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想到这,高适也没犹豫,马上答应:“杨元帅,以前时候,末将是有一些交情甚好的朋友,现在他们大多都是比较落魄,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介绍他们给元帅认识。”

“你与本帅说说,你都有哪些人认识!”杨晞有了兴趣,他对这个时代有哪些历史名人并不太清楚,很想知道高适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

“李白李太白,是末将的挚交,只不过他一直不得志,至今还是无所成;杜甫杜子美也是末将的挚友,只是现在也不得志;还有岑参岑子舆……”高适一口气说了三个人的名后,也马上解释:“这三人与末将关系甚好,当年曾同游梁园,谈诗论赋,甚是惊叹这几人的才学……”

说到这里,高适停下了话,因为他看到了杨晞脸上的惊愕。

杨晞当然惊愕,因为高适刚才所说的这三个人,在后世时候都是如雷贯耳的,李白、杜甫、岑参,小学、中学时候不知学了他们多少诗歌,没想到这几人现在都还在世,而且与高适还是挚交好友。

想着以后与这些“历史名人”肯定有交集,杨晞有点小小的激动,诗仙、诗圣,后世时候民间的知名度太大了,比李隆基这样的皇帝名声要大很多呢……

第一百三十八章希望你不要让本帅失望

也就在这五十门“威武大将军”及一千个炸药包运抵硖石堡的第三天,休整结束的大军就往洛阳方向进发了。这次杨晞和庞忠、高适、刘光庭、吕崇贲等将率领前军十万人先行,延王李玢及王思礼率中军五万人跟进,田良丘领后军。

大军行进速度并不快,因为一路行去,距洛阳是越来越近,谁也不能预料会不会有意外事情出现。洛阳附近,地势比较平坦,特别行动队的军士没办法做到替大军清除一切障碍,几乎背水一战的叛军什么举动都会做出来的,因此杨晞令将士们加强警惕,每天的行进速度不要那么快,以防意外情况出现。他也令刘光庭和吕崇贲各领两万人,在他亲领的人马左右两翼几里外行进,相互拱卫,以免不测。

同时再派出大量的斥候和侦骑,在前方打探情况。

也幸好,在硖石堡出发的几天,都没遇到什么特别的情况,据前方的特别行动队报告,叛军的侦骑倒是不少,大部都给他们收拾了。但杨晞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他和庞忠一道领前军其余的六万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行,无论是行进还是扎营时候,都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这一日,他在扎营后,与诸将商量了一番事后,将准备离去的庞忠留下来,他想和庞忠商量一些与这次军事行动无关的事。

“庞将军,本帅相信洛阳很快就可以攻下来,叛乱也会马上平息,天下很快就会太平,”杨晞笑着问庞忠,“只是不知道将军在战事平息后。有什么打算?是想继续在外领军,还是到京中任职?”

听杨晞如此问,庞忠愣了一下,他没想到今天杨晞会问询这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更不知道如何回答。

“庞将军在这次平叛战事中,表现可圈可点,陛下都数次当着众臣的面夸奖,”杨晞脸色依然平静,面带微笑,“陛下也不会再追究你庞将军灵宝之战败绩的责任。相信战后肯定会有升迁的。本帅觉得你战后回京,到禁军中任职是最合适的,只是不知道庞将军自己意思是什么?”

杨晞的“美意”来的太突然了,庞忠一下子呆住了。到禁军中任职,这是大部分像他这个年龄的将领最渴望做的事。已经过了激情冲顶的青春岁月,战事也指挥了不少。胜仗败仗都打了很多,功也成名也就了,如果可以不再继续上战场冲杀,回京任职,到备受人尊崇的皇宫禁军中任职,当然是像他这个年岁的将领都非常渴望的事。

庞忠当然很希望这样的美事落到身上,但他也知道。这是极难实现的事。

对于任何一位将领,能到禁军中任职都是莫大的荣耀啊。禁军中的将领,即使是那些中低级军官,都是来历颇为不简单的,至少有一点是必须达到的,那就是得皇帝信任,这一点做不到,那是没机会到禁军中任职的,庞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渴望过。但今日突然听杨晞这样说了,如何不让他震惊。

杨晞现在极得帝宠。小小年纪就被委以左龙武卫大将军职,虽然是个检校的,但与正式任务的在权限上并无多大区别,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检校”这两个字也会除去了。但他庞忠是个打个大败仗的人。这么多年以后,从来没机会得皇帝接见过,更没可能得帝宠,杨晞这样问,肯定是想举荐他到禁军中任职的。一想到此,庞忠心里就一阵激动。

不过他也马上明白,杨晞这是在向他示好,想彻底将他拉拢过去,让他甘愿当杨晞的亲信。说实在的,他并不介意当杨晞的亲信,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他觉得杨晞是个大有作为的人,只要其父杨国忠不倒台,前途是不可限量的,跟着杨晞做事,那他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的。

只是杨晞太年轻,要让他这个年纪是杨晞好几倍的人,给杨晞当“小弟”,好像很失了脸面,因此杨晞突然间问询他这事,诸多的担虑让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杨晞当然知道他的问询有点唐突,但他一点也没在意,盯着庞忠,越加直接地说道:“庞将军,本帅觉得你谋略、胆量方面比其他几将都要出色,也相信灵宝兵败只是个偶然,在陛下面前也是如此说。这段时间的征战,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希望以后我们还有继续合作的机会。本帅归朝后,应该会继续在左龙武将军任职,挺是希望庞将军能与我继续共事。要是庞将军有到禁军中任职的打算,可以明言告诉本帅,本帅会在陛下面前力荐你,相信陛下肯定会同意的。毕竟你在大敌当前时候,一心为国,对朝廷忠心耿耿,又连续立下大功,军中如你这般资历,有你这个战功者,屈指可数。”

杨晞的意思已经够直接了,庞忠如何还不明白其意,也不敢再犹豫,马上回答:“回元帅,末将当然非常期望到禁军中任职。只是末将一直觉得资历不够,陛下不可能让末将到禁军中任职,因此没敢想象。要是得杨元帅举荐,陛下同意了让末将到禁军中任职,末将定会非常感激杨元帅。也多谢杨元帅这段时间以来的提携,还给了末将这么多立下战功的机会。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末将也会奋勇作战,再立战功,决不给元帅丢脸的。”

“你愿意就好,那本帅现在也不和你多说什么,待攻下洛阳后,再与你好生聊聊战后的事,许多事到那时候再与将军细说!”

“是,元帅!末将到时一定聆听杨晞的教导!”

杨晞笑了笑,背着手走了两步后,再道:“庞将军,接下来攻击洛阳的战役,本帅会继续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你,希望你能再立战功,第一个率军攻上洛阳城头!”

听杨晞将主攻洛阳的任务交给他,庞叫不禁大喜,再次挺身应命:“多谢杨元帅的厚爱,末将一定不辱使命,率军第一个攻上城头。”

或许这是最后一场大的战役了,能第一个攻上城头,夺取最大的战功,那肯定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任务落在他头上,庞忠如何不惊喜。

“希望你不要让本帅失望,早去做准备吧!”

“是,元帅,末将告退。”

第一百三十九章再次密谋

——北方的消息持续传来,郭子仪、李光弼部攻占范阳后,北方许多郡县纷纷起兵响应,许多自愿或者被迫归降叛军的官员也宣布重归大唐。一时间,整个北方形势一片大好,叛军在范阳、平卢一带的地盘很快就被唐军或者再次归到大唐阵营中的人马占领,归属于叛军的版图急骤缩小,被叛军牢牢控制的,只有洛阳周边的河南一带,几十个郡县的地方。

综合各方面分析,杨晞大致判断的出来,叛军现在最多只有后世时候半个省那样大的面积被他们控制了,可以想象的出来,叛军现在的形势要有多惨就有多惨。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的大势已去,他们肯定没有机会翻盘了。这与历史上这场将盛唐终结的叛乱持续时间和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杨晞当然知道这与潼关失守,长安被叛军占领有关。要是将潼关守住,保长安不失,叛军的势力不可能如此之盛,叛乱也不可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而如今,在他的率领下,陕郡崔乾佑的十万人马及硖石堡的孙孝哲十九万人马中的大部被歼灭,这让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势力最盛时候,麾下也只有五十万左右的人马,这两仗,差不多将一半人马丢了,要是这样还不足以动摇伪“大燕”根本的话,那怎么都说不过去。叛军元气大伤,安禄山的策略从四处主动出击,变为全线回缩防守,杨晞相信他们的好日子会越来越少的。

原来的历史中“安史之乱”可用“大名鼎鼎”来形容,其造成的悲剧让人唏嘘感叹,无限伤怀。但现在这场叛乱,能不能被冠上“安史之乱”还不知道,史思明有没有机会在安禄山死后作乱,还是个未知数,但杨晞肯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他都要想办法将叛乱尽早平息。

如果他再有机会穿越,他不介意到后世拎几把狙击步枪,或者机关枪、大炮甚至导弹什么的,将安禄山和他手下那些爪牙毙了,一了百了,只要有这个结果就行了。

现在眼看叛乱就会平息,杨晞无论如何都不会错失机会,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集合所有力量,给安禄山及他的爪牙以致命的最后一击,绝不给他们翻盘的机会。要是将安禄山或者安庆绪及史思明抓获,他决不会放过他们,即使他们甘愿投降,即使他会受到朝廷处罚,也一定将他们的命取了。

这些在历史上翻云覆雨的人小命没有了,那他们再也折腾不起波浪,大唐天下也将恢复平静。

就让他们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吧,到另外一个世界再去折腾风浪好了。

志在必得的杨晞命令大部队继续往洛阳方向进发,准备与叛军在洛阳城下决一死战。他已经传令下去,无论是谁第一个登上洛阳城头的,他都会亲自向朝廷为其请功,何部人马最先攻破洛阳城门,他不但会在皇帝面前为其请功,请求重赏,而且会亲自向皇帝举荐,让朝廷给予重用。

好处就是这么直接地告诉给了诸将及军士,杨晞希望以此激发将士们的豪情,将可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打的精彩。已经探知到郭子仪和李光弼部正在挥师南下,将后续剿乱的任务交给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杨晞也少了顾虑,他相信,现在最担心的是叛军阵营中的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等人了,而不是他,杨晞希望能早点抵达洛阳城下——

得知范阳被唐军攻占,李归仁部几乎全军覆灭后,安禄山越加震怒,他已经预料到形势会越来越差,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不好的消息接连传来,安禄山的脾气也越加暴躁,身边服侍的人时不时被其责打,那些亲信大臣挨板子的频率是越来越高,这段时间几乎每个职位比较高的重臣都被其责打过。安禄山身边服侍的宫女宦官已经有好几个被打死了,叛唐归降的张通儒因为年岁已高,吃不消杖责,竟然当场被打死。

安禄山的暴行也激怒了一些人,包括早已经对安禄山失望的中书侍郎严庄、高尚。这两位自认为是“大燕”股肱之臣的人,这段时间以来,时不时被安禄山重责,他们对安禄山的仇恨越来越重。“太子”安庆绪,也数次被安禄山责骂,虽然不至于杖责,但当着一大帮人被安禄山劈头盖脸地骂,并被威胁说要废了太子位,立安庆忠为太子,这让安庆绪脸面尽失,也生出无边的忧虑来。

内忧外患的阴影笼罩在“大燕”国都洛阳所有人的心头,特别是“大燕”的这些重臣。安禄山如此暴虐,“大燕”军队接连败北,唐军又大军压境,“大燕”上下,没有齐心协力共抗外敌的气氛,许多人心中充满了悲观。一些人也开始起了另外的心思,有人想脱离“大燕”,重归大唐;也有人在谋划另外的事,他们忍受不了安禄山的暴虐了。

有人想除安禄山而代之,这个人就是“太子”安庆绪,而支持他做如此打算的,就是一直被安禄山引为左右手的中书侍郎严庄和高尚。

“殿下,陛下这般对待臣下,会让所有人寒心的,要是一直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上下一心,共抗唐军?”严庄的府内,再次被责打的严庄哀哀地对过府来安慰他的安庆绪苦,“殿下,陛下已经没办法继续执掌大燕,依臣所见,太子应该建议陛下退位让贤,将皇位传于你。不然大燕就完了!”

听严庄再次这样请求,安庆绪心潮马上有了起伏。这段时间,严庄和高尚数次向他这样提议了,建议他采取手段,逼迫安禄山退位,甚至采取极端手段,摄取皇位。不过安庆绪不知道的是,严庄和高尚并不是担心暴虐的安禄山毁灭了“大燕”,而是担心“大燕”毁灭之前,他们就被安禄山打死了。

虽然安庆绪买通了执行杖责的军士,被次板子落下都不是很重,但严庄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近段时间数次被仗责,屁股上受的伤一直没好,连走路都不方便,要有人搀扶。严庄心里对安禄山的怨恨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他再也忍受不了了。现在的他,非常怕见安禄山,就怕一见面,惹恼了这位“大燕”皇帝,又被责打一顿,像张通儒一样被打死,那就太悲哀了。

见安庆绪沉默不表态,严庄有点着急,再次请求道:“殿下,还记得老臣以前和你说过的,非常时刻,必行非常之事,如今内忧外患这么严重,唐军大兵即将兵临洛阳城下,要是再听任陛下这样胡作非为,任何一名将领都不会心甘情愿地率军抵御唐军,他们肯定怕打了败仗被陛下责骂,甚至杖毙。臣希望殿下能站出来,收拾这破败的局面,逼近陛下退位,即位为皇,这样才能挽救大燕于危难之中啊!殿下,老臣求你了!”

“严侍郎快快请起!”听严庄再次这么直接地请求,安庆绪再也保持不住淡定了,马上答应:“严侍郎,孤答应你,一定好生考虑这事,其实今日孤过来看望你,就是想和你好生商量一下这事。”

今日他过府来看望严庄,就是有与严庄进一步密谋的打算。

他也忍受不住了,怕万一太子位被废;更怕安禄山将局面弄的更惨,根本没办法抵御唐军的攻击,那样最终什么都没有了。要是现在摄取了皇位,那一切还来得及挽救,洛阳城内外,还有二十几万兵马,与唐军相比并不处于绝对劣势,洛阳城修建的又无比高大,唐军不一定有机会攻取洛阳城的。

只要挨过这段危机,将唐军从洛阳周边击退,那来日就方长了。

但要是继续让安禄山执掌“大燕”,那“大燕”的命运也将走到近头。

听安庆绪今日终于直接表态了,严庄大喜,也不顾自己身上有伤了,一下子从跪坐的榻上立了起来,拉住安庆绪的手,急急地道:“殿下,真的如此?那今日殿下应该再召一些人来,商议此事。”

“也好,”安庆绪马上答应,“严侍郎认为哪些人可以信任的,就传哪些人过来吧。高侍郎、田将军、尹将军孤已经和他们透露过事,孤马上派人去请他们,其他人还是严侍郎定夺吧。”

将安庆绪如此信任他,严庄豪气更生,也没犹豫就马上答应:“是,太子殿下,臣马上传人去传一些可靠之人,一道来商量此事。”

严庄说着,马上唤管家进来,秘密吩咐了一番。官家听了吩咐后,也马上去了。

也只不到半个时辰,高尚、田乾真、尹子奇等在“大燕”比较有影响力,又算是太子安庆绪亲信的人,及严庄认为比较信任的一些人,先后来到严庄的府上。

在看到严庄府上齐聚的这些人后,大伙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安庆绪见要召的人到齐后,也没客套,就直接说明了意思:“诸位爱卿,如今陛下暴虐昏庸,根本没办法处理如前的局况,大燕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孤甚是心忧,今日召集诸位来,就是想好生讨论一下,要如何解决目前的宭境!”

安庆绪的话刚说完,田乾真就马上附和了一句:“太子殿下,如今陛下不能处事,太子殿下应该勇敢站出来,代陛下执掌朝事。陛下已经无法理处,不应该继续占据皇帝之位了……”

田乾真直接的话语,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吃了一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四十章失败后的选择

不过更让人吃惊的事继续发生着,田乾真话说完后,严庄马上跟着说道:“殿下,臣非常赞同田大将军的话,如今陛下的行事,直接导致大燕上下离心,众臣心寒,将士们人心惶惶,根本没办法抵御唐军数路人马的攻击,要是殿下不站出来,代陛下行事,那大燕将很快就灭亡。殿下,为了大燕的将来,为了洛阳城内的数十万将士的前途,你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代陛下行大燕皇帝之责。”

严庄说着,面对安庆绪,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接着高尚也跟着跪下去,一同大声请求道:“殿下,你代陛下行大燕皇帝之责,是众望所归啊,还请殿下不要推辞,臣等恳请你马上站出来,代行大燕皇帝之责,臣等会联合请求让陛下将皇位传给殿下你的。”

这几位重量级的人物这样一说,其他人还不明白怎么一回事,也都跟着跪地请求,要安庆绪取代安禄山,行“大燕”皇帝之责。

安庆绪被这场面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搀扶严庄和高尚,在将两人搀扶起来后,又上前示意单膝跪地的田乾真也站起来,在将所有跪地请命的大臣都请起来后安庆绪这才回答道:“诸位爱卿,你们的意思孤明白,只是父皇他威望依然在,如今他还是不愿意将朝事交给其他人,也不愿意我这个太子代行监国务,要想让陛下将权力移交给孤,难度……是非常大的!父皇还不想传位于孤,那孤也不想……”

安庆绪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也在为此做准备了,但这样的打算不能由他说出来,必须有手下的大臣先提出来,他再三推托后,最终不情愿地答应。这样才在道义上不至于被人指责,因此他吞吞吐吐地表示自己的犯难,希望面前这些大臣们说出个法子来。

因硖石堡惨败,只率数千残部逃回洛阳,差点被安禄山砍了脑袋,得安庆绪一再求情后才捡回一条小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