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时代,曾有一个“郡守”得了一种不知名的痛,也一直为怪病所苦:后来郡守找到名医“华陀”,请求为他治病。华陀诊断过后,知道郡守的痛是因内心郁卒、忧烦而引起的,所以认为郡守只要“大发一场脾气”,就可以痊愈!于是华陀就故意“加倍收医疗费”,也“不开药方”给郡守,而且又偷偷地溜走,甚至在溜走时又留下一封信,臭骂郡守是“贪官污吏”、“狐群狗众”、“不知廉耻”……。
郡守一看,真是愤怒到极点,拍桌大骂,痛斥华陀是个“庸医”、“没有医德”、“不知好歹”……。郡守骂得满脸怒气、面红耳赤,誓言要把华陀抓来“斩成肉酱”!郡守痛骂一阵后,即吐出大量“黑血”,而后病情也逐渐好转了!
后来,知情的儿子才将“华陀故意激怒病患、逼他吐血”的真相告诉郡守,而郡守对华陀“以骂代药”的高明医术,大加赞叹,也感激不尽!
的确,有“压力”才有“助力”!也正因为有人责骂、反对、批评、鄙视,才会使自己更进步、更奋力向前!否则就像落水的年轻人,可能淹没于水中!也像得重病的郡守,可能因无药可救而病死!
所以,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谢谢你骂过我”、“谢谢你反对过我”、“谢谢你批评过我”、“谢谢你鄙视过我”!正因为他们的“非议”与“责难”,才使我们有“自我反省”、“虚心检讨”的机会:甚至是他们的“扯后腿”,才能使我们的腿劲更加强健、更健步如飞,而成为“帮助我们成功的人”!
有一所私立高中,学生程度极差,所以一男老师在上课时,就没口德地痛骂学生:“你们是吃大便长大的啊!考这什么烂成绩啊?简直是满脑子大便、低能!你们这种‘脑死植物人’的料子,就像白痴一样,脑性麻痹,考一百次也考不上大学……”
联考过后,这男老师接到一学生寄来的卡片,上面写着:“谢谢老师骂我们是‘吃大便’的学生,所以我曾发誓,一定要发奋图强、努力唸书!现在,我终于考上大学了:虽然不是顶好的学校,但也终于可以脱离‘吃大便’的行列!再次谢谢老师的‘教导’和‘辱骂’,使我成为全班‘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我永远记得您!”
知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曾在,我的读书生活》一文中,提及他“决心扣学问之门”的过程。徐先生早年投身军旅,当过陆军少将。有一次,他穿军服去北碚拜见熊十力先生,请教他应该读什么书?熊先生要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复观回答说,他早就读过了!熊先生不高兴地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
过一阵子,徐复观再去见熊十力,说,读通鉴论》已经再读完了。熊先生问:“那你有什么心得呢?”徐复观随即就说出许多“不同意王夫之论点”的看法。没想到,话还没说完,熊先生就大声斥骂说:
“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它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样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讲通鉴论》,某一段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了!”
在熊十力先生骂完之后,官拜少将的徐复观先生形容,他当时“目瞪口呆,脑筋乱转”,但同时也觉得“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而在这一骂之后,才使徐复观先生知道,什么是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意义。
有人说:“会骂人的主管,才是好主管!”的确,一个主管若不爱管事,不愿纠正部属小错,一旦部属犯了大错,主管也挡不了时,自己只好卷铺盖走路了。
因此“受人批评、挨人责骂、遭人鄙视”,何妨将它视为“累积人生的经验和资产”,而虚心地面对它、接受它、甚至是感谢它,因为这或许是“危机”之后的“转机”与“契机”啊!
《静心一得》
有一个南职女生,不受唸书,学习态度也很恶劣。一天上课时,该女生右脚盘坐在椅子上,很不雅观,女老师走过来,对她说:“你把脚放下来好不好?这样上课很难看!”该女生很不情愿地把右脚放下,拍拍裙子,但眼睛狠狠地瞪着老师,说:“关你屁事?鸡婆!”
“你什么都不肯学、也不唸书,什么都说没兴趣,以后能做什么呢?”女老师好意地规劝该女生。“我不会做什么!呵!我来学校以前,就跟人家生过小孩!你呢?你会什么?你连男朋友都没有,你会生小孩吗?”这女生粗鄙地对老师说。
女老师听了,气死了!递上辞呈,不教了!
圣经上说:“骄傲之后是毁灭,狂妄之后是堕落。”
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就像是一座藏着利刀、尖刺的可怕“陷阱”:而这个陷阱,却是“低情绪智慧”的自己所“亲手挖掘”的!
所以,残酷地批评别人、无限地宽容自己、且骄傲地不听规劝,必将有“羞辱”跟随在后!且让我们学习“蜜蜂”一般谦卑,在花才中环完密、欲离去时,还嘤嘤嗡嗡地不断道谢!
常“谦卑低头”,才不会“撞到头”
*骄傲只启竞争;听劝言的,却有智慧
在成功岭演讲先后,
一个理着光头的大专兵,
鼓起勇气地走到台前,情绪有点乱动、哽咽地说:
“……我妈再三禁止我骑机车,
但我坚持一定要骑,甚至用‘三字经’来辱骂她,
让她很伤心,我觉得……我很不应该……”
有一个邱姓的高中学生,平常很会捣蛋、作怪,又爱讲话,是个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而同学们也都很讨厌他,因在开班会时,他很“臭屁”地面对全班男女同学说:“虽然我很帅,但希望班上女生不要暗恋我,我是不会看上你们的!爱上我,只会是‘无言的结局’!”
小邱明知校方规定,不准骑机车上学,但是他还是偷骑机车到校,后来被训导主任发现,就遭到扣车,也被记一大过,并通知家长。小邱回家后,被父母痛骂一顿,心里非常生气,不吃不喝,消极抵抗,也不到校上课。后来,小邱趁爸妈不注意,在家偷了一些钱,并拿身份证当抵押,又同车商分期付款买了一辆新机车。
隔天,小邱骑着新机车上学,好拉风哦,心想──“全校只有我敢骑机车上学,多帅!”当他正兴奋时,突然看见前面一辆白色轿车,咦?那不是训导主任的车子吗?哎呀,完了!完了!真是“冤家路窄”!但,还好,黄灯亮了,白色轿车停住了,小邱为了摆脱“可能是训导主任的白色轿车”,就立刻加速往前冲!太好了,平安冲过十字路口了!
小邱高兴地回头看看白色轿车踪影,哈!还是我比较快!主任的车子还在红灯后的车阵里,真逊!正当小邱很得意时,没想到前面的轿车迥堵,他车速太快,来不及煞车,只听见──“碰!”一大声,小邱被弹到路边,痛苦万分,爬不起来!而新机车也倒在马路上空转,嘎嘎乱叫。
后来,小邱被送到医院急诊,医生说他严重“骨碎”和“骨折”,至少必须躺在病床上八个月,才能开始做复健。于是,小邱办理了“休学一年”。
不过,后来证明,那辆白色轿车并不是训导主任的,只是小邱自己“心虚”误认而已。而邱同学出车祸、断腿的消息传到学校后──
“啊?邱xx出车祸?休学一年喔?哇!太好了!”“真的啊?他要躺在医院八个月哦?太棒了,少了他,班上就安静了!就有救了!”办公室教到小邱的老师们,都显得兴奋异常、拍手叫好!“喂,你们是‘为人师表’的人,怎么可以在学生出车祸时,还这么高兴?”一老师问道。
“你不知道,我到医院去看邱xx时,听到医生说,他必须躺在床上至少八个月,我眼睛大亮,哇,太爽了!当时我真是高兴得‘必须要捏自己的腿,才不会笑出来!’”小邱的导师对其他老师说着。
“虽然当时我乐死了,可是,我必须‘装得很难过’的样子,还假惺惺地对他爸爸说‘怎么办?这样会耽误牠的学业耶!’屁啦!这种不听话的烂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业可言!他休学一年,下学年,我就不会再教到他、不用再受气了!”导师兴奋地说着,而且当天晚上还请女朋友吃晚餐、看电影,以示庆祝!
真是奇怪,平常如果听到一般学生或送报生,为了生计而出车祸,心里都会很难过、惋惜!可是这次听到学生出车祸骨折,老师们竟然“谢天谢地”、“感激涕零”,直认他“活该上,而没有一个老师“寄予同情”!
为什么呢?因为邱同学太调皮捣蛋,又任性、自以为是,面对师长的话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不放在眼里:同时,他不懂得“记取教训”、也“不听劝言”,只凭着自己的好恶、率性而为,只要我喜欢就好了!
记得去年暑假,我应邀前往成功岭,对正在集训的大专学生演讲。讲究后,一位理着光头的大专兵举手,勇敢地走到台前来,他拿着麦克风,面对现场一千多名,及近两万名看着闭路电视转播的大专兵,情绪有点激动地说:
“我要向我的妈妈说声──对不起:今天听到戴教授的演讲,我深受感动,因为,我妈也曾经再三要求我,不准我骑机车,但是我很任性,坚持一直要骑,我甚至还用很难听的‘三字经’,来辱骂我妈,让她很伤心,我觉得……我很不应该……”
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全场也响起热烈掌声。
圣经记载。“骄傲只启竞争:听劝言的,却有智慧”。是的,能虚心、谦卑地接受别人劝告或提醒的人,才是个“聪明的人”呀!
日本女作家三浦绫子曾经为一件事,而和颜悦色地指出一女士的缺点,那女士听了说:“是,我明白了,对不起,我会照您的话改过来。”
这女士是个十分温顺的人,过了二十分钟,那女士又对三浦绫子说:“真的非常对不起您!要向人‘提出劝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我自己要劝告别人时,总是会整夜睡不着,要思考各种不同劝告的措词,想想怎样劝告才不会伤害到对方?所以,我能了解您的心情,也谢谢您对我的劝告!”
这是多么谦卑地体谅“劝告者的心思”啊!而且又能出口“表示感谢”,真是个“有智慧的人”啊!
有时心想,“被人规劝”是件该感谢的事,就如同我们“戴眼罩走路”,看不见前方:但遇到危险时,有人告诉我们──“小心,要靠左边走,才不会撞到,才不会掉到水沟里!”别人总是在看不下去、怕我们出事时,才会说出来,不是吗?
《静心一得》
美国大政治家、也是科学家富兰克林,年轻时曾经去拜访一位长辈:但当他脚跨入长辈家大门时,由于大门太低,所以富兰克林的头不小心撞到门顶,痛得他吐吐大叫、头冒金星。
此时,那位长辈对富兰克林说:“是不是很痛?没关系,这就是你今天来看我最大的收获!”
那长辈帮富兰克林抚一抚头,又说:“你若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平安、快乐和顺利,你就必须‘常低头’,才不会‘撞到头’!”
富兰克林听了这句话后,就铭记在心,从此待人谦虚有礼、谦冲为怀,也坚守“诚信”原则,最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是的,一个“EQ高手”必须谦卑地接受他人劝告,而不是“自以为是”、“冥顽不定”:一个“骄傲固执”、“自大自满”、“不听劝告”的人,岂能受人欢迎?
富兰克林的故事,不禁令人想起古人的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小心混着蜜糖的“毒酒”
*勿被“花言巧语”所蒙蔽
称赞,可以使人“着迷”,
但也可能使人“昏迷”!
因为,有些称赞、奉承,不一定是“真心话”,
而是“别有用心”或“有求于你”!
这种人,学理称之为“马基维利主义者”。
有一个人豆蔻年华的姊姊,一直怀疑她弟弟经常“偷看”她的日记,所以就决心要找机会,把弟弟“逮个正着”、修理他。有一天,她弟弟又趁她不注意时,偷瞧她的日记,不巧被她发现,于是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她大吼一声:
“喂,你不要脸啊,怎么可以偷看我的日记?竟然这么卑鄙无耻!被我抓到了吧,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弟弟看着姊姊,笑笑地说:“嘻!内容是写得不错啦!可惜就是‘错字太多’!”
其实,这个姊姊长得很不错,始终有许多男性追求者,所以她的日记题材就十分丰富。有一天,一位极为热情的男士,为了接近这漂亮小姐,就主动拜讬她那顽皮的弟弟说:“你如果可以帮我忙,偷偷地剪一小撮你姊姊的美丽秀发,给我留做纪念,我一定非常感激你,也给你五百元,好不好?”
“你秀逗啊?哪有人会去剪别人的头发啊?”顽皮弟弟说:“不过,如果你真的对我姊姊的头发有兴趣的话,这样好了,你给我五千元,我就把我姊姊头上的‘整顶假发’偷出来给你!”
这个弟弟有够可爱吧!他居然诚实地说出“真心话”来!
古时候,齐国的邹忌,自认为长相很不错,就问妻子说:“我和城北的那位徐公,谁比较英俊?”
“当然是你比较英俊、比较好看啊!”太太回答。 邹忌一听,心里很高兴,因为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后来,邹忌又问身边的侍妾相同的问题,侍妾也说他比徐公英俊。
几天后,有客人来访、洽公,邹忌再问:“我和徐公谁比较好看?”客人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啊!您比徐公英俊、潇洒多了!”
隔一天,徐公有事来到邹忌家,邹忌仔细打量对方,发现徐公的确是个“美男子”,凭良心说,徐公真的比他自己好看多了!
当天晚上,邹忌睡觉前终于想通了,他自言自语说:“妻子夸赞我,是偏袒我,侍妾说我英俊,是因为怕我,客人说徐公不如我,是因为客人有求于我!事实上,他们说的,全都不是‘真心话”啊!”
是的,人常为了讨好、恭维奉承他人,或好意地安慰朋友,嘴巴所说出的话,并不一定是“真心话”:而这种善于运用“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自我校整”(Self…monitoring)的人,常透过圆滑的说话技巧和手段,来获得别人对他的好感,学理上称之为“马基维利主义者”(Machiavellism)。
一般而言,“马基维利主义者”经常善于控制“自我情绪”,也能很快地适应新的“角色与情境”,并抓住机会,来伪装自己、讨好他人,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人,说好听一点,是“观察敏锐”、“察言观色”、“交际手腕高明”:但说不好听一点,则是“天性狡滑”、“见风转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是,有些人则是“非马基维利主义者”,他们“有话直说”,喜欢毫不掩饰地说出“真心话”。
例如,一位丈夫对太太说:“你去学习烹饪我并不反对,但是我却不赞成你把烹饪的作业,拿给我吃!”
曾听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香客,前往山中,遇到一个修行和尚,就问和尚说:“师父啊!您出家这么久,难道都不会产生非非杂念吗?”“会啊,有时难免会啊!大概,一个月会有三次吧!”和尚回答。
“一个月只有三次啊!那很不简单啊!相当难得哦!”香客说。“还好啦,不过,每次大概都要持续个十天左右啦!”和尚坦诚地回答。
当然,这是个玩笑话,但谁无“杂念”?谁不曾有过“非非之想”?而能真正“诚实”者有几人?常愿自己能和邹忌一样,在别人不断奉承、恭维时,依然能够静心思考──哪些是“真心话”?还是“假话”?而不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静心一得》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称赞虽可以使人着迷,但也足以害人!它正如混着蜜糖的毒酒,是为被判死刑的人准备的。”的确,称赞使人“着迷”,也会使人“昏迷”,因为有些称诗不一定是“真心话”,而是“别有用心”!
所以,西班牙诱语也说:“假若一个从不称请你、奉承你的人,的然说你有许多优点,这个人不是想骗你,就是有求于你!”
其实,高段的EQ──“不被花言巧语所蒙蔽”,可以用日本作家佐久间象山在,省言录》中的一段话来形容:
“人之赞我,于我未加一丝,人之损我,于我未减一毫。”
是的,假若别人的一句夸赞之语,能使自己“高兴不已”、乐得三天睡不着觉;而别人一句指责的话,就使自己“伤心不止”、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则这岂能说是个有“情绪智慧”的人?
而苏俄契轲夫说得更妙:“与其受到混蛋的赞扬,还不如被他们揍死的好。”
半夜甘愿起身“刷厕所”的老婆
*赞美代替讥笑、鼓励代替责骂
哎呀,你不去怎么行?
我同事都知道我老婆最漂亮、
也最会唱歌……
他们都说,我人不怎么样,
却这么好命,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
你不去,我多没面子啊!
在英国,有一所大学的四名研究生,在心理教授的执导下,从事一个“小型试验──”四名男生找了一个面貌平庸、但从来“没有和男生约会过”的大学女生,轮流地约她出去。
但是,这个实验的一个原则是,四名男生在约会中,必须不断地“称赞”这名女生,说她人很漂亮、很善良、笑容可掬、穿着很有品味、很有人缘、很聪明……等等。
三个月过后,这个实验有了结果──当这四名男生再去约该女生时,发现原本“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