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好从容乘虚而入,然后均分田地,收买人心了。

黄骅眼神中有些疑问。

章惇一边安顿百姓,一边与和斌用兵长山哀牢部。

确实交趾南部地区太单薄了,这次宋朝是直接治理,而非是羁縻,如果长山不拿下来,后患无穷。

然而新的情况出现了。

随着交趾渐渐安定,一部分交趾百姓从其他地区又逃了回来。

这个王巨没有下狠手,章惇也没有下狠手了,毕竟经过迁徙后,他们占的比例下降,成了“少数民族”。

然而交趾自建国时百姓就久经征战,性格剽悍,才开始回来时小心翼翼,看到中原来的百姓纯善后,大多数交趾百姓还是很喜欢的,与善人为邻总比与恶人为邻要好。

不过有的人看到这情况后,开始胆大妄为,杀人抄掠,官府来剿灭,又迅速逃到山林里,有几伙人越聚集规模越大。章惇又将兵力主要置于长山,因此向王巨发出请求,于是王巨将广南境内的驻守兵力调了过去,正在围杀这些反抗的交趾百姓。

大军就在交趾境内,并且多在交趾西北部地区,这里山高林茂,容易躲藏,百姓本身又比较犷野,因此离大理很近,但这个兵力不易抽调。

王巨说道:“无妨,长山那边先放下来,他们危害不大,大理这边才是关健。”

这也是一个解决办法。

当然非是黄骅胆大质疑,而是王巨时常鼓励手下提出他们的疑问,这样,自己这才完善自己的想法。

那么就得要快了。

王巨用飞骑立即通知章惇,章惇也知道事情轻重,于是下令大军向西北出发。

很快宋军就到了大理境内。

不过元宵节也到了。

王巨调出一些钱帛,让百姓扎起花灯,不能与京城的那个灯会相比,灯也只是简易的灯笼。

王巨这样做,只是将中原的传统向大理推广,同时也让百姓热闹一下。

灯扎好后,悬于几个城镇里,让两郡百姓欢度元宵节。

现在到处在开战,交趾那边继续在打,西南诸夷那边也在打,燕达也有乌蒙等部用兵,大理杨高二家打得更是不可开交。

反而暴风眼里的二郡之地,静悄悄一片,加上王巨推广的是轻徭薄敛制度,石城郡中倒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新气象。

王巨带着侍卫走在街上,看着两边的花灯,许多百姓认出了他。现在谈不上什么好感,毕竟许多子弟倒在王巨屠刀下了,但也谈不上坏感,确实辰光在变好了,如何恨得起来?

黄骅说道:“少保,如果朝廷再拨出一千万贯就好了。”

“大理与广南西路不同,大理面积太大了,许多地区又是落后的山区,象腾冲府那边百姓又很不开化,不要说一千万贯,就是三千万贯投入下去,也未必能产生象广南西路那样的变化。况且我们上哪儿弄那么多免费劳役?”

后面才是关健所在。

若象大理那样,继续沉重的徭役,那么是可以大规模地修建道路水利,而不是修寺塔的什么,其实还是为了百姓好。

但普通百姓终是眼皮子浅的,宋军作为一个外来者,不管是什么用心,若是继续象以前那样,很快就会失去民心,甚至激起反抗。

如果雇募百姓,则用不起。

“醇之兄,关健还是良好的政策疏导。即便象广南西路那样,如果政策不得当,以后百姓还会憎恨朝廷,还会反抗。因此我勒石为碑,写了一句,杀官无罪,那怕这四个字引起了朝堂巨大的争议。”

这样,未必就没有“起义”了,但那样朝廷用兵则是正当的,也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就不知道那些土著安置得如何了?”黄骅问道。

“天知道。”王巨一乐说。

实际已经开始出事了。

两浙路一个姓吴的大主户,平时对待佃农十分苛刻。

但他家的耕地很多,当然也被王巨派出去的管事盯上了。

两人谈了很久,吴姓主户被管事说得心动,同意换人,不过一户佃农得换十名昆仑奴。我家的佃户口数多,所以得多换。

去年秋天开始交换,但有些佃农的妻子又被这个吴姓主户扣下做了人质。管事上门交涉,最后不得己,拿出五名土著交换一名妻女,又倒贴了近百名土著。

但这个主户的贪婪激怒了这名几名管事,于是做了手脚,不仅派来了土著,还派过来大批交趾流民。

吴姓主户手下一百多户佃农大多数换到了南方,庄子上来了近千名奴隶。

实际各个土著对生活不是很挑剔的,再坏些也比他们在彼岸岛上的生活好,主要就是他们性格懒散,不愿意干活。这让吴姓主户十分生气,加上他庄子上养了许多恶客,这些土著又没有什么人权,更不在宋朝户册上,吴姓主户为了让这些奴隶干活,每天派僮客们用皮鞭抽打着。

可能这些土著要过许久才能开化,不过在这大群土著中还有一些交趾百姓,他们是开化的。时间长了,都熟悉了,于是串通起来,没有武器,可有各个农具,比如锄头菜刀的啥,围攻吴姓主户的宅子。

等到官府闻讯,率官兵抵达时,这些土著已经攻进吴宅,将吴家上下屠杀一空。

这次暴乱也被官兵镇压了。

但出了这么大的案子,当地官府不好隐瞒了,只好上报朝廷。

可这个案子仅是一个开始。

不过王巨不知道了。

热闹的元宵节很快过去。

高升泰又来到石郡城,见面就问:“少保为何用兵七十城门甸与蒙彭部(越南莱州一带,属于大理秀山郡管辖)?”

“高将军,我是称喟你高将军还是高世子?”

“将军,我们高家不会谋反的,只是诛讨逆贼。”

“好吧,你们高家忠心,不过我为何让手下用兵七十城门甸与蒙彭部,是因为这里收留了太多的交趾反民。”

“他们皆成了部曲。”

“我知道他们多成了部曲,还有一些部曲被七十城门甸与蒙彭等部抽调成了部曲兵,即将配合你们高家与杨家交战。但为何他们将这些部曲又释放回去了?难道你没有听说,这些部曲返回后,在交趾境内杀人抄掠,而现在交趾百姓多是从内陆调徙过来的,本来到了陌生之所生存就存在着恐惧感,这样下去,让我大宋如何治理交趾?因此我下令用兵这些部族,不仅七十城门甸,还有其他的部族,让他们不要再收留这些交趾百姓。”

这也算是一条罪名吧。

高升泰不甘心地问:“少保为何均分田地?”

“均分田地,给贫困百姓一条活路,难道做错了吗,且看今天的石城郡变化,说不定等你们打败杨家后,秀山郡与最宁府的南部地区都变得容易治理了。”

这是那一门子道理。

王巨这么做,从南方调来的各部金齿百夷战士还有心思作战吗?

“你这是说歪理,”高升泰不满地说道。

“世子,请你注意你说话的态度。不要以为你们高家现在占了上风,还没有做上大理皇帝呢!”黄骅在边上喝道。

一声棒喝,高升泰悚然一惊。

真正强势的不是高家,而是宋军。如果宋军停止用兵西南诸夷与乌蒙等部,两军合一,善阐府就危险了。

王巨摆了一个手势,让黄骅不要说话,道:“高将军,你就不要太担心了。如果我想图谋你们大理,无论你们高家或杨家,都没有办法抵挡我的军队。我还是那句话,我要的就是这两郡之地,两郡之外,任由你们争之。之所以用兵你们大理东南,主要还是驱逐交趾百姓,往景昽地区(老挝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云南最南端,虽属于大理羁縻地区,但大理控制力很弱,有较强的自主性)驱赶。一旦这个目标实现后,我们就随即撤兵。”

似乎宋军确实是这么做的,对于原来的百姓则是均分田地,但属于交趾的百姓,全部撵走。可能有不少交趾百姓被宋军误判成当地百姓,同样也均分了田地。有了田地,他们就不会往回逃了。

但高升泰不会轻信王巨的忽悠,他说道:“是有一部分部曲逃了回去,可也是各领主看管不严,而不是有意将他们放跑的。”

王巨有些不乐意了,问道:“高将军,按照你这个说法,无心杀人,那就无罪了?”

“这两个好相比吗?”高升泰急躁地说。

他急躁,王巨更急躁了,脸色终于阴暗下来,说道:“你是什么意思。”

“少保,我们讨伐逆贼,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少保这么做,许多从南方来的士兵无心作战,要求回去。少保,你这等于是在帮助杨义贞这个乱臣贼子。”

“我懂了,这样吧,我必日下令出动四万大军,协助你们高家作战,可否?”

“这个好……少保,不要开玩笑了,”高升泰醒悟过来,王巨岂有这个好心,就是有这个好心,也不敢收这份好心。四万宋军到了前线,到时候是灭杨家还是灭高家?

“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你们高家倒底是什么意思!”

第689章待发

“我们只求少保撤兵。”高升泰道。

“早晚会撤兵,这样吧,我画一道线,只在这个地区用兵,只要这片地区安定了,再无交趾流民,我自会让和将军撤兵回去。”王巨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线,主要就是大理东南部地区,面积也不大。但这么一隔,原先的交趾流民,就无法逃回交趾了。

从道理上也能说得过去。

但是……高升泰还想说话,王巨肃声说道:“这就是我的底线,不容再讨价还价。”

高升泰只好回去。

黄骅说:“少保,会不会打草惊蛇?”

“可能吧,但现在对于高家来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也不能低估了皇位对高有的诱惑力。这样吧,再派人通知杨义贞,让他借机出兵。”

其实到了这时候,王巨基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燕达虽然还在苦战中,不过茫布部拿下来了,只剩下易溪部与西侧的马湖部,马湖部可以根据情况用兵,如时间充足则可以用兵马湖部,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先搁在一边,只要拿下易溪部,就可以与淯井监相连起来。

并且局部地区也分配了田地,特别是主要商道两边,近半地区分配了田地,没有了蛮首,只要没有蛮首,便可以实施治理。也就是从东川城到戎州,大多数地区可以委派官员来管理了。不过这也让燕达感到幸庆,当初如果不是王巨用计,让刘开忽悠了夜苴部,然后将乌蛮大部分兵力吸引到自杞州边缘地区来作战,而是强行攻打,象这样一个一个部族打下去,就是乌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下了。

不过也不仅仅是坏处,毕竟通过这一系列战事,各军渐渐熟悉了攻坚战。

未来就是拿下大理,攻坚战还是避免不了的。

这是北线的战事。

东线的战事也渐渐结束了,姚麟吸取了开始的教训,先是派兵出普宁城,渐渐将各部蛮兵吸引过来,然后佯败,向南撤退,一直退到月亮川。这里的地势较为平坦,姚麟又提前在月亮川布下了一个大口袋,只是这个口袋比较大,一西北一东南,两处都离主战场有三四十里地。

等到蛮兵大军追到月亮川,忽然五千骑兵杀出,口袋也开始收紧。一役,便将近两万蛮兵变成了战俘。

不过王巨让姚麟只经营普宁城以南的地区。

再往深处去,地形太复杂了,但普宁城以南地区,基本都分配了土地,罗殿大多数地区蛮首进入了历史长河,当然官府也便以治理了。

这一役意义非同小可,特磨道是王巨派人招降的,各部首领也同意投降宋朝,表现也较为温顺,王巨也就无法用兵了。不过还是土司制度,以后说不定还会有麻烦。

因此相对而言,安全通道只有自杞州,比较单薄,得到了罗殿地区,这条通道便变得宽厚起来。而且有了普宁城,也可以作为未来经营西南夷的桥头堡。

并且经过这一役后,周边诸蛮一起震动,因此姚麟派使强迫他们来普宁,与宋朝搭成盟约。继续给他们自治权,但必须向宋朝诚服。

实际不久,姚麟的军队也可以抽调出来。

几天后王巨又接到熊本的信。

都是用快马相互通信的,不过因为离得远,并且多是山区,所以王巨到了正月下旬,才收到熊本的答复。

也没有说什么,只说大军听从王巨指示,在雅州边缘驻扎下来。

这也是熊本为大局着想的,王巨并没有权利命令熊本如何行动,熊本如果不服气,要单干,王巨同样无奈了,大不了事后参熊本一奏。

几路宋军,对大理虎视眈眈……

“大世子,我即将上书朝廷,让你担任大理路兵马大总管。”王巨对段正明说道。

“少保,不行哪,我不会用兵。”

“要的是你的头衔,非是让你真正领兵,”王巨笑道。让你用兵,多少兵也不够糟蹋的。

段正明沉吟。

实际他内心还有些排斥。

王巨问道:“大世子,你贪恋权利吗?”

段正明摇了摇头。

“我说我朝两则典故给你听,太祖想要一个花蓝,赵普相公没有批准,太祖无辄。先帝想立濮仪,大臣们纷纷封驳,先帝一直没有成功。权利虽好,但必须相互节制。”

“我不恋权。”

“我说的不是你恋权,而是大理,你饱读诗书,应当知道大理就属于中国管辖,秦时叫昆明,又叫滇国,西汉时置了益州郡,郡城就在善阐府城。东汉时又置了永昌郡。三国时孟获想叛乱,被诸葛亮平灭,置了云南郡与永昌郡。直到南陈朝时,濮部才悄然兴起,不过大理中北部地区,仍被中原王朝控制着。当然,你可以说那仅是羁縻。但有一条,你不能否认,那就是这一片土地,自古以来大多数地区是属于中国的,最少属于中国的羁縻地区。”

段正明也在想着大理以前的历史。

“直到蒙氏在唐朝扶持下壮大,最后反而噬主,加上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衰败,无心南顾,南诏立国。你们大理就是在南诏基础上立国的。可是中原王朝强壮之时,岂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不管你心中怎么想,我朝早晚必会用兵大理,你们大理还是无心抵抗。相比于其他人来用兵,我的种种做法要人道得多。”

段正明默然。

这段时间他就软禁在了石城郡城,也不是真软禁起来,还让他有些自由活动的,只是不准他与当地百姓交谈,以免泄露身份。不过他能听到能看到……

应当来说,王巨做法确实很人道了,与他在交趾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且你表现得好,不仅是为了你们兄弟表现,而是为了大理百姓表现。因为你表现好,我的提议陛下才能同意,以后你最少是名义上的大理头号官员,同时还有一定的监督权利。在你监督下,有一些不好的官员就不敢胡作非为。不过你一心想要权利,我就无话可说了。”

黄骅喝道:“大世子,如果不是少保,你们兄弟早死在乱刃之下了,你们能逃出大理城吗?”

段正明不知道那天的洞房只是一个把戏,因此一看到黄骅,就有些心虚。

经他一喝,段正明低下头说:“那好吧。”

王巨说道:“不过我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杨义贞虽然将你们段氏许多族人一起处死,不过没有对董家动手,你那个订亲的小娘子仍活着。”

“真的吗?”段正明兴奋地问了一句,不过眼睛随着黯淡下去,虽然未婚妻活着,可他的父母亲全部被杨义贞杀害了。

“你知道蜀汉后主乐不思蜀的故事吗?”

“知道。”

“他不是乐不思蜀,而是大智若愚。他才叫真正的傀儡。而你不然,是未来大理路名义上最高的长官,但也不仅是名义上的长官,还有着监督权利。就象我朝的言官一样,能说他们是傀儡吗?这样说,你理解你身份了吧。你有心结无妨,但必须得想明白。我也不怕你有心结,就怕你这个心结被有些人利用。毕竟以后大理的模式是汉蛮共治,还会给一些大理重要人物一部分权利的。这些人当中有人若是产生了他念,又利用了你,你们兄弟可就没有好下场了。知道钟会是怎么死的吗?”王巨又说道。

“我不会。”

“到时候不是你会不会,而是你有心结,别人就可以利用,至少换成我,只要你有心结,我就有十种以上的方法利用你。”王巨耐心地开导。

他说的也不仅是恐吓,而是事实。

并且大理也需要段正明的号召力,至少未来十年内,段正明对大理安定会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

“你下去吧。”

段正明苦思着退下。

琼娘说道:“可怜生在帝王家。”

“帝王享有多大的权利,就要有多大的责任,段氏有今天这地步,何尝不是他们结下的恶果。如果他们兢兢业业的治理大理,我敢用兵大理吗?”

“道理虽浅显,可轮到自己头上,却没有几人能想通。”黄骅叹道。

不仅是人君,就象文彦博韩琦这些最顶尖的士大夫,一样的贪婪。

贪到最后,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起义,就是没有外部压力,宋朝也会走向灭亡,大家一起完完。

但人性就是贪婪的,不能往深处想,越想会越复杂。

琼娘问道:“官人,什么时候用兵?”

“看吧,让他们继续打一打。”

高家与杨家继续在交战。

王巨画了一道线,高智升不大相信,但没有办法,只好让这道线上各部士兵回去了。结果刚进入这道线内,就被和斌率军一一击败。和斌也如约地在这道线内用兵,并没有出线外。

但是高智升已经对王巨产生了怀疑与浓浓的戒心。

杨义贞在西边则不知道,接到王巨送来的消息,真以为王巨相助,果断地出兵向高智升的军队发起进攻。

高智升手中的兵力仍占据优势,只是南方各部来的将士人心浮动,因此一番惨战后,高智升的联军小挫,退回到弄栋府。杨义贞率军紧逼,大军兵临弄栋府城下。

高智升不得不将诸首领喊来商议,他让大伙坐下,说道:“我们不怕逆贼,就怕后面的宋军,他们分明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几场战役下来,双方损失都很惨重了,再拼下去,弄不好就让王巨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整个大理。

一名首领说道:“宋军很强大。”

高升泰道:“强与弱是相对的,我们虽然较弱,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宋军真的强大,去年就用兵大理了。”

大家有些沉默,大多数是不想与王巨发生冲撞的。

一名首领又说道:“可是我们现在与逆贼僵持,如何是好?”

“这便是我将你们喊来商议的用意,暂时与逆贼和好,并且承诺他们,我们将大理一切为二,西北让给他们杨家,东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