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的大臣也是噤若寒蝉,毕竟北方战事太过糜烂,按照他们君臣的构想,投入几十万两银子历经数年加固北方城池守备,怎么也能抵挡胡虏一个月半个月的,结果数天间胡虏已经过了定州,直驱平壤。

    按照这个趋势,是不是再有十天就能抵达汉阳城下,简直无法想象,北方边军怎的孱弱如斯。

    “李大人,全罗道等处的军兵离汉阳还有多远,如今汉阳的守军只有六千余人,着实不足啊。”金鎏焦急的问道。

    “呃。这个,”李圣求表情痛苦,“建奴都是骑兵,他们南下的极快,我庆尚道、全罗道等南方援军几乎没有骑军,当然速度很慢。”

    “不是早就发出勤王令了吗。”左领政洪瑞凤道。他也是急了。

    “洪大人你没领过军,勤王令一天多到达,刺史们调集粮草,调集军兵就得两天时间,现下估摸也就是个刚刚北上。”

    李圣求心道,这些援军能出城就不错,弄不好还在磨蹭呢,当然面对心急如焚的大王,他是不能如此说出来。如果如此说岂不是火上浇油吗。

    “难道我等只能在此等着不成,”右领政李弘胄瞪起眼睛看着下面的诸位判书。

    “禀大王,微臣认为为防止防止万一,还是将大妃以及诸位王子转移到江华岛避祸为上。”崔鸣吉躬身道。

    此言一出,殿内寂静,崔鸣吉这话说出来就表示极为不看好能守住汉阳这个国都了,他甚至都没提出将大妃和王子迁往王家的避难所南汉山城。

    那是可是李氏王朝历来躲避大敌的地方,依着山势建成的周十余里的山城高三丈有余。极为的雄伟,可谓坚城一座。历来是李氏最后的庇护所,也帮助李氏躲过数次大劫。

    但是崔鸣吉的建言表明他对守住南汉山城都没有什么信心了。

    李圣求张了张嘴很像反驳一下,但是作为此处对各处军情最了解的官员,他没法预测大股的援军能否在胡虏大军到达前抵达汉阳。

    如果没有大股援军,即使这六千军兵到集中到南汉山城,也就是勉强将山城城墙站满罢了。一旦胡虏攻城,军兵有了折损根本没有递补上来的军兵,怎么守城。

    看到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没有反驳,李倧艰难道,“如此。就。。。。。”

    李倧刚讲到这里,外面一个太监慌慌张张的步入大殿叩拜,他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你说什么,明、明人的援军已经抵达西海了。”李倧的话语里带着颤音,他的须发也在抖动着,眼睛紧紧的看着跪拜在地上的太监。

    “这是西海水师节制使派人通秉的,明人援军数千战舰百余如今就在西海外等候大王的旨意,说是大明登莱援军,他们的统领姓赵。”

    太监急急忙忙的禀报着,他也知道这个好消息对王上意味着什么。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明国终于还是派兵援助我朝鲜抗击胡虏了啊。”

    金尚宪简直是腾身而起,他满脸激动,甚至眼中泛出泪花,他所期望的上邦大国没有放弃朝鲜。

    其他人则是有意无意的看了看李圣求,无他,正是李圣求言道大明如今是无力他顾,因此此番大明援军从天而降让众人想起了他当初的断言。

    李圣求脸上火辣辣的,尴尬无比,要知道当初他说的时候可是没留什么余地,而且对金尚宪还讥讽了几句,但是不过三天时间,大明援军就到了,简直是当众羞辱他,尤其是在大王面前失言,更是让他无地自容。

    嗯,不行,不能如此。

    “诸位大人,此事颇有蹊跷,我朝鲜得知胡虏入寇才不过数天时间,而大明援军就已抵达西海,这,太快了吧,这决不可能,是不是胡虏的汉军假扮的。”

    李圣求急中生智讲出他的疑问。

    李圣求这个疑问是急中生智,但是也不是全无道理,确实,朝鲜也不过是三四天前刚知道胡虏入侵,结果明人援军此时就到了,这确实是有些不可思议。

    “李圣求所言不无道理,此事还须从长计议。”金鎏也是迟疑起来。

    李倧也是个没注意的,他迟迟下不了决定,到底是让不让这支明军登岸呢。

    王城危急,继续援军助力,说实话他不觉得凭着数千人可以保护王城无忧,如果真是大明登莱援军,那不用说了,肯定大大增强守城的把握,甚至可以说王城有很大的把握能守住。

    但是,如果这支明军真是胡虏假扮的呢,那简直就是献城给胡虏一般,引狼入室嘛。

    “这不可能吧,胡虏哪里来的那么多的战船,不可能。”虽说金尚宪并没有领军出战过,但是胡虏骑射精湛,不善水战那是出了名的。

    “也不尽然,毕竟胡虏俘获了不少大明军的水师,倒也不是不能凑出这些水师来。”李圣求插上一句。

    众人默然,这个可能性真是有的,谁敢做保说是没有。

    “大王,如今战局危急,臣愿亲往查证,如真是大明军来援,臣引领前来王城,也能解了王城的危机。”

    金尚宪一咬牙躬身道,

    “如是胡虏假冒,还请大王照拂臣的家小。”

    听闻此话,李倧眼中含泪向天一望,他虽说对金尚宪一向的固执的亲明有些芥蒂,但是板荡识忠臣啊,此刻竟然是这些重臣老臣中他最是看不上的金尚宪挺身而出,怎不让他感慨万千。

    要知道以金尚宪的性格秉性,如果对方真是胡虏,金尚宪定是自裁而去,绝不会苟活于世。

    “金卿放心,如你有个三长两短,你的家小本王会照拂终生。”李倧上前几步扶起金尚宪,“只是如真是胡虏,金卿可暂且虚与委蛇,本王自会派人解救。”

    “大王,臣出城代表着是大王前往,岂能任由嗜血残暴的胡虏侮辱而苟活天地间,臣心意已决,绝不会让大王蒙羞。”

    金尚宪仰着花白的头颅掷地有声道。

    “好好,国难识忠臣,好。”李倧大笑道,在此危机时能有金尚宪这个老臣忠臣出现,他也是甚为满意,说明他李氏还是颇得人心拥戴的。

    此番的廷议就到此处,说多了无用,此时就看援军是不是大明援军了,如果是大明援军,那么王城就有了保障。

    而指望其他地方如同龟速的援军看来极不现实。

    金尚宪不顾自己六十多岁的年纪即刻在王城卫队派出的百人护卫下,前往西海岸边仁川的水师大营。

    此时是隆冬季节,汉江大部已经封冻,海船已经无法通过汉江逆流而上直达汉阳,因此只能向西行进七十里到达西海一探究竟。

    一路上金尚宪是不顾自己的六十多岁的身子骨快马加鞭,第二日辰时末就赶到了仁川水师营。

    到达了西海江华湾仁川的西海水师大营,西海水师节制使卢元吉急忙出迎,礼曹判书虽说在一众判书中居于末位,但是也是朝廷重臣,不是他一个武臣能慢待的。

    卢元吉将金尚宪迎入水师大营,即刻引领金尚宪来到码头前往探访明军的来使,没法子,金尚宪心急如焚,应该说整个朝鲜的国运压在这个上面,早些探明援军虚实,金尚宪也能放心不是。

    金尚宪一行人来到军港码头上时,两艘巨大的怪异的海船在一众低矮的围衬下显得鹤立鸡群,高大的四个主桅仿佛直插天际。

    主桅上高高飘扬着大明的旗帜,登莱总兵、赵。

    看了这两艘巨大无比的战船,金尚宪心里就安稳了下来,他绝不相信胡虏能有这般雄壮的海船,如果有,胡虏早已经横扫大明东江一带,何至于一有战事,就向朝鲜求取水师战船,这不会是胡虏的战船。

    侍从高声喊道,朝鲜国礼曹判书金大人前来拜见大明登莱总兵赵大人。

    上面的全身披甲的大明军兵将其引领到甲板上,只见一个瘦削的身穿怪异盔甲的明军军将微笑着迎候在那里。(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九章 扶植亲明派

    “敢问可是大明登莱总兵赵大人,朝鲜金尚宪拜见。”金尚宪急忙上前几步拱手道。

    按说金尚宪时朝鲜的礼曹判书,相当于大明的礼部尚书,就是见到大明的登莱总兵赵烈,也是他的官位更高些,何况朝鲜和大明一样,都是文贵武贱。

    但是,大明是朝鲜的上国,这个官位就不好类比了,而此时朝鲜急于求助大明,金尚宪怎么敢托大。

    “本将乃是赵烈大人麾下水师指挥使张鼓声,我家大人随同舰队还停泊在海上。”

    张鼓声笑眯眯的拱拱手回礼。

    他心道,没有弄清楚你们朝鲜的打算前,谁敢让赵大人亲身赴险。

    “哦,原来是张大人,”此番金尚宪回礼随意了一些,看来此人是赵烈的麾下部将。“敢问此番有多少登莱军前来出援我国。”

    “好叫金大人得知,登莱总兵赵大人此番统领九千援军前来援助贵国抵御建奴的入侵,如今就停泊在外海。”

    张鼓声拱手道。

    “多,多少。”金尚宪立时眼睛瞪圆了,他没听错吧,登莱军近万来援,这是多少军兵啊。难道是他岁数大了,耳朵聋了,听岔音了不成,不能够啊,他的汉话相当的纯熟,不会出问题。

    “赵大人统领九千战兵来援。”此番张鼓声大声喊道,他看到面前这个朝鲜老头须发大半已经花白,也是以为其耳聋眼花了,因此特意大喊了一声。

    “好好好,此番朝鲜有救了。”金尚宪激动的热泪盈眶,“多谢大明救助朝鲜之恩义。”

    金尚宪郑重一揖。

    “金大人多礼了,朝鲜乃是大明的友邦。我家赵大人得知建奴入寇的消息即刻点齐兵马越海而来。”

    张鼓声看着热泪盈眶的老头,心道这个老头倒是一个性情中人。

    “呃,”金尚宪此时方想起朝中诸位大臣的疑惑,为何大明登莱这么快就得到消息,前来救援。“敢问张大人,胡虏入寇我国北方不过数天时间。赵大人怎的就已经到了仁川。”

    按照航程,就是从登莱借着冬天强劲的西北风也得数日才能抵达此处,这就是朝鲜君臣最大的狐疑之处。

    “哈哈哈,兵者诡道也,不止建奴在大明和朝鲜有细作,我家大人也有,建奴大军还没有集结,我家大人就已经得知,即刻聚将点兵。否则怎么能这么快就到达此处。”

    张鼓声爽快的回应道。

    金尚宪点点头,这倒也说的通,他想了想,引兵上岸也是无妨,如果是建奴所扮,那么即刻快马通晓汉阳,汉阳闭门守城就是了。

    “如此还请赵大人统领大军尽快登岸,胡虏凶猛。如今已经抵达平壤以北,我国危矣。”

    金尚宪深深一揖。

    “金大人放心。我即刻返回舰队通秉赵大人。”张鼓声回礼道。

    张鼓声即刻命令座船起帆返回外海。

    金尚宪注视着两艘巨大的海船先后起帆离开了码头,逆风向西缓缓驶去。

    “卢节制使,命令一队骑兵在码头外等候,如果来的是胡虏的汉军,即刻快马禀报汉阳王上,此事极为紧要。要配上双马。”

    金尚宪九成九笃定这是大明援军,但是还有个万一呢,他性格刚烈,但是也是久经历练,做事也极为谨慎。

    卢元吉心头一跳。急忙躬身领命,即刻安排人手,对于金大人的吩咐,他可是不敢怠慢。

    午时中,正在卢元吉的大帐里小憩一会的金尚宪被卢元吉叫醒,他被告之明人的战舰来了。

    金尚宪拖着酸痛的身子立即起身前往码头,他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长途跋涉对他已经是个苦差事。

    金尚宪抵达码头时,但见仁川港西方黑灰色的一艘艘西夷战舰铺满了海面,高耸的主桅林立,巨大的风帆鼓满前行。

    这样一个金尚宪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过的场面深深震撼了他,此时他已经不用看到赵烈本人,就是凭着这支庞大无匹的舰队,他也不认为是胡虏假扮的,胡虏那些小小的海船可能吗。

    破虏军的水师先是派出小艇探查了整个的仁川港的水深,发现所有的水师战船就是最大的商船和宋级战舰也能停靠。

    于是泰山号当先靠港。

    金尚宪和卢元吉敬畏的看着如小山般巍峨耸立的泰山号靠拢码头,这是在他们的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庞然巨物,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能看到如此巨大的海船。

    泰山号靠岸后,它上面搭载的七个百队的破虏军军兵开始登岸。

    数百名军兵动作麻利的从泰山号上顺下,然后立即整队,在金尚宪和卢元吉注视下,这些军兵只是数十息就排成一个齐整的大队。

    接着在军将的号令下,他们将随身携带的包裹打开,立即相互帮助开始披甲。

    全部军兵披甲完毕,一个黑红色的军阵齐整的肃立在金尚宪和朝鲜军兵面前。

    这个小小的军阵已经森森然震撼朝鲜众人,金尚宪看看明人军兵的全身护甲和昂然军姿,再看看水师营里褴褛萎靡的朝鲜军兵,心中感叹到底是强大的大明,非小国寡民的朝鲜可比。

    在军将的唿哨下,这个军阵分成几队,将码头防护起来,有朝鲜军兵阻拦,即刻被明军推搡到一边。

    “金大人,你看。。。”卢元吉请示道。

    金尚宪一扬手,“将水师军兵后撤,让明人登岸。”

    开玩笑,此时一切都要顺着明人,这可是大王翘首以盼的大明援军,可是不能惹着他们。

    卢元吉发下命令,西海水师营的朝鲜水师军兵立即向后撤,将码头和栈桥留给了明军。

    只有金尚宪和随从还在码头等候着。

    泰山号离开栈桥,华山号、兴凯湖号等一众商船依次靠上码头。

    大股的明人军兵开始登陆码头,他们如同方才的明人军兵一样整队披甲,看的金尚宪等人眼花缭乱。

    直到天色今晚,近万的破虏军全部登岸,此时,几个大的军阵开始显露出来,这都是上千人的军阵。

    但是如同此前的数百破虏军一样,都是齐整排列、披甲,然后安静的坐下等候着。

    他们的军容深深震撼了金尚宪为首的朝鲜人,这可是近万的全身铁甲防护的军兵,就是朝鲜全国的甲兵加起来也没有这般多。

    更让人诧异的是这近万明军的整齐划一,一看就是百战精兵,绝非西海水师这般的乌合之众。

    此时郭子仪号靠上了码头,从船上下来了赵烈的卫队,将码头的警戒接管过来。

    接着李绩号也靠上了码头,赵烈在近卫的簇拥下下到码头。

    金尚宪看到赵字大旗在船上飘扬,怎么还不晓得赵烈的座船,待得大批护卫簇拥着几个军将步下船头,金尚宪急忙上前迎去。

    “敢问哪位是大明登莱总兵赵烈赵大人,朝鲜金尚宪在此迎候。”

    金尚宪上前深深一揖。

    “金大人多礼了,大人乃是朝鲜的礼曹判书,当是本将向金大人施礼才是。”

    赵烈一身哥特战甲来到金尚宪面前拱手还礼道。

    赵烈给金尚宪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位赵大人怎么这么年轻,他多次去过大明,最后一次还是以使臣身份从登莱登陆,他见过的大明最年轻的二品大员也是三十多岁。

    而面前这个赵烈只有二十多岁的年纪,长相和身量倒是一个武人的模样,面色微黑,身材高大健壮,一身亮白色战甲,显得极为的威武雄壮。

    “在下代我王拜谢大明救援的恩德,从壬辰倭乱起,大明一向救助我朝鲜于水火之中,我朝鲜上下感铭五内。”

    金尚宪再拜,语气哽咽。

    金尚宪这个人赵烈太熟悉了,杜立的军情信报里只要提到朝鲜,往往就有此人,用后世话讲,此人就是个亲明派,嗯,铁杆亲明派。

    在朝鲜朝廷内部几乎一边倒的同胡虏妥协的情形下,这个金尚宪旗帜鲜明的倾向大明,并提出不向凶蛮的胡虏的低头,简单的说来就是斗到底也不屈服。

    这样的人简直是破虏军在朝鲜的天然盟友,当然要大力扶持。

    “大明与朝鲜乃是兄弟邻邦,当然须得相互扶持,本将听闻朝鲜朝廷内部很多人对我大明的战力嗤之以鼻,劝说朝鲜王倒向建奴,可有此事。”

    赵烈点了点,暗示朝鲜的情形他可是一清二楚。

    “呃,”金尚宪略一踌躇,决定还是实话实说,毕竟这位爷好像深悉内情。

    “我朝内部确是有人提议同胡虏媾和,但是我家大王并没有应允。”

    金尚宪拱手道。

    “哈哈哈,本将此来就是让这些鼠目寸光之辈好好看看,我大明还是天一般的存在,谁敢小看大明,那是会付出代价的。”

    赵烈的话可是有有些森森然的味道。

    金尚宪大喜,他就是等着大明立威,他这一派在朝鲜孤立太久了。

    “赵大人请入营休息。”金尚宪相让赵烈。

    “不用了,本将就在船上休整一晚,明日辰时即刻前往汉阳,毕竟军情如火啊。”赵烈摇头道。

    金尚宪等再三请赵烈入营,好接风洗尘,赵烈都一一推脱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静泓2016、三环少主、不灭情火100的打赏,感谢书友13901135936、心慧不冷宝贵月票的支持,感谢会稽山人007、小岛001的打赏,其他老朋友不一一叙述了。感谢默默推荐支持的诸位朋友们,新周愉快

第五百三十章 斥责投降派

    金尚宪走后,汉阳的朝鲜君臣又接连接到坏消息,胡虏大军已经抵达平壤近郊,但是他们没有攻击平壤,这让朝鲜君臣极为不安。

    为什么胡虏不攻击平壤,反倒是让朝鲜君臣不安呢,没有战事岂不更好,四处都无战事才是朝鲜之幸。

    反倒是如果建奴攻击平壤城,李倧就能安生一些,好像是个悖论,其实不然。

    平壤城极为坚固,同时胡虏攻城,会折损兵马,耽搁行程,给南部东部前来汉阳的援军争取时间,如今时间是最缺乏的。

    毕竟建奴的骑兵行军速度太快了,而从南方增援的援军到汉阳的路程同胡虏差不多,但是要靠脚量出来,可想而知很可能落在建奴的后面。

    但是胡虏不攻坚城,轻装南下,这就是要了命了。

    金尚宪走的这几天,李倧已经命令王妃和王子们准备到南汉山城避难了,江华岛是别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