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暖暖-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写了两个又黑又浓又大的毛笔字:「才子」,旁边还落款。
  学弟一脸白痴样,频频傻笑,大伙起哄要照相。
  学弟一会左手比V、右手拿卷轴;一会换左手拿卷轴、右手比V;一会双手各比个V,用剩馀的指头扣着卷轴。
  闪光灯闪啊闪,学弟只是傻笑,口中嘿嘿笑着。
  真是白痴,他大概还不知道所有镜头的焦点都只对准那幅卷轴。
  老师先简略提起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最后提到繁体字与简体字。
  说完便给了我们一小本繁简字对照表,方便我们以后使用,并说:「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北京的同学要多用点心。」老师接着讲汉字简化的历史以及简化的目的,然后是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我算是看得懂简体字的台湾人,因为念研究所时读了几本简体字教科书。
  刚开始看时确实不太懂,看久了也就摸出一些门道。
  偶尔碰到不懂的字,但只要它跟它的兄弟连在一起,还是可以破解出来。
  印象中只有「广」和「叶」,曾经困扰我一阵子。
  第一次看到广时,发觉一张桌子一只脚,上头摆了个东西,那还不塌吗?
  叶也是,十个人张口,该不会是吵吧?
  后来跟同学一起琢磨,还请教别人,终于知道分别是廣和葉。
  老师提醒我们有两种情形要特别注意:一是简化后跟已有的字重复,如後(后)、麵(面)、裡(里)、醜(丑)、隻(只)、雲(云)等。
  二是两个字简化后互相重复,如獲、穫簡化成获;幹、乾簡化成干;髮、發簡化成发;鐘、鍾簡化成钟;復、眩喕筛吹取
  「如果有个老爸将他四个女儿分别叫劉雲雲、劉云云、劉雲云、劉云雲, 那这四个女孩的名字简化后都叫刘云云。」老师笑了笑,「这也是简化汉字的好处,人变少了,反正中国人口太多。」我看着黑板上写的髮和發,简化后都是发,这让我很纳闷。
  『暖暖。』我转头说,『我头发白了。』暖暖仔细打量我头发,然后说:「没看见白头发呀。」『我的意思是:头“发白”了。』「头咋会发白?」『头本来是黑色的,理了光头就变白了。』「无聊。」暖暖瞪我一眼。
  『而且头发白是惊吓的最高境界,比脸发白还严重。』我说。
  暖暖转过头去,不想理我。
  「隻」簡化變「只」,如果有人说:「我养的猪只会吃青菜。」是猪也会吃青菜的意思?还是牠是具有佛性的猪,于是只吃青菜?
  「幹」、「乾」簡化後都是「干」,如果有天我当了书店员工,看到一本小说叫《我干妹妹的故事》,干是动词?还是形容词?
  我怎么知道要把它摆进情色文学区?还是青春小说区?
  「麵」簡化變「面」,如果我不小心英雄救美,美人不好意思开口道谢,于是她用简体字写了纸条:「为了感谢你,我下面给你吃。」我实在分不出来她是亲切还是淫荡?万一我会错意就完了。
  虽然看来似乎很恐怖,但对写简体字小说的人反而是好事。
  因为充满了很多双关语,必然为小说带来更高的精彩度,这是写繁体字小说者无法享受的特权。
  快下课前,老师说他以前跟台湾朋友常用电子邮件通信,那时繁简字电脑编码的转换技术还不成熟,往往只能用英文沟通。
  「没想到都用中文的人竟然得靠英文沟通。」老师感慨地说,「结果大家的英文都变好了,中文却变差了。」老师说完后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全体学生一眼,然后说:「希望你们以后不会出现这种遗憾。」下了课,李老师急着催我们到食堂吃饭;到了食堂,又催我们吃快点。
  「抓紧时间。」李老师说,「去天坛一定要人最少的时候去。」『为什么要挑人最少的时候去天坛?』我问暖暖。
  「别问我。」暖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去天坛,人最少?』我又问。
  「现在是大热天,又正值中午,谁会出门乱晃?」暖暖回答。
  『为什么……』「别再问为什么了。」暖暖打断我,「再问我就收钱了。」我掏出一块人民币放到暖暖面前,问:『为什么你长得特别漂亮?』「这题不用钱。」暖暖笑了,「因为天生丽质。」大伙从南天门进入天坛,果然天气热又逢正午,几乎没别的游客。
  进门就看到一座露天的上、中、下叁层圆形石坛,李老师说这叫圜丘坛。
  圜丘坛被两重矮墙围着,外面是正方形、里面是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这里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
  「先继续往北走,待会再折回来。」李老师说。
  我们没登上圜丘坛,沿着下层石坛边缘走弧线,走到正北再转直线前进。
  一出圜丘坛,便看到一座具蓝色琉璃瓦单簷尖顶的殿宇。
  「这是皇穹宇,是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同学们一听,便想往殿内走去。李老师说等等,先往旁走。
  「太好了,这时候果然没人。」李老师在圆形围墙旁停下脚步,说:「这里是回音壁。待会两人一组,各站在圆形直径的两端,对着墙说话, 声音不必大,也不用紧贴着墙。大家试试能不能听出回音。」回音壁直径61。5公尺、高3。7公尺、厚0。9公尺,是皇穹宇的围墙。
  墙身为澹灰色城砖,磨砖对缝、光滑严密,墙顶为蓝色琉璃瓦簷。
  奇怪的是,现在气温超过30度,但沿着圆墙走,却是清凉无比。
  我走到定位,耳朵靠近墙,隐约听到风声,还有一些破碎的声音。
  「凉凉。」我听到了,是暖暖的声音,但声音似乎被冰过,比暖暖的原音更冷更低。
  『你是人还是鬼?』我对着墙说。
  暖暖笑了,笑声细细碎碎,有点像鸟叫声。
  「我听到了。」暖暖的声音。
  『我也听到了。』我说。
  「你吃饱了吗?」暖暖的声音。
  『我吃饱了。』我说。
  「凉凉。」『暖暖。』「我不知道该说啥了。」暖暖的声音。
  『我也是耶。』我说。
  暖暖和我都很兴奋,兴奋过了头,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
  以前都是看着对方说话,现在对墙壁说话、从墙壁听到回答,真不习惯。
  我们随便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反正话不是重点,重点只是发出声音。
  我学狗叫,暖暖学猫叫;我再学被车撞到的狗,暖暖便学被狗吓到的猫。
  我试着说英文,也许回音壁有灵性,搞不好不屑英文,但暖暖还是听到。
  「我是才子啊,佳人在哪?」学弟的声音。
  转头看见王克在我五步外,她瞥见我的神情,有些不好意思便走开了些。
  「我要去暖暖!」暖暖的声音。
  我吃了一惊,决定装死。
  『听不清楚啊。』我说。
  「别装样了,你明明听到了。」『我没装样啊。』我说完就发现露底了。
  果然暖暖笑了,还笑得又细又长,似乎想让我觉得不好意思。
  暖暖笑着的同时,我彷佛听见心里的声音,也许那声音一直在心里乱窜,直到此刻遇见回音壁,才清晰涌现。
  『暖暖,我……』我说。
  「后面听不清楚。」暖暖的声音。
  『暖暖。』说完后,我把头往后仰,把声音降到最低最轻最小,说:『我喜欢你。』「后面还是听不清楚呀。」『别装样了。』我说。
  「我没装样呀。」暖暖似乎急了。
  暖暖,我知道你没听见,但总之我说了。
  这是我心里的回音。
  这种回音不需要被回应,它只想传递。
  李老师让大伙玩了20分钟,才简略说出回音壁的原理。
  这道理不难懂,声波在圆形的凹面内,藉由连续反射而传播。
  墙面坚硬又光滑,让声波的逸散减到最小,才能听到几十公尺外的回音。
  道理说来简单,但建筑时的精确计算、建材的选择、施工的细密,才是这几百年前兴建的回音壁不可思议之处。
  我这时才知道李老师为什么一定要挑人最少的时候来,因为一旦游客多,所有人七嘴八舌乱喊乱叫:ㄚ头、老爸、妹子唷、哥哥呀、我想放屁、吃屎吧你……
  你能听出什么?
  别说几十公尺外的回音了,有人在附近高喊救命你也未必听得见。
  李老师带领大伙走回皇穹宇的大殿前,当我们又想走进殿内时,「再等等。」李老师笑了。
  李老师在皇穹宇前自北向南的甬道上跨了叁大步,停在第叁块石板上。
  「这是叁音石。大家轮流在此击掌,试试能不能听到叁个回声。」他说。
  大伙一个一个轮流站在第叁块石板上用力击掌,每个人都击完掌后,便围在一起询问彼此听到的回音状况,然后讨论起原理。
  这第叁块石板刚好是回音壁的圆心,声音向四周传播,碰到回音壁反射,回到圆心聚集;然后继续前进,碰回音壁,再反射,又回到圆心。
  只不过声音终究会损失,所以听到的回声会越来越弱。
  在环境极度安静、击掌力道够强、耳朵内没耳屎的条件下,搞不好可以隐约听到第四个回声。
  「你们好厉害。」李老师拍拍手。
  「老师应该站在第叁块石板上拍手,这样我们会觉得更厉害。」学弟说。
  李老师笑了笑,站在叁音石上用力拍手十几声,我们也都笑了。
  这其实不算什么,毕竟我们这群学生当中,不管来自台湾或北京,起码有一半念理工。
  走回叁层的圜丘坛,我们直接爬到最上层,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的石头均为扇形。
  「这块叫天心石。」李老师指着中心那块圆石,「据说站在那儿即使小声 说话,回音却很洪亮,而且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回音。原理你们比老师 内行,说给我听听?」这个原理跟叁音石差不多,天心石正好在圆心,圆周是汉白玉石栏板。
  声波向四周传播,碰到坚固圆弧形栏板后,反射回到圆心集中。
  与叁音石不同的是,圜丘坛面光滑、坛内无任何障碍物,且圆半径较小,因此发出声音后,回音以极快速度传回,让人几乎无法分辨回音与原音。
  原音与回音迭加的结果,声音听起来便更加响亮且有共鸣感。
  又因为声波由四面八方反射传回,根本搞不清楚回音的方向,便会有回音是从天外飞来的错觉。
  「古时候皇帝在这里祭天,只要轻喊一声,四面八方立刻传来洪亮回声, 就像上天的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的庄严肃穆,气氛更显得神秘。」李老师又说环绕天心石的扇形石是艾青石,上、中、下层各九环,越外环扇形石越多,但数目都是九的倍数。
  层与层间的阶梯各九级,上层石栏板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不仅都是九的倍数,而且加起来共360块,刚好符合360周天度数。
  藉由反复使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呼应「九重天」,并强调天的至高无上。
  李老师要我们轮流站上天心石试试,可惜现在已出现一些游客,在人声略微吵杂的环境中,回音效果恐怕不会太好。
  还有个小女孩拉着她老爸放声大哭,我几乎脱口而出叫所有人都闭嘴,就让她坐在天心石上大哭,看看会不会哭声震天,让老天不爽打起雷来。
  轮到我站上天心石时,我仰望着天,说:『谢谢啦。』可能是心理作用,我觉得声音确实变大了,隐约也听到回声。
  「你说啥呀。」暖暖说。
  我告诉暖暖,中学时念过一篇叫《谢天》的课文,陈之藩写的。
  里头有句:「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吧。」那时感动得一塌煳涂,现在终于可以直接向老天表达感谢之意。
  『我还听到回声喔。』我说,『而且不只一个。』「真的吗?」暖暖很好奇。
  『嗯。』我点点头,『我一共听到九个回声,第一个回声是:不客气。』「…………」『第二个回声是……』「你别说。」暖暖打断我,「因为我没问。」『让我说嘛。』暖暖不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
  我在后头自言自语,依序说出第二个到第八个回声:你辛苦了、你真是客气的人、现在很少看到像你这样知恩图报的人、北京好玩吗、还习惯吗、累不累、有没有认识新朋友。
  『第九个回声最重要,因为是九。』我说,『第九个回声听起来最清晰, 祂说:嗯,暖暖确实是个好女孩。』暖暖停下脚步,说:「为什么第九个回声会提到我?」『当第八个回声说有没有认识新朋友?我便在心里回答:有,她叫暖暖, 她是个好女孩。』我说,『于是祂便给了第九个回声。』暖暖转过身面对着我,停了几秒后,说:「瞎说了这么久,渴了吧?」『嗯。』我点点头。
  「待会买瓶酸奶喝。」暖暖笑了。
  『好啊。』我也笑了。
  我和暖暖并肩走着,她说:「想知道刚刚我在天心石上说啥吗?」『你在天心石上说什么?』我问。
  「我想去暖暖。」暖暖说,「而且我也听到回音呢。」『你别说。因为我没问。』我说。
  「嘿嘿,我也听到九个回声。」暖暖笑了,「前面八个回声是:挺好呀、 就去呗、一定要去、非去不可、不可不去、不去不行、不去我就打雷、 打雷了你还是得去。」我加快脚步跑走,暖暖立刻跟上来;我东闪西闪,暖暖还是紧跟在旁。
  「第九个回声最重要,祂说:这是暖暖和凉凉的约定。』暖暖对着我说。
  『还好你只是瞎说。』我说。
  「反正你听到了。」暖暖耸耸肩。
  又来到了皇穹宇,这次终于可以走进殿内了。
  总共叁次经过皇穹宇门口却没走进去,我们好像都成了大禹了。
  殿内正北有个圆形石座,位于最高处的神龛内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神位。
  殿内东西两厢各排列四个神位,供奉清朝前八位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
  『我记得清朝共有十二个皇帝。』我问暖暖:『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的神位呢?』「兴许他们觉得把中国搞得乌烟瘴气,便不好意思住进来了。」暖暖说。
  离开皇穹宇继续朝北走,走在长长的丹陛桥上,两旁都是柏树。
  李老师说天坛内有六万多株柏树,密植的柏树让天坛显得更肃穆。
  丹陛桥由南向北,逐渐缓慢升高,并明显被纵向划分为左、中、右叁条。
  中间是神走的神道;右边是皇帝走的皇道;左边是王公大臣走的王道。
  李老师话刚说完,所有同学不约而同都走到中间的神道。
  『神道根本没必要建造。』我说,『既然是神,难道还会用走的吗?』暖暖睁大眼睛,过一会笑出来,说:「你这问题,还真让人答不上来。」有同学问:这明明是条路,为何要叫桥?
  李老师回答:下面有条东西向通道,与丹陛桥成立体交叉,所以叫桥。
  「那条通道是给牛羊等牲畜走的,牠们会走到几百米外的宰牲亭被宰杀, 然后制成祭品。所以那条通道被叫做鬼门关,哪位同学想走走看?」大伙很正常,一个想走的人也没。
  终于来到天坛的代表建筑祈年殿,这是座有鎏金宝顶的叁重簷圆形大殿,殿簷是深蓝色,用蓝色琉璃瓦铺砌成。蓝色和圆,都是代表天。
  皇帝在这里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穀丰登。
  殿高九丈九(约32米),全部采用木结构,以28根木柱支撑殿顶重量。
  28根木柱分叁圈,内圈4柱代表四季;中圈12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圈12柱代表十二个时辰;中外圈相加为24,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叁圈相加为28,代表二十八星宿。
  祈年殿坐落在叁层圆形汉白玉石台基上,每层都有凋花的汉白玉石栏板。
  远远望去,深蓝色的殿簷、纯白色的汉白玉、赭色的木门和木柱、和玺彩绘的青、绿、红、金,整体建筑的色彩对比强烈却不失和谐。
  我和暖暖在祈年殿大门往南远眺,丹陛桥以极小的坡降笔直向南延伸,两旁古柏翠绿苍劲,偶见几座门廊殿宇,视野似乎没有尽头。
  这令人有种正从天上缓慢滑下来的错觉。
  暖暖买来了酸奶,我们便享受一面滑行、一面喝酸奶的快感。
  大伙从北天门离开天坛,李老师说要让我们去前门大石辣儿逛逛。
  大石辣儿离天坛不远,一下子就到了。
  「大石辣儿是北京最古老、也曾是最繁华的商业区,是北京老字号最密集 的地方。经营中药的同仁堂、经营布匹的瑞蚨祥、经营帽子的马聚源、 经营布鞋的内联升、经营茶叶的张一元等,都是响噹噹的百年老店。」李老师说着说着已走到街口,约两层楼高的铁制镂空栅栏上头,题了叁个大金字:大栅栏。
  『这……』我有些激动,问暖暖:『难道这就是……』「大石辣儿。」暖暖笑了。
  『栅栏可以念成石辣吗?』「我查过字典。」暖暖说,「不行。」『那……』「别问了。」暖暖说,「就跟着叫呗。」据说明孝宗时,为防止京城内日益猖獗的盗贼,便在街巷口设立栅栏,夜间关闭,重要的栅栏夜间还有士兵看守。
  由于这里商店集中,栅栏建得又大又好,因此人们就叫这里「大栅栏」。
  清初有禁令:「内城逼近宫阙,严禁喧哗」,因为这里刚好在警戒线外,大家便来这里找乐子,现存的庆乐园、广德楼、广和园等戏园子,当时都是夜夜笙歌的场所。
  这里也成为老北京人喝茶、看戏、购物的地方,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我和暖暖沿街闲逛,先被一座像是戏园子建筑的大观楼吸引住目光,上头还有「中国电影诞生地」的牌匾。
  里头是上下两层环形建筑,有大量历史照片和画册挂在四周墙壁上。
  原来这是座电影院,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在这放映。
  看到陈列的旧时电影放映器材,我告诉暖暖我想起小时候看的露天电影。
  那时只要有庆典,庙口空地总是拉起长长的白幕,夜间便放映电影。
  我总喜欢待在放映师旁,看他慢慢捲动电影胶带。
  暖暖说她小时候也特爱看露天电影。
  走出大观楼,心里装满旧时回忆,彷佛自己已变回活蹦乱跳的小孩。
  大栅栏是步行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