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堂缘-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冲击砍杀,死伤过半。他们的可汗一点兵发现三十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万兵士,遂赶紧撤回了王庭,又遣使者求和。”

    “王爷可曾受伤?”青卓担心的问道,手指将帕子拧得紧紧的。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八章 我不杀伯仁() 
湛露仔细想了想,“那倒没有听说。王爷如今是一战成名了,厥族人对他闻风丧胆,浑唤作‘银袍金甲萧霸王’。”

    青卓以手抚胸,“王爷平安就好。什么萧霸王,王爷又不姓萧。”

    我听了湛露话中死伤过半的字眼,又记起父亲的告诫:过云楼所藏兵器考工记若公之于世,易多造杀孽。切记慎之慎之。

    心中不由迟疑起来,自己到底是否做对了?

    一时不觉,手中的信落在了地上。

    青卓探头看见,笑道:“姐姐快收起来,妹妹不小心看到了呢。”

    忽的又拿袖子掩住脸,嗔道:“这哪里是家书,分明是情书么!‘忆卿欲死’,好肉麻。姐姐,王爷可是想你想得要死呢!”

    我面上一热,赶紧俯身将信捡了起来。

    然而心中依旧对战场上死难之人愧疚不已。若是没有横刀之法,许多人不至于丢了性命。

    即使他们是异族,可佛有云:众生平等。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这已经违背了我顾氏一族将此类书籍秘藏不宣的初衷。

    我心中压抑难捱,也顾不得孔氏还在跟前,转头对湛露道:“我想去佛寺住一段时日。为这一战中的殒命之人诵经超度。为王爷积德祈福。”

    湛露听了有些迟疑:“已经是腊月里了。王爷过些时日也要回来了。”

    我牵动嘴角一笑:“府中诸事有良娣,有堇夫人。你便留在府中看顾多福轩吧,有事遣人去报我便是。若是王爷回来,也早些送信,我好回府迎接王爷。”

    湛露应下了,又问:“那婢子便去安排。知会宝华寺将斋舍早作打扫?”

    宝华寺!我想起上次与昌若在宝华寺的匆匆一见。

    下意识的不愿旧地触景生情,即刻出言道:“不,不去宝华寺。”

    见湛露和青卓都因我的断然有些讶异,遂道:“宝华寺是皇家寺庙。为亡灵超度,还是换一个地方较好。”

    青卓眼睛一亮:“青卓也要跟姐姐一起去。去大昭寺吧!那里的主持明心禅师佛法精深,常常对信众开讲解惑,很有修行的。且大昭寺建在太武峰下,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是个斋戒静心的好地方。”

    我本欲拒绝,然而看她神往之情溢于言表,便有些心软。转念一想,就如之前赤芙所说毕竟是女眷外出,如今府中有人作伴也好。

    遂问道:“山上清寒不比府里,你也愿意去么?”

    青卓点头笑道:“能与姐姐作伴,自然是愿意的。闷在府里有什么意思!”

    我便对湛露道:“你亲自跑一趟,跟堇夫人、纨素夫人那里都知会一声。若愿意一同前往,也好一并安排了。”

    虽然明知堇夫人主持中馈走不开,也未必愿意与我同行府外,然而若不提前言语,只怕她九曲回肠又生嫌隙。

    而纨素一向是个安静不好动的性子,这吃斋茹素、外出跋涉的事情,倒不好我亲自去邀她。若是那样,她即便起初不想去也会为了迁就我而去。反为不美。

    我立起身来,对孔青卓笑道:“我要去看看阮良娣,妹妹可也要一起呢?”

    孔氏撅了嘴巴道:“昭训姐姐又逗我呢!她那里我是有多远躲多远的。我这便回去吩咐丫头们准备出门的东西去。”

    我便由着她告辞而去,自带着如意去了庆颐馆。

    硕人正倚在榻上就着丫头手里的茶盏吃丸药。见我去了倒也高兴,忙叫桑柔上了热茶。

    我见她那丸药有龙眼大小,晴柔净了手揉搓成了黄豆大的小粒,又拿调的稀薄的麦芽糖裹了方送入口中,拿温水咽了下去。

    便笑道:“如此麻烦,不如喝汤药来的省事。”

    硕人挑眉笑道:“汤药那股子味道我可受不得。还是罢了。你这会子怎么跑来了?”

    “想与牵香堂西厢的孔氏青卓一起去大昭寺住上一段时日。特意过来问问你的意思。”

    硕人看我一眼,伸手拈了一粒糖莲子放进口中,细细咀嚼了方才道:“我说你素日里像是有心事的,果不其然呢。什么事情在府里理不清了,竟要借着佛门清净地才能安心?”

    “听说北边这一战伤亡很大,想去寺里做些功课超度一二。”

    硕人听了微微颔首:“多带些常用的东西去,外边不比府里样样齐全。”

    我垂下眼眸,端了茶盏。

    细细探究自己的心,硕人说的似乎也没错,我的确也有借着佛门清净地安静一段时日的意思。有些事情缠绕心间没个结果,不如暂且放下。

    接到家书的第三日,我与青卓带着几名丫鬟和王府侍卫去了大昭寺。

    萧王府的人已经提前过来打点好,我们到时寺里的知客僧已经在山门等候。

    赤芙扶了我下车,我抬头看去,大昭寺的屋宇随山势渐次升高,重重飞檐掩映在绵延起伏的苍茫竹海间,肃穆清雅,颇得灵趣。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心中一步一祈愿。

    愿无辜生灵往生极乐;愿大齐太平无灾祸,民众安乐温饱;

    愿我父母亲族安康,早日回复旧日光景;

    愿顾氏过云楼考工记横刀之法不妄生杀孽;

    愿昌若诸事顺心,所愿得偿;

    愿王爷,愿王爷

    愿我顾明琰

    我忽然无语为继。

    垂眸看去,长长的月华裙裙裾拖曳在台阶上垂落散开,上面散绣着层层叠叠的白色木芙蓉,花开无声,仿佛一地无人可诉的心事。

    到了客舍,知客僧便行礼告退。

    我见客舍干净整洁,中堂是一个小佛堂,微微颔首。

    与青卓分别在东、西厢住下了。

    翠浓便去归置带来的东西。

    赤芙与我梳洗过,稍作歇息。便去了钗环,换上素净的缁衣。

    蔻儿过来奉上热茶,见了我便道:“昭训这些日子本就消瘦,穿上这样宽大的衣服更显得弱不禁风了。偏生山上风大呢。”

    “蔻儿是个不通的,姐姐这明明是娇怯不胜衣,肌肤若冰雪,看去如姑射仙子、恍若乘风归去的样貌。难道没念过‘乘风仙子下瑶台,为取芬芳广袖开,香溢横流身沁透,东篱月色暗袭来’么。”孔青卓立在门口,俏生生的笑道。

    我淡淡一笑,“妹妹来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九章 怀琰公子(上)() 
青卓便过来凑在我身前笑道:“好姐姐,与我一同去后山走走如何?人家好久没有出来透透气,整天的闷在屋里。”

    我见她眉眼弯弯,实在不忍说她,便打趣道:“原来王府委屈了妹妹。”

    青卓就扭得像绞股糖似的不依,闹腾好一会儿方又道:“我刚刚来的时候见后山竹林青翠欲滴,姐姐不觉得奇怪吗,这会儿可是寒冬腊月的,竹叶不落不黄的吗?”

    我笑道:“你不知么,到春天新竹长出了,老竹才会发黄落叶呢。要不说岁寒三友松竹梅呢!”

    青卓听了便越发要去跟前看个究竟。

    我见她哪里是个肯安静下来诵经的样子,便推她道:“妹妹先去看看也好,改日再带我去。今日我想先到佛堂里做做功课。”

    青卓抿了抿嘴巴,“也好,我先去帮姐姐探探路。”

    遂带着自己的两个丫鬟笑嘻嘻的往后山去了。

    赤芙则伴着我去了院子中间的佛堂。

    我佛慈悲,俯瞰众生。

    我亲手摆上供品,顶礼三拜,合掌发愿,斋戒十日。

    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于十日后日初出时,奉持八戒。所谓: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着香花鬘,亦不歌舞倡伎,八不坐卧高广大床。

    一时拜毕,看赤芙道:“不知府里可与大昭寺将做超度道场的事情谈妥当了,还有放生一事,都定的是哪个日子?得了空,去问问吧。”

    赤芙应下了,见我已翻开地藏菩萨本愿经开始诵读,遂轻手轻脚的开了门出去了。

    到了晚间歇息的时候,赤芙一边帮我篦头发一边说道:“已经问过了,客堂的师父说之前和王府已经商议好,五日后在后山净瓶湖放生,十日后在大殿做地藏道场超度战时亡灵,按超度法事仪轨安排在下半晌。”

    她迟疑一下,又道:“不过,客堂的师父说,因后日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辰,明日在弥勒佛大殿里,明心住持会升座讲经说法,向众生解惑。最近几日也有好几户官宦人家要来寺里礼佛布施。未免不知而两下里冲撞了,特意来知会了我们。”

    我并不在意:“知道了。大昭寺盛名在外,这也是难免的。难道因为我在这里,便不许别人来结善缘了。何况萧王府昭训只怕还没那么大威势。”

    遂不再言语,安静歇下了。

    第二日用过早膳便依旧在佛堂诵念经文。午膳后也如此。

    梵音阵阵,木鱼声声中,心中愧疚倒慢慢平复了些。

    木门忽然吱呀一声被推开少许,我抬眼望去,只见孔青卓在门外探头探脑,不免好笑道:“作什么这么鬼鬼祟祟的,进来说话。”

    孔氏便把门全推开,笑眯眯的走了进来,身后是因为没能拦住她而一脸无奈的翠浓。

    我微笑示意翠浓“不妨事”,问孔氏道:“妹妹如何来了?我以为你又要去后山玩耍呢。”

    孔氏笑道:“去后山‘玩耍’么,人家又不是小猴儿。”

    我拿食指在脸上刮了两下,打趣道:“我当你不知道呢。总是没个安静的时候儿。”

    “姐姐的赤芙哪里去了?”

    “今日明心法师在大殿讲经,我打发赤芙带着蔻儿去听了。”

    “那姐姐还在这里念经,越发闷坏了。快带我去大殿瞧瞧去吧。”

    我拗不过她,见今日功课已毕,也想听听明心法师的讲经,便戴上面纱,随她去了弥勒佛大殿。

    然而临出门,青卓往我身上缁衣睃了一眼,“姐姐不换回平日的装扮么?”

    我淡然道:“我正持斋呢,正该如此穿着。”

    一路走来,居然游人若织。看来大昭寺和明心法师的信众颇多,有官宦家的小姐公子们随着自家大人在各个殿内膜拜的,也有贩夫走卒将担子搁在路旁、踮着脚朝大殿里头看的。

    行至弥勒佛大殿,更是人满为患。

    翠浓见来不及回去叫王府侍卫来开道,便和青卓的丫鬟芸儿一起奋力在人群中推开了一条缝,青卓心急火燎的拉着我挤了进去。

    大殿首座上高坐着一位须眉皆白的上人,说法微妙,正口吐莲花:“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霑洽,悉得发生。”

    我侧首想了一下,记起是景德传灯录卷五的内容。

    底下诸人皆听得入迷。

    又过了一会儿,明心上人的话越来越深奥,开始直接引用很多佛教经典的原文。

    立在我前面的一位黄衫姑娘,偷偷扯着袖子问身边的姐妹,“明心法师的话我听不太懂怎么办?谁能解释一下就好了。”

    她身边的紫衣女子环顾四周,微微提高声音道:“是呢,佛法原文晦涩,起承转合之间有人帮忙带引下思路就更好,也是造福众生啊。”

    可两位姑娘周边都无人应声。

    正在这时,殿门外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是,正如大师之言,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所以我等来此听大师讲授,示导见性。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随着声音由远及近,殿门口附近的人群自动的分开一条道,一名着石青色直裰长袍、身形挺拔的男子越众而出,如芝兰玉树一般长身玉立在殿门处。

    彼时日光从大殿西边的棱花槅扇门处斜射进来,洒在他身上,将他温润如玉的眉眼衬得如梦如幻、光华宛然。

    周围的官家千金也好,柴门荆钗也罢,一时看得痴了,俱都征在那里。而近旁的男子却都微微朝后缩了缩身子。

    渐渐的有人小声道:“这是谁?貌比潘安说的就是这样的男子吧!”

    “不知道,他如此精通佛法,只怕是哪家世家子。”

    “我知道我知道,前几日谢府大宴群臣,我跟着大堂哥宁国侯世子一起去了,他就是献上横刀之法促使北地大捷的谢二公子!”

    我亦是怔在当地。

    刻意避开宝华寺,没想到还是遇上了。

    我情不自禁的微微低下了头。

    昌若已经跨过大殿的门槛走近前来,躬身行礼。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章 怀琰公子(下)() 
目视明心上人,口中言道:“在下一时兴起,扰了大师,请大师原谅则个。”

    明心法师伸手抚着长须,笑道:“公子深谙佛理,正好与老衲以辩论明佛法,何来打扰之说。”

    昌若又施一礼,温言道:“我等凡夫虽有佛性,然愚痴于俗世,不明佛性常住便等同于无,‘有’与‘无’无异。若无人开导,则殊难自悟。还请大师继续讲经。使我等受益。”

    他与明心上人你一言我一语,已经开始打机锋。

    先前出声的紫衣女子在前面轻言细语的问道:“阿昭,你怎么不说话了?”

    那黄衫女子方回神笑道:“这位就是谢武侯府上的二公子么?不知他叫什么名儿?”

    紫衣女子见了便打趣道:“素日里你也是个眼高于顶的,如今作甚么这般模样?”

    那位叫阿昭的黄衫女子害起羞来,微微扭过身子,牵起腰间系着的豆绿宫绦在手指上绕着。

    转而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在紫衣女子耳边娇声道:“双成,你就笑话我好了,看改日见了卫王殿下,我怎么说呢!”

    “罢了,你就是生来克我樊双成的冤家,我怕了你了。这位就是谢舍人谢昌若公子,前几日刚行弱冠礼,他父亲请大宾为他赐字‘怀琰’,‘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素有美名,从小儿便是太子伴读。如今京里都称他为‘怀琰公子’!”

    二人离我极近,虽然极力压低了声音,可两人的话语还是一字不落都传在了我耳中。

    我心中悸动:怀琰!

    琰者,美玉也。

    所谓公子如玉,当如是。

    可是,怀琰

    正胡思乱想着,身旁青卓忽然哎哟一声向我倒了过来。

    我一时不妨,被她带着朝前跌了出去。

    撞上了前面那名叫樊双成的紫衣女子。

    樊双成身子一歪险些摔倒,身边名唤阿昭的那名女子反应极快,伸手将我推开,把樊双成牢牢扶住了。

    我收势不住,摔在了地上。

    身后青卓被我一阻缓了跌势,被芸儿拉住了。

    四周的人散开一些距离,开始小声议论,夹杂着刺耳的嘲笑声。

    “看这人,站都不会站了么。”

    “那是,怀琰公子姿容无双,这女子自然难以自持,只是如此作态也太难看了些。难道想借此引得公子注意么?”

    “真是好不知羞!”

    翠浓原本立在我身旁,被青卓一撞也趔趄几下,此时方站稳了,赶紧上前来将我扶了起来。

    周围的人依旧议论不休,有些官家千金模样的人含蓄些,也拿帕子掩口而笑。

    “瞧她一身缁衣,丑死了。难道是个女尼?可女尼为何来了大昭寺?”

    “休得胡言!没看一头青丝好好的吗?何况身形曼妙,眸子灵动!如此模样不会是出家人,多半是个带发修行的居士。”也有心地宽厚些的出言相劝。

    “那为什么要戴面纱,还不是长得不敢见人!”

    青卓听了,便过来护在我身前,向语出刻薄的那人道:“你才长得不敢见人呢!刚刚是我的缘故才让姐姐摔着的。”

    此时樊双成走过来,温言对青卓道:“这位妹妹不要气恼,所谓清者自清。你这样着急着去对骂,反落了下乘。”

    她身边是漠然看着我的叫阿昭的黄衫女子,“她刚刚害你差点也跌倒,你还帮她们说话。”

    我倚着翠浓,懒得接话,有些后悔今日来了这人多是非多的地方。

    便示意翠浓扶我快些离开。

    这边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大殿中央昌若和明心上人的辩法已经停了下来。俱都朝这边看了过来。

    昌若看见我,眸子里先是疑惑,继而漫过显而易见的喜悦,快步朝这边走了过来。

    “阿琰!”

    我身子微微一颤,下意识停了下来。然而我即刻醒悟过来,马上迈步朝大殿门口走去。

    周围的人相互探听着:

    “‘阿琰’,那是谁?”

    “怀琰公子好像认识刚刚那名缁衣女子。”

    昌若追上来,伸臂拦住了我。

    我无法,忍着膝盖上的隐隐作痛,抬头看他道:“这位公子,你认错人了。”

    昌若抿唇道:“认错谁也不会认错了你。”

    我心中震动,再无法说什么。

    风将他鬓角的一缕发丝撩起。而我只能这么凝望着他,那熟悉的清雅眉眼,那在心中描绘千遍的轮廓。

    鼻端萦绕的是他惯用的梨花香的气息。

    殿外开阔有风,吹得我们衣袂飘摇,我的心亦是飘摇的。

    然而此时此地,叫我如何相认。

    何况,即便相认,又能如何!

    泪珠儿已经在眼中打转

    幸好赤芙瞧见了我,连忙奔了过来,微微瞪了昌若一眼。

    又扬声笑道:“颜娘子叫婢子好找,这便回去吧。”说着与蔻儿一左一右的将我扶着出了大殿。

    赤芙处事越来越灵活了。

    ‘颜娘子’。

    如此一来,刚刚昌若不小心脱口而出的“阿琰”,稍稍能遮掩一二。

    翠浓在后面轻声对赤芙道:“昭训摔得不轻,只怕伤着了。”

    我苦笑:“果然,方才在大殿里不觉得,这会儿膝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