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灌入盐田,晒干以后,刮下含盐泥土,化成卤水,再逐步晒成盐粒。
宋江不由得感叹道:“我吃了三十年盐,却不知一盐之成,竟然如此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后诸位当与我共勉之。”
众人听罢宋江这番话,心中升起异样的感觉。此时此刻,宋江在他们眼中,不再是一个聚众造反的山寨头子,而是一位心怀天下万民的信主仁君。众人在这一刻,再不认为推翻赵宋王朝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他们相信跟着宋江这样的明主,没有什么是不可实现的,众人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对未来充满信心,齐声答道:“我等谨记主公教诲。”
武松接到属下的禀报,亲自带人前去迎接宋江一行人,宋江等人随武松来到广陵盐务府衙,众人落座后,武松将此次攻打寿光的具体行动过程向宋江做了简单的汇报,接着话锋一转道:“禀报主公,有一件事属下做不了主,正要请主公和军师定夺。”
宋江神色一动,道:“武将军有何事难以决断,快快讲来。”宋江对武松此次的行动十分满意,充满显示出他有统兵的潜质。
武松道:“此次我军行动迅捷,打了官军一个措手不及,广陵盐务被我军顺利接收,并没有影响到私盐煮制工作的进行,在我军严密监控下,一切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紧邻广陵盐务有一个乡,唤作广陵乡,该乡由于濒临大海的缘故,许多乡民擅长煮盐,因此盐务中的盐民也多为此乡中人。也是因为靠海的缘故,该乡时常受到海贼的骚扰,乡民为了自保,组成了一个民兵社团,唤作广陵社,乡中青壮年多为此社成员,他们对外来的势力很是排斥,我军要想在此地立足,经营海盐事业,多有依赖他们的地方,因此必须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我正为此事发愁,还请主公和军师想个万全之策。”
宋江听了武松这番话,对他的表现更加满意,武松有勇有谋,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能多加磨砺,定能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想到这里,宋江没有急着向朱武请教,而是接着向武松问道:“武将军比我们早到些时日,对此地的情况应该掌握得更为清楚一些,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武松低头思索片刻道:“广陵乡常年受到海贼的骚扰,整日里处于担惊受怕之中,民心不安,生活不宁,造成了他们对外来势力有一种排斥感,这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我们若是能从这方面做点文章,帮助他们抵御海贼,使他们觉得与我们合作,安全能够得到保证,他们自然就会信任和支持我们,甚至会帮助我们抵御其他的外来势力。”
武松话音刚落,只听得堂中两个人同时叫好,众人一看,正是宋江和朱武。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诧和赞叹,宋江一脸笑意地向朱武问道:“军师,你看武将军此计如何?”
朱武毫不掩饰地赞叹道:“武将军能行此计,却是主公之福,这条计策正好切中了事情的要害,我军可以从中得到三项好处。这第一项好处武将军已经说过了,我们可以通过打击海贼收买此地民心,使得他们对我们产生依赖;其二,我军水军刚刚组建,缺少一批熟识水性的好手,加上二龙山处于内陆,没有江河湖泊可供操练水军,我军就要借助此战,巧设妙计,引海贼上岸,将他们一网成擒,收归我用,不仅可以解决广陵乡的隐忧,还能增强我水军的实力,并且得到莱州湾这片水域的控制权,利用近海之便训练水军;其三,广陵乡乡民尚武,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兵员,我们帮他们解决了海贼的问题之后,乡中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青壮年来保护,我们可于此地征募乡民入伍,给予入伍者优厚的待遇,我相信不久之后,我军就可多出一支精兵了。有此三项好处,武将军此计堪称绝妙好计。”
武松逊谢道:“军师谬赞了,武松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只想到可以借此获得广陵乡民对我军的支持,却不曾想到有这许多好处,军师思虑深远,武松佩服。”
宋江心怀大慰道:“你二人不必谦让来谦让去的,有功自会奖赏,此次攻占寿光,武将军居功至伟,李忠和周通两位将军也功不可没,军师可令军中书记将三人功绩一一记下,待回师后再行封赏。”宋江说完,武松三人赶紧上前向宋江谢恩。
宋江环视了堂中众人一眼,见到堂中众人多有羡慕之色,于是朗声道:“诸位也不用因为这次没能立功而耿耿于怀,今后立功机会多的是,宋江在这里向诸位保证,今后凡是有功之人,不论职位高低,一律按照军功大小进行封赏。”宋江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一脸严肃道:“但若是谁违反了军纪,一律按照军规进行处罚,绝不宽恕,尤其是草菅人命、滥杀无辜者,罪加一等。正所谓‘军令如山’,不分亲疏贵贱,没有严明的军纪,我们怎么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完成推翻赵宋王朝,统一山河的目标。”
宋江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众人先是一喜,接着心中大凛,最后则是被宋江那句推翻赵宋王朝、统一山河的话语撩拨得热血沸腾,顿时振臂高呼道:“谨遵主公命令,推翻赵宋王朝,统一山河。”
宋江摆摆手,让满怀激动的众人安静下来,然后转头向武松问道:“武将军,可曾派人调查过广陵乡中主事之人是谁?”
“末将已经调查清楚了,该乡的主事之人乃是一位年近五十岁的长者,名叫李用,此老乐善好施,处事公允,乡里出了什么纠纷,往往找他前去调解,而不愿报官,乡民们对他调解的结果也都乐于接受,在乡中很受乡民的爱戴,因此被大家推为主事之人,末将听说主公即刻到达,已经派人去请他前来议事,这时候差不多也该到了。”武松不假思索道,显然早就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十九章 剿灭海贼()
武松话音刚落,就听堂外有人传报:“禀报武将军,广陵乡李太公请到。”武松当即就要命人将他带进堂来。宋江止住他道:“武将军且慢,我亲自去迎。”
宋江说罢,离座而起,向堂外走去,其他人见到宋江都亲自去迎了,哪里还敢大喇喇地坐在那里,赶紧跟在宋江后面去堂外迎接李太公。
宋江来到大堂门口,只见一位老者正站在那里,五十上下年纪,穿一领绸布长衫,略显雍容富态,鬓发花白,但精神却还旺健。
宋江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向着老者一揖到地,恭敬异常地说道:“宋江拜见李太公。”其他人也赶紧跟在宋江后面向老者行礼。
李太公不曾想到宋江等人这般谦恭有礼,顿感措手不及。他来之前,也是做了一番准备的,打听清楚了宋江等人本是二龙山上的强盗,李太公对海贼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因此连带着把占山为王的强盗也一并恨上了,来之前,他已经抱定决心,要给宋江这伙外来人一个下马威的。
李太公本以为宋江等人会对他进行威逼利诱迫其就范,然而如今的局面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准备好的那套应对之策也就失去了效用,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宋江如此彬彬有礼,他也不好假以辞色,向宋江等人还了一礼道:“众位头领不用对我这个糟老头子如此客气。”
宋江对李太公话中暗含的讽刺不以为意,微微一笑道:“老太公想必对我们有些误会,我等现在已经不是占山为王的强盗,我向老太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军师朱武。”宋江一指身旁的朱武,向李太公说道,接着又将众人姓名职位向他挨个介绍了一番,接着言道:“宋江蒙众位看得起,忝为山寨之主,常恐才具不堪匹配,惶惶不能自安,深怕行差踏错,辜负了众人的美意。老太公德高望重,乃乡里耆宿,今日得睹尊荣,深感欣慰,望老太公教我保境安民之法。”
李太公心中思忖道:这宋江倒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让人听了心里甚为舒坦,他向我请教保境安民之法,分明是在向我表明心迹,让我自己说出向他归降的话。李太公想到这里,已有对策,有心试探宋江的心迹,当下一脸为难道:“将军言重了,老朽蒙乡民信任,被他们推为主事之人,忝为一乡之长,却不能保得一乡安宁,屡为海贼侵扰,甚感不称职,岂敢向将军提什么保境安民之法。”
宋江心中暗道: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只有你亲口提出来,才能显得我们有诚意,而不是预先设计好了,处心积虑地取信于你们。心中虽然如此想,但是脸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宋江愤恨道:“竟有此事,想不到海贼竟然这般猖獗,胆敢到岸上进行劫掠。太公请放心,这件事情包在宋江身上,只要海贼敢再上岸,我定教他来得去不得,为太公去除这伙祸害。”
李太公听了宋江这番话,顿时喜动颜色,一脸迫切道:“将军此话当真?”这也难怪李太公对此事如此上心,广陵乡虽然自发组成了一个民兵社团,抗御海贼,但是这些海贼依靠大海的庇佑,往往出其不意,上岸一顿烧杀劫掠后,立即乘船远遁千里,等到民兵赶到时,只能望洋兴叹,徒呼奈何。他们也曾多次向官府提出海贼祸害乡里一事,要官府派遣水军,协助他们将海贼一网打尽,但是提议上去之后,却一直得不到回复。如今宋江提出要为他们解决海贼,他怎能不动容。
宋江一拍自己胸膛,豪气干云道:“宋江说话从来没有不作数的。”
李太公半信半疑道:“宋将军有什么办法可以讲他们一网打尽,我们也曾多次与他们交战,对他们狡猾的作战方式十分头疼,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上岸,烧杀掳掠之后迅速乘船离开,追之不及,令人防不胜防。”
宋江胸有成竹道:“无妨,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掌握他们的上岸时间就一切好办,我军中有一位水军统领叫李俊,人称混江龙,他手下还有四名深通水性的将军,海贼上岸后,截断他们后路的事情就交给李统领和四位将军去做。另外我会派武将军和花将军配合老太公将岸上的海贼一网成擒。军师,可有什么办法,将海贼引到岸上来?”
朱武没有直接回答宋江的问题,而是转头向李太公问道:“请问太公,往日里海贼上岸劫掠,以什么东西为主要劫掠目标?”
李太公想了半晌道:“老朽所在的广陵乡靠近大海,乡里多为盐碱之地,不适合种植作物,却是盛产芦苇,乡民多以编织苇席为业,由于近海的缘故,乡里的苇子质地柔韧,编出的苇席精美耐用,深受周边地区的喜爱,甚至远销到高丽、辽国、倭国等。海贼们多劫掠此物,拿到外国去卖,获利数倍。”
朱武欣然道:“这就是了,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定下一个引蛇出洞之计,将他们一网成擒。”接着朱武向众人解说了一遍详细计划,众人纷纷点头称妙。
李太公向宋江恭敬地行了一礼,一脸感激地道:“老朽代表全乡百姓,多谢将军的深恩厚义,今后将军但有什么吩咐,我广陵乡上上下下必定竭尽全力,为将军办到。”
宋江赶紧上前将他扶起道:“太公切莫如此,这是我们分内之事。如今寿光县既然为我军所有,我们自然要对其下辖的各个乡镇负责,保证每个乡镇的安宁太平。”
数天后,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漂来了一大一小两艘船,大船之上约有二三百人,小船之上只有七八十人,所有人均做海贼打扮。
在大船之上,船首立着两人,正是海贼的大当家杜明和二当家蒋涛,两人均是一脸凶悍之色,老大杜明的脸上更是有一条狰狞的伤疤从左额一直延伸到右嘴角边,皮肉向外翻卷出来,仿似地狱中的勾魂使者,令人望之生畏。由于常年在海上漂,风吹日晒雨淋的,两人的面皮黝黑发亮。
只听蒋涛大咧咧地道:“大哥,据兄弟们查知,这次有单大买卖。广陵乡的那帮乡民近日准备出售一批苇席,就存放在乡东头的仓库里,距离海边不足十里,我们行动快点,完全能够赶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抢了货物乘船离开。”
杜明听完蒋涛的话,许久没有做声,蒋涛不耐道:“大哥,你今日里怎么啦,磨磨蹭蹭的,平常你可是很爽快的,到底干还是不干,你给个话啊,兄弟们都在等着这批货吃饭呢。”海贼们干的都是不要命的买卖,因此只要钱一到手,就会尽情放纵自己,使自己沉浸在物质享受中,一时忘却明天的风险,要不了多久就会挥霍一空,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时常会缺钱用,一旦缺钱就不得不靠继续劫掠来维持生计,这样就陷入了一个不能自拔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有一天这个泥潭将他淹没。
杜明沉吟道:“老二,我总是感觉这次事情有些不对劲,但却具体说不上来,只是常年干这种没本钱的买卖养成的直觉。”
蒋涛一瞪眼,不满地道:“那大哥的意思是不干了,只怕下面的弟兄们不答应,他们这些日子可是穷疯了,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你让他们不敢,还不如要了他们的命。”
杜明本就不是好脾气的人,被蒋涛一阵抢白,哪里忍得,怒道:“我何曾说过不干,只是要提醒大家小心一些,你偏拿话来挤兑我。”
蒋涛听了杜明的话,赶紧嬉皮笑脸地向他赔礼道:“是我的不对,大哥不要再生气了,你只要愿意干,要我做什么都行。”
不一刻,两条船俱都靠了岸,杜明每条船上留下十人看守船只,然后带领其余众人上岸,向着藏苇席的仓库悄悄潜去,留守船上的海贼等到所有人都上岸后,按照杜明的吩咐将船开到他们选定的地点,隐蔽下来,只等杜明得手,放出信号,立即前去接应他们上船逃遁。他们不知道,在他们靠岸的时候,早有五个人潜在此处浅滩之中,正是李俊等人,他们看到众贼开船离开,立即游到船下,巴在船底,五人估摸着杜明等人已经进入了己军的伏击地点,立即从船下跃出水面,翻到甲板上。
海贼骤然见到有外人上船,顿时大惊失色,他们这些小喽啰怎敌得过李俊五人悍勇,一时间被五人杀了个干干净净,故意让其中一人在临死之前放出了求救信号,借此瓦解岸上杜明等人的的战意。
却说杜明等人方才走得二三里,忽然看到海上传来求救信号,顿时大惊失措,就要返回去救援,他不能不回去,那两条船可是他们赖以逃命的本钱,万万出事不得。
就在这时,只听得四周喊声大起,接着就见无数军士从四面八方朝他们杀了过来,将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住厮杀,任你胁生双翅,也休想逃得出去。
杜明知道中计了,此时他的肠子都悔青了,明明已经预感到有危险却偏偏还要愚蠢地钻进来。可后悔已经晚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记忆就是,一个黑汉持着两柄板斧宛如一股黑旋风一般向他杀了过来,接着他就失去了知觉。
李逵看了一眼倒在他脚下的杜明,喃喃道:“俺看你像个头目,没想到这般没用,连俺一斧子都接不住,呸。”说完之后,舞动双斧向别处杀去。
战斗进行了大半个时辰,终于逐渐平息下来,宋江命人计点战斗结果,不一刻,军士来报,此次战斗共捉获俘虏百余名,从捉获的海贼口中得知,海贼头目杜明和蒋涛分别被李逵和鲁智深斩杀,由于指挥得当,己军和广陵民兵团伤亡微乎其微,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第三十章 三军改编()
宋江听罢战报,对此次战斗颇感满意,这时只见李太公在一干乡民簇拥下来到宋江面前,他先是向着宋江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激动地说道:“宋将军帮助广陵乡民铲除海贼,对广陵乡天高地厚之恩,老朽在这里叩谢宋将军的大仁大义。”说着就要跪下去向宋江叩头,广陵乡众乡民此时早已跪满了一地,道谢宋江的恩德。
宋江赶紧扶住他道:“太公万万不可,这不是折煞宋江么,以后广陵乡的事情还要多多依仗太公,太公若是能为宋江管好广陵乡就是对宋江最好的回报。”李太公三番五次要向宋江叩拜,宋江死活不肯,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宋江多少有些难以接受一个自己父辈的人向他叩拜。
李太公见宋江只是不肯,也就不再坚持,宋江让其他人也都起来,李太公热情邀请宋江等人到乡中一叙,让他尽一尽地主之谊,这一次宋江倒是爽快地应下了。
众人来到李太公家中,分宾主坐定,宋江于席间趁机向李太公言道:“老太公,宋江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太公直爽地道:“宋将军有话但讲无妨,有用得着老朽处,老朽义不容辞。”
宋江听了李太公这番话,也就不再兜圈子,直截了当道:“既然老太公如此看得起宋江,那宋江就直说了。据宋江所知,广陵乡濒临大海,乡中之人多识水性,如今我军正在筹建水军,由于军中的士兵多为北人,不识水性,又无训练水军的基地,因此进展不佳。我想让李俊将军率领一众水军将士驻扎在贵乡,于此建立一个水军基地,在近海之中训练水军,同时想请老太公在乡民之中选出一些精通水性之人,协助李俊将军进行训练,不知老太公意下如何?”
“宋将军想请老朽帮忙做的就是这件事,此事太容易了,今日有些晚了,明日老朽就命人到乡中招募熟识水性的乡民,直接让他们加入贵军效力。有宋将军这样宅心仁厚的人领导的军队,老朽是信得过的,他们能够加入贵军,那是他们的荣耀。再说了,宋将军在我广陵乡派驻水军,对我们可以说是天大的好事,杜明和蒋涛这伙最大的海贼虽然被贵军剿灭了,但是附近沿海还有其他一些实力较小的海贼存在,李将军驻军此地,定然会震慑住他们,使他们不敢再上岸骚扰我们,乡民加入贵军同时也是在保卫自己的乡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太公听了宋江的请求,一口答应下来。
顺利解决了水军的事情,宋江心情大好,同时向李太公抛出了橄榄枝,循循善诱道:“老太公高义,宋江拜服,另外宋江还想请老太公于乡民选出懂得煮盐之人,帮助我军经营广陵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