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呢?”

“我们大宋十税一,你们大理十税三五,指望那个百姓支持你们段氏?”

“不会那么重。”段正明睁大眼睛说。

“大世子,你锦衣玉食,当然不知道了,可你们大理税赋就是那么重。”

“那么重的税赋用到哪儿去了?”

“我怎么知道?”蒋清一摊手说。

也不是这么多税赋全进了国库,而是大多数落到各个豪强手中,原来南诏保持着原生态,但南诏从巴蜀掳来大批工匠后,带来了先进的工艺,也带来奢华的生活,就象大理的策筇竹杖,又名金藤杖,一根普通的拐杖,却在拐杖外面镶金,工艺无比的复杂,所以到了宋朝后,都成了价格无比昂贵的超级奢侈品。

各个贵族想要维持这样的奢侈生活,岂能不苛剥百姓?

当然,也不是宋朝就是天堂了,宋朝有许多厉害的主户,他们收的租子,同样达到了百姓收入的近半,这与大理十税三五一个性质。

但比起占城,两者还远远不如,占城与天竺的首陀罗更惨。

也就是大理百姓能勉强活着,但活得很卑微,所以史上元明进入大理后,罕遇到强烈的反抗。

这个道理蒋清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于是他又说道:“大世子,这回你明白我们家少保能迅速安定乌蛮的原因吧。”

“那么他那个十税一能维持支出吗?”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很是不错,十税一确实很难维持支出,不过还有其他的税赋,比如商税。”

“那还不是敛民?”

“大世子,那天你逃出来,虽然穿着仆役衣服,可里衣却是刺绣,你认为普通百姓能穿得起刺绣吗?那么这种商税等于从谁身上征得的税赋?我朝税赋也重,但这个税赋征得均匀,穷人征得少,富人征得多。所以百姓支持,可你们大理这种税赋,普通百姓如何支持你们段氏?”

蒋清美化了宋朝税务制度。

从赵匡胤立国时,他提出了齐人,理论上是想这样征税的,可实际执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即便王巨在广南西路进一步地“齐人齐税”,也没有真正做到穷人少征税或不征税,富人多征税,必要的牵就在所难避的。

“高家把持朝政……”段正明辨解道。

“那是你们段氏没有能力,不然如何让一个大臣把持朝政。就象我们家少保,这么大才能,但一直对官家忠心耿耿。”

“如果不是你们家少保用兵乌蛮,杨家岂敢这么做?”

没有王巨这次用兵,杨义贞也敢这么做,只不过时间稍稍晚一点。

蒋清不知道了,但他还是讥讽道:“自身没有本事,何必怪罪别人?就象郭公南下,没有歼灭交趾,难道要怪占城国与真腊国违约没有发兵配合吗?”

段正明哑然。

“大世子,你信佛,佛的宗旨是什么?拯救百姓,众生平等。少保这次就是拯救你们大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望大世子配合。”

段正明还是不说话。

蒋清又说道:“并且你们段氏能不能保全,全在大世子一念之间。”

直接就说出来了,我们冒死捞人,就是指望你们兄弟俩在未来会发挥作用,协助王巨将大理迅速安定的。不过王巨对他们兄弟真的没有恶意,而且在他未来规划中,替兄弟俩安排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蒋清说完没有再说话了,那群野狗仍为那根骨头在打架,蒋清也无聊地看着它们打架,忽然他眼睛一亮……

天色渐渐黑下来。

兄弟俩不顾得周围的臭味薰天,又累又饿又担忧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刚亮,他们就被蒋清叫了起来,再次来到城门口,城门口一群乞丐正在打架,将城门口堵住。其中一方三名乞丐正是蒋清的手下,对方乞丐人数更多,可是蒋清三名手下打得很顽强,被揍得鼻青脸肿的,还继续在撕打着。

段正明不明所以然,蒋清却低声说道:“你们兄弟分开,一前一后出城。”

不能呆在一起,那么就容易被段正明家的那个仆役认出来了。

“二弟,你先走。”段正明说道。

段正淳要推让,蒋清却催促道:“快走。”

蒋清的另一名手下强行带着段正淳来到城门口,另一边还在撕打,段正明家的那个仆役也好笑地看着这群乞丐在打架。

“二世子,走。”蒋清手下低声喝道。

两个乞丐,一身臭味,余下士兵皆没有太注意,让两人成功逃了出去。不过这些士兵不能允许这两群乞丐再打下去了,一个个上来吆喝着,将他们趋散。

“快走。”蒋清又说道。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说着,拉着段正明的手冲向城门口。这时,正好那个仆役也看了过来,段正明连忙低下头,一颗心卟通卟通地跳。

那仆役没有看到段正明的面部,只看到一个额头,觉得眼熟,不过随即被段正明身上一股臭味吓得退开。

两人成功逃出城。

蒋清带着他们继续逃,逃到洱水边上的一个山上。山上有两个牵马的文士,看到他们来了,欣喜地说:“宗正兄,终于逃出来了?”

蒋清点了点头。

很不容易的,如果不是昨天晚上看到那群野狗在打架,他还想不出今天的计策,正是因为看到那群野狗在打架,他才想出一个办法。早上让三名手下在城门口找到另一群乞丐,刻意发生冲突,然后撕打起来,一边打一边就引到了城门口。不然还是没办法逃出来的。

“良平,你有没有带食物过来?”

“有,”那个字良平的文士从马背上取出一块牛肉。

“两位世子,请用。”蒋清说道。

段正明兄弟俩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快吃完了,段正明说:“你们不吃吗?”

“吃完了才想到我们?”蒋清乐了,又说:“无妨,这几天我们并不饿,之所以一直让你们挨饿,正是让你们饿瘦了,加上又脏又臭,才不易让人辨认出来。大世子,二世子,吃苦了,莫怪罪哈。”

“不会,我还要谢过你们救命之恩。”

“这个不能谢我们,要谢谢我们家少保,”蒋清说完,与那两个文士到另边低语了一番,重新走回来说道:“两位世子,高家起兵了。”

“高家起兵?”

“这个皇位,杨家想坐,高家同样很早就想做了。少保托我们问你一句话,有两种选择。现在你们兄弟是奇货,奇货可居也。高家后发制人,如果得到你们兄弟俩,那就更占据了大义,杨家也就危矣了。少保想拯救大理一方百姓,同样想得到你们兄弟俩人,那么就能迅速将大理叛乱平息,还这一方百姓一个真正幸福的生活。所以现在给你们一个选择,如果你们想做皇帝,只能到高家,高家想争取更多大义,说不定就会扶持你们兄弟中的一个做大理傀儡式的人君。但大理安定下来后,你们兄弟性命就危险了。毕竟高家隐忍了这么多年,高智升也老了,他们等不起了。不过你们若不相信少保,虽然沿途有许多关卡盘查,但我们还会保护你们兄弟向东南方向下去,前去鄯阐府。第二个选择,就是投奔我们家少保,少保不会扶持你们继续做大理人君,但会给你们兄弟一个承诺,他向官家替你们兄弟讨要一个异姓郡王,并且是可以世袭的异姓郡王,还有适当的封地薪酬,只要你们子孙以后不谋反,子子孙孙就可以与我们大宋共享富贵。那么我们就撤向东北方向,先去东川郡,这一带关卡不多,盘查也不严密。”

毕竟是蛮人,性格直爽,王巨也不隐瞒,让手下人直接将利害关系说了,任由段氏兄弟选择。不过段氏兄弟若不识大体,选择了高家,王巨真会让这几名手下掩护段氏兄弟去高家。

那么以后王巨就会大力扶持杨家,直到将高家打败,至于高家败后,段氏兄弟什么下场,王巨就不管了,然后再兵向杨家。

那样更复杂一点,也更彻底一点。

反正不会强迫段正明,强扭的瓜不甜……

蒋清看到段正明嘴张了张又说:“不急着回答,我那三名手下还没有出来,要等他们,你们可以慢慢想。”

段正明想了许久问:“少保不是说对我们大理没有企图吗?”

这是一个大问题,王巨的做法看似很漂亮,不但派人捞了他们兄弟出来,也打开天窗说亮话,由他们兄弟选择,似乎选择也不错。现在段正明只想活命了,那会想什么人君皇帝的啥。不过王巨不守信诺在前,让段正明如何相信?

第686章山林

蒋清心中好笑,心想,你还真将自己当成了皇储?不过王巨吩咐过,得开诚布公,不然就会为将来留下不好的尾巴,蒋清还是耐心地解释着:“大世子,当初少保未必会图谋你们大理,即便有这个想法,也未必会执行。这两者区别,你明白吗?我再打一个比喻,当你们大理强大到一定地步,想不想用兵交趾?想不想用兵中原?就象我朝,想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想是一回事,执行却是另外一回事。”

蒋清这样说,确实很迷惑人。

不过若是大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轻徭薄敛,就象金大大笔下所书写的大理,仿佛一个世外桃源,那么百姓必然会支持,王巨岂会用兵大理?

“所以开始时少保的底线,便是让你们大理向我朝称臣,确立主次关系,以便让边区诸蛮安定,这也是黄醇之与你一道去大理城,并且最终同意与夜苴部联亲的原因。不过那个丑陋的洞房之夜,这个机会就失去了……为何?不仅仅是一个女子悲惨下场,少保也不可能真为一个女子,冲动的用兵。它意味着的是你们大理人的态度,是高高在上的,倨傲的,桀骜不驯的,即便你们段氏会称臣,这些部族仍会轻视我朝。”

“不是这样……”

“你是想说入乡随俗?我不说别的,假如你们段氏宗室有公主郡主下嫁给一个普通百姓,会不会入乡随俗?所以少保兵伐乌蛮,但没有想到你们大理所谓最强的乌蛮军队,不过如此,试问,让少保为何不产生既得陇,复望蜀的念头?知道这个典故吗?”

“知道。”

这不是指曹操的得陇望蜀,而是指光武大帝刘秀的得陇望蜀。

蒋清心中忽然产生一个荒唐的想法,不知道少保能不能与光武大帝相比?这个……王巨即便带着大手指,也是比不上光武大帝的。

而且一个君,一是臣,也不能相比。

但说明在蒋清心中,王巨的地位高到这种地步了。

前面是忽悠,后面才是真的,既得陇,复望蜀了。

“灭你们大理容易,以后想顺利治理才是最困难的,但经过杨义贞这次叛乱后,以后的治理虽难,不会难到让人畏惧的程度,我这样说,你会意吗?只要少保轻徭薄敛,即便有叛乱也不会多。但少保想治理这片地区,同样不想产生多少血腥的战斗与镇压,所以少保才派出我等,设法相救你们。”

“我们投奔高家,少保会不会对我们用兵?”段正淳在边上问。

“你说呢?你们投奔高家,我们绝对将你们安全地送到高家,但当初的情份,到此也就消失了,一旦成为路人,也就是敌人。”蒋清不客气地说。

“别说了,我们愿意投奔少保。”

“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蒋清满意地说,然后努了努嘴。

那两个文士从马背上又拿下一个小包袱。

往东南去是东南的行头,往东北去则是东北的行头。一行人立即换上了猎人的行装。

等了许久,蒋清那三名手下才逃出城。

为了引起轰动,好吸引城门口士兵的注意力,刚才那一殴打得很厉害。

对方的乞丐多,三名皆吃了不少的苦头,全部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好在没有出现致命的伤。

不过一行人都很高兴,不管怎么说,在城中太危险了。

大家休息了一会,向东北方向出发。

这里多是山区,那两个文士又说道:“请稍等。”

说着骑马出去,好一会才回来,然后向每人发放弓箭与刀。

一行人就进入了茫茫山林地带,蒋清又说道:“大家尽量不要分散。”

相对于后世,现在野生动物更多,就象后世消失的华南虎,现在宋朝不知有多少。

所以产生了许多猎户,也就是那种不事耕种生产,专门靠狩猎为生的百姓,大理的野生动物资源比宋朝还要丰富,因此一行人刚进入山林,便遇到了危机,一群野生象正在溪边饮水。

“绕过去,”一人说道。

这些个大家伙虽然不是让人最畏惧的动物,但也是让人头痛的动物,如果招惹了他们,那怕是猛虎,也会不死不休。不但大理有,广南也有,最让百姓深恶痛绝,不是它们吃人,而是以为自己是巨无霸,时常从山林里出来,糟蹋百姓的庄稼。

几人小心地绕过这群野象,不久一人又说道:“二世子,当心。”

说着一挥刀砍下一条颜色青绿色,伪装得很好的毒蛇。

段正淳岁数还比较小,于是眼睛又湿润了。

这个蒋清倒是能理解,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锦衣玉食,哪里吃过这么多苦头。他安慰道:“野兽不可怕,可怕的乃是人心。幸好你们选择了少保,如果选择了高家,虽然都是大道,可我们想平安护送你们到高家,那才叫一路艰难。”

段正明点了点头,然后拉起段正淳的手,安慰地拍了拍。

这个举动让蒋清很赞赏。

他又说道:“最难的就是这段路,到了华竹部(元谋县),杨家控制力就差了,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购买几匹马,不从大路走,但可以从小路骑马直奔东川郡。”

但也不容易,从大理到华竹部整整四百多里,几人走了近十天,还没有到达华竹部,依然在山林里钻来钻去。

夜晚来临,蒋清带着几名手下,出去转了许久,打来两只野鸡,还打到一只孔雀,当然,现在没有动物保护的说法,这只孔雀也成了他们的腹中餐。

大伙将这三只野鸡毛剥光了,抹上盐巴,放在火上烤着。

“今天是除夕,哦,忘记了,你们大理新年节日乃是三月的桑勘比迈节。”蒋清说。

“大理也过元旦节的。”段正明说道。

不过大理对元旦节就没有那么慎重了,其实在宋朝现在元旦节也比不上元宵节热闹。桑勘比迈节只是当地人的发音,泼水节的原形,但现在还没有出现泼水节,只是这个新年节。

但总的来说,大理与宋朝习俗差距不大,特别是白蛮,除了略带一些方言发音外,余下几乎可以将他们当成汉人看待了。

“宗正,你好象是中原人氏吧。”

“我不是中原人氏,乃是江南西路虔州人氏,”蒋清答道。

“你为何来到大理?”

“我不是来到大理,而是少保的下属,据少保打探来的消息,杨家可能会动手,可能会杀害你们段家的人,所以少保刻意让我们来援救你。”蒋清说道。

实际段正明意思是问你为何帮助王巨做事?

其实不仅是他,还有许多文人,原先王巨招收的多是管事与各个经济人,不过迁徙百姓多了,也必须增加管理人才。

因此王巨陆续派人招募了几千名文人,多是连举子都没有考中的文人,反正宋朝读书人不知凡几,又多是苦哈哈的学子,这些人迁徙走了就走了,朝廷不会注意的。王巨要求也比较简单,举子的什么无所谓,能识字就行了,如果在算术上造诣不差,那是更好不过,其他的要求主要就是精明强干,忠诚度强,然后陆续任用。

有的文士经过实际磨练之后,确实是不行了,于是成了各个学堂的教授,当老师总可以吧。

有的已经证明了自己,陆续得到重用,有的还在继续证明自己,不过蒋清属于前者了,正是因为他机灵,才委派了这个重任。

这个蒋清肯定不想说的。

段正明也没有深问,而是道:“不知外面如何了?”

“不知道,”蒋清答道。

反正外面肯定在打着,并且打得天翻地覆。

这时山林里传来一声虎吼。

几人紧张地盯着虎啸的方向,大理同样有虎有豹,不过虎的块头要比北方稍小一点。然而大家同样不想与这个危险的大家伙发生冲撞,他们可没有李继宣的武艺(宋初名将,陕州虎患严重,十七岁的李继宣前去陕州,杀死二十几头猛虎,生擒两虎一豹,献给赵匡胤,生猛得一塌糊涂)。

蒋清辨别一下说道:“无妨,虎有虎的地盘,离得远,不会来此。”

段正明忽然问了一句:“大理离宋朝也远。”

虽然大理比较封闭,但不象交趾那样,入侵过宋朝。

蒋清说道:“是如此,但你们大理不是占城,占城国家很小,危害性不大。然而你们大理面积广大,只是你们段氏不作为,一旦有一枭雄掌控大理,谁都不能保证,不会再发生南诏之害。”

段正明无语可说了。

南诏两次入侵巴蜀,确实给巴蜀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大世子,明白了吧?主要是大理国家大,最宋朝近。不过大世子请放心,少保不会将对待交趾那一套搬来对付你们大理的,为何,交趾人性格残忍,动不动就屠城屠民,不仅有邕州惨案,还曾在占城境内大屠杀过。所以少保用了极端的手法,对付交趾百姓。不过大世子忽然问这句话是何意?难道想振兴段氏?”

“不是,”段正明连忙否认道。

但不管怎么说,大理沦落到这一步,段正明也多少有些不开心,他看着茫茫的山林,忽然想起以前幸福的时光……

第687章飞钱司

不过段正明未来的生活,不会象他想的那么惨……

一行人在山林里又转了两天,正月初二下午,蒋清带着大伙钻出山林,这里就是华竹部地界了,属于乌蛮与白蛮混杂地区,这也意味他们相对也变得安全了。

于是蒋清找来几匹马,几人骑马向东飞奔。

蒋清先行找到王巨,将情况禀报了一下。

第二天段正明与段正淳兄弟就被带到。

王巨让他们坐下。

这些天亡命生涯,让这对兄弟吃了不少苦头。

不过王巨也没有说,而是道:“世子,你看看。”

王巨说着,拿出一张纸,就是他写给朝廷奏章的草稿。

得到大理,得治理大理。

如何治?王巨在这张纸上写得很详细,流官与土官分权而治。

因为大理情况特殊,因此必须置永久性的经略使,主管大理一路政务,永久性的安抚使,与兵马总管一文一武掌管大理军务,提举使与转运使,掌管大理财政,刑狱使掌一路刑狱案件,营田使掌一路农田水利,不过营田使则属于经略使管辖了,因为农田水利也是政务。

实际就是在州府以上正式置了一级官员,让大理变成三级制度,路、州、县,而非是象其他地区是州县两级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