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了初衷,变成了为各级官府牟利、跟原本功能完全相反的机构了。

    越是赶上这样的灾荒,越是囤积居奇。

    对粮价提升推波助澜的同时,也导致了常平仓里库存了大量的粮食。

    由于规模本就很大,再加上比府库中的粮仓更容易做手脚,常平仓眼下的粮食存量起码是隆山府库内的几倍!

    而这样一座令人垂涎三尺的粮库,就在城东!

    之前煽动长山镇起义的时候,陈武曾经造谣说过,帝国有二十万石的赈灾粮食,全部被克扣了。事实上,如果能把隆山府内的这座常平仓拿下,就算没有二十万石,所差也不会很多。在眼下这个灾荒年头,这样一大笔粮食的价值难以想象,足以让太平郡内的任何势力为之打破头!

    善友会在隆山府内根基颇深,陈武打的主意,他们自然不会不知。

    由于常平仓的利益实在太大,陈武也知道没那么容易让善友会松口,耐住性子跟徐茂典谈了起来。只是,对方似乎非常坚决,认定了没有善友会的配合,太平义军不可能攻破隆山。哪怕陈武把隆山府库降到了对半分,徐茂典都不肯做丝毫让步,坚持善友会割据东城。

第88章 组建军情处() 
在这样的暑天,穿着锁子甲坐在帐中,实在是很遭罪的事。内衫已经完全被汗浸透的陈武,本就有股火气。再遇上坚持不肯松口的徐茂典,顿时让他有些恼了。

    然而,在《帝国》中打拼了十三年的他,或许刚开服时期是个普通人。但有了那么多年的经历后,他的城府并不比徐茂典差。耐住性子,隐晦的威胁道:“就算善友会在隆山府经营多年,可以里应外合,但拿下隆山府之后呢?”

    “郡城武安那边,可是至少两个警备旅团呢,还有一个完整的千人骑兵联队。没有我们义军帮忙,就凭你们善友会拿什么对付?”

    徐茂典并不为陈武的威胁所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在郡城的官军眼中,不管我们善友会还是将军的义军,都是反贼。若我们善友会败亡,将军的义军只怕也独木难支,两边是唇寒齿亡的关系。更何况,我们善友会若是不能对付,将军就有办法了?”

    这摆明了是耍无赖,他不信陈武能坐视不管。

    陈武冷哼一声,给了徐茂典一个出乎预料的回答:“本将手里,还真有对付武安官军的办法。就算钱伯明的第一警备旅团全部赶来,也有把握将他们全部留下。凭这个法子,够不够拿下东城?”

    “此话当真?”徐茂典有点坐不住了,追问道:“陈将军真的有把握,拿下武安的警备旅团?”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次举事他们能掀起的波澜可就大了。

    别说一个隆山,就算整个太平郡都可能被他们拿下。

    陈武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本将从无虚言,何况,若是没有足够把握,本将又怎肯轻易创立义军?”

    “可否提前告知一二?”

    徐茂典将信将疑,不知道是否该相信陈武,但后者并没有开口的意思,只是淡淡一笑,让徐茂典实在拿不准他的深浅。犹豫半响后,当陈武做出“兵临隆山城下后自然会告知”的保证,徐茂典艰难的点了点头,被迫做出让步。

    双方约定,攻下隆山后以南北中轴为界,双方各占半城,其中太平义军要东城。其他府库一切事宜平分,彼此不会干涉。

    当然,因为善友会的会主王汇方不在,这次约定只是一个意向性的商谈。非得等双方汇合,齐聚隆山城下,歃血盟誓后才算真正结盟。

    随着事情谈妥,再加上隐隐担心陈武后悔翻脸,徐茂典借口急着将消息回报给王汇方,稍作停留便起身告辞,并没有接受陈武的宴请。事实上,陈武现在也没心情饮酒享乐,所以只是稍作挽留,随即便放对方离开。

    “召集诸将士,开会。”

    目睹善友会的这队人马远去,陈武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没能将两人除之后快。随后,他吩咐亲兵招来了义军诸将士,包括义勇营和太平营所有的大队长级头目,都被叫到了中军帐中。

    因为善友会最终选了提前发动了叛乱,陈武又审视适度跟他们结盟,临县也因为善友会无需攻打,原本的既定战略必须进行调整。而且,陈武也有必要告诉义军,善友会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组织,让他们多加防范。

    他可不希望,自己的义军被那些装神弄鬼的邪教徒弄的一团糟。

    “就在刚刚,咱们跟善友会结盟了!”

    看着在座的一众义军头目,陈武首先宣布了这条首要消息。

    看的出来,这些义军头目反应各不相同。有的面带疑惑,显然没听说过善友会的名头;有的是恍然,估计是曾经听说过一些;也有几个面露喜色,就是不知道是单纯的因为多了一个盟军而高兴,还是因为本身就对善友会有好感,甚至是听过传教。

    如果是后者……

    陈武暗暗观察着帐内众人的神情变化,在心里记下了两个反应有些可疑的大队长。

    他的义军中,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跟善友会有关系。

    留了一小会的时间供他们消化这个消息后,陈武把之前给典勇他们介绍的善友会相关情报再度说了一遍。待下面的义军头目都有一定了解后,这才继续道:“因为善友会的缘故,临县已经被拿下。现在,义军将会转变方向,直接前往隆山城下,跟善友会联合攻城。”

    进攻府城!

    饶是义军已经先后拿下了沂城和鹿山,听到陈武的话,在座的义军头目仍旧兴奋了起来。

    那可是一府的府城啊,在整个太平郡也算很出名的城市!

    在座的人,有很多一辈子都没去过隆山。听闻义军要将这样一座大城选为目标,不由得生出了激动和期待。

    “下面,我说几点新增的军规。”

    耐心等他们平静下来,陈武语气转冷,把针对善友会的规矩一条条颁布出来。

    第一:义军将士不允许私下跟善友会的人接触。

    第二:看到有人在义军内部传播善友会的那一套,不管是谁,统统抓捕斩首。

    第三:义军内的任何行动和情报,不论机密与否,都不可向善友会泄露。

    最后一点是:义军将会成立一个情报处,负责对内外的情报调查。

    一个势力想要做大,情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攻下沂城的时候,陈武就有了创立情报处的想法。只不过当时人手实在不足,再加上他是穿越的玩家,对未来的形势发展有足够了解,所以并没急于一时。但现在,义军的出现和善友会的提前叛乱已经开始影响历史。世界大势的走向虽然不会轻易变动,但具体到地方上的情报已经不能完全信赖。

    这种情况下,情报处的组建就顺理成章了。

    更何况,出于对善友会的警惕,情报处组建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全军查察、清理善友会的关系。

    至于情报处的头目,陈武经过反复考虑,最终还是委任了甘兴。

    就现阶段而言,搞情报处的还不需要太高的能力,忠诚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从小一起玩大、还有救命之恩的孙田其实也很适合,但陈武在军队中同样需要可靠的心腹。这样考虑起来,这个甘定府过来的流民、又是最先投靠他的甘兴,就成了目前合适的选择。

    为了方便甘兴把情报处搭起架子,陈武还允许他在太平营和义勇营内招人。

    至于规模,现阶段暂时还不需要很大,可以慢慢来。

    被召集来的义军诸将,对情报处的组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显然大部分人对它的重要性和职权不够了解。不过,从陈武针对善友会的军规他们就能知道,先前的结盟显然不是真心实意的。而这个所谓的盟友,看上去更像是潜在的敌人。

    知道这点,他们回去后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

    在隆山名气颇大的善友会居然也造反了!

    就在陈武这边在跟徐茂典和向华会盟的时候,远远看到城头的大旗变换,奉命定期前来交换情报的隆山骑兵大惊。深知此事干系的他甚至没敢靠近查看,立即掉头想要赶回府城报信。

    然而,精心筹备多年的善友会准备颇为充分,在路上一共安排了两拨拦截的人手,还派人伪装了一队四处流窜的马匪,将临县的消息强行封锁下来。

    尽管官府最多到第二天中午,就会因为侦骑没有返回而意识到问题,但眼下这情况,就算能多拖一天,对陈武的太平义军和善友会的大军都是有极大帮助的。随着决定下达,陈武统帅下的八万多流民,只在临县外面停了半天,就马不停蹄的调转方向,朝隆山行进。

第89章 大乱的隆山() 
临县前往隆山的官道上。

    陈武的流民大军,正在缓缓的朝隆山城前进。因为已经在意向上达成盟友,义军沿途获得了善友会势力的接应和引导,行军速度比预计的要快了许多。

    相比于他们的高效,善友会的大军要慢上不少。

    论筹备时间,王汇方他们无疑准备的更久、整体上也更充分,但想要把临县内的四万人发动起来仍旧不是容易事。足足晚了两天,临县的人才在善友会的驱赶下,沿着陈武他们的路开始追赶。

    三个县城的流民,加上沿途扫荡的一些村镇,让善友会的势力和义军这边的总人数达到了近十三万。因为陈武这边早早就号称是十万义军,善友会这边也不肯示弱,打出了大军五万的旗号。两边隔着二十里地,前后宣称是十五万大军,朝隆山府进发。

    这个声势,一时无两!

    先前陈武起兵的时候,还只是区区三四千人,沿途的像南家庄、怀庄等村寨,都敢依靠土围子跟义军打一打。现在浩浩荡荡十多万流民,在善友会和太平军的裹挟下,视线所及简直可以让一切人绝望。沿途的村庄、地方的豪强,但凡看到义军路过,全都放弃了武力对抗的想法。

    陈武留给他们的选择也不多,只有两条。

    要么主动加入义军,上交粮食后,余下可以保全;要么等义军主动进攻,但之后会发生什么就难说了。

    挡是肯定挡不住的。

    明白了陈武的要求后,哪怕再怎么不甘心,沿途的村镇也只能被迫加入义军。在开到距离隆山五十里地的时候,陈武甚至还收编了一股地方的豪强。

    何氏三兄弟!

    何家人名义上是隆山府周围的地主,但实际上的职业却是私盐贩子。干的是刀头上舔血的生活,手上少说也得有个三五条人命。这样桀骜不驯的主,轻易是不会这么痛快投奔义军的。但问题是,他们平日里赚钱购置的庄园和家业,恰好就在陈武大军前进的路线上。

    那可是十多万流民过境啊!

    反正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什么都不剩,这些人一狠心,便决定拿基业赌上一赌。与其被动等陈武大军开过来,自然不如主动投奔了。

    于是,他们召集了平日里的心腹和一些听话的家奴,凑了六七十号人,自带兵器找上了门。

    平心而论,陈武其实并不欢迎何氏兄弟的投奔。

    倒不是说嫌弃他们职业是私盐贩子,而是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桀骜不驯,用起来扎手。

    如果没有善友会在倒还好,何氏兄弟只能投奔陈武一家。等接纳他们后,陈武可以慢慢分化使用,将他们的势力一点点打散。但现在,何氏三兄弟明确表示不愿被打散,如果谈不拢就去找善友会,这就让陈武很为难了。

    一支真正的军队,绝对不能有这样私兵性质、自成体系的团伙。

    不过,眼下毕竟是很需要人的时候,人家主动来投,陈武也不好拒绝。想了想,便专门给他们这类人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营头绿林营,简称绿营。

    何氏三兄弟当然不知道“绿营”这个名字的恶意,只当真如陈武所说“绿林好汉”,还以为陈武很看重他们,于是兴高采烈的接受了。

    何氏三兄弟的加入,似乎代表了一个开始。

    随着“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接近隆山,消息传开,越来越多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加入。首先是对官府不满的各路盗贼、马匪,得知大军围攻隆山,简直如同遇到狂欢盛宴一般,纷纷朝这边赶来。其次就是家业就在隆山府旁边,或者干脆就在行军路上搬不走的,由于舍不得基业,也有一些人选择效仿何氏三兄弟,准备在义军这边搏一搏。

    由于陈武最先造反、连克沂城、临县,还击败了隆山府的平叛官军,名声极大,加入他的各路强人最多。

    短短两天时间,陈武就先后收编了七八股马匪、地方豪强之流,总人数多达好几百。

    这些人虽然不怎么听话,但基本上都自带武器,还有不少马,战斗力比普通流民强很多。

    由于收了王汇方的帖子,再加上善友会根基更深,道上的名头更响,也有不少人选择加入了善友会的流民大军。尤其是那些得到消息晚了、来慢了一步的,更是尽数被善友会的收编。陈武这边收人还是挑挑拣拣,多少有门槛的,善友会这边干脆是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招的人真个是三教九流,甚至不乏其他郡隐姓埋名的逃犯。

    这么多人的加入,倒是让义军和善友会的部队真的有了几分“云集响应”的感觉。声势不断壮大的大军,终于开进了隆山城的周围。

    就结果而言,善友会的封锁取得了比预计中还要好的效果。

    定期沟通消息的侦骑没有回来,一度让隆山府有些疑惑,但他们打心里不相信,贼人能在一天内攻破如此严防死守的临县。恰好这时候,马匪流窜的消息传来,让隆山府自以为有了答案。靠这样的封锁,善友会足足蒙蔽了官府三天时间。

    到了这个时候,陈武他们的大军先锋距离隆山已经很近了。

    随着一发奏报传回来,整个隆山府几乎如同天塌地陷一般,陷入了空前的震惊和绝望。

    他们完全无法想象,派了那么多民团帮忙,带了大量的守城物资,还有两具床弩在,贼人究竟是如何迅速破城的。甚至有人认为贼人压根就没打临县,而是在那边虚晃一枪,绕过临县准备直接攻打府城。随着后续的消息到来,官府陆续打探到了一些情况,这才大概拼出了事情的真相。

    善友会也反了!

    这个恶劣的消息,如同雪上加霜一般,给了隆山府上下狠狠一击。

    仅仅一个不知根底的太平义军,就够他们焦头烂额的了,现在居然又跳出来一个善友会。对这个在本土活跃了十几年的民间势力,隆山府的大部分官员都有足够的认识,大概能猜到善友会的能量。在立即派人对王汇方子爵进行抓捕,结果却直接扑了个空后,隆山府的人意识到,事情麻烦了。

    太平义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没有根基,只要一败就能击垮,善友会则不同。若是两方合流……

    几乎所有隆山府官员,都嗅到了浓烈的危机。

    更多的消息还在源源不断传来,多达十五万的流民正在浩浩荡荡,朝隆山府城进逼。

    要知道,隆山府内一共也只有十万人啊!

    面对比自己这边总人数还要多的反贼大军,张启升这个随时可能丢官的城守几乎是一夜之间白了头。他现在反而希望帝国中枢的斥责和贬职命令早点下来,那样就可以不用担这副担子了。但是,熟知帝国官场的他很清楚,当所有人都知道隆山府城守屁股下面搁着一座即将喷发的活火山后,他的位置反而稳了。

    没人愿意来这样的险地,他这个前城守只能继续戴罪立功了……

    可是,拿什么来立功?

    就凭隆山府内那可怜的四百多步军,外加名义上的一个骑兵大队?

    骑兵固然是厉害,但面对十几万流民,区区一个骑兵大队进去就如同小舟掉进汪洋,敢进去就别想出来。四百步军更别提,就算隆山府有护城河,仗着城高河深勉强守住,被攻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唯一能拯救隆山的,就只有郡城武安的大军了。

第90章 围三放一() 
如果换个时候,张城守是绝对不会对钱伯明低头的。

    但这一次,面对隆山府的危急,他终于顾不上对钱伯明的厌恶了,几乎是用恳求的口吻写了一封信,交给信使星夜赶往了郡城。虽说张启升知道,就算没有自己这番催促,算算时间郡城的警备旅团也该出动了,但现在局势恶化的速度超乎想象,郡城的大军哪怕能早一天到来,说不定都能让隆山府的境况截然不同。

    现在的隆山,已经到了一点坏消息都承受不了的地步了。

    然而,十五万流民进攻隆山,这么大的事,根本不是官府能够瞒得住的。

    在确定消息封锁失败后,善友会潜伏的信徒立即开始在城内散播义军的消息,暗中搅乱局势。短短半天时间,整个隆山城内的十万百姓,都知道了十几万反贼正在日夜兼程朝隆山进发的消息,先锋距离这边只剩下了两天路程!

    “太平军的那些反贼见人就杀、无恶不作,粮食不够还吃小孩。”

    “二十多万贼人明天就要进城,大家快逃吧!”

    “隆山守不住了,就连城守都在私下收拾东西准备逃走。”

    “瞎说,我听官府的捕头们私下说,反贼的军纪很好,而且从不难为百姓,只杀狗官劫贫济富。”

    “苍天已死、太平当立。岁在今朝,天下大吉!”

    “善友会的弥勒可是万家生佛,有大法力大慈悲,很多贵人都信这个,听说可灵验了。”

    各种各样的消息和谣言,甚至很多完全自相矛盾,开始在城内疯狂传播。但越是这样,摸不清真相的隆山百姓就越容易产生恐慌。大批的隆山地主、富商、贵族,开始集体抛售名下的产业。可任凭价格飞一般的往下掉,却始终看不到有谁愿意接手。

    迫于无奈,一些有魄力的大户开始趁官府封城之前,直接弃置产业逃离。

    谁都知道,隆山官府不可能放任这种风潮蔓延下去,很快就会进行管制。现在不走,再过一天想走也晚了!

    ………

    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沂城、鹿山、临县三地全部被贼人攻陷。十多万流民和反贼正在日夜兼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