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惊讶是有原因的。

    不管是被心腹和亲卫簇拥在中央的陈武,还是周围的一群干将,人人穿着一套锁子甲。

    这可是帝国百户才有资格穿的,对普通的箭矢和刀剑有着极为出色的防护能力。善友会这年年来一直在设法收集,一共也不过弄到了十三套。眼前这些义军倒好,一下子就亮出了看上去不逊色于他们的存货。

    远远注意到徐茂典微变的脸色,陈武心中不由暗暗得意。

    这么热的天在自家中军帐议事,除非是交战状态,否则正常的行军,是没有人会自己给自己找罪受,非要把锁子甲穿身上的。但为了给这些善友会的人一个下马威,他临出来前特地让众将士换上。这些来自沂城、鹿山和隆山府官军的缴获,让义军的一众干将看上去威风凛凛,更多了一股肃杀气息。

    “善友会的朋友大驾光临,欢迎欢迎!”

    远在五步之外,陈武就朝对方抱了抱拳,脸上的表情就像是真的遇到了老朋友似的。

    “阁下莫非就是太平义军的天公将军陈武?”

    徐茂典也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拱了拱手,激动的道:“早就听闻天公将军英雄年少,如今一见,果然器宇轩昂,名不虚传!”

    “过誉了,按年龄我是后辈,当不得如此赞誉。”这样谦虚一句,陈武侧身虚让道:“两位里面请,咱们中军说话。”

    一番客套,两方人看上去一片和睦的走进营盘。

    徐茂典在善友会中不负责军务,对这方面不是很懂,但他身边的向华就不同了。一路走进来,很多先前在营地外看不到的东西都展现在眼前。尽管真正的机密都被藏起来,但就算沿途看的东西,也足以让向华吃惊了。那些普通的义军士兵,虽然行动间仍旧可以看出稚嫩和青涩,但精气神已经跟普通的农民不同,隐隐有了帝国军队士兵的感觉。

    尽管这种气势还很浅薄,但向华知道,这支起事没多久的义军,正在不断朝真正的精锐军队蜕变。

    太平义军的中军大帐。

    陈武在上首的位置坐下后,典勇、石贤谦他们和善友会的两位主使分别落座。

    看起来,善友会派来主事的两人是以面色和善的老者为首。捻了捻胡须后,这徐茂典并没急着议事,反而先命随行的一名手下奉送上了礼单。

    一块价值千金的螭虎纹环形玉佩、两对西域四国出产的夜光水晶杯、一幅前朝名家李善水的山水花鸟图……

    大概是不知道陈武的喜好,礼单送的东西足有十多样,金银玉器文墨端砚都有。就双方第一次见面来看,这份礼绝对是相当重的了。

    陈武瞟了礼单一眼,不动声色将礼单放下,笑着道:“王汇方子爵的善意,我已经收到了。麻烦徐先生帮我转达一下,就说这些礼物我非常喜欢。”

    “陈将军喜欢最好……”

    面善老者随口客套了一句,忽然感觉到有点不对。

    他只自报了家门,出自善友会,但自个的姓名还没说吧?本打算送了礼单、缓和一下关系后才攀交情的,对方如何知道他的身份?

    仿佛是注意到了老者的惊讶,陈武想了想,恍然道:“看我这记性,最近忙的一团糟,都忘了给两位介绍一下了。坐在这边的就是我义军的地公将军典勇,这位是随军参谋石贤谦,还有这位……”

    逐一介绍完,看到善友会的两人想要自报姓名,陈武不动声色抢先了一步,转过来替自己人介绍:“两位善友会的贵客,坐在上首的这位姓徐,名茂典。他可是善友会的三位长老之一,平日里传教收人,在善友会内极有威望。对了,这位徐先生还有一手精湛的医术,诸位若是有谁身体不适,可以找徐先生把把脉。”

    这无疑是说笑了。

    在座的要么是义军的将军,要么是高级武官,就连石贤谦也是能提剑砍人的,身体一个比一个壮,如何会有不适。不过,这个笑话落在徐茂典的耳朵里面,却一点都不好笑:自家的老底都被人扒光了!

    刚才陈武说的,有很多连善友会多年的老信众都不知道!

    还没等他从惊愕中恢复过来,陈武已经自顾自的介绍起了旁边那位:“这位好汉就是善友会的另外一位长老了,如果我没记错,是叫向华吧?负责帮善友会训练护法佛兵。这几年下来,怎么也得有个千把人了。哦对了,许兄弟,这位向华长老也是在帝国军中待过的,两位倒是可以多交流交流。”

第86章 先入府城者为主() 
对方不仅知道自己的情报,就连向华的底细也被揭了个底朝天!

    徐茂典本来常年不变的慈悲面色显得有些僵硬起来,震惊之下,甚至一时间听不清陈武在后续说些什么。他此行前来,打的主意是跟太平义军交好,顺便探探人家的底,向华则是以贴身护卫的名义同行。谁曾想到,敌人的真正底细没看出多少,自家的机密全部被人说出来了。

    尤其是那句“怎么也得有个千把人了”!

    护法佛兵的数字,可是善友会的最大机密,这是他们造反的起家力量。别说外人了,就连善友会内的十几个香主,也只有少数几个绝对忠心的骨干才知道详尽。这样的情报都被人家随随便便说出,让徐茂典感到发自内心的凉意。

    仿佛自家的一切都被人家刨开了,放在阳光下观察,没有丝毫的秘密可言。

    这个太平义军,比想象的还要可怕!

    在徐茂典的旁边,向华的内心也很不平静。

    那些个护法佛兵的武艺,很多都是他亲自教授的。最准确的数字,他比善友会里的任何人都清楚,眼下却被一个不相干的外人随意说出。若不是因为他皮肤本就比较黑,看不出什么变化,否则他的脸色只怕比徐茂典还要难看。

    “……说起来,王汇方子爵对咱们义军还真是看重的。第一次登门,就亲自派来了两位长老,让本将都有点受宠若惊了……徐先生?你在听吗?咦,你的脸色有点不好,是身体不舒服吗?”

    看陈武似乎一脸真诚的在关心自己,徐茂典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感到了一股厌烦,总觉得对方的表情下面似乎藏着莫名的恶意。不过,多年的老江湖,还是让他很快平静下来,笑呵呵的道:“劳烦将军关心了,只是昨夜对付官军,有些操劳过度,没休息好而已,无妨。”

    “真的?那本将就放心了。”

    陈武点了点头,似乎松了口气的模样,心里却在暗暗发笑。

    刚才一番有的没的,都是前世善友会起义被镇压后,玩家论坛上随处可见的东西。可搁到现在,这世上能随便说出来的人只怕一只手数的过来。眼前这两位,刚才怕是心都跳到嗓子眼里了吧。

    自觉下马威给的差不多了,他看了看犹自强装镇定的两人,这才谈到正题:“跟两位善友会的朋友一见如故,本将很是欣慰。可话说回来,两位先前所言,到底是要找本将谈什么事呢?”

    过于惊讶之下,徐茂典差点忘了自己的来意,被陈武一提才想起。正坐肃容,对陈武道:“正欲告诉将军,徐某是奉我家会主的意思,前来跟太平义军商议结盟之事的。”

    陈武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到,让他继续说。

    “陈将军愤慨帝国****,举事企图推翻帝国、讨伐无道,我们会主很是钦佩。恰好,我们善友会也对帝国不满,于昨日起事攻占临县。目前已有大军五万,精兵两千,战将数十,其他地方还有信徒无数。只是,伪帝乾元基御极多年、拥军百万,不是那么好推翻的。故我善友会想跟义军结盟,共同讨伐伪朝。不知将军意下可否?”

    大军五万,精兵两千,战将数十?

    陈武刚才说的有点口渴,正端起茶杯想喝茶。听他这一番自吹自擂,嘴巴一动,差点没把刚喝的茶水喷出来。

    你那大军五万,只怕就是刚占领的临县平民吧?

    精兵两千?

    陈武敢确定,若不是自己刚刚才揭了他们的老底,说了有一千护法佛兵,只怕他能把这个数再往上吹个三五倍的。

    至于战将数十,那更是吹的不着边了!

    整个善友会里,唯一能称得上战将的,也就眼前这个向华而已,其他的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真要是有战将数十,日后你善友会的大军会连攻一个沂城都费了那么大劲,还要石贤谦偷袭帮忙开城门?这其中,固然有几年后形势和情况跟现在不同有关,但足以说明善友会一直没有可堪一用的将才。

    不过,心里好笑归好笑,但在这种事上,陈武跟他是半斤八两,还真没立场鄙视对方。

    他的太平义军一路打到临县来,打的旗号也不是“义军十万”么……

    陈武表面严肃,内心里在想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但徐茂典自然看不出来。他只以为陈武似乎在犹豫,或者说不想跟善友会结盟。如果说,在没有先前那番对话前,他会笃定的认为陈武在故作姿态拿捏。但现在,自家的底细被人家曝得精光,他对陈武多了一种神鬼莫测的感觉,自然就不确定了,不由得有些着急。

    善友会的力量,对隆山府的渗透还是不够啊!

    本来,徐茂典和王汇方私下里预计,至少还要几年时间,而且得外部的环境适合,比如恰逢天灾或者跟敌国发生战事,才能起兵造反。现在就动手,完全是受了陈武影响。以善友会现在的实力,并没有足够把握独自夺下隆山。就算勉强做到,面对随后来的郡城大军,他们也绝不可能挡下。

    想要成事,必须要联合陈武的义军,能够吞下更好当然,现在他对后面这个想法几乎已经不抱希望了。

    “可以结盟。”

    就在徐茂典有点沉不住气,想要再度开口劝说的时候,陈武终于说出了让他松了口气的回答。

    “既然善友会跟我义军有共同敌人,双方自然可以结盟,合力推翻帝国。”陈武先给了徐茂典一个肯定的答案,紧接着话锋一转,道:“只是,结盟归结盟,有些事情却不得不提前商量好,以免到时发生冲突恶了交情。”

    徐茂典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临来前,我家会主也有吩咐,如有争议我可全权做主。什么问题,请将军只管说。”

    “跟徐先生说话就是痛快。”陈武赞了一句,道:“你我两家联盟,以谁主、以谁次?”

    这个问题可不能不说清楚。

    早在太平义军攻下鹿山之前,徐茂典就跟王汇方讨论过相关事宜。结合两边接触后的见闻,他略一沉吟,便说出了预备的第二套说辞:“义军固然实力浩大,但我善友会亦不差,又有十几年根基。依我之见,两方不妨为平等地位。遇事先协商,议定后再各自行事,无主次之分。”

    这其实是无奈之举,否则不管哪边都不会答应。

    陈武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紧接着问道:“我义军的计划本是拿下临县,随后围攻隆山府。现在临县已被善友会拿下,不知道你们下一步计划如何?直接进攻隆山府城,还是先往西北走夺取甘定府?亦或者东进攻击郡城?”

    徐茂典微微皱眉,心道甘定府因为干旱,早已经赤地千里,不知道多少人外出逃荒,善友会脑袋抽了,才会往那个死地跑。东进郡城更不用说了,这是唯恐帝国官军来得不够快,自己送上门找死吗?

    “自然是拿下隆山府。”他这样回答道。

    这个答案不出陈武所料,当即毫不掩饰的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如今隆山三县全部落入你我之手,下一步的目标也一致巧合。若是联手拿下隆山府,又该如何分配?”

    隆山可是有十万人口的大城,是一府之地的精华!

    把陈武起兵来攻占的沂城、鹿山绑在一起再翻个倍,劫掠到的资源都未必有隆山一地多。

    这个问题,徐茂典显然也有考虑过,没有丝毫犹豫的道:“按前朝旧例,合围隆山,一起攻打。先入隆山者为主,很公平。”

第87章 常平仓() 
先入府城者为主?

    看上去的确是挺公平的,谁家兵力强就能先攻入城,但这个回答无疑是徐茂典给他们太平义军挖的坑。真要是信了,结果只会是白白帮善友会拉了官军仇恨,最后还什么都没捞着,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清楚里面猫腻的陈武,脸色变得不好看了。

    他冷哼一声,道:“徐长老打的好算计,你们在隆山经营那么多年,早就安排好了人吧?倘若真如你所说,包围隆山后,我们太平义军拿出全力攻城,必然会最先吸引官军注意。你们的内应就可以趁机开城,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隆山。好一个先入为主!”

    被陈武点出话里的算计,许世忠和典勇的手不约而同的握到了刀柄上,杀气腾腾。

    见势不妙的向华也长身而起,抽出武器护住徐茂典。尽管寡不敌众,身陷绝对的劣势,但此人脸上却看不到惧色,大有一言不合就带人杀出去的架势。

    一时间,中军帐内劲拔弩张,气氛极为紧张。

    徐茂典没有急着回话或者解释。

    他没料到陈武能一眼看穿己方的打算,心里有点懊恼,又在犹豫到底要开出什么样的新条件。

    陈武同样没急着出面制止手下。

    跟徐茂典不同,他这番态度是因为真的动了杀心。

    正如同善友会对太平义军有想法一样,陈武在利用善友会的同时,同样有吞并他们壮大义军的念头。在营盘入口外面,认出这两人身份的那一刻,陈武心里就有了将他俩留下,然后顺势强攻临县的计划。善友会之所以能成事,固然跟王汇方的老谋深算、隐忍积淀十几年有关,但同样也离不开徐茂典和向华。

    没有前者多年如一日的传教、后者整训出的千余名佛兵,善友会就根本不可能发展到现在模样。

    这两个人,可是王汇方的绝对心腹,善友会高层中为数不多的人才!

    假如能在这里把他俩干掉,善友会必然会受到空前的重创。

    若不是徐茂典自持太平义军对他们不了解,是绝不会冒险跟向华一起来的。正因此,这个机会很难得。

    但是,这个决心同样难下!

    杀掉两人不难,趁乱从善友会手上夺回临县也没问题,但之后呢?

    吃了如此大的亏,善友会多年的筹备付诸东流,必然会疯狂报复义军。这个闻香教改头换面来的组织十几年下来,在隆山还是很有势力的。陈武要独立攻打隆山,本就要动用全力才能做到,若是再面对善友会方方面面的破坏,变数太大。

    更何况,善友会手上有千余号的护法佛兵!

    这些人都是被善友会多年洗脑的狂热信徒,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可以进入极乐佛国。被煽动后,跟敌人打起来悍不怕死。除了战斗力远远不如外,其他方面已经跟太阳王朝的宗教军队很像。虽然不清楚善友会这次究竟往临县调了多少,但陈武想要翻脸,这些护法佛兵就是绕不过的坎。

    论个人战力和装备,有善友会的支持和训练,他们并不比隆山府的官军差多少,至于士气和斗志……还用说吗?

    那可是一群被洗脑的信徒!

    这种没有理智的敌人,是陈武最讨厌面对的。就算动用太平营跟对方死磕,并且打赢了,自己也要承受很大的损失。

    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让陈武明知道现在是个难得机会,最终还是没敢动手。虽说从长远来看,陈武早晚要解决善友会,但现阶段义军还吃不下他们,贸然动手有害无益,不利于大计。

    对于自己内心的想法,陈武自认为掩饰的极好。但徐茂典毕竟是人老贼精,又常年传教,善于操纵人心。虽然没有任何凭据,他的直觉还是本能的感觉到了陈武的杀意。

    原来,对方也跟自己的想法一样啊。

    一阵难堪的缄默和对峙中,徐茂典心念百转,终于想好了说辞,开口打破了沉默:“我们善友会跟太平义军的结盟,绝对是发自真心,并无坑骗盟友之意。将军的怀疑,未免太过臆断。不过,既然将军觉得这个分配的方式不妥,那再商量便是,我们的诚意是十足的。”

    显然,审时度势后,这位徐长老做出了退让。

    陈武这才对手下使了个眼色,得到示意,许世忠和典勇他们把手从刀柄上放开。见状,向华也重新坐回席位,默默将兵器插回腰间。

    至少看上去,两边又重新和睦如初了。

    待紧张的气氛缓和了片刻,陈武缓缓说出了自己反复斟酌过的条件:“双方合围隆山,同时攻城。不管谁先攻破,都以南北中轴为界,双方各占半城我太平义军要东城。至于隆山府库的粮库、钱库,我们要取七成!非如此,不结盟!”

    “这不可能!”

    陈武的苛刻条件,立即让徐茂典失声。若是真的答应了,那善友会所忙的一切就等于全给别人做嫁衣了。

    不过,心中的城府,让他很快克制住了愤怒,冷声道:“明明是合力攻城,而且我善友会又有内应,出的力更大,就算真要七三分,也是我善友会占七成才对。当然,看在盟友的情面上,府库里的东西给贵军七成也不是不行,就当我们善友会照顾朋友了,但善友会的根基和地盘大都在城东,所以东城应该归我们。”

    石贤谦对隆山府的熟悉程度一般,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双方要固执的争夺东城,甚至连隆山府库都可以让。但他知道,能让自家将军都如此要求的,隆山东城必然有着极大的利益。

    曾经几度游历的典勇,对隆山倒是很了解,悄悄提醒了三个字:“常平仓!”

    石贤谦立即就懂了。

    隆山城内,其实是有两个粮仓的。其中一个在隆山的府库内,跟沂城的粮库一样是地方官府的,常平仓则是一个独立的粮仓。这个粮仓的作用比较特殊,青黄不接的时候低价出粮,新粮上市的时候高价收粮。本是帝国为了造福百姓、稳定粮价设立的。当然,为了保证不亏本,出粮的价格不会低于收粮的粮价。常平二字,指的是它的功能,而非是地名或者特指。

    这样的一座仓库,赶在今年饥荒,粮价飞涨,按理说应该低价放粮,平定粮价,起到间接赈灾的作用。但设立了三百年后,常平仓的存在几乎已经完全背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