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个时候,就算消息稍稍走漏,他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受此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五皇子和大皇子。作为新任军务大臣的霍韬略,在接受众臣的祝贺后,不由想起了先前袁兴韦跟他密谈的会话,心中暗暗震撼。

    因为不认为霍韬略有可能上位,五皇子派系并没怎么把力量放在他身上,而是力推了另外一人。这种情况下,霍韬略还能坐上军务大臣的位置,不管怎么看松江军都在背后出了大力!

    这么大的一份人情,有点不好还啊……而且,松江军的力量未免大的有些吓人了。

    连军务大臣的人选都能影响到,这背后,到底有几家势力的力量?难不成,松江军真的让林家、陈家甚至尉迟家用了全力?

    “霍将军,五皇子今晚设宴为您庆祝,不知道您?”

    有五皇子的心腹侍从拦住了正在思索的霍韬略,恭敬的递给了他一份精致的请帖。

    霍韬略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什么,伸手接过请帖,随意看了一眼,点头道:“多谢了,请你转告五皇子,就说我一定会去。”

    这个时候邀请自己,不用想也知道为什么。他摇了摇头,脸上并没有太多喜悦,在五皇子心腹侍从有些奇怪的注视下离开了。

    ………

    中州距离松江,毕竟太远了一些。再加上松江已经实质上的形成割据,帝都的政局变动,并没能影响到松江和天南。

    各项政务,在政府的推进下有条不紊的施行。军队的扩充和训练,也丝毫没有因为难得的和平而落下。就在侯方白和完成了任务的袁兴韦一先一后抵达登州的时候,筹备了数月的登州军事学院,也终于完成了开学前的一切准备。

    第一批速成班的开课,被定在了五月的二十日。

    总共有一百二十名松江军中的中低级军官,收到了进入登州军事学院培训的通知。限于条件,再加上第一批学员的实验性质,这一百二十名学员总计分成了四个速成班,其中三个是步军科、一个是骑兵科。

    但凡能够入选的,都是先前战斗和训练中表现出色的,主要以队长和大队长为主。这期间,他们的职务将会暂时由下属兼任,薪水方面将会扣除补贴,一直到持续三月并且通过考核,才能恢复原职务。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因为松江军中还没有这种先例,甚至帝国军中也没有军事院校这个常设的制度,很多接到通知的军官都有些不安和抵触。他们担心,这种培训是一种变相的降职。万一等进修回来,原本的位置被人占了,自己该怎么办?

    才组建不久的松江军第二师团中的姜余辉,就有着这样的担心。

    在松江军整编之前,他是太平营中的一名普通士兵。因为战斗勇敢,晋升成了队长。后来扩军开始,第二师团需要一些老兵做骨干领导新兵,姜余辉就被抽调了过去,而且升了一级,直接成了大队长。

    这可是能统领一百名士兵的军官啊!

    对这个职务,姜余辉是非常满意的。毕竟,放到前朝,那好歹也是一个百户了,放到一些不起眼的小城也算响当当的人物。谁曾想,这个大队长才当了没俩月,屁股还没做热乎呢,他就收到了旅团长的通知。

    “能不参加这个吗?”

    临行前,他有这么试着问过,结果被旅团长没好气的训了一顿。

    松江军中军令如山,没办法,姜余辉只能拎着简单的行礼,赶到了登州的梧桐街区。因为这次速成班更多的倾向于新组建的第二师团,一路上走过来,“难兄难弟”倒是瞧见了好几个。

    这些人的议论传到耳朵里,不由得让姜余辉更加担心了。

    “我的大队长位置啊……”

    忧虑的在心里念叨着,他赶到了整修后的登州军事学院。在今年以前,他曾经几次来到过梧桐街,自认对这里还算熟悉。但眼前陌生的情景,却让他瞪大了眼睛。曾经那座隶属于弘文商会的庄园,被推平了不少建筑、围墙也拆掉了,地面修整的异常平坦。宽阔的校场一角,堆放着一批或眼熟、或者新奇的器械。有些像是打磨力气所用,但其他的姜余辉就猜不出来了。

    “这边报道,姓名、原职务!”

    看他发呆,有学院的守卫见怪不怪的招呼了一声,让姜余辉回过神来。完成了一些在他看来有些繁琐的手续后,姜余辉得知了自己的宿舍号牌。因为第一期学员并不多,因此学院很奢侈的给安排了双人宿舍,比军中的待遇好了很多。

    不仅仅是住宿的条件,食堂的伙食更是远超军中。

    平心而论,松江军的伙食算是很不错的。在陈武的要求下,不仅能够吃饱,每隔几天还都能有荤腥。若是训练强度加大,或者战时,只会更好。但登州军事学院的食堂中,却是整整十几个盛满了菜肴的大盆摆在柜前,任凭他们随吃随添。虽然没什么名贵的东西,但鸡鸭鱼肉等常见荤腥样样俱全。

    看到这一幕,几乎每一个军官都甩开膀子大吃了一通。到了这时,这些前来报道的军官们,头一次的感觉到了参加军校培训班似乎也不错。

    维持这样的伙食消耗是很大的,如果来这学院真的是变相降职的话,犯不着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

    不过,真正彻底扭转他们印象的,还在于第二天的开学典礼!

    在这之前,就有消息灵通的学员,说松江总督陈武会亲自出席典礼。但究竟是不是真的,没人敢保证,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陈武那是何等身份,一手掌握了两郡之地、千万人口,而且拿住了军政经大权,说是一方诸侯都不为过。这样尊贵的大人物,会亲自为他们这些队长、大队长跑一趟?

    别人且不说,反正姜余辉自己是将信将疑的。

    然而,几位昨日露过一次脸的教官交代了一些规矩后,一队骑兵从学院正门赶了过来。看到被众人簇拥中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在场的学员们不由轰然动容。

    总督真的来了!

    这下子,几乎所有人的心都热切了起来。先是给予了这么好的待遇,现在就连总督都亲自来了,谁还敢说这学院只是一个为了变相降职、给其他人腾出位置的地方?

    “各位学员,你们好!”

    一个简洁的开头后,亲自赶来参加典礼的陈武,看着台下这些日后军队的骨干,露出了亲切的笑容:“我知道,很多学员被通知参加这个速成班之前,心中是带有疑虑的。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对军官素质的重视,我才会亲自担任了这所学院的院长,并且抽调了精锐的军官,充当你们的教官。”

    这样说着,他逐一点明了这些教官的身份、职务,当听说教官中甚至有一名来自天南军团联队长的时候,所有参加培训的低级军官们都不由惊呼了出来。

    “所以,只要你们努力参与训练,通过速成班的毕业考核,等待你们的,只会是更加美好的将来。我可以承诺,只要有机会,你们都将会得到最优先的提拔!”

    当陈武铿锵有力的话音落下后,这些满脸振奋的军官们放声欢呼了出来。看到这一幕,陈武就知道自己再也不用担心日后对于军队的掌控了。

第311章 西南的变数() 
时间一晃就是三个月,到了大陆历673年的盛夏。

    帝国的东南,进入了难得的平静。北面的勒拿人今年遇到了难得的旱灾,无力南下对帝国进行侵扰。南面的阿曼人倒是有心继续北上,但南峰要塞防线已经修补完毕。犹豫之后,还是决定继续恢复去年受损的军力、顺便继续粮草军资。

    松江军的这边,也同样平静。

    有这三个月的时间,松江、天南两郡已经基本连成一片,完全融入陈武的掌握中。镜湖县康谷的酒厂、天南郡的官道修建等,也在全力推进。军队方面,松江军第二师团的13000人已经完全成型。第一批速成班的学员也已经毕业,重新加入了军中,大大增强了军队基本的战力。

    武器军备方面,随着跟大皇子追加的第三次交易、以及单县的歪头山铁矿投产,缺口也大大得到缓解。源源不断的优质铁矿石流入松江,战备署下的工匠们开始日夜赶造更多的精良武器、盔甲。

    帝国方面,对于松江军的稳步发展并非没有关注。但只要没有什么异动,他们就暂时不会关注这边,而是利用东南难得的平静,抓住全力平定帝国西南的五斗米道叛乱。在这样的策略下,五斗米道的处境十分危急。

    自从帝国转入战略进攻以来,短短三月时间,五斗米道最精锐的十五万主力接连经历两场大败,死伤超过六万人!

    若非这些士兵都是坚定的五斗米道道民,承受这么多损失后只怕早就崩溃了。饶是如此,两场大败后,五斗米道也只能被迫放弃了整个陇西和半个天水。原本的四郡地盘,只剩下了最稳固的巴陵郡,以及西川和另外半个天水郡。而控制地盘的减少,直接导致五斗米道的战争潜力大幅降低,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五斗米道的高层,包括两位天师和几位大祭酒,已然有些失去分寸了。

    师君张法先前亲自主持的刺杀,虽然推动了军务大臣的更换,甚至让乾元基都受到了惊吓,似乎大病一场。但现在看来,这场刺杀的影响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发酵。只是,眼下情况,五斗米道已经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眼见正面战场已经节节败退,指望帝国内乱,亦或者让松江军帮忙分担压力,也都变成不可能,师君张法能想到挽救败局的办法,只剩下了最后一条。

    引入外敌!

    历朝历代,但凡做出这种举动的,无不被国人唾骂,被铭记在史书上遗臭万年,而且从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但不这么做,五斗米道的败亡就近在眼前。

    至于说继续拖下去、等待转机,以成国公用兵的老辣和在军中的威望,师君张法不认为对方会给自己任何机会。

    就先前的讨论中,五斗米道最可能的外援是西北的瓦刺游民。让他们沿着上次入侵武威郡的路线扣关,五斗米道在这边接应。但这一招,帝国已经有了防范。之所以先收复了陇西,就是为了堵住瓦刺骑兵长驱直入的可能,让他们至少要多兜一个圈子。另外,帝国的外务部也已经派特使同时出使了瓦刺和铁勒。

    铁勒部,是格尔木草原上另外一个大势力,只是先前跟瓦刺的战争中大败,原有的肥美牧区被尽数夺取,迁到了更西北的苦寒之地。谁都知道,尽管这个部落已经不如当年,表面上看也对瓦刺骑兵毕恭毕敬,甘当仆从,但一战被屠杀十万军民的仇恨,又怎么可能轻易忘掉。

    就算此行无法说动铁勒人,但仅仅只要把出使的消息透漏给瓦刺人,就足以让瓦刺起疑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铁勒人再怎么不济,也能轻轻松松拉起几万大军。

    除了草原上的势力,帝国在北方唯一能算上有些交情的巴伦支公国,也愿意帮忙说和。

    外交不利,加上帝国在武威郡边境也加强了防备。这种情况下,想让瓦刺骑兵强行出兵可能并不大。毕竟,先前西北之战中瓦刺的骑兵也损失惨重,现在处境跟阿曼人一样,还在静养伤口。

    既然这股援军拉不来,稍南一些的西域四国彼此间又互相牵制,国力也太弱,不堪大用,张法环视四周,可能拉拢来的、又对乾元野心勃勃的国家只剩下了一个。

    位于西南的印加王国!

    这个国家国土不小,起码有乾元一半大,只可惜实力跟国土面积、野心不成正比。在陈武穿越前的历史中,一度也曾挑衅过乾元帝国,可惜十万大军被帝国两个师团就轻易揍了回去。最终,在陈武穿越前,被太阳王朝的大军轻而易举的灭国,碾压成了灰灰!

    但是,张法不知道啊!

    又或者说,由于乾元帝国一直以来的强盛,印加王国在西南顶多只敢做些小动作,不敢乱来。双方的军队,从没打过仗,自然也无从得知对方的真正力量。至少从纸面数据上看,印加王国面积是帝国的二分之一,军队数量也有三十五万跟吞并了南泰、顺化等国后的阿曼人差不多。

    这样一个国家,动员十万大军进攻帝国不成问题。

    若是能够将他们拉拢进来……

    张法他不知道的是,游戏中的历史,印加王国这个时候已经对帝国产生了垂涎的心思。得到了他派人从西川郡渡过雅克藏江,越过边境送来的密信后,印加王国的皇帝大喜,跟张法的人一拍即合。

    跟历史上印加王国第一批进攻帝国的军队数目一样,这一次,印加王国仍旧派出了十万大军。就连统军的大将都没变,叫做艾瑞·萨瓦利!

    且不说印加人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好歹也是全副武装的十万正规军。哪怕只有帝国普通城防营的水准,也足以在眼下局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了。事实上,得知印加王国军队跨过雅克臧江、公然踏入帝国境内后,成国公在大怒的同时,立即对现在的军队部署进行了调整。

    一方面趁印加的军队没有抵达前线前,加紧进攻收复失地;另外一方面也做好了战略收缩、就地转入防御的准备。

    历史已然被自己搅合的面目全非!

    收到了印加王朝提前入侵帝国,而且跟五斗米道的张法勾结到一起的情报,陈武好笑之余,忍不住再度有了这样的感悟。

    毕竟是实打实的十万人,再加上达成了协议,还算富饶的印加人会在必要时对五斗米道进行钱粮军资上的支持。有了这些因素,可以预料的是,帝国本来已经一片大好的局面、想要快速平定五斗米道叛乱的计划破产了。

    对帝国中枢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但对陈武来说,等于是又多了一段和平发展的时间。事实上,他对印加王朝这个时候掺和进来并不感到多么奇怪。熟知历史的他很清楚,随着帝国的颓势越发明显,接下来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那么,这个难得的机会,自己该怎么利用呢?

    由于印加王朝的提前掺和,让帝国在西南被牵扯了更多的精力,陈武开始思索,自己是否要提前发动对宁海郡的攻略了。

    看上去,阿曼人今年应该不会北进。下半年的时间,刚好够他一口气将宁海郡也吞下,顺便让新成立的松江第二师团练兵。若是多了这半郡之地,再拿了东面的出海口和泉州港,陈武能做的事会多很多,对付阿曼人来年可能的大举进攻也会多几分把握。

    至于插手宁海郡的理由,他早已经在先前的布局中拿到了。

    从陈武这里离开后,张顺和老三果然把外海上的家小送到了登州“享福”。作为对他们此举的回报,陈武立即命军情处给予了他们大力的支持。不仅先期给了二十万金币的资金,更将稀缺的武器、制式皮甲都挪出了两百套,给了张顺。

    有这样的支持,张顺解散了原本的海龙团,重新成立了黑鲨团,并且轻而易举的拉起一批比先前更强大的战力。尽管才只有几个月,就已经接连在宁海郡干了四五票大案,创下了偌大的名头。

    如果有必要,陈武随时可以让黑鲨团闹出更大的动静。甚至把松江军的士兵派过去,打着黑鲨团的名头袭击泉州港。

    由于印加王朝的提前插手,帝国已经彻底没有了顾及宁海郡的能力。只要操作得当,陈武完全可以打着应宁海郡请求、帮忙平定海寇的名义,公然进入宁海这一进,自然就不会走了。

    帝国哪怕知道其中的猫腻,眼下这种局面也只能忍着。

    毕竟,半郡之地,跟整个帝国西南相比,孰轻孰重,中枢还是分得清的。何况,宁海郡的价值和地位,决定了中枢并不在意这里,更有人早就认定,松江军早晚会对宁海郡动手。

    有这样的基础在,帝国应该不会对松江军的动手有太强烈的反弹。

    但陈武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把攻略宁海提到日程上时,已经有人抢先打了他的主意。

第312章 手伸的太长() 
原山郡,洪元府城。

    作为原山郡四府中最南面的一个府,洪元府的情况很一般。虽说面积堪比松江郡的鱼阳府,但由于常年的混乱和官府管制的不利,这个府仅仅只有七十五万的人口。若不是沾了从大青关出关的商会贸易的光,只怕人口还会更少。

    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府,它的经济条件和民生状况会如何了。

    然而,原山郡的官场风气就是这样。差不多从二十多年前就有了一点端倪,到现在官员们越发懒散、无为,对散布各地的强盗马匪也没有治理的兴趣。主要的精力,全部放到了捞钱之上。

    这其中,洪元府的城守王骞无疑是最热衷的一个。尤其是,最近他似乎发现了一座宝山!

    那就是他治下的单县!

    早在一个多月前,王骞就已经听到了单县那边传来的零星消息,说是歪头山那边发现了一座铁矿。对此,王骞是嗤之以鼻的,谁都知道原山郡这边一没矿产、二来土地也不肥沃,什么都没有。何况,单县距离洪元府城足足有两百多里,这么远的距离,就算有什么消息多半也被传走样了。

    但是,一周之前,王骞的一名心腹前往单县办事,意外的亲眼目睹了这点。

    一辆辆大车,满载着上好的铁矿石,从单县的歪头山方向拉过来。连单县的县城都没进,就直接往南运向了大青关!

    “你确定那是铁矿石?”

    王骞心痒痒的,即有点不敢相信,又希望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

    手下赌誓道:“虽说那些大车都用篷布遮着,但车辙很深,一看就知道装满了沉重的货物。我好奇的跟了几步,捡到了几块从大车上落下的石头,都是上好的铁矿。”

    外地零星的流言,王骞可以不信,但自己心腹亲眼所见,却不得不让他信了。

    如果这是真的……

    洪元府这边,靠地方上的那点税收,根本刮不了多少钱。商会的商税虽然很诱人,但真正的大商会都是手眼通天,动辄在郡城甚至中枢有关系。南面的松江军可以不理会,但他这个城守却不敢过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