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帝国》十三年的洗礼,他可不会有丝毫的大意和麻痹。

第83章 善友会发动() 
五天的行军之后,沂城和鹿山合计八万流民,沿途先后攻破了七八个村寨,将浩浩荡荡开进了临县的地界。

    由于人数的激增,义军的管理难免出现疏漏,很多流民偷偷私藏了一点粮食后,开始再度尝试逃亡。再加上天气始终酷热难耐,病死的人数迅速增加。担心流民大军中出现瘟疫的陈武,命人主动抛弃了一部分疑似患了重病的人。

    两方面原因,让流民军的人数增增减减,始终维持在八万左右。

    经过这几天的发酵,再加上临县侦骑发现了义军浩浩荡荡的动静,陈武的太平军闹出的动静,终于到了再也瞒不住的时候。

    消息爆炸一般传开,让整个太平郡为之失声。

    被隆山府寄以厚望的鹿山,连一天都没抗住就被贼军攻破。人数激增的贼军几乎没做停留,很快便出军扑向临县,还打出了十万大军的旗号。尽管谁都知道,这个十万里面水分大破天,真正能打的连几千都没有,但那毕竟是十万人啊!

    受此影响,整个隆山附近的商铺田地价格,应声下跌了两成。

    所有人都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若是贼军破了临县,兵临隆山城下,那才是真正的末日。

    郡城武安那边,在得到鹿山一天被破、临县朝不保夕的消息后,也首次正视起了这股号称太平义军的流贼。

    钱伯明之前虽然没把这件事放到心上,也有心借此打击政敌和张启升背后的派系,但终究不是傻瓜。意识到事情很可能真得闹到无法收拾,他再也没心思冷眼旁观了,第二次召开了总督府会议。但这一次,内容就不像先前那样拖沓和争议了。在钱伯明的一手推动下,武安第一警备旅团西进平叛的事迅速通过。

    在八大门阀的林家表达了支持后,其他反对的贵族和士绅们知道事情已经定局。整个郡城的军事力量迅速运转起来,不日就将兵发隆山。

    这可是一支足有四个联队、总计四千轻步兵的精锐!

    所有人都坚信,最多半个月后,那帮隆山府的反贼就会被平定。

    ………

    临县。

    总督钱伯明已经敲定出兵时间的消息,暂时还没传到这边。

    一天被破的鹿山城,再加上号称十万的流贼,让临县上下如临大敌。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城门,早已经全部封闭。唯有背对贼军的北门,中午时分短暂的开了一个时辰供人进出,但刚过了时间就立即重新关闭。

    有能力逃走的大户、土豪们,在得知鹿山一日被攻破后,已经提前逃进了隆山。几乎是一日间,整个临县就少了好几百人。之后几天,陆陆续续又有几百人离开。到现在还留在临县的,都是实在没地方可以逃的平头百姓。

    纵然知道太平义军在沂城和鹿山的作为,他们也无可奈何。

    只能寄希望于临县的官军能够守住城。

    让这些百姓稍稍安心的就是,隆山府派来的第一批八百名民团已经赶到了,还带来了一批滚木礌石之类的守城装备,其中甚至包括两架完备的床弩。八百民团虽然没批甲,但好歹人手一根长矛,而且稍加整训过,用来守城还是有些战斗力的。再加上临县自己征召的千余人民团,守备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两千。

    这么多人在城上,还有床弩这样的大杀器,想必能挡住贼军一段时间吧?

    别说是普通百姓,就连临县官府的不少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了几分底气。但这些人决计想不到的是,隆山府派来的八百名民团中,至少已经有五分之一被善友会的人暗中渗透。不仅不会帮助他们守城,反而会加速临县的沦陷。

    城南的一处富家大院中。

    临县的大部分富贵人家,都住在这附近。因为很多已经逃到隆山府城,这里看上去比平日里清冷了不少,往来的人流也稀疏了许多。但这个平日里不怎么显眼的常家大院,里面却不知何时聚集了百十号人。他们看上去形形色色,有的穿着破旧的短衫,像是街面上的苦力;有的一身商贾打扮;还有的看着像佛道中人,三教九流不一而足。

    要说唯一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神色都有点狂热,而且人人衣服底下藏着刀兵。

    “向长老到!”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这些人顿时激动起来,蜂拥朝门口涌来。

    很快,一个身材壮硕、肤色犹如古铜般的大汉在两人簇拥下走了进来。从举手投足间的硬朗作风就能感觉到,这个人多半在帝国的军伍中待过,而且还是很不短的一段时间。

    此人名为向华,是善友会的三位长老之一,王汇方的得力心腹。

    看到事先召集来的人基本都已经赶到,向华满意的点点头,宣了一句善友会的口号,对这些善友会多年发展的忠实信众道:“诸位,弥勒佛陀前日已经跟会主托梦,佛国降临现世的时机已经到来。今日召尔等前来,就是为了我善友会大计。只要临县这边起事顺利,佛陀就会降下十万护法天兵,推翻乾元伪朝指日可待。届时,诸位在那西天佛国中都有一席之地,可以极乐永享!”

    不知何时,在这常家大院的供桌香炉上,已经燃起了一炷信香。那香里掺了数种特殊的药材,闻上去竟然有股异样的香味。时间久了,令人难以抑制的心升幻象,飘飘欲仙。

    在这香味熏蒸下,一众善友会的信徒越发狂热起来,纷纷喊道:“愿为佛陀效死!”

    “很好。”

    向长老看了看身后两位同样有些狂热的本地香主,对他们吩咐道:“我善友会的友军,已经在西南击破了沂城和鹿山的官军,现在开到了临县十里外。虽说他们也是佛陀安排的,但终究跟咱们不是一路人。所以,咱们今晚就要发动。”

    “先前隆山派来的八百民团中,已经被咱们安插了不少人。在这城外不远,会主还安排了四百护法佛兵。趁换防之际,咱们在民团中的人会率先发动夺城,放外面的四百佛兵进城。你们的任务就是趁机一起发动,扰乱城内官军,并且袭击县衙制造混乱。做的好了,会主必然不吝赏赐。管他金银还是美人,都随便你们挑!”

    “向长老放心,小人必定竭力而为。”

    听了向华的安排和允诺,两个香主脸上露出了喜不自禁的神色,拍着胸脯应承起来。

    这轻浮的表现,让向华皱了皱眉,话锋一转道:“回头办事的时候用心点,会主对此事的重视,你们是知道的。我把丑话说在前面,若是你俩把事情办砸了,到时候可别怪会主手下无情,一家老小全部抓了点天灯!”

    向华口气里的冷酷,让两位香主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

    善友会的行事手段有多狠辣,这些年来他们就算没经历过也听说过,立即清醒了很多。

    “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敲打了一番两人,向华瞥了一眼已经燃了一半的信香,眼里闪过一丝忌惮意味。

    这种吸入后可以致幻的药物,最早是从闻香教传下来的。善友会的长老徐茂典仔细研究后,对其进行了改良,效果越发出色,用久了还容易成瘾。作为善友会的高层,向华对这玩意心情十分复杂,打心里有点厌恶、但为了更好的控制信徒又不得不用,最后只能眼不见心不烦。

    言称还要安排其他事务后,向华心中暗叹一声,匆匆从这里离开。

第84章 一夜城头变换大旗() 
在善友会的全力发动下,一场临县上下完全没想到的风暴从内部席卷开来。

    傍晚六点。

    正是换防的时候,在城头上被暴晒了一天的临县城防营官军,拖着疲惫而又饥饿的身体,一边抱怨着一边从城头上下来。在城墙下的不远外,一批隆山府调派来的民团已经在那里等待接替他们。

    贼军在夜间是几乎不可能攻城的,所以哪怕用这些民团来代替城防营官军,问题也不大。

    这些民团,一些被刻意挤在外边的看上去比较正常。但其他人大都面带兴奋和紧张,手里紧紧抓着武器。还有人低声念叨什么,只不过声音太小,旁边人根本听不清。

    三五个人这样也就罢了,一百多号人几乎人人如此,看起来就有点奇怪了。

    若是有阅历丰富的老行伍在这里,说不定能够发现什么。但这些被换下来的城防营官军又累又渴,哪有心思关注其他的。纵然有人觉得这些轮换的友军怪怪的,也只当是自己中暑晒晕了,并没有多想。

    很快,绝大部分从城头上下来的城防营官军,都从这些民团的身边经过。

    剧变就在这一刻发生。

    看到机会来了,混在民团中的善友会香主抽刀冲了出来,大喊了一声:“弥勒佛陀!”

    这一声怒喝,像是一个信号,周围神经质的一百多名民团立即跟着喊了起来:“佛国降世,永享极乐!”

    “杀!”

    “杀了这帮给伪朝办事的罪人!”

    狂热的声音,还有身边友军的突然变脸,让这些临县城防营的官军傻眼了。仓促间,他们根本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被这一百多人蜂拥贴到脸上,转眼间砍倒了十几人。

    被此起彼伏的惨叫惊醒,剩下的官军才意识到这些隆山府来的民团要叛乱。

    尽管不清楚他们是否跟沂城的贼人一伙,但敌友身份已经很明白了。剩下的官军立即三五抱成一团,跟这些狂热的反贼厮杀起来。然而,一边是养精蓄锐、早有谋划;另外一边是在太阳底下暴晒了一天、又累又饿。这些武艺不错的善友会信徒,很快在厮杀中占到上风,陆续砍死了二三十号官军。

    剩下的城防营官军再也扛不住了,纷纷四散逃亡。少数没被渗透的隆山民团更是被这惨烈的变故吓坏了,早在厮杀开始就一哄而散。

    “不要追了!快去开城!”

    人群中,香主发号施令,制止了杀起兴的狂热信徒,迅速冲上城头,拉起了闸门。堵在门洞里的石块和土包也被搬到一边,紧闭的临县城门大开。

    外面接应的四百名善友会佛兵,迅速涌了进来,跟这些民团汇合。

    在这边开城的同时,其他城墙也发动了袭击,以分散官军的注意。同一时间,安排在城内的百余名狂热信徒也相继攻击了县衙大院、城防营校场。短短半个时辰,临县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多点开花的袭击,来自民团内部的叛乱,再加上到处是煽风点火的善友会信众,让临县官府彻底懵了,完全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和判断。

    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贼人从哪个方向来的、有多少人,甚至无法调动城内的民团和剩余的官军。哪怕往城防营校场那边派人,也会顷刻间失去联系,变得杳无音讯。

    无奈之下,临县的官府只能龟缩在县衙,被动收拢自发靠过来的官军。

    这无疑将主动权拱手让给了暗中的善友会。

    在向华的指挥和几位香主的调度下,善友会的信徒从容收拾了各城墙上的官军,学着陈武的太平义军封闭四门,将整个临县纳入掌控。随后,这些善友会的护法佛兵开始公开活动,打出了善友会的牌子,号召临县内的普通信众为善友会效力。

    不得不说,善友会在这隆山府附近经营了十几年,还是很有些成果的。虽说为了不惊动官府,刻意降低了传教的力度,但仍旧有了数万信徒。在离隆山最近的临县内,也轻轻松松动员起了两三千人。

    以几方面合计的八百护法佛兵为核心,再加上动员的几千普通信众,筹备多年的善友会轻而易举的控制了临县,将临县县衙团团包围。

    到了这个地步,临县的失陷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临县的县令虽然还想负隅顽抗,却不知逃进县衙大院中的官军中就有被收买和换了身盔甲混进来的人。他们暴起发难,里应外合,短短几分钟就将临县的最后抵抗力量击破。

    一整夜的混乱后,到了天色将明,善友会点的无数火把终于缓缓熄灭。

    城头之上,帝国的明黄旌旗被当做破布一般抛到城外,取而代之的是绣有“善友会王”四个金字的大旗。

    ………

    临城一夜乱象,没能瞒过陈武放出的侦骑。

    或者说,动静闹腾的那么大,城外数里的地方都能听得到,义军的侦骑想发现不了都难。不清楚临县内真正状况的宁安,连夜派人把消息带给了十里外扎营的陈武。一直到天色亮起,善友会的旗帜升起,他才大概猜到了什么,亲自赶了回来。

    “善友会果然动手了么?”

    听了宁安的回报后,中军帐中的陈武捧着手中茶碗,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旁边被他招来议事的典勇、许世忠、石贤谦等人,也纷纷思索起这个完全没预料到的变化。只是,对这个突然冒出来打败了临县官府、抢了他们预定地盘的势力,有人看上去面带茫然,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曾听说过。

    对敌人一无所知,自然也就无法做出什么准确的判断。

    在座的人中,在游戏中经历过未来的陈武反而成了对善友会最熟悉的人。

    看了看脸上颇有迷惑的下属,回过神的陈武想了想,简略的做了一个说明:“善友会是几十年前闻香教的余孽,改头换面后复起,势力主要在隆山府周边。他们的现任会主是王汇方,手下有两个得力干将,还有一个弟弟王汇辛。他们打着劝人行善的名义,实际上为造反积聚力量。由于伪装的不错,再加上常有行善之举,善友会的做为很有迷惑性。这些年下来,大概有那么两三万普通信众,狂热的信徒也得有上千之多,其中不乏一些达官贵人。”

    简简单单一段话,就把善友会的根底和由来和大致能量说了个通透。

    对陈武还不够了解的许世忠和石贤谦,对陈武能如此准确的说出善友会的情报,多少感到有些惊讶。但只当陈武曾经下工夫了解过,或者有过接触,所以倒也没特别惊讶。对陈武了解更多的典勇,对此感觉的就是惊骇了。

    刚才那番话看似简单,但里面蕴含的东西却着实不少,甚至根本就是善友会最核心的机密。一个常年没出过长山镇的乡民,到底是从哪里得知如此详尽情报的?

    再一次的,典勇心里对陈武生出了高深莫测的感觉。

    抛开典勇的惊讶不提,陈武的说明,让义军的高层对突然冒出的善友会有了足够了解,并且能够以此做出判断和应对。

    “善友会既然也想造反,那咱们未必不能利用一下。”

    许世忠最先开口,单纯的从军事角度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比之下,石贤谦这个随军参谋考虑的要多一些,边分析边说道:“本来应该是咱们攻打临县,拿下后裹挟三县流民合围隆山的。现在临县被别人拿去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能省下不少时间,直接攻打隆山。坏处就是,善友会的人未必愿意跟咱们联合,说不定暗地里还打着把咱们吞并的主意,不可不防。”

第85章 下马威() 
“石贤谦说的不错。”

    收拾心情后的典勇颇为认同石贤谦的分析,接着他的话道:“按天公将军所说,那善友会毕竟是谋划了十几年的,根基远比咱们深厚。能够不声不响间一夜拿下临县,就是最直接的明证。如果对方愿意合作,联手攻下隆山府,那自然最好。可万一对方存了其他心思,咱们义军还真得小心防备。”

    一番讨论的结果,总的来说就是建议合作,同时暗暗提防善友会的举动。

    这些下属们商议的策略,跟陈武心中所想差不多。不过,善友会不早不晚,抢在义军抵达临县前一天发动,这个时机拿捏的可谓十分巧妙。要说里面没有考虑太平义军的存在,陈武那是打死也不会信的。既然有精心谋划,那善友会的态度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多半跟义军这边的感想一样,也是利用和提防兼有。

    他一边听典勇和石贤谦他们讨论,一边暗暗考虑着,善友会的人到底什么时候会来联系他们,又会派谁来。

    说曹操,曹操到。

    营盘外放哨的士兵,一路跑进来报信道:“临县那边过来了一队人马,打着善友会的旗帜,说是要见天公将军!”

    “来了!”

    典勇几人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显然也想到了善友会的来意。

    “走,咱们出去迎接一下。”

    陈武想了想,还是决定摆出一副热络的态度。善友会毕竟是筹备了十几年,别管太平义军私下里怎么看,表面功夫做好点总归没坏处。

    ………

    “这就是连破沂城、鹿山,连隆山府平叛官军都一夜歼灭的太平义军啊。看上去,也没想象的那么厉害。”

    “那是自然,普通造反的义军,哪能比得上咱们善友会的护法佛兵。”

    “嘘,小声点,别被人家听到了。”

    太平义军的营盘外,被拦下的一队善友会人马小声的议论纷纷,看上去对这支搅动了整个隆山府的义军颇为好奇。

    当头的两个人看似镇定,实际上也在暗暗评估这支义军。

    站在左面的老者长得面善仁慈,发须皆白,大袖飘飘,看上去很容易引人好感。他旁边那人则是一身古铜色肌肤,身体硕壮,腰间插着一口大刀,一看就知道武艺出众。这两人,就是王汇方派来跟太平义军结盟的主事人。

    当然,所谓结盟,其实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托辞。

    如果义军真的有着足以媲美战绩的强大,那两边自然是要结盟;若是义军虚有其名,靠着侥幸打败官军,那说不得两人回去后就要暗动刀兵了。

    “士卒看上去一般,因为不清楚是否主力,光这么看看难以评价。不过这营盘倒是扎的不错,防马沟、栅栏、营房,不管是规格还是间距,都跟帝国军的操典要求相符。看起来,太平义军里面果然是有能人。”

    右侧的大汉神色凝重的打量着,小声向身边的老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者点点头,正欲说什么,看到义军营盘中动静,不由神色一肃,道:“正主来了……好家伙!”

    他惊讶是有原因的。

    不管是被心腹和亲卫簇拥在中央的陈武,还是周围的一群干将,人人穿着一套锁子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