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点苍狂剑-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魃溃骸胺绲埽】熳撸 泵鸵辉司ⅲ藕缱砝矗羲驺謇忌砗螅蚰媳吖俦笨诖贝诙ァ2灰豢蹋阋诨牟荽灾惺Я俗儆啊

    那官兵小头目如梦初醒,撕破了嗓子喝令放箭,可惜为时已晚,官兵弓箭手已经完全失却了目标,只好无的放矢了。

    小头目心知今日之漏子捅得太大了,碑上那小妖妇已逃之夭夭,刘毅巡察大人的一顿责罚已不可免,甚至问成死罪……他心中惶惶然恐慌万状。突然,他心中一抖,急中生智,对两名脚程极快的士兵喝道:“汝二人快快跟上去,务必查明此三人行踪,速速回来禀报!”

    两个士兵听令后,虽有些畏惧,亦不敢抗令,怯怯地蹑手蹑脚钻进荒草丛中朝南追去。

    小头目刚刚松了口气,突见眼前人影一晃,巡察刘大人和那两个相貌凶残的一男一女已经立在身前,不由心中大骇,圆瞪双眼,惊恐地看着刘毅,半步半步地向后退走。

    刘毅见石碑之上已失去了吕月娘,士兵们歪歪倒倒,呻吟不已,不禁双眉倒竖,勃然大怒道:“叫你看住的人哪去了!”

    小头目浑身发抖,“卟嗵”一声跪落地下,结舌道:“小的罪、罪该万万死!跑、跑、跑了!”

    刘毅眼中精光暴闪,切齿道:“混蛋!”飞起一脚,将那小头目踢得“嗷“地一声飞了出去。

    那小头目落地滚了两滚,又忍痛翻身跪伏地上,声泪俱下,道:“大、大人饶命,容、容小的禀报。非是小的不尽力,实是那妖女来了帮、帮手。”

    刘毅、枯尔巴、孙百媚三人陡然一惊。

    刘毅眉尖急抖,厉声问道:“来者何人?快讲!”

    小头目喘息稍定,道:“大人走后,山上突然闯出来一男二女,小的已率官兵包围意欲拿下是问,无奈此一男二女功夫端的了得,一出手便将二十多个弟兄打倒在地,趁乱将那妖女救了向南逃窜。”

    刘毅眼珠一动,刚要开口,那小头目又急忙补充道:“小的罪该万死!小的见他们逃逸,立即派了两名善跑的弟兄跟了去,查实该人等的行踪,以便日后围捕。”

    刘毅“唔”了一声,走近一个躺卧于地、捂住前胸呻吟的兵卒旁蹲下,将他胸前的手拉开,却不见衣襟有甚破口,不禁问道:“来人使的是何种兵器?”

    小头目应声道:“回大人话,来人使剑。”

    刘毅一懔,心道:“既是使剑,怎不见伤口流血?”他一把将伤兵的衣服撕开,就着刚刚赶到的火把光亮察看。只见这兵士前胸皮肉之上竟有一道如水波三折般高高凸起的绛紫色伤痕,皮肤异常发亮,却未曾破开。他不由得双眉紧皱,沉声道:“法师。孙教主,二位可曾识得此伤是何许剑法所致?”

    枯尔巴法师和孙百媚探头细看了一阵,亦紧皱眉头摇头不语。刘毅转身又连接扯开几个伤兵衣襟,只见伤势轻重不一,但无任何一人伤处有破口。更令人惊奇者,所有伤痕均或弯或折或呈波状,绝无成刀削般的直线。刘毅不解地摇摇头,对枯尔巴道:“有这等怪事么?你我均是玩剑者,剑锋伤人,无论何种招式,何等力道,伤口无不是直线者。在下于江湖武林中从未听说过有如此怪异之剑法,且竟然是三人同使一招,如出于一人之手。这突然冒出的一男二女究竟何许人也?伤我弟兄二十余,却又无一人死去,怪哉!真真是叫人颇费思量,百思不得其解!”

    翠羽、韩风,沐兰三人施展轻功,足不点地向南急蹿如飞,直到越过一条潺潺溪涧,见后边的确无任何人迹,方才放慢了脚步。

    翠羽四顾周围,小心地问道:“沐兰姑娘,可曾走对了路?”

    沐兰道:“感通寺在大理古城之南圣应峰下,所处高下大约与此地一致,照直南去,多半可达。”

    翠羽点点头,柔声对韩风道:“风儿,就你冒失,再打下去,大队官兵围上来,万一走不脱,书信和担当大师舍利子交不到感通寺元觉禅师手中,如何对得起担当大师圣灵?”

    韩风一怔,无言以对,歉意地笑笑,默默地向前走去。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一条白影鬼鬼祟祟倏地从树丛荆棘中闪出,蹑手蹑足跟踪韩风等三人一段路途,又倏地隐没在灌木丛中。

    那白影之后约十数丈之遥,又有一高一矮两条人影鬼鬼祟祟地在荒草小林中行行止止,止止行行,一路尾随不舍。

    西南风骤然而起,从龙尾关方向猛烈席卷而来,在点苍山麓的林中疯也似的掠过,将树梢刮得“咻咻”尖啸,如同鬼魅哭泣一般,令人胆颤心寒,毛骨悚然。

    明月西悬,洱海如巨大的冰块,静卧在群山环抱之中,点苍万仞雪壁闪动着月色冷峻的清辉。

    风光明丽俊秀的苍洱大地,此时竟是一片凄寒……

    宁静的世间似正醖釀着一场乱世风云……

    有道是:元碑丽影月圆夜,点苍狂剑初名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回 沧桑风云乱 剑底啸声寒(一)】………

    请支持作者,请多对本书担出您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请多多收藏、推荐本书。作者担当长揖以谢!

    天色微曦,雄鸡三唱,东山顶上天际之处,隐隐约约现出一抹微红,一缕曙光。

    韩风突然站住了,侧耳倾听,脸上现出惊喜之色,小声道:“快啊,似有风铎摇曳之声。”

    翠羽喜道:“想必离感通寺不远矣。”

    沐兰踮起脚尖,翘首看了一阵,抬手指道:“看哪,远处那片山坡之上的松柏林中,便是感通寺,快走吧。”

    三人顿时精神大振,展动轻功,朝着那一片茂密的松柏林子择路疾奔。

    一路尾随而来的那条白影此时突然从树丛中窜出,赫然正是吕月娘。她展动身法,急追了韩风等三人一阵,到了松柏林边,却突然止住了脚步,探头观望了片刻,一闪身跟了进去。

    后边不远处,荒草丛中钻出了那两个追踪而来的小兵,鼠眉鼠眼地四处张望了一阵,两人耳语几句,掉回头沿着来路撒腿飞奔而去,脚头一点也不下于江湖中一流轻功好手。

    过了一会儿,吕月娘忽又从林中钻了出来,冷笑着自语道:“嘿嘿!竟是感通寺的俗家弟子解了老娘的围。此番又有热闹可看矣!”一转身径往山下走去,一路上动开了心机。

    回到大理府衙,刘毅忧心忡忡,彻夜不眠。他极担心的是吕月娘脱逃之后不再露面,背地里却将吴王爷向吐蕃割让疆域之事弄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其后果实不堪设想,不仅危及吴王爷称尊伟业,自己项上人头也有不保之虞!从今往后,怕只能亡命江湖,过着那藏藏躲躲心惊胆颤的黑道生涯!一念及此,他浑身冷汗涔涔直冒。他又念及今日突然闯来救吕月娘的一男二女究竟何许人?且剑法如此怪异,闻所未闻!自己出道多年,也算见广识多,却从不知道当今武林之中有哪个门派使过如此怪异之剑法!莫非又是鸡足山上下来的什么大师神尼不成……

    他思绪纷纭,有如乱麻,不知不觉间,窗格发白,天色已经大明。他翻身下了床,净口洗面,刚刚收拾停当,忽有差役来报,说昨夜派出的探子已返回,正在府衙前厅等候。他一把抓起七星宝剑,大步向前厅走去。

    来到前厅,只见知府、张提督、枯尔巴、孙百媚等人早已坐于堂上。

    昨夜挨了一脚的那个小头目一见刘毅到来,急忙一甩马蹄袖,单腿一跪,道:“启禀刘大人,小、小、小人派出的探子已回、回,有详情禀报。”

    刘毅道:“快讲!”小头目回头招手道:“快进来向刘大人禀报。”

    两个探子兵畏畏缩缩蹑步进来,往地上一跪,同声道:“禀报大人,昨夜……”

    刘毅一瞪眼,叱道:“一个人讲!你,瘦子,就你!你讲。”

    个子瘦小的那个兵斜眼一瞟同伴,开口道:“启禀大人,昨夜小人追踪而去,见那三人在前,石碑上之白衣女人在后,一路南行。今早天朦朦亮时,那四人先后走进了感通寺。小人看得十分真切,急急赶回府衙向大人禀报。”

    刘毅微微点头道:“好!汝三人有功。来人哪,各赏银十两。”

    那小头目和两个小兵千恩万谢,各自喜滋滋地揣着银锭,回营盘去了。

    张提督见士兵离去,大声道:“刘大人,既已查实逃犯和那三个男女之下落,何不趁热打铁,由本将提兵前往,将那感通寺荡为平地,把那妖女和那三个男女一干人抓回来,免得夜长梦多。”

    知府大人闻言摇头道:“此事须再三思量。张军门所言有所不妥。感通乃滇中名刹,大事未举,先破佛门,恐地面震惊,民心丧失,谣言鼎沸,难以收拾。不可,此举万万不可,须另谋良策才是。”

    张提督双眼一瞪,道:“有何不可?本军门大军在握,能征惯战,区区百姓草芥而已,何足多虑,难道他们竟敢造反不成?哼!”

    刘毅不耐烦地挥挥手道:“二位大人休要争吵。兹事体大,着急不得,须得有个万全之策,以保人不致逃无踪影,密不致泄于天下。”

    枯尔巴法师怪眼一翻道:“咳!待刘公子万全之策想出,那妖女恐怕早就遛之大吉矣!不如就让张军门派大军将感通寺团团围住,本座乃佛门法师,带几个高手扮作和尚,进寺查找……”

    刘毅道:“**师别忘了有几个僧尼已认得法师面孔。”

    枯尔巴法师一怔,咬咬牙道:“便是本座打将进去,又待怎……”他猛想起那个鸡足山老尼,顿感气馁,硬生生将未说完的话咽了回去,不再言语。

    孙百媚一直未作声,此时冷冷地冒出一句道:“老身与吕月娘原来是江湖之争,何不用……”

    突然,一差役手持一卷信札匆匆进来,大声跪报道:“刘大人,有八百里快马传平西王爷手谕在此。”

    刘毅立身大步跨了过去,接过信札拆封展笺一看,边看边喜形于色,朗声道:“好!好!诸位,吴王爷将传檄天下,自任天下兵马招讨大元帅,不日将率兵亲自北征。滇西军政事务已交付我等,望诸位齐心竭力,共成大业。”他大步走到公案前站定,正色道,“知府大人,即刻拟定安民告示,张贴城邑各处,以表大理府官民诚心拥戴吴王爷反清复明,重振汉室之义举。凡治内百姓,原课税赋差役一律不得更变,为表黎民忠诚,每户加捐谷一斗,银二两,资助吴王爷大军粮饷。张大人,汝将兵员配置妥当,除留下数十人留守大理城府,助知府大人及各地官吏征收粮饷,限三日内悉数缴齐,凡抗拒不缴者,杀无赦!凡官吏包庇纵容,或届期不交齐者,同罪。三日之后,汝亲率大军押解粮饷,十万火急赶赴昆明,听候吴王爷调用。”说着,他将吴三桂手谕交给了张国柱,又转头看看枯尔巴、孙百媚二人,道,“至于感通寺和吕月娘,咱们便按江湖规矩行事。三日之后,位列当今武林之冠的杨玉蟒杨老前辈便将抵达大理。届时,刘某自有妙计,将那帮狂徒一网打尽。哈哈,哈哈哈!”



………【第三十回 沧桑风云乱 剑底啸声寒(二)】………

    且说感通寺元觉禅师与僧众一起刚做完早课,天色才微微发白,忽有当值知事僧匆匆跑来,报说山门外来了一男二女三个俗家弟子,指名道姓要见主持方丈。

    元觉禅师双眉一抖,问道:“可知来者何人?”

    知事僧回道:“不知。只见那三人身带兵器,皆穿豹皮小袄,甚是扎眼,依小僧想来恐非善良之辈。”

    元觉禅师眉头一皱,略一思忖,吩咐道:“快快请碧烟神尼。”

    知事僧一转身向后院跑去。

    韩风三人在山门处等候了好一阵子,见知事僧入寺通报许久未有回音,正想再敲山门,突然只听“吱呀”一声,山门大开,缓缓走出几位僧人,为首一位寿眉鹤颜的老僧双掌一合,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位施主清晨至敝寺,不知有何指教?”

    韩风一拱手道:“晚辈韩风……”

    “风弟!”

    陡然间一声尖叫,一条人影自山门内箭一般激射而出,向石阶下飞扑而来!

    韩风闻声一愣,刚一抬头,忽觉双手已被紧紧抱住,眼前站着的,竟是失散了三年多,自己日思夜念的凤姑凤姐姐!他不由得心潮狂涌,鼻头一酸,大叫一声:“凤姐姐!”大滴泪珠从眼中滚出!

    他此该真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心中百感交集,泪花涌溅,喉头**,欲言又止,怔怔地看着凤姑。

    凤姑紧紧地抱住韩风的双手,含满泪花的双眼紧盯在已比自己高出半个头的韩风脸上,哽咽道:“风弟,这些年你在去了何方?姐姐好生挂念你。你吃苦了…你长高了…你还好吗?你……”凤姑真是喜出望外,一时间竟有些语无伦次,不知说什么好。眼泪已夺眶涌出,潸潸地淌落在两姐弟紧紧握着的四只手上。

    韩风嚅嚅道:“凤姐姐,你、你怎么会在此地?你还好吗?爷爷呢?爷爷现在何处?”

    凤姑心中一抖,忍不住搂抱着韩风身躯失声痛哭……

    翠羽深为韩风姐弟重逢而高兴,抬手悄悄拭去眼角的泪珠。

    沐兰见一陌生姑娘口中呼唤着“风弟”,竟与韩风拥抱痛哭,心中一动,眼里闪出一丝异样颜色,冷冷地瞟了凤姑一眼。

    碧烟神尼看着这对劫后余生,患难重逢的异姓姐弟,心头也涌上了阵阵暖流,暗自嘘吁不已。有顷,她示意灵幻、慧梅前去搀扶凤姑,自己迈步缓缓走下石阶,合什道:“阿弥陀佛!凤姑、韩风姐弟重逢,可喜可贺!真乃佛法无边,慈航普渡。善哉!善哉!呵呵呵!汝二人休要太过伤怀,有话慢慢再讲不迟。”见灵幻、慧梅已将凤姑搀至一旁,和颜悦色地又对韩风道:“小韩风失踪三年,今日突至感通寺,想必有所缘由,不知……”

    凤姑一旁道:“风弟,快见过姐姐救命恩人,恩师碧烟神尼。”

    韩风伸手抹去脸上泪痕,看看这满面慈祥和蔼的老尼,单腿下跪施礼道:“晚辈韩风见过碧烟神尼。”

    翠羽、沐兰也急忙施礼道:“晚辈翠羽、沐兰见过碧烟神尼。”

    碧烟神尼满面笑容,合什还礼道:“阿弥陀佛!三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韩风并未站起,只见他神色凝重,抬手解下背上包袱,取出那只青白瓷缽,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又从怀中贴身处取出一个小小的绸布包裹,慢慢打开,将舍利子轻轻拿起,再轻轻地盛入缽内。两位姑娘也各自从怀中取出同样的小包解开,恋恋不舍地将两枚舍利子也盛入缽内。

    只见他们三人忽地齐齐双腿跪下,对着青瓷缽三叩拜。

    拜毕,韩风双手捧起青瓷缽,沉声道:“弟子韩风、翠羽、沐兰三人受担当大师临终嘱托,特将大师舍利子捧交感通寺元觉禅师。”言毕,缓缓将青瓷缽高举过头。

    只听一阵“卟嗵、卟嗵”之声杂沓响起,在场所有僧尼全都跪伏于地,对着韩风双手高捧的青瓷缽深深叩头合什。一霎时,“阿弥陀佛!”之声扶摇直上,响彻云天。

    却说知府大人的安民告示刚张贴了一天,城里好些地方都出现了抄有吴三桂致吐蕃王密函章节的无头贴。知府急忙通报了刘毅,又指派手下衙役四下撕扯清刷。

    刘毅也不敢怠慢,带了几个手下满大街地巡查。他心知此乃俏牡丹吕月娘使的手段,也没有指望能马上就抓到吕月娘,如那般诡诈机敏之人,想要擒获,谈何容易?只不过兹事体大,一旦泄密之事传扬出去,传至吴王爷耳中,进而传至京城康熙那儿,别说吴王爷大事难成,自己的王侯之愿一如白日大梦,甚至于自己的脑袋也有不保之虞!他心中甚是焦躁,却又一时难以找到发泄之处。乱转了半天,他交待手下继续在城中四下搜巡,又叫一人前去大理军门请张国柱张大人到“碧云轩”茶楼,自己在茶楼内等张大人,有要事相商。然后独自逛进了那家僻静的“碧云轩”茶楼。

    张国柱提督自派出手下的官兵挨家挨户催逼银粮后,自己正在安排一应军务,准备即日率军开拔,前往昆明,忽见刘毅手下来请,不知刘毅那小子又有什么花花肠子,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想得罪了这位吴王爷手下在红人。他略一思忖,向随员交待了几句,跟着刘毅的手下出了营门。

    一时间,苍洱之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怨声遍野。有的人家悄悄携家带口离开世代生息的故土,向永昌、腾越等方向逃去,深恐真如无头贴上所言那样,吐蕃兵南下接管地面,铁蹄之下难免惨遭荼毒,倒不如逃亡他乡,尽管前途漫漫,无限险阻,但幸许还会有条生路。

    大德圣人皆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然不知自古以来,竟有几多用兵者,实为“不得已而用之”?如若用兵者皆无私欲,则数千年来之害民兵祸,恐不及史载之半也!



………【第三十回 沧桑风云乱 剑底啸声寒(三)】………

    忽一日清晨,感通寺当值的小沙弥照例早早打开山门清扫台阶,却见一件信札用一块石头压在台阶上。。26dd他拾起一看,封皮上一行大字写道:“沧海侠柳碧烟前辈亲启”,没有落款,却画了一把弯弯扭扭的怪剑。小沙弥心中恐惧,不敢怠慢,拿着信札急急地跑回寺里去,心头疑惑道:“碧烟神尼倒是有一位,这沧海侠柳碧烟又是何人?”

    碧烟神尼看见封皮上的称谓,双眉猛地抖了几下,心中暗暗吃惊:这大理地面上,竟有人知我早年名号?她略一定神,拆开封皮,将信纸展开扫了一眼,递给慧梅,道:“慧儿,大声念出,好叫大家都听听。”

    慧梅接过信来,清了清嗓子,朗朗念道:

    沧海侠钧鉴:

    四十年前名动江湖,四十年来杳无音讯,几疑遐迩闻名的沧海侠已不复在人世矣!今欣闻柳老前辈复出于苍洱之间,真乃武林之大喜也。

    窃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如声振四海、领袖武林之沧海侠者乎?方今天下招讨兵马大元帅吴公三桂率兵举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