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提前跟下一任军务大臣联络一下感情呢?

    外人不知道封武的继任者,又或者就算有猜测,范围也会限定在现任的军务次长和其他几个热门的候选者之间。但游戏中半年后的调整,继任者出乎预料的是参与了西北瓦刺之战的武卫将军霍韬略。

    武卫将军这个封号,在帝国的将军中不算第一级的。按惯例,就算担任一个军务次长都有点勉强。直接擢升到军务大臣,绝对是越阶提拔了。正因此,任命公布后,就连霍韬略自己都有点出乎预料。

    但是,这个结果又丝毫不奇怪。

    霍韬略的夫人,跟五皇子的母亲、现在极为得宠的珍妃,同样来自一家!

    有这样一层表亲关系,游戏中任谁都能看出,老皇帝已经开始在为五皇子的登基铺路了。而这一次,老皇帝或许会因为刺杀案而对大皇子更加失望。这或许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坚定老皇帝更换军务大臣的决心!

    “袁兴韦,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需要你再往中州跑一趟。”

    陈武把老皇帝可能罢免封武、让武卫将军霍韬略接任军务大臣的猜测告诉了他。让他即日奔赴中州,拉拢霍韬略。

    “告诉霍韬略,我们在朝堂中的盟友,比如林家、甚至是尉迟家和陈家,可以联手向皇帝施加影响,把他推上军务大臣的位置。”

    松江军跟林家有一点交情,这是整个帝国都知道的。至于尉迟家,陈武虽然抢了尉迟昌的松江总督权位,但并没难为他,事后派了一队人将他护送走了。前面那个抢位置,可以说有仇,但后面多少也算卖了尉迟家一个人情,一码归一码。当然,所谓陈家,那就是完完全全的吹嘘和诈唬了。

    帝都中州的那个谣言,就连陈武都听说过!

    这番吹嘘里的水分,只怕能大破天,但霍韬略是绝对不会知道的。他只会看到,在松江军做出承诺后,自己真的力压其他竞选者,当上了军务大臣。既然落了这个好,日后自然要还松江军一份情。

    “虽然不知道总督又从哪里弄到的情报……放心就是,属下此去绝不会让总督失望就是!”

    嘟囔一声后,袁兴韦干脆的答应下来,并没有因为奔波千里的辛苦而推辞。

    毕竟,身为臣子,为主上分忧乃是义不容辞的事,不是么!

    “对了,既然跑一趟中州,就顺便帮我招两个人来。”陈武提起笔,龙飞凤舞的写下了两个人名。

    袁兴韦略带好奇的接了过来,第一个人是帝都《风雅谈》报纸的主编侯方白,一个颇有名气的纨绔才子。他所创办的风雅谈,算是陈武印象里,帝都那些报纸中影响力最大、最接近现代报纸的了。

    至于第二人,看上去就很不起眼了,帝国贵族公学中的一名教书先生,叫做方文知。

    没人知道,这位已经四十多岁的中年书生,曾经在十一年之前游历过中大陆,也曾在西大陆的神学院中读了一年西学,对天文观测、算学、历法和物理都有颇为深入的研究。更难得的是,此人在游历前还曾在帝国的官府中当过小官。因为郁郁不得志,抱负无法施展,才辞官游历的。

    这样一个人,简直就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陈武初创的工部,到现在还缺一个领导者。若是方文知愿意来,陈武愿意直接把这个冬官的位置给他!

    ………

    乾元基陛下因为刺杀案受到惊吓,再加上身体大不如前,不慎染上了风寒。

    经过御医的诊治,虽然无大碍,但至少要静养几日,接下来的小朝会也没办法参加,只能取消。消息传开,朝局的众臣不由为皇帝陛下的身体忧心忡忡起来。担心之后,百官随即将关注点放到了封家上。

    正是由于封府防卫的懈怠,才导致了女刺客顺利混入寿宴,惊扰了圣驾,甚至差点酿出天大灾祸。

    陛下虽然没说什么,但对这件事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然而,刺杀案一周之后,正是影响酝酿到最大之时,清河郡意外出了一个乱子。本来,作为紧挨着中州的州郡,清河郡是帝国绝对的统治核心区。再加上有清河军团重兵驻扎,这里一直非常安稳。但这两年来,从对西北瓦刺用兵开始,一直到现在对付五斗米道叛军,主力始终都没离开清河军团。

    征战的士兵迟迟不能归来,再加上惊人的牺牲,地方官员贪墨了一批抚恤金,导致了一场预料之外的暴乱。

    猝不及防下,整个秦林县落入暴民手中,连带着前去镇压的半个联队士兵都被打散。

    消息传来,中州震动!

    天水郡落入五斗米道手中,就已经让中州感觉到如芒在背的威胁了。清河郡的暴乱更不用说,距离帝都中州仅仅只有四百里,简直是百官难以想象的。固然,这些贪腐跟内政部和内政大臣陈三生有脱不了的关系,但军队镇压不利,就是彻彻底底的军务大臣的责任了。

    两件事赶到了一起,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官员,都感觉到了什么。

    陈武的代表袁兴韦,就在这样的气氛下再次抵达了帝都。

    清河郡的暴乱,成不了什么气候。不等军务大臣封武做出应对,清河总督就已经自行平定了暴乱。若不是因为距离中州实在太近,这件事甚至可能被地方上直接掩盖、压下。但很不幸,清河跟中州的距离,决定了任何消息都无法瞒过朝堂。

    这件事,也因此成为了乾元基发难的最佳借口。

    因为这次暴乱太过不起眼,就连陈武都不知道。若是能记起这件小事,只怕他能立即确定,军务大臣封武要下台了。

    好在,他派出的袁兴韦有足够的才华和意识。

    听到秦林县暴乱、第一批军队镇压不利的消息,他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顾不得休息,当天下午,袁兴韦就借用上次来中州发展的人脉,秘密约见了武卫将军。

    两人会面的地点,在中州一家很普通的酒楼包间中。因为并没有什么特色,而且名气也不大,成为了密谋的最佳选择。

    霍韬略在帝国中,也算是比较出色的一位将军了。既有军人的威武硬朗作风,又多了一点读书人的儒雅。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能顺利娶到珍妃的表亲。尤其是此次见面,为了掩人耳目,霍韬略并没有穿盔甲或者军袍,而是一副少见的公子哥打扮。尽管年纪大了些,风采却不输当年。

    就连袁兴韦见到他这身装扮进来时,都不由得吃了一惊,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包间。

    不过,简单的客套、聊到了正题之后,当袁兴韦说出自己的来意,吃了一惊的人就变成了霍韬略。

    对松江军势力的邀请,他本能的是报以抵触心理的,但最终还是架不过说和人的情面,还是决定来坐一趟。但万万没想到,袁兴韦一开口就说出了一个如此敏感而又诱人的话题。

    “将军大人,想不想当上军务大臣?”

第309章 毛遂自荐() 
霍韬略最后是将信将疑,带着一点迷惑从酒楼中走出来的。

    在这之前,他跟松江军并没有什么联系和交情。相反,由于松江军在接受招安前的叛军身份,霍韬略对松江军是抱有很大敌意的,哪怕现在仍旧带有警惕。他也更加不明白,松江军为什么会看中自己,而不是去支持其他看上去更热门、可能性更高的人选。

    不过,虽然心中有着疑惑,但他对眼下的局面还是看得很透的。

    松江军的条件非常丰厚,诚意也十足,甚至并没有要求他先付出什么,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不管怎么看,霍韬略都觉得自己是赚便宜的一方。就算最终没能成功,他也不会有丝毫的损失。

    难不成,自己这次还真的能坐上军务大臣的宝座?

    他一边慢吞吞的往家走,一边在心中反复思索起这个可能。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受此影响的霍韬略,明显加大了对中州朝局的关注力度,也派人暗暗监视了袁兴韦的动静。结果让他很有些惊讶,袁兴韦先后拜见了好几家大有来头的势力,似是在为军务大臣的事来回奔走。

    最终,这场引动了帝都政局的风潮在两日后的大朝会中拉开了序幕。

    接连有朝臣弹劾封家,并且一连罗织了十条罪证。从治军不严、地方不靖、贪污挪用军饷,一直到先前的刺杀案。封武大概也知道了被罢官是注定了,带着几分苦笑象征性的给自己辩解,最终还是没能挡住汹涌而来的攻讦。

    乾元基冷眼旁观,“迫于”形势,宣布了罢免封武、另行任用的决定。

    关于军务大臣继任者的选拔,顿时引发了朝堂中各大势力竞争的狂潮。

    不管是除封家以外的其他门阀,还是两位皇子,亦或者朝中几大派系,都想将这个重要的位置纳于囊中。现任的军务次长和几位有希望的将军,也开始为这个位置奔走,企图拉来更多的支持者。可惜没有人知道,此刻的老皇帝尽管一言不发,似乎还没想好要任命谁,但心里早就已经有了一个对象。

    ………

    中州的淮云街尽头,有一个比较僻静的院子。

    这院子虽然不算大,但装饰的却很有格调。流觞曲水、还有假山和小亭,正厅的外面更有一簇嫩竹林。微风拂动,竹影轻轻摇曳,发出沙沙声音,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只可惜,院子里的一群狐朋狗友和纨绔公子们,破坏了这恬静风雅的氛围。

    “侯公子,咱们这次的风雅谈,足足卖出了六百份!”有负责统计的公子哥一脸的喜色,为这个空前的大成功振奋不已。

    “那是侯公子的文采好!街谈巷议的小事,都能写的栩栩如生,有如亲见!”

    “要我说,还是内容选的对,就得是跟风月有关的。”也有人摇了摇头,拿直观的数字做文章:“你们看,这期报写了上个月新评出的花魁,买报的人立即多了三成。下期风雅谈,不妨继续再加这方面的内容。”

    “对了,我听说那醉红楼的新花魁诗琴双绝,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真的。老爷子管的严实,害我两个月没敢从醉红楼门口过。你们有谁去过的,说一说?”

    “何止是诗琴双绝,我跟你说,她的房中功夫也……”

    懂的人,自然发出了一阵不堪的笑声,不知不觉就把讨论的话题带歪了。看到这一幕,侯方白不由无奈的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六百份报纸,听上去似乎很不错了,但相比于整个中州百万人,实在犹如沧海一粟。要知道,中州作为帝都三百年,能咬文识字和受过教化的比例远超其他州郡。说不定就连街上商铺中打杂的伙计,都读过几年私塾、识得几百个大字。在侯方白看来,起码也得把报纸办到能卖出几千份、甚至上万份,才能算成功。

    然而,这个目标似乎太难了。

    风雅谈自创办以来,少说也得发行了几十期。侯方白自认在里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也曾下功夫研究过中州的一些其他报纸,但就算这样,也仅仅只能卖到六百份。除却笔墨、印刷的耗费,实际上赚不了几个闲钱。

    参与合伙办这个的,大都是家里不愁吃喝的纨绔公子,因为闲的没事做,拿这个新鲜玩意当个招牌给自己脸上贴金,或者单纯是觉得好玩。

    侯方白则不同,他家境虽然也不错,但只是相比于普通富农而言。跟真正有钱、有地位的比起来,那又差的远了。之所以办这个风雅谈,是看中了报纸这个物事的潜力,想将它做出一份名堂来。

    可惜,理想跟现实的差距未免太大了一点。

    就在忍不住叹气的时候,侯方白还不知道,一场属于他的大机缘马上就要来了。

    “请问,风雅谈的主编侯公子在这里吗?”

    有人在院子外面敲了敲门,惊动了这些正在院中讨论晚上去哪家酒楼喝花酒的公子哥。

    自从风雅谈创办以来,类似这种看了报纸后找上门的人不止一个。有些是单纯觉得好奇,或者来表示支持的,也有一些想将自己文章发在上面出名的。侯方白也没多想,示意下人将院外的人迎了进来。

    不是别人,正是瞅准空闲后偷偷出来的袁兴韦。

    按陈武所说,风雅谈办的并不正规。限于资金、稿件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发行时间很不固定。勤快的时候一周可能出一期,慢的时候一个月都未必办一份。正因此,袁兴韦也做好了这次来扑空的准备。没想到运气很好,第一次登门就遇到了侯方白。

    “兄台登门,不知道有何指教啊?”

    见袁兴韦进来后略带好奇的四下打量,正因为风雅谈前途黯淡而烦躁的侯方白有些不耐,略带一点催促的意味问了出来。

    “指教不敢当,不过先前看了侯公子办的风雅谈后,的确有一些想法。”

    袁兴韦感觉到了侯方白似乎心情不喜,倒也不动怒,笑嘻嘻的奉送上了一张陈武的手书,上面简单提点了一些穿越前现实世界的一些报纸特点、布局和各种内容形式。尽管好几个地方都只是浅浅一点,但对于侯方白来说却无异于打开了另外一扇天窗。粗粗看了几眼后,他的表情就从原本的漫不经心,变成了惊讶和思索,最后变成了狂喜。

    更让侯方白认同的是,陈武在手书的后面,描绘了报纸的前景和重要性!

    现阶段的中州,报纸还仅仅停留在办报者们自娱自乐的水准。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发行时间,基本上是办报者自己想写什么写什么,然后在一个小圈子里传播,权当是另类的话本、诗集。但在陈武的描述中,报纸却是可以加快信息传播、宣扬政府的政策和职能,甚至是引导、控制舆论走向的利器!

    没把侯方白这个人拐进松江之前,陈武自然不会把所有的东西抖落出来。但就算只有眼前这些东看完之后,也足以让侯方白意识到写信之人,对于报纸的认识远在自己之上了。

    “兄台实乃大才!”

    极其佩服的侯方白,忍不住向袁兴韦深深鞠了一躬,甚至一度动了将风月谈主编之位让给眼前人的想法。

    “这份手书上的东西并非我写,乃是我主的谋划。”

    看侯方白果然动心,袁兴韦适时抛出了真相。

    侯方白一愣,上下打量了袁兴韦几眼。常年在中州混的他,很快觉察到了什么,面色正肃了不少,问道:“敢问,兄台来自?”

    他本以为,袁兴韦是以个人身份,冲着风雅谈这份报纸来的,现在看来似乎另有图谋。

    带着少许矜持意味,袁兴韦道:“在下来自松江,是松江总督、天南招讨使陈武的手下,同时也是松江内政署的署长。”

    前半句话,听到侯方白耳里还没什么,但后面那个松江内政署署长的职务,却让他不由“嘶”的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可是一郡中有数的几个高官了!

    “失敬失敬。”

    他重新行了礼,看上去越发惊讶了。

    松江军的事,去年闹的那么凶,侯方白自然也是知道的。后来得知松江军接受了招安,还曾为此赋诗一首,在风雅谈上发过,替帝国的政局欣慰。但是,这样一个远在帝国东南的州郡长官,千里迢迢跑到帝都来找自己,又是为了什么?

    难不成?

    想起刚才那份手书上的东西,侯方白隐隐猜到了什么。

    “我就不兜圈子了。”见这位风雅谈的主编脸上似乎若有所悟,袁兴韦笑了笑,直接开口招揽道:“我家总督,准备发行一份政府主导的综合性报纸。这份报纸将涉及到新闻、财政、军事、民生数个板块,并且由松江军全面推广,至少能覆盖松江、天南两郡。早在几个月前,总督大人就已经招募了十几人进行前期筹备,现在还缺一位主编。”

    他用大有深意的眼神看了看侯方白。

    松江军出面推广、至少两郡范围全面覆盖!

    意识到这个机会究竟有多大后,侯方白浑身热血上涌,只用了一秒,就做出了毛遂自荐的决定!

第310章 军校的速成班() 
不仅仅是风雅谈的主编侯方白,另外那位贵族公学的教书先生也没能抗拒得了物理和天文相关的知识,以及工部的冬官诱惑,连夜收拾了东西,选择了第二天一早结伴出发,前往松江!

    其他几个合伙办报的公子哥,对侯方白离开很有点可惜。不过,见侯方白离去的态度坚决,他们也只能唏嘘几声,将侯公子送到了城外,上演了一出十里长亭的好戏。至于说让他们放弃中州的奢华生活,跟着侯方白一起前往松江,那是万万不行的。

    虽说松江郡在整个帝国都算是最富饶的几个州郡之一,但跟中州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些的,更不用说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了。

    对自己这帮狐朋狗友的真实想法,侯方白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离开时并没有多么难过。相反,脱离了中州这个樊笼,前往一个满是机会的松江,对他来说反而有种莫名的轻松和期待。

    这一走,只怕三五年之内是回不来了。

    冒出这个念头,他忍不住再次回头,看了一眼雄壮恢弘的中州城墙,然后坚定的上了路。

    ………

    在两名陈武渴求的人才远赴千里,前来松江郡的途中,中州的朝堂上,经过一周的酝酿后,也终于决出了新一任的军务大臣。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老皇帝钦点了武卫将军霍韬略为封武的继任者。

    原本最热门的军务次长,维持原位不变!

    这个任命传开,朝中百官无不为之震动。作为直接的受益者,已经提前半天收到消息的五皇子心中大喜。另外一边,大皇子派系连通宋皇后,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

    支持五皇子的这边,已经接连拿下了军务、财政两大权位。若是老皇帝真的将五皇子推上皇位,那连带着他背后的珍妃也会更进一步。到那时,让大皇子和宋皇后置于何处?

    暴怒的大皇子,将书房里的东西狠狠砸了一通后,立即跟身边的心腹密谋,然后向燕云郡的宋家势力下了一条密令。不惜代价,再次扩招四个师团的兵力。这样,就算老皇帝真的糊涂到立老五为储君,大皇子也有放手一搏的机会。

    到这个时候,就算消息稍稍走漏,他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受此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