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视察的,是凉国的军工。依然由马钧带队,刘范先后视察六个郡的兵工厂。凉国的每一个郡都有一个兵工厂,刘范投入的资金也很多,故而军工也是世上第一。仅仅在甲胄上,凉国军工已经能制成十几种不同的铠甲,有轻便的皮甲;有近战防御弓箭的板甲;有防御劲弩的重甲;有防御一般刀剑枪槊的明光甲甚至工匠们正在研究从安息带回来的连环锁子甲,要把这种工序繁复、产量极少、只有安息的将军才能装备的铠甲,投入大批量的制造;
如弓,工匠们研制出了最佳射程分为二三十步的弓,以适应凉国铁骑的驰射本领(驰射就是骑射,骑射一般都在二三十步之内);最佳射程为百二十步的弓,主要装备凉国步军;甚至还有射程远达二三百步的弓,主要供给凉军的神射手和将领;另外,工匠们甚至还根据士兵的气力不同,制出射程为四十步、六十步、八十步的弓,不一而足,凉军可以依照军士的体质和军队的需要,向兵工厂要求订制弓;
如箭矢,大多数是所有弓弩都可通用的箭矢,还有一些作特殊用途的箭矢,如涂抹有毒药的毒箭,发号施令的令箭,示意大军发动总攻的响箭,火攻所用的火箭,锦衣卫用的袖箭等等。而且工匠们不知如何调制合金配比,箭头不会生锈。
兵工厂给出的答卷让刘范十分满意,重赏了许多人。之后刘范又前往几个牧监视察。刘范之前已经给卢植制定了指标,规定全国七十二牧监必须常年保有一百五十万匹战马。因为安息和月支的赔款中有数十万战马,以及之前的大战中刘范所获得的战马,实际上凉国官府保有的战马早已超越二百多万。卢植还不得不向有功将士发放了数十万马,才“勉勉强强”地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匹战马的指标。
这一百五十万匹马,毫无疑问是天下最为优良的马群。卢植听从了一个老羌人的建议,留下了十万匹品质最优的雄马作为种马,其余的雄马尽皆去势。大宛马有六万多匹,卢植一面保证大宛马的种群,一面也以少数大宛马与其他马种相配。凉国战马大多数在牧监管辖下,另有些凉军中服役,采取的是战马轮换。
一轮视察下来,刘范十分满意,凉国的强大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
第七百一十九章 师唐改制()
刘范视察的原因,是检验以凉国的国情是否符合他继续推出新政的条件。现在看来,凉国的国情不仅很适合,而且也急需再深化推行新政。况且见曹操的新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让刘范也生出了一些好胜心:他不仅要在谋略、战场上胜过曹操,更要在治国理政上压过他一头。
于是刘范回到姑臧没五天,就立即向凉国的百官公布了他的新政。刘范向来知道,凉国比大汉少了一个完善的中央官制。而且在视察荀攸的法曹时,见行政律和诉讼律没能修订,刘范更坚定了建立一个中央官制的想法。故而新政第一条为:建立三省六部制与九品十八级制。
即在刘范自身下,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制定决策、门下审批封驳、尚书奉命执行;中书省设中书令一、侍郎二、中书舍人六、起居舍人二、通事舍人十六、主书四、主事四、右谏议大夫四;门下省设侍中一、门下侍郎二、给事中四、起居郎二、录事二、主事四、左谏议大夫四;尚书省设尚书令一、左右仆射二、左右丞二、左右司郎中二。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都为宰相。本来三*官都是两人,刘范自知人才不够,所以只设一人。
又在尚书省下设立六部,即吏户礼兵法工。
吏部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官员之选授,三品以上者由刘范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三省之相提名呈报刘范,吏部听制授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资历、才能、功劳、德行的优劣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刘范只是在唐制的基础上,去掉了身材、言辞和书判三个无甚用处的标准。
户部,掌天下财政和民政,包括土地、人民、婚姻、钱谷、贡赋等,所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市部五司。其中户部郎中和员外郎,掌户口、土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郎中、员外郎掌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并供给凉公府中衣服;市部郎中、员外郎掌商贾、贸易、市场;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鉴于凉国商业兴盛,刘范多加了一个市部郎中。
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所属有礼部、祠部、典客三司。其中礼部郎中、员外郎,掌礼乐、学校、图书、册命、铺设,及百官丧葬赠赙之数,为本省尚书、侍郎之副;祠部郎中、员外郎掌天文、漏刻、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典客司掌通译、交往,接待外来使节,并向各方派遣使节。刘范的礼部司也不像唐制,能掌管符印、册命、表疏等;祠部司也不能掌祭祀和国忌。
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选授、考课、主持武举,以及军令、军籍和中央一级的军训,但并不直接带兵。所属有兵部、职方、驾部、库部、统练、军法、军器、牧监八司。其中兵部郎中一人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诸事;一人判簿籍及军戎调遣之名数。员外郎一人掌贡举、杂请,一人判南曹,岁选解状;职方郎中、员外郎,掌地图、城隍、镇戎,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驾部郎中、员外郎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库部郎中、员外郎,掌兵器、仪仗;统练郎中、员外郎掌全国兵马训练和演习。军法司掌全军法令,军人犯法由军法司裁定判刑;军器司掌所有兵工厂,及兵器打造、管理、分发和买卖;牧监掌全国七十二牧监,供给战马和战争所用牲畜。
刘范为分兵权,以统练司夺取将领的练兵权。但带兵将领也可以副职,参与统练司主持的训练;演习则由带兵将领为主,统练司为副。军法司也是为了夺带兵将领的军法权,军法司派遣军法官执行军法。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并平议国家之禁令。其属有法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其中法部郎中、员外郎掌立法,不受三省管辖,只由御史台监督;都官郎中、员外郎掌司法,负责审理全国大小案件,只受御史台监督;比部郎中、员外郎负责通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勋赐缺乏物资,以及军用物资、器械等事;司门郎中、员外郎,管理门禁关卡出入登记,以及各地上缴失物的处理。
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农、林、牧(军马除外)、渔业之政,以及诸司官署办公所需纸笔墨之事。所属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将作五司。其中工部郎中、员外郎,掌城池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助手;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虞部郎中、员外郎,掌苑囿、山泽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给和畋猎之事;水部郎中、员外郎,管理河流过渡、船舻、沟渠桥梁、堤堰、沟洫的修缮沟通,以及渔捕、漕运诸事;将作司掌全国官私手工业。
在三省六部之外,又设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御史中丞二;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有权监察弹劾三省六部和州郡县的所有官僚,刺史改为监察御史;在每省、每部、每州,各设一名监察御史。
在地方官制上,设立州郡县乡村五级。于州郡县三级,依照六部,各自设立曹司。州牧下设六司;太守下设六曹;县令下设六房。如后世实行双重领导制,六司、六曹和六房听从州牧、太守和县令的命令,也对三省六部负责。
整体上,凉国官制主要学习唐代官制。只是刘范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了一些改动。另外,刘范并没有如唐制,设立殿中省、内侍省、秘书省、九寺、五监。刘范认为,殿中省、内侍省和秘书省其实都是虚职;而设立九寺和五监容易侵夺六部的职权,造成职权不明。
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
关于三省六部的人选,刘范也早有决断:贾诩为中书令、郭嘉为中书侍郎、田丰为侍中、卢植为尚书令;管宁为吏部尚书、赵匙为吏部侍郎;黄琬为户部尚书、董扶为户部侍郎;蔡邕为礼部尚书、司马直为礼部侍郎;邴原为工部尚书、马钧为工部侍郎;刘虞为法部尚书、荀攸为法部侍郎;马腾为兵部尚书、阎忠为兵部侍郎;陈翔为御史大夫;张检为天州牧、孔昱为凉州牧、刘陶为昆州牧、庞羲为康州牧、姜迥为夏州牧。
第二条:改革军制。改屯田军制为募兵制;扩充凉军从二十五万到四十万人的规模,骑兵三十万,步兵十万;并重新设立各级作战单位,具体为:大军之兵种主要分为步、骑两部;骑兵者,五人为一伍,伍长统制;两伍即十人为一什,什长统制;五什即五十人为一队,队长统制;两队即百人为一屯,屯长统制;十屯即千人为一曲,军侯统制;三曲即三千人为一部,校尉统制;三部即九千人为一营,中郎将与二中郎统制,(多出三千人则置一独部);三营即三万人为一卫,将军统制,另有一军法官、二裨将、三参军协理。
(独部中又分为三曲,一曲两百人,负责保护将军、裨将和参军;一曲三百人,为军纪官的执法队;最后一曲两千五百人为作战部队。)
如此,骑兵就分为十个卫,刘范名之为飞骑卫、云骑卫、骁骑卫、锐骑卫、锋骑卫、剽骑卫、威骑卫、翊骑卫、羽骑卫等九卫,每卫三万骑;另有天策卫,一同九卫,编制为三万骑,为刘范的亲卫。
步兵者,在曲一级和曲以下的建制,都与骑兵建制相同。两曲即两千人为一部,校尉统制;两部即四千人为一营,中郎将与二中郎统制;五营即两万人为一卫,一将军、一军纪官、二裨将、三参军统制。步兵十万人分为五卫:宣武卫、扬武卫、天武卫、靖武卫、胜武卫。
关于军队人事,刘范也有任命:张郃为飞骑卫将军、张辽为云骑卫将军、庞德为骁骑卫将军、徐荣为锐骑卫将军、赵云为锋骑卫将军、马超为剽骑卫将军、阎行为威骑卫将军、贾诩为翊骑卫将军、郭嘉为羽骑卫将军、典韦为天策卫将军、魏延为宣威卫将军、文聘为扬武卫将军、黄忠为天武卫将军、田丰为靖武卫将军、荀攸为胜武卫将军。
为了不使职权不明,也是为了避免尴尬,刘范在与刘焉开诚布公后,刘焉不再出任任何职位。因为刘焉的身份太特殊,这样容易造成政令不明,指挥混乱。而且很有可能造成父子争权反目,无端生出多般嫌隙。刘焉也是明白人,知道大局为重。在与刘范促膝长谈后,也果断地舍弃了权位。
刘范之所以把四个谋士也任命为将军,其实是因为还有四个将军职位的空缺,而他却没有合适的将军人选给补上去。其实马岱也有将才,但考虑到扶风马氏的势力,刘范还是作罢了。马腾为兵部尚书,马超又是剽骑卫将军,马云禄又是他的妾室。这本来就是极大的权势,何况是以外戚之姿掌握兵权。如果再让马岱执掌一卫,那么扶风马氏的权势就可谓滔天了。故而刘范故意以马岱为张辽之下的中郎将,连裨将都不是;至于马铁和马休,刘范更是暗中压着,现在还只不过是两个队长而已,而且还分在不同的卫。
至于募兵扩军,也是因为刘范考虑到凉国的体量。凉国拥有人口千万,这在大汉、安息、罗马和月支面前显得不足为奇,但也远超鲜卑、奄蔡等部族。凉国有五个州,方圆七八千里,疆域已经等同于两个安息、一个半月支,比大汉多出数百里之地,比罗马也仅仅少了方圆千里之地。
当然,凉国的疆域,百分之三十都是沙漠戈壁;草原占比百分之三十五,幸而大多水草丰美,尤其是巴音布鲁克草原和伊犁草原;占比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绿洲和林地维系着生态,不能轻易开垦;而余下占比百分之二十的耕地,除开北地郡(宁夏平原)以外,都脆弱贫瘠,全靠沤肥法、休耕法、轮作法和断流河以及坎儿井苦苦支撑着。
无论是千万之口,还是万里之疆,区区二十五万带甲之兵是不足守御的。况且在凉国如此辽阔的土地上,日行五十里的步兵是不足左支右绌的。假使安息大举进攻康州,而驻扎在八千里外的姑臧的步兵是来不及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所以,刘范才决定扩充十五万骑兵。
而在扩充凉军到四十万员时,同时确定凉军的兵种。兵种也是分成大兵种和小兵种的,譬如后世的人解军,在大兵种上主要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天军、核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大兵种的构成就基本了一支军队的作战方向,也必须与国情相适应。而小兵种,就譬如后世陆军的师中一般分为炮兵、步兵、工兵等。
在大兵种上,刘范将凉军分为骑兵和步兵。碍于凉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刘范也没法设立水军。在骑兵下,若处野战,则以作战任务为划分依据,设亲兵、斥候、重骑兵、轻骑兵、传令兵等五类,数量构成和所持武器及战法等留待日后设立了兵部后商议;若处攻城战,则全建制参与;
在步兵下,若处野战而需要布阵,就以所持兵器为主要划分依据,分为牌刀手、刀斧手、标枪手、长枪手、弓手、弩手等;若攻城拔寨,则全建制参与。
这是刘范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刘范每次率铁骑出征,一旦敌军困守城池,不习攻坚战的铁骑就完全束手无策,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引诱敌军出城野战。因为刘范起兵建军时,一开始就没打算以骑兵去攻城,认为骑兵攻城空费死伤。但后来见洛阳之变中,他是如何的窘迫:潼关是因守将投降而下,签订合约也是因为刘范向朝廷示以大势所趋;又见陈仓会战时,铁骑在陈仓城下的尴尬,刘范就决心日后命铁骑训练攻城战。
至于骑兵不耐攻城战的问题,刘范一想,当初皇太极率八旗兵围攻朝鲜的山城时,照样以八旗铁骑掀起攻城战。所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刘范认为只要训练得当就可迎刃而解。
第七百二十一章 税改金改()
第三条:改革税制,凉国的税不再遵从汉制,而是为农牧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建税、车购税、印花税、契税、关税。
汉制,税主要分为田租、人头税和其他一些杂税,如盐税、铁税等。这一税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凉国的国情。且不说人头税容易造成隐瞒户口,凉国主要的税的构成中,商业和手工业的税已经占比百分之三十六,将来纳税主体会是商业和手工业。
所以刘范就照搬了后世种花家的税制。因为凉国的大部分人口仍从事农牧业,故而刘范保留了农业税,命之为农牧税;有些税在不适应凉国国情,刘范也就废除了,如船舶吨税;车购税所指的车,自然是马车。
至于如何推广这一新税制,以及确定下各种税的税率和税的主要纳税人,则留待三省六部建立之后,由六部商量。
第四条:废除五铢钱,改铸新币,以金银取代铜钱的流通;废除铢两制,改为通宝制。
这一条,其实也是凉国急需的。因为到了东汉末年,政治黑暗,造成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五铢钱不是大幅贬值:之前十钱能买的,如今要用百钱甚至千钱才能买到;就是被人们破坏,以刮蹭锉磨五铢钱的方式来偷盗铜,于是就有了剪轮五铢;
东汉为了剥削人民和维持经济,就加大了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太多就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这样更加速了五铢钱的贬值;
灵帝刘宏为挽救这一危机,又铸造了“四出文”钱,又名“四出五铢”。平心而论,四出五铢的质量其实远超前代铸造的五铢,而且还有防锉磨偷铜的设计,但戚宦之争、频繁征调(主要是与羌人的战争)和桓灵二帝的昏庸无道已经让人民水深火热,人民恨不得推翻东汉的统治,怎么还会相信东汉发行的五铢钱呢?故而四出五铢也失去了信用。
所以,五铢钱的价值很低,要购买商品则需要携带很多很重的五铢钱,不利于经济发展。再者,五铢钱的体系是铢两体系,即二十四铢为一两。五枚五铢钱,就是一两多出一铢。这样换算,自然十分地不方便。而通宝制的钱,最基础的是一文。一文钱重量为2。4铢,也就是十文钱正好是一两。
刘范决定,以通宝制取代铢两制;在凉国全面废除五铢钱,另外重新铸造凉国自己的钱币,规定一千文为一贯;再根据金银两种贵金属如今的价格,规定多少重量的金银等同于多少贯。
至于金银,刘范不想再铸造成汉代的麟趾金、金饼之类的。那样,金银也会变得不便携带,而且很容易会被熔掉、切掉,导致金银价值暴涨;还会导致金银会被拿去打造成金银器,这样一来,发挥通货作用、在市场上流通的金银就变少了。失去了货币这个润滑剂,市场的运转就会陷入迟滞,也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刘范在西方找到了。自从岭西之战后刘范就发现,缴获和赔款中的金银大都是金银币。月支的是迦腻色迦一世金币,就是金币上印有迦腻色迦一世的侧面头像;安息的是德拉克马银币。此外,还有众多的罗马金币。刘范想从安息引进制币工艺,将金银捶打印模成金银币。这一点,也得等到三省六部成立之后了。
第五条:建立大凉钱庄,负责废除五铢钱、储蓄、贷款、发行钱币、钱币兑换、辅助征税等事宜。
这一条,就是为辅助第四条而设的。在刘范的设想中,旧的五铢钱就由大凉钱庄回收并熔铸成凉国的新货币,配合金融改革的实施;并且在五铢钱废除、新币铸造后,开始向凉国人民提供储蓄和贷款等服务,储蓄给予一定的利息,贷款也定有利率,一切都是刘范照抄后世银行的制度来的;
另外因金银、文钱太过沉重,在辽阔的凉国土地上运输十分不便,所以大凉钱庄开设异地兑换的服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