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和孙权躬身拜曰:“谢令君指教。”
荀彧之色稍降,孙坚也暗暗松了口气。
长亭中,荀彧望着平旷的平原上,那一条通向地平线的官道上高高飞扬的烟尘,望得出神。那是孙坚的车驾,曹操本还想多留他一时,孙坚却推脱天色已晚,害怕进不了下一个城池中歇脚,就带着朝廷划拨的两千名江东士卒匆匆开拔了。曹操饮尽最后一壶酒,见荀彧长身远眺,顾笑道:“文若尚在为孙文台二子之事忧心忡忡?”
荀彧说道:“正是。吾观孙文台二子俱有篡逆之志,更有英雄之姿,若俟其成长,说不得便成为第二个刘子楷。”
曹操一边用袖口擦了擦油腻的嘴,一边咯咯地笑。荀彧不解,说道:“明公何故作笑?”
曹操笑道:“吾但笑文若杞人忧天,更笑文若竟如此忧虑两个小儿。”
荀彧焦急地说道:“明公不可轻视啊!想当年刘子楷亦是束发之年,朝廷皆轻之,轻与其凉州牧之职,纵虎归山。而孙文台之子更是直言志在反叛,岂不得防备?况且其子尚且如此,更不知孙文台是否怀有二心。孙文台乃江东猛虎,若怀二心,则长沙休矣,荆襄休矣。”
曹操笑道:“文若放心,孙文台曾多次进剿羌胡,又在十军之战中与刘子楷势不两立,定是忠臣。退一万步说,就算孙文台父子欲反,他父子也不敢在如今朝廷兴盛时犯上作乱。若其必乱,不过徒增吾之军功耳。”说着,曹操的笑容消逝了,转是一脸阴鸷。
荀彧这才知道,原来曹操其实也有些忌惮孙坚。但荀彧又有些疑惑,为何曹操忌惮孙坚之勇武,又怎么会放他走?曹操像是知道荀彧的心思,还没等荀彧问出口,他就自己解释道:“交州不服王化,荆南四郡有陷入大乱之象。此时乃用人之际,可先用孙坚治平其乱。若孙坚果有反心,则可待孙坚平乱立功,可借因功升迁之故,命其入京为官。彼时他定无多少根基在荆南,若朝廷有召,他岂敢不从?岂不妙哉?”
荀彧方才笑,说道:“还是明公老谋深算,既可借江东猛虎之力克定乱贼,又可牢牢困之,不失朝廷威权。真乃一箭双雕。”
曹操淡然一笑,说道:“哼,江东猛虎,不过一兽耳。以虎牢而得困之,插翅难飞。”
两人相顾而笑。正在这时,一骑从洛阳城方向奔来,“嗒嗒嗒”的马蹄声打在官道上,清脆响亮,也卷起一股黄土。那一骑来到长亭外便立即下马,道:“曹尚书、荀尚书,大将军命你等到府议事。”
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议对敌()
曹操道:“可知是何要事?”
那一骑曰:“小的不知,好像是西凉之事。”
一听这话,曹操立即警惕起来,与荀彧对视了一眼,都猜想到这事是何等事了。两人二话不说,急忙翻身上马,急急往洛阳城里奔去。
二人进入大将军府正堂,只见堂中已经列坐百十来人,大多是何进府中的幕僚和亲信如陈琳、郑泰、袁绍和袁术等人,还有朝廷重臣们如司隶校尉王允、太尉杨彪、卫将军朱俊等人,可谓人才济济。曹操和荀彧行了一礼,便找自己的席位安然坐下。
何进见曹操和荀彧到了,人已到齐,道:“凉公刘子楷早在一月半前,就以弱旅大破安息、月支,长驱直入,抄掠破袭。安息和月支已向凉国请降,支付赔款。刘子楷也于三日前大胜而归。此乃情报详细,诸公请看。”说着,郑泰命人将情报分发给公卿大臣们。
大臣们听闻何进之言,早已惊骇万分;又接过情报来看,当得知刘范是如何率领西凉军以少胜多、击破安息和月支兵马,又得知西凉军死伤极少反而获利不菲时,又是惊呼连连。
曹操也拿过情报看个大略,看完暗忖这刘范比他想象中还要厉害:竟然能以区区屯田军,吓退月支的三十万精骑,随后又长驱直入,追击数千里而不停,消灭和收降月支和安息将近六十万骑,在两国境内往来纵横,迫使两个不输大汉的强国请降求和,而且还不曾输了一战。虽然曹操不知道安息和月支此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曹操知道刘范此战获得的收益必然不会太少。不说赔款和抄掠所得必定是天价,能割来方圆两三千里的土地就已经获利不小了。想到这,曹操暗中叹了口气。
其他的公卿大臣也是各自叹息惶恐。何进见众僚基本都看完了,说道:“诸位已经看到了,刘范的凉国经此一役,实力大增已经毫无疑问。诸位都是汉廷重臣,各掌朝廷机要,分属大权。如今贼势强盛,诸公有何计应对?”
此话一出,重臣们俱自低头思策。少时,袁术站了起来。袁术身长七尺,蹋面隆鼻,须发稍疏,眉长眼短,另有地包天的下巴颏,是个不折不扣的丑男,曹操都比他好看多了。然而却无人敢小看了袁术,因为他是袁氏嫡子。
袁术作礼,道:“刘范虽然取胜,然而西域二州千里沙漠,岭西二州也是一片旷野。刘范必然要花费不少时间治理四州,必无力来与朝廷对敌。”
众人一听,觉得倒也在理。袁术搓了搓自己地包天下长长的胡须,侃侃而谈道:“反观我汉室,堪堪施行新政,实力未曾恢复,那些个百姓都各自贫弱。依我袁公路之见,不如遣使以虚和之,以防刀兵。”
何进见袁术说的好像是那么一回事,便点点头。百官们中也有一些人赞同。但那些慧眼如炬的人,如曹操、荀彧、王允、杨彪等人却都知道,这袁术分明是让西凉铁骑吓破了胆,只是虚推以养精蓄锐之说而已。
朱俊也是一员老将了,同皇甫嵩、段颍、董卓、孙坚、公孙瓒等人一样,他也是因在凉州打击羌人起义而军功赫赫。朱俊一听袁术之语,怒道:“范乃国贼,篡位之想,日日不绝。若真从了你袁公路之见,岂不是纵容国贼?若使凉国治理西域、岭西之地,则朝廷必危,社稷不保!”
袁术回道:“哼!老将军只知诛灭国贼,却不知我王师吗?王师孱弱,而西凉军乃百战精卒。刘范不率军东进,朝廷就幸甚至哉了。若不和西凉交好,难道要以卵击石吗?”
“王师孱弱?老夫怕是你袁公路畏惧凉人罢!”朱俊质问道。
袁术被当众戳破,有些惶急,无言以对。
“凉国止有凉州一州完备,其余四州根基未稳。而朝廷治下十二州,何州不如天州!方今汉室如病虎,凉国如幼狼。等刘范开发了四州,必成苍狼之势。此时不趁凉国虚弱,再兴兵剿贼,更待何时?”
何进和众人都有些惊讶,何进问道:“老将军之意是?”
朱俊傲然挺立,说道:“何公,老夫虽老迈,愿提领王师二十万众,西征刘范。新政之后,朝廷焕然一新,实力大增。而反观刘范虽得赔款割地,其实凉国仍然如十军之战前一样的外强中干。老夫必定能克复凉国五州,将刘范之首级悬于国门。”
朱俊满以为群臣听了他的话,应该同仇敌忾,个个踊跃发言,支持他出兵讨贼的主张的。没想到大将军府立时乱成一锅粥了,群臣虽然真的踊跃发言,却都是给朱俊泼凉水。这个说朱俊狂言不可取,那个说他不是刘范的对手,另一个说国贼实力不容小觑,还有人说还是袁术的交好之议才是老臣谋国。这让朱俊十分气馁。连一向支持他的王允也道:“十军之战时尚且不能胜,如今何能?”
朱俊知道,群臣仍然被十军之战的阴霾所笼罩着。洛阳之围只不过是数月之前的事,西凉铁骑的骁勇剽悍,依旧如梦魇般盘旋在群臣脑海中。似乎全天下的人一想到西凉铁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勇不可挡,进而生出畏惧之心。故而朱俊不再出言。
何进说道:“本初,汝以为如何?”
袁绍自忖,何进必定也不同意朱俊兴兵之议,不然也不会多问他一句,心下就有了决断。袁绍道:“回明公,绍也觉得此时讨贼不妥。”
“为何?”
“范方大破安息、月支,所获丰盛,国力大涨,战必不利,此其一也;其军经此一役,平添数十万精兵,锐气正盛,风头正劲,此其二也;凉国稍安,正图休息,此时征讨,刘范必全力以赴,我难乘便,此其三也;新政施行不过月余,更需长久,汉室正要复兴,不容中断,此其四也;王师多曾为俘虏,兵甲不利,行伍不整,号令不听,训练不久,此其五也;凉国百姓多年从刘范战,必欲休养,而朝廷于此时兴兵,必失西州人望,有损汉室之民心,此其六也;朝廷治下,凡青、徐、冀、兖、并、司、豫、扬、荆九州,饥馑未曾平复,农桑未曾恢复,若再大行征讨,百姓必怨恨朝廷,此其七也;刘范新得二州,有功于华夏,而朝廷无故兴兵,是师出无名,徒使天下耻笑,此其八也。故而绍不同意老将军之议。”
第七百一十七章 贸易之战()
听了袁绍的话,何进以及诸公卿俱自点头。何进道:“袁本初不愧四世三公之后,有真知灼见。我意,因有这八条不利,此时朝廷不便与西凉动兵。讨贼之议,待后再议。”
“将军所言甚是。”公卿大臣们都附和道。
在袁术与朱俊争辩时,曹操早就对如何遏制刘范有了计较,当下就想出来献计献策。曹操和荀彧对视一眼,荀彧摇了摇头,示意曹操现在不能出来。曹操见荀彧阻止他,先是疑惑一阵,后很快就领悟到了荀彧的意思:大将军素来不喜他的出身,若是此时就出来献策,大将军肯定不会采纳。只有等到其他人的计策都落空了,大将军除了求教他之外别无他法时再献出计策,大将军才会硬着头皮接受。于是曹操便不再出言,想着再过些时日再说。
这时,王允道:“虽不能出兵,也可以阴谋阳谋,设法遏制刘范,让他处处掣肘,不能施展。”
杨彪深切知道西凉军的骁锐,也知道刘范的心计,道:“若激怒刘范,他又兴兵作乱,仗兵逞威,如何是好?”
王允气定神闲地说道:“刘范还需料理天、昆、夏、康四州,应无力兴兵。且皇甫嵩还有十万关中军,刘范必不敢轻易东进。”
这就很得何进之心了,因为何进恨刘范的程度,不低于并州牧董卓。虽然他不敢也无力征讨刘范,但只要有能在背后使用阴谋诡计扰乱刘范的机会,他绝不会放过。当下何进就采纳了,命百官思考对策。
郑泰建议他用离间计,具体操作是封其父刘焉为康公,以刘范新打下来的康州为国;封其弟刘诞为夏公,以夏州为国。刘焉和刘诞十有八九会受到封邦建国的诱惑,而与刘范渐渐生出嫌隙。一分为三,从而达到分化江夏刘氏的目的,让江夏刘氏互相倾轧。
但袁绍早就用过这招,他知道这一招并不好使。袁绍言刘焉与刘诞都为刘范所用,彼此之间父子兄弟之情深厚,不是用封国就能离间的。江夏刘氏定会明里应下封赏,但暗中却不会分离。这样,江夏刘氏白白获得“一家三公”的美誉,而朝廷也白白丧失颜面。
郑泰退下,杨彪又建议遣使交通月支和安息两国,约为同盟,等到合适时机夹击凉国。
王允表示这个计策未来可行,但现在却不可行。因为大汉要推行新政,休养生息;安息和月支两国刚刚战败,还在舔舐伤口。三个国家虽强,但都无力在两三年内再掀起一场大战。
接着百官接连献出十几策,不是空谈大话,就是无力实施。让何进颇为失望,暗想难道天下就没有人能够制衡刘范一个小儿吗?
这时,袁绍站了出来,让何进生出了期盼。袁绍道:“明公,吾有一计。”
“本初有何良策?”何进兴奋地搓了搓手。
袁绍侃侃而谈道:“观凉国之所以富庶丰饶,全赖刘范之重商策以及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丝绸最为大宗,也是最为奢侈。听说一匹丝绸,卖到大秦帝国那里去,利润就是百千倍。而生丝全由山东十二州出产,凉国不产生丝。凉国商人只能在朝廷治下购买生丝,运回凉国的缫丝工场,制成丝绸,然后又销外外地。诸公请深思:若朝廷禁止生丝贸易,凉国又将如何?”
群臣面面相觑,郑泰道:“若果真禁绝生丝贸易,凉国不能加工和贸易,其赋税必定大减,紧接着就会使国力下降。”
群臣恍然大悟,袁绍道:“没错。生丝禁断,可削尽其贸易之利,使之国竭民穷;若再断麻葛呢?”
王允深吸一口凉气,惊讶道:“本初欲使凉国人民无衣可衣乎?”
袁绍狞笑道:“正是此意。麻葛乃制衣原料,主要产于朝廷治下十二州。而凉国呢?气候干燥少雨,土地贫瘠多沙,所产麻葛无多。若断绝麻葛之贸易,凉国人无衣服可穿,久而生怨,民心必不在刘范那里。”
何进摸着下巴思忖道:“待刘范和凉国商人急得如热锅蚂蚁时,朝廷可以出高价来要挟,凉国人也只好答应,凉国之财富就会被转移到朝廷这里来。”
袁绍笑道:“正合如此。另外,凉国也严重依赖朝廷治下的粮食、茶叶和铁矿石,倘若也一并禁绝,不许贸易,凉国必定衰竭。至于其他物品,不是关乎战略者,可以对之课以重税。刘范前与朝廷有旧约,不许禁绝贸易以及维持基本关税在十五税一上。今当撕毁此约,同凉国打一场在贸易市榷上的大战,为贸易战,一雪前耻。”
公卿大臣们听了袁绍之言,都觉得袁绍的“贸易战”十分高明——事实上也确实是十分高明,都劝何进采纳此计。曹操和荀彧也知道这贸易战的厉害,一旦贸易战开启,凉国大多赖以富庶的战略大宗商品都会被禁断,紧接着失去了这些原材料,凉国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就会陷入大衰竭,凉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就会被拦腰斩断。凉国变弱的同时,朝廷却能从凉国手里夺来大笔钱款,这可谓是绝户计,是阳谋。
何进为之一振,大手一推桌案,站起身来,说道:“好!就依袁本初贸易战之计,即日起朝廷全境禁绝与凉国铁矿石、粮食、生丝、麻葛的贸易,另外对其他商品一律加征重税,课二税一!”
“明公英明!”公卿大臣也都站起来喊道。
陈琳说道:“何公,益州也盛产生丝,应该强令益州刺史贾龙遵从朝廷禁令,不准益州商旅把生丝卖给凉国人!”
“此言有理。王校尉,若贾龙不从,便先找个理由杀其子。看贾龙从是不从!”何进冷笑道。上次曹*迫贾龙送两个儿子入太学读书,其实就是人质。
“诺!”王允应下。
接着便散会了,百官三三两两地走出大将军府。百官都觉得袁绍的贸易战一定会取胜,又开始弹冠相庆,一路上有说有笑,仿佛凉国的崩溃就在眼前了。甚至曹操和荀彧也觉得这次袁绍的计谋十分高超,等着看刘范如何应对。
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处视察()
而此时的刘范还对袁绍之谋浑然不知,回到姑臧后,他先是去视察了一番。视察的地方第一个就是荀攸的办公场所,刘焉知道刘范要重用荀攸,也不敢怠慢,就新立了一个衙门叫“法曹”,分拨了一些士子来辅佐荀攸。荀攸的主要任务就是修订凉国的法律,以求适应凉国不同于大汉的国情。
当刘范浏览了一番荀攸制定的法律后,还是挺满意的。荀攸针对凉国国情,将新法分为了刑律、民律、商律、工律、军律、行政律、诉讼律、经济律等八律。其中,刑律中废除了除鞭笞以外的其他肉刑,刑罚主要分为鞭笞、拘役、劳役、流放和死刑。民律大多借鉴秦律和九章律,但废除了奴隶制,不准公私蓄养奴婢,在国家层面也不再将人罚为奴婢,民律并保护私人财产,国家废除征调制,禁止所有形式的征调;商律为了适应凉国发达的商业,补充了大量的法律条例,是新法中最为庞杂的法律;工律也是为了适应凉国发达的雇佣手工业,以协调雇工与雇主的关系、保护工匠的利益的条例为主;行政律和诉讼律尚未修完,因为凉国的国家制度还是混乱的,行政机构也十分不健全;经济律也较为庞杂,主要是对凉国的各种产业进行管制,并规定有相应的法律,如农业就规定人民只有耕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不准私自买卖;畜牧业也规定有草场由国家所有,牧民只有使用权。
见新法已经初成,刘范第二个去视察的是凉国赖以兴盛的商业和手工业。在商业方面,由于城池中商业太过发达,以至于凉国大多数城池的东西两坊已经远远不够商铺的需要;因贸易的发达,凉国的驿站和官道也不堪使用。
至于手工业,因为刘范采取了明治维新的“殖产兴业”政策,凉国已经发展出以缫丝业、印染业、织布业、制纸业、制衣业、制茶业、制瓷业、制车业、制砖业、伐木业、钢铁加工业、羊毛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体系。分管手工业的马钧,结结巴巴地、又骄傲地同刘范汇报说:基本上世上的物品,凉国的工场都能生产出来,而且品质和产量皆是世上第一!
凉国制茶,除了干制外,主要是将茶叶加工成茶砖和茶饼,茶可以祛除肉食的油腻腥膻,主要销往漠南、漠北、岭西等以牛羊肉为食的地方,在朝廷治下也销量很好;还有工匠成功仿烧越窑青瓷,凉国的青瓷的品质和产量甚至比越窑还高,在大漠、中原和丝绸之路上的销量都十分好,凉国人也趋之若鹜;而之所以凉国的制车业发达,也是刘范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凉国贸易发达,总得需要大量的马车运输原材料进入凉国,再把经加工后的手工业制品运输到丝绸之路上销售。而且凉国的牧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牧民们需要车辆供转场所用。
刘范视察了几个郡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后,他可以自豪地说,凉国已经成为了当世的“世界工厂”了!不过,刘范的凉国只是“世界工场”。“工场”和“工厂”是不同的,没有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就只能是工场。刘范这才发现,原来他一不小心竟然复制了后世种花家的成功:那就是以制造业立国、富国、强国,现在凉国也能像后世的种花家一样,对各个国家和部族基本都是出超。
第三个视察的,是凉国的军工。依然由马钧带队,刘范先后视察六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