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古训演绎的淋漓尽致。

天才不能量产,但人才可以。他这下更有信心了,一口气超计划录取了四百七十一人。在这四百七十一人里,十二岁至十四岁的少年占了多一半,达二百八十三人。

第四十章离经

什么叫离经叛道?对这句话,陈启立的体会是越来越深了。望着在河边洗洗涮涮的三十来个小姑娘,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好一会儿,陈启立问道:“少爷,您让我也训练她们?”

陈海平道:“我买她们来是跟焦先生学医的,但她们同样也要接受训练,她们也要成为合格的战士。”

陈启立更是迷惑。

轻轻叹了口气,陈海平的脸色凝重起来,他严肃地道:“人都是很奇怪的,平时这些小姑娘没人重视,不比一头猪更值多少钱,我花叁两银子就把她们的一生给买来了。但是,如果是在战场上,在草原上,战士们却会为了保护她们而舍生忘死。而且,由她们来护理受伤的战士,那些战士活下来的可能就会大增。”

理是这个理,陈启立也多少能明白些,可这实在有些超出他的认知范围:“少爷,这……”

陈启立道:“你是不是顾虑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屁话?”

长出了一口气,陈启立道:“是的,少爷。”

陈海平认真地问道:“叔是怎么知道这个的?”

陈启立疑惑地道:“这谁不知道是圣人说的啊?”

晒然一笑,陈海平道:“圣人说的话多了,除了这个,叔还知道什么?”

陈启立张口结舌。

陈海平道:“圣人说过很多话,很多比这个更有道理的话,但叔你和许许多多的人却独独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印象深刻,为什么?”

“是因为有人大力鼓吹。”这时,一旁的傅山接口说道。

屋子里除了傅山,焦立衡也在,他对陈海平忽然塞来的这三十个小姑娘也有意见。焦立衡也和陈启立一样,脑筋一时都不怎么好使,都有点混乱。

直视着傅山的眼睛,陈海平口气严厉地追问道:“为什么有人大力鼓吹?是因为这句话更有道理吗?”

这个问题傅山也不知如何回答。

过了一会儿,陈海平又对傅山问道:“傅山,你知道是什么人鼓吹这个的?”

傅山道:“当然是读书人。”

陈海平道:“你这个回答对,但不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有权势的读书人,更具体地说就是那些士大夫,或者属于士大夫这一阶层的读书人。”

傅山默然。

陈海平又道:“傅山,我们再来看看鼓吹男女授受不亲的这些人,他们鼓吹男女授受不亲,但他们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谁都知道。

陈海平继续道:“圣人留下的好东西太多太多,却为什么独独这句话,就是再无知的村夫愚妇都知道?”

傅山道:“这是因为历朝历代都不遗余力,大力鼓吹的结果。”

啪的一声,陈海平双掌一拍,道:“傅山你说的对,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傅山惊讶地问道:“为什么?”

陈海平道:“这要你自己去想。”

这些天来,傅山早已把陈海平视为偶像。看着傅山低头沉思的样子,陈海平心中不由一阵得意:是他,在给傅山这等牛人指点革命的光辉道路。

众人沉默,陈海平心中忽生感慨:后世的中国没落了,在崛起的过程中,有很多国人对西方的洗脑手法佩服的五体投地,但和老祖宗的这些手段比起来,西方的那点伎俩根本微不足道。

愧对先人呢!

过了一会儿,陈海平又把矛头指向了焦立衡,他问道:“焦先生是不是对这些小姑娘不满意?”

焦立衡闷声道:“凭空塞给我这么多徒弟,你说我会不会高兴?”

陈海平不说话,只是盯着焦立衡看。

对这怪物,焦立衡越来越怵头,心也随之越来越虚,但这不是因为陈海平让他难堪了,而纯粹是一种在不知不觉间就越来越强烈的感觉。

半晌,焦立衡受不了了,他问道:“你看我干什么?”

淡淡一笑,陈海平道:“焦先生,如果将来在一个地方,聚集了几百个像您这样的郎中给人治病,您认为得需要多少像她们这样的小姑娘?”

一瞬间,像被雷劈了,焦立衡茫然若失,他脱口问道:“这怎么可能?”

陈海平冷冷地道:“为什么不可能?而且,将来医者不会再是贱业,至少不会比那些死读书的废物地位低。”

说完这话,陈海平推门而去,留下了一屋子的闷葫芦。

基地四周的人已经没了,建设一完,基地周围五里就不许外人进入。封路之举没有惹来一点麻烦,陈家是这一带的天,老百姓都是绵羊,顺从的很。何况这附近都是陈家的地,还有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又都指望着子弟能被招进来,自然更不可能有什么意见。

封路之后,又传了封口令,凡是基地中人不许向外面散布任何有关基地里的事,一个字都不许提,违者重罚。

出了屋子,陈海平向河边的那些小姑娘走去。

看到有生人过来,小姑娘们都有些拘谨,但欢乐是孩子的天性,陈海平在旁边无声地坐了一会儿后,她们慢慢地又开始嬉笑起来,并时不时地偷看这个俊朗的年轻人一眼。

这个时代的人贱,像这些十几岁的小姑娘,价钱卖的最好的是被妓院看上的,除此而外都卖不上价,大都是二两银子一个。

二两银子,二两银子,陈海平在心中叹息,合后世一千多块钱就可以买一个水灵灵的小姑娘予取予求,玩腻了还可以转手卖掉。

这个时代,一方面视男女授受不亲为天条,一方面这些事却又普遍存在,司空见惯,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这个士大夫阶层人格之无耻、分裂,当真是不可思议。

当婊子又立牌坊,这似乎不分时代,不分政治制度,不分文明进步与否,是所有居于国家主体地位的精英阶层的共同默契和选择。

古往今来,敢于挑战这个,并挑战成功的只有一个人,但可惜的是,就是这样的伟人最后也是人亡政息的结局。

他也能做到吗?想了半天,陈海平最后摇头苦笑。纵然有两世的见识,他也还是差远了,根本就没法比。

感到气馁吗?奇怪,一点也不,反而心安理得。

想到这种心态会被后世的某些精英骂作奴性的,陈海平的嘴角不由撇了撇,然后拍拍屁股站了起来。

第四十一章灾年

五月初八,一路吹吹打打,陈海平带着鼓乐班子上路了。

迎亲之路真不好走,太慢,但这是规矩,没办法。最后,陈海平马也不骑了,干脆猫在车里看书。

哩哩啦啦走了八天,五月十六终于是到了代州,到了孙府门前。

见过老泰山和各位岳母大人,以及七姑八舅十大姨,陈海平的心这才放到了肚子里,大牛舅哥没有回来。

他现在最怕的就是见这个大舅哥,那个蝴蝶的理论一直揪着他的心。

虽说不是随便那个小蝴蝶扇一下翅膀,都能在万里之外引起一场风暴,但这种可能性终究是存在的,而这个大舅哥就是很有可能把这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物之一。

有了这个好心情垫底,其他的都是细微末节,忍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孙家整整折腾了七天,第八天头上才终于可以护得美人归家转。

嫁女儿,父母照例是不能去的,这次娘家的代表是三夫人的弟弟张力行张舅爷。这位舅爷人还可以,就是性子有点张扬,但可能是听说了不少这位姑爷的旧事,所以行事到还低调,至少是不会来招惹这位刺头外甥女婿。

一路平安无事,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又走了八九天这才到家。到了家,少不了又是一阵操持。一折腾,五六天又过去了。

洞房花烛夜,那自不必说,唯一的意外是三夫人派人对孙茜进行的婚前教育那是彻底的失败,没一点球用。在那一世,陈海平的境界也是修炼到了眼中有码心里**的,把这些招数用来对付孙茜,那孙小姐也就只有魂飞魄散的份了。

那一夜,苦就苦了紫桃和绿柳这两个丫头,这墙根听的!

在陈家堡住了三天,然后也不管老太爷高不高兴,陈海平带着老娘和媳妇,还有三奶奶和秀儿全部移住到了训练营。

训练营的条件当然比不上陈家堡,这里的建筑只有一个标准:简陋、实用。

看过了外甥女住的房子后,那位张舅爷是撇着嘴走的,但他还是没敢啰嗦什么。这儿虽然阳光灿烂,但总是有那么一股糁得慌的劲儿,压的人心口发闷。

张舅爷不满意,外甥女却如鱼得水。

人变坏是有原因的,孙茜变坏就是因为陈海平太宠着她了。因为陈海平宠她,十三奶奶早就习惯了以儿子眼光看待一起,自然也跟着宠。

不到半个月,孙小姐的变化要是让父亲看见了,孙国清非当场昏过去不可。这位孙小姐那真是课堂里当先生,趾高气扬,下河里抓鱼,肆无忌惮。

在孙小姐的带动下,更在孙小姐明目张胆的撑腰下,营里所有的女孩子,包括秀儿都跟着疯了起来,再也见不到一丝不安、忧虑的气氛。

三奶奶和十三奶奶有时也看不下去,她们劝陈海平管管这帮疯丫头,但每次陈海平都是笑着说,这不挺好的吗?

确实挺好的,就是太闹了点,太没规矩了点。但闹归闹,没规矩归没规矩,可在训练时,陈海平却一点情面都不留。

对人太好也有后遗症,以前,丫头们看见陈海平都咪咪的,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但现在,每每一犯错,眼泪都是哗哗的。

陈海平懂这个,知道这都是鳄鱼的眼泪,于是棍子照打不误,碗里该没肉还是没肉。

―――――六月初三,天开始下雨。雨不大,但,很冷。

训练丝毫也没因为冷雨而有丝毫停顿,当然这指的是没病的,至于得病了,那就烧高香了,不仅有病号饭,还有健美婀娜的女孩子嘘寒问暖。

雨一直连下了十天,天很少有放晴的时候。天不放晴,训练营里也开始阴天。即使立刻放晴,以后都风调雨顺,但仅仅是这十天的冷雨,今年的灾也遭定了。

今年是场大灾,每逢这样的灾年,十家有五家卖儿卖女是免不了的。

雨如丝,冷入骨。

五百余人排成四行,默默静立,如木雕,一动不动。

雨丝顺着发丝流进了领口,透入了心窝。一个时辰,还是没有人动一下。

远处,很多人都站在门口向大广场眺望,孙茜也在,她在看着面对五百战士伫立的那个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这一幕印进了很多人的梦中。

“我宣布,”忽然,陈海平举起了左手,平缓沉静的声音在风雨中震荡:“今年你们的家人租税全免,而且,我保证,你们的家人不会有一个挨饿。”

惊愣了片刻后,有人哭跪在泥地里。

容颜如铁,陈海平冷冷地看着。

还有人不断跪倒在泥地里,但更多地人看到了对面那张毫无表情的脸。

“执法队!”片刻之后,陈海平厉声喝道。

“在!”

三个汉子上前三步,出列立定。

“记下违纪之人,免责打,以三天丙类伙食代罚。”

哎哟,违纪的人都咧嘴了,他们宁愿被打一顿棍子,也不愿吃三天丙类伙食,没肉他们都已经太不习惯了。

“今天放一天假,明日六点集合。”

这一次都学乖了,再没有人敢有一丝动作。又过了片刻,陈海平对一旁的陈启立道:“杀几口猪,分给每人五斤肉。”

说完,陈海平头也不回地就走了。陈海平走后,陈启立喝道:“解散!”

这下可好了,很多人双膝一软,跪下,以头触地,双肩抖动,无声地痛哭着。

看着众人,陈启立眼底也有着隐隐的泪光。半晌,他喝道:“顺子,二牛……”

一个个车轴似的汉子应声而出,陈启立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杀猪,分肉!”

训练营的大厅里,戴定国、吴昌全还有很多人都在,他们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大广场。没有一个人说话,不管眼底有没有泪光,他们也都面容肃穆之极。

医务房,傅山站在门前的雨檐下,望着大广场的一幕,脸颊激动的通红。在众人解散后,傅山低下头,思索着什么。

过了半个时辰,陈启立来问陈海平,人这就要走了,还有没有什么要吩咐的。陈海平沉吟了一下,对陈启立道:“叔,你让他们传个话,就说九月份招人,条件不变,一视同仁。”

“是,少爷。”陈启立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望着风雨中陈启立的背影,陈海平很是感慨,在这等乱世,人要想有一番作为是多么容易,但这个时代,不知有多少人家资巨万,富可敌国,却大都落了个身死财失的下场。

可怜,可悲,可叹!

四十二章毛衣

八月初七,秋风习习,黄昏的山坳里炊烟袅袅,香气荡漾。

营里有一个最大的院落,在这个大院里住着陈海平一家、三爷一家、吴昌全一家、石头一家,还有陈启立一家。

男人们坐在一棵大树下闲聊,女人在忙乎晚饭,气氛宁静而安详。

陈海平不在闲聊的男人中间,他在书房里读书。这已经成了习惯,旁人也都见怪不怪。三爷也不在,他是个大忙人,经常不在家。

“吃饭了,改天再聊。”这种时候,招呼男人吃饭都是十三奶奶的事儿,别人没这个资格。

虽然是一个院子,但房子和房子之间的间隔很远,每栋房子间都隔着八九米的距离。除了特定的日子,他们并不在一起吃饭,都是各家做各的。

陈海平、三爷、石头,三家是一家,他们的房子是一栋,厨房一个,饭厅也一个,吃饭也当然在一处,只不过男人一桌,女人一桌而已。

戴定国当然是陈家的家长,占着首位。

吃饭的时候,三爷回来了,他手里拎着包,脸上喜滋滋的。

见父亲回来,秀珠起身迎了过去。到了近前,她伸手去接父亲手里拎着的包裹,没想到三爷手一缩,没给。

秀珠笑了,问道:“爹,什么宝贝,看把您乐的?”

这会儿,三爷就像是个赚了钱心情特好的店主,笑眯眯地道:“保密,保密。”

秀珠撇了撇嘴,跟着父亲回到了里屋。

吃过晚饭,陈海平和三爷钻进了书房。

陈海平的书房和别人的不同,房子里有炕,他喜欢躺在炕上看书。两人坐在炕上,中间放着那个包袱。三爷小心翼翼地把包袱打开,里面露出了一件毛衣。

毛衣没有染色,是羊毛本身的颜色,色白,杂着一些淡黄色。陈海平不懂这些,但一看色泽光润,也知道这是好羊毛。

毛衣的样式有些死板,但这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件毛衣,看上去自然别有一种感觉。

三爷人稍有点胖,一笑眼睛大大变小,而此刻,眼睛就剩一条小细缝了。好像是抚摸世上最嫩滑的肌肤,良久,三爷无限幸福地道:“靠着它我们就会发一笔横财,海平,我们什么时候把它投出去?”

陈海平笑道:“三哥,我们先要靠着它借钱,而不是挣钱。”

一转念,三爷就明白了,这叫双管齐下,这种糖衣炮弹砸谁谁都得趴下,要是放在他身上,保管半夜都会笑醒,哪还会有拒绝的道理。

不过,三爷一下子就又想到了不好的方面,他有些担心地道:“这个东西好是好,但聪明人只要看一眼,弄出来应该不太困难。”

淡淡地笑了笑,陈海平道:“三哥,我们不会对别人不义,但也决不允许别人对我们不仁。如果真要有这种事,那我们手里的刀可不是摆设。”三爷先是心一哆嗦,然后就是感觉特安稳,他问道:“要是万一出了这种事,那后果就不好预料了。”

陈海平道:“三哥放心,不会出这种事的。”

三爷问道:“你有什么把握?”

陈海平道:“我们给人看的都是利,都是大利,但前一种的利更大,而且在这个更大的利旁边放着的是杀人的钢刀。”

关心则乱,兄弟一说,三爷也就明白了,杀人的钢刀是获大利的保证,但也是赫赫之威,令宵小胆寒。

这一刻,三爷对这个兄弟佩服的五体投地,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于是道:“等我们把毛衣一推出,羊毛的价格一定大涨,尤其是上品羊毛更会涨的离谱。”

知道三哥想说什么,这方面他不在行,三哥才是专家,陈海平道:“这方面我拍马也赶不上三哥,一切三哥你看着办,用不着跟我说。”

想了想,三爷问道:“你想什么时候去借钱。”

陈海平道:“入冬的时候就去。”顿了顿,又道:“三哥,你看我们的合伙人选谁好?”

三爷问道:“你打算筹集多少本金?”

陈海平道:“不能少于一百万两。”

龇了龇牙,三爷道:“这么多银子要一家拿出来不可能,太冒险了,一旦有什么散失就等于让人家破产。”

陈海平道:“当然不可能,我们要找的是能有这种号召力的人。”

三爷道:“现在山西有三大集团,一个是经营盐铁专营的,一个是经营其他买卖的,还有一个新近崛起的,与建奴做生意的。”

眼内寒光一闪,陈海平道:“与建奴做生意的我们永远也不理会,盐铁专营的势大,容易客大欺主,不到万不得已最好先不要惹他们。”

三爷道:“那就只有蒲州王家了。”

陈海平知道蒲州王家,不论这一世,还是那一世,都知道,但知道的都是一两个名字而已,他道:“三哥,你详细说说。”

洪武初年,王氏从汾阳迁居蒲州,祖先自王冲文、王彦纯、王秉信、王景严、王荣,传至王馨。王馨官居邓州学正,其子王现王瑶都是大商人。兄弟二人俱都善心计,识重轻,生财有道,对诚信一丝不苟,转运货物,行走天下。

王观、王瑶之末弟王珂在兄长们财力的资助下,中进士,任中书舍人,但早逝。

王瑶生三男五女,长子王崇义为盐商,次子王崇祖早逝,三子王崇古。王崇古字学甫,嘉靖二十年进土,历任刑部主事、陕西按察、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隆庆四年俺答孙把那汉吉请降,崇古力主以此为契机,与俺答议和互市。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

王崇古长姐嫁侨居蒲州的沈氏,沈氏是盐商家庭。二姐嫁张允龄,生子张四维。

张四维生而颖异,十五岁举秀才,十九岁中举,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张四维一生政绩良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支持张居正的新政。张居正殁后,张四维为首辅,累官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