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任何的期待,只有你,能……成大事的。今日我们父子俩难得有机会这样说说话,为父……我也想把一些事和你交交底,希望你能明白我这样做的目的最终是什么。”

“殿下有什么打算,就尽管讲来吧!”杨晞当然从李玢这迟疑的话中明白了点什么,他不介意李玢将事儿说个明白。事儿说的明白透彻了,那以后做起事来,也少了些顾虑。

“晞儿……杨元帅,只要我们父子相认后齐心协力,一定能让陛下立为父为太子的,要是为父当了太子,最终即位为皇,一定会将你立为太子,让你成为继位的储君!”李玢咬着牙,压低声音将这些话说出后,再小声说道:“晞儿,为父这些天可是一直这么想的,要是我们父子两人齐心协力,一定能做成这件事的。父皇早已经厌弃了我那太子三哥,这些年一直有改立之意,只要你与你父亲多在陛下面前建言,李亨的太子位一定不保。为父这次随你出征,只要立下了战功,相信无论是父皇,还是朝中诸臣,都会对为父刮目相看的。晞儿,为父希望,以后我们父子能执掌这大唐的江山。为父也知道,你能力出众,许多事别人做不到的,你一定能做到。为父有你的帮助,一定能登上皇位的!”

李玢说着,不顾一切地抓住杨晞的手,很热切地说道:“晞儿,你可一定要帮为父做到这一切,为父会将所有一切再传给你的。”

杨晞迎着李玢那热切的眼神看了看,并没马上回应什么,而是将手挣脱了出来,依然用很淡的口气问道:“延王殿下,你有没有考虑过,要是这事传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是杨相公的儿子,而是你延王殿下的儿子,那世人会怎么看?你的名声我的名声会受什么影响?杨相公会如何反应?皇帝陛下又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怎么待你,怎么待我?”

李玢似乎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也马上回答:“晞儿,这事应该就我们三个人知道,你娘,你,还有我,除此之外,没其他人知道了。只要现在不让人知道此事,那一切都无碍,待我们取得了权势后,再次此事公开就行了,那时候就没有人敢说我们什么了。”

“有如此简单就好了!”杨晞终于脸色有变化了,露出点讥笑的神色。

这件事,现在确实知道的人不多,刚才李玢说的三人,再加一个杨玉环,可能就这么四个人,没有其他人知道。其他人至多只是猜疑,而不敢确定。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谁也不知道这事会不会不经意间传出去,被杨国忠或者李隆基知道。要是被这些关键人物知道,那就是大麻烦事了。

特别是杨玉环。杨晞确信一点,要一个女人守住秘密,是非常困难的事,除非将其灭口。

但要将杨玉环灭口,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杨晞想再次穿越还差不多。

“晞儿,只要我们三个人不说,依然与以前一样,没有人会发现这秘密的!”李玢有点着急了,进一步解释道:“晞儿,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知道这秘密,前些日子你母亲不说,我也是不知道的。只要我们依然与以前一样相处,不将此事点破,那情况依然如原来一样,不会出现意外的。”

“希望如此!”杨晞又恢复了刚才那般的神色。其实他挺想问,要是他真的助李玢成事了,李玢会兑现诺言,立他为太子吗?说实在的,他已经被“皇位”诱惑了!

天下掉下一个皇帝的位置让他坐,他会拒绝吗?应该不会!

但谁也不敢确定李玢在成事后会不会翻脸,会不会将他这个儿子杀了,以绝后患。在亲情比利益淡很多的家族中,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助李玢成此事,最终的成果落到他头上,也是很难的。

杨晞是知道,在古代,许多事与后世时候不一样。就比如,有人没有子嗣,将另外一个人,诸如兄弟之类的儿子过继过来,那在世人眼中,过继过来的人就是这个人的儿子,与亲生的父母不是很相干了,以后继承权之类的,也完全转移了。现在作为杨国忠的儿子,他可以说与李玢一点都不相干,即使世人都知道他是李玢的儿子,但杨国忠不放弃的话,也是没有用的。

他在李玢成事,说不定最后落了个两头空的下场!

第一百三十六章满是豪情

……

……

……

李玢与杨曦第一次在挑明身份后的交流以无果而告终。

因为太多顾虑,杨曦不想这个时候在李玢面前表示什么。

李玢这次表面的太急躁,让他忍不住担心。他这个生身父亲,性子太不沉稳了,他担心因为李玢的这样性子,给他带来麻烦,让他以后备受煎熬。

不过事情已经挑明了,两人可以说都认可以对方身份的相对变化,不可能再回避了,这样的事,以后肯定还会再说。以后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杨曦与李玢联名的上奏最终得到了皇帝李隆基的同意。

在接到朝廷的批复后,杨曦也令麾下将士,尽快休整。特别行动队的军士,“待遇”自然与其他军士不一样,他们不可能有很长时间的休整。也就在战事结束后,杨曦就将他们派往洛阳方向去了。

硖石堡距洛阳还有三四百里路,沿途的州县也有一些,情况复杂,必须要好好打探一下情况。再且,洛阳城内外的地形及其他各种情况都要侦探一下,洛阳城内的动静也要打探清楚来,这些事,杨曦都交给特别行动队去负责。

残酷的训练结束后,特别行动队的成员马上就投入实战训练。几次大规模的实战及无数次小偷小摸的战役下来,特别行动队将士的作战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他们的身手也越发了得,杨曦相信,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这些特种作战人员。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的。

硖石堡战役结束后的第七天,北方的消息也终于传来了。

郭子仪、李光弼部快速急袭范阳,范阳一带守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范阳附近的几座县城很快就被郭、李两部占领。而颜真卿、贺兰进明、张巡、李嗣业、程千里等各部也迅速配合,与郭子仪、李光弼部一道向叛军镇守的各城镇攻击,许多郡县被唐军攻占。那些迫于叛军兵威而归降的原大唐官员,看到叛军势衰、官军力量渐长,又再做了一次“墙头草”,重新归降大唐。起兵讨伐叛军。

北方的唐军力量迅速庞大,最终范阳附近的叛军几乎被尽歼,镇守范阳的“北平王”李归仁率残部被围困在范阳。郭子仪、李光弼部合兵将范阳团团围住,密不透风。

不过郭、李两将也知道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的十八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为防万一,他们在率军猛攻范阳城之际。传令颜真卿、程千里、贺兰进明、李嗣业等部,想必办法截击史思明为主帅的这十八万大军,争取在叛军援军抵达前,将范阳攻取。

不过随后就传来杨曦部在硖石堡大败孙孝哲所领叛军的消息,安禄山在范阳与洛阳之间做出了选择,准备放弃范阳。为保洛阳不失,防止杨曦部趁势攻取洛阳。史思明、蔡希德率大军急速回救洛阳,只有高秀岩的几万兵马北上接应李归仁部。

高秀岩部北上过程中,遭遇李嗣业部的突然袭击,马上停止了北上的步伐,准备南下撤回洛阳。

李嗣业、贺兰进明、程千里、颜真卿部尾随追击,不给高秀岩部以逃回洛阳的机会。

不过几部的合计并没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最终还是被高秀岩逃脱了。

彻底失去了希望的李归仁部,在拼死抵抗了十天后,终于不支,被唐军攻破城门后投降了。

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以付出两万人的代价终于将范阳攻占。擒获叛将李归仁,并将李归仁送执长安。

郭、李两部在与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联合攻取范阳后,并没在范阳停留,令安东大都护王玄志率军镇守范阳、平卢,两将率军南下。准备攻打洛阳。

郭子仪也马上传信给李玢和杨曦,希望李玢和杨曦所领的这部人马,与他们几部一道,合围洛阳。

接到北方传来的军情通报后,杨曦兴奋不已。

他知道,现在的形势与原来历史上相同时期的形势是完全不一样了。

他隐约记的,原来历史上的“天宝”年号也就只有十五年,天宝十五载中,李隆基在叛军攻破潼关后,仓皇西逃入蜀。太子李亨北上,在灵武继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并随之更改了年号,好像是叫“至德”还是什么,天宝十五载就是至德元年。但如今年号依然还是天宝,今天是天宝十六载二月二十五。天宝十六载与历史上的至德二年发生的情况,也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的至德二年,叛军可是打的唐军没多少脾气,长安被叛军占领,只不过那时候安禄山好像是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干掉了,安庆绪继位为“大燕”皇帝。

但现在,情况可是完全不同,潼关守住了,长安更没丢,而叛军近二十万人马,在他这个横空出世的穿越人干扰下,差不多灰飞烟灭了,可以说在陕郡及硖石堡,叛军就损失了近半的兵力,其势力遭到了重创。如今连叛军的老巢、安禄山起家之地范阳也被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的唐军攻占了,叛军的大势己去,叛乱肯定可以很快就平息了。

“我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历史,哈哈!”杨曦躲在自己的帐中,对着帐篷窗户外面的天空哈哈大笑。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而杨曦想说,给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历史。

历史已经被彻底改变了,以后还会继续改变,只不过不知道会变成怎么样而已。

这场叛乱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快十六个月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已经千疮百孔,急需要休养生息了,杨曦期望叛乱能尽快平息,不要再有反复,他也不想再打仗,该去享受一下美好的人生了。

他也在得意了一阵后,马上去和李玢商量事儿。

“延王殿下,范阳已经被郭子仪和李光弼部攻取,北方的叛军势力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能被肃清,叛军所有力量都退缩到洛阳附近,接下来,就该是我们集全部力量攻打洛阳,争取尽快将叛军最后力量歼灭的时候了!”杨曦挥舞着手中的战报,兴奋地对李玢建议道:“殿下,我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北方的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颜真卿部已经快速南下,我们也该行动了。末将建议,马上结束休整,向洛阳方向进军,争取与南下各部一道,合围洛阳!”

“本王赞同杨元帅之议。既然北方各部已经南下,准备攻击洛阳,那我们也要行动,争取比他们快一步,攻至洛阳!”李玢也满是豪情。

第一百三十七章拉拢

“杨元帅,从潼关方向运来的威武大将军炮五十门,炸药包一千个,已经在今日晨间运抵硖石堡,”高适向杨晞报告了军中的最新情况。

“好!”杨晞一声叫好后,马上再命令,“再令潼关的李承光,想办法制造更多的威武大将军炮出来,一挨制造完成,马上往洛阳方向运送!”

“是,杨元帅!”高适得令后,也马上就去传令了。

今天一早,从潼关方向运来了一批武器,包括五十门“威武大将军炮”,还有数千枚简单的手雷,及近一千个炸药包。因为在攻打硖石堡时候,并没大规模作用火器,“威武大将军炮”更没发挥作用,这些火器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如今军中已经有五百门“威武大将军炮了”,供其发射的炸药包也有三千余个。这种简单的“火炮”制作工艺其实挺简单,用铁皮打造成圆桶样子就可以。只不过差不多都是一次性用品,在第一使用时候基本就报废了,极少能使用第二次,更不要说是第三次。

在没办法制作出成熟火炮之前,只能用这样的“土办法”。不过杨晞也知道,这样“土办法”制作出来的“火器”,威力还是挺大的,这在上次攻打陕郡时候有了充分的表现。接下来攻打洛阳的时候,杨晞期望“威武大将军炮”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到军中的时间不长,作战经验并不丰富,陕郡只是巧取而得,硖石堡也是靠突袭得手,可以说并没真正打硬仗的经验。更没有攻打城的经验。洛阳是叛军最后固守的地方,要想将其攻取,难度肯定是非常大。威武大将军炮的威力叛军也是知道的,不可能再有很大的威慑效果,再也不要期望如陕郡一样。叛军听到大炮的巨大响声,被吓坏后四下乱跑,我军可以趁乱登城的情况出现了。

只能依靠数量众多的火炮那轰击时候产生的杀伤力了。

不过杨晞还是充满了希望,毕竟粗制的“威武大将军炮”及手雷的杀伤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叛军有没有做准备,集中攻击都可以对其造成巨大的打击。要是集中一个方向轰击,那效果肯定惊人。

何况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这些将领作战经验丰富,过几日,这些对如何指挥攻城非常有心得的将领齐聚一起,有他们在,也不要太担心攻城失利。叛军现在剩下的人马最多只有三十万不到。而各路唐军汇集后,数量上肯定超过叛军,携着连续大胜的兵威,攻占洛阳,肯定不是做不到的事。

很快高适就传完命令回来,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离去,他还有事要与杨晞商量。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事。而是先和杨晞说一些客套话:“杨元帅,范阳已经被我军攻占,叛军的气势已尽,末将觉得,叛乱定可很快平息。在这次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杨元帅立下的战功可是最大,相信战后肯定会再得皇帝陛下的重赏。”

杨晞知道今天高适肯定有什么要紧的事与他说,这番奉承话只是想挑起话头,也没在意,坦然接受。呵呵两声后,道:“高将军,你可太高看我杨晞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在恰当时候做了一些其他人不敢做的事而已。要不是折腾出这些新奇的东西。还有采取了几次奇巧偷袭的战术,怎么可能取得胜利,重创叛军?只能说,我杨晞运气很好,好的让人不敢相信,呵呵,也只能说,叛军气数已近,安禄山运气太差了!”

安禄山运气是差,起兵叛乱时候,不幸遇到了他这个穿越人来到大唐,并且成为杨国忠的儿子,迫在眉睫的命运纠葛让他不顾一切地参与进来,并成功地扭转了局势。从潼关守住的那一天起,杨晞就确定,历史已经与原来完全不同。穿越人的运气就是与一般人不一样,带着金手指而来的。

高适挺奇怪杨晞会这样说,不过他也只是继续奉承了一句,没说其他:“杨元帅,这不能完全归于运气,是你能力太出众之故。要是你没有能力,即使运气再好,也不可能做到这些的。相信战后,陛下一定会给予你重用的,末将觉得,你的成就肯定会超过杨相公的。”

在高适的认定中,杨晞的能力远超其父杨国忠,凭借杨国忠的影响,李隆基的宠幸,杨晞的未来肯定一片光明。杨国忠能力平庸的情况下,才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杨晞也肯定可以做到的,只要不倒在朝堂争斗上就行了。

“高将军,你过奖了,我自己的能力我自己知道,没几斤几两的,”杨晞说着,话锋一转,问询高适道:“高将军,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想问你,今日有闲,也想和你好生说说。”

听杨晞如此问,高适也将自己想问询的话暂时收住,“杨元帅有什么事要吩咐的,请尽管说吧!”

“高将军,本帅想问你,待叛乱平息了,你是想外放为官,还是到京师任职?”

“啊?!”杨晞突然间说出这话,让高适吃了一惊,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想与杨晞说说,想请杨晞帮忙的事,今天他想说的事,也就是这个。却是没想到,今日杨晞先于他而说出来了,好像知道他想什么一样。因为一下子没弄明白杨晞真正的意思,他不知道该如此回答。

杨晞也没再继续问询,只是看着高适,想等高适好好想想后,再告诉他答案。

高适想了一下,没敢直接说自己的意思,而是小心翼翼地问询杨晞道:“杨元帅,你觉得末将是外放为官好,还是回京任职好?”

“依我的意思,你应该到京师任职,”杨晞也没客套,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你的能力很不错,相信陛下也是知道你这个能人了。本帅对你也是挺信任,本帅希望以后在朝中也有你这样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希望你能入朝为官。本帅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的,也会让家父在陛下面前举荐你。”

听杨晞这样说,高适大喜,赶紧致谢:“那末将多谢杨元帅和杨相公的提携了,末将其实这些天也在想这事,今日也是想与杨元帅说说这事,想恳请杨元帅帮忙谋一京官职,只是一直在犹豫,不好意思开口。杨元帅对末将帮助已经够多,实在不敢再劳杨元帅操心。”

他今天想说的,原本就是希望能得到杨晞帮忙,让他有机会到长安任职,任京官,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却没想到杨晞主动提起了,而且直接说明了会为他在皇帝面前举荐、请求。

能得杨国忠和杨晞举荐,还愁不能留在京师吗?多年外放为官,一直没机会回长安的高适,可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意,那就是留在京中为官。留在长安任职,至少不要那么辛苦,而且更有升迁的机会,他年岁已经不小了,喜欢安定一点,更希望能有更高的成就。

要是他现在不是五十几岁,而是三十几岁的话,他倒希望外放为官,甚至继续领军打仗。

见高适接受了他的好意,杨晞也放了心,笑着道:“高将军,你的能力非常出色,相信陛下也会赏识你的,待叛乱平息了,我会亲自带你去见皇帝陛下,为你请功,当面向陛下举荐你。”

“末将不知道如何才能报答杨元帅这番恩德了!”高适很是感动。

杨晞却没太多理会高适的感动,他也只是为自己的以后考虑而已,看了高适两眼后,也继续说道:“高将军,你也可以向陛下,向本帅举荐一些你认识,有才学、但没得朝廷重用之人。叛乱平息后,朝廷肯定需要非常多有才之士,出来治理各地,安抚百姓,本帅可以替他们找个发挥所长的机会。”

听杨晞如此说,高适已经有点明白过来,杨晞这是在为他自己作打算,想招揽一部分忠心之士,以谋求更多。当然这是正常之事,哪个想成大事,想有作为者,手下不是有一般亲信人物?没有一帮忠心于自己的人,那是成不了事的。

想到这,高适也没犹豫,马上答应:“杨元帅,以前时候,末将是有一些交情甚好的朋友,现在他们大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