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善治, 
  (治我用无。自己乃至天下,实际都是“我”。正己正天下要象水那样善于无为治理。老子体系中,无,是天下之正),   
  事善能, 
  (做事,要象水那样善于自己所能,而不强求), 
  动善时。 
  (行动,要象水那样善于按时守节,而不逾越。动:字取帛书乙本,帛书甲原字是谡字,把言字边换成衣补。和第五章动字一样)。   
  夫唯不争, 
  (只有如水这样不争。争:字取帛书乙本,帛书甲原字酷似窗字,宝字盖下不是一撇一那,象癸字头), 
  故无尤。 
  (才不能有过失)。   
  【笔记】 
  一,本章核心:学水之治,去治“我”之身,之家,之国,之天下。依旧宣扬不争。   
  二,无为,是什么都不做吗? 
  1上善之治,圣人无为之治是也,水之治是也。在老子眼中,水接近道,所以,他要求我们做一切事都要学习水。 
  2无为,很多人误解成什么都不做,老子在这一章说明,无为,要向水那样,“有争”。争什么?争“居众之所恶”。 
  3居众之所恶。老子一一例举。说穿了,就是不争。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4修行,只是一味守空守静,修行中会落入顽空的,是邪道。只有这样无为而为去行一切事,有一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才能明道,悟道。 
  追求永恒,达到永恒,是古往今来一切大智慧者奋斗的最终目标。只有凡夫俗子才把目光局限在一生一世,争那任何人乃至任何动物都在争夺的一时之利。   
  三,现实的人是不现实的。而那些不现实的人往往是最现实的。 
  以为老子主张是消极的,没别的原因,仅仅因为没有悟道。不知道“道”是什么,也就不能理解老子。有一天,自己悟道了,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而不是错解道,这时回头再看老子,才知道什么是声人。到这样境界,也就不说老子“无为”主张是消极的了,也就会主动去劝化世人“看破放下,无为不争,回头是岸了”。   
  四,通行本问题: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 帛书本“上善治水”,后人修改成“上善若水”,是错该。圣人之治,是人世间最高明的治,那就是无为之治,也就是上善之治。上善之治,如同水之治。后人因此改写成“上善如水”,“上善若水”。实际来说,“治水”二字更能够和圣人无为之治联想到一起;治水二字,更能够反映圣人无为治身治国治心的那个治字;治水二字,令我们时刻不忘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浴”字;治水二字,让我们很容易悟到心就是道。所以,“如水”“若水”不如“治水”,后人所改,是错改。 
  2 帛书本“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后人改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显见是从“争”演化来的,修改者以为不争才对。实际上,从修行角度看,争,比“不争”的含义要深刻得多,不争替代争,只有修行不到老子高度的后来人才想得出的。 
  3 帛书本“故几于道矣”,后人把“矣”字去掉,又是错。对照通行本,能够发现,后人这般乱填乱砍处数不胜数。中国古文何其简练,随便去掉一个字,加上一个字,是不允许的。 
  4 帛书本“予善信”,后人解释不通,索性分开来,分成两句“与善仁,言善信”,修改者觉得这样才说的通,便这样动了分离手术。实际上,信字,取伸的含义。给予,要向水那样善于伸展自己,也就是说无为要善于伸展。 
  后人用心虽然良苦,但自己看不懂便擅自改动经文,这是对道德经的严重亵渎。 
  5 帛书本“正善治”,后人修改成“政善治”,又是错改。正能够解通,何故要改?害老子不浅,害后人不浅。 
  水又是争,又是不争,岂不矛盾?不修道人看上去是矛盾,修道人知道这不矛盾。                    
53(通行本第九章):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经文——译文〗 
  持而盈之, 
  (执持而使其满盈。持:字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原字是左米右比), 
  不若亓已。 
  (不如停止它。亓:其古体字)。 
  揣而允之, 
  (团成圆,依然痴心去团它。揣:〈马融…长笛賦〉冬雪揣封乎其枝。「裕А勾в胪殴磐ā4ё秩⊥ㄐ斜尽2橐冶咀治笫强褡蟊撸沂撬凇T剩盒牛弦玻υ省2榧妆驹诹礁鲋种屑渫咽Я艘桓鲎郑墒窃首帧R蛭橐冶旧镜袅撕竺娑郑挥兄馗矗趴赡苌境U饫锎右冶荆蛭庖迕挥胁畋穑
  不可长葆之。 
  (不可能长葆其圆)。 
  金玉盈室, 
  (满堂装满金玉), 
  莫之守也。 
  (也不保总能守得住)。 
  富贵而骄, 
  (富贵而骄横。骄:字取通行本。帛书甲原字酷似粦字), 
  自遗咎也。 
  (自己便留下祸患)。 
  功述身芮, 
  (功可以表述,却要守弱小。芮:〈潘岳·西征賦〉蕞芮于城隅者。「裕А管牵∶病!绰朗洗呵铩匾选挡皇彻仁常灰萝俏隆\牵崛恚
  天之道也。 
  (这是天道,也就是说,道在天地间就是这样发挥作用的)。   
  【笔记】 
  一,本章核心:宣扬不争,不得。 
  1天道,乃是指道在天地间发挥作用,不是老子所说的永恒的那个道。“功述身芮”,这是永恒的道在天地之间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因为道生出有和无,不偏向任何一方,所以,必然有二边对立;有无相生相成,必然有二边转化。这是天地间的辩证法,也是老子的辩证法。这样的辨证不是人为的辨证,而是由永恒的道决定了就是如此。 
  2老子在第八章引导我们学那水,哪个肯学?人们多是追求“持而盈之”,崇尚有,谁肯无?老子打一掌:盈“不若亓已”。人们多是追求揣而允之,崇尚圆满,谁肯缺陷?老子打一掌:团“不可长葆”。人们多是追求金玉满堂,崇尚金钱,谁肯穷困,老子打一掌:钱“莫之能守”。人们多是追求富贵,崇尚势力,谁肯贫贱?老子打一掌:贵“自遗其咎”。   
  二,对治世人之病。 
  道生出无和有。多数人都对有感兴趣,贪情恋色,追求名利,哪个肯无?都是开眼便可,哪个能否?遇境便当真,谁能当作假? 
  因此,老子开出药方:令我们“无为”,“不争”,“守弱”。这实际是令我们归于虚无。只有归于虚无,才可能归还大道。归还大道,有什么好处?那真是说也说不尽,写也写不完啊。如果都说出,也怕众生心生狂乱,狐疑不信,所以,不能说尽。   
  三,通行本问题: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 帛书本“揣而允之”,后人把允字修改成锐字,是错误。是不解揣允二字所致。 
  2 帛书本“不可长葆之”,后人修改成“不可长保”,目的是变成骈文。 
  3 帛书本“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后人修改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读起来上口,实际没有差别。 
  4 帛书本“自遗咎也”,修改成“自遗其咎”,也是上口而已。 
  5 帛书本“功述身芮”,修改成“功遂身退”,也没有必要,因为“功述身芮”便解释得通的。                    
54(通行本第十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经文——译文〗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达到修行中的魂魄守一抱元,离相才能做到;能不离而做到守一抱元吗?注意:禅定,是离相的手段,到达一定深度,相自然归无,也即意识不到有相。而不离就能守一抱元,这是色空不二的本事,可见老子修行已经达到绝顶高度。戴:值。〈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裕А勾髦灾狄病S褐危饫镏感扌小!葱⊙拧得C肅謝功,召伯营之。「梗褂我病F牵鹤秩⊥ㄐ斜荆橐冶咀治笕沼伊郑俊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行中,专气,此身此心可以达到柔而不刚;能和无欲婴儿一样不用专气就达到柔吗。专:字取通行本,帛书乙本字为左米,右谡右半边,且把田字换成凶字)? 
  修除玄蓝,能毋疵乎? 
  (修行中,清除玄上的染色,能如玄本身那样没有瑕疵吗)?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 
  (热爱民众,以不杀建治邦国,需要有智慧;能不用智慧,也就是用“无知”,能做到这一切吗?栝:音瓜。箭末尾扣弦处。栝国:无为治国,以不杀治国。知:通智)?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天地之门一开一阖,阴阳雌雄相反相成,能甘心为雌为弱吗)? 
  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 
  (明白四达,这是有为;能明白四达同时又做到无为吗)?   
  生之畜之, 
  (道生一切有无,养一切有无), 
  生而弗有, 
  (生而不有,也就是生而无生), 
  长而弗宰, 
  (是一切之长却不主宰一切,也就是大而不大), 
  是胃玄德。 
  (这就是玄德)。   
  【笔记】 
  一,本章核心:道最尊,德最贵。   
  二,玄德。 
  玄,道起用后,玄是道的代名词。道生有和无。 
  玄德:玄生有无,养有无,虽然生,但却不有生,也就是无生;虽然有为,却为而不恃,也就是无为;是一切之长,却不知自主,也就是无我。也就是“弱者道之用”。 
  玄德就是不得,就是无为。   
  三,老子行的层次。   
  第一问: 
  “修行中,灵魂离万象,才能值遇守一抱元。能不离,就做到守一抱元吗”?能,归玄能做到。抱一是修行中的极高境界,不是口头功夫。远离尘世喧嚣,静坐禅定,是基本修行方法。到高层次,都能达到抱一。也就是万法归一。这一,是心之空明,万物沉寂,是无,不是玄,也就是说,在老子那里还不是道。所以,老子提出一问:“无离”也就是不离开尘世喧嚣,不静坐,不禅定,能达到抱一吗?实际来说,只要真正得道,不静坐,不禅定,也是色空不二的,抱一守元的。 
  显见,老子达到了这个修行层次。 
  第二问: 
  “修行中,专气,此身此心可以达到柔而不刚,能象无欲婴儿那样不用专气就达到柔吗”? 
  能,归玄能做到。气行专一,可以达到柔,使身心双亡,归于虚无。柔也是修行中的境界。老子反问:不专气能否达到柔呢?玄就是。 
  果然得道,不专气,也如处虚空,身心双亡,达到柔。 
  显见,老子达到了这个修行层次。 
  第三问: 
  “修行中,玄如明镜,洗除玄上的染色,能如玄本身那样没有瑕疵吗”? 
  能,归玄能做到。玄无瑕疵。玄发挥作用,便是污染。清除玄之污染,就是“修除玄蓝”。这和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样道理。“能如玄本身那样没有瑕疵”吗?由此,能窥探到老子修行也达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第四问: 
  “热爱民众,以不杀建治邦国,需要有智慧;能不用智慧,也就是无知的话,能做到这一切吗”? 
  能,归玄能做到。无知无欲,如同婴孩,也即大智若愚。这样无为才能归还大道。归还道,万物归根,归无,还需要治理吗?正是无为而无不为,天下大治了。 
  从治理邦国角度说,这是用无知而不是用知,治理邦国,才有大得。 
  从修行角度说,弃知绝学,是必经之路。 
  老子说“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佛家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显见,老子达到了这个修行层次。修行达到层次了,悟道了,才能反过来用道指导生活。 
  第五问: 
  “天地之门一开一阖,有了阴阳雌雄,能甘心守雌为弱吗”? 
  能,归玄能做到。道发挥作用,以不得 
  无为为德。和雄相比,雌为阴,阴主静,主柔弱,代指无为。为雌,说穿了,就是守弱不争,就是无为。在世事红尘中变化中,守弱不争,悟道的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显见,老子达到了这个修行层次。 
  第六问: 
  “明白四达,这是有为;你能明白四达中做到无为吗”? 
  能,归玄能做到。回归大道,看一切如同梦幻,一切有为都如同游戏。到达这样境界,才是为而不为,不为而为。达不到这样境界,都是口头功夫,行不来的。 
  显见,老子达到了这个修行层次。   
  四,通行本问题: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1帛书本“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后人把戴字修改成载字,把毋字修改成无字。修改痕迹明显可见。原本便通顺无误,又是没有必要的修改。 
  2帛书本“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后人加个如字,没有必要。不加如字,也能理解的。 
  3帛书本“修除玄蓝,能毋疵乎”?后人修改成“涤除玄鉴,能如疵乎”?更是大错了。意义完全不同了。 
  4帛书本“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后人把栝字改写成治字,是不懂栝字的深刻内涵所致。毋字改成无字,多此一举。 
  关键是“能毋以知乎”和“能毋以为乎”调换了位置,足以看到修改者的无知,和对经文的不理解。 
  修改者尽力修改成骈文的意图,更是处处可见了。 
  5帛书本“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把启改写成开,没有必要。 
  6后人多出一句“为而弗恃”,算不上违背道德经原意。可是,当我们细读原文,“生之畜之”,紧接着只能是一生一长两句话随在其后,生随生字,长随畜字,不多不少,正好。加上一句“为而弗恃”,可就多余了。后人水平之低可见一斑。 ??         
??   
???? 
55£¨í¨DD±?μúê?ò???£?£o?|·?í?ò?ì±£?μ±???T£?óD3μ??ó?ò2?£ 
???????…???a?aò????? 
?????|·?í?ò?ì±£? 
????£¨èyê??ù·?ì?12ò?ì±?àá??£·?£o×?è?í¨DD±?£?2ˉêéòò±?×??a×ó?×óòo?£?£? 
????μ±???T£?óD3μ??ó?ò2£? 
????£¨?yòò?aóDá??T£?óDá?????£?2?óDá?3μ?éò?à?ó?£?£? 
????è??ú?a?÷£? 
????£¨é????àíá×÷3é?÷?ó?£è?£o?′?f???μé?ò2£?£? 
????μ±???T£?óD?ú?÷??ó?ò2£? 
????£¨?yòò?aóDá??T£?óDá?????£?2?óDá??÷?ó?éò?à?ó??£?T£o×?è?í¨DD±??£2ˉêé?×±?×?×óí?óò?á???÷×??£?ùóD?T×?£?±?′???à′£?£? 
???????§??£? 
????£¨?a????′°?¨?ì?Yêò£?£? 
????μ±???T£?óDêò??ó?ò2?£ 
????£¨?yòò?aóDá??T£?óDá?????£?2?óD?Yêò?éò?à?ó?£??£ 
????1êóD??ò??aà?£?£¨òò′?£?????óD£???è???′?à′à?ò?£?£? 
?????T??ò??aó??£ 
????£¨?????T£?ò2ê??éó?μ?£??£   
??????±ê???? 
????ò?£?±???o?D?£o?T£?ò2?éó??£ ?1ê?D???2?μ???μ??£ 
????êàè????aóDê?à?£?à?×ó?????ò??£o?°?T?±ò2?éó?£?ò2?′?°è???μà??ó??±?£ 
????êàè???ì°óD£?à?×ó?ú?aò????????ò??£?2?òao?êó?T?£??óD?T£?o?à′óD£?óDoí?Tê??à·′?à3éμ??£êàè??à??ì°óD£??ùò?£?à?×óì?±e??μ÷á??°?T?±μ?×÷ó??£ 
????ò?2?μàμ??…£??íê??????ò???T?a£?òò?a??óD?T?a£??a?????T£?2??ü×?????1é′óμà?£   
?????t£?í¨DD±??êìa£o 
????èyê?·?12ò?ì±£?μ±???T£?óD3μ??ó??£ 
???????úò??a?÷£?μ±???T£?óD?÷??ó??£ 
???????§??ò??aêò£?μ±???T£?óDêò??ó??£ 
????1êóD??ò??aà?£??T??ò??aó??£   
????1??2ˉêé±??°?|·?í?ò?ì±?±£?oóè?°?í???D′3é12£???óD±?òa?£ 
????2??2ˉêé±??°è??ú?a?÷£?μ±???T£?óD?ú?÷??ó?ò2?±£?oóè?°?è?×???D′3é??£?ê?2??aè?×?£??àìí??ò?×?£???óD±?òa£?°??ú×?é?μ?£?ê?×·?ó?é??D§1??£ 
????3??2ˉêé±??°???§???±£?oóè???ìí?°ò??aêò?±èy??×?£??1ê?×·?ó?é??D§1?£???óD±?òa?£                    
56(通行本第十二章):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 
  〖经文——译文〗 
  五色使人目盲, 
  (青赤黄白黑五色之享受,使人目不能再视。盲:字取帛书乙本), 
  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 
  (驰骋田猎,剩余之肉,日晾而干,变成腊肉而积攒渐多,使人心发狂。田:〈易…恆卦〉田无禽。「疏」田者,田猎也。腊:〈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 
  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世间有难得之货,使人的行为走偏走暗。〈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仪礼…大射礼〉左右曰方。「裕А狗剑猿鲆病;酰喝〔橐冶荆妆究崴粕喜萃罚凶笞杂倚粒旅祝
  五味使人之口爽, 
  (酸苦甘辛咸五味之享受,使人丧失了口感。爽:丧失,失去。〈国语…周语〉昔昭王娶于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