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电磨的确能够磨制干粉,不过这东西的结构专门是为水磨制造的。大量磨制干粉会加速机器磨损,外加着更容易产生和积聚热量,使得物料尤其这样有粘性的物料很容易粘到磨扇以及过滤网上。老板当时还跟徐毅强调过磨制干粉物料太湿或者喂料速度太快,都可能使物料粘温度过高,长时间磨制会导致物料结块糊化,甚至因为过热而起火燃烧。
徐毅伸手到出料口接了点糯米粉。合起手指捻了一下。术业有专攻,这电磨磨粉比石磨强多了,不止磨制出的糯米粉更细,这效率也不慢。如果非要找点儿缺点的话,那就是这东西对玉米脱壳不是很有效果,出口那里甩出的玉米皮很少,大部分玉米皮甚至没簸净的玉米胚芽都被打碎,随着糯米粉流了下来。
虽说这糯米粉已经很细了,不过手感还是有些沙沙的颗粒感。徐毅再小心地调节了一下,感觉到流出的糯米粉没有颗粒感不明显了才换上个新桶接住糯米粉。正式开始磨制起来。等到出料口没有糯米粉流出来,徐毅打开电磨把机器里面清理干净。把那些粘在机器里的材料混在最早磨制出的那些糯米粉,倒进机器里重新磨了一遍。
再把大米粉加工出来,徐毅打扫完机器才提着东西走了出来。大米粉相对而言简单多了,徐毅也不着急所以投料速度很慢,等到磨制完成以后基本上也没什么东西留在机器里面。
徐毅比较了一下两种粉加工的过程,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果然这手工操作比起纯机械加工真的有天壤之别!
徐毅磨制了六斤大米,最终的损耗加起来都不到半两。可是十斤糯玉米最终也只得到不到六斤的糯米粉,比正常磨制的至少得少小两斤的量,这完全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加工设备造成的结果。
只能说自己胜在玉米没有花钱,机器也是自己买的没有什么加工费,要不然磨制过程损耗这么大,还不如直接买糯米粉更划算。
徐毅也盘算着自己得另寻他路,要么把玉米带出空间送去脱皮,要么只能自己想办法弄台脱皮机。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有效减少原料损耗,更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自己这么半天就弄这点儿东西,这要是用机器脱皮的话,只怕加工几百斤都弄完了。
以后这青团如果对外出售,需要的糯米粉自然很多,如果还这么加工,不止损耗太大,每加工五次就差不多有一次是被完全浪费掉了。更重要的是这也太浪费时间了,每天这么弄,只怕自己真的什么都不用干了。
空间里面产量不是问题,损耗大了真心不是问题,可是制约自己的恰恰是时间成本。提高出粉率不止意味着加工时候更加快速,更重要的是这耕种收割要花费的时间更多。使用更好的加工方式,节省物料自然意味着自己可以用最少的耕种收割时间获得更多的成品,这变相意味着提高产量。也相当于更好地节省了自己的劳动力,也能在同样的时间里面完成更多的事情。
送出去加工比较麻烦,暴露的风险更高,十分的不可取,自己还是想办法弄个脱皮机更靠谱。那样不止能脱皮,还可以同时把玉米制成玉米糁子。
自己可以再把玉米糁子和大米全都用水泡发,改成水磨磨制,这无疑会使得产品更加细腻,制成的青团不管品质和口感都能更上一层台阶。
徐毅这样计划着,把两种米粉各称出来八两放在盆子里再加上茶粉搅拌均匀,直接往盆里面加上冷水和在一起,放在那里醒了起来。
红豆浸泡时间还短,根本没有泡发,徐毅看着没事儿干脆就拿着书看了起来。
再吃过一顿饭以后,徐毅再看那浸泡红小豆的水已经变红,盆里的豆子也因为吸水而膨胀起来,伸手一捻皮子就掉下来,露出里面雪白的豆瓣。
徐毅把红豆捞出来清洗干净,倒进电饭锅里煮了起来。毕竟是新鲜的红小豆,水沸腾以后没多久,电饭锅里就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儿。徐毅揭开锅看到里面煮豆子的水都已经变成了暗红色,很多豆子都脱皮裂开,豆瓣都被染成了跟汤汁一样的暗红色,就盖上锅盖把开关抬起来闷着省得豆子沾底糊掉。
闷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徐毅才再把电饭锅开关打来,煮到汤汁基本收尽就把电饭锅断了电。徐毅拿着勺子捞起一颗豆子倒进嘴里,绵软嫩滑的红豆用舌尖轻轻一顶就化开了,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豆香。
徐毅垫上抹布,拔出电饭锅内胆坐进装着冷水的钢桶,等到红小豆冷却下来,端着锅子把红小豆直接倒进榨汁机里,直接打成了红豆泥。
如果是在老家,这样的红豆泥只要加上白糖或者糖精就能直接使用了。不过徐毅这次想要换个花样,他也不往里面加糖,反倒又把豆沙倒进炒锅里面炒了起来。徐毅一直翻炒着红豆泥,使得里面的水份出去,一直到豆沙开始变干甚至稍微有点变白的时候才关掉电磁炉,让红豆沙冷却下来。
等到红豆沙彻底变凉以后,徐毅端着炒勺去帐篷里面直接舀了蜂蜜加到豆沙里面搅拌起来。蜂蜜怕热,徐毅没有办法只好把豆沙炒干,要不然这蜂蜜的香味儿就淡了,到时候这成品的质量自然也会没那么出彩了。搅拌均匀以后,徐毅舀了一点豆沙品尝了一下,满口豆沙的清香还透着一股浓郁的蜜香,味道非常协调。
看来自己的想法果然没错,蜂蜜拌豆沙的效果比糖好多了!
这馅料的味道让徐毅非常满意,也对即将成品的青团有了更多的期盼。
徐毅美滋滋地拿来蒸锅开始包青团,从面团上揪下来比蛋黄稍大一块搓圆拍扁,在中间加上一勺豆沙再包起来,做成比鸡蛋还小的团子摆在蒸笼的屉布上面。
等着所有的青团全都包好以后,徐毅往蒸锅里面添上水放在电磁炉上烧了起来,等到水开以后,直接把几个蒸笼叠起来扣在蒸锅上面,大火蒸了差不多一刻钟。
熟透的青团看上去颜色非常鲜艳,或者还是茶粉太少的缘故,看上去没有那么绿,反倒带着一种新嫩的色泽,浅绿色的糯米微微有些半透明的感觉,隐约可见中间包裹着的豆沙。
徐毅用筷子小心地夹了一个放在碗里,这团子看起来反倒像是一个大个儿的绿色汤圆一般。轻吹慢咬,茶香和着玉米以及椴花的清香混合一处,淡雅而细腻。咬开薄薄的外皮,香浓的豆香与蜜香扑面而来,直如三月晴阳时候正午的春风一般温暖宜人。
这青团味道相当不错,就算平素对甜食不感冒的徐毅都一口气干掉四五个才停下来。
徐毅心满意足地叹了口气,直觉这呼出的空气都透出一股茶香和蜜香。
尽管蜂蜜加红小豆这样的搭配仍不难模仿,不过自己这不管红小豆还是蜂蜜的品质都远远超过外界,共同调配出的馅料品质自不必说。就算是搭配皮子的那些茶粉,品质也绝对超过市面上那些普通的茶粉。不管是谁想要制造同样的青团,形似肯定没什么问题——青团原本就是传统应季小吃,做法没什么复杂的。但是如果想做到品质和味道跟自己这完全相同,这就不是谁都能轻易做到的——毫不夸张地说,自己这青团很可能这就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味!(未完待续。。)
。。。
0308 栽种()
热着吃味道好,不过青团毕竟还是讲究冷着吃的东西,所以徐毅把蒸笼全从蒸锅上拿下来放在了一边。
这青团的色味俱佳,当然如果颜色再深一些或者能更漂亮一点儿,这就得靠自己回头再给茶园遮阳以及调整茶粉用量来解决了。
再就是这青团的形状太过传统,当然不是不够漂亮,只是叫成青团就难免会让人想到清明,自己还是想办法把它改头换面,换成别的样式,再改换下名称的好。
青团全都凉了以后,颜色略有黯淡,也不再那么透明,不过却多了几分弹性。最大的变化却是这青团的味道。
如果说热的时候这青团的味道显得无比热情的话,等到凉透了,这味道就显得有些内敛了。皮子的蜜香更加浓郁,而馅料里面也透进去一股茶香,总体而言风味绝佳而且异常的圆融。
徐毅拎出个纸箱,把里面的塑料盒拿出来几个。这盒子无毒无味而且大小合适,徐毅把剩下的青团全都装到了里面。
把盒子用塑料袋再装好,顺带着再拿袋子装了别的东西,倒也收拾出一大堆来。这些是徐毅想带去学校的,只看早上时间够不够用,如果来不及就晚上跑趟学校,把东西给他们带去。
忙忙碌碌的不觉间闹钟就响起来了,徐毅吃了点东西,拿着几个纸箱把袋子里的土全都装在里面,再去采摘了一篮子的薄荷,带着直接出了空间。
先把那些薄荷直接扦插到纸箱里。徐毅再用喷壶装了空间水。浇到纸箱里面。等箱子里面的泥土全都被打湿。徐毅等了几分钟就拔了一棵检查起来。
确定插穗长出须根以后,徐毅打开浴室房门,去拿手机看了下时间,还不到早上三点半,看来自己还是起来太早了。
徐毅看看窗外,依旧一片夜色。推门走到阳台,迎面吹来阵阵凉风,已是春夏之交。这夜风却仍然带着一丝凉意。扭过头看去,东边树影间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灯火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从北向南延伸过去,最终消失在树影里面。
天空中星星仍然不少,不过城市上方的天空也似乎泛起一丝浅白,夏日降至这日出也变早了。
院子里面仍然有些阴暗,在旁边路灯的余光下,那些搭好架子的豆角黄瓜,就像一个个蹲踞在那里的身影一般。
外面太黑也没办法干活,所以徐毅又回到了屋里面。拿出个袋子铺在地上,把薄荷一棵棵小心地从盒子里拔出来。放在袋子上面。
想了一下徐毅把除了薄荷以外的东西全都收回空间,再把昨晚搬出去的东西搬回浴室,之后就进了空间。徐毅把几条成鱼带出空间,把鱼缸再给放回原地,喂了点鱼食以后才再出来。这鱼缸如果再放在空间里面,只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该产卵了,自己可不光没有鱼缸装这些鱼卵,万一因为出门在外没办法喂养,没准儿还能把这几条鱼给饿死呢。
拎住袋子两头兜住薄荷,徐毅提着袋子下了楼。
听到声音,两只小狐狸贼偷贼脑地跑了过来,看到徐毅把东西放下,就跑了过来。看着一堆薄荷,俩小狐狸围着袋子转了两圈,闻闻似乎有些不太喜欢,就朝着徐毅唧唧叫了两声,自顾自地跑开了。
看到薄荷不会被小狐狸糟践,徐毅拉开厨房门。仔细检查一遍,厨房里面干干净净没什么奇怪的东西,就开窗透气动手收拾起来。等着徐毅收拾完毕,窗外也亮了起来,隐约能够听到院子外面田里面还有隐约的人声和马达声,看起来那些菜农也起床开始干活儿或者送菜了。
别的东西都搬出来,只剩下冰箱。徐毅从空间里面弄出那包麻袋,平铺在地上叠起厚厚的一层。徐毅这才闭上双眼,让冰箱直接落在了那叠袋子上面。
再把冰箱推回原位,袋子收回空间,徐毅*推门出去看了下昨天栽的那些薄荷。没有遮阳网,几乎所有的薄荷都出现了萎蔫。省城这个季节大多都是晴天,这等到定根能剩多少看来还真难说。
不过到底怎样,这也不是徐毅需要纠结的问题了,他一口气把薄荷全都拔掉,收集起来收进了空间里面。看着地边上昨天晚上取土剩下来的土坑,徐毅干脆直接把菜园打上垄,抹去取土的痕迹,之后才把薄荷栽种下去。
这有根还带着土的薄荷栽种很简单,挖坑再把这薄荷连根栽下去,再稍微培下土省得等会儿浇水时候冲倒就行。栽种完毕,徐毅从缸里面舀水,把这些薄荷全都给浇透水,这才拿着镐头再把土培好。
掏出手机看看,时间差不多也有五点多了,早上的阳光金灿灿的,也不带太多的热度,照在身上感觉非常舒服。
时间尚早,徐毅站了一会儿就去把菜园里的杂草清理了下,看缸里面的水用光了,徐毅拎着桶去厨房接水,结果刚倒了不到半缸水,就听到大门外有人在敲门。
徐毅有些奇怪,这么早谁会来敲门?放下桶,朝着门外问了一声:“谁呀?”
敲门声停了下来,门外传来一个男子的笑声。“是我,胡新光。”
“胡哥起这么早呀?等我来给你开门。”徐毅招呼一声,回厨房关掉水龙头,再去打开门把胡新光让进院子。
徐毅把胡新光往屋里让。“胡哥进屋坐会儿吧?”
胡新光摇摇头,笑着说到:“不用了,等下我还有事儿得去镇里去一趟。”
“难怪你穿这么正式,看着帅多了。”徐毅竖起大拇指晃了晃,又问胡新光。“胡哥,咱这儿镇里在哪儿呀?”
胡新光点点头,朝门外指着说到:“哦,对呀,以后你教电话费、煤气费啥的也得去镇里呢。路对面站头那里等车,哪辆公交车都行,坐三站路在凌阳镇站头下就是了。”
徐毅暗自记住,跟胡新光说到:“胡哥每天都起来这么早呀。”
“以前在家里要干农活儿,也养成这早睡早起的习惯了,现在没什么事儿,可这到点儿不起来还觉得浑身难受,结果起来没事儿干更难受。”胡新说着哈哈笑了起来,递给徐毅一个信封。“小徐,这有你一封信,送到村委会来了。”
徐毅笑着说到:“太麻烦胡哥了,你说一声我自己去取就行了。”
他也觉得奇怪,自己也没告诉过别人这里的地址,怎么会有信寄过来,接过来信看了一眼。
看到信封上寄信地址大学城那里的卫生监督所,徐毅想起来之前填表的时候留过地址,再想想也就猜出来应该是健康证的培训通知,顺手撕开看了起来。
胡新光笑着摇摇头,“这有啥好麻烦的,几步路的事儿。”接着想起昨天的邮递员来,又说到:“咱这片儿的邮递员倒熟悉咱们村子,不过他也没听说过你,还问我有没有你这人,怕别人写错地址,就送到村委会了。”
徐毅点头。“还是咱这儿邮递员负责任,我们老家那里邮递员干脆给送到乡里就不管了,还得村里人自己去取。”
胡新光指了指徐毅手上的信说到:“这信昨天中午就送到了,我过来看你门窗都关着的就猜知道你十有**又去学校了,快要考试了吧?”
徐毅笑笑,点头说到:“是呀,还一个多礼拜就该最后的理论考试了。说来我这儿倒是清静,就是差了点儿学习气氛,学校那里都是看书学习的的,倒也不吵。”
徐毅心里苦笑,自己这几天基本都在空间里面忙,倒是做得有些太显眼了,或者以后这竹子长高一些,可能会好点儿吧。
胡新光点头,“难怪我每次路过,看你这里门窗总是关着,也不像有人的样儿。”看着菜园里面明显都是新翻起来的土,就笑着问徐毅:“小徐,你怎么早起来栽菜?”
徐毅指指头顶碧蓝的天空说到:“这段时间不下雨,这早点栽上省得到中午太热了,晚上的话我经常都挺晚才回来,也没时间呐。”
胡新光点点头,蹲下来拨弄了两下身前的一棵薄荷,抬头问到:“小徐,你这种的是啥,看着倒像是苏子,可这好像也不大一样?”
徐毅也蹲下来,从身前的薄荷上揪下揪下来一片叶子揉碎,笑着把手伸到胡新光鼻子下,说到:“胡哥,你闻闻啥味道?”
“这是牙膏味儿?”胡新光闻了以后,有些疑惑地看着徐毅说到。
徐毅点点头,“对呀,这个叫胡椒薄荷,就是一般牙膏里面那种。”
胡新光眼睛一亮,笑着问到:“就是冒凉风的那个呀”看到徐毅点头,他又问到:“小徐,你这是在哪儿买的苗,我也去弄点儿,今年夏天咱也自己煮点儿凉茶来喝。”
徐毅走到水缸边上,拎着袋子走过来,说到:“我这儿还剩这么多,胡哥想要自己拿,我有这些就够了。”
胡新光看着袋子上还有上百棵,就说到:“这么多呀?”
徐毅点点头:“是呀,我这地方大,怕不够栽,所以多买了一些。”徐毅找了个袋子递给胡新光,笑着说到:“胡哥你拿回去栽,等活了留个十棵八棵的就够了。这东西一棵就能长出一大片来,而且秋天收下来以后,只要不刨掉,地底下的根来年还能再发出来,特别省心。”(未完待续。。)
。。。
0309 理念()
胡新光也算种了半辈子庄稼,觉得这薄荷栽种难度应该不是太大,只不过总归是第一次种,这要是不虚心了解一下,栽不活可就丢人了,所以就问徐毅:“这东西好不好活?”
徐毅拿过一棵薄荷,掰去根上的泥土把下面的须根给胡新光看,说到:“薄荷本身也挺容易栽活的,看这都是长好根的。要是晚点儿买的话,老板可以帮着炼苗的,不过我要得急,所以这苗生好根我就直接拿回来了。这没炼苗,缓苗可能慢一点儿,死的也多些,如果栽的时候能遮上点儿,再勤浇水的话,成活率还是能够保证的。”
胡新光点点头,点点脚边上的薄荷,说到:“那你就这么栽了不管,也不拉张遮阳网?”
徐毅无奈地摊手,比着菜园了画一圈说到:“这么大个园子要是拿遮阳网拉上这得不少钱呀,更何况薄荷就算夏天三四十度只要不缺水就不会受太大影响。我就算买了遮阳网以后也用不上,那太浪费了。我也就早晚勤浇点水就得了,哪怕这些只活一半我也用不光,怎么算都比买遮阳网划算。”
“再说了,就算真的缺苗太厉害,等着栽活了,我还可以把发出来的杈子掰下来扦插呀,一次买这么多也就是图着节省时间,早点能采收我也早点有收益呢,而且只要不是采太狠了,这东西越采长得越旺。”
“这倒是。”胡新光点点头,随便抓了把薄荷放进袋子里面。打量一下,就在水缸里面洗了把手。伸到口袋去掏钱包。笑着问徐毅:“这些苗多少钱。我给你。”
徐毅哪儿能要钱呀,别说这玩意儿自己都是无本买卖,就算真的自己买的,这栽剩下这点儿也不可能要钱。笑着摆摆手说到:“胡哥你这太见外了,给钱不是打我脸么?这东西剩下来留在这儿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