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扬明-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野间一时风声鹤唳,对太平军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茫目自信,转眼间就变成了极度的恐惧。十五万人就是十五万个家庭,消息传开,整个大明到处一片凄风苦雨,无数为人父母、为人妻儿的,披麻戴孝,痛不欲生。
  现在,朝廷大军十五万人,一战便几乎全军覆没,举朝震动,成化帝可不敢再轻举妄动了可是。他又担心太平军像往常一样退回大山,那时兵慌马乱的,就无从再度围剿了。
  在成化帝的催促之下,第二路讨逆大军从京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领兵的是兵部的另一位侍郎马文升,同样御马监汪直汪公公作为监军随军出征。
  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次太平军居然没有马上退回深山老林,而是直奔自己的老巢房县而去,下午的时候,王洪又召集县中士绅,要他们腾房给自己的将士入住,看这样子是要在县上住几天再退走。
  太平军不是不想迅速转移,而是走不了了。
  太平军走不了并不是因为朝廷派出了第二路大军主动出兵前来围剿,而是因为他们的“太平王”李原病危了。
  太平王李原上一次背上中了一枝冷箭,虽然及时敷了草药,包扎了伤口,可是伤并没有痊愈。他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身体康复的速度远不及壮年人,他的箭伤还没好利索,就又带兵出山再度征战了。
  在此过程上,他背上箭创迸裂了,这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戎马军中,到处征战,箭创又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终于酿成了致命的大患。
  其实太平王李原也清楚他自己的伤势,不过,军中无粮,他这个大王必须得统兵出战,解决粮食问题。为了避免动摇军心,所以对自己的伤势,他一直秘而不宣。
  太平王李原强拖病躯征战四方,身体早已是强弩之末,此番攻打朝廷官兵,太平王李原立马亲自督战,烈日炎炎,一个身健健康的老人久了也受不了,何况是他,是以打胜之后,太平军急急向房县赶赴,李原刚进城门,便眼前一黑,堕马晕迷。
  他的伤势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大元帅王洪就是其中之一,一见大王晕厥,王洪暗自惊慌,连忙救起太平王李原,暂且安置在一个大户人家,对外只是声称李原中暑晕迷,丝毫不敢透露真相,暗中却悄悄打听城名医,以便救治。
  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能立即转移,太平人便占据房县,在此驻扎下来。太平军在明军的优势兵力面前,最大的长处就是他们的机动性,如今走也走不得,李原的伤势又不敢对外公布,王洪不禁陷入了两难之境。
  杨明在襄阳同样是两难,具麾下将士禀报,尚铭被俘虏了,现在襄阳城之中的一应大小事务都是他在做主,第二路讨逆大军现在还来,得知房县陷落的消息以后,出兵房县他担心襄阳有失,据城自守又有见死不救之嫌,杨明登时和王洪做了一对难兄难弟,同样陷入了两难之境。
  夜晚的房县并不安静,炎热到令人发狂的暑气到了半夜三更还没有完全消褪,汇聚了数万大军的房县城,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被蚊蝇吵醒或者想要起夜,所制造出来的噪音聚集到一起,都像一万只苍蝇似的令这夏夜更加让人烦躁。
  不过,太平王李原暂住的这幢五进纵深的大宅院却是异常安静,连那些时而嘶啸一声的马匹都被牵出了府外,外围更是布署了一圈太平王李原和王洪部落的绝对心腹,这幢宅子的原主人及所有家眷下人则被押进了马廊看管起来。
  许多重要将领都已闻讯赶至,拥挤在太平王李原的床榻旁。房中点满了灯笼,映得室中通明一片,只是因为人多,尽管窗子开着,房中依旧有些憋闷。
  城名医申徒平素登门就诊时,患者家眷都毕恭毕敬的把他当活祖宗一般供着,可是今天在太平军的刀剑之下,他为太平王李原切脉,却是脸色腊黄、冷汗涔涔、身子抖如筛糠,不知道的还以为坐在床边的这位医生才是病患。
  “医士,他到底怎么样了?”
  王洪等了半晌,终于忍不住向他询问起来。
  申徒一号脉就知道此人已无药可治了,只是迫于太平人的威吓,不得不在那儿装模作样,做出一副全力以赴的姿态,如今被王洪一问,吓得他猛一哆嗦,颤声答道:“这位……这位病患原受了箭创,脊背气血凝滞、热胜肉腐,之后不等伤愈又有剧烈动作。致使箭创复发,从而导致瘀血流注,如今今正值暑夏,暑燥之气热邪入体……”
  身边的将领听得怒发冲冠。一把揪住了他的衣领,把这位可怜的医士像只草药包似的拎了起来,双脚悬在空中晃荡:“你他娘的到底放的什么狗屁!你就跟老子讲,我们大王究竟怎么样了,病的严不严重!”
  申徒被他勒得喘不上气来,脸孔憋得通红,磕磕巴巴地道:“这位病患邪火攻心,暑毒入体,已……已然无救了,诸位……诸位还是早早安排后事吧。”
  这将领把眼一瞪,狞声喝道:“你说甚么!”
  王洪摆摆手,吩咐道:“把他放下!”
  王洪叫这将领把申徒放下之后,对他和蔼地道:“我这位小兄弟是个粗人,先生勿怪。我这位兄长……当真无救了么,连万一的可能都没有?”
  申徒见他说话和气,胆子这才大了些,坦诚答道:“这位老先生,病患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受了箭伤后患处又反复迸裂,以致病情愈来愈严重,却又一直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如今已是药石难医了。”
  “说到万一的希望,实不相瞒,申某自七岁起便跟随家父行医,十七岁时便独自为人诊病了,如今已行医四十余年,以包某一生行医的经验,这位病患决然无救了,若不是他身体素来强壮,都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王洪的眼神黯淡下来,沉默片刻,才道:“有劳先生了,还请先生且到厢房歇息,或许……我们还有需要用到先生的地方。”
  申徒医生点点头,轻轻叹息一声,挎起药匣,由侍卫引着出去了。到了厢房,那太平侍卫推开房门示意申徒医士进去,申徒一脚跨进房门,顿时大吃一惊,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四五个人,血魄之中还有几口药匣,旋即他就眼前一黑,沉入了永远的黑暗世界……
  太平王李原的房间里,一个将领颓然道:“一连六个医士都断言可汗已经不治,这……这该怎么办?”
  王洪没有说话,只是阴沉着脸色,在榻边坐下,轻轻握住了太平王李原的手,太平王李原的掌心有一种奇异的燥热,可是看他苍白的脸色、昏迷中还在轻轻抖瑟的身子,却似处在极度的寒冷之中。
  房中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几位太平首领粗重的喘息声,过了许久,太平王李原呻吟一声,慢慢张开眼睛。王洪赶紧倾身唤道:“大王!”
  太平王李原睁开无神的双眼看了看他们,吃力地道:“小王,我……是不是不行了?”
  王洪有心搪塞,可是想到太平王李原已不久于人世,许多事都需要他交待明白,这一次他醒来若是自己含糊过去,还不知道下一次他能不能醒过来,不由为之失语。
  太平王李原看了他的神色,淡淡一笑,平静地道:“我都快六十岁了,这个岁数,死了也不亏,有什么好伤心的呢?你我身为大家的领袖,大家都指望着咱们,为了和我们一样的人民,反抗大明暴政,这是咱们的责任!如今,我不成了,这一切就拜托你了!”
  王洪动容道:“大王……”
  太平王李原急促地喘息了几下,又道:“你我肝胆相照,我知道你大哥王彪还在朝廷手上,生死未卜,我死后,请你用咱们俘虏的明军总督尚铭换回王彪。我死后,你不可马上称王,我死去的消息……必须绝对保密……”
  王洪的热泪终于簌簌而下,连连点头道:“我明白!”
  太平王李原道:“我死后,你不要急于归山,对外只说我因生病要归山休养,由你继续指挥大军。你必须……必须带领人马再打几场大胜仗!就像展丹谷那样,籍此树立你的威名,才会……才会受到全军将士的信任和拥戴。”
  “再则,只要你再打几场大胜仗,才能让举棋不定的其他流民部队参战,起义军多了,也能分担……我们的压力。”
  太平王李原闭了闭眼睛,仿佛在积攒全身的气力,过了好半晌,他才重新张开眼睛,吃力地道:“朝廷狼子野心,绝非善类,不可……信任!但是……但是必要的时候,也不妨与他们和谈和谈。只要朝廷能善待你们,一定……要给咱们的弟兄们闯出一条活路来!”
  王洪含着热泪用力点头。
  太平王李原看看其他等一同起兵的各部首领,提起全身气力。厉声道:“我太平军的命运,就……交给你们了。尔等……当如待我一样忠于王洪,为了我们……我们的生存……而战!诸位,摆脱了!”

  ☆、第一百一十章 房县托孤(二)

  一众等太平将领纷纷单膝跪地,异口同声地道:“标下谨遵大王之命!”
  “你们……先出去,我……和小王将军……单独待一会儿。”
  众将领轻步退出房间,房门关上,房中就只剩下太平王李原和王洪两个人。
  太平王李原用他虚弱无力的手轻轻握住王洪的手。苦笑一声道:“我真的不行了……你……当全力以赴,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太平王李原病逝以后,王洪自知在三军中自己的威望和凝聚力远不及太平王李原,唯恐消息泄露。军心涣散将不可收拾。而一旦大军回山,想保持这个秘密是根不可能的。
  此时的太平军远没有朝廷那样森严的阶级和制度,无法把一个统治者长期和他的子民隔离开来,还让大家坚信他还活着。
  因此王洪决心先瞒下太平王李原的死讯,再以太平王李原的名义下令轻骑出战。一战立威,树立他的威信。是以他把掳粮归山的消息放出去之后,便只率轻骑快马日夜兼程快速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了邻近的县城。
  打下之后,为了扩大影响,他又下令大开杀戒,斩杀县令及从吏官兵数千人,粮秣辎重无法运走,也都一把火烧了,随即马不停蹄,又去攻打下一个县。整个湖广为之震动,消息快马递报进京,成化帝闻讯也是大惊失色,马上再议增兵襄阳之事。太平人不断征伐的消息令整个朝廷都感觉到了他们的威胁,朝廷不胜其扰,各方势力都认为应该迅速平息太平之乱。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朝廷可谓上下一心,前所未有地团结。成化帝把打算派兵部马文升为任命为讨逆第二路大元帅,御马监汪直为监军,再征发兵征讨太平军。
  这一次,因为朝廷已正视了起义军,成化帝认为边关这些年平稳,已无战事,所以从宣府等九边各地抽调了近八万兵马,另外从卫所中继续抽调,再募兵一部分,最后组成了一支十八万人的大军。
  马文升这路兵马已是朝廷派住湖广的第二路大军了。为了平息小小太平的叛乱,第一路大军项忠几乎全军覆没,如今朝廷只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了这位兵部颇有建树的马文升身上。
  马文升带着七拼八凑的十八万大军,带着皇上和满朝文武的期望,扬起战旗,直奔湖广。
  到了襄阳之后,杨明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出于对杨明的信任,第一路大军残余的四万大军全都听命于杨明,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到底该听谁的,两路大军各有其主……
  汪直这个监军的素质显然比杨明差远了,第二路大军主帅完全没有自主权,因为汪直时常插手军营大事,马文升空有一肚子怨气而不敢发泄,最终还得听他的,所以战场再一次由一致对外变为了内部争斗,博弈的双方郝然就是杨明和汪直。
  二人的导火索就是王洪派来的使者,要求互换人质,用大帅项忠换太平军头领王彪,王彪是王洪的胞兄,在太平军之中威望不输乃弟,若是王彪未曾被俘虏,可能李原就把三军交给王彪了。
  “不管如何,杂家都不允许你向太平军反贼低头,这可关系到朝廷的体面!”汪直阴里阴气的道。
  杨明平静的道,“难道项总督的死活就不关系到朝廷的体面了吗?”
  “这有何顾虑,只要能够击败太平军项总督自然会营救回来的。”汪直淡淡的回答道,“难道你认为咱们不能战胜太平反贼吗?”
  “非也,若是咱们不答应反贼,那么他们惹急了撕票,项总督有个好歹怎么办?”杨明大义凛然的喝问道,将汪直的攻势化为无形。
  果然,汪直似乎对于项忠的生死有些顾忌,沉思了片刻,最后汪直才缓缓道,“这撕票为何意?”
  杨明:“……”
  “总之无论如何,项总督是要救的,这次就由我前去,十天,给我十天时间,这段时间之内,不得向太平军发起进攻,如何?”杨明最终向汪直摊开了底牌。
  马文升身为第二路军主帅,在整个会议当中当了一次徐庶,看着二人左一句右一句的激烈争论,顿时觉得自己好没存在感,不过这个时候再不出来表态,他颜面何存?
  “这个使得,本官就做这个主了。”
  “哼,马大人当真好气魄,将来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可就别怪杂家心狠了。”汪直不温不火的要挟道。
  “哼,今日若是本官做不了这个主,来日下官也落得这般田地,想必汪公公也是将本官弃之如敝屣……”马文升本来修养是十分好的,之所以不敢反抗汪直,只是因为碍于皇上而已,饶是如此,这个时候也被汪直激出了火气来。
  “你们……你们……”汪直公公委屈的仰天流泪,仿佛一个被欺负的小媳妇儿一般。
  就这样,杨明和马文升相互约定,十日之后,若无杨明的消息,三军立刻起兵,讨伐太平叛军。
  杨明骑马行在泥泞的路上,他身后仅仅跟了两个唐四和鲁青峰二人,还有一个王彪,便再没有第五个人。
  但他前进的速度并不快,仿佛并不急于见到王洪似的,就这样慢悠悠的走到两日,这才到了房县。
  杨明不急进城,让鲁青峰和唐四押着王彪躲进林中,孤身一人来到了房县城门口,刚立在城下不久,一彪人马冲到近前,也不说话,领头正与凛然的坐马上,在那真像那么回事儿上,那些人很快包围了他,领头的一个独眼龙道:“干什么的?”
  “本官是钦差。”杨明朗声道:“奉命前来小王将军处谈判……”
  “这边请……”这独眼龙也不验明身份,直接就带着杨明进城,将其带到了王洪居所,这是一座五进深的精致四合院。
  这户人家已不知去向,八成是被王洪的人杀害了,然后取而代之,美其名曰:“夹道欢迎朝廷钦差大人。”
  面对着两排恶汉组成的通道。
  杨明面色自若的大步通过,中间突然有人伸脚,想绊他个大马趴,却被杨明一脚踩在脚面上,痛愕那人抱脚直跳,再没人敢作怪。
  顺利的幕到大厅前,便见一个身材瘦稍有些精悍、面目天生带一股戾气的年轻人,穿着青布服色的战袍,站在大厅中央。
  “请问,你就是小王将军吧!”杨明拱手道,态度显得不卑不亢。
  “正是本将。”那年轻人出言便不逊道:“你是什么东西,见了本将为何不下跪?”
  “在下负朝廷君命在身。”杨明不卑不亢道:“所以跪不得。”
  这位年轻人、也就是王洪的瞳仁猛缩,一双眼睛恶狼般盯着杨明道:“什么君命,我这想问我大哥在哪里?”
  “在下孤身一人前来,将军不可能就让我这样将大王将军交给你吧……”王彪和王洪并称为太平军大小二王,按照年龄来说,王彪是大王,王洪是小王,这是下面人的戏称。
  正在杨明和王洪据理力争的时候,汪直在襄阳城之中又捣乱了,这家伙估计是被割掉的时候太痛苦了,心理留下了阴影,不阴人心里就不舒坦。
  杨明前脚刚一到房县,马文升就被汪直以不服皇命,专横独断的罪名逮捕起来了,接管了第二路大军,大军十八万人转眼就由马姓改成了汪姓。
  汪直立刻命令大军开拔,向房县进军,势必一举剿灭反贼。
  汪直的运气很不好,一行军就遇到了大雨,本来最多能走三天的路程,在连绵的梅雨中走了五天,不满情绪却在军旅中孽生,只是军官们一直安慰他们。
  想想也是,从京师甚至边关赶到襄阳,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却又得出发。
  大家这下不干了,强烈要求休息几天再说。
  这种情绪十分普遍,军官们鞭苔了几个挑头的,无奈法不责众。
  也不能忽视士兵的情绪,不然闹出哗变来,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当官的。
  于是军官们一合计,还是跟上面反映反映吧,于是意见层层上报,到了副帅管乐那里,自从出兵五日以来,管乐已经被汪直以紧急状态从权处理为由,逐步架空了权力,实际上他现在已经说了不算。
  唯一的作用便是安抚将官……
  不让他们闹事,没办法,谁让军权都在汪直手里呢,况且汪直手中还有御赐的尚方宝剑,王命旗牌,代表皇意,这就是汪直强势的底气所在,杨明都没有这个殊荣,管乐只能忍气吞声。
  但在这个问题上,他还是保持清醒的,把报告拿给汪直的同时,他也劝说道:“兵者凶器也,既可杀敌自卫,也能自伤其身,咱们切不可失了军心啊。”
  可汪直不耐烦道:“再在这种潮湿的地方待下去,恐怕军心永远也好不了。”说着轻蔑道:“当兵的都是些野蛮刁滑之人,所以才讲究军法如铁,只有杀鸡做猴,才能让他们老实。”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冒雨出兵

  于是下令逮捕带头闹事的士兵,有军官欲包庇者,同罪论处。
  “万万不可啊。”管乐道:“可不格让这些人怀恨在心,我们的安全还靠他们保护呢。”
  “管乐大人是文官,没有跟武夫打交道的经验。”
  汪直却一脸自傲道:“咱家提督御马监,手下尽是御马监军官,还不一样把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说着斩钉截铁道:“杀!”
  当天中午,十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落了地,原本还沸反盈天的众官兵。
  刹那间鸦雀无声;一个时辰后,队伍重新启程,在雨中沉默的行进着。
  却再听不见吵闹说笑声,所有人的表情都很严峻,气氛十分的压抑。
  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