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你小子对此次北征很有信心。”李渊笑道。/p》

    “不是孙儿有信心,事实如此罢了,况且此次北征大胜对孙儿来说也算喜事,孙儿自然希望李靖能大胜而归。”/p》

    “是啊,东突厥一灭,你小子的凉州便少了一个强盗,对你小子来说确实算得上喜事,对祖父来说也算是喜事,为了咱们祖孙二人同喜喝一杯。”/p》

    李宽心中一惊,下意识的和李渊碰杯,一口饮尽杯中酒,见李宽神色不定,李渊开口道:“祖父当年起兵之际,各路诸侯并起,当年········”/p》

    李渊述说着当年的无奈,诉说着当年为何会向突厥臣服,诉说着自己称帝后对突厥的恨意,可是李宽一句都没听进去,脑海中反复思量着李渊的那句话,深思自己的打算是否被李渊识破。/p》

    “看来你小子并不奇怪祖父为何会对北征大胜而感到高兴。”见孙儿两眼无神就知道李宽并没有再听,李渊沉思片刻,大致猜到李宽的心思,笑道:“在想祖父为何知道你凉州的安排?”/p》

    说完,推了李宽一把,总算回神了。/p》

    “三年前祖父没看完你的凉州计划,但是后来祖父认真研读了整个凉州计划,不得不说,你凉州的计划很好,就算祖父也没那个本事制定出如此完美的计划,特别是收拢人心的法子,但是就算东突厥被灭,你小子可别忘了还有一个吐蕃虎视眈眈,就算这些咱们暂且不论,终归凉州还是有些小了,仅仅一隅之地而已,仅凭凉州便想与世民下棋,难。”/p》

    心里掀起了滔天波澜,仔细打量了李渊良久,李宽有些复杂,计划中丝毫没有提到要与李世民争锋,李渊依旧从中看出来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p》

    “那祖父可有良策?”李宽直言问道,一来可以试试李渊是否真心帮忙,二来嘛,他确实是真心求教,毕竟李渊能看出来,想必是早有考虑了。/p》

    听到李宽的问话,李渊哈哈大笑,老成持重的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既然你小子有信心治理好战乱不堪的凉州,为何就没有信心治理好岭南之地?”/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294章 捷报安人心() 
岭南,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还有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相当于四省之地,大可与大唐划江而治。

    说真的,在自己能做主的情况下,李宽有信心能治理好岭南之地,也有信心拉拢到民心,在他的想法中,台湾是他留的最后一条路。

    当然,这些都是他原本的打算,可是他没想到李渊会提出岭南,毕竟李渊的提议可是相当于分裂大唐国土,而李渊又是大唐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竟然提出分裂国土的建议,怎么想都觉得不正常。

    “祖父,您为何·······”

    李渊打断道:“你在疑惑祖父为何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今日祖父亦不想再瞒你,你乃是祖父认定的下一任帝王,让你去岭南也算是祖父对你最后的考验,祖父现在已经不能护住你了,唯有你自己有实力才能护住自己。”

    “祖父,您认为孙儿在岭南称王,陛下会放过孙儿?难道您以为凭孙儿现在的实力,能阻挡陛下的百万大军?”对于李渊要自己当皇帝的想法,李宽多少能猜测到一些,否则当初李渊不会推心置腹的和他谈论皇家无亲这样的话题,不会利用他做棋子,也不会把他当继承人培养,更不会拼的宁愿自己被李宽记恨,也要让李宽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什么叫做为帝者心狠手辣。

    “祖父何时让你在岭南称王了?”

    李渊有些怒,明明是个聪慧无比的小子,怎么总是转过不弯呢?不过,随即一想又笑了,毕竟这个对皇位毫无想法的孙子,现在也起了争夺帝位之心,这正是他愿意看到的。

    “那您·······”

    “难道你小子就不知道暗自拉拢民心?既然能在凉州做到,难道在岭南就不能做到?况且你小子现在才多大,世民总有想祖父一样老去的一天,难道这二十几年你还做不到将岭南悄然无声的收于麾下?难道还能输给承乾不成?”

    “祖父,您老人家对孙儿也太有信心了,且不说陛下,您可别忘了,岭南还有一个冯盎啊!”

    李宽无奈苦笑,这些年在大唐经商,学到了不少适合大唐社会的治理措施,结合前世的经验,论治理手段他还是有些自信的,可是岭南还有一个土皇帝啊,论起冯盎在岭南的声望不比李世民差,当然这些在李宽眼里没什么大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冯盎手中有兵,而他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就算是钱也比不上坐拥岭南的冯盎啊!

    当然,李宽也不是没有优势,他唯一的优势便是年纪小,老谋深算的人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小孩子。

    “你真以为世民会对冯盎放心?”李渊笑问道,冯盎自然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是在他眼里不算什么大事,若是李宽能答应去岭南,他自有办法说服李世民派兵支持,就算冯盎心生不满而造反,保护李宽安全回京,他还是有信心的。

    李宽白眼一翻,他当然知道李世民对冯盎不放心了,若是放心也不会让冯智戴久留于京城了,更不会派重兵驻扎在南晋州,但就算有李世民支持,想要从冯盎手中拿下岭南十州,那也是登天之难啊,而且他被封凉州总管,还没上任了,提出出任岭南,李世民会答应他吗?要知道岭南在勋贵中的认知可是连凉州都比不上,如何让勋贵和李世民同意任命也是一个问题。

    “瞻前顾后,你小子到底答不答应去岭南?”见到李宽久不回话,李渊等不及了。

    “祖父,这不是孙儿答不答应的问题,此事还得陛下做主吧,他会答应孙儿出任岭南吗?就算陛下同意了,孙儿手下没兵啊,您又不是不知道岭南的情况?还有·······”

    李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李渊一一给出了解答,就这样祖孙二人在府上商议了整整一日,就连怀恩前来叫两人用饭,祖孙二人依旧没出房门。

    经过和李渊的一番商议,李宽倒是把台湾提前纳入了计划,毕竟台湾和岭南隔海相望,既然决定要去岭南,台湾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

    自从和李渊商定好一切,李宽决定前往岭南,他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岭南的情况复杂,所需制定的计划太多,只要学舍一下课便回到府上躲进书房,不到子时不睡觉,今年的除夕守岁依旧不列外。

    当然,忙碌的人不止他一人,甘露殿的李世民也在忙着批阅奏折,只是提起的朱笔久久不能落下,忧虑不足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或许心惊胆战才是他现在的写照。

    当初虎牢关前率领几千士卒与窦建德十万大军对战,当初动玄武门之变等等,或许是经历过的太多了,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有过多少心惊胆战的经历,已经忘了心惊胆战的感觉,但是现在他再次感受到了。

    千里之外的草原,那里有大唐最精锐的关中府兵,不是几千人,那是整整十万人,是整个关中的府兵。他不顾世家朝臣的劝阻,决定对突厥用兵,若是此战胜了世家之人何敢再传他得位不正的谣言,自此之后帝位无忧;若是此战败了,他不敢想象朝堂会冒出多少反对之声。

    一滴朱砂墨从笔尖滑落,滴在李世民的手背上,他突然一惊,回过神来,放下手中的朱笔,用手一抹,手背上顿时出现了殷红的痕迹,就如同关中府兵在草原之上留下的血迹一般,他坐不住了。

    起身走到太极殿门口,站在石阶之上,遥望着草原的方向,忽然听见长安城中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作为马上得天下的皇帝,他知道这是前方传来的捷报。

    只见鸿翎急使策马入承天门,雪花飞扬,还未跑到他跟前便大喊道:“定襄大捷,我军大胜,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颉利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陛下谢罪请降。”

    一连两三个月的忧愁尽去,李世民终于笑了,还未等到鸿翎急使下马恭贺,李世民便吩咐道:“连福,立即宣众位大臣前来商议。”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295章 北征大胜() 
定襄城的只是一场小小的胜利,李世民并没有因为这一场小胜而迷失在喜悦之中,他要的不是颉利上表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而是扫灭整个东突厥,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

    遥想三年前,颉利率领突厥骑兵在大唐的土地上肆意纵横,马背上的突厥人得意大笑,胡乱挥舞横刀,毫无人性的屠戮大唐的子民,而他作为皇帝,作为大唐子民的父亲,他却要低声下气的在渭水之畔和颉利结盟,献上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无数钱粮。

    百姓哭号的场景,渭水之盟的场景,犹如昨日发生的一般清晰可见,心中的仇恨像似一条噬心的毒蛇,无时无刻不在撕咬着他的心扉,若是不将东突厥荡平如何能让他释怀。

    大臣们来的很快,人人脸上带着笑容,看来这场胜利确实是安定了不少躁动的人心,经过一番商议,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带着官员和士卒跟随执失思力一同出了长安城,他们是去突厥草原的,是去安抚颉利的,毕竟颉利让执失思力前来求和李世民还不得表示一下,总得表示自己没有扫灭东突厥的心思吧!

    若是对颉利的上表置之不顾,这无疑就是在告诉颉利,朕已经下定决心要荡平东突厥,那颉利会怎么想,他会想既然你都要荡平老子了,那还说什么,大不了大家鱼死网破嘛!李世民作为马上皇帝,自然对战争十分了解,战场之上怕的就是一心想着拼死争取一线希望的士卒,这样的士卒往往能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李世民要做的就是给颉利一个他已经同意的假象,毕竟鱼死网破的情况,他还是不愿见到的。

    虽说,突厥内部由于连年征战和霜冻干旱等天灾,使得民疲畜瘦,很多羊、马被冻死、饿死;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亦趁机群起反抗,共推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并接受大唐册封;还有东突厥小可汗突利因长期受颉利可汗压制排挤,暗中与大唐联络,表示愿意归附。突厥现在外部有周边强敌虎视眈眈,内部政局不稳还有一个侄儿想要争权夺位,可谓是内忧外患,东突厥就像是一只没牙没爪的老虎,但是没牙没爪的老虎依旧是老虎,若是颉利真要和大唐鱼死网破,依旧还是能咬下大唐两块肉。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无谓的牺牲,仅仅只需要派人安抚住颉利那颗躁动的心,便能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李世民的做法确实是厉害,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便收到了再次传来的捷报。

    贞观四年二月,长安城外马蹄阵阵,站在城门楼上的守城将军看见了一队士卒策马奔来,看见了为首的鸿翎急使,头盔上鲜艳的盔羽,在尘土飞扬中极为显眼,吩咐士卒打开城门,只见鸿翎急使策马前来并未有下马意思,依旧策马狂奔。

    只是,一到城门,鸿翎急使便扯着嗓子大喊道:“大捷,阴山大捷,我军大胜,斩敌万余,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俘获男女十余万、牛羊无数。”一边喊一边策马从守城将军身边飞奔过去,视他如无物。

    “奶奶的,竟然见到本将不下马拜见,竟然敢在长安城中策马飞奔。”

    守城的将军嘴里骂骂咧咧着,身边的士卒很给面子的说着要不要将策马而过的士卒拉回来抽一顿,结果守城将军朝着讨好的士卒就是一脚,骂了两句之后,咧嘴而笑,然后哈哈大笑。

    整个长安城沸腾了,喧闹之声从城门开始往皇宫中蔓延,没多久,皇城上的禁卫传来了笑声,皇宫之中也传出了笑声。

    李世民很兴奋,朝臣们也很兴奋,连国事也不在商议,李世民带着满朝文武匆匆走出了太极殿,众人尚未停下脚步,便见鸿翎急使下马跌跌撞撞的朝着众人奔来:“恭喜陛下,李靖将军在阴山击溃突厥大军,阵斩万余,俘获无数,颉利向西溃逃;不久,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将军将颉利擒获,现今正押解颉利进长安,陛下万胜,大唐万胜。”

    “陛下万胜,大唐万胜······”满朝文武兴奋的大吼。

    李世民咧嘴哈哈大笑,就像是八九月吃了一块寒冰,浑身爽快无比。

    当初发生的一切,在他心里烟消云散,强大的突厥在大唐的铁蹄下将不复存在,当年渭水之盟的耻辱终于得到了洗刷。

    北征大胜的消息像是长了腿一般,顷刻之间便跑进了千家万户,城里的番民变得越发恭敬,城中的大唐人变得越发趾高气扬,连赏给胡人一个和善的眼神都欠奉,这就是胜利之后的现状,在这个征服与被征服的年代里,它带给大家的不仅是愉悦的心情,更为重要的是傲骨,独属于大唐人的傲骨。

    不管当初是反对还是赞成李世民出兵的朝臣都在提笔写着颂表,长安城中随处可见拽文称颂的士子,当然桃源村也不列外。

    自从李宽决定发展岭南之后,便一直在忙,忙的昏天黑地,就算是这几日大家谈论的北征大胜也丝毫不能让李宽休息片刻。

    不过,今日李渊特意派人前来叫他喝酒,他还是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毕竟李渊前两日去了宫里庆贺北征大胜,现在回来便叫他喝酒,想必是心中苦闷了。

    当然,庆贺北征大胜,李世民也叫了他,只不过他借着要给李母守孝没去而已。

    疾步赶往贵妃酒楼,酒楼中不似冬日那般萧索,此时的酒楼人满为患,谈论的最多的便是北征大胜。

    听着酒楼中传来的笑声,李宽笑了笑,他是在为北征大胜而笑,也是在为酒楼的生意而笑。

    说到贵妃酒楼,当年临近开业的时候还在长安城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一股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热潮,因为李宽当初宣传贵妃酒楼的宣传标语是,你喜欢靖节先生的桃花源记吗?你还记得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美景吗?你还在为找不到心目中的桃花源而苦恼吗?长安桃源村给你一个现实的桃花源,你怎能错过?

    四个问句,问出了士子们的心声,贵妃酒楼开业之时,捧场的勋贵官员暂且不说,就是长安城中的士子也是络绎不绝接踵而至。自此以后,临近桃花盛开之时,贵妃酒楼便是宾客满座,当初对李宽在桃源村修建酒楼抱着怀疑态度的庄户们再次心服了,而桃源村也确实成了士子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当年,李宽在李渊和徐文远、李纲面前许下将桃源村打造成桃花源记中所描述村落的诺言算是实现了,可惜当年听到他的豪言之人却少了一位。

    转头看着李家沟两旁的桃树,看着桃树上的嫩叶,看着嫩叶周围的花骨朵,李宽自嘲般的笑了笑,不知桃花盛开之时,时任太师的李纲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初给他许下的承诺,是否还记得他自己听到承诺之后的笑语,看着一群群的士子从长安城来桃源村是否会生出羡慕之心?

    “唉,时过境迁,当初之人早已物是人非了。”

    长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李宽跨步走向了人声鼎沸的贵妃酒楼。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296章 茶即人生() 
酒楼大厅中羽扇纶巾的士子四五成桌,所谈之事几乎全与北征大胜有关。

    贞观四年,对于全大唐的百姓来说这是喜庆之年,从年前的柴绍攻克襄城,然后年初李靖突袭定襄,紧接着又是李靖阴山大捷,颉利被活捉的消息传到京城,这是大唐立国十余年来最大的胜利,全大唐的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唯独忘了三楼上的老人。

    快步登上三楼,只见李渊的脸色有些泛红,看来已经喝了一段时间了,走到李渊对面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葡萄酿,举杯碰了下李渊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听着楼下、雅间中传出的欢声笑语,祖孙二人谁都没有说话,就这样一杯一杯的喝着,李宽并没有开口劝说,他知道李渊是不用他劝的,毕竟老爷子一生经历了太多,就连儿子相残这样的人间悲剧都经历过了,现在只是因为一场大胜和李世民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戏从而感到心有不快而已。

    颉利被俘北征的大胜,完全验证了李宽的猜测,这场大胜是所有人都乐意看到的,就算是李渊也乐意见到,不管再怎么不待见那个夺了他皇位的儿子,但是他始终还是一个大唐人,对于北征的胜利,心里肯定是高兴的,让他和李宽庆贺一番还可以,只不过让他进宫陪李世民演戏,这就不是李渊愿意的了。

    人的一生之中有许多的无奈,不得不为了许多事而妥协,大到国事小到个人,所以李渊为了大唐的稳定、为了李宽,他妥协了,他去了皇宫陪儿子演戏,现在回来喝喝酒解解闷,李宽能理解。

    陪喝酒小意思,反正是葡萄酿而已,一坛接着一坛,祖孙二人喝完了桌上摆放的三坛酒,见李渊拿起桌上的酒坛没倒出酒,刚开口叫了一声胡庆,拿酒二字还未出口,李渊阻止了。

    起身,看着李宽笑了笑,没说话,然后转身一步一步的下了酒楼,步伐很慢,在这欢声笑语的酒楼中,李渊的背影显得特别的孤寂落寞。

    一口饮尽杯中残余,随即将手中的酒杯砸到了酒楼的地板上,上好的白玉杯顿时粉身碎骨,许是一个杯子尚不能抒发李宽心中的郁闷,又拿起桌上的酒坛砸。

    三楼雅间中喝酒的士子听到杯子碎裂的声音急忙出了雅间,楼下的士子抬头望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眼神之中全是好奇,要知道贵妃酒楼可是楚王的产业,谁敢在贵妃酒楼闹事啊!

    自从李十亿被分派到了太原,胡庆再次带来了一批护龙卫,现在贵妃酒楼的管事和服务员就是胡庆和护龙卫,听到三楼上的声音,楼下的护龙卫冲上了三楼,只见胡庆躲在三楼楼道角落,怒气冲冲的李宽在砸酒坛子,护龙卫又蹬蹬下楼。

    ··········

    贞观四年四月中旬,桃源村的桃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