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明率领锦衣卫和辎重兵,始终保持着距前方主力两天路程的速度向北行进。
这一天,大军在距离展丹谷十里外扎下营来。
杨明所部为锦衣卫精锐,有督军之责,竟然是督军就得上战场,但是又不好把杨明弄到前面去打仗,所以项忠就让他负责押送粮草,管带辎重兵。
粮草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监押粮草的从来都是身经百战、沉稳谨慎的将领,从这一点上来说,让杨明押运粮草并没有错。
不过,军中也有派系之争,项忠等人都是向内阁商辂大学士靠拢的,因此更得朝廷重用,而杨明虽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无任何不忠之举,但是对于朝堂上的政治之争,他却始终若即若离,并不热诚。
除了商辂以外,万安也是另外的一股势力,万安是内阁大学士之中的保守派,他与宫中的万贞儿万贵妃互相攀亲,最后以姐弟相称,锦衣卫指挥使万通又是万贵妃的胞弟,杨明是锦衣卫高层,所以商辂一党人士自然就将杨明划分到了万安一派当中,事实上杨明对于万通极不感冒,摊上这么一个不肯得罪东厂的锦衣卫指挥使,杨明是很憋屈的,万通的无能,已经无法担任此职,成化帝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万通这个位置不稳当……
即便如此,万贵妃在朝廷上与诸多官员都有不可言明的关系,万安拜万贵妃为义姐之后,就是其中的领袖了,万安俨然成为了一党党首,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内阁首辅彭时致仕之后,朝廷将面临一次全面洗牌,究竟是万安的势力最大,还是商辂清流一党占主导地位,实在是难以猜测。
如今清流一党在军中最具实力,对他有所排斥,让他押运粮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只是驻扎一晚,而且此处并无敌军威胁,杨明还是对军粮做了认真的安置,营中做好防火安排,外围兵马驻扎,形成拱卫阵形。
杨明刚刚在帐中坐定,便有中军侍卫匆匆进入禀报:“大人,前路军送来急令!”
……
军队驻扎下来后,在杨明的安排之下,进行得很是详细。
郑龙是一员老将,对于宿营驻扎各种事务非常熟悉,杨明不甚了解这些行军打仗的事务,自然委之贤良,全盘交由郑龙将军负责,而他自己则在郑龙将军身边,一边看一边听,暗自揣摩,对于军营驻扎的种种安排,倒也略有所得。
军营驻扎完毕,唐四,鲁青峰等几名部属,一同到了河边。
军营驻扎,必选有水之地,而他们的营盘所在地,又离这条河水最近。
一路下来,风尘仆仆,几人都是一身一脸的尘土,河边已有许多士兵脱得赤条条的在河中洗浴了,唐四几人也不计较将官身份,也想脱得光洁溜溜,下去洗个痛快。不料,唐四刚把衣袍脱去,赤条条一丝不挂地还没走到河里,远处便有军鼓咚咚擂响。
鲁青峰侧耳一听,惊道:“点将鼓!杨大人点将,出了什么事了?”
几人在军中这许多时日,点将鼓他倒是听得出来,点将鼓,鼓响三通,鼓停而未至,斩!
唐四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又把衣袍穿起,飞也似的冲回自己的营帐,几人料知此时点将,必有大事,赶紧趁着将令未下,跳下河去,匆匆洗涮一番。
唐四回帐披上战甲,又急急奔往中军大帐。
大帐中,众将林立,几人赶至喘息未定,杨明已升帐点卯,众将一一点齐,杨明便高声宣布:“本钦差刚刚接到前军的消息,我朝廷大军已与太平叛军接战,一战即大败敌军!”
帐中众将闻听,轰然一声,各有喜色。
杨明脸色不变,厉声又道:“然敌众溃散,已逃向房县方向,围剿殊为不易,项大帅已率所部掩杀过去。急命我部官兵,弃辎重、抛疲弱,三军尽发,全速前进!若前路军追杀至展丹谷而我军未至,军将皆斩,兵不叙勋!”
帐下众将闻言心中凛然,杨明肃然传令:“现在,大帅命令:除杨明将军一部押运粮草殿后,其余各部将士立即备齐五日口粮,马上出发,及时参与围剿,有所延误者,统兵将官就地处斩!”
朝廷大军披盔戴甲,昼夜疾行。
大队人马行进中,脚步声踏得地皮都在轻轻颤动。
每个士兵都携带了五天的口粮,自备锅灶、睡袋等一应器物,骑兵为了保持一定的马力以应付特殊情况,行走一段时间等战马疲惫时就会跳下马来牵马而行,既活动了身子,又让马匹少些负重,一旦开战马就是他们保命的钱,岂能不加爱惜。
尽管如此,高强度的行军还是使一些士兵掉队了,掉队的士兵没人去管,只管让他们和后面的步兵作伴去吧。
军令已下,不能及时赶到者,军将皆斩,兵不叙勋,虽说如果所有人都迟到,张大将军未必会执行这道命令,可要是大部分兵马都赶到了,那迟到的人就一定倒霉。
行进中间,各营官兵你追我赶,编制和队列已混乱不堪,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首要的是赶到展丹谷,到那里再稍加整顿,探清前线的最新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也不迟。
午夜时分,三军原地驻扎,稍作歇息。
士兵们纷纷解下睡袋,嚼着干粮、灌着凉水,还要准备草料、饲喂战马,忙碌了大半个时辰,才沉沉睡下。
五更天,司号手被巡夜的官兵推醒,揉着眼睛爬起来,吹响军号唤醒睡得漫山遍野的士兵,稍加整顿,便又匆匆上路。
又是一天急行军,离展丹谷谷山口只剩下半天的路程,这时已经到了二更天。杨明下令原地休息,明日一早穿过山谷,明晚之前抵达房县。军令一下,三军便原地驻扎。安排饮食休息,恢复体力。
摸着黑埋锅造饭、喂养马匹,等疲惫不堪的将士钻进睡袋,枕着腰刀。正要沉沉睡去时,他们忽然感觉身下的大地发出了一阵阵轻微的颤动。
“大事不好!”
不用将领吩咐,经验丰富的老兵就知道坏了,因为随着那大地的震颤,密急的马蹄声已经传进了他们的耳朵,在这个地方突然出现大批的骑兵,而且听这蹄声急骤,分明是正在冲刺,这绝不可能是自己的人马。
当士兵们连喊带叫地钻出睡袋。顾不得衣衫不整。也来不及去披戴盔甲。只管抱起马鞍,匆匆放上马背,还没等系紧丝绦。轰隆隆的马蹄声就在耳边开始轰鸣了。
千军万马,挥舞着雪亮的钢刀。从黑暗中猛扑过来,如同一只只幽魂厉鬼,一个仓惶失措的新兵只看到一抹黑影从自己身边带着一股劲风一扫而过,随即前方更远处就响起了同伴的惨叫声。
惊骇的士兵正庆幸自己逃过一劫,又一道黑影裹着劲风从他身边疾掠过去,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幸运,锋利的马刀把他由肩至胯劈成了两半。
这是一场残酷的屠戮,人困马乏的朝廷大军早已是强弩之末,而且又是在全无防备、最为松懈的时候受到了敌骑的攻击。
敌人的攻击之快,连外围的游哨都没来得及把警讯报回来。仓促间朝廷大军就算想在原地结阵自守都成了妄想,更不要说是有力的反扑。
攻击的太平军虽然看着散乱,毫无阵形,但是他们很默契地三人一组,组成一个锐角攻击阵形,互相配合,剪除一切给战友造成的阻碍,保持最快的冲锋速度。
而每一个攻击锐三角之间,又保持着足够的距离,确保他们冲入敌阵之后,后方的战友依旧马速不减,以同样的速度展开第二轮攻击。
攻击在整个朝廷大军驻扎的营地上展开了,每一个地方,太平军势如破竹的突击都保持了至少五轮的冲锋,这五轮的冲锋足以斩杀五分之一的朝廷大军,并给他们造成极大的混乱,从而保证穿营而过的太平军返身再进行第二轮扫荡时,朝廷大军仍无法形成有效反击。
朝廷大军陷入了绝对的混乱当中,没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对全军做出统一的指挥和调遣,他们更没时间去弄清楚这支突如其来的太平军人马究竟是什么人,从哪儿来,他们只能各自为战。
这个时候,精锐一些的部队就完全显现出了他们的能力,凭着以往的作战和操练经验,他们自发地结成了圆阵,外围的士兵以长枪刺杀敌军骑士,用横刀在昏暗的夜色下削砍敌军的马腿,用自己的性命替护在中间的战友争取着时间,以便他们能尽快披鞍上马。
在这样的突击态势中,他们连个密集枪阵都组织不起来,没有骑兵对抗,全军将注定被全部消灭。
很快,束装整齐的骑兵自内围杀出,同敌人的骑兵战在一起,与他们的步卒战友配合着向其他自发形成的防守阵营靠近,互相融合,结成一个更大的圈子。
因为在太平骑兵的突击下,他们已经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阵营,如果不能尽快汇合,他们的死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一百零八章 突出重围
此刻的杨明正阴沉着一张脸坐在帐中,此时此刻,毫无疑问,项大帅的军队已经中了埋伏,现在该轮到他们了,孤军奋战,没有援兵……
而且他所在的这路人马除了自己麾下的三千锦衣卫,其他的是由各地卫所军汇编而成的,相互之间的配合并不默契,所以难有胜算。
唐四奋力砍杀了几名太平骑兵,并且夺过一匹战马,翻身上马之后,借着黯淡的星光和散落各处的火把,他已经在周围找不到任何一个哪怕是十人以上的小团队。
太平铁骑如铁流漫卷,他们根不停下来原地厮杀,而是利用他们的冲锋优势,对朝廷大军阵营进行反复的践踏和冲锋,官兵只能混在往复不断、冲杀不停、不断收割着朝廷大军性命的太平铁骑之中,一面交战,一面努力救援自己的同伴。
太平人在凿穿朝廷大军大营,圈马回来再施行了一轮凿穿式突击之后,速度终于缓和下来。开始围着一个个结成小圆阵的朝廷大军开始围攻,不断地射箭、甚至投掷标枪。
在杨明的统领之下,三千锦衣卫日常的训练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成圆阵围在大帐之外,鸟铳手在外不断的射击,枪响之声不绝于耳,其他官兵看到锦衣卫能够抵抗太平军,大喜过望,疯狂的往杨明的大帐跑了过了。
“不要让他们冲乱了阵型,只要胆敢乱我军阵者,一律射杀!”杨明面上波澜不惊的道,如今的他也是终于有了一点大将的风范。
此次能否化险为夷全靠大帐外的三千锦衣卫了,万万不能有妇人之仁,一排排火舌不断的射击,太平军骑兵一队队倒在地上。
射击到最后,鸟铳已经发烫,不知多少将官手上都被烫起了水泡,连鸟铳也握不得了,弹药被打光了,最后终于换上了弓弩手,这才让太平军吃到了苦头。
终于稳下阵势来的朝廷大军也向外激射着箭弩,用长枪短刀抵挡着他们的进攻。
厮杀到此时,天已经刚刚放亮,外围的官兵基本上死得差不多了,太平军已杀得精疲力竭,他们在厮杀之中向那个方向匆忙看了一眼,借着一只掉在地上的火把微弱的光亮,看清了杨明那边的火舌不断喷吐,没人敢去触那个霉头。
杨明仔细一看,昨夜自己将近一万兵马此时就剩下了手中的三千兵马,外围之中稀稀落落还有接近一千大明官兵进行顽抗,领头的郝然正是郑龙将军,天已经放亮了,杨明这才扫了一眼太平军,以骑兵居多,大约在五千人上下,看到郑龙依旧在抵抗,杨明觉得机不可失,可以马上圈马向郑将军那个方向厮杀过去。
郑龙匆匆聚拢了少数残兵败将,利用死马和长枪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壁垒,正在竭力阻挡着太平人的攻击。
太平人圈马绕着他们的小阵奔走不休。时而射一枝冷箭。时而拔出细长而略带弧度的锋利马刀猛冲他们的薄弱防御点。数百朝廷士兵在防御圈内疲于奔命。
太平军举着卷了刃的钢刀,一步步向那座阵营逼近,隔着还有五六丈的距离。一个太平骑士率先进了朝廷大军的防御圈,抡起锋利的马刀左劈右砍。展开了大屠杀。
骑兵之于步兵,除了策马骑射和步兵永远无法超越的机动力,就是纵马搏斗时借着马匹冲走之势居高临下挥刀猛劈,这等纵马斜劈的战术对步兵而言是无法抵挡的凶厉杀法。
郑龙见状大急,可他当面至少还有五六个敌兵,有人举着势大力沉的三股托天叉,有的抡着势大力沉的马刀,根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掉的。
冲入朝廷大军防御圈的那个太平骑兵马刀凌空,尽情杀戮着,钢刀每一次落下,便于一道寒光之后收割一条人命,其势劲锐无匹,所向披靡,后边的太平骑兵已经借着这个突破口猛冲过来。
一个校尉立即挺起长枪冲了过去,垫步拧腰,长枪一抖,正要刺向那个杀得肆无忌惮的太平人,又一个太平人从缺口处纵马跃了进来,骏马横空,前蹄还未落地,那马上的骑士手中雪亮的钢刀就从校尉后颈掠过,一颗人头连着半片肩膀,飞得不知去向。
“杀!”
郑龙一声大呼,血贯瞳仁,手中的钢刀向前方的敌人狠狠劈去,那使托天叉的太平大将见这名明将整个身子都从马上探了出来,手中刀带着一股厉啸迎面劈来,不由大骇,急忙把钢叉一横,只听铿地一声,杨明手中的刀应声而折,终结了它的使命。
那太平大将心中大喜,钢叉一转,叉柄砰地一声扫在力道一空、身形前坠,正努力想要坐回马上的杨明肩头,把他一叉扫落马下。
一个太平兵提马上前,一枪就向杨明后腰刺去,那太平大将使钢叉一挡,“铿”地一声将枪震开,锋利的叉尖紧紧逼住杨明后心,看了看他背上的猛兽图案,冷笑道:“这是一员大将,绑了!”
壁垒中只剩下数十朝廷大军局缩在一个角落里,各个身上带伤,当连续几名太平人跃过障碍,在这小小的圈子里兜马转身,准备一个冲锋将他们杀光的时候,数十名朝廷大军丢掉了兵器,乖乖举起了双手。
然而,太平人并没有放下他们手中的刀,他们到处流窜,哪可能收容俘虏。
太平人在展丹谷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多施欺诈,诱敌深入,又利用烟火攻势令朝廷大军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因此以极小的代价便全歼了朝廷大军骑兵,随即便对朝廷大军步兵展开了一面倒的大屠杀。
在展丹谷峡谷中,那些步卒根无从抵抗,歼灭他们同样没有消耗多少兵力。如今,除杨明拱卫粮草辎重殿后的兵马,再加上被他们急行军远远拉在了后面的步兵,朝廷大军这支骑兵主力不过一万人。
在当前这种以逸待劳,夜施突袭的情况下,就算是朝廷大军倍于太平,也是无力回天的必败之举。
杨明自然不可能见到郑龙置之不理,这个时候,一阵箭雨就支援了上来,“放箭!”
鸟铳弹药已经过了用完,这个时候只能是靠弓弩了,几名抓住郑龙的太平军士兵这个时候瞬间变成了活靶子,郑龙瞅准机会,夺下了一匹马,捡起一杆大枪,对着口瞪目呆的几十名士兵道,“走,随某家杀出条活路来!”
杨明等人也不甘示弱,和郑龙兵合一处,弓箭手退下,长矛手居外,与太平军展开了激烈的短兵相接……
当东方晨曦破晓的时候,大地就像染上了一层霞光,遍地血污,横尸遍野。
成化六年的这一场大战,朝廷官兵损失惨重,将领悉数阵亡,主帅项忠欲自尽而不得被太平军活捉。
仅仅是明军延后的步卒和殿后的粮草辎重兵在锦衣卫同知杨明的率领之下,只有一千人突出重围……
一处以树干为躯,青青的枝条树叶为盖的简陋帐篷里,李原宽了上衣,着脊背趴在一堆柔软的青草上,在他的后脊上,插着一枝狼牙箭,因为久未拔出,伤口周围已经瘀青浮肿。
“大王,忍着些!”
旁边一个单膝跪地的大汉语气粗重地对他说了一声,李原点点头,王洪递过一块软木,李原一口咬住。
大汉拔出小刀,在弓箭四周迅速切开一个十字,用力一拔,李原闷哼一声,带着倒钩的狼牙箭便从他背上拔了下来,有些乌色的血汩汩流出,那大汉将小刀在旁边的火堆里上下翻烤一阵,看那血液渐渐转红,猛地将小刀贴在了李原的伤口上。
李原身子一绷,虽然年迈却依旧结实,肌肉块垒、虬结有力的臂膀顿时鼓了起来,小刀“嗤嗤”地灼烫着李原的伤口,等那伤口微微结痂,大汉便抓过一把草药,也顾不得苦涩难当,塞进口中便大嚼起来。
他把嚼烂的草药小心地敷在李原的伤口上,又用布条帮他包扎好伤口,这才站起身来。王洪递过一个水囊,大汉满口绿色,苦涩难当,是以也不说话,接过水囊,拔下塞子便仰头灌了一大口水,迅速走出篷帐。
帐里,王洪等太平首领关切地围到李原身边,李原嘿嘿一笑,道:“放心,老子命硬,死不了!来,扶我起来!”
上前把他架起,坐在草堆上,李原沉声问道:“咱们的伤亡怎么样?”
“流民军经过此次大战损伤了五万人,但是经此一战这些已经不再是流民了,能够成为咱们的精锐了,咱们的精锐虽然死伤近一万人,但是如今反而得到了大大的补充!”王洪对李原禀报道。
是啊,十一万的太平军,开始只有三万精锐,损失了五万流民,还有三万变成了可堪一战的精锐,那么合上原来的剩下的两万精兵,手中就有了五万兵马,战争果然是能够快速的让人进步。
而此刻的杨明突围之后,直接退回了襄阳城,一路上收拢沿途的败兵,竟然一千人竟然扩张到了四万人。
成化朝讨逆十五万大军全军完败,几位统兵大将军除了一个监军押运粮草的侥幸漏网,其余被一网打尽,项忠被俘虏。
☆、第一百零九章 房县托孤(一)
消息传回京师,举朝哗然。
朝廷多久没有吃过这样的败仗了?
即便是对瓦刺鞑靼那样的强敌,朝廷虽然时有败仗,可是也从没败得这么迅速、这么凄惨,十五万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统兵大将几乎被一网打尽,这在以前是根不可想象的事情。
成化帝犹如当头挨了一记闷棍。成化一朝的武功战绩实在是乏善可陈,不曾想转眼间又遭受了这么惨重的失败,尤其是败在从未被朝廷放在眼里的太平乱军手中。
朝野间一时风声鹤唳,对太平军从一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