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就是在州府以上正式置了一级官员,让大理变成三级制度,路、州、县,而非是象其他地区是州县两级官制,虽然路有提举司、转运司、刑狱司等机构,不过对州一级别的官员罕有直接领导权。

为何得分权,这也是王巨害怕出现安禄山之类的情况,毕竟是大理,而非是中原地区。

一个分权,政、军、财、刑分割,就不易产生安禄山。

而且为了进一步防范,流官三年一任,但为了接手的官员熟悉当地情况,所以是分批交接,如第一年任命经略使,第二年则任命安抚使,第三年则任命提举使。

不过必须置路一级别官员,毕竟大理广域广大,贫富不均,生蛮也多,以后随时能出现叛乱,如果不置路一级官员,则无法教导当地百姓,合理的开发,也不能根据情况调拨财政赋税。就象腾冲府,那么多裸形族,如何征税,不能征税,难道不派官员治理,那么就要从其他地区调拨税赋支援。还有以防叛乱,那更是要集中力量去镇压了。

这是路,下面才到各州府县,州府置知州知府、通判、判官签判,知置知县主薄,余下的则由附属官员将由蛮人担任,实行蛮汉共治局面,用此缓和冲突。

税赋则还是王巨在广南西路执行税赋政策,若是两税则是十税抽一,若是身丁钱,则是身丁其家总收入的十五分之一。

不过商税则必须把持住。

不要小看了这个商税,未来罗殿与自杞能立国,则是茶马交易带来的庞大商税,南北江蛮之所以能强大,也是利用地形的优势,把持了汉人与西南诸夷的贸易税赋,所以才得以强壮。

这个王巨必然杜绝了,那怕不惜用兵去讨伐。

也必须控制住商税,否则这个十税抽一,根本满足不了未来治理所带来的支出。

除了商税,还有坑矿作监其他的收入,结合在一起,基本就可以满足未来治理支出需要了。

然后到兵,现在王巨手中的兵力主要是来自广南西路的兵,而且薪酬很高,将来肯定不能支付这样的薪酬,因此王巨将唐朝府兵制、屯田制以及郑白渠的保捷军制结合起来。

未来大理的驻兵仍以广南的兵力为主,从善阐府镇池周边抽出一些耕地,让兵士实行屯田制度,屯田所得归兵士所有,然后象郑白渠保捷军那样,每年再发放十几贯兵饷即可了。这样就可以保留五六万的广南兵,然后将五六万广南兵分成三批轮戍,南边则是交趾、东面则是邕州桂州,西面则是大理。同时大理与交趾本路可保持五千到一万名土兵,那么足以能应付各项战事,而且由三路分担这几万兵支出较少的边军,也不会产生巨大的负担。

并且都不用象河东河北路,要经过集训,兵力是现成的,平定大理后,将各军裁减一下,便能产生一支精锐的军队。

然而还有的王巨并没有写。

高杨两家打得不可开交,再加上段正明兄弟来了,奇货拿到手了,平灭大理已经难度不高。

不过打败大理还不行,得要治理起来。

这个过程必须要用兵,还必须要精心的治理,所以得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人领手这项艰巨的任务。

那么除了章楶别无第二人选。

而且这个时间比较漫长,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等到大理安定下来,才可以正式实施段正明所看到的流官制度。

并且想要治理起来,就要最大限度地实施改土归流制度,别看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对蜀国也比较忠心。假如蜀国不灭亡,但时间久了,谁都不能保证孟获子孙还会对蜀国忠心。唐朝南诏蒙氏就是最好的证明,南江蛮也是最好的证明,侬智高也是如此。

因此最少得让大理境内三分之二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没有了各个蛮首掣约,大理才能真正治理起来,这个改土归流过程,必然会不停地用兵。

所以也需要章楶南下,并且还要给章楶放权。

还有余下的一些措施,真正没办法实施改土归流了,得将他们分化,分成各个小部族,那么即便叛乱,影响力了不那么大了,更易平定。

这些就没有写在这张纸上了,王巨等他看完后,道:“除了这些措施外,还有你们兄弟。”

“少保如何安置我们兄弟?”段正明苦涩地说道。

“我第一个安排,会向陛下请求赐封你为大理郡王,至于你弟弟,则可以赐封国公之爵,并准以世袭,当然,能世袭的只能是你们以后子女中的一个人,同时,你们可以适度地去京城觐见陛下。”

这个觐见的什么,真的无所谓。

虽然宋太祖宋太宗干掉了好几个皇帝,不过那是在以前,现在则不同了,比如占城国王就释放回来,听说还带回大量礼物。

再说他们是阶下囚,还能指望什么?

王巨继续说道:“另外我在东川郡城这里将重建一个大型互市场所,大世子,你也去过广南,应当知道广南的商税制度,一道往税,本州之内一道过税,本路之内两道过税,但在这个互市里,往税非是百分之三,而是百分之二征税,过税则是百分之一,如果征收商货价格超过五十万贯,则归朝廷所得,若是在五十万贯之内,扣掉管理成本,余下收入会做为你们的收入。”

百分之三的税率,扣掉管理成本,也能得到七八千贯了。

不过段正淳问了一句:“如果商货很少呢?”

这个得说清楚,不要以后让自己掏腰包来弥补,自己那有钱垫付?

“若没有,一年也最低交给你们五千贯,当成你们的收益。”

“为何?”段正明不解地问。

“希望你们做一个对大宋忠心的郡王,并且五十年后,随着你们子孙增加,这个上限,将是一百万贯商货的税赋所得。如果满了一百万贯商货交易,那么你们段氏可获益一万多贯。”

其实真正的原因不仅是收买段氏人心,也在收买乌蛮人心。

东川郡也有许多乌蛮,泸州与戎州下面许多部族也多是乌蛮,许多部族比较闭塞,燕达用兵北上,打得很辛苦。并且为了用兵成本与节约时间,许多部族只好用了招抚政策,依然还是各个土司制度。

如果将这个大型互市打着段家的旗号,那么就会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交来交易。

只要商贸交易了,商货流通起来,不仅改观了各族百姓生活,而且南北通流,也能改变一些地区封闭的情况。那么巴蜀地区以后就能与大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这个王巨换不着说的。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交易商货数额不足,估计也不会出现,东川郡上面就是巴蜀,这个交易量很庞大,并且税赋少了近半,这里未来交易极限肯定不止五十万贯,一百万贯同样也有可能。这是第二个优惠条件,第三个,你们来看。”

王巨拿出一张大理地图,上面标注得很详细,甚至每一座山峰都标了出来。

段正明色变,人家情报都如此发达了,大理还能用什么来抵挡?

王巨指着洱水边上的三座山峰与下面一块平地说道:“这里十顷耕地,它们将作为你们段家的永业田,这三座山峰上有一些茶叶,同样赐予你们段氏,作为永业田。当然,你们得派相关的人手去管理了。”

大理有茶,不过现在的普洱茶名气不大,产量也低,不过若经营得池,这个产业也会带来一笔收入。

“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段正明问,他不傻,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就得有付出。

“你们要做的就是对大宋忠心,适度地号召百姓听从朝廷管理,当然,你们做为大理未来最高的阶官,名义上的首领,也可以向朝廷提出一些建议,比如一些官员做得不好,一些政策不当,以便让大理百姓过上更美好安定的生活。同时若有大型活动时,你们也能做为最高官员参加,不过有一条切记,你们有监督之权,但不可以真正参与到军政政务当中,非是对你们不放心,而是怕你们的后代会产生不好的想法。这就是对你们唯一的要求。”

“就这样?”段正明有些不相信。

“大世子,你以为要怎样?”王巨道,段氏号召力没有想像的那么大,但也不可忽视,不仅眼下的用兵,将来的治理与稳定人心也会发挥作用,所以王巨才给予了这么多优惠条件。他又说道:“不过这段时间,你们最好不要外出。”

得暂时将他们软禁起来,不过挑明了说,段氏兄弟内心就不会排斥,王巨又说道:“这一路长途跋涉,你们吃了不少苦,早点下去休息吧。”

然后安排人手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等他们离开,王巨对黄骅说道:“醇之兄,你看看这份诏令。”

也就是王巨提出那个旅游业的设想。

朝廷同意了置飞钱务的建议,并且还在京城置了一个飞钱司,与邮驿监结合起来,反正都有兑换系统,两者不相冲突,并且不是王巨所说的南方城市,普及到了全部各个商业城门,一共有四十六个城市置了飞钱务。

还有的大臣聪明的,曾计算了一下,如果措施得当,一年可以为朝廷敛出一百多万贯,甚至两百多万贯的收益。

这么多收入,不算少了。

但王巨其他建议,朝廷则没有再提了。

黄骅说道:“一是朝中有大臣担心长途旅游,会有风险。二是朝廷还以敛财为主。”

之所以有飞钱司的想法,是王巨从旅游业中联想起来的。

为何有旅游业,为的是改善南方许多落后地区的收入,加强交流。而且一旦普及起来,确实会养活许多人。

简单的,一路过来得要吃喝穿住行,这无疑就养活很多人了,还有王巨所说的,各景点销售当地的工艺品,观看当地人的风俗,以及导游的啥,这些杂七杂八加在一起,养活的人可不少。

但朝廷在中间受益不是很大。

又加上有风险存在,这才是朝廷没有批准的原因。当然,王巨自己派人组织,朝廷也不会反对。不过以后若是出了事故,其责任就是王巨的了,或者是王巨手下的了。

“无妨,太过完美,反而容易让君主忌惮。”王巨自嘲地说。

黄骅想劝,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宋朝真容不下王巨,还有海外呢,于是没有劝,只是说了一句:“朝廷如此敛财,长久下去,会严重缺乏货币。”

现在朝廷一年盈余多少,王巨不大清楚。但知道盈余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些盈余将分成三条储蓄,一是粮食,各常平仓严重缺少粮食,所以东南那次旱灾,导致饿死了大量百姓。储蓄过多,必然带来沉重损耗,但最少得储蓄一部分,这样无论大灾或用兵,国库里就会拿出充足的粮食赈灾或用作军粮了。

第二部分便是贵重财货,包括香料珠玉,这个多放在内库了。

第三部分就是帛与钱,帛一般不会储蓄很多的,有一个保质期,因此一旦盈余多,必须储备铜币与金银。

可是宋朝货币严重不足,即便王巨从海外带来大量铜,还是不足。那么就会导致货币进一步恶化,也会妨碍商业流通。

王巨笑了笑说:“不会,朝廷可能会用兵西夏。”

“用兵西夏?”

“李秉常渐渐成年,梁氏为了掌权,居然将儿子禁锢起来,朝廷有许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似乎是一个机会。”

“不是机会!朝廷小视了西夏,当真西夏有那么好灭的?若此,我都不会让韩韫在陕西苦心经营那么多年了。与西夏相比,大理弱爆了。”不是大理百姓不勇敢,而是西夏那是真正的游牧民族,真正的骑兵,这时代骑兵无疑是最无敌的兵种。一旦面临国破家亡之时,反扑起来,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视。

“若是无功,少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士气,又会跌落。”黄骅担忧地说。

“可是朝廷没有下诏询问我,我如何上书?”王巨道。

而且不知道王韶现在的情况,南方又离不开章楶,或者让他率领大军西征,然而扪心自问,王巨可做不到立即灭掉西夏。

除了这三个人,其他人更差。

特别王巨又远在南方,不大好过问,因此他在心中默默说了一句,小皇帝,你可千万不要冲动啊。

第688章歪理

小皇帝可不是小皇帝了。

这个也是必然,让王巨担心的是赵顼未必会全完相信他。

这才要命的。

不完全信任,如何能灭掉西夏?

王巨默想了许久,也未想出好办法。

但飞钱司的推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实它是进一步替银行打下基础,银行很复杂,不过飞钱司要相对简单得多,也容易执行。

能不一一否决,就让王巨很开心了。

想到这里,他又写了一道奏章,将段氏兄弟来投,以及对未来大理治理的设想,段氏兄弟的安置又写了一遍。

这才是真正的奏疏,而非是段正明看到的那张纸头。

又再次要求朝廷迅速将章楶调过来。

非是王巨指望章楶替他出谋划策,等章楶涉过千山万水,来到大理,大理估计多已平定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顺利交接,让章楶熟悉大理事务后,王巨才能放心地离开。

况且辽国得到了好处,河北危险已经解除。

黄骅说道:“段正明安置办法,是否是那个君主立宪制度?”

都不是傻子,相反王安石等人智商绝对在王巨之上。只是区别一个在局内,一个在局外,一个是纯粹的能力,一个是带着大号外挂。

黄骅随王巨最久,受王巨的启发,同样想得更长远了。为什么小功臣反而能得善终,大功臣却往往没有好下场?君王忌惮也。如今王巨快接近能让君王忌惮的地步。

所以黄骅想到了王巨所说的君主立宪制度,尽管王巨没有多做解释,但他从王巨安置段氏兄弟,隐隐看到一些奥妙所在。

王巨摇头道:“有点儿接近了。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度比这个复杂,我设想当中乃是由首相带领的内阁去治理国家的军政,不过首相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四年。内阁成员则是有君王指派人选,并且内阁如果做得不好,期满一届后君王有权罢免,大规模的战争同样需要君王批准。但除此之外,君王不得干涉国家军政。”

这也不是真正的君王立宪制度,当然,很接近了。

“这样啊……”黄骅在反思其优劣,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可一次未出现过。

“醇之兄,切不可外传。”

“喏。”黄骅郑重地说,他有些理解这个君主立宪的用意了,之所以每一个朝代开始时都是好的,乃是君王草创江山,知道民间疾苦,然而后面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王子皇孙,不要说中原王朝,就是段氏,段正明兄弟,都不能说知道民间疾苦,甚至都不大相信大理会有如此沉重的赋税徭役。所以每一个朝代往后去,就渐渐开始败坏了。

实际他还想偏了。

不仅与君王有关,还有利益有关。

因为立国时间长了,又形成一个个得利的利益集团,而人心是不易满足的东东。

在这些利益集团的剥削下,国家渐渐贫富不均,最终无疑会导致灭亡。

所以说这世间不会有永远存在的国家,比如说是美帝,一旦他们走向衰落,那么国内的黑人白人之间的矛盾,还有各州有各州的法律,以及民主所缺少的权利凝聚力,即便他们的地理位置独天独厚,弄不好,也会走向瓦解。

只能说若是在海外推行了这种制度,再加上现在西方还很落后,彼岸又有那么大地域等着扩张,便于疏散矛盾,那么这种制度便会使政权屹立更长久,说不定会有真正的五百年、八百年辰光。

至于宋朝,还不会长久的。

王巨将奏疏写完,又写信给熊本与燕达。

燕达这一战打得很辛苦,有几个寨子顽强反抗,导致燕达部下产生了大量伤亡。

尽管得个详也出了兵。但他只是牵制,也不可能真的替宋朝去卖命。

于是燕达听闻熊本的前锋军已经从成都府南下了,向王巨提出请求,让熊本出动部分兵力配合燕达平灭这些部族。

王巨思考了许久,否决了燕达的提议。如果来得更早些,还差不多,现在来得有点晚了。

他写信请求熊本率部进入雅州,在雅州集结三军,派人打听情报,然后自雅州兵进大理建昌府、善巨府,也就是忽必烈兵进大理的那条道。

这里地势较高,特别是在正月里,这里气温也比较低。

这个无妨,熊本率领来的蕃骑最怕的是热,而不是冷,同样,这里的海拨也难不倒熊本手中一万蕃骑。

不过想要用兵顺利,必须得摸清楚这一带的详细情报,包括天气地形,各个部族的强弱,因此对于熊本来说,时间还是很紧张。

然后又写信,对燕达说了利害关系,让他自己想办法,将北面各部解决掉,真不行,一些较为偏远的部族就主动放过去。

两封信送走,黄骅又说道:“杨家估计快不行了。”

失去了乌蛮支持,高家能动用的兵力少了很多。而且王巨前两年疯狂地买马,许多马就是从杨家手中交易过来的,也为杨家积累了更多的钱帛,以及更多的人脉。

高家打着诛灭逆贼旗号起兵后,杨家立即从谋统府与善巨郡调来大批军队。

但高家力量还是比杨家强大的,并且王巨只占领了东川郡与东川郡,余下的地区还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人。

他们不知道高家同样有着野心,只看到段氏几乎满门被屠了,于是纷纷起兵响应支持高家。

而且杨义贞又走错了一步路,他将三军率领出来,主动东下,于牟州与高智升军队决一胜负,这里是高家的地盘了。因此一役下来,杨义贞三军惨败,撤向大理府,如今正在大理府东部地区与高智升的军队对峙。双方正调动更多的兵力,准备一决雌雄。不过看上去,杨家一方前景不是很妙。如果这一战再败的话,杨家便再无挽救余地了,不符合王巨的作战目标。

王巨想了想说:“我再通知章子厚,让他出兵金齿百夷吧。”

金齿百夷分析得比较广泛,包括大理与交趾交界地区,甚至后来的西双版纳、中缅交界处,以及老挝泰国北部。大理才建国时,永昌府(保山)以西猛兴古、猛兴威、猛兴色、猛艮四个大部族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挢赏弥国,被大理平定后,于越赕成立了一个软化府,后改名为腾冲府。史书上所说的越赕马就是现在的腾冲马。

不过王巨所说的金齿百夷只是指大理与交趾交界处的一些部族。

这些部族同样十分凶悍,正好有许多部族被高升泰召唤,出动了大量援兵,去援高升泰。

宋军好从容乘虚而入,然后均分田地,收买人心了。

黄骅眼神中有些疑问。

章惇一边安顿百姓,一边与和斌用兵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