心,不就是差役嘛,俺表兄就在台北做差役。”

    李宽不得不佩服士卒们的脑子,稽查部的寻常人员还真特么与官署差役的本质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监督各地官员的职责而已。

    在李宽给马周的规划之中,稽查部在各县建立起来后,官署的差役就被稽查部的寻常人员所取代。

    都说百姓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李宽算是服了,点点头算是承认了士卒的话,接着说道:“但是,进稽查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得要按照军功,大家能理解本王的意思,有没有不满的?”

    “没有。”

    “知道本王这次来台南是为了什么吧?”

    “知道。”

    “既然知道,此次出征就看大家能挣多少军功了,咱们一切全凭本事说话,没有问题吧?”

    “没有······”

    “没有······”

    “没有······”

    齐齐的三声大喝,喊声震天响,就连没参加的士卒也听出了其中的兴奋之意。

    李宽止不住笑意,脸上灿烂无比,他没想到给士卒们安排退休后的路子,连带着战前动员也做了。

    wxi7

第421章 发兵吕宋() 
话说出去了,士卒的战斗情绪高昂,李宽不愿意浪费高昂的情绪,连夜召集了王翼和陈云等人商议出征之地。

    他们来了台南一年多,派遣出去寻找航路的斥候出去了好几拨,对于出征的地方了若指掌。拿出李宽给的地图,便给李宽介绍一年多打探到的消息。

    当王翼手指一块无名岛之时,李宽一眼便看出了那地方叫什么。

    吕宋,居然是吕宋。

    对于吕宋,李宽之所以了解还得说到他刚穿到大唐前发生的南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南海事件曾让李宽曾特意关注过,吕宋不就是那啥国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吗?

    让你特么说南海不是咱们的,老子如今把你南洋群岛给占了,整个南洋都是咱们的。

    李宽当即便决定了,打,咱就打吕宋了。

    没等他开口,就听见陈云说:“据斥候打探的消息说这座岛上的人并不多,末将建议咱们可出兵中南。”

    听到陈云的建议,李宽再次仔细看了所谓的中南,原来是中南半岛,中南半岛比起南洋群岛来说确实更加符合出征的利益,毕竟这次出征是为了人口,中南半岛的发展情况比起南洋来说肯定是领先几十年的。

    一时间,李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然而这次也是一样,没等他做出决定,王翼便给了他一个出征吕宋的最为合适理由。

    攻打中南半岛,最适宜登陆的地方是林邑国,而林邑国如今是大唐属国,每年派使臣去大唐进贡,与大唐的关系算不错,一旦攻打中南半岛,占了林邑,难免大唐会对台湾做出一些应对。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王翼一个人的担忧而已,李宽倒是不担心因为一个林邑会让李世民对台湾做出不利之事,毕竟国与国之间一切的纽带还是利益二字,大不了给李世民多一些好处就是。

    不过,经过王翼这番话,李宽开口了:“王将军所言不差,本王决定出征南洋。”

    说到底,李宽只是需要一个先攻占南洋的一个理由罢了,从他内心来说,出征南洋比出征中南半岛更加符合他的想法。

    至于中南半岛要出征吗?

    自然要出征,但不是现在。

    中南半岛终究比南洋领先几十年,军队的武器、士卒的强悍程度远非南洋的人能比,率先攻打中南半岛有风险,而士卒们又是跟随他多年的人,他到底还是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占了南洋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所谓的风险完全可以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完全可以让南洋的土著消耗一轮,再让楚王军的士卒出动嘛!

    决定了,王翼、陈云等人离去了,李宽独自一人在营帐中看着地图久久不语,直到睡意来袭,躺倒了床上李宽才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话——也不知道中南半岛出没出现所谓的象兵。

    从台南出发到达吕宋,整整大半个月,这还是有斥候标注了航道的原因,若非如此,李宽估计自己可能会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吕宋岛,远比后世来的优美,蔚蓝的海水拍打着海岸边的小船,青葱挺拔的大树环绕,宛若一片人间净土,可惜这片净土今日来了一群强盗。

    李宽不喜欢打着为了吕宋百姓好的大旗,既然出征了就是强盗,如果能被其他国家称为强盗,说明自己的国家国力强盛,做强盗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国与国之间有实力才能成为强盗嘛!

    一对又一对的士卒,腰挎横刀,手持长枪,背背箭矢,面带兴奋的笑容的从楼船上跨步而下。

    做士卒好几年了,也就当初攻打了一次广州,之后便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明明是士卒却干着农户的活儿,早特么等不及。

    不过,军令如山,不管他们如何等不及还是要在吕宋岛安营扎寨的。

    七八月的吕宋,正是狂风暴雨肆虐的时节,整日的风雨让楚王军停住了征伐的脚步,只能留守在营地等候风雨过去。

    李宽觉得自己是被幸运女神眷顾的人,从台南到吕宋没有遇到海上的暴风雨,到了吕宋也是等到了安营扎寨后才开始了狂风暴雨,还十分好运的在营帐的周围俘获了几十口土著人,而且这几十个俘虏之中还有会说高山族语的人。

    这不是被幸运女神眷顾,还能是什么?

    不过,这种想法在管理后勤的少校来说军中的粮草已快用尽的时候顿时消失不见。

    以战养战是李宽安排的既定战术,如今连战争都没开始己方却没粮草了,那还怎么以战养战,必须要开打了。

    说来,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怪他,是他没考虑到吕宋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吕宋正值雨季,不仅雨水多,而且天气炎热,根本不适合开战。只有到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二月才是最好的进攻时间。

    好在台南地区的气候与吕宋的情况差不了多少,士卒到也习惯,否则李宽真不敢想像自己的大军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惨败,别说粮草就是发生的病症也能把大军给拖垮。

    “军粮还够大军吃多少日?”

    “殿下,恐怕只够十日所用了。”

    “十日吗?”李宽喃喃自语,大喝道:“够了,吩咐王将军和陈上校前来本王营帐。”

    因为俘获了几十个土著的关系,营帐周边的情况李宽有大致的了解,在他们扎营的周边便有百户人家,俘获这百余户的人家总可以打听到吕宋的具体情况吧!

    王翼和陈云来的很快,身上还滴着雨水,顾不得擦拭,便问道:“殿下,打算出兵了吗?”

    “不错,大军粮草不足,必须出兵了。”

    “末将这就让士卒准备开拔。”王翼急切道,刚说完就准备出营帐吩咐。

    “别急,咱们对吕宋岛的情况只知一二,尚不了解吕宋的具体情况,本王打算让薛仁贵率领陌刀队将周边的土著俘获。”

    “殿下,不能不急啊,咱们如今的粮草支持不了多久了。”

    “本王知道,吩咐大军暂时不得动用粮草,士卒在附近打猎充饥,本王估计也就几日的时间便能从土著的口中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且忍忍,去将薛仁贵和陌刀队带来。”

    李宽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吕宋岛具体有多大他不清楚,但是他知道不小,若是凭军队自行寻找百姓聚集的地方,不知道要找到什么时候,十日的军粮又怎能支撑他们找到聚集地呢?只有从土著的口中打探消息才是最佳办法。

    打探到具体的地方,用楼船运送士卒能节省不少的时间,至少可以保证在战斗之前能吃顿饱饭嘛!

    薛仁贵带着陌刀队匆匆而来,见众人敬了礼,李宽才开口问道:“陌刀队的口号是什么?”

    “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