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道-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黼这话说完,郑太后便也陷入了沉思之中。虽然女子封王之事她也是第一次听说,但大宋的王爵向来也不是太值钱的东西,比如说当年的广阳郡王童贯……呵呵!

    却说郑太后一想,这赵福金也从什么乱七八糟的长帝姬复为长公主,也以长公主的身份监国了,如今就算再个王爵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还用着她挂名领导内阁,用着女婿去搞定金国。

    虽然一个赵构要冷藏,一个赵谌要冷遇,而赵佶父子不知道眼下在金国到底是喝着东北风还是西北风,可日后总有着落的一天嘛!所以如今要让稳定大局,让赵福金领着内阁班子把活继续往下干,那么该给的自然要给呀!

    想通此点,郑太后便也称此计为“妙计”,乐乐呵呵点头答应下来,便问二人到底册封为什么王为好,二人倒也是异口同声道了句“非秦既晋”。

    这“封王”也即封为国王,古代封王都习惯地采用东周时的国名。其中历代封王中,以“晋、秦、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

    而“晋王”是有所尊号之中最尊贵的,“秦王”则次之,老太太也知道其中尊卑典故,一想这赵佶的众多儿子(共三十八子)、赵桓的众多兄弟之中,还没有一个得封晋王,而赵福金这个皇姑如今肩上的担子也重,皇姑父也特么早就是个货真价实的郡王了,“秦王”这个封号“血腥味”也太重了一点,便答应以太上皇后的名义颁布懿旨敕封赵福金为晋王。

    只是,老太太显然也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共出现了二十九位晋王,其中以秦王身份称帝者为五人,而以晋王身份称帝的人数为……十三人!

    所以,“晋王”这个封号“血腥味”才是真正的更重一点好不好?

第一千零二八章 【盛会】() 
【请过半个小时再来刷新,老黄现在需要增加收藏,请喜欢本书的朋友移步起点收藏本书给予支持!请支持老黄!支持正版!】

    如今的黄州龙山书院,已经发展成了一拖三的大型学院,除龙山本院是个万金油式的大杂烩学院什么都教之外,还有一个御车学院(特训机械化作战)、一个雷神学院(炮兵学院)和一个国关学院(国际关系,没错赵良嗣终于找到了人生新方向)。

    而且,黄杰还有个更为庞大的计划,想要在未来灭掉金国之后或者十年之内,再设立两座学院:一座是海军学院,为大宋培养未来的蓝海开拓者;另一座便是空军学院,为鹰击长空,环球登月做准备。

    所以,老太太干脆拍板,就把赵构送去了黄州读书。

    而如今,实际上老太太与的确早就想好了,不就提出了让赵谌和赵构叔侄俩结伴在黄州读书,早早就等着吴敏和王黼两个了么。

    只是,康王是康王,宁王是宁王,两者之间的地位声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康王是太上皇赵佶的庶出皇子,如果赵氏皇族再无嫡系血亲来继承国祚,那么康王继位也无争议。而宁王却就不同了,不但是妥妥的皇太孙,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和储君,若是他能转还,于情于礼于法,他的继位顺序都要高于康王。

    而赵福金仅是皇姑,还跟赵桓也不是一奶同胞,自然更是不用谈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若真是让宁王回来,并且叫赵福金下台,让他继位,就算有郑太后在这坐着,依旧还用李纲、白时中、王黼这帮人做内阁,那么黄杰这个姑父怎么办?

    感情你都把他老婆弄下台了,还要用他的人、用他的人马、用他训练出来的御车军和雷神炮去打金国,然后好迎还赵佶、赵桓父子?

    他只不过是你赵家强拉硬拽的女婿,也没欠着你赵家好几十条人命啊!

    所以,这种明摆着会引发卸磨杀驴担忧的事情,绝对不能由着性子想干就干,也不说黄杰有没有野心,光凭人家捧着你母女在汴梁坐稳的位子,还任劳任怨的跑去辽东打战,你总得尊重一下吧?

    再说了,就算宁王赵谌真能回来,赵福金这个做姑姑也真舍得让位子给他,而你郑太后也捧他上位了,他就真能死心塌地的孝顺你郑太后,听从姑姑和姑父的安排,当一个傀儡皇帝,只怕那时可就不是闹得鸡犬不宁了,只怕会血流成河啊!

    毕竟这种事在历史也不少见,光是掰手指头怕也算不完,还得加上脚趾头才行。

    顿时,郑太后也才发现自己为了赵谌的事儿哭哭啼啼闹腾,还真是一件大事儿,不怕知道内情的人在意,就怕不知道的人会错意啊!

    “这……这可如何是好?”郑太后急切来问,早有腹案的王黼与吴敏两人(没腹案两人来劝个什么劲),便又对视一眼,还是王黼开口道:“便要看太上皇后如何取舍了!”

    “相公以为该如何取舍?”郑太后此时自然早没了主意,以她的能力所能想出的主意也就是刚刚等着二人的“也送宁王去读书”。

    这时王黼微微一笑,捋须不语,还是吴敏负责捧哏道:“不知太上皇后,可听说过新罗国德善、真德两位女王之事?”

    郑太后听得一愣,便也问道:“新罗国是何朝国?这世间还有女王?”

    虽然是大宋太后,这什么新罗国郑太后还当真是头一次听说,至于“女王”这个词组,她也是首次听闻,毕竟从夏商周至今,还真没有出现过“女王”这种生物,至于女皇帝倒是四位之多。

    于是,也就瞧见王黼接着话头,与郑太后道:“臣等今有一计,还请太上皇后定夺。”如今的黄州龙山书院,已经发展成了一拖三的大型学院,除龙山本院是个万金油式的大杂烩学院什么都教之外,还有一个御车学院(特训机械化作战)、一个雷神学院(炮兵学院)和一个国关学院(国际关系,没错赵良嗣终于找到了人生新方向)。

    而且,黄杰还有个更为庞大的计划,想要在未来灭掉金国之后或者十年之内,再设立两座学院:一座是海军学院,为大宋培养未来的蓝海开拓者;另一座便是空军学院,为鹰击长空,环球登月做准备。

    所以,老太太干脆拍板,就把赵构送去了黄州读书。

    而如今,实际上老太太与的确早就想好了,不就提出了让赵谌和赵构叔侄俩结伴在黄州读书,早早就等着吴敏和王黼两个了么。

    只是,康王是康王,宁王是宁王,两者之间的地位声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康王是太上皇赵佶的庶出皇子,如果赵氏皇族再无嫡系血亲来继承国祚,那么康王继位也无争议。而宁王却就不同了,不但是妥妥的皇太孙,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和储君,若是他能转还,于情于礼于法,他的继位顺序都要高于康王。

    而赵福金仅是皇姑,还跟赵桓也不是一奶同胞,自然更是不用谈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若真是让宁王回来,并且叫赵福金下台,让他继位,就算有郑太后在这坐着,依旧还用李纲、白时中、王黼这帮人做内阁,那么黄杰这个姑父怎么办?

    感情你都把他老婆弄下台了,还要用他的人、用他的人马、用他训练出来的御车军和雷神炮去打金国,然后好迎还赵佶、赵桓父子?

    他只不过是你赵家强拉硬拽的女婿,也没欠着你赵家好几十条人命啊!

    所以,这种明摆着会引发卸磨杀驴担忧的事情,绝对不能由着性子想干就干,也不说黄杰有没有野心,光凭人家捧着你母女在汴梁坐稳的位子,还任劳任怨的跑去辽东打战,你总得尊重一下吧?

    再说了,就算宁王赵谌真能回来,赵福金这个做姑姑也真舍得让位子给他,而你郑太后也捧他上位了,他就真能死心塌地的孝顺你郑太后,听从姑姑和姑父的安排,当一个傀儡皇帝,只怕那时可就不是闹得鸡犬不宁了,只怕会血流成河啊!

    毕竟这种事在历史也不少见,光是掰手指头怕也算不完,还得加上脚趾头才行。

    顿时,郑太后也才发现自己为了赵谌的事儿哭哭啼啼闹腾,还真是一件大事儿,不怕知道内情的人在意,就怕不知道的人会错意啊!

    “这……这可如何是好?”郑太后急切来问,早有腹案的王黼与吴敏两人(没腹案两人来劝个什么劲),便又对视一眼,还是王黼开口道:“便要看太上皇后如何取舍了!”

    “相公以为该如何取舍?”郑太后此时自然早没了主意,以她的能力所能想出的主意也就是刚刚等着二人的“也送宁王去读书”。

    这时王黼微微一笑,捋须不语,还是吴敏负责捧哏道:“不知太上皇后,可听说过新罗国德善、真德两位女王之事?”

    郑太后听得一愣,便也问道:“新罗国是何朝国?这世间还有女王?”

    虽然是大宋太后,这什么新罗国郑太后还当真是头一次听说,至于“女王”这个词组,她也是首次听闻,毕竟从夏商周至今,还真没有出现过“女王”这种生物,至于女皇帝倒是四位之多。

    于是,也就瞧见王黼接着话头,与郑太后道:“臣等今有一计,还请太上皇后定夺。”

第一千零二九章 【草签】() 
这一句听说大宋要卖军器,各国使者都觉得脑中轰然一响,血压立时便飙高不少。

    大宋的军器好啊!

    刀枪剑戟、铠甲盾牌,还有步战利器神臂弓、攻城杀器八牛弩,据说如今大宋还有一种名为雷神的军器更是厉害,居然能如天雷一般击破城墙,凡人的血肉之躯更是不能抵挡,只要碰上便是一个五雷轰顶,死无全尸。

    只是,后一句这什么签订“国约”,却是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个什么“保护战俘及平民公约”到底又是个什么鬼?

    黄杰既然敢叫他们来,自然是有准备的,便也拿出了中午版本的公约文书与各国使者研究,虽然这些外国使者未必个个都是大宋通,但也在磕磕碰碰的互相帮助中搞明白了这“公约”的意思,虽然不明白大宋搞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可瞧起来还是很厉害的样子。

    不过,对于那些所谓的来朝贡,就是为了骗吃骗喝的蕞尔小国而言,这种看起来就高大上,而且也文明得有些过了头的所谓战俘公约,倒也不是不可以签。毕竟一个是他们的国家太小,什么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舆论都还用不着,再一个他们来这里本身也是等同于受了宋廷的要挟。

    反正宋廷已经用了朝贡权来要挟他们奔赴辽东,如果不识时务的不给面子,或许宋廷未必就不会拿朝贡权来逼迫大家签约。以其这样,还不如摆明车马谈一谈签署这什么战俘公约到底能拿到什么好处才是。

    不过,对于北辽、西夏和吐蕃的使者而言,却是叫他们都瞧出了这份公约之中的有关平民部分的所谓猫腻。

    向来说北辽,虽然北辽算是辽国的残孽,但它毕竟脱胎于辽国,因此不论政治经济还是习俗都继承了辽国,因此“打草谷”这种寓教于乐的民俗活动,自然也是完全继承了下来。

    所谓的“打草谷”,也即是军队出征,“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志上》)。而这种无专门的后勤保障,靠军人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的方式,被辽人称作“打草谷”。

    只是如今因为大宋暗中支持北辽与金国开怼的正义战争,被北辽天镇帝视为了亲密伙伴级的盟友(天镇帝吃人嘴短,当然不会提当年宋金灭辽之事,而且大宋不也吃了苦头),自然不能再把大宋作为打草谷的对象(想来也来不了),只能打打金国的草谷。

    而西夏的捉生军(又名擒生军),来历也是相当的不简单,当初李元昊称帝西夏后,他以黄河为标界,在西夏国内把军队划为左、右两部厢军,设十二监军司,分别命以军名,规定驻扎地(宋朝也有类似厢军设置,如同今天的“军区”)。

    由此,李元昊健全了西夏军队的指挥体系,其次他还别出心裁的开发并固定了几个新兵种:铁鹞子、擒生军、卫戍军、泼喜军和撞令郎。

    铁鹞子又称“铁林”,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此种部队配以最良的战马,最精良的盔甲,总人数三千人,分为十队;擒生军,是西夏为了在战争中俘掠对方百姓专门成立的部队,被大宋称为“捉生军”,此种部队为西夏“首创”,初始人数极多,约有十万之众,后历代不断消减,如今还有具体还有多少人马也就不得而知了;卫戍军是西夏禁卫军,共五万人,皆为西夏贵族子弟充任;泼喜军是“炮兵”,主要在攻城时用抛石机协助进攻,最初时人数最少,才二百人,后历代不断增补,如今据说早超过了万人级别的规模。

    此外,最富于心机、最缺德的李元昊军制里,是他特意挑选被俘汉人组成“撞令郎”军,以这些“战奴”为先头部队,让他们冲在本族主力军队前面充当炮灰,最大限度减少西夏党项兵士的伤亡。

    总而言之,西夏人用捉生军的方式与辽国打草谷如出一辙,都是用来劫掠物资或者人力物力,便是如今在西北,种师中都不敢掉以轻心,时刻都要把边防巩固,防止西夏捉生军悄悄越境来大宋境内搞事情。

    至于吐蕃,那就不用细说了,境内的强盗多如牛毛,不但抢钱还抢粮抢人,甚至都不分男女俊丑。

    因此,虽然什么回纥、于阗并不跟大宋接壤,可他们跟西夏和吐蕃接壤,当然也要有点反制措施对不对?

    所以这几个国家的使者在看见了公约文本后,首先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大宋这是要挖坑埋自己啊!你说要让他们签字画押承诺以后再也不打草谷和捉生,这不是搞笑么?

    于是,来的三十七国使者里,其中二十几个感觉就是来诈贡(诈骗式朝贡)的使者当即满口答应愿意签约,还有几个表示要看大宋给出什么好处才肯签约,只有北辽、吐蕃、西夏、回纥四国使者表示签约事大,需要回禀国内定夺云云,明摆着是不想给黄杰的面子。

    对此,黄杰倒也不以为意,先提出了如今也不需要各国正式签署这分公约,可以先签署一个草约备忘录,表示知道有这么一个“公约”就成了,是否正式加入可以慢慢来谈。

    随后也大度的给出了三日的时间让大家研究商量,并且这三日时间也不浪费,将会用来举办一场“大宋尖端(黑科技)军事装备展示会”,得知如此各国使者也不敢说什么,便也只能答应下来。

    而黄杰还专门修书一封,派岳飞亲自走了一趟金营投与宗望,既邀请他前来参加展示会,也邀请他来参与“天下”各国即将举行的“公约”草签备忘录的签字仪式。

    只是,岳飞带书走后,杨可世、赵朔等人却都是认为宗望就算接了投书,也未必敢来,只有黄杰嘿嘿一笑,摸出一柄重新配了刀鞘的小金刀一面轻轻摩挲,一面轻笑道:“他一定回来!某敢做东,何人敢与某博上一局?”

    最终,众人为了给黄杰面子,便也在黄杰开出的盘口上各自下了赌注:宗望敢来一赔十,共收得赌注五十一贯;宗望不敢来一赔百,收得赌注四千八百五十八贯。

第一千零三十章 【知己】() 
【请过半个小时再来刷新,老黄现在需要增加收藏,请喜欢本书的朋友移步起点收藏本书给予支持!请支持老黄!支持正版!】

    这大宋要与西夏结盟,虽然说对于许多人而言肯定是件大事,但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许多人”而言不过是一件茶余饭后用来诠释什么叫街知巷闻的闲事。

    不过,对于还有一些“许多人”而言,这可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了。

    大宋与西夏结盟?不关心!

    大宋要西夏修路,然后改榷兴庆府?哎呀娘吔!这可要了亲命了!

    顿时,这些日子送了礼物去给李毕庚的人不少都是拍手相庆,而不少已经选择了要站在西夏对立面的人,自然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得不哭天抢地,捶胸顿足。

    当然了,还有一些怒发冲冠了,直接跑去宣德门前把禁门给堵了,要求李邦彦李相公和吴敏吴相公出来给句话儿。

    一时间,西夏使者前脚刚走,后脚东京城里就差点闹翻了天。什么叫友邦惊诧,回纥、于阗、北辽,包括吐蕃的使者和一些地处于阗以西的所谓小国(就是部落)的使者们,便也亲自现身来演给你看。

    不过,还别说白时中、吴敏和李邦彦这些人的水平,真不是吹牛逼吹出来的。在弄明白了黄杰此计的用意之后,都不用再去问黄杰后策,便也私下把作为主要闹事分作的回纥、于阗、北辽、吐蕃四国使者叫来密谈,如此这般之后,便也见得四国使者这才若有所思的回了宾馆闭门商议。

    毕竟,李毕庚定夺不了什么大事,所以他要快马加鞭赶回国。而这四国的使者之中,只有一位是职业使者(吐蕃),其余三人都特么是商队首领客串的,他们哪有闲工夫跑回老家。

    而叫他们闭门商议的话题,也就是李邦彦随口说的一句话:改榷兴庆府后,你们要是不乐意去,一样可以从兰州往东京来嘛!我们其实也准备修一条同样是八车道的大路,直通兰州哦!

    黄杰的回信是在正月二十八返回东京、二十九李毕庚启程回西夏、二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宣布了敕封赵福金为晋王的懿旨,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赵福金也换下了公主朝服,穿上了一身绣有四爪金龙的衮龙袍,祭天祭祖之后正式成了大宋的晋王。

    这里要多说一句,中国古代的龙是不分雌雄的,不会像是看家护院的石狮子给它造成一对,然后雄狮子带个球、雌狮子带个仔儿,就如各地雕梁画栋上的龙图腾形象里,绝对没有母龙的图腾,也不会有带着仔儿的龙。

    不过,民间倒也有传说,龙其实也有性别区分,而区分龙的性别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看龙的鳞片,公龙的脖子附近有一片名叫逆鳞的龙鳞很特别,传说触之即引起龙怒,而母龙则没有。

    当然这是闲话,这里要说的是,按照所谓的约定俗成,一个普通人一旦封了王,他就不是普通人了。当然也不是说他变成了超人,而是因为他穿上了衮龙袍,成为了天选之人,是龙的化身。

    而赵福金原本就是公主,按照民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