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道-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袍,成为了天选之人,是龙的化身。

    而赵福金原本就是公主,按照民间的说法本来就是凤凰,如今封了王从凤凰升格为龙,也就等于变了个姓(性)一般。

    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了长公主赵福金,只有晋王殿下赵福金!

    于是,东京城里便有大胆的梨园和戏班子开始研究起了王见王、王思王、王念王、王上王、王中王、王仌王……呃……等等的戏码儿。

    随后,从二月初三开始,以东京为圆心,各地纷纷上表朝贺晋王,而身为监国的晋王殿下也下旨二月十五至十八全国休沐大酺三日,并且下旨三月初一大赦天下,除忤逆、叛国、谋反不赦,余罪皆赦。

    到了二月十五的时候,黄杰也从辽东发来贺电……呃……贺表,祝贺自己的老婆从长公主升级成为了晋王,据说还特么写了一首肉麻得叫晋王殿下起鸡皮疙瘩的词儿夹在贺表里,内容具体如何也就无人得知了。

    不过,随贺表一道上来的,还有黄杰的一封上疏,却是要求如果方便的话,他希望如今在东京的各国使者能走一趟辽东,参加一场什么盛会。

    对此,各国使者都是懵逼的,首先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大宋和金国不是正在辽东打仗么?

    其次便是对黄杰这个场名为“万国辽阳议会”的所谓盛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各国使者们如今在大宋的首都朝贺,不就已经是“万国会”了么?为什么要去辽阳开着什么万国议会呢?

    对此,大宋朝廷给出的官方回答特别直接,说的是各位使者,你们来朝贺的回礼也拿了,若是不想去辽阳开这个会,那么你们也就可以回国了,不过从此以后也就别再来大宋了。

    一听大宋朝廷竟然是上了绝户计,又是撵人,又是拿朝贡的权利说事儿,顿时也就没了脾气。要知道,就算是回纥、北辽和大理这些所谓的“大国”,每年来大宋朝贺与他们而言可是一笔既稳定又风光的收入,他们进贡给大宋的也就是些山货、山珍和土特产,从大宋得得到的回礼却是真金白银也都难买的绫罗绸缎、兵器甲胄、茶叶瓷器等等,要他们以后别再来朝贡了,这不等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顿时,各国使者一时也没了脾气,去辽东?去就去吧!总不能这大宋叫了咱们去辽东挖煤或者跟金国开战吧?

    最终各国使者虽然磨磨蹭蹭,但也还是在三月十五出发上路,坐着宋军的军用马车走大路自赴河北,从清州的军港登船,于四月初二登陆辽东,初七抵达了辽阳城下。

    此次,应邀赶赴辽东各国使者计有三十七国之多,除掉北辽、西夏(副使代表)、回纥、吐蕃、于阗、大理、高丽、日本(还记得鸟羽天皇么?)、占城、安南(李氏),还有来西亚的波斯和三色大食(黑白绿),剩下的都是所谓的南亚岛国使者,明显能看出这帮人绝对都是海商客串的。

    到了辽阳后,黄杰倒也开门见山,与使节团的所有人道:“本王请各位到辽阳来,也就为了两件事,这第一件事便是想与各位做一场天大的生意……货物便是大宋的军器!至于第二件事,便是想请各位与大宋签订一份名为‘保护战俘及平民公约’的国约!”

第一千零三一章 【会盟】() 
入得车阵,其中自然有人搭好了会台,格局如会盟般坐北朝南,黄杰与宗望座了主次两席,其余各国使者分列两班。

    待得落座之后,黄杰尚未发言,北辽使者便也悻悻然与和他座并排的回纥使者道:“这般格局,郡王殿下怕是用了许多心思。”

    此时,但见得回纥、于阗、北辽三国坐在黄杰左手上三位,而西夏、高丽、日本三国则坐在右手上三位,其余小国则以远近亲疏依次排列,不将西夏与回纥等国安排在同一边,反而是坐了对家,自然叫人从中看出了心思来。

    但也说众人落座之后,自有人送上瓜子零食、果盘酒水,还上来一队女兵为各国使者表演了一曲战舞助兴,而黄杰也是忙着与宗望私聊,知道一曲战舞结束之后,这才引杯与各国使者共饮。

    说起来,自打黄杰入驻辽阳并高挂免战牌以后,大宋与金国便也从此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金国方面,宗望一概金军以往侵略如火的行事风格,就在辽阳北面经营起了城寨做缩头乌龟,短短四个月的时间硬是从各地征发了差不多二十万民役签军,把一座东西向长度超过十五里的环形城寨打造得固若金汤,叫黄杰来看,若是再给宗望几个月,说不定他都能把这城寨建成一座新的城池了。

    此外,宗弼率领的金国东路军也在二月中旬前后撤离平壤,先向东转移至元山,仅用一日便攻破元山城,花了两日时间屠城后,便也转向往北经桓州(今辽宁通化)撤回了银州休整。

    根据情报显示,之所以宗弼回撤,一方面是高丽边军在丢掉龟城退守安州后,死死堵住了白山三十部南下驰援和宗弼北上回撤的道路;另一方面,三十部援军下不来,倒也还是小事,可雁山君王淳这边随着开京的守住和击毙金军副帅完颜银术哥的战绩而声望大增,竟然是登高一呼号召高丽全境合军勤王,愣是在二月底的时候组织了一支总人数超过十万人的军队,反倒北上把平壤给围了。

    宗弼困守平壤,一直苦苦支持,虽然他征发的大量的平壤百姓协助守卫城池,可他的本军毕竟不到两万,又要看守城墙,又要压制城中的数万高丽百姓,最终也不过坚持了一个多月,便只能弃城而去。

    可他为什么要东赴元山并屠城,黄杰没有得到相关的情报,不过听闻小道消息传言,宗弼离开元山时似乎把高丽前上将军崔卓在元山的家宅一把火烧成了白地,而崔卓一家也从此再无踪迹。

    而也就在宗望采取守势的同时,黄杰这边自然也没闲着,首先就是赶在了二月二之前完成了从连云岛至辽阳一线的全部菱堡建设,随后将耀州大本营的十万步卒解了七万到辽阳进驻。

    而到了三月初的时候,辽阳城的旧城墙改造工程也全部完成,并且整个拆毁了辽阳城内全部的房屋跟地面建筑,然后将向北的半个城区全部改造成了军营,而向南的半个城区则在地面上以石切暗渠和陶管水道布设了出了热地系统,从城外挖来熟土铺设好后全部改造成了蔬菜种植区,如今种下的第一茬小菘菜(小青菜)和荠菜都已经上了军中的餐桌,萝卜也已经抽苗展叶了。

    按照黄杰的计划,整个辽阳的南半城如果全部都种上蔬菜的话,完全足够十万大军困守辽阳所需,加上黄杰根据奇梦所弄出的后世热地系统(也就是地暖),哪怕是冬天也不怕没新鲜的蔬菜吃。

    而除此之外,黄杰更是让水军开足了马力,从大宋运来了超多的粮秣和武器装备,就眼下而言辽阳城中的储粮便够得十万宋军吃上整整两年,而作为海量消耗品的神臂弓配套箭矢,更是高达一千五百万发之多,也即是平均下来每人都能有一百五十发的箭矢的弹药。

    当然了,对于宋军依靠菱堡来保护粮道的战术,宗望也不是没想过用骑兵搞突袭,只是一方面菱堡之间仅间隔三十里的距离实在太近,不利于骑兵偷袭,另外一方面折家军的骑兵也不菜鸡,这几个月双方便也围绕着菱堡打了至少上百场突袭与反突袭,就目前为止的战况统计而言,折家军胜多败少,已经斩获了至少六千枚首级的军功。

    而金军方面,由于它本身是偷袭方,取胜并且全身而退的次数也并不多,还有宋军的战场医疗救护体系也强得惊人,所以仅是造成了折家军差不多三千有余的伤亡。不过这点伤亡对于折家军而言也不算什么,虽然一开始折家军随黄杰渡海登陆时仅有七千人马,经过这几个月的不断输送,如今折可适手下的精锐骑兵已经达到了满编一万人的规模。

    并且,随着战区区域的稳定,御车军、神武军、敢战士和炮兵的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的从大宋渡海而来,如今整个城内驻扎宋军已接近了十五万的规模,其中有步卒十万、骑兵一万、御车军两万、神武一万五和孙立在河北新编的敢战士第二军五千。

    至于说孙新带走去胶东半岛搞事情的敢战士第一军,战果也是非常丰富,他们通过扮成商队、土匪、流寇,采用坑蒙拐骗偷的手段,迄今为止已经设法弄走了超过五万的人口,几乎等于是将胶东半岛的山野乡村给搜刮了一遍,如今正在计划设法撬开一些小县的城门,把里面的百姓全都弄走。

    对了,从辽东弄走的百姓,黄杰将其中绝大部分都发往了山东,在给予安家费的同时,也强制给予的大宋户籍,将非农业人口向城镇强制分流的同时,也将农业人口进行了区分和改造。

    对于只会种田的辽东汉人,通过王黼操心修订后的《新青苗法》借钱鼓励他们向大宋的地主租赁土地进行耕作,而对于那些只会放牧的杂胡、奚人、渤海人等,则同样根据《新青苗法》借钱鼓励他们去西北发展畜牧业。

    如此,闲话也不多说,便也瞧得耍剑舞的女兵退场之后,黄杰命人敲了一下会场的钟鼎,便也起身举杯与众人道:“今日本王邀各国使者会盟于此,所为之事,不外有三:一邦交各国、一衣带水、友好睦邻;二是草签公约、立万世不易之典范,青史留名;至于这第三嘛……”

第一千零三二章 【大单】() 
【请过半个小时再来刷新,老黄现在需要增加收藏,请喜欢本书的朋友移步起点收藏本书给予支持!请支持老黄!支持正版!】

    当然了,要说黄杰使赖,黄杰一点也不否认!

    难道说非得要宋军跟女真人步卒对步卒、骑兵对骑兵的对冲硬抗才算不使赖的话,他宁愿背上这个骂名。毕竟女真人在作战方面的生猛程度,是用辽国契丹人的大量鲜血检验过的,所以君子不逞匹夫之勇嘛!

    至于抛开使赖的话题不说,最近旬日间耀州至辽阳的建筑进度和物资转运速度也是不错,就眼下而言,沿途菱堡建筑所需的部件和物资给养基本上都已经运输完成,菱堡建设如今的难点仅是需要时间吊装组合预制部件,并在结合部涂抹粘合剂等待干燥而已。而辽阳城内,距今也已经补充完毕了能够供十万人加两万口大牲畜高强度作战一个月所需的粮食补给,加上辽阳城中原先金国方面囤积的物资和府库所藏粮秣,足有十万人吃上半年还有多。

    不过,光是粮草自然不够,黄杰第一时间就把御车军和雷神火炮营地的弹药在补充了常备基数的标准之上,又增补了两个标准基数的弹药量,甚至在听闻汤池堡大捷中毒气弹功不可没的消息后,也增加补给了一个标准基数的毒气弹,反正毒气弹的使用既不在“保护战俘及平民公约”之内,黄杰也不准备跟金国签订什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这样的战争利器岂有弃之不用的道理?

    当然了,黄杰也特别去信责成毒气弹的研究发明人薛献,要求他再深入的研究一下,一个是最好减轻毒气弹的毒性,这动辄把人毒瞎、毒哑也太厉害了,就怕万一不小心遇着变风害了自己人,又或者叫敌军学了去也拿来祸害自己,所以看能不能把毒气弹的杀伤力降低,比如说叫中招的人暂时失能一两个时辰也就成了。

    另外一个,就是希望能够小型化,最好能如掌心雷一般大小,这样可以便与施放和战术运用。

    由于如今薛献和凌振父子依旧还是在黄州的雷神学院搞研究,所以这消息什么时候反馈到黄州,他们又能什么时候拿出解决方案和制造出成品,这恐怕就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再来就是听杨可世汇报敢河北战士部队,配合宋军斥候(也就是夜鹰)向辽阳东南和西南两面的渗透动态。从连云岛登陆耀州,再从耀州北上辽阳,三者之间是一条非常笔直的直线,但黄杰岂能就看眼前,对左右不管不顾。

    此时,若以辽阳为中心的话,方圆百里辐射的半径也不算小了,往西可以锦州覆盖在内,往东也有开州、来远州这些大城,至于向南整个辽东半岛上也是有不少城池和居民,这些都是黄杰不可能放过的肥肉。

    不过,想法太好、目标太大也不是好事,就拿如今的胶东半岛来说,仅是两三万人口规模的中小型城池就有近十座,从耀州东南的辰州一路数下去,还有宁州、复州、苏州、顺化、镇海府、穆州,直至与高丽接壤的保州,这一片区域被金国曷苏馆部所占,不过其中女真人口极少,应该不足五万上下,而契丹、杂户、渤海和汉民人口占比较大,根据夜鹰前期收集的资料显示,整个胶东半岛的总体人口规模应该在五十万上下,而汉民至少有十五万人上下。

    所以,就连辽阳城内区区四万人黄杰都想着运回大宋,他又岂能白白放过这五十万的巨大人力资源?

    但是,想要把这五十万人全部弄走,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虽然宁州、复州、苏州这些城池之内,也就有个两三万的人口、一两千的驻军,真要去打都不用什么泰山压卵之势,只要带上小五千人再配上几门大炮,估计就能轻轻松松攻下这些城池,可你不得不计算打下这些城池之后的军事成本!

    所谓的军事成本,也就是如今这些城池还是金国所属,百姓也是金国的百姓,大宋与金属于交战状态,自然可以生死予夺。可如果大宋把这些城池打下,那么这些城池就变成了大宋所属,城里的百姓也就成为了大宋百姓,就需要大宋派出军队的驻守城池防备金国袭扰,还要派出官吏管理城池,保正居民的生产生活得以持续,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的军事成本?

    因此黄杰眼下做的打算,就是在不攻打这些城池,依旧让他们在处于金国治下的状态下,设法把里面的汉民先迁往大宋,再把听话和想去大宋的杂胡跟渤海人也带走,这样对于大宋来说也就不需要付出什么军事成本了!

    那么,既然不能用正面的军事行动来进攻这些城池,也就只能派出一些善于特种作战的特殊部队来完成这种任务了。而就眼下来看,最好用自然还是杨可世手下的河北敢战士部队,就之前耀州攻城战和辽阳之战的情况来看,正儿八经的两军对垒、打阵地防守反击,江湖豪杰和民间武者出身的敢战士们根本就是鸡肋,虽然个人的武艺相对普通宋军要高更多,但在协同作战和令行禁止方面就太过费事了。

    当然,仅凭战斗力而言,敢战士们武力值高的长处还是极不错,光是肃清在辽阳城的战斗之中,便建功至伟。

    当时宋军攻破城池之后,完颜希尹一见城墙根本阻拦不得,便也命令守城的女真军队全部丢盔弃甲藏身城内与宋军巷战,结果黄杰让御车和神武两军入城清剿了整整两天都无法肃清残敌,最后只得让敢战士们出手,结果也就仅仅时间,一帮嗷嗷叫的敢战士们便把藏身在大街小巷的金军残孽全都清剿了出来。

    便也说杨可世汇报的内容倒也简单,便是这几日他将三千敢战士分作了几股,已然将辽阳和耀州城内的城狐社鼠给全部挖掘了出来,依靠这些杂胡、契丹和渤海人所掌握的渠道和门路,已然算是打通了整个胶东半岛的天地线,在敢战士们“友好”的请托之下,不少城狐社鼠已然答应为大宋效力,为渗透胶东半岛的金国城池贡献绵薄之力。

    得此消息,黄杰自然大喜过望,因为从这一刻起,他终于能够对整个金国露出邪恶……不,应该是露出锋利的獠牙!

第一千零三三章 【唏嘘】() 
算起来,西夏如今正在跟大宋谈结盟,又还在手中攥着个宁王做女婿,所以在西夏方面想来,只要一旦日后谈拢了结盟之事,那么西夏和大宋就是“翁婿之邦”,那还要掏钱跟大宋买什么装备,到时直接叫大宋算成岁赐送来不就成了。

    至于说北辽为何不下单子,是因为这些东西大宋方面之前都是暗中支援,算起来通过金玉会至今差不多也支援的差不多价值百万贯以上的各种物资,所以北辽才不会做了这冤大头,还要花真金白银的来买。

    再说高丽,也并不是不想买点,而是一早黄杰就曾与王楷的国舅姚盛谈妥了友情价,比如说一把并州百炼长刃,如今会上的报价是二十贯,而黄杰当初给高丽的友情价可是十五贯。其余诸如兵部匠做监劲弓给高丽的价格是三十贯、一件铁叶子连环步人半身甲便是四十五贯,如今的要价是七十贯、还有铸铁战盔、并州十炼短刃、镶甲皮靴等等……黄杰都进行了加价。

    所以在如今的会场之上,这些东西的价格最少的涨了三成,最高的足足涨了一倍还多。

    不过,最后展示的战车报价也是与给高丽的相当,都是两千贯一架,不过却强制要求了每次购买必须以一营(五十部)的规模来下单,不分开零卖。

    瞧着各国使者大着胆子下订单,黄杰也是肚子里乐开了花,实际上他如今手中正是缺钱的时候,整整二十多万大军在辽东盘桓日久,二十多万张嘴每日的吃喝就先是一个无底洞,整个辽东的宋军更像是一个每日里只吞不拉的怪兽,以如今大宋朝廷的财政支持力也仅能维持,而原计划在七、八月份开战的黄杰,如果不想自掏腰包与金国死磕的话,自然就得在钱上动一动脑筋了。

    前面说过,这个时代的军队,也分有饷银与没饷银两种,以大宋为例,基本上各地的厢军一级就要发饷,军饷标准从几百钱到几千钱不等,至于说大宋的禁军也自然是饷银最高的兵种,就以如今黄杰的部队来算,他直领的五千黄州卫变装成的御车军,每月既领着平均每人五贯的黄州卫军饷,也领着两千钱(两千文)的朝廷军饷,每月收入至少在八贯前后,但这不算最高,最高是折可适的种家骑兵,差不多每人一月有十贯上下的饷银,这还不算战功的赏赐。

    而待遇上次一等的神武军和敢战士部队,饷银也在六贯上下,河北编练的新军约在五贯前后,菱堡守卫部队则落在了最后面,但至少也有平均四贯多的收入。

    所以大伙算算看,光是这些人每个月就得发多少饷银出去,还不算人吃马嚼、武器装备损毁折旧、士兵伤残阵亡抚恤这一块,所以在高挂了四个月的免战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