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颜国相-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青也不管她,招呼众人到新宅的膳厅就坐。众人按照主客长序坐下,吴青让果儿和巧儿也都入座,二人都推辞不就。堂姐那边却不客气,直愣愣地在吴青身旁坐下,吴青皱了皱眉,到底没有说话。

    客人们多少都有些尴尬,吴青热情地让大家动筷,笑道:“大家尝尝我的手艺,我好些日子没下厨,有些手生了,要是不好吃,大家都提提建议。”

    忠亲王先夹了个虾仁,品尝了一下,说道:“这个菜式倒是新奇,样子也好看,虾仁白嫩,茶叶翠绿,入口甘爽弹润。”忠亲王既已动筷,其他众人也就放开了手品尝这一桌美食了。

    对于吃惯了签羹烤肉、胡饼索面的古人来说,这桌子摆盘雅致、香气浓郁、味道丰富可口的现代经典菜式着实让人胃口大开。

    安顺郡王笑着说道:“这些普通的食材却能做出这么美味的佳肴,不得不说,你又再次让我刮目相看了。”

    吴青笑道:“那是当然,我可是上得了朝堂,下得了厨房的世间奇女子。”

    诚意郡王扑哧笑道:“你倒是不客气,不过你这性格我喜欢。”

    一旁的堂姐忙捏着嗓子,娇滴滴地说道:“二殿下,奴家亦善烹调,下次若有机会,一定给殿下整治一桌好菜。”

    诚意郡王瞬间笑容僵住,勉强笑道:“大娘子客气了。”

    四殿下在一旁憋笑憋到内伤,咳了一声,笑道:“青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的生辰已过了,怎么从来都未听见你有行及笄礼的打算?”

    吴青笑道:“我可不打算行及笄礼。行及笄礼就意味着要议婚了,可是我现在不想嫁人,你看我现在多自在,多快活啊。”

    堂姐在一旁忙插嘴道:“就是,我娘说了,不急着给她找婆家,家里都指着她呢!再说,奴家比她还大一岁,要嫁人也得奴家先嫁啊!四殿下,奴家芳龄十六,还尚未许配人家呢!”说完还扭捏着朝四殿下眨了眨眼睛。

    四殿下吓的不轻,忙假装低头吃菜。堂姐这样一闹,谁都不敢说话了,吴青叹了一口气,说道:“堂姐,既然你这么想嫁人,不妨给我说说你想找个什么样子的?”

    堂姐撇了她一眼,对着几位皇子娇羞地说道:“当然是像几位殿下一样,位高权重,长相英俊的。”

    吴青无奈地说道:“大姐倒是敢说,你是有才有貌还是家世显赫。不如将要求放低一些,找个老实本分能过日子的就行了。”

    堂姐瞪圆了眼睛,气呼呼地说道:“你倒是说的好听,你不就是想让我找一个没出息的,好将我一辈子踩在脚底下吗?我偏不如你的意,就要找一个有才有貌有家世的如意郎君。”说完了到底觉着没脸,一跺脚夺门而去。

    堂姐一走,众人都暗自吐了一口气,四殿下摇头叹息道:“真是一样水养百样人,你堂姐也太……”

    吴青苦笑道:“我也拿她没办法,再怎么说她也是我堂姐。她这个脾气我也不好给她说人家,正经人家谁不想娶个乖顺些的媳妇。”

    诚意郡王撇了撇嘴,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将她许个军户,凭她什么脾气,都能把她磨圆了。”

    吴青摇头道:“这我可作不了主,我叔婶肯定不会同意的。算了,不提我堂姐的事了,我这个庄园大家觉得怎么样?”

    安顺郡王不住地点头,说道:“不得不说,你还真是个人才。这样的庄园,我还是头一回见,有纺织工场,有榨油坊,连学堂和医馆都。我看这里的佃农对你都很敬重。你这样的人,生来就是做大事的。”

    吴青忙摆手道:“殿下过誉了,我只是爱琢磨罢了。”

    三郡主欢快地说道:“我觉得工场最有意思了。织布工人再寻常不过的几个动作,竟能织出这么精美的花布。听说有些花样还是你想出来的呢!你真了不起!”

    吴青点点头道:“这便是设计,把心里的想法画出来,然后让织布工人试着织,一旦成功,就会得到强烈的满足感,这个过程真的很有意思。其实郡主你也可以设计自己首饰、衣裙,然后让工人师傅制出来,这可比买现成的有趣呢。”

    三郡主对这个话题果然有兴趣,两人甚至约好了哪天一道去高银街订做首饰。忠亲王见心爱的人与女儿有说有笑,心中十分欣慰。

第七十二回 未雨绸缪买青冈() 
聚会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第二天,忠亲王又离京赶往幽州了。吴青的生活也随之恢复到以往的节奏,无非就是上朝、授课,旬休节假的时候视察一下书肆和庄园。晚上的时候,吴青除了备课以外就是编书和画花样,三不五时给忠亲王写封信寄托思念之情。

    书肆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两件铺子一年的利润差不多在四千八百余贯。庄园棉布的价格几乎还未受影响,这不仅是因为棉花种植尚未在全国形成规模,各个地方织造的棉布还未上市影响到价格,而吴青的工场一直推陈出新,织法和花色都十分精美,市场反响很好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自工场开工以来到今年九月份,一整年共售出各式棉布七千一百余匹,得钱一万一千余贯,除去工人工资和开支共五千贯,还净得六千余贯。当然,这样高的利润只是暂时的,等到各地棉布上市,棉花的收购价一定会下跌。用不了三五年,工场丰厚的利润就会被压缩,甚至亏损,所以吴青已经开始为工场的未来开始重新筹划。她不希望将来有一天会面临裁员或者停产,毕竟这是她和全部工人的心血,也是工人们的生活来源。

    而榨油坊头一批榨出来的油经过十天的沉淀和过滤顺利售出。一斤胡麻油可以卖到一百文,而一亩地可以收获胡麻一石二。一石二的胡麻可以出油五十余斤,这样算来一亩地的收益便是五贯,今年共种了三百七十亩芝麻,合计能得钱一千八百多贯。而棉籽油因为不能食用,吴青只卖七十文一斤,一亩地的棉籽只能出油约二十斤,五百亩共一万斤油,可得现钱七百贯。

    再加上地里种的蔬菜、小麦、大蒜,如果不算上西瓜卖的钱,庄园一年总收入是一万六千一百多贯,除去佃农的公子、工场开支,大约还能得利五千五百贯左右。如果棉布价格下跌到现在的一半,庄园就要面临亏损了。当然,今年西瓜卖了好价钱,勉强能庄园在亏本的情况下运转几年。这是最坏的打算了,吴青相信一定能在亏损之前找到解决的方法。

    眼看着已入九月,十月二十日三殿下就要大婚了,吴青却为礼物发起了愁。想了各种方案都觉得不合适,订制家具太没新意。想着订做一套瓷器,可相熟的民窑试了几次都做不出吴青想要的效果。吴青对瓷器的理论知识和鉴赏能力都不差,只是客观条件跟不上,窑厂的瓷土、釉料、颜料都达不到吴青的要求,做不出让人眼前一亮,又能和三殿下身份相符合的精美瓷器。

    左思右想,吴青想到,她还有一门古人没有的绝技—编织。以前在福利院的时候,上过编织课,知道一些简单的编织方法,还自己动手勾过围脖和坐垫。想到这里,吴青一下子豁然开朗,趁着旬休立即赶往工场,指导工人们将染过色的棉纱十根为一股,八股合起来编成一根棉绳。工人们编了一整天,终于赶制出十几斤各色棉绳。

    回去以后,吴青又教瑞娘和另四名使女怎样编织。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吴青领着她们每天编一点,终于赶在三殿下大婚之前完成了两条榻垫、两条线毯和二十张坐垫。

    每件都按照吴青设计的花色编出各种图案,有向日葵、雪花、孔雀翎、鱼鳞、玫瑰、梅花、马赛克等各种图案。各种颜色和图案搭配起来既色彩斑斓又活泼有趣。

    看着这些作品,瑞娘和其他使女们都爱不释手,眼看要拿去送人都有些舍不得,吴青笑道:“终于完成了,你们的功劳不小,这个月每个人多发五贯钱作为奖金。我打算今后从工场分出一批人专门编垫子和毯子,你们要是喜欢也可以参加,我月月还发你们工钱。”众人听了都说愿意。

    这特别的礼物送到安顺郡王府,三殿下颇有些感动,只不过这份感动里,还有一份惆怅和感伤。

    安顺郡王的大婚办得既热闹喜庆又盛大庄重,虽然这场婚礼并非是三殿下所想要的,但是又能如何呢?他没有能力逃过作为一名皇子的责任,遗憾是肯定的。有时候他会想,如果自己能坐上那个最高的位置,事情的结果会不会又不一样呢?这个想法像一粒种子,在他的心里悄悄的生根发芽。等到有一天,三殿下意识到这个深埋在心底的**时,已经欲罢不能,难以自拔了。

    三殿下的这些心思,吴青当然不知道。她现在又有了新的构想,庄园旁边的山冈大多山势较险,石壁林立,所以基本上是荒山。吴青干脆去县衙买下一座离庄园最近的,只花去现钱五千贯。这座小山占地方圆二三里的小山,吴青将其命名为青冈。

    趁着旬休和节假,吴青领着几个佃农将青冈巡视了一遍,最高处约一百丈,青冈南面和东面地势较和缓,适合栽种果树。北面地势险峻,但其间石怪林密,清泉涌流,风景甚美,可以慢慢开发,铺上石阶栈道,或许可以修成一个风景点。西面是山的阴面,地理环境又太过险恶,暂时还想不出怎么利用。

    吴青寻思着可以在年前将南面和东面稍稍清理一下,明年开春种上枣树,、核桃树、栗子、葡桃、杏树、石榴树、梨树、李树、山楂这些适合坡地生长的果树。

    正好这时除了榨油坊和工场在忙,地里的庄稼和蔬菜都已经种下了。吴青让剩下的近一百个男劳力分作两班,轮流到南面和东面的山上开垦。忙活了两个多月,终于将清理出了八十多顷适合种植果树的山地。

    到了年底,吴青给参与开山的佃农每人多发了两贯钱权作奖励,又联系了一批京城的苗木商人,订了一些枣树苗、核桃树苗、栗树苗等九种果苗。

    吴青每种果树苗都订了一万株,并指明了只要嫁接苗。吴青知道,历史上自南北朝甚至更早的时期,古人就已知晓嫁接技术。嫁接苗比实生苗更早挂果,且果实品质高,抗性强。

    这么大的一批订单可把京城的苗木商吓得不轻,纷纷打听吴青的来路背景。得知吴青乃当朝唯一的女大学士,四品伯爷,又简在帝心,苗木商们都不敢怠慢,忙四处奔走,筹集吴青所需的苗木。

    好在大兴京城乃四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的商品货物都向京城聚拢,吴青的这笔订单才算是勉强凑齐了。只不过这几十个供应商收集来的苗木品种都不尽相同,光是枣树就有长江枣、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等好几个品种。这可让吴青犯了难,她隐约知道有些品种的果树是自花授粉的,若不同品种集中种植,会产生异花授粉,导致果品不纯正,影响品质。而有些果树是必须要配备不同品种的授粉树才能坐果,这些都不是吴青擅长的。

    翻遍各种书籍也找不到相关资料后,吴青决定,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必须在庄园配置一些懂行的果农。

    趁着闲暇的时候,吴青去各个官牙私牙寻找会侍弄果树的人,终于在年前找到了十五个懂果树的失产浮客。吴青先将他们安置在有客房的佃农家,准备开春后在庄园替他们各建一处院子他们带着家人在庄园安家落户。

    请教了这些内行以后,吴青根据这些果树的授粉要求、采光要求、间距要求和海拔要求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安排。山楂、葡萄、枣树互相间隔着种在山脚,半山腰种石榴、杏和李树,高处则种栗树、梨树和核桃树。不能异花授粉的品种又互相错开,尽量隔远一些。

    吴青又想到,庄园里这么多果树以及庄稼蔬菜应该可以养些蜜蜂,这样不仅能让各种果树和作物增产,而且可以增加一项收入。

    吴青估摸着这些果农中或许就有人知道怎样养蜜蜂,结果一问,还真有两个果农以前种果树的时候养过蜜蜂。吴青大喜过望,寻思着再在山脚下建两间养蜂房。

    说干就干,吴青忙又请来木匠和砖瓦匠他们在山脚下丈量了一块六亩大的空地,准备来年开春就建十五个独门独院的农家小院,又选了一块地准备再建两间养蜂房和五间仓库。吴青算了一下,每家小院预算为十贯,加上其他可能要花费七百贯。

第七十三回 力排众议保工期() 
时间就在这忙忙碍碍中过去,又到了新的一年。这次元旦国宴,吴青又受到了皇帝的嘉奖。幽州两处铁矿一年共产出铁一百二十万斤,成为大兴黄河以北最大的冶铁基地。东衡州始兴郡的铜矿和铁矿都已探明,储量也十分可观。庾岭新道也已经在开凿,不需半年即可竣工。

    涿杭大运河的古邗沟在动员十万民工之后业已疏通,江南河也有望能在半年后完成疏通拓宽。也就是说,半年以后淮河以南的运河工程将全部完成,当即就有官员提出,应该将吴青预计的五年之期大大缩短,争取在一年内全线贯通。

    吴青对此并不赞同,当年元朝花了十年才开通了TJ至JS清江的航道。当然,当时元朝的统治者是先后分段开挖的,同大兴的全段同时开挖不一样,不过吴青觉得工程起码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吴青力排众议,向皇帝上奏道:“启禀陛下,邗沟和江南河都是在前人所修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拓宽,但淮HB段地势更复杂,又无前人打下的基础,不易开凿。按常理来说,这个工程至少需要四五年时间,陛下千万不要提前竣工而缩短工期。工期一缩短,必定会有官员让民工日夜赶工,如此恐会伤了民力,引起民变。”

    皇帝点点头,说道:“吴卿所虑不错,行大事需稳妥。传令下去,运河段官员不得苛待民工,淮河以北工程仍按原来的计划执行,不得催促威迫。”吴青把心放下,不远处的忠亲王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下了朝,忠亲王与吴青两人私下里说话的时候,忠亲王还特意感谢吴青道:“幸好有你出来说话,前些日子就有些官员上疏,奏请加快淮河以北段的工程进度,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将涿杭大运河全线竣工,可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吴青冷笑道:“这些个疏庸愚钝的蠢货,向来不切实际,只知好高骛远,又贯会做出一番急皇上之所急的丑态来投其所好。这种人最是可恶,凡事都是有好处抢着上,出了事就躲远远的不挨边。若这次皇上被他们蒙蔽了,苦的可是百姓。民工一旦不堪重苛,到时候发生变故,又一个个缩了脖子装局外人。。”

    忠亲王笑道:“骂得好!这些人一簧两舌,把我也气得够呛。我前番上疏,力陈不可贪功冒进,缩短工期,皇兄并未作批示,你只朝堂上说了几句,皇兄便改变了注意,看来皇兄还是更相信你一些。”

    吴青也叹道:“天下至亲,不过兄弟!若兄弟自构嫌隙,他人何易可亲?话虽如此,若皇上始终不肯信你,你也不要耿耿于怀,只需尽心竭力办好差事就是了,只当为我、为天下百姓受些委屈了。或许时日一长,皇上能明白你的苦心。”

    忠亲王点点头,说道:“你说的我都清楚,但愿有一天皇兄能放下猜忌,那样我们也可以早日成婚了。”

    吴青听他这样说,感动不已,二人又缠绵厮磨了一会,不肖细说。

    很快便又到了元夕宫宴了,这次诚意郡王给皇上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诚意郡王妃有孕了。这个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整个宫宴。

    皇上高兴不已,这是他的第一个孙辈,在心里的地位自然不轻。立时赐下无数吃食、药材和珍玩送到诚意郡王府,连在场官员也皆有厚赏。不仅如此,皇帝还派了两名太医住进郡王府,日夜看护王妃和腹中胎儿。

    所谓一家欢喜一家愁,太子大婚已有六年,却至今未传出喜讯,便是几位侍妾也不曾有过身孕。太子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到底还是十分在意,皇后更是急红了眼,连番为太子遴选了八名闺秀送入东宫。

    没过多久,皇宫里就传出了一些闲言碎语,说是太子有隐疾,不能人道,皇后为此雷霆大怒,处死了十几个宫人。虽说经过这番举措,宫里再无人敢议论此事,但这些传言已经流入市井,难以阻扼。

    吴青知道此事不可沾染,忙让人传下严令,不许县伯第、书肆印坊和庄园的人议论此事。

    元夕既过,一切又回到正轨,送走了忠亲王,吴青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当差以外的闲暇时间,吴青就让果农们领着佃农种果树,这个时间正好是开春之际,地里也没其他活。

    九万余株果苗,两百多男女劳力,平均下来每人要种四百多棵。不得不说,还是人多力量大,才三四天的时间,的果苗全部按照吴青的规划种植完毕。

    在果树种植的时候吴青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果树未长成之前,土地都是裸露着的,这要是下起大雨来肯定会导致水土流失,甚至会引起山体滑坡。吴青想了又想,又咨询了一些经验果农,最后得到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吴青准备在林中套种药材,果树未长成之前,可以种喜阳的药材,等到三四年之后,树冠有了一定的荫蔽度,可以改种喜阴的药材。

    既然想到办法,吴青就急着去落实。她先问了庄园里的郎中,大概齐知道喜阳的药材有黄苓、黄花、茉莉、金银花、地榆、牡丹等,至于怎么种,什么时候种就说不上来了。

    吴青思量着还得找专业的人来,于是吴青就又专门去保佑坊、太平坊药铺密集的地方寻找药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吴青找到了几个以采药为生的山民,他们不仅上山采药,还经常将药材带回自家庭院种植。

    找到了这样的人,吴青便以高薪礼聘,又许之修建新房舍供其一家居住,终于打动了其中五户,将他们吸引到庄园安家。

    紧接着,吴青就让这五位药农领着佃农们在其他山上遍挖药材移植,有些山上没有的,吴青就在药市和花市寻找药苗或者种子。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忙碌,大家终于在谷雨之前完成了药材的种植。吴青见佃农们这两个多月忙得够呛,颇觉得有点愧疚,当即给每人发了两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